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870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国内情况也基本如此,近20年恶性肿瘤在死因中的构成比已由12.6%升至17.9%。因此,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肿瘤研究和抗肿瘤药物予以高度重视[1]。

紫杉醇(paclitaxel )是WANI 等[2]1971年从短叶红豆杉(taxus drevifolia )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但紫杉醇水溶性极低,

口服几乎不吸收。临床应用的主要是紫杉醇注射液。概况

目前,紫杉醇有3种制剂应用于临床。一

种是聚氧乙烯蓖麻油-无水乙醇(1∶1)的静脉注射液,该注射液可增加紫杉醇溶解度。聚氧乙烯蓖麻油已被证明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神经毒性、肾毒性和低血压等。此外,聚氧乙烯蓖麻油还可在血液中形成微小颗粒包裹紫杉醇分子,影响药物分子向组织间扩散,降低抗肿瘤效果[3]。另一种紫杉醇制剂Abraxane ,是紫杉醇纳米-清蛋白

[收稿日期]2009-12-25

[接受日期]

2010-04-12

[作者简介]雷景邦(1985—),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药的研制与开发工作。E-mail :lei_jingbang@163.com [通讯作者]

刘旭海。E-mail :lxh007jz@sina.com

[文章编号]1007-7669(2010)06-0406-04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雷景邦1,刘旭海2,万瑾瑾1,叶民珠1,邹富有1

(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2.江西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96)

[关键词]紫杉醇;抗肿瘤药;纳米制剂

[摘要]

紫杉醇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传统的紫杉醇制剂生物利用度低,

临床应用有限。纳米给药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纳米新剂型。纳米乳、纳米粒、胶束等也正在实验研究之中。本文就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中图分类号]

R979.1[文献标志码]A

Advances of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for injectable paclitaxel

LEI Jing-bang 1,LIU Xu-hai 2,WAN Jin-jin 1,YE Min-zhu 1,ZOU Fu-you 1

(1.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JIANGXI 330004,China ;2.Jiangxi

Jiangzhong Pharmaceutical Co.,Ltd.,Nanchang JIANGXI 330096,China)

[KEY WORDS ]paclitaxel ;antineoplastic agents ;nanoparticle

[ABSTRACT ]

Paclitaxel is widely used in ovarian cancer ,breast cancer ,lung cancer and other tumor

treatment.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highly effectiv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is limited because of its poor bioavailability.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 research is the focus of moder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A variety of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such as nano-emulsion ,nanoparticles ,micellars ,etc .are also in research.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paclitaxel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混悬液[4,5]。清蛋白是人体中最常见蛋白,是疏水性营养物、维生素、甾体激素和其他众多物质的天然载体,易将相关分子释放到目标细胞处。清蛋白还可通过激活血管上的清蛋白受体而调控化合物透过血管壁向组织释放。美国生物科学公司的专有NAB技术是创造性的释药方法,它采用一种能够保留完全生物学性质的新的制备过程获取纳米状态(130nm大小)的清蛋白,然后使之与不溶水的化合物(如紫杉醇等药物)结合,其中Abraxane是这类新药中获得批准的第一个产品。然而,与传统的紫杉醇制剂相比,Abraxane具有骨髓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型,其神经毒性作用也较强[6,7]。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于2004年在我国上市,该制剂利用卵磷脂等将紫杉醇进行包裹,去除了原来的溶媒,具有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药物靶向性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8]。

由于紫杉类药物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小,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紫杉醇的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国内外对其剂型和给药方式进行了广泛研究。纳米给药系统(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由于纳米粒体积小,能有效防止被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吞噬,小于500nm的纳米粒可以在胃肠道具有淋巴结构的上皮小囊中积累,并以完整结构通过淋巴结集中的M细胞,将药物释放到体内循环中。纳米制剂在人体有关脏器中的分布呈现明显的被动靶向特点,主要存在于肝、脾、肺、淋巴结及少量骨髓中,纳米颗粒的被动靶向可使所输送的药物集中于肿瘤细胞中。目前纳米制剂主要制成微乳、脂质体、纳米粒、胶束系统、共轭聚合物、环糊精等。

微乳微乳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含有大量由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通常是中短链的醇)稳定化的油包水(或水包油)纳米溶胶分散系统。微乳法是实验室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常用方法。陈永法等[9]制备的紫杉醇冻干纳米乳,冻干前紫杉醇纳米乳呈圆球形,粒径为(32.5±6.9)nm,冻干后的纳米乳在0.9%NaCl溶液中再分散后仍呈圆球形,粒径在28nm左右。紫杉醇冻干纳米乳60℃加速实验结果表明,10d后制剂外观和重分散性能良好,含量为标示量的98.36%,有关物质为0.8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制备成冻干制剂后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与亚微乳相比,纳米乳在血浆中的浓度更高,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摄取的更少,更有利于药物的靶向性;与脂质体等其他DDS相比,纳米乳更稳定,制备更易工业化。纳米乳在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等领域的应用中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脂质体脂质体因为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类似细胞膜的结构而倍受关注,然而由于包封率低、材料价格贵、稳定性差、药物泄漏和冷冻干燥工艺的不成熟,其品种发展受到限制。张子豫等[10]采用薄膜分散法以紫杉醇、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二硬脂酸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共聚物(DSPE-PEG2000)为材质制备了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粒径范围控制在(106.5±1.7)nm,包封率为(87.5±2.5)%。紫杉醇在卵磷脂中的包封率较高,为了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在制备脂质体时加入了负电荷磷脂DSPG。DSPE-PEG2000用于对脂质体的表面进行修饰,以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纳米粒纳米粒目前多采用生物可降解的共聚物作为制备材料,TRICKLER等[11]通过溶剂挥发法得到溶于复合型乳剂壳聚糖/单油酸甘油酯(GMO)的纳米粒,具有自乳化性质的GMO可形成一个疏水内核,为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及为壳聚糖聚集反应提供基础,使新制剂中紫杉醇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接近100%。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微观结构,由GMO组成的疏水性内核外面有一层亲水的表层,粒子的表面光滑、无孔,在水环境下极易形成一个纳米级别的凝胶系统。这证明,由壳聚糖/GMO制成的纳米制剂在低压冻干和水溶液中再悬浮过程中形状和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在以吐温-80为释放介质的体外释放中,药物释放累积量均超过预期的时间间隔,在实验过程中紫杉醇表现出初期突释后缓释的特性。和紫杉醇溶液相比,壳聚糖/GMO紫杉醇纳米制剂释放的紫杉醇在4h 内杀死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明显增加,在48、72和96h时的IC50分别降低了65000%、50000%和10000%。上述数据显示,生物黏附和持久释放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增加了紫杉醇化疗效果。这种新型纳米制剂显示了黏膜黏附剂的特性,细胞吸收增加了4倍,IC50降低了100000%。这些优势使低剂量的紫杉醇就能达到治疗效果,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胶束系统胶束系统由两亲嵌段共聚物制备,其

