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第三节动态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的,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发展速度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它是根据两个不同(- -)环比发展速度一一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某一现象较前一期发展的程度。
a i a i 1(二)定基发展速度一一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又称总速度” R 兰a o(三)两种发展速度的关系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后一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根据以上的关系,可以进行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推算。
例P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 (或100%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增长速度为正值,称为增长率;负值,称为降低率。
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增长速度同样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一)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环比发展速度-1 (或100%(二)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某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1 (或100%由于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只反映增长部分的相对程度,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相互推算。
必须通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才能求得。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例:已知某厂的产量2007年比2001年增长了150%, 2008年比2001年增长了180%请计算2008年比2007年增长多少?三、增长1%的绝对值将增长速度与增长量联系起来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是为了解释高速度低水平或低 速度高水平之类的问题。
增长1%勺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之比, 再乘以1%而求得,用来说明环比增 长速度中每增长1%所包含的绝对量。
动态监测各项指标

动态监测各项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的运营都需要通过监测各项指标来评估自身的运作情况。
动态监测各项指标可以帮助企业、政府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健康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几个重要的动态监测指标。
一、经济指标1. 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GDP增长率,可以及时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判断经济是否处于增长、衰退或停滞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
2. 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了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消费者物价指数,可以判断物价是否上涨过快,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保持物价稳定。
3.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量,是衡量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外汇储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及时采取相应的外汇政策。
二、环境指标1. 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是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指数,可以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及时采取减排和治理措施,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2.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可以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判断水质的好坏,及时采取净化和保护措施,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3. 生态指数生态指数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生态指数,可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时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三、健康指标1. 发病率发病率是衡量某种疾病在特定人群中发生的频率的指标。
通过监测发病率,可以了解某种疾病的流行情况,判断疾病的传播速度,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人民的健康。
2. 死亡率死亡率是衡量某种疾病或死亡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的指标。
动态指标的计算(TY)

D综合递减率 D自然递减率
阶段产油量 新井产油量 1 100% 标定水平 日历天数 阶段产油 新井产油 措施产油 1 100% 标定水平 日历天数
D月递减率 1 n次方 1 D 100% D折算年递减率 1
2003
2005
7945 7856 7729 7682 7483 7509 7383 7278 7786 7711 7898 7760 7608 7463 7470 7494 7962 7793 7823 7685 7870 7727 7718 7577
坨82产量148吨
7974 7823 7990 7842 8011 7841
生产运行
电力问题
地质因 素
问题水井
生产管理
电改抽 油转水 动态监测 管、杆、泵原因 停产井 出砂 待大修 其它原因 作业后不正常 措施占产 维护占产 大修占产 管问题 杆问题 泵问题 工程管理 泵漏管漏 油稠结蜡
作业占 产
成本控制
第二节
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是指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 层中部压力,单位为帕或兆帕,符号为Pa或Mpa 目前地层压力:油田投入开发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压 力恢复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单位帕或兆帕
累积亏空=累积注入水体积一(累积产油量×原油体积系
数/原油相对密度+累积产出水体积
注水强度:单位射开油层厚度的日注水量 注水速度:年注水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用百分数来表
示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 叫注水压差。它表示注水压力的大小 注水井井底压力(注水压力):注水压力=注水井井口压 力+静水柱压力-沿程阻力损失
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可采储
中级理论辅导:动态数列分析

⼀、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动态数列⼜称时间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因此,动态数列由两部分构成,⼀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平及增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 (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所谓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
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 (1)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 (3)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将⼀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将⼀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般⽔平的发展变动程度。
⼆、现象发展⽔平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1、发展⽔平发展⽔平⼜称发展量。
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
发展⽔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发展⽔平实际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项具体数值。
2、平均发展⽔平平均发展⽔平⼜称序时平均数。
它是动态数列中各项发展⽔平的平均数,反映现象在⼀段时期中发展的⼀般⽔平。
序时平均数与⼀般平均数既有区别⼜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是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时期内发展的⼀般⽔平。
动态分析概念

