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4章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一章-植物细胞

海南⼤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章-植物细胞第⼀章_植物细胞(教材⽆) ⼀、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 1 、1665 年,英⼈胡克(R.Hooke )利⽤⾃制的显微镜,在观察软⽊(栎树⽪)的切⽚时发现了细胞,⽽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列⽂虎克(A.Van Leeuwen —hook ,1677 年)。
2 、⼀切⽣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来源于细胞。
3 、为⽣物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有哪些不同?答:P7 表1-1(⼤⼩、细胞核及核仁、染⾊体形态、分裂⽅式、有⽆内膜、细胞⾻架,核糖体类型,是否⾃养,细胞壁成分)三、植物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动、植物细胞有何不同?答:植物细胞通常体积很⼩,其形状多种多样,。
其结构通常由细胞壁和原⽣质体组成,原(教材⽆) 四、原⽣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为什么说原⽣质在细胞的⽣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答:1 、⽆机物主要有⽔和⽆机盐,⽆机盐常以离⼦状态存在,如:Na + 、K + 、Mg 2+ 、Cl - 、HPO 4 2- 、HCO 3 - 等。
有机物主要包括核酸、蛋⽩质、脂类、多糖等。
2 、因为原⽣质体具有⽣命现象,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它是细胞进⾏各种⽣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命现象的体现者。
五、植物细胞中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传递?答:纹孔是细胞间⽔分运输的有效途径;胞间连丝是细胞间各类原⽣质和信息的有效传递途径。
质膜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同时在细胞识别、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新陈代谢的凋控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内质⽹也可与原⽣质体表⾯的质膜相连,有的还随同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与相邻细胞的内质⽹发⽣联系,因此内质⽹构成了⼀个从细胞核到质膜,以及与相邻细胞直接相通的膜系统。
细胞⾻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也具有重要作⽤。
六、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是怎样的?有何功能?答:1 、质膜主要由脂类和蛋⽩质分⼦组成,质膜外表还常含有糖类,形成糖脂和糖蛋⽩,其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层为基本⾻架,蛋⽩质分⼦结合在脂质双分⼦层的内外表⾯,嵌⼊脂质双分⼦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层。
海南大学植物学试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于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
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
在减数分裂攻城战,细胞联系分裂2次,但染色体志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哥子细胞的染色体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2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
周二复始,使每个物种申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
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个方面。
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伺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遗传的变异性。
2.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3.辈子植物的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答:双受精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
双受精不仅是一切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报纸,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体融合在一起,成为1个2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
以为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新一代蜘蛛,往往会发生变异,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而且,由受精的极核发展成的胚乳是3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有活跃,并作为营养物质被胚吸收,使子代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双受精在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的型式,也是植物学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4.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答:叶的形态构造不仅与它的生理机能相适应,而且也与它所处的外界条件相适应旱生植物的叶片对旱生条件的适应通常有2种形式。
大学植物学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

植物学复习绪论一.填空题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
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 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二章_植物组织

第二章_植物组织一、何为植物组织?植物组织与细胞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由形态结构相似,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由多种组织有机的结合,紧密地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二、从功能上区别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分生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体中的细胞数目;成熟组织则完成植物生长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活动,均是由成熟组织所承担的。
三、试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基础。
答:植物个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分生组织的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诸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各种生理功能。
每种功能的完成,都需要专门的组织来承担,所以植物体中各种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依靠,是植物进化的必然。
四、什么叫脱分化?试述其意义。
答:某些分化程度不甚高的成熟组织,特别是薄壁组织,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分裂活动,转变为分生组织,这种由成熟细胞转化为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过程就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在侧生分生组织的产生、侧根的形成、创伤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试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同化与贮藏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筛管和导管,筛胞和管胞,木质部和韧皮部。
答:六、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答: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分化出了导管,韧皮部中分化出了筛管,用以输导水分、无机盐。
管胞和筛胞仅起着辅助的输导作用。
而裸子植物中大多仅有管胞和筛胞,其中存在于木质部中的导管与管胞相比,其导管明显大于管胞,且导管的端壁形成穿孔,筛管的端壁为尖斜状,仅有纹孔而不形成穿孔,输水能力明显大于管胞。
筛管的直径也比筛胞大,端壁有筛板,管胞的端壁尖斜,未形成筛板,筛管的输导能力明显大于筛胞。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4)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4)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专业与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我保证诚实地完成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抄袭或作弊。
自愿签约人: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0.5分,共40分)1.(3分)裸子植物苏铁纲具有羽状分裂大孢子叶,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松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鳞,紫杉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托或套被,而买麻藤纲具有盖被和珠孔管。
2.(2.5分)犁头尖具佛焰花序,花序顶端为附属体,依次以下为雄花花,中性花花,雌花花。
3.(3分)芸香科植物的识别特征有:托叶缺,枝叶树皮香气,叶具透明油腺点,花盘存在于雄蕊与子房之间;果实有多种,柑桔属的果实称为柑果,花椒属的果实称为蓇葖。
4.(2.5分)大戟科叶具有托叶、有些植物具乳汁、叶柄上端或叶上常有腺体、花单性、三室果。
5.(3分)樟科的识别特征有枝叶树皮有香气,花三数,雄蕊四轮时,每轮3枚,第1与第2轮雄蕊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花药外向,基部有2枚腺体,第4轮雄蕊退化为箭头状。
花药瓣裂。
6.(2.5分)填空:(1)黄鹌菜的头状花序上的花全为舌状花(2)板栗的果实由壳斗包(3)草莓食用部是花托(4)柚的叶是单身复叶(5)咖啡属于茜草科。
7.(1.5 分)山毛榉科植物的雄花序是柔荑花序;杨柳科花单性,无花被,杨属的花具有花盘,而柳属的花具有蜜腺。
8.(3分)构成禾本科植物花序的基本单位称小穗, 其基部两侧各有一枚颖片, 每一两性小花由外稃、内稃、2~3枚浆片、6~3枚雄蕊和雌蕊组成。
9.水杉具有条形且对生的叶。
10.(4.5分)木兰科的原始特征包括花各部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雄蕊花药长,花丝短,药隔突出;雌蕊花柱与柱头不分化。
11.(2分)具有双韧维管束的植物类群有葫芦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萝摩科等。
12.(2分)桃金娘科叶对生,具边脉,常有香气和油腺点,子房半下位。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