亲水和疏水链段具有溶解性差异,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胶束,其中疏水的链段聚集成核增加脂性药物溶解度,亲水链段成壳对胶束起到稳定和保护的作用。与其他给药系统相比,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具有很多优势,如:聚合物胶束小粒径及其亲水性的外壳使得载药胶束可以躲避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识别,实现在人体血液中的长循环[12];肿瘤组织血管内皮具有高渗透性和高滞留性,聚合物胶束的小粒径有利于其在肿瘤组织的累积,具有被动靶向作用[13,14]。SHEIKH等[15]利用聚ε-己内酯(PCL)移植入聚乙烯醇(PVA)形成(PCL-g-PVA)共聚物,PCL-g-PVA纳米粒可同时用于亲水和疏水药物的载体,如紫杉醇和多柔比星(doxorubicin)。空白纳米粒的直径约为361nm,在填充紫杉醇时,直径增加到457nm,在填充多柔比星时直径增加到981nm。纳米粒的表面电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ζ电势差在给药系统的载体选择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值,纳米粒有-218mV的高ζ电势差,可以获得较稳定的胶体,填充了紫杉醇和多柔比星的纳米粒的ζ电势差分别为-183mV和-147mV。在纳米药物体外释放过程中,经过前期的突释之后,紫杉醇的缓释时间长达20d,缓释的原因是PCL-g-PVA共聚物上的自由羟基可以水化形成孔,使缓释时间增长;多柔比星在经过前期24h的释放后,缓释时间也长达15d。而在只使用单一制剂的情况下,2种药物的释放时间在1~2h。紫杉醇与多柔比星联合应用,使癌细胞分裂受阻,停滞在G2期和M期,同时发挥多柔比星阻断(或抑制)DNA复制和RNA转录作用,导致细胞增殖停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胶束具有粒径小、不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的优点。但是由于进入人体血液和体液后存在临界胶团浓度,在临界胶团浓度下易解聚,从而导致药物快速释放,故其长循环效果值得探讨,对进一步增加胶束亲脂部分内聚力的研究也宜进一步深入。SAIF等[16]利用聚合物胶束作为载体,对早期胰腺癌患者每3wk进行一次3h 的紫杉醇静脉滴注的Ⅱ期临床试验,60%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总存活率和其他的有效参数优于吉西他滨(gemcitabine)的同期数据,为研究聚合物胶束的联合用药提供了依据。

共轭聚合物大分子能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性和保留效应,其在靶向抗癌药中的应用已受到了广泛关注[17-19]。合成的带有自组装功能的共轭聚合物制剂在水溶性和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独特优势超过了传统的高分子载体[20]。透明质酸是包含了D-透明质醛酸和N-乙酰基-D-葡萄糖胺2条交替单位的线性多糖。透明质酸-紫杉醇轭合物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摄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内部,随后释放药物。体外实验显示,透明质酸-轭合物具有较长的释放周期,在细胞培养皿中前24h的紫杉醇释放量不足20%。动态光散射显示,透明质酸-缬氨酰基-紫杉醇、透明质酸-亮氨酰基-紫杉醇、透明质酸-苯丙氨酰基-紫杉醇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82±8)nm、(285±13)nm和(275±11)nm,表面电荷分别为+0.43mV、+0.23mV 和+0.17mV[21]。这些数据证实了氨酰基紫杉醇与透明质酸的羧基反应形成了中性纳米粒子。带微弱正电的纳米粒子在附着到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之后内陷入细胞内部而提高给药效果。与紫杉醇溶液相比,透明质酸-氨酰基-紫杉醇共轭聚合物对MCF-7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透明质酸-氨酰基-紫杉醇共轭聚合物纳米粒诱发大量的G2/M细胞(46.7%、43.7%、39.2%)超过紫杉醇溶液的33.9%,大大提高了细胞凋亡的程度,诱导细胞死亡。透明质酸-氨酰基-紫杉醇共轭聚合物不仅可用于增加紫杉醇溶解度的高效载体,也可对肿瘤细胞进行被动和主动的靶向给药。通过氨酰基的连接使紫杉醇与透明质酸结合的给药系统在酶的生理环境下显示出更短的半衰期,所制备的自组装的前药纳米粒,在增加母体药物的溶解度的同时保持了药物结构的完整性,为透明质酸-氨酰基-紫杉醇共轭聚合物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依据。环糊精环糊精(cyclodextrins)可选择性键合各种有机、无机以及生物分子形成超分子复合物,不仅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且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耐药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张学农等[22]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紫杉醇包合物,其增溶作用一方面受机械力和溶剂效应的作用,紫杉醇部分基团进入环糊精母核分子空穴中,使其溶解度增加;另一方面环糊精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润湿性,在紫杉醇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使溶解度增大。由于羟丙基-β-环糊精本身毒性小,几乎无溶血性,可制备供口服和注射用药物制剂,但环糊精包合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溶液稀释时常会有紫杉醇沉淀析出。可采取增加环糊精浓度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应将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在高浓度时导

