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装饰

合集下载

论述家居装饰设计中陶艺的运用

论述家居装饰设计中陶艺的运用

论述家居装饰设计中陶艺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在原有室内装修的基础上,装修后能通过后期配饰、软装饰对居住的环境进行塑造,陶艺饰品作为家居装饰设计一部分,其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对室内空间环境有突室内环境风格、强调主题等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陶艺饰品在家居装饰设计中的作用,下文对与陶艺在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行进行分析。

一、陶艺对家居装饰设计的作用陶艺饰品作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要组成部分,其虽然是近些年新兴的学科,但对空间环境的气氛、格调、品味及意境等有烘托作用。

陶瓷艺术渊源流长,种类繁多,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技艺不断的改进,陶瓷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已不仅仅限于使用性,其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已经成为人们审美观和生活品质的中要表现。

下面对陶艺饰品在家居装饰设计中作用进行具体分析:1.实用效用陶瓷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并应用的,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应用于人们生活,演绎着其实用效用。

实用陶艺有餐具、酒具、茶具和盛具等,因这类陶瓷品以实用功能为主,其外观设计装饰效果相对较好,能为居家会客和就餐创造优雅环境。

同时那些年代久远仅有使用功能的器皿,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使用功能已经逐渐丧失,但是其审美和文化价值却得到了提升,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配饰,来表现主人审美观和生活品质。

2.审美价值陶艺饰品有其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有其审美价值。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在与自然、社会长期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关系状态。

而陶瓷饰品是以多种形式各异的形象和整体艺术构成创造出来的,能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符合人们审美需求。

常见的艺术陶瓷有器皿、瓷画、壁画、雕塑等,这些陶瓷饰品一般用于陈设,是纯粹的观赏性陶艺饰品,具有审美和装饰作用。

具体来说陶艺饰品在家住装饰设计中应用时,不仅能增添家居空间艺术效果、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强化室内空间风格,同时也能营造室内空间情趣和表现出主人个人兴趣爱好。

生活陶艺装饰特征分析

生活陶艺装饰特征分析

生活陶艺装饰特征分析生活陶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陶瓷器具,是人们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设计的器具艺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以手工制作形式存在的传统陶艺逐渐发生分野,一部分实用为主的器皿陶瓷逐步走向产业化,转变为批量生产的现代日用陶瓷;另一部分传统陶艺则放弃了实用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陶艺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上,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现代陶艺。

陶瓷艺术原本是生活的艺术,它曾经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日用陶瓷的批量化规模化生产使先前传统陶瓷的人性与个性丧失殆尽。

而另一方面,走向纯艺术的现代陶艺却远离了人的现实生活而高高端坐于美术馆之中,人与陶艺之间被一层透明的玻璃隔绝了。

生活陶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既有现代陶艺的材质语言和手工成型的手段,具有鲜明的手工制作的特性,同时生活陶艺还融合了日用陶瓷的实用功能,因此,生活陶艺是现代陶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是陶艺从精神向实用功能、从精英艺术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作为实用器皿,生活陶艺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作为一种情感化的器具艺术,生活陶艺还有鲜明的装饰特征。

本文将从生活陶艺的成型与烧成两方面探讨生活陶艺的装饰特征。

1装饰与成型的整合——结构即装饰“装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的解释,作为动词使用的“装饰”被解释为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

从这种解释里我们可以体味到装饰的两个关键词:附属性和表面性,即装饰附属于造型主体表面。

在先秦时代的论著中,装饰即“饰”,饰如同“伪”,伪又与“文”同。

我们所熟知的孔子所谓“文质彬彬”,既强调重质不能轻文,追求文与质的辩证统一。

苏珊·朗格说:“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

‘装饰’与‘得体’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

”[1]苏珊·朗格强调装饰的适宜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所追求的文与质的和谐统一是一致的,从“适宜”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装饰是适宜于它所装饰的东西,装饰仍然是附属性的。

