井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编制规范暂行规定(探究)

合集下载

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1XX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单位负责人:X年X月X日会审意见会审时间:年月—日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意见共条会审人员签字会审人员必须包括通防副总、地质副总、安全副总,通风、技术、安监、地测、调度室、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有助理以上职称)参加。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审批人签字:目录前言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设计指导思想 (1)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安全措施 (1)第一章矿井概况 (2)第一节井田概况 (2)第二节地层及地质构造情况 (2)第三节煤层赋存情况 (2)第四节矿井开拓开采 (2)第五节安全系统 (3)第二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4)第一节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4)第二节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第三节本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4)第四节突出矿井的新水平和新采区区域突出危险性评估 (4)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5)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5)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6)第四节区域验证 (7)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8)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工作程序和要求 (8)一、工作面预测范围及预测结果 (8)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8)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9)第四节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0)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11)第五章突出矿井管理 (12)第一节组织管理措施 (12)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12)第六章防突仪器、装备 (13)XX矿井防突专项设计前三第一节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技装(2019)28号);3.《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4.《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H23250);5.《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6.《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技术条件》(MT1066-2008);7.《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GB50471-2018);8.《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AQ1050-2008);9.《XX井田煤炭资源勘探地质报告》;10.《XX初步设计》及批复;11.《XX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复;12.《贵州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18)204号);13.《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20)3号);1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15.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或瓦斯参数测定报告。

井巷(保护层采开卸压范围内)揭煤防突设计编制指南

井巷(保护层采开卸压范围内)揭煤防突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6XX公司XX煤矿XX掘进工作面揭x煤防突专项设计(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编制单位.编制人:单位负责人:x年x月x日会审意见会审时间.年月日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意见:会审意见共条会审人员签字会审人员必须包括通防副总、地质副总、安全副总,通风、技术、安监、地测、调度室、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有助理以上职称)参加。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审批人签字:目录“八港道的第一章编,依据第二章概况、矿井(采区)基本情况 、工作面情况第三章安全系练..、这风系统 、抽采系统、监控系统西、供电系统 五、人员定位系统 ^、这信联絡系统 -E 、矿井压风系统八、紧急避险系统九、供水施救 第四章揭煤工序设计、边探边掘、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西、区域验证第九章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6五 、 揭 煤 队 伍 进 入 揭 煤 区域 个 体 人 员 防 突 知 识 培 训 要 求XX掘进工作面揭x煤防突专项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礻(20巧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肢苌〔2m9〕28号)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苌〔2011〕巧3号)四、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T2325D)五、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0/11049-2001) 保护层开采肢术规范(AQ1050-2008) 七、x工作面擢煤岫质说明书八、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肢术条件 (MT1066—2008) 九、贵州省相关规定及要求。

(相关规定如有变化,以最新版本为准)第二章概况、矿井(采区)基本情况l .开采煤层赋存情况简述矿井(采区)开采范围内的各煤层厚度、问距及可采煤层。

包含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情况。

2.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井田范围内采掘工程擢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及以上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及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鉴定或者认定情况。

【精品】揭煤防突专项设计(DOC)

【精品】揭煤防突专项设计(DOC)

揭煤防突专项设计(D O C)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一、前言为确保揭煤安全,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结合11采区11060下顺槽向西探煤巷实际情况,以揭煤方案编制本设计,与本次揭煤相关的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揭煤区域基本情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周边采掘情况11060下顺槽在11采区上山保护煤柱与11采区二车场交界处以280°方位定向掘进。

总工程量为620米。

(二)揭煤区域地质构造顺槽所处二1煤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构造,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嵩山大背斜的北翼。

总的构造形态为一走向280~290º,倾向10~20º,倾角7~14º,单斜构造,区内褶皱不甚发育,巷道经范围内无落差1m以上断裂。

也无火成岩侵入体及陷落柱。

巷道所处煤岩层的硬度系数在0.1~2.5之间。

(三)煤岩赋存情况下顺槽布置在二1煤中,煤层厚度在0~20m,局部夹泥岩夹矸,煤层为近东西向的单斜构造,滑动构造发育,煤层以粉末状为主,煤的原生结构遭破坏,呈现经层间挤压、揉搓的构造煤特征:偶夹块煤,亦为煤粉压固而成,表现为滑面发育,强度极低,f值较小,指压即碎,遇水则产生大量煤泥。