致的不良反应,如红细胞溶解等[23]。

展望传统紫杉醇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使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影响。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剂型仅有清蛋白溶剂型纳米紫杉醇和紫杉醇脂质体,还有一些新的紫杉醇制剂,也正在实验研究之中。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新剂型在药动学、药效学及毒性反应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更多新型紫杉醇剂型的研制开发及临床应用,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紫杉醇的疗效,降低毒性,从而使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孙转英.我国抗肿瘤药物使用现状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3-164.

[2]WANI MC,TAYLOR HL,WALL ME,et al.Plant antitumor agents.Ⅵ.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a 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 agent from Taxus brevifolia[J].J Am Chem Soc,1971,93(9):2325-2327.

[3]ten TIJE AJ,VERWEIJ J,LOOS WJ,et al.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ormulation vehicles:implications for cancer chemothe-rapy[J].Clin Pharmacokinet,2003,42(7):665-685.

[4]IBRAHIM NK,DESAI N,LEGHA S,et al.PhaseⅠ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BI-007,a Cremophor-free,protein-stabilized,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J].Clin Cancer Res,2002,8(5):1038-1044.

[5]GRADISHAR WJ.Albumin-bound paclitaxel:a next-generation taxane[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6,7(8):1041-1053.[6]SOCINSKI M.Update on nanoparticle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J].Clin Adv Hematol Oncol,2006,4(10):745-746.

[7]VILLANO JL,MEHTA D,RADHAKRISHNAN L.Abraxane induced life-threatening toxicitie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nd hepatic insufficiency[J].Invest New Drugs,2006,24(5):455-456.

[8]张晓燕,高永良.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5):333-336.

[9]陈永法,龚明涛,张钧寿,等.紫杉醇冻干纳米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J].中国天然药物,2005,3(4):235-237.

[10]张子豫,贾丽君,龚建刚,等.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9,11(1):14-17.

[11]TRICKLER WJ,NAGVEKAR AA,DASH AK.A novel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for sustained paclitaxel delivery[J].AAPS PharmSciTech,2008,9(2):486-493.[12]KATAOKA K,HARADA A,NAGASAKI Y.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for drug delivery:design,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J].Adv Drug Deliv Rev,2001,47(1):113-131.

[13]YOKOYAMA M,OKANO T,SAKURAI Y,et al.Selective delivery of adriamycin to a solid tumor using a polymeric micelle carrier system[J].J Drug Target,1999,7(3):171-186.[14]MAEDA H,WU J,SAWA T,et al.Tumor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the EPR effect in macromolecular therapeutics:a review[J].J Control Release,2000,65(1-2):271-284.

[15]SHEIKH FA,BARAKAT NA,KANJWAL MA,et al.Novel self-assembled amphiphilic poly(epsilon-caprolactone)-grafted-poly (vinyl alcohol)nanoparticles: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drugs carrier nanoparticles[J].J Mater Sci Mater Med,2009,20(3):821-831.

[16]SAIF MW,PODOLTSEV NA,RUBIN MS,et al.PhaseⅡclinical trial of paclitaxel loaded polymeric micell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Cancer Invest,2010,28(2):186-194.

[17]VERONESE FM,SCHIAVON O,PASUT G,et al.PEG-doxorubicin conjugates:influence of polymer structure on drug release,in vitro cytotoxicity,biodistribution,and antitumor activity[J].Bioconjug Chem,2005,16(4):775-784.

[18]LIANG HF,CHEN SC,CHEN MC,et al.Paclitaxel-loaded poly(gamma-glutamic acid)-poly(lactide)nanoparticles as a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against cultured HepG2cells[J].Bioconjug Chem,2006,17(2):291-299.

[19]SUGAHARA S,KAJIKI M,KURIYAMA H,et al.Complete regression of xenografted human carcinomas by a paclitaxel-carboxymethyl dextran conjugate(AZ10992)[J].J Control Release,2007,117(1):40-50.

[20]BAE KH,LEE Y,PARK TG.Oil-encapsulating PEO-PPO-PEO/PEG shell cross-linked nanocapsules for target-specific delivery of paclitaxel[J].Biomacromolecules,2007,8(2):650-656.[21]XIN D,WANG Y,XIANG J.The use of amino acid linkers in the conjugation of paclitaxel with hyaluronic acid as drug delivery system:synthesis,self-assembled property,drug release,and in vitro efficiency[J].Pharm Res,2010,27(2):380-389.

[22]张学农,唐丽华,阎雪莹,等.羟丙基-β-环糊精对紫杉醇的增溶作用及其分子包合机制研究[J].中草药,2007,38(9):1317-1320.

