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分析沃尔玛和凯马特成败原因15页
案例一 凯马特与沃尔玛

三、相关知识
(三)、企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战略 )、企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战略 3、系统维护的战略 、 信息技术系统维护战略至少应当在考虑如何建立、 信息技术系统维护战略至少应当在考虑如何建立、实施信息 技术系统的同时就开始制定。 技术系统的同时就开始制定。 我们的日常业务对信息技术系统的依赖有多大? 我们的日常业务对信息技术系统的依赖有多大? 信息系统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障,风险和成本有多大? 信息系统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障,风险和成本有多大? 怎样衡量我们的信息系统的运作状况? 怎样衡量我们的信息系统的运作状况? 我们有哪些途径得到维护所需要的技术、 我们有哪些途径得到维护所需要的技术、资源或者直接得到 维护的服务? 维护的服务?
Page 15
Page 7
三、相关知识
(一)、战略信息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 2、战略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并为企 战略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 业带来竞争优势,或削弱竞争对手的优势。 业带来竞争优势,或削弱竞争对手的优势。 许多战略信息系统的实施, 许多战略信息系统的实施,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 事务处理系统(TPS)、管 )、 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及企业资源规划系 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等,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等,往往会引起企业业 务流程的再造、人员的精简及组织机构的重组。 务流程的再造、人员的精简及组织机构的重组。 同时, 同时,也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与决策手段产生深刻的 变革。业务流程的优化、机构的重组以及管理手段的变革, 变革。业务流程的优化、机构的重组以及管理手段的变革,能大 大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大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 存数量,并极大地改善服务质量, 存数量,并极大地改善服务质量,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 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强,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凯马特与沃尔玛》详解

沃尔玛不同时期信息技术的作用:
2、沃尔玛的经营战略和信息技术战略
沃尔玛相比于其他零售商
2017/8/27
8
沃尔玛的经营战略
低价格竞销是沃尔 玛营销策略的主题 与灵魂
•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沃尔玛能够以最低的成 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度的管理反应进行全 球运作。这些投资都使得沃尔玛可以显著降低 成本,大幅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4、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和发展策略的意见 • 根据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环 境的阐述,沃尔玛在登陆中国后,面对的是 中国尚未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各种环境,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金融等等。而沃尔玛并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继续照搬其在世 界其他地方获得成功的模式,未能和中国时 机很好的结合。这是沃尔玛在中国不能很好 的按照预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技术、计算机销售终端、 统一的商品编码、卫星追 踪、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 科技的应用。二是来自 于对每个环节科学严格的 管理,甚至在一些细微的管 理细节上也不放松。
低价格竞销
高效率的管理
201分店的订 货都先汇总到总部,然 后由总部统筹订货。 统一配送:沃尔玛在美 国建立了70个由高科技 支持的物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 动化。每种商品都有条 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 送带传送商品,由激光 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 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 情况。
3. 在物流系统上,沃尔玛采取公司自己的物流系统,在深圳和天津设
立2大配送中心,负责全国的货物配送的做法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好,沃尔 玛在美国开设门店近4000家,平均一个配送中心支持120家门店,平均配 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达到4.5%-5%。而在中国市场,沃 尔玛在深圳、天津设有两个物流配送中心,但因为开店数目始终有限, 成本较高,且速度缓慢。以2008年中全国168家门店的数量计算,参照其 在美国平均一个配送中心支持120家门店的标准,在中国的2大配送中心 还有30%处于闲置状态,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从而在终 端由消费者承担这些成本。削弱了沃尔玛天天平价的策略。
管理信息系统 凯玛特案例

• 2000年度,它的营业收入为359亿美元,居 全球500强第84位。而同期沃尔玛竟达1913 亿美元,到达全球500强第2位,2002年沃 尔玛全球营业收入更达2200亿美元。2001 财政年度,凯玛特负债达102亿美元,股票 一路狂泻,跌出了500强的行列。2002年1 月22日,凯玛特在芝加哥申请了破产保护, 并先后关闭了大约600家商店。所列资产近 163亿美元、债务约103亿美元,创下了美 国历史上最大的零售业破产案。
1.高效的配送中心
2.迅速的运输系统
3.先进的卫星通信网络
• 沃尔玛领先于竞争对手,先行对零售信息 系统进行了非常积极的投资,这些投资都
使得沃尔玛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大幅提高 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 对比凯马特与沃尔玛,我们可以发现,凯 马特的悲剧在于:
• 1.把折扣作为唯一利器 • 2.忽视信息技术的投入,导致管理低效率。 • 3.盲日铺摊子。
• 从沃尔玛的成功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 采用虽然投资巨大,但是它却能降低成本,