煤的比重较大,平均1.79 t/m3,容重达1.6t/m3。

煤层较松软,易发生冒落。

二1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局部为细砂岩;直接底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地段仅以薄层炭质泥岩与太原群上部灰岩相隔,下距灰岩0.39~34.51m,间距变化甚大。

11060下顺槽所处二1煤层预计瓦斯涌出量为1.2m3/min。

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该工作面处于非突出区域。

根据《防突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经开拓后区域预测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三、控制煤层层位措施和准确确定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1、地测科要及时探明掘进头到煤层法向的距离。

在掘进工作面距离煤层20米前,由防突科按照揭煤程序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与瓦斯突出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突出强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有哪些规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欢迎阅读!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工作面防突措施;(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

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在突出煤层,当出现工作面出现喷孔、顶钻等(),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A、工作面出现喷孔、顶钻等B、工作面出现明显的突出预兆C、采掘应力叠加参考答案:B2.出矿井应当开展突出事故的监测报警工作,实时监测、分析井下各相关地点瓦斯浓度、风量、风向等的突变情况,及时判断突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可能的波及范围等。

一旦判断发生突出事故,及时采取断电、()、救援等措施。

A、汇报B、撤人C、撤退参考答案:B3.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工作面预测)是预测()煤体的突出危险性。

A、工作面B、掘进C、采煤参考答案:A4.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内,以及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应当安设全量程或者高低浓度()传感器。

A、甲烷B、一氧化碳C、温度D、风速参考答案:A5.井巷揭开突出煤层前,必须掌握()、赋存参数、地质构造等情况。

A、煤层层位B、赋存参数C、地质参数D、地质构造参考答案:A6.井巷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都必须()A、通防科确定B、总工确定C、根据实际经验D、进行实际考察参考答案:D7.突出矿井斜井和平硐,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进(回)风巷等主要巷道应当布置在岩层或者()中。

A、有突出危险煤层B、无突出危险煤层C、瓦斯含量大的煤层D、采空区参考答案:B8.若1个区段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不得在该区段内划分()。

A、无突出危险区B、突出威胁区C、突出危险区参考答案:A9.对井巷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检验孔数均不得少于()个。

A、3B、4C、5D、6参考答案:C10.按突出矿井设计的矿井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对首采区内煤层进行地面井预抽时,预抽率应当达到()%以上。

A、30B、35C、40D、45参考答案:A11.在距煤层底(顶)板最小法向距离()至2m范围,掘进工作面应当采用远距离爆破。

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

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

附件13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以及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编制工作,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石门(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开拓工程首次揭穿高瓦斯矿井各煤层、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时,在揭煤作业前必须编制专项防突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突出煤层每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都应当编制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突出危险区工作面必须编制区域防突措施,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三条防突专项设计是该区域煤层区域防突的原则、方法与要求,指导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和突出危险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的编制,煤矿相关单位管技人员依据批准的防突专项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专项防突设计与区域防突措施,指导现场具体实施。

第四条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制定依据为:《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章防突专项设计的编制第五条防突专项设计必须按下列目录内容编制:第一章采区(水平)地质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第一节采区范围与地质第二节煤层赋存及瓦斯基本参数第三节开拓前预测情况与结果第二章采区(水平)生产布局第一节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第二节煤层开采顺序与采掘作业方法第三章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第一节通风系统第二节瓦斯抽采系统第三节安全监控系统第四节避灾与安全防护系统第四章综合防突措施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预测(开拓后预测)2.区域防突措施3.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区域验证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2.工作面防突措施3.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安全防护措施第三节石门揭煤1.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措施2.石门揭开非突出区域煤层措施第五章防突工程计划及设备、器材明细表第六条防突专项设计相关章节内容按下列要求说明:1.采区(水平)地质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必须简要说明采区范围、回采起止标高和区内断层、火成岩侵蚀情况,列表说明可采煤层性质、厚度、倾角、硬度、层间距和瓦斯含量、压力、透气性系数等参数,简要说明开拓前预测依据及矿井以往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结果;2.采区(水平)生产布局中巷道布置叙述到首采工作面;3.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叙述范围与本条第2款同;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中区域预测(开拓后预测)必须明确预测方法、参数指标和测点数量与布置,并附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区域防突措施必须明确方法、钻孔布置原则和控制范围,并用平、剖面图示说明;效果检验必须明确检验方法、参数指标与钻孔布置原则;区域验证要求同上;5.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说明要求与本条4款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说明个人防护及现场防护措施与设施;6.石门揭煤区域及局部措施都必须明确准确控制煤层层位、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明确测压钻孔布置原则,明确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指标和相应钻孔布置原则,用平、剖面图示说明采取防突措施的方法、钻孔布置原则与控制范围,简述安全防护与组织管理措施;7.防突工程计划列至首采工作面。

