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瓷器专讲

合集下载

中国陶瓷史 ppt课件

中国陶瓷史 ppt课件
中国陶瓷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
❖ 陶器的诞生 ❖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 黄河流域 ❖ 仰韶文化 ❖ 马家窑文化 ❖ 齐家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仰韶
❖仰韶文化
马家窑

秦砖汉瓦
文物的证据 马镫
❖ 马镫约发明于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以后
❖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 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 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 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传世不 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 《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 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 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 人。
❖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明 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 "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
❖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 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 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 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 多年前的秦俑宝藏。8000多件
❖ 中国浓厚的宗法制的文化决定了我们民族的厚葬传统, “他对他的先祖,对祖先,他要讲究孝,要讲究尊重, 要讲究让他们过得更好,在地下世界更好,所以他要 厚葬。他为了一个是显示他的遵守这个宗法的秩序, 一个是他为了显示他自己的财富。”
❖ 汉武帝那个茂陵,当时就有文献记载,全国每年全国 的财政收入三分之一是用来安葬皇帝用的,就是每年 往里边放新的东西,不断地增添,据说到他去世的时 候这个根本都放不下了。许多学者都认为就在先秦时 代,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就 是原来的礼制受到破坏,一些新上升的有权利有财富 的人就拼命地想越过这个原来的这个等级,包括丧葬 制度,就是追求这个厚葬,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盗墓 之风盛起。

瓷器ppt课件

瓷器ppt课件
泥 土 的 生
陶命 瓷
1
❖ 1.陶瓷的概念 ❖ 2.工艺流程 ❖ 3.历史沿革及种类 ❖ 4.现在应用 ❖ 5.陶瓷新义 ❖ 6.陶瓷文化
2
概念: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 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 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 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 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 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 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 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17
东汉青瓷:
❖ 东汉后期,原料的 精选,胎釉配方、成 型工具和窑炉结构的 改进,烧造技术大大 提高。
❖ 东汉青瓷的加工精细 ,胎质坚硬,不吸水 ,表面施有一层青色 玻璃质釉。这种高水 平的制瓷技术,标志 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 入一个新时代。
18
唐代:南青北白
❖ 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中国瓷器史上“南青 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 生产白瓷为主。青瓷以越窑产品的质量最高,白 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一时期是重要的窑具 “匣钵”普及发展的时期,使得瓷器制作与造型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重趋向轻薄,底足 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壁形底、圈足,釉面不受 窑内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 趋向于轻巧精美。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 、秘色瓷等高级品类,长沙窑普遍使用了瓷器高 温釉下彩、釉上彩新技术。中国瓷器的外销出现 了较大的规模。
7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
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 地脱颖而出。 成瓷缺陷的修补 :
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 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经 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 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 而出。以让成瓷更完美。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6.3.1)--陶瓷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6.3.1)--陶瓷

青瓷兔形水盂(三国吴,高 10.1 厘 米) 魏晋南北朝,神仙、宗教思 想弥漫,但艺术品中,仍不乏生东晋,高 22 厘 米) 羊、祥同音。因此,在古典 艺术里,羊被一再表现,主要的 原因应是对吉祥的渴望。
青瓷鸟形杯(三国吴,高 6.1 ,口径 10.5 厘米) 鸟头似鸽,展翅翘尾,两 腿腾空,作飞翔状,颇有神韵。而尾可 做柄,将观与适用结合巧妙。同样作品 也见于两晋。
3 、装饰
变化—— 三国西晋较精 而后相对粗放
手法—— 刻划 题材:几何纹(弦 纹)、 莲瓣、卷草 流行:东晋南朝
青瓷刻莲瓣纹单柄壶(南朝,高 21.5 厘米) 莲瓣纹流行始自东晋,与佛教 的传播有直接关系。腹部刻出的优美 的卷草则与忍冬纹形态接近。
刻莲花、莲瓣纹
印花 题材:几何纹(联珠、网格) 流行:西晋最早流行,延用南朝
1 、北方瓷器的兴起和青瓷
兴起——北魏中期 窑址——河北、山东,数量少,面积小 青瓷——
特点:胎厚质粗,釉偏黄,易剥落 与南方的差异
造型:雄放挺拔,较多空间变化 装饰:精品立体化、繁缛华丽 西方因素—— 原因:北朝上层对西方文明钟爱
青瓷六系盘口瓶(北周,通高 32.5 厘米)
北周手工业落后于北齐。反映于陶瓷,在 北周墓葬、遗址中的发现就远少于北齐, 故这件器物更显珍贵。
堆塑 代表:堆塑罐(谷仓罐、魂
瓶)
流行:三国西晋越窑
三国晚期最精 造型:圆雕式楼阁、庭院、 仓廪、主仆、乐舞、禽畜俱 全,仙人、佛像
青瓷堆塑罐(三国, 260 年,高 47 厘米)
那时,青功瓷用明:器样殉式葬多品样,但制作最精美的
还是堆塑罐,此罐上还有纪年,就更显珍贵 。
三、北朝的青瓷和白瓷
青瓷印纹洗(西晋,高 23.7 厘米) 腹外装饰的就是联 珠网格纹。这样的联珠纹制作简便,是用小管戳出的。洗 腹还贴有那时常见的铺首衔环。