陶艺装饰知识点归纳总结

陶艺装饰知识点归纳总结

陶艺装饰知识点归纳总结陶艺装饰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陶瓷、陶罐、陶器等陶瓷制品进行装饰,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陶艺装饰在家居装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加室内的美感和舒适度,还可以展现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在陶艺装饰中,有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陶艺装饰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陶艺装饰的历史和发展陶艺装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土壤制作陶器。

在古代,陶瓷制品是贵族和宫廷的常见装饰,它们通常被用于供奉神灵、作为礼品赠予朋友或用于日常生活。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陶艺装饰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室内装饰方式,它不仅可以提升空间的美感,还可以展现主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二、陶艺装饰的材料和工艺陶艺装饰主要使用的材料是陶瓷,它是一种由黏土和其他天然矿物制成的高温陶瓷材料。

在制作陶瓷制品时,通常需要进行泥胚成型、干燥、上釉、装饰、烧制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需要经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完成。

在装饰方面,陶艺制品通常可以通过刻画、彩绘、贴花等方式进行装饰,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陶艺装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陶艺装饰有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包括刻画、雕刻、彩绘、贴花、装饰等。

刻画是一种通过刀具在陶瓷表面雕刻出花纹或图案的技艺,它可以使陶瓷制品更加精致和美观。

彩绘是一种通过颜料在陶瓷表面绘制出各种色彩和图案的技艺,它可以使陶瓷制品更加丰富多彩。

贴花是一种通过在陶瓷表面贴上各种图案的技艺,它可以使陶瓷制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装饰是一种通过在陶瓷表面粘贴各种材料进行装饰的技艺,它可以使陶瓷制品更加富有特色和个性。

四、陶艺装饰的应用和设计陶艺装饰在室内装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装饰各种空间和家具,如壁画、花瓶、摆件、风景画、桌子、花盆等。

在设计方面,陶艺装饰通常需要考虑装饰的场所、风格和功能,从而设计出符合空间要求的装饰方案。

陶艺装饰 教学设计

陶艺装饰 教学设计

陶艺装饰教学设计陶艺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将黏土等材料经过塑造、烧制等工艺制作成各种装饰品或容器。

陶艺装饰对于美化环境、丰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陶艺装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陶艺装饰的历史和发展。

2.掌握陶艺装饰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学会使用基本的陶艺技法进行装饰创作。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1.陶艺装饰的历史和发展: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陶艺装饰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陶艺装饰特色。

2.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陶艺装饰所需要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陶坯、刻刀、彩绘颜料等,为学生做好准备。

3.陶艺技法:教学多种基本的陶艺技法,如压印、刻线、镶嵌、彩绘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每种技法的步骤和要点。

4.装饰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装饰创作。

首先让他们选择一个陶坯作为创作的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所学的技法进行装饰创作。

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主题,如动物、植物、食物等。

5.装饰创作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创作技巧。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陶艺装饰的内容和技法,向学生传递知识。

2.示范法:通过示范陶艺技法的步骤和要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陶艺装饰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合作,并互相帮助。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是否熟练,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法进行装饰创作等。

2.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外观效果、创意和技法运用等方面。

3.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讨论,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启发和改进。

扩展活动:1.参观陶艺展览或工作室,了解不同风格的陶艺装饰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设计和制作一个陶艺装饰作品集,记录学生的创作成果。

现代装饰技法——陶艺装饰

现代装饰技法——陶艺装饰

现代装饰技法——陶艺装饰技法张弛概述古代的陶工就开始装饰他们的作品,他们在运用粘土之类的可塑性的成形过程中,手印必会留在坯体表面,这样的印纹可能引发了装饰的起源,想象力创造了其余的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陶瓷新工艺的出现,装饰方法得到发展。

自从偶然得到那些最早的印纹以后,又出现了更成熟的技法,用几何线条和形状、花纹、动物形状或人物形象进行装饰,金属氧化物和色剂的应用为其增加了颜色。

陶瓷中蕴含了不同的艺术,在创作之前。

研究一下新用的材料和工艺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尽管装饰看起来只是改变了陶瓷作品的表面。