动态分析相关概念和确定方法1、油井生产动态指标(1)日产油水平:指月产油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
单位是t/d。
日产油水平是衡量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的重要指标。
(2)日产油能力:指月产油与生产天数的比值。
单位是t/d。
日产油能力是衡量油井产量高低的根本。
如果油井生产正常,并且全月生产,则日产油水平即为日产油能力。
注意:油井日产油能力是变化的且阶段认为是定值;判断油井日产油能力应该考虑正常生产时间,并且应历史性分析。
(3)综合含水:按月计算月产水与月产液的比值。
也分年均含水或年末含水。
年均综合含水=年产水/年产液。
当油田含水达到98%时称为极限含水率。
(4)综合气油比GOR:按月计算:月产气/月产油,单位是米/吨。
(5)采油(液)速度:年产油(液)与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单位%。
衡量油田开采速度快慢的指标。
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可采储量的百分数。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当年核实年产油量占上年末剩余可采储量的百分数。
即=当年产油/(可采储量-累积产油+当年产油)×100%。
一般控制在8%~11%,低渗透油藏控制在6%左右。
(6)采出程度:地质储量采出程度:油田(或区块)的累积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油田(或区块)的累积产油量占可采储量的百分数。
2、注水井生产动态指标(1)注水量:单井日注水量是指井口计量的日注水量,开发单元和阶段时间的注水量用单井日注水量进行累加得出。
◆相对吸水量:在同一压力下,某小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用来表示各小层相对吸水能力。
(2)吸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单位注水压差的日注水量。
(3)注水井利用率(或开井率):按月计算,注水井开井总数占注水井总数之比。
开井数是指当月连续注水时间不小于24h的井数。
(4)分层注水合格率:分层注水井测试合格层段数与分注井测试层段数之比。
(5)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的日注水量,单位是m3/(d.Mpa)。
《初级实用统计方法》——主题五 统计动态分析方法