《中国古代瓷器》PPT课件

《中国古代瓷器》PPT课件
整理课件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汉
3
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 了提高。窑场有了成倍增加。从胎色上,比三国 时略深,造型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制。 东晋的越瓷走向低落。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 分裂的政治形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下降趋势 都非常明显,只有南朝一些小规模的窑场和北朝 青瓷窑场(山东)
马在唐朝之所以受到重视,与李唐王朝 本身具有游牧民族血统有关。李世民将骑马 狩猎视为大丈夫三大乐事之一,让阎立本画 出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六骏样本,命 工匠雕刻成石质浮雕,永远陪伴其左右。唐 玄宗李隆基驯养舞马在自己生日的千秋节上 应节踢踏,翩翩起舞。诗人李白吟出“五花 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之佳句。马是唐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唐代墓葬中出土三彩马众多,反映 出唐人对马的喜爱。
整理课件
10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 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 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定窑白釉孩儿枕
2021/1/7
整理课件
11
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 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整理课件
17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2021/1/7
整理课件
18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青花大改 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 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 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 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2021/1/7
颈定 瓶窑
白 釉 刻 花 直

中外工艺美术史宋代陶瓷篇

中外工艺美术史宋代陶瓷篇

陶瓷
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艺和 艺术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 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为 “宋瓷”。“汝官哥钧定”、“南吉北磁”、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 等都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盏
龙 泉 窑
南宋 龙泉窑 青瓷莲瓣碗
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景 德 镇 窑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宋瓷的艺术特点
造型简洁、优美,匀称秀美,民间瓷窑经济大方,朴实耐用,从实际出发兼 顾到审美。(玉壶春、梅甁是此时期的典型器型) 装饰方法多样。(刻花、划花、绣花、画花等多种) 釉色丰富。(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建窑、 吉州窑的黑瓷;钧窑的窑变色釉)
哥窑葵花洗
南宋 哥窑 米黄釉鼎式炉
钧窑
钧瓷原属青瓷系统,它的色釉呈乳浊现象,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 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 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艺人的 一大贡献。这种色斑的变化,被称为 “窑变”。
宋 钧窑出戟尊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玫瑰紫釉尊
定窑
官窑
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另一青瓷窑。它是在大观、政和年间在 汴京所造,窑址迄今未发现。 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 片。
南宋 官窑青瓷弦纹贯耳瓶
南宋 官窑 青瓷尊
南宋 官窑 青瓷葫芦瓶
南宋 官窑 洗
哥窑
哥窑在浙江省龙泉县,确切窑址不详。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 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弟窑又称龙泉窑)。 哥窑的釉色有粉青、米色、月白、油灰等,其主要特征是釉面有 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赋予不同的名称,有鱼 子纹、蟹爪纹、网形纹、梅花纹等。通常以“金丝铁线”概括釉色效 果,“紫口铁足”概括其胎质。

中国瓷器知识大全

中国瓷器知识大全

中国瓷器知识大全中国瓷器是中国特色的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关于中国瓷器的相关知识:1. 起源与发展:中国瓷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约8000年的历史。

最初的瓷器为陶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渐渐演变成瓷质。

在宋代,越窑、汝窑、官窑等名瓷的产生使中国瓷器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高峰,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商品。

2. 分类与特点:中国瓷器可以按制作工艺、装饰风格、窑口等进行分类。

按制作工艺,中国瓷器主要分为手工制作的官窑瓷和民窑瓷;按装饰风格,可以分为青花瓷、粉彩瓷、釉里红瓷、刻花瓷等;按窑口,可以分为汝窑、钧窑、官窑、定窑、景德镇瓷等。

中国瓷器的特点是细腻、纹饰丰富、造型优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3. 青花瓷:青花瓷是指以青花为主要装饰的瓷器,流行于明清时期。

青花瓷的特点是用深蓝色的钴料在素瓷上绘制各种纹饰,并利用釉下传统的烧制工艺,使钴料在高温下转化成青蓝色,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青花瓷的纹饰多样,既有山水人物,也有花鸟虫鱼,给人以大自然的美感。