[23]林本兰,崔升,沈晓东.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26(3):203-206.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 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 2010年09月29日 2011年08月03日 处方用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英文商品名:Abraxane? 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 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 【成份】 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 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1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 【用法用量】 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药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如粘膜接触了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紫杉醇注射液市场分析报告

紫杉醇注射液市场分析报告 ? ?作者:佚名数据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28 更新时间:2007-1-23 ? 字体:【大中小】【收藏本站】【打印】【关闭】目录 一、简介 1 二、国际市场分析 1 2.1紫杉醇制剂 1 2.2紫杉醇原料药 2 三、国内市场分析 3 3.1 国内市场规模 4 3.2紫杉醇国内市场销售趋势 5 3.2.1 紫杉醇总体销售趋势 5 3.2.2 紫杉醇注射液剂型分析7 3.2.3 紫杉醇注射液生产厂家分析8 3.2.4 紫杉醇注射液销售城市竞争8 3.2.5 紫杉醇注射液注射剂市场分析9 3.2.6紫杉醇注射液粉针剂10 四、多西他赛市场分析11 4.1概述11 4.2国内市场销售趋势12 五、紫杉醇研发近况13 5.1 紫杉醇原料工艺13 5.2 给药系统研究14 5.3 紫杉醇类药物15 5.3.1 Tocosol 紫杉醇15 5.3.2 Abraxane比紫杉醇更好的抗癌新药15 5.3.3 紫杉醇类药物与其它药物联用16 附表目录 表 1 2003-2005年紫杉醇不同剂型销售金额份额 6 表 2 2005年紫杉醇注射液销售厂家份额7 表 3 2005年紫杉醇各城市销售份额7 表 4注射用紫杉醇注射剂规格分析8 表 5 注射用紫杉醇注射剂生产企业分析8 表 6 注射用紫杉醇粉针剂规格分析9 表 7 注射用紫杉醇粉针剂生产厂家9

表 8 多西他赛竞争厂家分析11 表 9 多西他赛竞争城市分析11 附图目录 图 1 2000-2005年紫杉醇医院用药变化趋势 4 图 2 2000-2005年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的销售趋势 5 图 3 2000-2005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市场份额变化 5 图 4紫杉醇注射液剂型分析图 6 图 5 注射用紫杉醇注射剂数量份额图9 图 6 2000-2005年多西他赛销售趋势图10 页数:19页 提供方式:PDF 价格:500元 欲了解该报告详细信息,请致电:88872389-8032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仿制药研究技术 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以人血白蛋白为辅料制备的微粒制剂。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避免了聚氧乙烯蓖麻油的使用,降低了过敏性,提高了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和顺应性。 本指导原则结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制剂特点,提出仿制药开发过程中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技术要求,旨在为该仿制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目前对于本品的观点和认识。在符合现行法规的要求下,可采用替代的研究方法,建议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或与监管机构沟通。 二、整体研究思路 作为仿制药,应当按照国家局发布的《化学仿制药参比

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选择参比制剂。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经静脉注射给药的微粒制剂,应基于产品特征,采取逐步递进的对比研究策略,首先进行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药学和非临床的全面对比研究,然后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必要时进行临床研究。若药学研究和(或)非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不一致,申请人应考虑对受试制剂处方工艺进一步优化后重新开展研究1。 作为注射剂仿制药,除满足仿制药注册申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特殊注射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 三、研究要求 (一)药学研究 1.处方 仿制药的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RLD)相同。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

料用量的95%—105%2。 人血白蛋白是该制剂的关键成分,应采用已批准上市的人血白蛋白,由于不同来源的人血白蛋白使用的稳定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应考察不同供应商来源的人血白蛋白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对工艺过程中使用而最终去除的溶剂,如与参比制剂存在差异,应阐述理由,并研究证明上述不同不影响仿制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制备工艺 已有文献报道参比制剂采用乳化-溶剂蒸发工艺制备3,建议仿制药采用相同原理的制备工艺,如不同,应阐述理由,并研究证明上述不同不影响仿制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品工艺较为复杂,应提供详细的生产工艺开发研究资料和工艺验证资料(包括无菌工艺验证资料)。建议制定合理的生产过程控制策略,如关键步骤的生产时限、关键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保持时限等。 应特别关注生产工艺和批量对产品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进展 于凯

广西大学课程论文 论文标题: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发酵生理学 学生姓名:于凯 学号:1108391006 专业:生物工程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导师姓名:何勇强 学期:2011-2012/上 任课老师:庞宗文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究展望 于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1级;学号:1108391006) 摘要: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新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市场上紫杉醇供不应求。目前,有望通过化学合成、内生真菌发酵、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工业化生产紫杉醇,达到缓解红豆杉资源短缺、市场药源紧张等现状。本文通过对红豆杉、紫杉醇发现、作用机理、生产现状等介绍,着重分析各种生产方法的利弊,并对紫杉醇的研究的市场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字:红豆杉;紫杉醇;抗癌作用;研究展望 1红豆杉简介 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天然抗癌植物,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红豆杉在全球共有十一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球资源总量及其有限,且常常散生分布于天然林中。目前我国共有四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1]。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分布于中国的东北三省,在中国境内的红豆杉中,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最高,可达万分之三。 另外,我国还引种了曼地亚红豆杉,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甚至高于原产地。 2 紫杉醇简介 2.1 紫杉醇的发现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说明书简要信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法用量】 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美国紫杉醇。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意事项】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该在有化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只有在诊断及治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效特性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不同,请勿将本药与其他配方紫杉醇制剂互相替换或混合使用。 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见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 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3。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和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禁忌】 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性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批准文号】 注册证号H20080338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artners, Inc.

