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过渡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过渡指的是写作中用来衔接上下文、引出下文或使文章结构更加流畅的手法。

过渡可以通过逻辑关系、时间顺序以及语言表达等方式实现。

照应是指在文章中使用一些单词、短语或句子等来重复或呼应前面已经提到的内容,以增加语言的连贯性和呼应感。

在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过渡和照应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下面是一篇关于过渡和照应的1000字的记叙文示例:我家的狗狗是一条名叫小白的可爱的哈士奇。

小时候,小白的毛发是雪白的,看上去像一只白绒绒的玩具熊。

它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玩耍。

每天放学回家,小白总会迫不及待地跑过来迎接我们。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非常喜欢和小白玩耍,因为和它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哦,对了,我忘了告诉你们,我家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家年纪相差不是很大,所以我们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小白也一起来了。

刚到公园,小白迫不及待地跑到湖边玩,我和兄弟姐妹们都跟在它的后面。

小白蹦蹦跳跳地跑到湖边,一脚踩到不稳定的土坡上,摔了个狗啃泥。

我们看到后,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小白沾满了污泥的样子实在是太搞笑了。

小白看着我们笑,也不生气,反而摇着尾巴,好像在向我们傻笑。

小白被污泥弄脏了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蹦蹦跳跳地跑到湖里洗澡。

它一踏进湖水,湖水就突然喷到了它的身上,弄得它非常尴尬。

小白此时变得一脸委屈的表情。

我赶紧跑过去,抱起它,用手帮它把湖水擦干净。

小白看到我这样做,立刻就恢复了以往的开心样子,甩着尾巴向我撒娇,好像在表达它的感激之情一样。

正当我和小白抱在一起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们急忙躲到了一个小的树林里。

小白整个身子都湿透了,这时它开始发抖,好像害怕雨水一样。

我们心疼极了,赶忙把我们手里的雨伞给小白撑起来。

小白躲在伞下,摇着尾巴,好像在向我们感谢。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提前结束了游玩,急忙回家。

回到家里,我们一起给小白擦干了身子,小白又恢复了以往的干净、白色的样子。

第10讲:如何做到过渡自然-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二十讲

第10讲:如何做到过渡自然-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二十讲

第10讲:文章如何做到过渡自然一、名师说法结构完整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所谓结构完整,就是要有头有尾,思路展开有步骤,有层次,上下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布局周密合理,有过渡有交代有照应。

所谓过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具体•点说,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岐意思转换,或由这一段内容向另一段内容发展,在这中间要用话串联起来。

第一,记叙文需要过渡的地方。

1、叙述顺序变化时的过渡由顺叙转入倒叙时需要有过渡句作引导,当倒叙完毕,仍回到顺叙时,也要过渡。

《祝福》先写祥森嫂在祝福之夜死去,然后回顾她悲惨的一生。

文章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作过渡,进入倒叙,在叙述完祥林嫂一生之后,则又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作过渡,将文章重新转入现时情景的叙述。

整个文章转换自然,浑然一体。

运用插叙时,在起止处需要过渡。

《故乡》写“我”回到故乡与母亲谈话,插入几段回忆,追叙“我”和闰土少年时代的友谊,先用过渡句“这时候,我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图画来……”,引出少年闰土,回忆结束又写道:“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醒过来,似乎看到J'我的美丽故乡了。

”这与前面文字衔接起来,使下文得以继续进行。

2、表达方式变换时的过渡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时在表达方式转换的时候,,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或者由抒情、议论转为叙述,往往需要过渡。

《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针对一些人对士兵的轻视,指出我们的战士品质纯洁高尚,意志坚韧刚强,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由史的敬爱之情,然后以“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一句单独成段,过渡到下文的故事叙述。

在叙述了志愿军战士的三个故事之后,文章再以“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为过渡句,再由事实叙述转变为抒情议论。

记叙文的过渡方法

记叙文的过渡方法

作文5:过渡方法的使用一、过渡的概念过渡,是指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

所谓“过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即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或由这段内容向另段内容发展,在这中间要用话串起来,这就是“过渡”。

“过渡”的实质:它是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

是文章内容转换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衔接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二、过渡的作用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和接榫作用。

过渡像桥梁,它连接两头,连接层与层,段落与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衔接起来。

它像桥梁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也可以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

