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水试验方案讲解

合集下载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闭水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管道系统是否漏水的常用方法,能够检测出管道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是否存在漏水现象。

下面给出闭水试验的施工方案。

1. 施工前准备1.1 确定试验范围和管道布局:根据工程设计图纸,确定试验范围和管道布局,包括试验段、填水点、排水点等。

1.2 获取试验设备和工具:准备好试验所需的闭水试验设备,如试验水泵、试验压力表、试验管道等,并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正常运行。

1.3 清洁管道系统:清洁管道系统,确保试验过程中无杂质和污物的干扰。

2. 施工步骤2.1 准备试验段:根据试验范围和管道布局,选择一段较为封闭的管道段作为试验段,并准备好试验管道。

2.2 关闭管道阀门:关闭试验段两端的阀门,确保试验段与其他管道段隔离。

2.3 填水:使用试验水泵将水从填水点注入试验段,直至管道内充满水,并排出空气。

2.4 施加试验压力:根据工程设计要求,使用试验水泵对试验段施加一定的试验压力,并监测试验压力表的读数。

2.5 监测压力变化:保持试验压力稳定,并定期监测试验压力的变化。

如果试验压力有明显下降,说明管道存在漏水现象。

2.6 观察管道:在试验过程中,仔细观察管道表面是否有漏水迹象,如渗水、渗油等。

2.7 结束试验:试验结束后,排除管道内的水,并清洗管道系统,恢复到正常使用状态。

3. 安全注意事项3.1 操作人员应具备闭水试验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2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压,避免超出允许范围,以免对管道系统造成损坏。

3.3 使用试验设备时,注意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安全事故。

3.4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提醒他人注意施工区域。

以上是闭水试验的施工方案,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测试管道系统是否存在漏水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1. 简介
1.1 背景介绍
1.2 施工目的
1.3 施工范围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准备
2.2 材料准备
2.3 人员组织
3. 施工步骤
3.1 封堵水源
3.2 进行水压试验
3.3 记录数据
4. 安全措施
4.1 安全防护
4.2 应急处理措施
简介
背景介绍:闭水试验是指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对水表进行测试以确认其质量和密封性能的过程。

通常用于检测管道、水箱等设施。

施工目的:闭水试验的目的是确保水表在正式使用前不会发生漏水或其他问题,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施工范围:闭水试验通常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和管道系统,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等。

施工准备
设备准备:准备好闭水试验所需的水表、封堵材料、压力表等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材料准备:准备好封堵水源所需的胶带、密封胶等材料,以确保
水源可以有效封堵。

人员组织:安排好施工人员的任务分工,包括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步骤
封堵水源:首先需将水源进行封堵,确保闭水试验可以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水源外泄。

进行水压试验:在封堵水源后,将水表正常运行并进行压力测试,观察水表的反应以确认其密封性能。

记录数据:在闭水试验过程中,需及时记录水表的压力情况、运行状态和其他相关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

安全措施
安全防护:在闭水试验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应急处理措施:在闭水试验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需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人防工程结构闭水试验方案

人防工程结构闭水试验方案

人防工程结构闭水试验方案一、引言人防工程是指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抵御空袭和核辐射,提供避难、疏散和救护服务而建设的工程。

人防工程的构造稳定性、防水性和密闭性是其设计和施工的重点。

为了验证人防工程结构的闭水性能,需要对其进行闭水试验。

本文将介绍一种人防工程结构闭水试验的方案。

二、试验目的1. 验证人防工程结构的防水性能,确保其在极端天气和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透;2. 评估人防工程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闭水效果,为工程的后续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3. 检验人防工程结构的密闭性能,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稳定的空气环境。

三、试验对象本试验对象为某城市地下人防工程结构,包括主入口、通道、保护室等部位。

四、试验方法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人防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确保其结构完整、无渗透痕迹;(2)进行预演演练,确保参与试验的工作人员熟悉试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3)准备必要的试验设备和工具,包括水泵、水管、测量仪器等;(4)制定紧急预案,确保在试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和疏散人员。

2. 试验过程(1)进行预试验,通过水管注入水进行初步闭水试验,观察结构是否有渗漏现象;(2)关闭人防工程结构的所有通风口和门窗,确保其处于密闭状态;(3)利用水泵将水注入人防工程结构,加压至设计要求的水压,保持一定时间;(4)观察结构各部位是否有水渗漏现象,记录各部位渗水情况和水压值;(5)在试验结束后,及时排水和清理人防工程结构,防止积水对结构造成损害。