紫杉醇注射液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190 ? 临床研究 ? 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送至细菌培养室。伤口有积液的采用注射器吸取术创深部的积液,立即放入标本收集瓶中,迅速送检。采样时间为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用药组均在喷药前采样。2 结 果 2.1 病原学检查结果 伤口感染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大多数患者伤口开始带菌并无临床症状,为阻止感染的发生,故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细菌培养的阳性情况,术后第1天细菌培养全为零,术后第三天细菌培养阳性情况见表1。细菌最多的一例为9个/cm 2,最少的为零。所得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χ2 =0.32<3.84,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为5~10d ,平均8d ;用药组术后住院天数为4~9d ,平均7.5d 。3 讨 论3.1 流行病学 术后感染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季节、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空气洁净度等,有报道2004、2005、2006三年统计无菌手术17044例,感染率分别为0.24%、0.22%、0.18%[2];530例无菌手术的切口感染率为0.19%[3]。从而可以看出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是很低的,大概在0.2%左右。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会越来越低。 3.2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的抗菌机制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的性状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略带芳香味的雾状液体,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其水溶性制剂喷洒在皮肤表面后可 表1 两组术后切口细菌培养阳性病例数比较组别结果 合计阳性阴性用药组102030观察组82230合计 18 42 60 固化为一种隐形分子级隔离抗菌膜,即在物体和皮肤黏膜表面形成生物高分子层和带正电荷的分子网状膜,其中生物高分子层由于其以大分子与皮肤胶联,功效能保持8h 以上;其核心成分为含有机硅季胺盐的高分子活性剂。有机硅季胺盐的抗菌机理是将具有杀菌性能的阳离子基团以化学键结合在物体表面,吸引带负电荷的细菌、真菌和酵母菌等;束缚这些菌的活动自由度,抑制其呼吸功能并通过细胞膜渗透入细菌的细胞内,破坏细胞中酶的代谢使其死亡,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4];具有广谱抗菌性,且无药物的抗药性和耐药性[5]。3.3 “洁悠神”的优点 “洁悠神”喷洒无菌手术切口与传统换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节省了人力;对手术切口及皮肤无过敏无刺激,且味道芳香,容易被患者接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本研究表明,“洁悠神”用于术创伤口,对伤口具有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保护伤口,减少渗出,促进愈合等作用,其抗感染功能优于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使用安全、舒适、可靠、方便。因此,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进行术创伤口表面喷洒,能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且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刘根生.换药与拆线[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4):35-36.[2] 何耀琴,吴红丽,陈谷霖,等.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11): 1373-1374. [3] 田桂英.530例无菌手术切口愈合随访的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 1998,28(7):50-51. [4] 周宇鹏.有机硅季胺盐抗菌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0,8(20): 21-22. [5] 吴玲,戴玉田,王良梅,等.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对留置导尿 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预防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5,11(8): 581-583. 紫杉醇注射液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凌 霄 王 冰 骆小敏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湛江 524003) 【摘要】目的 分析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80例临床应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紫杉醇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脱发等。结论 用紫杉醇化疗前加强预防用药并对相应的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提高化疗安全性。【关键词】紫杉醇;不良反应;化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05-0190-02 紫杉醇是从短叶紫衫(红豆杉)树皮中分离提取的具高效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植物类药物,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可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使微管蛋白保持稳定,作用于细胞G 2期和M 期,阻滞肿瘤细胞的分裂,并具诱导细胞凋亡及抗血管生成作用[1]。近年来,紫杉醇被证实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等恶性肿瘤具有确切的疗效。但紫杉醇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杀伤正常细胞,影响机体的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2] 。为了提高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并使临床上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我们收集并分析本院临床上应用紫杉醇所引起的不良 反应,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肿瘤科使用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80例不良反应报告表。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6~73岁,平均57岁,单药化疗16例,联合化疗64例。非小细胞肺癌29例,乳腺癌12例,卵巢癌11例,宫颈癌10例,鼻咽癌15例,食管癌3例。1.2 用药方法 给药12h 前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 ,6h 前再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 , 万方数据

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产品名称: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产品编号:SK-00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57 生产厂家: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性 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块状物,微有卵磷脂腥味。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本品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并阻止其解聚,也可导致整个细胞周期微管的排列异常和细胞分裂期间微管星状体的产生,从而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内(小鼠微核试验)试验显示紫杉醇是一种诱裂剂,但在Ames试验和CHO/HGPRT基因突变试验中未见其有致突变性。 生殖毒性:大鼠在交配前和交配期间给予紫杉醇,剂量达1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0.04倍)或以上时,可导致雌、雄大鼠生育力损伤,在此剂量下,本品引起生育力和生殖指数下降及胚胎毒性增加。 家兔在器官形成期给予紫杉醇3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0.2倍),可引起子宫内死亡、吸收胎增加、死胎增加等胚胎和胎仔毒性,同时可见母体毒性。剂量为1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1/15)时,未见致畸作用。在更高剂量下,由于胎仔大量死亡,无法对本品的致畸性进行评价。尚无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如果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或在使用本品期间怀孕,应被告之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接受本品治疗的育龄妇女应避免怀孕。 尚不清楚本品是否从人乳中排泄,大鼠在产后9-10天静脉给予碳-14标记的紫杉醇,可见其乳汁中的放射浓度高于血浆,并与血浆浓度平行衰减。鉴于许多药物都能从人乳中排泄和本品可能给哺乳婴儿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建议停止哺乳。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肿瘤病人滴注紫杉醇后,血浆中药物呈双相消除,消除半衰期平均为5.3-17.4小时,89%-98%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Cmax与剂量及滴注时间相关,尿中仅有少量原形药排出。【适应症】 本品可用于卵巢癌的一线化疗及以后卵巢转移性癌的治疗、作为一线化疗,本品也可以与顺铂联合应用。本品也可用于曾用过含阿霉素标准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或复发患者的治疗。 本品可与顺铂联合用于不能手术或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化疗。 【用法用量】 常用剂量为135—175mg/m2,使用前先向瓶内加入10ml 5%葡萄糖溶液,置专用振荡器专用振荡器(振荡频率20Hz,振幅:X轴方向7cm、Y轴方向7cm、Z轴方向4cm)上振摇5分钟,待完全溶解后,注入250—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液器静脉滴注3小时。 为预防紫杉醇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在使用本品前30分钟,请进行以下预处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紫杉醇注射液