4.井巷实体煤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4.井巷实体煤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指南

XX有限公司XX煤矿XX掘进工作面揭X煤防突专项设计(非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XX有限公司XX煤矿X年X月X日会审意见会审时间:年月日主持人:会审意见:1.会审意见共条会审人员签字审批意见: (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审批人签字: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5)第二章概况 (6)一、矿井基本情况 (6)二、工作面概述 (6)第三章安全系统 (8)一、通风系统 (8)二、抽采系统 (8)三、监控系统 (8)四、供电系统 (8)五、人员定位系统 (8)六、通信联络系统 (9)七、矿井压风系统 (9)八、紧急避险系统 (9)九、供水施救 (9)第四章巷道揭煤过程中煤层层位控制及瓦斯参数测定 (10)第五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1)二、区域防突措施 (11)三、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12)四、区域验证 (15)第六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6)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6)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18)三、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22)四、安全防护措施 (24)第七章加强巷道支护的专门措施 (27)第八章组织管理措施 (28)一、成立领导小组 (28)二、明确职责 (28)三、监督、管理及奖惩机制 (28)XX掘进工作面揭X煤防突专项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19年版);三、《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四、《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23250);五、《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六、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相关规定如有变化,以最新版本为准)第二章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开采煤层赋存情况简述矿井开采范围内的各煤层厚度、间距及可采煤层。

包含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情况。

2.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井田范围内采掘工程揭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及以上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及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鉴定或者认定情况。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1. 引言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是指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设计的过程,旨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本文档将介绍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防突措施。

2. 目的煤巷掘进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区域,也是事故易发区域。

防止煤矿瓦斯、煤尘突出事故的发生,保证矿工的安全,是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的目标。

3. 方法3.1 突出原因分析在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中,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突出原因分析。

通过对煤层、顶板、底板和巷道构造等因素的分析,确定突出的可能原因,为后续的防突措施设计提供依据。

3.2 防突措施设计根据突出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

常见的防突措施包括:•通风系统设计: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煤巷内空气流通,降低瓦斯和煤尘的浓度。

•支护系统设计:采用适当的支护形式,确保煤巷的稳定性,防止顶板、底板冒落。

•瓦斯抽放设计:采用有效的瓦斯抽放措施,降低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煤尘控制设计:采取煤尘控制措施,包括湿法喷雾、覆盖等,减少煤尘的生成和扩散。

•灭火系统设计:配置灭火器材,建立灭火系统,及时处理火灾隐患。

3.3 安全教育和培训在防突专项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设计符合规定。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设计工作按时完成。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进行设计方案的风险评估,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防突措施有效地实施。

5. 结论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突出原因分析和防突措施设计,可以有效预防瓦斯、煤尘突出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编制规范暂行规定(探究)
1范围
本标准基于自身公司经历及行业有关标准总结归纳,标准规定了煤矿井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的编制要求、编制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石门(立井、斜井)揭煤技术规范》(Q/JM J 1.0067-2014)
3编制要求
3.1凡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编制井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a)经评估认为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揭穿各煤层;
b)突出矿井井巷揭穿各煤层及煤巷掘进工作面过落差超过煤厚的断层;
c)高瓦斯矿井在开拓工程首次揭穿各煤层;
d)井巷揭穿按突出煤层管理的煤层。

3.2井巷揭煤前,应当探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及顶底板等地质条件,
编制揭煤地质说明书。

3.3井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应依据井巷工程设计、揭煤地质说明书等资料编制,设计内容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晋煤集团相关要求。