但它是与整件作品协调统一的,每件作品的装饰都决定于艺术家的修养。

只要作品具有了完善的造型,即可用单一的釉色或极其复杂的装饰纹样进行装饰。

每次创作时,陶艺工作者,必须决定哪种装饰方法是合适的。

装饰并不一定需要繁琐的技法,往往用简单的技法最好,最重要的是选取的方法合适作品的整体设计。

装饰方法在进行陶艺创作时,与作品的形成一样,装饰也很重要。

构思一件作品关键要清楚哪种装饰方法是最适合的,能够使作品的材质、形状、大小、肌理、颜色等各方面达到完善和谐。

一、湿软坯装饰:在这种状态时,可用压印,做肌理和雕刻的技法装饰坯体,也可以将颜色不同的泥料混合后进行“绞胎”装饰。

1.压印纹和肌理:①压印②拍印③刻花④纹胎⑴利用本身呈色的粘土⑵利用氧化物着色的坯料二、半干坯装饰:半干的坯体仍可用以下的方法装饰:剔花(一种刮出花纹的方法)、划花、刻花,用另外的泥料镶嵌以及用化妆土进行装饰。

1.刻槽2.镂空⑴单层镂空⑵双层镂空3.雕刻4.嵌条、嵌花5.浮雕6.模印贴花7.镶嵌8.化妆漆渗透氧化物9.纸保护层、涂化妆土三、干坯装饰:处于这个状态时,坯体的形状已不可改变,可用氧化物和陶瓷颜料描绘。

施有氧化物化妆土的表面也可以进行剔花装饰或用蜡、乳胶、纸或其它物质作为保护层进行装饰。

1.氧化物2.氧化物剔花3.保护层、施氧化物4.化妆土剔花四、素烧坯装饰素烧坯可用陶瓷颜料、金属氧化物和色釉进行描绘,方法各异。

陶艺的装饰艺术介绍

陶艺的装饰艺术介绍

陶艺的装饰艺术介绍为了提高陶艺的美观度,在陶艺制作完成后,要经过一定的装饰。

那么,关于陶艺的装饰艺术,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装饰艺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装饰语言的基本要素陶艺装饰语言的魅力主要来源于陶艺自身,无论是釉色还是泥水混合后的形态,或是经过煅烧厚出现的色彩斑斓的陶品或是瓷品,都可以证明它天生就具有丰富的装饰语言。

几千年间的陶瓷器的形制,形成了陶瓷艺术语言的独特表现力。

1.多彩的釉色釉色是陶艺装饰语言表现的主要外在物质,是陶艺作品灵魂的一部分。

陶艺的釉色是难以控制的,它必须在火的创造下,才可出现神秘的色彩。

是其它任何艺术手段都无法替代和实现的。

现代陶艺制作者为了达到更特殊的视觉效果,就直接把矿物化学物涂在坯体上。

也有人将玻璃,铜片等能煅烧的物质当做发色剂老使用。

2.特殊的肌理“肌理”可归纳为一种形式法则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和手段制作过程中,创造者会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能让大家看到及触摸到的肌理。

肌理大致可分为可控制肌理及不可控制肌理。

依据创造者的审美心理,有意识地在坯体表面留下凸起或凹陷或点或线镂空等,我们称其为“可控制肌理”。

肌理处理的好坏会影响作品装饰语言是否恰当的问题,肌理与形态结构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不可控制肌理是在煅烧中,坯体变化的两个因素,一是坯体内部的因素,陶艺品制作过程中,各个物体的厚薄程度不同,在火的氧化作用下并非同时进行;二是坯体外部因素,即是烧窑时,窑内生温度曲线的均匀程度,升温后,窑内冷却速度的均匀速度。

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肌理,是创造者无法预料控制的。

陶艺装饰语言陶艺的装饰语言—变化的图形,指的是火与釉色相结合所产生的图形,该图形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变化的非定性因素很强。

这种变化的图片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是上釉时的方法不同,导致图形变化的不同。

其二是烧成方法的不同,导致图形变化的不同。

1.多样的施釉法形成变化的图形在施釉过程中,许多创作者根据坯体形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施釉的方法。