大多数文章需要用过渡语言,或用过渡词,或用过渡句,或用过渡段,使文章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过渡好,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前后通贯。

需要过渡而没过渡,或过渡欠妥,都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甚至会给读者的思路造成混乱,连接不好的文章,就会显得生硬、别扭、不通畅。

三、过渡的适用范围1.当文章上下层次的内容比较单一,两层的意思相近时,或者两层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的地方,可用过渡词或词组。

时间转换用时间词,地点转换用方位词,表示意思转折用“然而”、“但是”、“可是”J等,表示结论的用“由此可知”、“可见”等,表示因果关系的用“因为”、“所以”等,表示总结的“综上所述”、“总之”等。

2.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层次跟层次之间意思有较大转换或跳跃时,用过渡词语可以连接不起来,但用一个较简单的句子可以连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过渡句。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上一段写了广州的冬天,下段要写上海,就可用设问句过渡:“广州的冬天是这样,上海呢?”又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前面写了中国提出用自己的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写了帝国主义的嘲笑和工程的艰巨,接着在第四自然段开头有一个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八种过渡法介绍

八种过渡法介绍

八种过渡法介绍一、关联词法。

记叙文过渡,有时只需恰当选用一个关联词语,上下文就会贯穿起来。

如《哥白尼》一文中,开头介绍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内容很广博,紧接着用但是他最感爱好的还是天文学进行转折,这里用关联词但是过渡,为下文重点写哥白尼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作好了铺垫。

二、段落法。

在两个段落间写上一句或几句既能承接上文,又能引出下文的话,就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共写了三件事,在写完第一件事后,作者写道: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布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忱。

这个段落就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回忆联想法。

鲁迅在《家乡》中写我回到家乡与母亲谈起闰土后,插入几段回忆,追叙我和闰土少年时代的友情,先用过渡句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描绘少年闰土的形象。

回忆结束又写道: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好像看到了我的漂亮的家乡了。

这又与前面文字连接起来,使下文得以连续进行。

四、内容提示法。

即在上一层次结束时写上一两句对下文有提示作用的话,使上下文自然连接。

如《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文,作者对大理蝴蝶会作了转述和描写后写道:所谓蝴蝶会,并不是大理蝴蝶泉所独有的自然风光,而是在云南的其他地方也曾消失过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个过渡句的提示就使得下文写昆明蝴蝶盛会顺理成章。

五、转换话题法。

由一个意思转换为另一个意思,可以直接告知读者。

如翦伯赞的散文《内蒙访古》开头一段写了最古老的长城后,接着写道:现在让我们离开赵长城谈一谈阴山一带的汉代城堡。

这就明确告知读者下文要转换内容。

六、设问法。

一段内容写完,需转换另一段内容,可以设问一句,设置悬念。

如鲁迅散文《藤野先生》开头写了在东京的状况后,接着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设问过渡,自然地转到下文写作者去了仙台的状况。

七、时间推移法。

记叙文有时要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事连接起来,可用表时间的词语过渡。

记叙文 过渡句写法

记叙文 过渡句写法

记叙文过渡句写法
过渡句是连接上下文的句子,通常位于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来引出下文或总结上文。

以下是一些写过渡句的技巧:
1.使用连词:使用“而且”、“但是”、“因此”等连词来连
接上下文,表明段落之间的关系。

2.重述上文:通过重述上文中的重要信息来引出下文,例
如“正如前面提到的...”。

3.提出观点:在新的段落开头,提出一个与前文相关的新
观点或主题,例如“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

4.使用类比或对比:通过类比或对比来连接两个段落,例
如“与之前的例子类似,...”。

5.引用:引用上文中提到的人或事来引出下文,例如“正
如某位名人所说...”。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过渡句都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和过渡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和过渡湖湘浪人记叙文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开头、结尾、过渡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结构严谨清楚,适合内容的表达,为表现中心服务,是其基本要求。

一、开头。

“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开头是文章的一部分,自然在开头时就应该对全文了然于胸,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开头方法。

一篇文章,一个中心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开头,那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凤头”呢?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的开头要有助于中心的表达,要有助于增强表达效果。

简单来说,好的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记叙文开篇有如下六招: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的描写点题;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

例1:2007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季节》7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

