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评分标准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评分标准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工号姓名考官成绩项目内容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准备操作人员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1 物品弯盘2个、纱布2块、手电筒、简易呼吸器 2评估1.评估环境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计时抢救时间 12.判断意识拍病人双肩,分别对病人双耳呼叫,声音清晰 23.启动急救代码语言规范,声音响亮(A.电话120,报告发生情况、抢救地点、救援者姓名、联系方式、现场有无除颤仪。

B.大声呼救:快来人,患者昏迷,准备抢救,准备呼吸装置及除颤监护仪)2 4.判断脉搏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相当于喉结部位)向靠近急救人员一侧滑行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5-10S)25.判断呼吸“听看感”姿势正确,评估时间正确(5S) 26.摆放体位医生与病人体位正确:病人仰卧于坚硬、平坦地面或床板,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松解衣裤2按压与通气1.胸外按压定位:A.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

B.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

(术者用右手中指、食指沿肋弓缘推向胸骨下切迹向上两横指上缘处。

)按压:一手掌根部紧贴患者胸壁,另一手掌根部置于另一手上,指指交叉,手指离开胸壁,保持肘关节伸直,按压时双臂垂直向下深度:成人≥5cm,频率:≥ 100次/分,比例:按压和放松时间1:1,胸廓完全回弹,按压呼吸比30:2第一周期10第二周期10第三周期10第四周期10第五周期10 2.畅通气道头偏一侧,用食指清除口咽部异物,取下义齿,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及舌后坠。

(在按压第一周期后,通气第一周期前完成。

)23. 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用一只手按压患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54.人工通气 A.口对口:保持气道开放,压额手用食指与拇指捏住患者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唇封住患者的口周使不漏气,然后吹气(须达1秒,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抬起)B.口对面罩:保持气道开放,压额手持防护面罩盖住患者口鼻,抬颌手的拇指扣住面罩下极使不漏气,正常吸一口气,用口含住罩气口,(吹气达1秒,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抬起)C.球囊面罩:用一手“E-C”持面罩盖住患者口鼻使不漏气,且拇指/食指外三指扣住患者下颌骨向上提使气道开放,另一手持球囊并挤压送气(送气达1秒,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抬起)第一周期 2第二周期 2第三周期 2第四周期 2第五周期 2复查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5-10S) 2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5S) 2 判断瞳孔是否由大缩小,口唇紫绀是否消退,收缩压60mmhg以上 3 大声报告:“患者呼吸心跳恢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 2 最后整理病人、收拾物品,摆放恢复体位(头侧一边或侧卧位) 2全程质量精神饱满,动作熟练,声音洪亮 2 沉着冷静,手法正确,按压有效 3 关心、体贴患者 3 5个周期CPR要求在110秒~120秒之间完成(2分采用电脑自动计时)每超时1秒扣0.2分。

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

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单位部门:姓名: 得分: 评委签名:项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扣分双人心肺复苏术1、评估环境施救者戴手套,确定周围环境安全,看表,记录抢救时间2 2、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判断时间3~5秒13、摆放体位施救者与患者体位正确,打开患者衣服 14、判断呼吸脉搏判断位置正确 2判断呼吸、脉搏时间5~10秒 2 5、呼叫启动EMSS呼叫助手,准备呼吸囊、面罩和除颤仪 2除颤仪放在患者右肩旁 16、胸外心脏按压按压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 115-18秒完成30次按压每30次按压有23次正确以上达标位置 5频率100-120次/分 5深度5-6公分 5胸廓回弹 5按压呼吸比30:2 5按压姿势 57、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压额抬颏方法正确,检查口腔有无异物 2共10次通气,达到7次正确者合格E-C手法 5球囊通气方法 2通气时间 2胸廓是否可见起伏 28、检查评估检查呼吸和脉搏是否恢复,5~10秒 19、做出决定呼吸循环未恢复:继续CPR,或准备电除颤呼吸循环恢复:将患者置复苏体位1 10、整体质量操作熟练,动作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时从拍患者双肩开始至最后二次人工呼吸结束,用时约133±5秒)3项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扣分胸外心脏直流电击除颤术1、准备除颤选择能量助手立即到患者左侧继续胸外按压 2施救者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 2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调至除颤位置 2选择能量200J 2拿起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 2 2、安放电极板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 2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得歪斜 23、判断心电报告心律情况:“室颤,立即除颤” 24、充电施救者喊:“旁人离开”,施救者、助手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2 按下充电按钮、开始充电。