[新增] 紫杉醇注射液 Zishanchun zhusheye Paclitaxel Injection 本品为紫杉醇加适量助溶剂和稳定剂制成的灭菌溶液。含紫杉醇(C47H51NO14)应为标示量的%~%。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粘稠的液体。 【鉴别】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pH值取本品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依法测定(附录VI H),pH值应为~。 有关物质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约含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分别加乙醇稀释成每1ml中约含μg、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⑴和对照溶液⑵;另取紫杉醇、紫杉醇杂质A(三杉尖宁碱)、紫杉醇杂质B(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与紫杉醇杂质C (7-表-紫杉醇)对照品适量,用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含紫杉醇、紫杉醇杂质A、紫杉醇杂质B各μg与紫杉醇杂质C为25μ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250m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初始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洗脱至主峰出完(约35分钟),然后以每分钟%的速度增加乙腈的比例,25分钟后,乙腈的比例增至80%,再以每分钟4%的速度降低乙腈的比例,10分钟后,乙腈的比例降至40%,保持此比例10分钟;流速为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7nm。取系统适用性溶液和对照溶液⑵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紫杉醇峰与紫杉醇杂质B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对照溶液⑵信噪比应大于10。取对照溶液⑴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2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⑴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相对保留时间分钟以前的色谱峰不计,保留时间在紫杉醇杂质C之后的色谱峰不积分,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紫杉醇杂质A(校正因子为)及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⑴的主峰面积(%),各杂质的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⑴的主峰面积的4倍(%)。 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至少稀释至每1ml中含紫杉醇的浓度后,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870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国内情况也基本如此,近20年恶性肿瘤在死因中的构成比已由12.6%升至17.9%。因此,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肿瘤研究和抗肿瘤药物予以高度重视[1]。 紫杉醇(paclitaxel )是WANI 等[2]1971年从短叶红豆杉(taxus drevifolia )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但紫杉醇水溶性极低, 口服几乎不吸收。临床应用的主要是紫杉醇注射液。概况 目前,紫杉醇有3种制剂应用于临床。一 种是聚氧乙烯蓖麻油-无水乙醇(1∶1)的静脉注射液,该注射液可增加紫杉醇溶解度。聚氧乙烯蓖麻油已被证明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神经毒性、肾毒性和低血压等。此外,聚氧乙烯蓖麻油还可在血液中形成微小颗粒包裹紫杉醇分子,影响药物分子向组织间扩散,降低抗肿瘤效果[3]。另一种紫杉醇制剂Abraxane ,是紫杉醇纳米-清蛋白 [收稿日期]2009-12-25 [接受日期] 2010-04-12 [作者简介]雷景邦(1985—),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药的研制与开发工作。E-mail :lei_jingbang@163.com [通讯作者] 刘旭海。E-mail :lxh007jz@sina.com [文章编号]1007-7669(2010)06-0406-04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雷景邦1,刘旭海2,万瑾瑾1,叶民珠1,邹富有1 (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2.江西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96) [关键词]紫杉醇;抗肿瘤药;纳米制剂 [摘要] 紫杉醇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传统的紫杉醇制剂生物利用度低, 临床应用有限。纳米给药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纳米新剂型。纳米乳、纳米粒、胶束等也正在实验研究之中。本文就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中图分类号] R979.1[文献标志码]A Advances of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for injectable paclitaxel LEI Jing-bang 1,LIU Xu-hai 2,WAN Jin-jin 1,YE Min-zhu 1,ZOU Fu-you 1 (1.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JIANGXI 330004,China ;2.Jiangxi Jiangzhong Pharmaceutical Co.,Ltd.,Nanchang JIANGXI 330096,China) [KEY WORDS ]paclitaxel ;antineoplastic agents ;nanoparticle [ABSTRACT ] Paclitaxel is widely used in ovarian cancer ,breast cancer ,lung cancer and other tumor treatment.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highly effectiv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is limited because of its poor bioavailability.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 research is the focus of moder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A variety of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such as nano-emulsion ,nanoparticles ,micellars ,etc .are also in research.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paclitaxel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紫杉醇说明书

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说明书简要信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法用量】 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美国紫杉醇。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意事项】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该在有化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只有在诊断及治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效特性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不同,请勿将本药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互相替换或混合使用。

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见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3。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和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禁忌】 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性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批准文号】 注册证号H 0338