我们就像在穿越一片冰冷的坟场,静寂得可怕。

2.点染环境,感染读者。

一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与特定的环境相联系,首先点染环境,既可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

又能够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

对于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也可以从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写起,这样也会使读者乐于与你一起“感同身受”。

例2:2006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怀想天空》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

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麦收时节,中午常烈日当空。

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

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

3.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概括内容,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例3:2007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叮咚”,这是小溪涓涓而流的声响;“布谷”,这是报春鸟儿心灵的歌唱;“吱吱”,这是草儿破土看世界的叫唤。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它们是生命的再生,是生命沉睡后的升华。

4.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关于使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就来跟一起看看吧!一、倒叙法。

二、插叙法。

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三、对比法。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夸张法。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就是夸张法,以"新装"的似有实无,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不难看出,夸张法所追求的那种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文出现起伏。

五、抑扬法。

六、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

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记叙文中的过渡讲解

记叙文中的过渡讲解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否那么,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一、过渡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表达,这时,为了使开头局部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

“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表达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表达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

如:在《故土》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土了。

〞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5:过渡方法的使用一、过渡的概念过渡,是指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

所谓“过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即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或由这段内容向另段内容发展,在这中间要用话串起来,这就是“过渡”。

“过渡”的实质:它是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

是文章内容转换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衔接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二、过渡的作用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和接榫作用。

过渡像桥梁,它连接两头,连接层与层,段落与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衔接起来。

它像桥梁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也可以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

大多数文章需要用过渡语言,或用过渡词,或用过渡句,或用过渡段,使文章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过渡好,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前后通贯。

需要过渡而没过渡,或过渡欠妥,都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甚至会给读者的思路造成混乱,连接不好的文章,就会显得生硬、别扭、不通畅。

三、过渡的适用范围1.当文章上下层次的内容比较单一,两层的意思相近时,或者两层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的地方,可用过渡词或词组。

时间转换用时间词,地点转换用方位词,表示意思转折用“然而”、“但是”、“可是”J等,表示结论的用“由此可知”、“可见”等,表示因果关系的用“因为”、“所以”等,表示总结的“综上所述”、“总之”等。

2.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层次跟层次之间意思有较大转换或跳跃时,用过渡词语可以连接不起来,但用一个较简单的句子可以连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过渡句。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上一段写了广州的冬天,下段要写上海,就可用设问句过渡:“广州的冬天是这样,上海呢?”又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前面写了中国提出用自己的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写了帝国主义的嘲笑和工程的艰巨,接着在第四自然段开头有一个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这一句前半部分承接上文,下半句开启下文,即转入到勘测线路的叙述。

3.当两个层次的意思相隔很远,有着很大的转换或跳跃时,就应该用过渡段。

这种过渡段虽然自成段落,但都是句子不多的小段,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短句子。

例如课文,《伟大的友谊》中有这样一个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课文的前半部是写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事,后半部分写两人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如何亲密合作,两部分的事虽然有内在联系,但是从生活转到事业踊跃很大,就用了过渡段,把不同内容的两个部分自然而严密地连接起来。

过渡处理得好,文气才贯通,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过渡。

四、过渡的方法及示例常见的过渡:粘连过渡法、联想过渡法、间隔反复过渡法等1、粘连过渡过渡句:在一句话内包含上下段的关键词,且表明其逻辑关系。

过渡段:第一句概括上一段的主要内容或出现上一段的关键词,最后一句出现下一段的主要内容或下一段的关键词,中间用议论、抒情的方式点评主题或话题。

2、联想过渡由上面的事件想起相关的事件做回忆。

间隔反复过渡法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定义的: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的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

示例(一)粘连过渡我学会了放弃生活中有太多需要我们去争取,还有太多需要我们放弃。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有时只有放弃才会得到更美好、更珍贵的东西。

那件事让我懂得,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冬天的一个下午,狂风像无数把皮鞭,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校园里的树枝抽得上下翻飞。

老师却无情把我们拽下楼进行400米跑步考试。

空荡荡的操场上只有我们班的学生缩着脖子打颤。

终于,随着老师的口令,大家像被鞭子赶出了圈的羊,冲出了起跑线。

无情的寒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衣领里,我咬着牙,顶着风向前跑。

半圈,一圈……胜利在望!!但就在还有半圈时,我突然听到身后‚啪‛的一声,回头一看,好友楠楠双膝跪在地上,两手费力地撑着地,她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又重重地摔在地上。