25、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放电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确定仍为“室颤”,高声喊:“旁人离开”2操作者、助手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同时助手双手平举,示意所有人员离开患者2 6、放电电极板压力适当,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无可见缝隙2除颤仪充电完毕并显示可以除颤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完成一次电击除颤27、从擦干胸部皮肤开始至除颤放电完毕时间要求标准用时不超过20秒钟28、除颤结束要求除颤结束,清洁电极板,正确归位、关机 2助手在除颤结束时继续胸外按压,按30∶2做5个周期。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步骤与评分标准 共30页PPT资料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步骤与评分标准 共30页PPT资料
7、放电结束,继续观察监护仪5-10 秒钟,移开电极板,关机。
BLS-D 除颤
8、擦干胸壁皮肤。 口述(假设)“继续按压、人
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 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3、启动BLS 4、摆放体位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并报“口腔无异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1.准备除颤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1分) 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况“室
颤,须紧急电除颤”(1分);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打开导电胶
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胶混匀 (1分)。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 评分标准
2.安放电极板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左、右电极板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4、确定周围无人员与患者接触 15、放电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擦干患
者胸壁皮肤;口头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 分钟后再次复检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 评分标准
1.准备:戴手套 (0.5) 2.评估环境: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0.5) 3.判断意识: 拍患者双肩(1);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 作步骤与评分标准
(训练与考核要点)
无锡市急救中心 张振新
BLS-A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以及戴手套) (主要针对院前人员)2、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唤者,确认 意识丧失。(开始计时)
(非院前人员从“判断意识”开始)
BLS-A
3、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 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 地上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 双膝与肩同宽。

202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表(精华版)

202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表(精华版)
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首次通气有效
0.5
以后在每上操作周期中有效人工呼吸(仅绿灯亮为有效,每次0.25分)
第一周期
0.5
第二周期
0.5
第三周期
0.5
第四周期
0.5
第五周期
0.5
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
1
观察患者面色
1
9.复检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1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3
7.放电
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除颤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2
8.从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开始至除颤放电完毕的时间要求
不超过20秒钟(21-25秒扣2分,26-30秒扣4分,31-35秒扣6分,>35秒0分)
10
9.除颤结束要求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1分);清洁患者胸壁皮肤(1分);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心电维持贯注心率,心肺复苏成功”(1分);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归位电极板
3
合计
100
0.5
5.摆放体位
医生位置与患者体位正确
0.5
6.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1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1
有效按压
(仅绿灯亮为有效,每次0.3分)
第一周期
9
第二周期
9
第三周期
9
第四周期
9
第五周期
9
观察患者面色
1
7.开放气道
检查
1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评分标准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评分标准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要求
标准分
扣分
得分
1.准备
戴手套,自身防护已做好
1
2.评估环境
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2
3.判断意识
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有效
3
4、检查颈动脉搏动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食指和中指并拢,以喉结为标志,沿甲状软骨向靠近急救人员一侧滑行至胸锁乳突肌凹陷处,用力不可太大。
3
判断时间5~10秒钟
2
4.启动BLS
呼救、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
4
5.复苏体位
硬地板或床板,去枕,摆正体位,躯体成一直线
2
暴露胸腹部、松腰带(2分),操作者与患者体位正确(1分)
3
6. 胸外心脏按压
定位:(1)胸骨下1/2处,即乳头连线于胸骨交界处;(2)以一手掌根部放至患者胸骨下1/3和上2/3交界处;(3)沿肋骨下缘摸至剑突,上二横指旁
3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5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5
按压深度至少5cm
3
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2
有效胸外按压
(每次0.1分)
第一周期
3
第二周期
3
第三周期
3
第四周期
3
第五周期
3
有效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共5轮(5个周期2分钟CPR,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断时间不超过10秒
3
7.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
3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4
8.人工呼吸
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12L,每次送气400—600ml;1L的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的简易呼吸器挤压1/3;频率8—10次/分

总则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比赛评分标准(最新)