3. 试验要求(1)水压测试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通常为24小时以上;(2)试验过程中应确保结构内外的通风量充足,以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3)在水注入结构后,应定期对水压进行监测,确保其稳定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4)试验期间,应安排专人巡视和监控结构内外的情况,确保预案的执行和人员安全。

五、试验效果评估1.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闭水效果评估,包括结构各部位的渗水情况、水压稳定性等;2. 汇总试验数据,制定闭水试验报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和技术要求;3. 在试验结束后,对人防工程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在试验中未出现结构损坏和渗漏,提出必要的维修措施。

供水管道闭水试验技术方案

供水管道闭水试验技术方案

供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一,试压准备1、本工程采用厚16mm的钢板作封堵管道两端的盲板。

2、试验材料、机具表3、人员配置:4、管道灌水:试验采用水为介质,管道灌水从下游缓慢灌入,应将置于管段最高点的排气阀,排水孔全部打开,进行排气。

管道注满水后,宜保持0.2~0.3MPa水压。

二、给水管道试验1、连接好试验装置,2、向管道内充水,当最高处的排气管有水溢出时,即已充满,关闭排气阀和进水阀,设专人记录弹簧压力表的读数,3、利用试压泵向管道系统缓慢加压,加压至试验压力的一半试验即0.6MPa,稳定压力,同时检查管道是否正常,4、确认管段正常后,继续加压,待压力达到试验压力1.2MPa并稳压20min,关闭阀门观察压力表读数,管道加压时,管道的气体应排除,升压过程中发现弹簧压力计表针摆动、不稳,且升压较慢时,应重新排气后再升压。

应分级升压,每升一级应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无异常现象时再继续升压,水压试验时,观察15m i n,若压力降不小于0.02MPa(查看规范相应管材的要求),且接口未发生破裂和渗漏,将压力降至工作压力,进行全面外观检查。

5、试验的程中若发现管道漏裂,立即停止加压,严禁试压期间修补缺陷;遇有缺陷时,应做出标记,卸压后修补,修补缺陷消除后,重新进压力试验。

6、稳压15min以后,把压力降到工作压力0.9MPa。

稳压24h,能恒压,即试验合格。

7、试验完毕,应立即将管内存水放净。

三、补充相关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方面的措施1、管道上临时盲板、临时支架和临时接管是否拆除毕;2、因试压拆卸的管道附件是否安装恢复完毕;3、试压时安装的临时垫片是否已全部更换成正式垫片。

4、施工现场搞好文明施工,经常检查、排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作现场按安全标准化管理。

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

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

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是对排水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的重要步骤。

闭水试验旨在确认管道连接的密封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确保水流畅通,防止漏水和破裂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1. 准备工作:- 检查排水管道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确保测试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 检查所有管道连接部位的密封垫,确保其完好无损。

- 确保试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充分,包括压力表、水泵、管道堵头等。

2. 管道封堵:- 先以胶圈封堵主排水管道的出水口。

- 在排水系统的所有进水口接口处,使用专用堵头将其封堵。

3. 试验流程:- 用水泵将水缓慢注入管道系统,开始试验。

此时,应记录注水的压力。

- 在管道系统产生全面液压力之前,需逐渐增大注水压力。

- 确保给水压力适中,既能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又不会对管道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

- 测试期间,需要观察管道系统的泄漏现象,并及时记录泄漏点的位置。

4. 试验结果:- 如果整个系统在试压期间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泄漏现象,那么试验结果被视为合格。

- 如发现泄漏现象,需要记录并定位泄漏点,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 完成试验后,需要排水并将管道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

5. 安全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尤其是防止人员滑倒或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 对于需要注水的系统,应注意控制水量,避免水压超出系统设计承受能力。

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案是确保排水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按照以上步骤执行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闭水试验方案

闭水试验方案

闭水试验方案摘要:闭水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设备、材料和构件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介绍了闭水试验的原理及试验步骤,并探讨了闭水试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闭水试验的实施可以有效评估被试对象的防水性能,为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一、引言闭水试验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试验方法,用于验证密封性能。

在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电子、水处理等行业中,密封性能是确保设备、材料或构件正常运行的重要要素。

闭水试验通过模拟实际应用中的液体渗透和压力变化来评估被试对象的防水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闭水试验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闭水试验原理闭水试验的原理在于将被试对象完全浸入水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观察是否发生渗漏。

在试验中,被试对象的各个部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需要对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压力,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变化。