知识四 动态变动规律分析
二、 动态变动周期分析 (一) 周期变动分析的思想方法 (二) 简单平均法 (三) 趋势剔除法
一、 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 (一) 发展水平 在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称发展水平或称发展量。 (二) 平均发展水平 1. 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其算术平均数,就是平均发展
水平。 2. 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知识二 动态水平指标分析方法
二、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一) 增长量
初级实用统计方法
主题五
统计动态分析方法
知识一 动态分析数据显示形式
一、 动态数列的形式 二、 动态数列的种类 (一) 绝对数动态数列 把一系列总量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由此形
成的动态数列,叫做绝对数动态数列。 1. 时期数列 当绝对数动态数列中每一个指标值是由流量(也称时期
数)构成时,这种数列称为时期数列。 2. 时点数列 当绝对数动态数列中每一个指标值是由存量(也称时点
2. 在Excel中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二)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是按照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计算的。即: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知识四 动态变动规律分析
一、 动态变动长期趋势分析 (一) 长期趋势分析的思想方法 (二) 序时平均法 (三) 移动平均法 (四) 最小平方法
数)构成时这种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知识一 动态分析数据显示形式
(二) 相对数动态数列 把一系列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由
此形成的动态数列叫做相对数动态数列。 (三) 平均数动态数列 把一系列平均指标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由此形成的动态数列叫做平均数动态数列。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在自动控制原理中,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二阶系统动态指标的详细阐述,主要包含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鲁棒性、抗干扰性、调节时间、超调量、阻尼比和频率响应等方面。
一、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估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二阶系统,稳定性通常通过观察系统的极点位置来判断。
如果系统的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统是稳定的。
此外,系统的稳定性还与阻尼比有关,阻尼比在0到1之间时,系统是稳定的。
二、系统的快速性快速性表示系统响应速度的快慢。
在二阶系统中,快速性通常通过极点的位置来决定。
极点越接近虚轴,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快的响应速度可能导致系统超调量增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快速性和稳定性。
三、系统的准确性准确性表示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的接近程度。
对于二阶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来提高准确性。
一般来说,增加阻尼比可以提高准确性。
四、系统的鲁棒性鲁棒性表示系统在参数变化或干扰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鲁棒性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来改善。
一般来说,使极点和零点距离越远,系统的鲁棒性越好。
五、系统的抗干扰性抗干扰性表示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可以通过增加阻尼比来提高抗干扰性。
阻尼比增大时,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增强。
六、系统的调节时间调节时间表示系统从受到干扰到恢复稳态所需的时间。
对于二阶系统,调节时间与阻尼比和系统增益有关。
适当增加阻尼比和系统增益可以缩短调节时间。
七、系统的超调量超调量表示系统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
对于二阶系统,超调量与阻尼比有关。
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
为了减小超调量,可以适当增加阻尼比。
八、系统的阻尼比阻尼比是衡量系统阻尼程度的参数,其值介于0和1之间。
适当的阻尼比可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对于二阶系统,阻尼比与调节时间和超调量密切相关。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阻尼比是关键。
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的一种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抽样推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 是否可信的一种统计方法。
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函数关系。函数是指现象之间有一种严格的 确定性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数量上不是严格对应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于某一现象的每一数值,可以有另一现象的若干数值与之相对应
7、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手机统计原始资 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定量认识的阶段。
9、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 由填报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20、增长量: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
21、发展速度: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22、增长速度:反映现象数量增长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23、统计指数:指用来反映不能同度量的多种事物综合动态变化的特殊相对数。
24、个体指数:指同一种现象的报告期与基期指标数值对比得到的发展数度指标。
12、分类数列:将各组别与次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的,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发展速度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一)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某一现象较前一期发展的程度。
1
-i i a a (二)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又称“总速度”。
0a a R i =
(三)两种发展速度的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后一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根据以上的关系,可以进行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推算。
例P98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 - 1(或100%)
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增长速度为正值,称为增长率;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负值,称为降低率。
增长速度同样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一)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 环比发展速度 - 1(或100%)
(二)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某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 - 1(或100%)
由于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只反映增长部分的相对程度,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相互推算。
必须通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才能求得。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1 -1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例:已知某厂的产量2007年比2001年增长了150%,2008年比2001年增长了180%,请计算
2008年比2007年增长多少?
%1125.2/8.2/%1801%,150101
070108070801080107===∴+=+=a a a a a a a a a a ,增长了12%。
三、增长1%的绝对值
将增长速度与增长量联系起来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是为了解释高速度低水平或低速度高水平之类的问题。
增长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之比,再乘以1%而求得,用来说明环比增长速度中每增长1%所包含的绝对量。
计算公式为:见教材
四、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期发展的平均程度。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它可以比较和说明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在各时期中的一般发展情况,并为编制和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几何法和方程法,它们的应用场合不同。
(一)几何法——侧重于考察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最后一期达到的水平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由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所以对各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数,不能应用求和的算术平均法,而必须采用求积的几何平均法。
计算公式为:P102
采用几何法计算,其实质是:现象从最初水平a 0出发,每期按照相同的速度(x )发展,经过n 期后,便可达到最末水平a n 。
即:n n x a a ⋅=0故此法又称“水平法”,它适用于如产品产量、社会商品零售额、人口、工资等指标的计算。
如果现象发展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阶段),同时又具备各个时期(阶段)的平均发展速度指标,要求全过程平均发展速度,则要以各时期年数(间隔数)为权数,按加权几何平均数计算。
∑=f
f n f f n x x x x 2121 例:某厂利润2001——2003年平均增长12%,2004年比2003年增长13%,2005——2007年平均增长15%,问从2001——2007年利润年平均增长多少? ()()()%4.113%151%131%121733=+⋅+⋅+=x ,年均增长13.4%
(二)方程式法——侧重于考察现象在整个研究时期发展水平达到的累计数
采用方程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实质是:现象从最初水平a 0出发,每期按照相同的速度(x )发展,各期计算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公式:见教材
求出这个方程式的正根就是平均发展速度。
它适用于如基建投资额、造林面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等。
步骤:1、n a a ÷∑0 >1,递增 2、查表:用0
a a ∑ 例P103 1,递减
五、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 - 1(或100%)
当平均发展速度大于1时,平均增长速度为正值,表明现象是逐期递增的,称为“平均递增率”; 当平均发展速度小于1时,平均增长速度为负值,表明现象是逐期递减的,称为“平均递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