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招贴设计

合集下载

招贴设计名作名家鉴赏

招贴设计名作名家鉴赏

《母校》这幅作品是毕学峰为中国美 院70周年校庆而做的海报招贴设计。作品 主要表现了毕学峰对母校的一个感恩情结。 母校像一位母亲一样孕育了一代代的艺术 学子,这幅作品结合了绘画风格,创意点 把奶瓶嘴与颜料瓶结合起来,形象贴切的 表达了作者的创意思想,让人们一看就懂, 又不是创意精神。周围的颜料也很清晰明 了的表达出美术的精髓,更进一步的说明 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性质与特点。感情抒发 蕴含于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从表现形式上 受欧洲海报的影响,在字体、图形上都很 随意,寻找一种母校的绘画的印象。
《三分钱的歌剧》(The Three Penny Opera)是切瓦斯特的一幅画 册招贴设计作品,他利用平面设计中不同的风格,如德国表现主义的木 刻、超现实主义的空间布局以及大胆的色彩表现与画册的宣传功能、歌 剧的音乐调性相呼应。这种打破以往传统刻板这种打破以往传统刻板的 写实面貌,将个人的歌剧观念通过形象来体现,正是其观念与形像融合 的所在。
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 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 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 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 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 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 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 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 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 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 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 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 作品。
四、总结
• 通过这么多对于名家名作的鉴赏,使我对于招贴 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体而言,现行下的 中国,因该多从中华民族的本身文化入手,借鉴 西方,学会灵活运用中国文化结合西方设计手法 进行招贴设计的创作,做到一种“东情西韵”的 感受。
毕学锋,1963年生于河北,1985 年中专毕业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 国美术学院),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奠定他理想化的个人追求和坚实的艺 术功底。其后,他的设计风格深受靳 埭强等人的影响,将中西方文化相结 合贯通,形成自己的设计之路,他认 为设计要争取自己的味道,要有自己 独特的传递方式。他说:做为一名设计 师要有自己对专业的独特见解,全球 有影响的设计师很多,他们的风格不 是你的风格,抄袭模仿永远是步人后 尘,没意思,要争取自己的味道。 平 面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 这种语言形式要不断创新和求变。

招贴广告设计优秀案例

招贴广告设计优秀案例

招贴广告设计优秀案例
除了传统媒体的广告设计,数字化时代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招
贴广告设计案例。

比如,纽约时报的“真实的新闻”广告系列,这
些广告通过简单的黑白文字和图像,强调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重
要性。

另一个例子是可口可乐的“Share a Coke”活动,他们将顾
客的名字印在产品包装上,这种个性化的设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
关注。

此外,社会公益类的招贴广告设计也有许多优秀的案例。

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无声的求救”广告,通过简单的图像和文字,让人们关注贫困地区的儿童问题。

还有像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
“每一滴水都重要”广告,通过生动的图像和有力的字句,引起了
人们对环保的关注。

总的来说,招贴广告设计的优秀案例有很多,无论是传统媒体
还是数字化时代的设计,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都有许多
值得称道的案例。

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简洁、清晰、有力,能够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传达出深刻的信息。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你一
些启发。

冈特·兰堡招贴设计页PPT文档

冈特·兰堡招贴设计页PPT文档

•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 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 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轮廓线,加 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 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4](P.97)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 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 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 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 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 似乎唾手可得。
•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 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 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 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dolcn
•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 这种深度分离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 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简化的形式。
冈特·兰堡招贴设计
冈特·兰堡简介
• 冈特·兰堡(Gun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1958~1963年 (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 术。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 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 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 人设计事务所。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 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 授、副校长。2019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 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 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 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第一章概念(1.11)招贴是现代广告媒介形式之一,其英文名称是“poster”,就是指张贴在大木柱、墙体或是车辆上的印广告。

招贴是一种以传达信息为目的,以印刷媒介为主的,张贴为行式的广告。

它是广告最古老的形式之一。

起源与发展(1.12)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欧洲的一些沿海城市的商业比较发达,类似于招贴广告的公告牌、告示牌已经出现。