第十章_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仅依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为标准,不考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人为分类法。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林奈的《植物种志》等。
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法。
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郎奎斯特系统等。
二、什么是双名法?统一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有什么意义?答:1. 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作为国际间通用的学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全部字母要小写,再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
2. ①因为拉丁文是18~19世纪欧洲、美洲等地区常用的科技交流通用的书面文字,世界上多数科技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文字;②拉丁文从口语上讲是一种死语,虽书面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口语交流中很少使用,所以每个单词所表述的意义及每个单词的拼写形式相对比较稳定。
所以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不仅可以消除植物命名中的混乱现象,又可大大地推动国际交流;同时双名法也为查知所写的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提供了方便。
三、请自选10种植物,用两种不同的检索表形式将它们加以区别。
答:1. 格式要正确。
2.描述要准确。
在批阅考题时一般应各占1/2的分值。
四、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不同?各自都包括哪些类群?并说明各类群的基本特征。
答:低等植物常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植物体结构简单,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极少数是多细胞。
有性生殖过程中,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生活方式为自养,属自养植物;菌类植物一般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是异养低等植物;地衣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具有低等植物的所有基本特征。
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5章

植物学复习题第五章_茎一、试分析茎的各种生理功能的形态学依据。
答:厚角组织木纤维和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木质部中具导管和管胞,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韧皮部中的筛管和伴胞及筛胞起输导有机物的作用;木薄壁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有贮藏之功能;皮层中的绿色组织可使幼茎有同化作用。
二、为什么说合轴分支比单轴分支进化?答:合轴分枝植株上部或树冠呈开展状态,既提高了支持和承受能力,又使枝叶繁茂,这样既有利于通风透气,又能有效地扩大光合面积和促进花芽形成,使之成为丰产的株型,即可产生更多的果实和种子。
以利于后代的繁衍,所以,合轴分枝是较进化的分枝方式。
三、试分析茎尖和根尖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异同?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答:相同点:根尖和茎尖都有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相应的细胞结构和生长动态也基本相同。
不同点:根尖最顶端有根冠,茎尖无茎冠,根尖的成熟区有根毛,茎尖成熟区有气孔和角质层。
根冠可分泌黏液,使根尖易于在土壤颗粒间进行伸长生长,并有促进离子交换、溶解和可能螯合某些营养物质的作用。
根冠还与根的向地性有关茎的气孔和角质层对幼茎的通气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四、简要说明组织原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和细胞学分区概念三种理论的特点和区别。
答:组织原学说认为被子植物顶端是由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而组织原又是由一个原始细胞(或一群原始细胞)发生的,这种学说适宜于描述根端组织。
原套- 原体学说认为苗端分生组织的原始区域包括原套和原体两个部分,原套由一层或几层细胞组成,只进行垂周分裂,原体细胞可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使苗端体积增大,二者都存在着各自的原始细胞,原体原始细胞位于原套原始细胞之下,这种学说适应于描述大部分被子植物的茎端。
细胞学分区概念认为:苗端表面有一群顶端原始细胞群,它们下面是由衍生的中央母细胞区。
二者向侧方衍生的细胞形成周围区(周围分生组织),可形成叶原基并引起茎的增粗,中央母细胞区的中央部位向下衍生成肋状分生组织,以后发育成髓,这一学说适宜于多数裸子植物苗端的描述。
《植物学》复习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 复制在G1 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三、填空1.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
后者又可分为、和三部分。
4.质体是、和的总称。
5.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中心。
10.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期,片短互换发生在期。
11.导管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孔,侧壁有、、、和五种加厚式样。
12.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
14.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15.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
16.成熟组织(永久组织)按照功能分为、、、和。
17.周皮是生保护组织,来源于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和。
20.填写下列植物细胞和组织属于那种组织:表皮毛形成层传递细胞树脂道导管叶肉细胞石细胞纤维。
23.基本组织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
25.细胞壁的主要变化包括、、和。
26.梨果肉中坚硬的颗粒即成簇的。
28.纹孔分为、、三种类型。