她皱着眉,很痛苦的样子。

我转身就要去扶她,忽然,心中一个声音大喊道:‚别管她,这可是考试!‛没错,我如果去扶她,我的考试成绩肯定不及格啊。

正在我犹豫不决的一刹那,‚大队人马‛已飞快地离我远去,而楠楠痛苦的眼神也浮现在我眼前。

当一段友谊将背离当初的纯真,披上名誉和利益的外衣时,学会放弃吧,因为友谊怎能被这些取代?如今,面对成绩和友谊,我做出了选择。

我快速跑向了楠楠,还好,她无大碍。

我小心地把她搀起来,架起他的胳膊,费力地向终点走去。

楠楠的右脚无法用劲,所以,她向乎全身的重量都压在我身上。

我小心地托着她的胳膊,谨慎地跟着她的步伐,一点儿一点儿向前走。

刚刚还逞强的狂风似乎一下子没了傲气,软绵绵地轻轻吹着。

一时间,全班同学为我们鼓起掌来,齐声喊着‚加油!加油!‛终于到终点了,老师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棒!‛那一刻,寒风中的我心里格外的温暖。

我学会了放弃。

当春天来临,雪花学会了放弃,把绽放的机会交给花朵;夏天到来,花朵学会了放弃,把成长的机会留给叶子;秋风吹过,叶子学会了放弃,将成熟的机会交给果实;雪花飘飘,果实学会了放弃,把生存的希望留给种子。

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二)联想过渡不怕跌倒如果跌倒了,不怕,以优美的姿势站起来!‚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得脆弱堕落……‛听着周杰伦的《稻香》,喝着苦中带香的茶,我的思绪飘回了那个熟悉的画室——我曾经跌倒的地方。

[点评:用歌曲的关键词唤起记忆,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情。

]‚刘姝华!‛素描老师板着威严的面孔,‚不许发呆!还有,你的壶柄处理得太粗糙了!没有把那种细致的感觉处理出来,重画!‛‚哦。

‛我有气无力地答应着。

一阵幸灾乐祸的讥笑此起彼伏,局促的画室显得更加压抑。

对于老师和同学的这种态度,我早已习以为常了。

从第一次被老师责令重画时的沮丧、难过,到屡试屡败的痛苦,到现在的万念俱灰,我真的对自己失望了。

我就像一棵柔弱的小草,在暴风雨之中一次次跌倒,心里深深埋下了对失败的恐惧。

恐惧跌倒,使我放弃了站起来的念头,只能用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敷衍地对待素描。

‚你也是,重画,重画!!‛又一阵震耳欲聋的批评炸响在寂静的教室,把我从胡思乱想中拉回来,我偷眼看着那个同样不幸的‚难友‛。

原以为她也一定会像我一样,脸上写满沮丧,可没想到,她竟真诚地对老师笑了一下,认真地问道:‚老师,您帮我看看,我应该怎么改呢?我再试试!‛她仔细地听老师讲解,不进地点点头,之后全力以赴地去修改自己的作品。

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受打击之后挫败的痕迹,有的只是执着和坚定。

跌倒了,站起来!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铸就一种灿烂如阳光的生活。

我是不是也应该像她一样,站起来呢?一直跌坐在谷底,是永远无法获取成功的!只有站起来,重新开始,才能成功。

即便再跌倒,只要还能站起来,站起来!我立刻打起了精神,握紧画笔,仔细思考着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反复观察那把曾经被我诅咒的壶,研究着壶柄的位臵、颜色、形状、甚至上面纹路,慢慢的,我竟然发现——那壶很美。

于是,我认真的定位、上调,画笔如有灵性一般,把我看到的、悟到的,灵动地传到纸上……阳光从窗户缝里挤进来,照着舞蹈般氤氲的茶烟,品味口中淡淡的茶香,我明白——这是曾经积存的苦涩,酝酿出的仙露琼浆。

风跌倒了,才有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滋润大地的雨水;太阳跌倒了,才有水墨画静谧的夜晚……跌倒,亦是一种美丽。