总则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比赛评分标准(最新)
3
7.放电
观察心电示波(1分),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3
9.除颤结束要求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归位。(1分);清洁患者胸壁皮肤(1分);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心跳、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1分);
3
合计
37.5
评判签名:
2013年10月日
5.摆放体位
医生与患者体位正确,解开衣物熟练
0.5
6.胸外心脏
按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0.5
判断时间10秒钟
0.5
定位按压点方法准确
1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1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1
惩罚分:按压的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10次,不合格者扣5分(酌情扣分)
7.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口述“口腔无异物”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编号得分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1.准备
操作者衣作整洁,戴手套
0.5
2.评估环境
①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②看表计时
1
3.判断意识
拍患者双肩
0.5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有效
1
4.启动急救反应程序
①大声向旁人呼救
②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
0.5
1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1
8.人工呼吸
首次通气有效
3.5
9.复检
观察患者面色
1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1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1
判断时间7秒钟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评分标准 -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评分标准 -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评分标准(双人)【二】评分标准操作标准标分扣分标准用物准备齐全(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导电糊、纱布弯盘)。

2缺一件扣0.5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评估环境:周围环境安全,符合要求(口述)。

如在病房要评估病房环境。

2未观察和口述各口1分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部;同时分别对其双耳进行呼唤,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看时间。

4未拍双肩对双耳各扣1分,未呼叫扣1分未看表扣1分摆放体位:将患者头颈躯干摆放在同一直线上,解开衣服,松裤带。

3未摆体位扣1分,未解开衣服扣1分,未松裤带或暴露病人扣1分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喉结旁开2-3cm(胸锁乳突肌的凹陷处)。

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同时对面色及胸廓起伏进行观察)判断时间为5-10秒钟。

4未判断扣4分位置不正确扣2分时间不够扣1分未观察扣1分胸外心脏按压: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垫按压版)同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l/3交界处,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按压与放松时45如患者在软床未垫上按压板扣2分按压姿势不正确扣3分每次按压错误扣0.3分(包括按压位置错误,深度不够、胸廓未完全回弹)未观察患者面色扣1分频率不正确每个循环扣2分间比为1:1。

连续按压30次。

(两组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开放气道:胸外按压第一个循环开始后,助手检查并清理口腔分泌物,如无异物,口述:口腔内无异物1、仰头提颏法(压额抬颌法):救护者一手小鱼际压患者前额,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颌骨下颌角下方。

开放气道(口角、颏、耳垂连线应垂直于地面)。

2.仰头抬颈法:抢救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部位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上托。

3.双下颌上提法:抢救者双肘置患者头部两侧,双手食、中、无名指放在患者下颌角后方,向上或向后抬起下颌。

承认基础生命支持

承认基础生命支持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评分标准附: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用物:治疗盘、纱布3、弯盘、简易呼吸器、除颤仪、导电胶。

)操作者跑步前进,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评估环境安全操作者用眼光从左到右扫视,上下扫视后。

大声报告:现场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1)、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对病人说:你怎么了?喊2次,一边耳朵喊一次。

2)、大声说:病人没有意识!3、启动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者大声说:请助手准备除颤仪器、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1)、病人取水平仰卧位,置于硬板或地面上。

2)、操作者靠病人侧跪下,双膝与双肩同宽。

(左膝与病人肩部在同一水平线上)5、开放气道1)、操作者观察口腔,报告:“口腔无异物。

”2)、打开气道,压额抬颏(病人下颌、耳垂与地面垂直成90度)6、人工呼吸1)、判断呼吸: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听呼吸的声音,三感觉:用面部感觉呼气的气流。

时间5-10秒。

大声说:没有呼吸,上呼吸器。

2)、上简易呼吸器,捏气囊人工呼吸2次(每次400-600ml,观察胸部起伏,),助手用“EC”手法国定面罩。

7、建立人工循环(判断脉搏和按压时注意观察面色)1)、操作者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触及喉结旁开2指,摸左侧颈动脉搏动,时间5-10秒。

大声说:无脉搏。

2)、胸外心脏按压:(按5个周期,30:2)(1)、定位:1点2指3掌根定位与胸骨下1/3。

双手重叠,双臂伸直,深度4-5cm。

(2)、按压30次,频率;100次/分。

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当数到30时,助手右手拿简易呼吸器、面罩罩在病人口鼻,当数到30后,立即捏气囊吹气2次。