四、选择填空5.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次生壁 B .初生壁 C.胞间层D.角质层7.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核糖体 D .高尔基体8.与细胞分泌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白色体10.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 含量在加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复习题
第四章_根
(课本无) 一、植物生理功能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结构进行判断?
答:1 、吸收、输导功能,根尖的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和根毛都是薄壁细胞,能使水分顺利渗透,以被吸收,根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吸收表面,初生木质部的外始式发育,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 、固着、支持功能,根在地下反复分枝形成庞大的根系,把植株牢牢地固着在常有风吹雨袭的陆生环境中,根尖中根毛的存在,也大大地增加了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年度,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的根系及内部的机械组织,保证了根的巨大的支持力。
(课本无) 二、主根与种子的胚根有何种关系?
答:主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三、根尖可分为哪几个区?各区有哪些特征?功能如何?
答:根冠,由位于根尖最前端的数层薄壁细胞组成,帽状,功能有①保护分生区;②分泌黏液,有利于根尖在土壤颗粒间伸长;③使根具向地性。
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有强烈的分生能力,使根尖细胞数目增加,是根生长的基础。
伸长区,细胞纵向伸长明显,产生推动力,使根尖不断向土壤中伸展。
根毛区,表皮细胞外壁外突,形成根毛,扩大吸收表面,同时还有增强固着的作用。
四、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和特征?
答: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是由根尖的初生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发展而来的,其中原表皮分化发展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发展成皮层,原形成层分化成中柱。
表皮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皮层的主要功能有横向输导和贮藏,中柱的主要功能是纵向输导和支持。
五、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有哪些不同?各有何意义?答:
表皮脱落后,可替代表皮起保护作用,通道细胞的存在解决了单子叶植物根的内外运输问题。
双子叶植物根的中柱鞘细胞壁不增厚、不栓化,在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上有重要意义,中央的髓具贮藏作用。
六、双子叶植物根是怎样进行增粗生长的?次生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增粗生长主要是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在初生生长结束后,首先由保留在初生韧皮部内侧的原形成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形成了数个弧形的形成层片段,接着每个形成层片段两端的薄壁细胞也开始分裂,使形成层片段沿初生木质部放射角扩展至中柱鞘处,此时,正对着原生木质部处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形成层的一部分,使整个形成层连接为一波浪状形成层环,由于波状形成层环的凹陷部分产生早,分裂快,且向内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多于向内产生的次生韧皮部细胞,凹陷部分逐渐向外推移,使整个形成层变为圆筒状,变圆后的形成层进行大量的平周分裂和少量的
垂周分裂,向内产生大量的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少量的次生木质部,使根不断地增粗。
在形成层活动的同时,中柱鞘细胞经脱分化,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向外产生多层木栓细胞,构成木栓层,向内产生少量的薄壁细胞,构成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组成周皮。
周皮外围的表皮和皮层破裂脱落,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是每年新发生,发生位置逐年向内推移。
根的次生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周皮、初生韧皮部(如有,则常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则仍保留在中央。
七、侧根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生位置。
答:侧根是由侧根原基发育形成的。
侧根原基由母根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的一部分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
当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脱分化、恢复分生能力,最初几次的分裂是平周分裂,以后再向各个方向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了侧根原基。
侧根原基进一步发育,向母根的一侧生长,逐步分化成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
由于侧根不断生长所产生的压力和根冠分泌物质可使皮层和表皮细胞溶解,最终侧根穿过皮层和表皮伸出母根外,侧根伸入土壤前,其成熟区已初步形成,其输导组织与母根的输导组织相通,入土时产生根毛,逐渐形成完整的根尖。
在二原型的根中,侧根一般发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在三原型和四原型根中,侧根常发生在正对木质部星角的中柱鞘处,在多原型的根中,则发生在对着韧皮部处。
(课本无) 八、何谓共生现象?根瘤和菌根对植物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所谓共生,就是两种生物有机体密切共居,彼此互有利益,各得其所的现象。
根瘤菌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固氮作用,根瘤菌中的固氮酶能将空气中游离氮转变为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根瘤可以分泌一些含氮物质到土壤中或有一些根瘤本身自根部脱落,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为其他植物所利用。
菌根能够加强根的吸收能力,把菌丝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使用,以帮助植物生长,同时还能产生植物激素和维生素B 等刺激根系的发育,分泌水解酶类,促进根周围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
九、为什么说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生生活所形成的产物
(适应陆地环境,起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