通常,闭水试验会采用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更全面地评估被试对象的密封性能。

三、闭水试验步骤闭水试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试验设备安装、试验参数设定、试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1. 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被试对象、准备试验设备和工具,确保试验环境的安全和合理。

2. 试验设备安装:将被试对象完全浸入试验水槽中,确保被试对象的所有部位都能接触到水,并能保持一定的压力。

3. 试验参数设定:根据被试对象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设定试验的压力值、温度、持续时间等参数。

4. 试验操作:打开试验设备的水源和压力调节系统,根据设定参数施加压力,并观察被试对象是否发生渗漏。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时间、温度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被试对象的密封性能。

四、闭水试验的应用闭水试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汽车工业:闭水试验可以评估汽车雨水进入车厢的可能性,以及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密封性能。

这对于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至关重要,可以确保车辆在应急情况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水厂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水厂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水厂闭水试验施工方案水厂闭水试验是水厂建设或改造后的一种综合性试验,旨在检验水厂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为试验正式运行提供数据和经验。

本文将就水厂闭水试验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试验准备、试验过程和试验完成后的工作。

一、试验准备1.安全准备:施工方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明确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和防护措施,并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和器材。

2.设备准备:检查所有设备的安装情况、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是否正确,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试运行。

3.供水管道准备:根据设计要求,检查供水管道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并做好临时封堵准备。

4.试验文件准备:编制闭水试验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明确试验的工序、时间和责任人,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试验过程1.停水准备:提前向用户和相关部门发布停水通告,并与供水公司沟通停水时间和范围。

停水前,应关闭所有进水阀门,并尽量排尽水系统中的残余水。

2.封堵管道:根据试验方案,对供水管道进行必要的封堵,以保证闭水试验的有效进行。

3.水质监测:在闭水试验前,根据设计要求,对供水管道和水质进行监测,并记录下试验前的水质指标。

4.设备试验:闭水试验过程中,需对每个设备进行必要的试验,包括仪表的校准、阀门的操作、泵机的启动和停止等。

5.压力测试:在闭水试验中,需对供水管道进行正压和负压测试,以验证管道的密封性和耐压试验。

6.运行试验:在供水管道封堵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运行试验,以验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故障处理:对于在闭水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故障,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三、试验完成后的工作1.试验总结:在试验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对闭水试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试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封堵解除:根据试验计划,及时解除对供水管道的封堵,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以确保供水管道的卫生和安全。

3.报告编制:根据闭水试验的结果和总结,编制闭水试验的验收报告,包括试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并提交给有关部门和领导。

工程现场闭水试验方案范本

工程现场闭水试验方案范本

工程现场闭水试验方案范本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验证工程现场给排水系统的密闭性能,以确保施工完成后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可靠。

具体试验内容包括给排水管道的密闭试验和水位稳定试验,以保障系统正常使用。

二、试验范围本次试验范围涵盖了工程现场所有给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排水管、雨水管、污水管、污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等相关管道和设施。

三、试验方法1. 密闭试验:将给排水系统与进水管道进行连接,通过充水、封闭系统的方法进行密闭试验。

试验要求管道系统在设定时间内保持一定压力,以验证其密闭性能。

2. 水位稳定试验:利用排水系统进行水位稳定试验,通过观测系统内水位变化来验证系统的密封性能和稳定运行情况。

四、试验装备1. 水泵:用于给排水系统注水和排水,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 压力表:用于监测给排水系统的压力变化情况。

3. 水位计:用于测量给排水系统内水位的变化情况。

4. 密闭工具:用于封闭系统,确保试验的有效进行。

五、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系统已经安装完毕,与进水管道连接良好,排除任何可能导致试验失效的因素。

2. 密闭试验: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密闭试验。

首先关闭所有进出水阀门,进行排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分别密闭试验。

使用水泵将水注入系统,并监测系统的压力变化情况,确保在设定时间内系统能够保持一定的压力。

3. 水位稳定试验:密闭试验完成后,进行水位稳定试验。

逐渐加大系统排水量,观察系统内水位的稳定情况,确保系统能够快速稳定水位,排水通畅。

4. 试验结果记录:记录密闭试验和水位稳定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包括系统的压力变化曲线和水位变化曲线等相关数据。

六、试验效果评估根据试验结果记录,分析给排水系统的密闭性能和水位稳定情况,评估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安全性能。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并重新进行试验,直到系统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七、试验安全要求1.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在试验过程中,注意监测系统压力和水位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系统进行调节,防止出现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编制依据1、《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2、《结构施工图纸》3、《工艺设计图纸》4、以往类似工程经验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烟台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为山东省首例采用地埋式MBR处理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工程。