(3)、定位后,按压30次,小声数1-24,大声数25---30,当数到30时,助手右手拿简易呼吸器、面罩罩在病人口鼻,当数到30后,立即捏气囊吹气2次。

(4)、定位后,按压30次,小声数1-24,大声数25---30,当数到30时,助手右手拿简易呼吸器、面罩罩在病人口鼻,当数到30后,立即捏气囊吹气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评分标准编号部门得分
比赛标准的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
(依据CPR’2010国际指南)
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2、检查意识: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

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操作过程中膝盖无来回移动)。

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应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的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检查意识限时2秒钟完成。

3、观察呼吸:发现患者无反应,接着用眼睛扫描患者的面部和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

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观察呼吸限时5-10秒
4、启动BLS:一旦发现患者连呼吸也不正常,立即高声呼救:“患者无反应,叹气样喘息,快来人呐、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5、摆放体位:将患者体位摆放成标准仰卧位,置于平整的地面上,稍后口述“理顺患者身体”,保持身体平直、四肢无扭曲;同时跪姿和体位也保持正确。

6、判断循环征象: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触摸患者的右侧颈动脉搏动(如果正确,模型人显示器的颈部指示灯将会点亮绿光),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检查肢体是否还在抽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部看有无咳嗽反射(顺便观察病人面色)。

数数计时(从“一千零一”数到“一千零六”),时间刚好控制在6秒钟完成。

7、建立人工循环:一旦判断患者无心跳,尽快由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看表后30秒内开始胸外按压)。

在做第一轮心脏按压动作的同时,注意,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只由考官凭肉眼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比赛过程进行评分),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六要素):
(1)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部居中、左手中指刚好平患者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对体型异常者应改用双手定位法——“胸骨下切迹之上两横指”。

每个轮回周期按压之前,比赛都要求先用左手单手定位,部位准确、动作清晰;施救者的左手掌根部应始终贴住患者的胸壁皮肤,做到“放松不离位”,牢牢将左手掌固定在正确的按压部位上,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患者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左手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以免造成骨折。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
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利用杠杆原理),而不是靠两个手臂的力量发力;因此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无晃动或摇摆;而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患者胸部形成90°直角、不能倾斜,以施救者的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过程中要求平稳、有规律,用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不得进行冲击式按压;操作者的目光应始终盯着患者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4)用力按压——按压深度应使成人胸骨下陷超过5厘米以上(至少需要施加30kg 的力量,比赛标准规定最多不超过6cm),而儿童为5厘米、婴幼儿4厘米;简便、直观的评估指标为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患者颈动脉搏动,同时面色逐步变红润。

每次下压完成后手臂力量都要松解,保证压力释放、充分放松,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使得心脏能充分舒张受血。

(5)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达到100次/分钟以上(比赛标准限定在110±10次/分范围),但由于还要交替做人工呼吸,故每分钟不可能压够100次;具体地说16~17秒钟要完成30次按压,即每次按压用时不超过0.6秒,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要基本保持相等。

应通过数数来掌握节奏,规律为个位数加多一个尾音(如“1下、2下、3下、4下、5下…10下…11…21…30”,数数始终发两个音),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

(6)中断按压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5秒钟以内、最多不准超过10秒钟,以免影响人工循环效果,降低心肺复苏的抢救质量。

(7)通气:要求仰头提颏,通气时间1秒,呼气时间1秒。

通气可采取口对口、及口对面罩通气。

8.电击除颤(D):国际指南规定,对于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电击除颤越早越好,只要除颤仪一到达病人身边,就应尽快开始实施电击除颤,此时除颤是第一优先。

比赛要求使用除颤仪或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选用AED比使用半自动除颤监护仪更为简单、实用,CPR国际指南推荐在基础生命支持阶段应该选用AED进行电击除颤。

除颤仪使用:(1).迅速打开除颤仪开关,调至监护位,除颤仪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2).迅速擦干患者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电极板上。

(3).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上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形,确定仍为室颤。

(4).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双向波用200J ,
(5).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并大声口述充电“旁人离开”,充电完毕“旁人离开”
(6).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键,并有下压动作,完成除颤放电。

除颤器使用中,除颤部分口述,禁止调至除颤档选择能量除颤,避免误伤选手及损伤器材。

9.放电结束,电极板归位并立即进行5个周期30:2的按压与通气。

10.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5-10秒,报告呼吸心跳恢复,复苏成功。

11.整理患者衣物,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整理病人,穿好衣服,收拾物品,摆放侧卧位(又称“恢复体位”,比赛结束时将模型人的头象征性侧向一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