陶瓷装饰工艺概述

陶瓷装饰工艺概述

发展
在河南南部战国墓 中出土的陶器,器 表面往往裸有黑漆, 呈现黑亮的光泽, 显然是摹拟漆器而 随葬于内的。
– 唐代及北宋前期,雕漆广泛流行,瓷器生产也空前繁荣, 雕漆的艺术风格对瓷器难免产生某些影响。
发展
– 唐代雕漆 风格古朴, 宋代则刀 法娴熟,
淄博文昌古陶瓷博物馆藏耀州窑刻花梅瓶
淄博文昌古陶瓷博物馆藏青釉印花碗
印花
– 陶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有花纹的 陶瓷质料的印具,在尚未干的器物 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 子制坯,直接在坯体上留下花纹, 然后入窑或施釉入窑烧制。印花规 格统一,操作简单,节省工时,生 产效率较高。印花技法出现较早, 至隋唐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宋代达 到了较高的水平,典型作品如定窑 白釉印花盘、碗、枕等。
青釉印花碗 北宋 平顶山博物馆藏
缠枝菊纹盏模印内范
青釉印花缠枝菊纹盏
贴花
– 亦称“模印贴花”、“塑贴花”。瓷器装饰 技法之一。贴花是将模印或捏塑的各 种人物、动物、花卉、铺首等纹样的 泥片用泥浆粘贴在已成型的器物坯体 表面,然后施釉入窑焙烧。贴花纹样 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这 种技法出现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及唐代流行。
– 剔花瓷器, 图案气象 浑穆,线 条遒劲有 力,给人 以古朴奔 放之美感。
工艺手法
– 剔花,就是在半干的坯体 上,使用竹木或骨石等制 成的刀具,按事先设计的 图案,以一定的深度剔去 纹饰以外的坯层的一种装 饰拉法。
– 用这种方法作出的图案, 具有很强的浮雕感。
– 有时花叶上再用划花的 方法划出花蕊叶筋,纹 饰更显形象逼真。
故宫博物院藏金黑釉剔花罐局部
发展
– 北宋以前,漆器生产集中在北 方,故陶瓷剔花工艺是由北方 诸窑受雕漆剔红、剔彩工艺的 影响而发明的,品种有白釉剔 花、黑釉剔花、酱釉剔花等。

陶瓷装饰

陶瓷装饰
第三课
美丽的彩衣
——陶艺装饰的艺术——
1
主要内容





1.陶瓷装饰的定义 2.陶艺装饰的作用 3.陶艺的主要三种装饰方法 4.施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事项 5.课后作业 6.课堂小结
2
1.陶瓷装饰的定义

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 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装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 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本身进行。常用的具体方 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 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金银彩、斗彩、 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 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单项运用, 也可综合运用。



浸釉:要求严格控制釉浆的稠稀度、比重和浸釉的时间。 浇釉:常常用于釉色装饰,可以产生厚薄变化。 刷釉:单独进行刷釉,原为陶瓷产品生产中的补救工艺。
11
4施釉注意以下几点


1存放时间长的釉浆要搅拌均匀,避免沉淀使釉的 成分产生变化,如果存放时间超过半年,需要重新 球磨。 2釉的浓度可以根据作品体量的大小,坯体的厚薄 等因素调节。喷釉方式相对稀,浸釉、刷釉或浇釉 方式要稠一些。
5


A坯体装饰镂空、刻花、堆雕
5.3.1 镂空 镂空又称镂雕、透雕。它是以镂空 为主,结合圆雕、捏雕、堆雕等技 法在陶瓷坯体上把装饰纹样雕通, 再在上面粘贴花草或加彩的一种装 饰方法。
5.3.2 刻花 刻花是我国陶瓷传统装饰方法之一。 它是依照设计的稿样在坯体上用铁、 竹制的刀、扦等工具刻划出装饰纹 样,施透明釉烧成。
3
2.陶艺装饰的作用

陶艺表面往往是光素无纹,或留下成型过程 中的一些肌理,通常需要进行纹样装饰。成 型以后表面陶艺表面装饰纹样不仅能丰富与 完善整体艺术效果,而且能够体现陶艺材料 的美感。因此,陶艺创作往往要同时考虑造 型与装饰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它们有机地结 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陶艺装饰一般来说,陶艺装饰是指陶表面的一切有装饰性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圆雕、浮雕及形体的局部处理。