他们向民众传递各类信息、国王决令、部落群组之间的协议等等它们立于或是张贴于民众集聚的集市广场、庙宇教堂之前。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最早的告示牌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王朝,内容为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

固定的告示牌传递的信息有限,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能够大量复制的告示牌,它可以散布到各个地方。

就这样招贴广告最初的形式就出现了。

国外最早的招贴广告雏形现存于大英博物馆,是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一张写在莎草纸上的,内容为缉拿一个逃脱奴隶的布告,但是里面的关于招贴的元素很少,还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招贴广告。

13世纪,中国的木板印刷术引入西方,木刻版印刷的图形和文字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

德国的古登堡又于1450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才出现的。

这种活字印刷技术使招贴广告向民众迈进了一大步。

当时英国的第一个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首先采用了印刷手段做成招贴,并将这种招贴沿伦敦大街和教堂门口招贴。

从此印刷形式的招贴大为流行。

16世纪,设计师开始注意观念的表达,表现手法近乎于超现实主义倾向。

为了适应社会对印刷设计的大量需求,欧洲许多的国家相继建立了印刷图形设计中心,图文印刷设计在欧洲得到了普及和提高。

17世纪,巴洛克风格流行于欧洲设计领域,在形、色、质及细部刻画极为精致,具有热情、奔放和豪华的象征。

由于受印刷术的影响,法国还专门成立了印刷学术委员会,专门研究图形与字体的印刷设计。

18世纪,在图形和字体设计的领域,先后出现了法国“洛可可风格”和意大利“现代风格”。

前者强调装饰设计的贵族风格,后者强调对比统一,注重几何空间的设计。

3招贴设计史:起源与产生

3招贴设计史:起源与产生
案例2真理公报招贴(1792年)
图2的作品体现了18世纪“现代风格”的风韵: 均衡的构图、柔和轻快的色调、独创风格的字 体,加上同时期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使作品 体现出其真实性及艺术性。
图1威廉·布拉德利设计 的招贴
图2 真理公报招贴
二:现代招贴设计的产生
纵观世界广告的发展,作为信息交换的手段,招贴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印 刷术传入西方后,为印刷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开创了广告的新时期。后来,随着近代 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广告形式已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广告中心已从英国移至美国本土。 1920年以后,世界广告业进入了划时代的发展期。
1、13世纪的招贴
13世纪,中国的木刻版印刷技术被引入西方,彻底改变了欧洲在布料上印刷图形 的历史,木刻版印刷的图形和文字在社会各阶层被广泛传播。
2、15世纪的招贴
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Gutenberg,1387~1468)在木刻版印刷的基础上 研制成活版印刷,这种在纸张上使用活版印刷的技术,使招贴向作为大众传播信 息的一种媒介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1473年,英国印刷家威廉·凯克斯(Wilelm Kykers)印制了一些有关出售祈祷 书的招贴,并张贴于伦敦的大街和教堂门口,这是国外最早用印刷工艺制成的招 贴。从此,采用印刷形式的招贴开始流行,招贴成为向大众传播信息最主要的媒 介之一。
3、16世纪的招贴
16世纪开始在图形和字体设计领域开始运用数比法则,并走上了不断探索科学与艺术相结 合的道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开始注重对观念的表达,在图形设计中所采用的表 现手法有近乎现代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合理的比例、花饰字体的设计、精美的插图在法国 巴黎形成了优美典雅的“国际风格”,并很快流行于西方。
以上这一系列的重要因素,为现代招贴的产生奠定了新的视觉语言形式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预示着招贴设计全新时期的即将到来。