带来无限的收益与竞争力,信息技术成为 沃尔玛成功的一大法宝。
请破产保护。其中的故事不得不耐人深思。
• 首先是成长速度太快,以至一味地关注扩张新 店,却忽视了对已有店铺的管理,结果使店内 购物环境下降,商品过时,还经常缺货;
• 其次是在经营战略上脱离了使其成功的经营全 国性知名品牌的做法,转而更多地经营自有品 牌,缺乏高质量的产品来争夺顾客;
• 另外,背离了折扣百货连锁必须通过规模获得 效益的原则,没有将折扣商店向大型化方向发 展,保持区域性的竞争优势。
二、沃尔玛公司
• 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战略 • 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战略、配送系统、商品
管理、电子数据系统战略在业界都是可圈 可点的经典案例。可以说,所有的成功都 是建立在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
沃尔玛与凯马特的分析

1.有人说:“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从沃尔玛的成功实例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从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作用角度,分析沃尔玛公司和凯马特公司成败的原因3. 零售业的特点。
4. 沃尔玛的经营战略和信息技术战略。
5. 在不同时期,沃尔玛采用信息技术的决策和效果。
答:1. 沃尔玛零售业的经营与略很好地相结合整合,使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非系统。
只有明白信息技术为企业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并由此做出信息技术决策,才能产生最佳方案。
成功的企业着重于将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到战略应用中,而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
我认为简单说应该这样理解: 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信息的重要地位,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整合又都源自战略需要和战略思维.也就是说,发展战略需要信息支撑,信息技术提供了手段和途径. 仅仅注重系统的开发\维护\却不注重体现经营战略,适合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一味追求信息系统性能的先进,是本末倒置.(2)起步早,成长慢,规模小(3)传统国营商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鼎分立(4)注重短期回报,技术构成不高(5)行业协会在推动现代商业零售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4.(1)沃尔玛配送管理:在沃尔玛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他的配送管理,指的是集中管理的配送中心想个商店的提供货源,而不是直接将货品送到商店,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加速了存货周转,形成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
(2)高效的配送系统a.高效的配送中心b.迅速的运输系统c先进的卫星通讯系统d(3)数据管理系统:借助先进的数据系库对全球50000多加连锁店全面管理(4)自动补货系统:能使供应商对其供应的所有销售点的情况了如指掌并担任了零售的全部产品的定位责任,这大大的降低了零售成本(5)销售时点数据系统:实现了门店库存商品的动态管理,使商品的储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建设了部必要的库存(6)电子知道订货系统:真正的实现了自动订货,这些系统利用条形码扫描和卫星通讯系统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
从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分析沃尔玛和凯马特成败原因

从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分析沃尔玛和凯马特成败原因一、沃尔玛和凯马特的前期情况1、沃尔玛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
前期具体情况如下:1962年: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成立1960 -70 年代初:快速成长1962 年: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开业1964 年:第二家和第三家沃尔玛折扣店开业1970 年10 月:沃尔玛公司股票上市1970年:销售额0.4亿美元2、凯马特凯马特公司是美国国内最大的打折零售商和全球最大的批发商之一。
1899年,塞巴斯蒂安·克瑞斯吉(Sebastian S. Kresge)在底特律创办了克瑞斯吉公司(( S.S.Kresge Company )。
前期具体情况如下:1899年:凯马特成立1912年,店铺已发展到85家之多,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克瑞斯吉双喜临门,公司股票上市1940年:运用广告报纸传单1950年:引入结算工作流水线1962年:第一家凯马特折扣商店1966年:375家Kresge店,162家凯马特折扣店,总销售额10亿美元1976年:克瑞斯吉公司一年中开设了271家分店二、沃尔玛和凯马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效果对比1、沃尔玛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因此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
1)以下例举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时间措施影响1969 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库存最小化并可跟踪购买趋势1973 使用计算机订货系统订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1978 安装了用于顾客分析的收款机在商品跟踪、添置货物、控制库存更有效1979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信息互通、有助于及时送货和统购1980 使用同一商品条形码使信息输入快、精、准,并降低成本1985 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使贸易双方能更迅速、更有效且降低成本的进行贸易1988 使用无线扫描枪提高扫描速率,降低成本1991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有助于指导生产和降低成本1996 启动Wal-电子商务网向电子商务方向拓展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准确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02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形成数据的标准化2)对以上关键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沃尔玛信息化过程的清晰脉络,它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和两大工程:1969-1979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信息化重点是内部的日常关键作业系统;1980-199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的信息化重点是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数据共享,达到对存货和物流的高效、低成本的管理;1994-2001年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以电子商务(这里的电子商务是指沃尔玛公司提供最终消费者的在线购买方式的业务)作为信息化重点;200l一2004年的第四阶段,该阶段以辅助性活动部门作为信息化重点。