陶艺的装饰手法很多,有胎装饰,即以印花、刻花、贴花、雕花、镂刻、浮雕等方式达到装饰效果,也可以用化妆土在器皿上描绘。

施釉即是在未上或已经上过化妆土的器皿上,以刷涂、吹、浸、浇的方式上釉,有釉上彩、釉下彩等等。

陶艺装饰效果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念,是陶艺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装饰手法之间可以互相利用,通常将陶瓷装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在烧制前的生坯上进行装饰的有:釉下彩、剔划、透雕、刻画、粘贴、印压、颜色釉、绞泥、剪纸等;第二类,在烧制过程当中完成装饰的有:还原焰烧制、氧化焰烧制、乐烧、盐釉烧、熏烧等;第三类,在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表面装饰的有:釉上彩、低温色釉等。

它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和综合表现力。

第一节釉料装饰一、什么是釉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

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的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就像一层保护衣一样附着在坯体的表面。

釉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另外还添加钾、钠、钙等助溶剂降低石英的溶点,还要添加氧,增加釉的黏性,减少釉的流动性。

二、釉的分类(一)按釉料内熔剂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如土釉、食盐釉、石灰釉、硼釉、长石釉、铅釉、滑石釉、锂质釉等等;(二)按烧成温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或难熔釉、易熔釉),高、低温分水岭一般以1250℃为界线,也有把1150—1250℃成熟的釉称之为中温釉的。

(三)按照釉的制造方法来分类,可分为生釉和熔块釉。

生釉也叫生料釉,采用土石类以及其他不溶于水的原料配成,只要粉碎,混合均匀就行,不必经过烧制熔块的过程,工艺简便;而熔块釉指原料中有一部分可溶性或含有毒性,为减少其溶出量,应将一部分或全部烧制成玻璃体的熔块,变成不溶与水的硼酸盐和硅酸盐,再制成釉子使用。

(四)按照釉子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有光釉、无光釉、色釉、无色釉、结晶釉、砂金釉、碎纹釉等。

(五)因历史习惯或地名形成的称呼:如均红釉、宜均釉、广均釉、天日釉、唐三彩釉、珐琅釉等等。

三、施釉装饰(一)素烧素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坯胎较为坚牢,施釉时破损率减少。

二是素烧后,坯体上会留下许多毛细孔,较易吸釉,附上的釉色不易脱落。

(二)施釉1.涂釉法(画釉):作品小,用釉量少而使用该方法。

用毛笔蘸满釉色,涂在坯体上。

素烧后的坯体吸水性强,要力求均匀,可涂2-3层。

2.浸釉法:将作品直接浸在釉里,时间越长釉越厚,根据需要自己掌握。

3.淋釉法:作品较大无法浸泡时,就将釉淋上去,可利用转盘,边淋边转,淋不到的地方可用涂釉法。

4.喷釉法:用压缩机枪将液体釉色经过高压扩散成雾状,喷洒在坯体上,可以喷得非常均匀,喷完务必将底部用脱脂棉蘸水擦拭干净。

以免烧瓷时釉与底板黏接(见图5-1-1)。

图5-1-1第二节釉料装饰技法一、釉上彩的工艺特点釉上彩装饰的品种较多,有新彩、粉彩、斗彩等。

釉上彩的色彩较鲜艳,饱和度高,在烧制后可获得丰富的色彩效果,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像绘画那样任意涂画,也不会因烧烤后色料挥发而变色。

然后再入电窑低温(大约750—850°C)烧成。

而一般陶瓷的釉上彩只用于“新彩”装饰,其他的粉彩、古彩等装饰很难用到,因此,这里只作关于“新彩”装饰方面的介绍。

(一)新彩装饰技法明清时期新彩颜料主要从国外进口,因而新彩又称“洋彩”。

现代的陶瓷常用新彩在烧制好的作品上进行装饰,其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勾勒、平涂、渲染、流滴、写意、剔刮等,而这些装饰方法又可在一件作品中同时交换使用。