招贴设计——瑞士风格

招贴设计——瑞士风格
使得平面设计版面简明扼要,清晰明了, 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又有强烈的秩序 感和时代感。
左图《四重奏》——1958 右图《Tannhauser Bluthochzeit》 – 1966
招贴设计
Poster Design
9
约瑟夫•穆勒•布洛克曼( 苏黎世学派)
Josef Müller-Brockmann
倡导将图形、照片、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构筑在 数学网格上,并使之出现秩序、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招贴设计
Poster Design
8
约瑟夫•穆勒•布洛克曼( 苏黎世学派)
Josef Müller-Brockmann
风格特点
约瑟夫•穆勒•布洛克曼是20世纪50年代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奠基人。
德国的包豪斯学院解体后,瑞士的设计 师继承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发展出一种网 格结构系统,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将版面分 割出一系列分界线和骨格点,在版面的结构 中寻找图片与文字的相互联系以及图形与文 字的位置。
左图为《Les Noces》(婚礼)——1988 右图为Botta/ter Design
18
安东•斯坦科夫斯基
Anton stankowski
风格特点
在表现科技和现代工业题材方面具 有卓越贡献。
他把科学和工程的观念、物质的运 动和特征及其内在的概念,成功地转化 为抽象的形态,并运用构成主义等设计 语言,创造出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简 洁图形,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注重视觉设计元素的强度和明晰度,使之适 合功能性传播的要求,强调抽象、具象图形的高 度概括、简洁,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在数学比例、几何空间分割、无衬线字体运 用等方面具有独到的创新意识。
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统一、字体的易读性和信息传达

招贴设计视觉表现

招贴设计视觉表现
© Copyright Wethink Corporation 2010
4.1 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要素
4.1.1 招贴中的图形设计
招贴设计,有时也被称为“图形的 艺术”,由此可见图形元素在招贴设计 中的重要位置。
招贴中的图形设计往往通过一个画 面来传达信息,图形表意不完全等同于 连环画、宣传画等形式——可用多幅画 面来构成故事的发展过程与结果。招贴 用静态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叙述,概括故 事发生、经过等全过程,直击最关键的 信息,从而引起观众的视觉关注,进而 令其驻足“读”图。而引起观者视觉关 注的核心,即是创意——图形创意。
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在招贴设计中我 们所讨论的点是可见的、有具体的形状、占据 着一定的空间、呈现出某种色彩和肌理。 (2)线
线的主要特征是延续性,因为延续性,线 天生具备运动感。
以线型为特征的招贴
© Copyright Wethink Corporation 2010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
© Copyright Wethink Corporation 2010
(1) 基于App的手机银行应用 手机银行App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智能手机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这
类应用程序目前主要以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为平台。 一般来说,手机银行App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办理银行业务,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即时的
移动在线金融服务,除了手机银行App之外,微信银行也不断升温。 用户在使用手机银行时对资金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极高,手机银行用户希望有更多的安全措施
冈特·兰堡的“土豆”系列招贴
© Copyright Wethink Corporation 2010
4.1 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要素
(4)超越语言 以图说文的方式,是人类表达自我的潜在

招贴设计课件(2011杜)福田繁雄福田繁雄作品评析

招贴设计课件(2011杜)福田繁雄福田繁雄作品评析

福田繁雄作品评析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

[2]福田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

福田把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

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

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

"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以下,笔者将以福田的海报为载体对其创作方式和理念进行分析。

2.1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

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

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

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4]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在其设计作品中,他所运用的置换元素不仅仅是对图形形态的简单更换,而是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始终保持着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见图3和图4),达到其设计意图。

图3是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试标准和原则
1、考试标准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回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答案。

2、考试依据
大纲——大纲名称:
公布时间:
指定教材——教材名称:《招贴设计》
编者:彭芳燕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3、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本课程是实用性课程,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性的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对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核,使学生能更系统的掌握版式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并在艺术设计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认识、欣赏、审美的能力,并能独立完成版式设计任务。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
试题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分值比例较大,一般章节的分值比例适当。

单章考核分数最高不超过36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24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
重点考核的章节(试题的分数比例不低于60%)是:
第三章、第四章
不考章节是:无
一般考核章节:第一章、第二章
系列招贴设计第1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