4. 粉彩瓷:粉彩瓷是指运用粉彩釉技法绘制的瓷器。

粉彩是一种绘画在瓷器上的技法,采用铁红为根本色,辅以各种颜色的釉料,通过层层施釉和多次烧制而成。

粉彩瓷具有色彩明亮鲜艳、画面细腻缤纷的特点,常用于绘制花草、山水、人物等图案。

5. 官窑瓷:官窑瓷是指中国历代由官方专门制作的瓷器。

最早的官窑瓷起源于五代时期,宋代官窑瓷以汝窑、官窑、定窑为代表,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瓷器之一。

官窑瓷以其高贵典雅的造型和纯净无瑕的质地而闻名,出现在官方的重要宴会、庆典和皇室宫殿中。

6. 民窑瓷:民窑瓷是指由民间制作的瓷器。

民窑瓷的产地广泛,代表有龙泉、景德镇、宜兴等。

民窑瓷在造型和装饰上较为丰富多样,窑口众多,技艺也相对较为简单。

不同窑口的民窑瓷品质各异,但都带有浓郁的民间手工艺特色。

中国瓷器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陶瓷的发展过程:
1. 先秦时期:此时期的陶瓷大多用于生活用具,如鬲、鼎、壶、盂等,样式以简约为主。

2. 汉唐时期:此时期的陶瓷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各种陶瓷器具不断地出现。

汉代黄釉和唐代三彩都是非常著名的陶瓷器种类。

3. 宋元时期:此时期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瓷器制作的巅峰。

宋代官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瓷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明清时期:明代以景德镇窑、宜兴紫砂推行工艺技能,并创造了“臞仙”、“素三彩”等开创性的艺术形式;清代以宜兴描金陶器、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代表的装饰技法,提高了陶瓷工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 现代及当代:1920年代,经过改革,陶瓷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陶瓷进入了现代化的制造阶段,同时,也逐渐开创了一些新型瓷器的艺术风格,如现代简约风格、民族复古风格以及欧美艺术风格等。

总之,中国陶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和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第8课传统工艺美术之陶瓷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陶器 四大圈纹彩陶壶 中国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原始社会黑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黑陶一般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内烧制而成,且烧成温度一般高于 红陶与灰陶。多数黑陶为表里通黑,少数为灰陶与红陶外施加黑
色陶衣所得的“黑皮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写实“猪纹” 黑陶。
陶器 猪纹黑陶钵 中国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
用途是什么?
瓷器 黑瓷盘口壶 中国 东晋(公元317-420年)
魏晋南北朝瓷器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胚料中含铁量高会使瓷器颜色变深,影响观瞻。而瓷土经过反复 陶器,可以得到含铁量特别低的“化妆土”,将其施加到配料表
面,可以覆盖深色、遮挡粗糙,可用较低品质的原料制得外形美 观的青瓷。
瓷器 青瓷薰炉 中国 西晋(公元266-316年)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原始社会彩陶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彩陶即在胚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而后烧结得到的陶器, 多为泥质红陶。与先烧制再绘画图案的彩绘陶不同,彩陶的图案 不易褪去。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在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 湾文化与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彩陶。
原始社会彩陶
瓷器 高岭土 1280~1400℃ 上釉 致密透明
<1% 清脆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骤: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粉碎后加水,经过淘洗除去杂质,而 后制成泥料。
成形: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 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而后使用刀等工具进行精修,并雕刻花 纹。
传统工艺美术·陶瓷
2.5.4 瓷器的高速发展
—隋唐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瓷器专讲
主讲人:艺术设计王浩
各位同学好,中国有两种物品在世界上最为闻名,一个是丝绸另一个就是瓷器,这次我为大家讲的就是瓷器。

课件一:中国与瓷器
课件二:提到瓷器就不得不讲一下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早在东汉时期的昌南也就是现在的景德镇古人就已经建造窑坊烧制瓷器,东汉时烧制的瓷器叫做原始青瓷与现在的瓷器还不相同,唐朝时改进了制瓷手艺制出青白瓷,在十八世纪以前欧洲还没出现瓷器所以中国的瓷器大受欢迎。

课件三:陶瓷是以瓷石和瓷土也就是高岭土为原料,关于制瓷的过程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一步之前还有选择瓷石和磨制一步,选料之后就是拉坯,拉坯最考究匠工的手艺不能轻也不能重,拉好坯后就要进行晒制,如果要进行釉下彩创作在这一步之后就要进行一些艺术创作,然后进炉烧制。

这是制作陶瓷的简略过程。

课件四:中国瓷器的发展是由萌芽到成熟然后走向繁荣,瓷器的发展经过了非常重要的四个朝代唐代宋代和明清。

课件五:我只挑几个讲一下,先讲宋代
课件六: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按体系分又分为青瓷,白瓷,黑瓷三个体系我们着重讲一下青瓷体系。

课件七:青瓷体系以汝窑,哥窑,龙泉窑也就是弟窑和钧窑制作
最为精致。

哥窑和弟窑是章生一和章生二兄弟两个主管,其中哥窑的冰裂纹瓷器最为出名,瓷器通体开片,开大片为“冰裂纹”,开细片“鱼子纹”,极碎为“百圾碎”,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称为“金丝铁线”。