1.勾勒:一般用于纹样的装饰线条,图形的外轮廓勾勒或工笔画中的白描等。

2.平涂: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用平涂的方法绘制纹样。

同时可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轻轻在所画的色料上沾出平整和均匀的效果。

3.渲染: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似工笔画那样进行深浅浓淡的渲染,同时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沾出所需的渲染效果。

4.流滴:在新彩颜料中渗入较多的稀释剂,画制较为随意的纹样,并充分利用已烧制好的作品表面“釉”的光滑和不吸油的特点,使色料向下的流动形成自然的纹理效果。

5.写意:此方法主要用于在陶瓷的表面绘制国画或装饰画的写意效果,需根据所画的图样选择用笔,采用国画中的写意技巧法描或画,并依靠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沾出所需的深浅浓淡效果。

6.剔刮:在所画的新彩颜料未干前,选用细竹签,细木条,橡皮等工具在色料表面剔刮,用剔刮掉的部分露出作品底面,形成自然和生动的纹理效果。

(二)新彩装饰的过程新彩装饰的勾勒平涂、渲染、写意等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在一件作品上同时交换使用,还可以根据画面需要任意描绘和借助稀释剂的流淌产生效果,同时还可以选用海绵、纸团或其他有肌理的材料蘸上色料任意印压,甚至用橡胶皮刮削,用于指按、印、点、捺等手法综合进行装饰。

以下介绍的新彩装饰的过程只是装饰方法的一部分,作为了解和借鉴是很有帮助的。

1.准备各种调制好的新彩色料。

2.将复写纸放置已烧制好的坯体上。

3.再将设计稿放在复写纸的表面。

4.用透明胶将设计稿和坯体黏接。

5.用圆珠笔或硬铅笔将图样印压至坯面。

6.完毕后取掉设计稿和复写纸。

7.印压在坯面的纹样。

8.选用勾勒笔按纹印勾勒。

9.根据线条粗细选择用笔方法。

10.选用白云笔填色。

11.根据效果选择用笔方法。

12.根据画面效果选用色彩。

13.可采用多种装饰技法丰富画面。

14.最后作局部调整,达到理想效果。

(三)新彩装饰的注意点1.所画色料不宜过厚,如过厚在烧成后色料易开裂或脱落。

2.所画的色料中,稀释料不宜渗加过多,过多在烧烤后色彩易淡浅。

3.为了画面丰富,可反复作色多次烧成。

4.新彩中的赤色和黄色不宜渗合,渗合后会使多色吃掉少色。

二、现代陶瓷的釉下彩装饰釉下彩装饰主要采用高温成色的金属氧化物配制的釉下彩料,在未烧的作品坯胎上绘制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透明釉,采用还原焰气氛,经1310 ℃左右的高温一次性烧成,因绘制的彩色纹样在透明釉下,故称为“釉下彩”装饰。

(一)釉下彩的工艺特点釉下装饰经高温烧制后,色料渗透于坯体中,同时又被表面的透明釉所覆盖,使色料与坯体浑然一体,其色彩鲜艳而不浮躁,它经久耐磨,能永远保持较好的光泽及颜色的清晰度。

釉下装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铁锈花、釉下五彩等,一般陶瓷的釉下装饰只用于“青花”,其他的铁锈花、釉下五彩等均与此方法相同。

因此,在本章中只作关于“青花”装饰方面的介绍。

(二)青花装饰的绘制方法在青花装饰之前,须将青花色料分为“一水”(浓)。

“二水”(中)和“三水”(浓)不同的浓淡,在绘制的纹样中可根据画面要求选择一水、二水或三水,以增加画面的层次。

首先在陶瓷生坯上用铅笔或浅墨汁勾画出纹样,然后用“一水”青花料勾勒纹样的外形或结构,接着分别用“二水”或“三水”采用分水的方法渲染出纹样中的深浅关系直至青花绘制完毕。