本工程采用BT模式,由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城建集团共同承建。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套子湾污水处理厂西北侧规划预留地,工程占地约4.05公顷,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处理规模为15万吨/日的半地下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设施土建按10万吨/日规模建设,设备按4万吨/日能力安装;3000m2的化验中心一座;以及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厂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本期工程建设完工后,套子湾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将达到35万吨/日。

2、设计概况根据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用以考核检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渗水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免污水渗漏,再次污染环境;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遭受腐蚀,影响结构安全,为保证水池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须进行满水试验。

各个构筑物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概况如附表一所示:满水试验项目根据用水量及构筑物位置管线进行合并,其中进水井、粗细格栅、排水泵井作为一个单体进行试验;北侧膜格栅和2#清水池作为一个单体进行试验;南侧膜格栅和贮泥池作为一个单体进行试验;膜池、排海泵房以及1#清水池作为一个单体进行试验;其余如下表,每个构筑物均作为一个单体。

各构筑物参数表表一22、现场水源情况及排水1)水源: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现场用水部位,计划从厂区南侧二沉池3#池进行取中水,安放2台流量大于150m³/h,利用厂区现况雨水管道供至新建构筑物南侧。

水源供至现况构筑物南侧雨水井后,在铺设管道利用重力流使试验水流入至生物池构筑物内溢流渠道内,将渠道内两侧封堵,使其作为水源调节池,在后续根据情况进行分配至各用水构筑物内。

具体水源走向详见附图1。

2)排水:满水试验施工完毕后,拟将不再需用的水用水泵抽至基坑外围的降水井排水通道中。

基坑外围排水管道走向详细见附图2。

三、试验总体部署1、工程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合格;2)工期目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各施工顺序,保证在各构筑物土建施工完成后2周内完成满水试验工作;3)安全目标:事故内为零;2、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为保证满水试验顺利进行,我项目部特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成立满水试验领导小组。

实行项目部和专业施工队的二级管理模式。

组织机构图如下:3、劳动力计划为保证满水试验的顺利进行,特投入20名工作人员。

劳动力计划表组长:杜昭伍副组长:李斌副组长:刘贵阳现场协调:黄 河 现场协调: 王东辉设备 物资: 孙有如技术部: 李 清 旭质量部: 田 勇专职安全员: 陈 成满水试验施工队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现场单个构筑物土建施工完成,模板脚手架等拆除后随即进行满水试验(顺序视构筑物完成时间进行调整)。

所有试验用水全部来自原厂区3#二沉池,试验顺序如下:②→①→④→③→⑤→⑥→⑦→⑧→⑩→⑨,试验顺序为暂定顺序。

后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分区范围详见附图3。

满水试验各构筑物用水量及允许渗水量见下表。

四、满水试验方案1、满水试验应具备条件(1)水池闭水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1)水池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2)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以及回填土以前;(2)水池闭水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外观质量检查合格;2)构筑物内清理完毕,无杂物积水现象;3)有闸的预留孔洞按闸封堵,无闸的预留洞用砖封堵,位于水池底板以下的管道应封堵坚固不得漏水。

4)满水试验所需材料设备进场,人员到位;5)将池内清理干净,修补池内外的缺陷,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6)检查充水及排水闸门,不渗漏;7)设置水位观测标尺;8)标定水位测针;9)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10)充水的水源应采用清水并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设施;11)试验脚手架搭设完毕,并符合安全规定。

2、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清理检查内壁-----封堵预留洞口-----注水浸泡------检查外壁及预留洞口渗水情况------验收------缓慢放水这期间应注意满水试验必须用清水逐池缓慢地放水试验,发现渗漏点要做好标记。

试水水位应放至正常使用的最高水位,经三个昼夜的观察、记录,无渗漏再逐步放水。

(1)、准备工作充水之前首先将池内清理干净,以免充水后池内浮渣漂浮水面,影响测试精度。

池内外缺陷要修补平整,对于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口等都要用240mm 砖墙外沫防水砂浆进行临时封堵,同时封堵外侧用抛撑撑牢防止水压力大冲破封堵,还必须严格检查充水及排水闸口,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设置充水水位观测标尺,用以观察充水时水位所达到的深度,水位观测标尺可以用立于水池中部的塔尺,也可在池壁内侧弹线标注标高控制线,接下来就是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准备,搭设测试平台及出入水池的人行通道。