3.4层间距在20 m及以内的煤层群,应编制井巷联合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大于20 m的应分别编制井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3.5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应在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 m前(构造复杂带20 m前)完成审批;若新开井巷工程距待揭煤层最小法向距离不足10 m(构造复杂带20 m)时,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应在开工前完成审批。

3.6本规范所涉及的煤层均指厚度大于等于0.3m的煤层。

4编制内容
4.1概述
4.1.1地质概况
揭煤区域煤层厚度、顶底板、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等概况,并附煤层地质综合柱状图。

4.1.2工程概况
井巷工程施工工艺、用途、标高、方位、断面形状、支护方式、迎头位置、测点控制、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区、地面钻孔)、采掘活动、揭煤工程范围等,并附巷道剖面图。

4.1.3瓦斯参数
参照构造单元内及相邻区域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涌出量、突出区域划分、历史上瓦斯突出的基本情况和已经探明的瓦斯情况,初步评价揭煤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4.2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4.2.1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准确确定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
a)探孔的开孔位置、孔径、角度、方位、见煤深度、止煤深度、终孔深度等内容,并附
图;
b)边探边掘的施工要求。

4.2.2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4.2.3.1预测方法、指标及临界值。

4.2.3.2制定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测定方案,明确测定位置、钻孔参数、测定方法及工艺等内容,并附图。

4.2.3区域防突措施
4.2.3.1区域预抽防突措施应依据揭煤区域瓦斯含量、抽采半径、抽采能力等参数预计抽采达标时间,明确钻孔控制范围、钻具参数、钻孔施工参数及工艺等内容,并附图。

4.2.3.2采用增透措施时,应明确具体施工工艺。

4.2.3.3其它区域防突措施。

4.2.4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4.2.4.1检验方法、指标及临界值。

4.2.4.2检验钻孔控制范围、钻具参数、钻孔施工参数及工艺等内容,并附图。

4.2.5区域验证
4.2.
5.1验证的位置要求。

4.2.
5.2验证方法、指标及临界值。

4.2.6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4.2.6.1预测方法、指标及临界值。

4.2.6.2预测钻孔控制范围、钻具参数、钻孔施工参数及工艺等内容,并附图。

4.2.7工作面防突措施
4.2.7.1抽排钻孔控制范围、钻具参数、钻孔施工参数及工艺等内容,并附图。

4.2.7.2采用增透措施时,应明确具体实施工艺。

4.2.7.3其它工作面防突措施。

4.2.8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4.2.8.1检验方法、指标及临界值。

4.2.8.2检验钻孔控制范围、钻具参数、钻孔施工参数及工艺等内容,并附图。

4.2.9安全防护
4.2.9.1明确远距离爆破的起爆地点、避灾路线、警戒范围、停电撤人等内容,制定远距离爆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附远距离爆破警戒图和避灾路线图。

4.2.9.2避难硐室、压风自救装置、反向风门、自救器、防突锁等设施的设置要求。

4.2.9.3其它安全防护措施。

4.3安全保障系统
4.3.1通风系统:控制风流的通风设施的数量、位置、规格质量,局部通风设计及供风量,并附通风系统示意图。

4.3.2抽采系统:抽采系统布置、管路选型及抽采能力计算,并附抽采系统示意图。

4.3.3供电系统:揭煤区域供电系统及设备布置,并附供电系统图。

4.3.4监测监控系统: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安设数量、位置,设置的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断电范围,以及监控断电开关安设位置、型号,并附监控系统示意图。

4.3.5通讯方式及设施的位置。

4.3.6揭煤区域加强支护的范围及方式。

4.3.7防尘设施、隔爆设施的设置要求。

4.3.8其它安全保障系统。

4.4组织管理
4.4.1揭煤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

4.4.2揭煤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要求。

4.4.3对揭煤队伍及进入揭煤区域个体人员防突知识及应急救援培训的具体要求。

4.4.4其它组织管理要求。

4.5附件及附图
4.5.1井巷揭煤地质说明书。

4.5.2附图:
a)探孔、预测孔、措施孔、效检孔布置三视图;
b)煤层地质综合柱状图、揭煤井巷剖面图、通风系统示意图、抽采系统示意图、监控系
统示意图、远距离爆破警戒图、避灾路线图和供电系统图。

4.5.3其它附件或者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