最后可根据纹样效果,可选用细竹签或刻刀在已画好的纹样中剔刮出细小的线条,以增加画面的精细感,最后表面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

(三)青花装饰的注意点1.因坯体的吸水作用,绘制纹样时须迅速和流畅,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2.青花料不宜画得过厚,过厚高温下易起泡。

3.在分水时,笔尖尽量不接触坯体,否则烧造后留有笔迹。

第三节坯体上装饰坯体装饰与成型工艺结合非常紧密,从工艺的程序和特征上讲,坯体装饰过程是在成型完成之后所进行的。

坯体装饰主要有刻、划、剔、贴、塑、印这六种工艺方式,它们具有共同的工艺规律,体现在能很好的控制坯体的干与湿的程度,以及坯体干湿度与强度的关系,避免因为装饰而破环造型形态,这些是坯体装饰中的基本因素。

坯干与湿的程度不同,刻、划、剔的装饰效果也不一样,但均能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形式。

而对于贴、塑、印三种工艺,就必须把握坯体干与湿的最佳时机进行装饰,否则会出现工艺上的问题,同时对坯体的厚与薄,坯体泥料的粗与细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陶艺表面装饰中对刻、划、剔装饰应做减法,而贴和塑装饰则应作加法。

因此,贴和塑使用的泥应该与坯料性质一样或就是同一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泥料的不同干燥或烧成收缩引起的开裂和剥脱。

一、刻画装饰刻画是陶艺最常见的装饰方法,装饰形式简练,线条灵活多变,具有朴素大方,纹样清晰剔透的艺术风格。

刻画是指在成型后潮湿的坯体上用尖状单面有锋的刻刀刻出纹样。

(一)刻画装饰的工艺特点刻画装饰一般选用斜面刻刀,熟练地利用手的技巧在未烧制的坯体表面,采用“半刀泥、剔、刮”等手法,将作品表面刻画出凹下去的纹样,显现出线条流畅而生动,含蓄而优雅的效果。

(二)刻画装饰的技法在未烧制的作品表面用软铅笔或浅墨汁轻轻勾勒出纹样,然后在坯体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以便于刻画,选用斜面刻刀,采用半插刀的方法刻画主要纹样,然后再用小斜面刻刀将纹样中的结构和层次细致刻画,刻画完成后晾干烧制而成,基本步骤如下:1.生坯表面勾勒出纹样(见图5-3-1)。

2.刻刀采用半刀泥的手法刻出纹样大形(见图5-3-2)。

3.层层深入,刻出纹样(见图5-3-3)。

4.刻画完成后晾干烧制,得到最终成品(见图5-3-4)。

图5-3-1图5-3-2图 5-3-3图5-3-4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作品(三)刻画装饰的特点1.纹样的外轮廓尽可能刻宽、刻深,体现整体效果。

2.纹样中的细小线条可刻窄、刻浅,呈现细致的工艺美感。

3.线条尽可能刻画得流畅和生动,呈现漂亮的刀痕迹。

4.烧制后易现凹刻纹样。

二、陶的剔划装饰现代陶瓷上的剔划装饰主要是借鉴传统的“剔花”手法,传统的剔划纹样主要装饰在器皿上,剔划一些花草鱼虫或吉祥图案之类的纹样。

而现在的剔划较多装饰一些适合作品造型的现代纹饰,它适合当今时代审美的特征。

(一)剔划装饰的工艺特点剔划有“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两种装饰手法,这两种剔划方法完全一样,然而所显现出来的装饰效果却有所不同。

“剔地留花”是剔掉空间留出纹样,“剔花留地”是剔掉纹样留出空间。

凡剔掉色釉的部分显现坯体颜色形成纹样,似装饰性较强的黑白画效果。

(二)剔划装饰的技法首先在作品的生坯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然后喷或浸一层不流动并与坯体颜色区别较大的底釉。

将设计好的纹样用剔刀、刻刀或其他工具剔掉纹样,再用陶针剔刻出结构和细部,被剔掉的部分显现坯体本色,剔划完成后入窑烧制而成。

(三)剔划装饰的步骤1.在生坯表面喷一层不流动的色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