(2)、充水1)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

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

待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4)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5)充水过程中设置专人看管。

3、水位观测1)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2)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3)充水至设计水深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

5)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小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6)观测过程中发现渗漏及时与相关部位取得联系进行处理。

4、蒸发量的测定1)现场水池构筑物多为露天开敞式,由于温度的变化,风力的影响及空气的对流等因素的影响使池内水量蒸发,水池面积越大,则由于蒸发造成水量损失越大,对于这一因素如果不加考虑,则势必造成总渗水量数值偏大,导致错判。

所以,在测定水池水位下降的同时,必须对蒸发量的大小进行定量的测定。

作业现场,可用薄钢板焊成直径为50厘米,高30厘米的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经检查无任何渗漏的条件下在其间充水约20厘米置于水池中部,使水箱内外水位基本保持一致,在测读水池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内的水位。

2)在水池易观测部位设置水位观测工具(千分尺),及测量蒸发量的水箱。

3)露天水池,需进行蒸发量的测量,蒸发水箱的读数间隔也为24小时。

4)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可忽略不计。

5、渗水量计算水池渗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Q=A1[(E1-E2)-(e1-e2)]/A2式中:Q"渗水量(L/M2d)A1"水池水平面面积A2"水池浸湿总面积E1"水池中水位测读初读数E2"测读E1后24小时水池中水位测读末读数e1"测读E1时,蒸发水箱中水位测针初读数e2"测读E2时,蒸发水箱中水位测针末读数当连续观测时,前次E2、e2即为下次E1和e1值,若遇下雨,当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时,此时e1、e2为负值,则测试结果无效,必须待雨停重测。

6、满水试验标准在满水试验中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

水池渗水量按池壁和池底的浸湿总面积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L/m2•d。

水池闭水试验应填写试验记录,格式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附录D的规定。

构筑物不得有漏水现象,渗水量不得超过2L/㎡•d;满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池壁外的各项工序及回填土。

7、沉降观测7.1监测点的设置1)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共布置观测点16个。

布置在现状冠梁上。

2)观测点间距宜为50m;观测基点位于构筑物外侧,在不影响基点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远离构筑物。

3)监测点设在池顶面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方便查找;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7.2监测方法周期(1)监测方法1)采用精密水准仪,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2)监测周期构筑物注水前,确定初始值。

注水中,每次注水完成后24小时观测1次;如发现沉降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每隔2小时观测1次。

直至满水试验完成后整理累计沉降量。

五、水池渗漏处理5.1缝隙渗漏成因A.表面渗水:a.混凝土抗渗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运输或浇灌过程中产生离析;b.振捣不当,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c.养护不当,养护时间过迟,养护天数不够或每天掩护次数不能满足,致使混凝土早期脱水。

B裂缝渗漏:a.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骨料不洁净,含泥量大,配合比不准确,振捣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等,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造成的温度裂缝等。

b.混凝土孔洞、蜂窝渗漏:混凝土孔洞、蜂窝产生的原因大致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振捣不密实,模板漏浆,较高较大的构件未分层浇捣因漏振而产生蜂窝,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形成特大蜂窝等。

C.施工缝渗漏:a.施工缝留置位置不当,主要表现在底板与墙交接处施工缝留在底板和墙面垂直施工缝;b.施工缝位置未清理干净,松动颗粒及水泥薄膜未剔除;c.接槎处模板不密实造成漏浆;d.浇灌混凝土时,施工缝处未进行铺浆处理;e.投料不当,混凝土粗骨料集中;5.2、水池渗漏水处理首先对渗漏水处的孔洞、松散等重大缺陷部分进行仔细查找。

采用注浆法进行处理。

5.2.1注浆法综述a.注浆是一种新型化学注浆堵漏技术,它采用双液注浆。

将按比例称好的三种原料加水搅拌制成甲液,按比例称好的固硫加水搅拌制成乙液,当两种液体混和后即发生聚合反应,30秒钟初凝,2-3分钟反应完毕,终凝成胶体。

注浆采用水溶形式注入结构层,浆液粘度低,渗透性好,可注入0.1mm以下的裂缝;浆液可在潮湿、水速大、水量多条件下凝聚;凝胶还具有抗渗性好、遇水膨胀、耐侵蚀等特点,胶体抗压强度0.01-0.06MPa,抗拉强度为 0.02-0.04MPa。

b.注浆法主要使用于漏水量较大、水流分散、不利于封堵裂缝及个别出水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