凯马特沃尔玛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中沃尔玛公司和凯玛特公司成败的原因,从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作用角度,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的理解,注意要结合理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一、凯马特失败的原因:1.凯马特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相对沃尔玛的应变能力来说比较迟缓,且其变革的方向与消费趋势相反,经营上的问题造成公司整体销售额虽然上升,但利润却不断下降。
首先是成长速度太快,以致一味地关注扩张新店,却忽视了对已有店铺的管理。
其次是在经营战略上脱离了使其成功的经营全国性知名品牌的做法,转而更多地经营自由品牌,缺乏高质量的产品来争夺顾客。
再者,背离了折扣百货连锁必须通过规模获得效益的原则,没有将折扣商店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保持区域性的竞争优势。
2.凯马特在信息技术上的落后导致了一系列运营上的重大问题。
首先,当凯马特已有673家商店时仍然采用手写的订货方式,没有采取计算机订货系统,费时费力成本加大,导致利润滑坡。
其次,凯马特在为2370家店铺配备计算机和手持扫描笔时,没有安装收款机,无法进行消费分析,且缺乏效率。
再者,凯马特集中配送比率小,造成配送方面花费大,成本提高,利润率低。
总而言之,凯马特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战略转移速度慢,信息技术滞后,导致营运成本过高。
二、沃尔玛成功的原因:1.零售业配送系统:集中管理的配送中心向各商店提供货源,而不是直接将货品运送到商店。
其中包括高效的配送中心,.迅速的运输系统,先进的卫星通信网络。
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期,形成独特的沃尔玛核心竞争力。
2.管理信息系统:沃尔玛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由强大的国际系统支持,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通过共同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它们有相同的补货系统、EDI条形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收银系统,给采购员,商店员工,供应商提供资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有内部监督的及时与透明,管理人员不但能实时地对销售情况、物流情况等进行监控,还可知道当天会收多少张失窃的信用卡,信息卡认可体系是否正常工作,并监督每日做成的交易数目。
凯马特沃尔玛案例分析

销售时点数据系统
Point of Sale POS
POS系统即是销售时点数据系统,包含前台 POS系统和后台MIS系统两大部分。在门店 完善前台POS系统建立的同时,后台的管理 信息系统也同时建立,在商品销售过程中的 任一时刻,商品的经营决策者都可以通过 MIS了解和掌握POS系统的经营情况,实现 了门店库存商品的动态管理,使商品的存储 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减少了不必要的 库存。
沃尔顿坚信:“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 不是系统。”
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 初期投
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 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 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实时记录销售与存活 用于小型、当地供 网上店面,用于小型供应商
1998
数据
应商的自动供应链 的网上电子数据交易
沃尔玛通过信息系统获得竞争优势
1.沃尔玛通过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 了独特的自动配送体系,推行“统一订货, 统一配送的原则”,不仅加快了存货周期, 节省了人力和存储空间,而且大大降低了成 本。
1974年 ,沃尔玛公司在纽约上市股票,其价 值在以后的25年间(到1999年)翻了4900倍。
1979年, 沃尔玛总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简介
1987年 ,在德州加伦市开设了第一家综合 性百货商店(HyperMart),并建立起美国最 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之一,将下属分店与 总部联结起来。
凯马特和沃尔玛的成败原因

凯马特和沃尔玛的成败原因11物流管理秦佳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对凯马特和沃尔玛大致作了以下的比较:1.在重视程度上:沃尔玛有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建立力时间上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试系统的先进技术。
而凯马特不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对管理技术基础设施的改善。
2.在技术投资上:沃尔玛零售业最早斥资对零售信息系统进行投资。
而凯马特不愿投资现代信息技术。
3.在库存管理方面:沃尔玛连续装卸经营战略,做到相对零库存管理。
凯马特则没有对库存信息的反应,库存成本高。
4.在配送体系上:沃尔玛配送系统完整。
凯马特配送系统混乱。
5.在资金运用上:沃尔玛不惜成本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而凯马特把巨资都用在大肆扩张上,忽略信息系统的应用。
6.在供应商方面:沃尔玛与供应商共享信息资源。
凯马特没有与供应商一同承担风险。
根据学习,我了解到沃尔玛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 1.EOS应用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3.有效客户反馈系统(ECR-Efficiency Customer Response)4.快速反应系统(QR-Quick Response)5.销售时点数据系统(Point of Sale POS)6.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1. 高效率的EOS系统对于供货厂商和批发商来说,EOS可帮助分析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便于准确判断畅销品和滞销品,有利于企业调整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计划、商品库存计划和销售配送计划,使产供销一体化。