但跌倒了,一定要再爬起来!(三)间隔反复过渡法执著雨下在窗前,玻璃也在流泪,街上的人都看起来比我幸福一点。

——题记窗外的雨,混着天空沉重的黑,仿佛倾泻下来的墨汁,就像手中这杯苦得出奇的药,流进我的心。

‚滴答、滴答‛,是窗外的雨,还是滚落的泪,早已不言而喻。

我有一只畸形的右手,手指粗细不均,指甲奇形怪状,奇丑无比。

从指间跳出来的字,同样扭曲,同样丑陋。

右手——我心中永远的痛。

‚这样的手能有什么用?‛不只一个人像复读机一样向我重复着。

对,它确实一点也不美观,暂时也没有什么用,但是它最起码还具备了手的特征吧!‚也许我一辈子的眼泪都是为这只手流的吧。

‛我自嘲地想。

但是我还没有对它失望透顶。

右手——我要让你变得‚美丽‛。

我发誓,我一定要让我的右手写出美丽的汉字。

我开始随时随地地握着一支笔,与笔培养默契,让笔融进我生命,让笔水流进我的血液。

然后,我便从笔画简单的字开始练习,当这些字已经很‚潇洒‛的时候,我就着手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字。

多少次,血水与汗水顺着指尖流下,浸湿了一片片‚方框字‛,墨水随即扩散开来;多少次,父母、朋友都在劝我,让我放弃,还不断说我太固执;多少次,练字到深夜,枕着厚厚的习字纸进入梦乡,梦中也是那布满方格的世界;多少次,想要放弃却有一个信念总是支持住我:坚持、坚持,这是执著,不是固执,也不是执拗。

终于,我得到了可以参加书法比赛的机会。

颁奖时,当用我那只‚美丽‚的右手接过奖状,在场的师生全部震惊了。

不知不觉中,泪早已打湿我的衣襟,不过这是成功后喜悦的泪水。

右手——我以你为豪!我知道,执著是最艰难的品质,却又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我还要一直——执著下去。

深深父爱母爱像盛开的百合,沁人心脾的芬芳弥散在各个角落;父爱像朴素的夜来香,平时丝毫不张扬,只有在浓浓的黑夜中才默默地挥洒醉人的幽香,含蓄,深沉!突如其来的大雪把北京变成了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却使出行变得困难。

我匆匆地吃过早点,抓起书包就要往外冲。

爸爸一反常态地代替了唠叨老妈的角色,不放心地说;‚路结冰了,我送你上学吧!‛‚不用了,我自己能行。

‛我暗笑,凭我的技术,这点雪算什么!爸爸又追出来嘱咐:‚慢点骑,别摔倒了。

‛虽说有些哆嗦,但爸爸的关爱让我温暖,心中荡漾着丝丝喜悦。

屋外寒风怒号,一丝不苟地向我袭来,惨白的雪格外刺眼。

自行车道的积雪上已经布满了弯弯曲曲的车辙,原来平坦的道路此时都是沟沟坎坎,无比崎岖,好像是诡异的而无尽头的迷宫。

在这迷宫中,我艰难地骑车前行。

忽然。

前方拐过来一辆自行车,我顿时慌了阵脚,车把也不听使唤地晃动起来,随着一声闷响,我和车一起重重地摔在地上,脸深深地埋进雪里,刀割般的疼。

我像折尺一样慢慢地站起来,踉跄着扶起车子,真倒霉,一个脚蹬子掉了。

完了没法不迟到了,我的心冷得像雪一样,绝望极了。

‚骑我这辆车上学去吧,小心点!‛这声音熟悉而亲切,是爸爸!原来他一直跟着我。

爸爸解下围巾,仔细地缠在我的脖子上,带着他的体温,暖暖的,‚雪后会降温,别冻着了。

‛短短的语句伴着一团团浓浓的白雾。

爸爸的关爱让我非常感动,心中充满幸福。

忽然,委屈的泪不争气地涌上眼眶。

我气鼓鼓地说:‚明明看见我摔倒了,为什么不来扶我一把?‛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说:‘你能自己站起来,爸爸相信你!‚看着父亲鼓励的目光,我明白了,他是希望我靠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尽快长大!深沉的父爱让我感激,心中充满勇气和力量!父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悄悄的陪伴,是及时的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