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设计研究方案

紫杉醇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是最早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三环二菇类化合物,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最热点的抗癌新药。紫杉醇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分子由3个主环构成二菇核,分子中有11个手性中心和多个取代基团,母环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四 环体系,有许多功能基团和立体化学特征。分子式C 47H 51 NO 14 ,分子量853.92。 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通过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属于有丝分裂抑制剂,它的独特机制在于可以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 聚合,促进微管装配及阻止微管的生理解聚,由此抑制癌细胞纺锤体的形成,阻止 有丝分裂的完成,使其停留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迄今为止紫杉醇是唯一促进微管聚合的新型抗癌药。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各国医药界的极大兴趣。现在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批准了紫杉醇类药物的正式生产。目前有关紫杉醇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紫杉醇的提取;紫杉醇的人工合成;紫杉醇的临床应用(水不溶性问题的解决);紫杉醇的构效关系;紫杉醇的抗癌机理。紫杉醇的抗癌机理 1971年,Wani等报道了紫杉醇在一些实验体系中具有抗癌活性。1978 年,Schiff等发现紫杉醇在极低的浓度下(0.25μM)可以完全抑制Hela细胞的分裂,而且在对细胞4小时的培养过程中,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没有明显影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 (Albumin Bound) 商品名称:Abraxane 成份: 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 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 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 100mg 用法用量: 2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静 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 素,1.5mg/dL的患者, 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 血肌酐,2mg/dL的患者。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3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 2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 2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 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恹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 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 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如粘膜接触了本品, 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建议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注射部位密切观察,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血管渗漏现象。按照要求, 应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减少与滴注相关的局部反应。(见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反应) 预处理:本药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20150932140 张焕乐) 摘要:紫杉醇作为一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在卵巢癌、乳腺癌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等载体的新剂型,这些新剂型的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能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保持其稳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基于紫杉醇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活性,人们开始将紫杉醇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并于1992年获得批准上市。目前,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症以及难治愈的前列腺癌等的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 紫杉醇药代动力学非线性,在整个6h或24h滴注过程中血药浓度增加,输液一旦停止,血药浓度即开始下降;紫杉醇会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少量病人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塞、房颤、轻度充血性心衰、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此外几乎所有病人全部脱发,1.4%-30%的病人发生3或4级粘膜炎,最主要的是轻度恶心、呕吐和局部静脉炎(4%-64%)。年龄、以往的治疗或接受紫杉醇的总累积剂量似乎对该药的耐受性无影响[3]。 随着近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将紫杉醇依附于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水溶性前体药物、混悬剂、纳米晶等载体制备成新的剂型,研究紫杉醇在体内代谢的情况,取得良好效果。现就依据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将部分紫衫醇载体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紫衫醇脂质纳米粒 纳米粒是一种粒径在10 ~1000 nm 的固态胶体颗粒,包括纳米囊、纳米球、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乳、纳米凝胶等多种类型。具有物理稳定性好、粒径小、被动靶向等诸多优点,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利于药物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由美国生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紫杉醇制剂ABI-007(Abraxane,Capxol),以人血白蛋白作为共聚物形成紫杉醇白蛋白纳米悬浮液。ABI-007 将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经高压振动技术制成纳米微粒紫杉醇冻干粉剂,由于无助溶剂Cremophor EL,滴注时间缩短,用药前不需要考虑做预防过敏反应的预处理治疗[4]。脂质纳米粒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能增加与肿瘤组织的亲和性,增加药物被肿瘤细胞的摄取量,降低用药剂量,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刘丹等[5]利用体外释放度实验研究紫杉醇脂质纳米粒溶液与市售普通紫杉醇注射液释放速度,结果脂质纳米粒溶液明显降低,且在初始突释阶段(0.5h内)的释放量比普通制剂高。 2.紫杉醇脂质体 脂质体是利用磷脂将药物包裹,从而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细胞亲和性和靶向性的目的。根据功能、靶向的手段等不同,脂质体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长循环脂质体、p H 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等,不断向多功能化和精细靶向方向发展。紫杉醇多是由于靶向性不强,导致药物在正常组织的蓄积,从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因此,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能够降低紫杉醇的毒性作用。崔红丽等[6]的临床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相关毒性及某些过敏反应的

紫杉醇注射液说明书

多普适?(紫杉醇注射液) [适应症]卵巢癌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以及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紫杉醇注射液 英文名称:Paclitaxel Injection 汉语拼音:Zishanchun Zhusheye [成份]主要成份为紫杉醇。主要成份化学名称为: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化学结构式: O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2 辅料为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无水乙醇、柠檬酸。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粘稠液体。 [适应症]卵巢癌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以及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 为了预防发生过敏反应,在紫杉醇治疗前12小时和6小时均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治疗前30~60分钟肌注或口服苯海拉明50mg,静注西咪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mg。单药剂量为135~200mg/m2,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下,剂量可达250 mg/m2。将紫杉醇用生理盐水、5%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成0.3~1.20mg/ml溶液,静滴3小时。联合用药剂量为135~175 mg/m2,3~4周重复。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几乎所有的反应发生在用药后最初的10分钟。 2. 骨髓抑制:为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少见,一般发生在用药后8~10日,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