EOS使各批发门店、零售门店将所需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的通信网络,将有关数据和资料传送到总公司、业务部、供应商或制造商,一旦订货得到确认后,物流中心(仓储中心)根据总部的通知,便将商品配送给各个订货的门店。
2. 无与伦比的物流配送中心通常人们会认为,物流管理人才能够干到企业的物流副总裁已经到头了,而总裁和CEO,即使不是产生于生产或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该是身份显赫的销售或财务部门出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分析沃尔玛和凯马特成败原因一、沃尔玛和凯马特的前期情况1、沃尔玛沃尔玛百货××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
前期具体情况如下:1962年:沃尔玛百货××公司成立1960 -70 年代初:快速成长1962 年: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开业1964 年:第二家和第三家沃尔玛折扣店开业1970 年10 月:沃尔玛公司股票上市1970年:销售额0.4亿美元2、凯马特凯马特公司是美国国内最大的打折零售商和全球最大的批发商之一。
1899年,塞巴斯蒂安·克瑞斯吉(Sebastian S. Kresge)在底特律创办了克瑞斯吉公司(( S.S.Kresge Company )。
前期具体情况如下:1899年:凯马特成立1912年,店铺已发展到85家之多,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克瑞斯吉双喜临门,公司股票上市1940年:运用广告报纸传单1950年:引入结算工作流水线1962年:第一家凯马特折扣商店1966年:375家Kresge店,162家凯马特折扣店,总销售额10亿美元1976年:克瑞斯吉公司一年中开设了271家分店二、沃尔玛和凯马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效果对比1、沃尔玛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因此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
1)以下例举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1969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库存最小化并可跟踪购买趋势1973使用计算机订货系统订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1978安装了用于顾客分析的收款机在商品跟踪、添置货物、控制库存更有效信息互通、有助于及时送货和统购1979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80使用同一商品条形码使信息输入快、精、准,并降低成本1985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使贸易双方能更迅速、更有效且降低成本的进行贸易1988使用无线扫描枪提高扫描速率,降低成本1991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有助于指导生产和降低成本2019启动Wal-Mart电子商务网向电子商务方向拓展2019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019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准确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9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形成数据的标准化2)对以上关键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沃尔玛信息化过程的清晰脉络,它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和两大工程:1969-1979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信息化重点是内部的日常关键作业系统;1980-199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的信息化重点是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数据共享,达到对存货和物流的高效、低成本的管理;1994-2019年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以电子商务(这里的电子商务是指沃尔玛公司提供最终消费者的在线购买方式的业务)作为信息化重点;200l一2019年的第四阶段,该阶段以辅助性活动部门作为信息化重点。
两大工程分别是1979年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和1991年与供应商建立Retail Link系统。
3)沃尔玛信息化工程实施情况。
沃尔玛制定了一项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信息化过程中,并以此来谋求获取超过竞争对手更多竞争优势的战略。
首先沃尔玛把通过信息化来获取竞争优势作为一项战略性投资的意图是明确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沃尔玛的两大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得到验证(见下表)。
1979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9.003/29.447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1981通过Retail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40亿326.016/1291.024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从上表可以看出1979年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接的卫星网络工程一次性投入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1991年与供应商建立Retail Link系统的投入是当年利润总额的3倍多。
这样的投入和比重强烈地验证了沃尔玛的战略性举措。
4)沃尔玛的信息系统现状沃尔玛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信息技术战略与零售业整合的基础之上。
目前沃尔玛正在应用的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a)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沃尔玛制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总体成本”的新经营策略和理念,把企业信息资源管理(ERP)提升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