其中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在浙江龙泉地区,有章氏兄弟二人擅长烧瓷。

人们把他们的瓷窑分别称为哥窑和弟窑。

有一天,弟弟出于忌妒的心理,趁哥哥刚刚烧好一窑瓷器回屋休息的时候,将冷水泼进瓷窑。

过了些时候,哥哥从窑中取出瓷器,一下就惊呆了,因为每件瓷器的表面都有很多裂纹。

没想到,坏事变成了好事,人们觉得这些裂纹不仅不影响使用,还有一种装饰美,于是这窑瓷器卖了比往常更多的钱。

这只是一个传授,真实性有待考察。

课件十三:接下来讲下一个朝代,明代瓷器。

我国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后,在明代又进入一个新阶段,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改变了唐宋时期流行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改以绘画为主,主要有青花,五彩等技法。

明代不得不谈到景德镇,在明代景德镇已成为产量最多规模最宏大的瓷都,明代官窑瓷器开始用年号做款,用吹釉代替了原先的蘸釉。

景德镇包括官窑和民窑两种。

在明洪武三十五年,开始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场”。

一种是皇室使用的称为钦限瓷器由民窑生产,另一种是供皇室欣赏的瓷器称为部限由官窑生产。

课件十四:这是供皇室观赏的部限瓷,造型非常别致,用料考究课件十五:这是供皇室日用的钦限瓷,与部限相比就比较粗糙,所以说官窑民窑各有特色,我找的这几幅图都属于明青花,青花属釉下彩先画后烧,他出现在元代至明代发展兴盛,(元青花罐,明青花葫芦瓶)明代青花与元代相比蓝色色彩更丰富,纹饰更多样。

课件十七:明青花在明代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兴转衰,跟当时的社会经济有很大关联。

第一阶段是明初永乐,宣德的青花瓷,胎质坚细洁白,釉色晶莹厚润,青料使用了由南洋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原料含锰低含铁高,青色重的地方或黑点的晕散状况,这一时期的青花纹饰豪放自由,深浅层次变化丰富。

课件十八:第二阶段是成化至正德年间,这一时期使用了国产的“平等青”,青花与永乐宣德青花相比胎薄釉细,色彩浅淡柔和,器形小巧轻盈。

课件十九:第三阶段是嘉靖,万历年间,由于社会经济原因,青花料改用蓝中泛紫的“回青”,青花瓷较前两阶段相比,花纹堆砌,画法粗略。

课件二十: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明代的青花加彩,青花加彩又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它是由青花釉下彩和各色釉上彩结合先后两次烧制而成,(釉上彩的烧制方法和釉上彩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经历了两次烧制)。

左边这幅是斗彩,是先用苏麻离青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地方加以彩绘,形成了上
下斗合,称为斗彩右边这幅是填彩,填彩是釉下彩,是先在胎上用苏麻离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再轮廓内填以彩色釉料。

课件二十一:在这一时期除景德镇瓷器
课件二十二:清代的瓷器种类最为繁多,可以说是吸大家之所长,有釉下彩,釉上彩,素三彩,几大种类,(缠枝花卉纹撇口瓶,清代釉里红龙纹鼻烟壶,清代釉下三彩笔筒,釉下五彩松鹤瓶)(五彩红黄翠紫绿,嘉靖釉上五彩,清代珐琅彩花卉纹小瓶,清代粉彩鸳鸯戏水大盘)(清代道光素三彩狮钮寿字壶,乾隆时期素三彩对狮,眼睛能够活动市场拍价86万)。

课件二十八:其中我介绍一下珐琅彩和粉彩,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

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晶。

珐琅彩的彩料还有“洋为中用”的成分。

其中许多化学成分证明珐琅彩是由外国引进的,由此更可见康熙帝国时中外文化与贸易交往的盛况。

,没有相同的两件珐琅彩。

素胎入宫时都由宫廷画师自行选择绘画图案,因此每件珐琅器都单独绘画,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传世珐琅彩中并无一件署此款,“古月轩”也成为了珐琅彩高贵身份的代名词。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
画工精致。

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课件二十九:粉彩传承了明代斗彩的技法采用釉上彩,粉彩也叫“软彩”,之所以将其称为“软彩”,为的是与硬彩或称之为古彩的“五彩”相区别。

粉彩与五彩、斗彩瓷一样,属于彩色瓷中的釉上彩瓷,但又与五彩、斗彩有所区别。

粉彩的发明改变了我国以五彩、斗彩为主流的彩色瓷,基本上都是单线平抹或者色彩平涂的手法来处理画面,很少采用绘画的手法来装饰的局面,可以用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来形容粉彩。

课件三十:关于瓷器的知识我就讲到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