力扑素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30mg说明书

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30mg说明书商品名称】力扑素 【产品名称称】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汉语拼音】ZhuSheYongZiShanChunZhiZhiTi 【英文名】PaclitaxelLiPosomeforInjcetion 【成份】紫杉醇。辅料为:卵磷脂、胆固醇、苏氨酸、葡萄糖。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块状物,微有卵磷脂腥味。 【适应症】 本品可用于卵巢癌的一线化疗及以后卵巢转移性癌的治疗、作为一线化疗,本品也可以与顺铂联合应用。本品也可用于曾用过含阿霉素标准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或复发患者的治疗。本品可与顺铂联合用于不能手术或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化疗。 【用法用量】 常用剂量为135-175mg/m2 ,使用前先向瓶内加入10ml 5%葡萄糖溶液,置专用振荡器(振荡频率20Hz,振幅:X轴方向7cm、Y轴方向7cm、Z轴方向4cm)上振摇5分钟,待完全溶解后,注入250-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液器静脉滴注3小时。为预防紫杉醇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在使用本品前30分钟,请进行以下预处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肌肉注射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西米替丁300mg。【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 本品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并阻止其解聚,也可导致整个细胞周期微管的排列异常和细胞分裂期间微管星状体的产生,从而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2、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内(小鼠微核试验)试验显示紫杉醇是一种诱裂剂,但在Ames试验和CHO/HGPRT基因突变试验中未见其有致突变性。 生殖毒性:大鼠在交配前和交配期间给予紫杉醇,剂量达1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0.04倍)或以上时,可导致雌、雄大鼠生育力损伤,在此剂量下,本品引起生育力和生殖指数下降及胚胎毒性增加。 家兔在器官形成期给予紫杉醇3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0.2倍),可引起子宫内死亡、吸收胎增加、死胎增加等胚胎和胎仔毒性,同时可见母体毒性。剂量为1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日推荐最大剂量的1/15)时,未见致畸作用。在更高剂量下,由于胎仔大量死亡,无法对本品的致畸性进行评价。尚无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孕妇临床研究资料,如果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或在使用本品期间怀孕,应被告之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接受本品治疗的育龄妇女应避免怀孕。 尚不清楚本品是否从人乳中排泄,大鼠在产后9-10天静脉给予碳-14标记的紫杉醇,可见其乳汁中的放射浓度高于血浆,并与血浆浓度平行衰减。鉴于许多药物都能从人乳中排泄和本品可能给哺乳婴儿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建议停止哺乳。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肿瘤病人滴注紫杉醇后,血浆中药物呈双相消除,消除半衰期平均为5.3-17.4小时,89%-98%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Cmax与剂量及滴注时间相关,尿中仅有少量原形药排出。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表现为潮红、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停药并进行治疗,曾发生过敏的患者不宜再次使用本品。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紫杉醇(Taxol)是近40年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发现的最著名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在过去30年多年间紫杉醇因其独特的结构、新颖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抗癌活性成为化学家、药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基本结构、作用机理、开发利用以及合成方法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紫杉醇作用制剂合成 正文: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四环二萜化合物(结构式如图1所示)。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于1963 年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的名为太平洋杉(Pacific Yew)的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直至1979年分子药理学家Dr. Horw itz 阐明了紫杉醇的独特作用机制:紫杉醇能与微管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图-1 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 阻滞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它由两条类似的多肽为单位构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形成。微管具有构成细胞网状支架,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参加细胞器的位移及胞内物质运输等功能,尤为重要的是染色体的分裂和位移,均需在微管的帮助下进行。正常情况下,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存在动态平衡。紫杉醇可使二者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使癌细胞停止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进而起到抗癌作用。 2 诱导细胞凋亡 Fas /Fasl信号传导系统是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之一。用Fasl抗体可以抑制紫杉醇诱导的凋亡, 表明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与Fas/Fasl相关。实验中发现, 紫杉醇作用于人肉瘤细胞Saos-2后Fas的表达持续升高, Fasl的表达也增高了3倍。 Bcl-2家族中一些成员促进凋亡,如Bax基因;另一些则阻碍凋亡,如Bcl-2基因。有研究表明紫杉醇诱导MCF-7细胞凋亡,使Bcl-2降低、Bax增加,同时Bcl-2/Bax的比率亦随时间延长及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

紫杉醇的研究

紫杉醇的研究 紫杉醇(taxol)是继阿霉素和顺铂后最热点的新抗癌药,已于1992年底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抗晚期癌症的新药上市。紫杉醇在肿瘤的治疗药物中代表了一类新的、独特的抗微管药物。它的抗癌机制与其它的抗癌药不同。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极为稳定的微管聚集,并阻止微管正常的生理性解聚,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并抑制其组织的再生。我国每年至少有30万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患者,因此我国进行紫杉醇的开发研究,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其可观。本文将就目前国内外紫杉醇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紫杉醇研发过程 年代进展 1958 NCI开始大规模植物药研发筛选 1967 发现紫杉醇抗癌活性 1968 从红豆杉中分离出紫杉醇 1971 完成结构鉴定 1979 发表作用机制 1983 临床Ⅰ试验 1985 临床II期 1991 临床III期 1992 FDA批准上市 紫杉醇,英文名称Paclitaxel,别名泰素,紫素,特素,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量853.92,分子式C47H51NO14。 1简介 结构式

【产品名称】紫杉醇 【英文名称】Paclitaxel 【产品别名】泰素,紫素,特素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2 【CA S NO】33069-62-4 【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规格含量】99.6%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体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鉴别:a.红外吸收:红外光谱图中的主要吸收带与对照品一致。 b.HPLC鉴别:在含量检测中,检测制备的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制备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纯度:99-100%,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 有关物质:相关物质总≤2.0% 有机挥发性杂质:符合美国药典(USP)和中国药典(CP)有机挥发性杂质要求. 比旋度:[α]20 D=-49.0°~55.0°(10mg/mL的甲醇溶液),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 水分:≤4.0% 炽灼残渣:≤0.2%。 重金属:≤0.002% 微生物限量:≤100cfu/g paclitaxel;符合对金黄色葡萄状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人肠杆菌的无菌试验要求。 细菌内毒素:≤4.0%USPEU/mg paclitaxel 2发现历史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在筛选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