通过新型的信息应用,沃尔玛的经营效率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b)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沃尔玛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一整套先进、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
沃尔玛在全球各地的配送中心、连锁店、仓储库房和货物运输车辆,以及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等),都被这一系统集中、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形成了一个灵活、高效的产品生产、配送和销售网络。
c)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沃尔玛能够跨越多个渠道收集最详细的顾客信息,沃尔玛超市天天低价广告表面上看与CRM中获得更多客户价值相矛盾。
但事实上,沃尔玛的低价策略正是其CRM的核心,以“价格”取胜是沃尔玛所有IT 投资和基础架构的最终目标。
d)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沃尔玛店的6万件单品、超市中心的10万件单品,以及全球5300多家连锁门店,实行全面数据管理与分析,每件单品记录保持时间65个星期。
e)联合预测补货系统(CFAR-Collaborative Forecast And Replenishment)联合预测补货系统主要是零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与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某种产品进行各种数据的交换,将这些数据放置在电子揭示板上,双方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一致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预测的决策,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制定商品生产、销售、规划、库存和物流等计划。
f)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技术组成包括1个扫描器,1个体积小、功能强并带有存储器的计算机,1个显示器及1个供人工输入的键盘。
射频技术接收传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检查点、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处的关键点,货物无论到哪个环节,都能通过射频识别标签,并将相关数据传入系统,各级工作人员都能够完全掌握所有信息。
g)条形码(BC-Bar Code)商品条码技术在1984年不足15000家企业使用,1987年有75000家,采用商品条形码技术可以代替大量手工劳动,不仅缩短顾客结账时间,而且有利于系统跟踪商品从进货到库存、配货、送货、上架、售出全过程,及时掌握商品销售和补货信息,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h)有效客户反馈系统(ECR-Efficent Customet Response)有效客户反馈系统是零售市场导向的供应链策略,商品供应商/制造商、物流配送商、销售商、门店之间紧密配合,由客户引导补货,使高品质的商品和正确的信息经过无纸化的EDI系统,把生产商的生产线和零售商的结账平台连接起来。
i)快速反应系统(QR-Quick Response)1986年,沃尔玛建立了快速反应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订货业务和付款通知业务,通过EDI系统发出订货明细单和受理付款通知,提高订货速度和准确性,节约相关成本。
j)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自动订货系统是指企业间利用通信网络(如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
k)销售时点数据系统(POS-Point of Sale)沃尔玛的POS系统即是销售时点数据系统(Point of Sale),包含前台POS系统和后台MIS系统两大部分。
l)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商品的经营决策者都可以通过MIS 了解和掌握POS系统的经营情况,实现了门店库存商品的动态管理,使商品的存储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
m)自动补货系统(AR-Automatic Replenishment)自动补货系统是连续补货系统(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CR)的延伸,即供应商预测未来商品需求,负起零售商补货的责任,在供应链中,各成员互享信息,维持长久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n)视频会议系统(V2 Conference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上走在了零售业前沿的沃尔玛,采用了视频会议系统,以解决传统的电话沟通方式的不便,或者是各地相关员工赶往某地进行会议,花费高昂的差旅费用,甚至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O)沃尔玛公司卫星中心控制系统通过卫星中心控制通讯,进行共同的电脑系统联系统一补货系统、统一EDI条形码系统、统一库存管理系统、统一会员管理系统、统一收银系统等,通过系统可以从一家商店了解全世界商店的资料。
沃尔玛的各部门沟通、各业务流程都可以迅速而准确畅通地运行。
将整个公司的物流信息渠道管理供应系统成功连接。
总部可在1小时内对全球4000多家分店每种商品的库存量、上架量和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q)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管理机构之间,利用电子通信来传递数据信息,产生托运单、订单和发票,通过供应商、配送者和客户的信息系统,得知最新的订单、存货和配送状况,使得数据传输的准备性与速度大幅提高,减少了纸张在商业交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实现“无纸化贸易”。
2、凯马特与沃尔玛相比,凯马特在信息系统运用上就显得落后许多3、两者的比较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建立力时间上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试系统的先不重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对管理技术基础设施的改善进技术零售业最早斥资对零售信息系统进行投资不愿投资现代信息技术连续装卸经营战略,做到相对零库存管理没有对库存信息的反应,库存成本高配送系统完整配送系统混乱不惜成本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把巨资都用在大肆扩张上,忽略信息系统的应用与供应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与共因伤一同承担风险对补货环节不用过多操心,用补货系统操作采用人工算法,手抄补货单及时了解货品所需订货方式仍是经理手写,效率低管理人员能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掌控速度慢三、沃尔玛和凯马特后期效果对比1、沃尔玛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沃尔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方式进行全球运作2)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