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别案例

幼儿个别案例
幼儿个别案例

一、幼儿情况:

小朋友是我班一名比较特殊的孩子,刚来园时我便发现他上课不专心、好动,爱做打斗的行为,我查过了很多资料,也向一位儿童心理精神病专家询问,这种例子被诊断为患有好动症,他的各项检测分析,其症状属于比较轻的一种,矫正好的可能性较大。

二、方法与措施

幼儿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出现在学龄前期,对幼儿早期智力发育和心理发展不良影响,2~5岁是治疗多动症的关键期,应及时采用干预措施。壮壮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视、关爱。家人定期与老师交谈、讨论,并共同制定矫正方案。

(一)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包容。

幼儿是弱小的,须依附成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壮壮来园是规则意识较差,常做出一些异常的事,甚至影响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我没有因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二)逐步进行自制力的培养。

在一日活动中,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其自制力。如壮壮常把玩具扔在地上,不会归位放好,我就请同伴与他一起拣,并督促把玩具整理好。有意识的让他当“小班长”,利用角色约束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乱扔玩具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善。多让他担任“值日生”,为集体做事。通过履行角色来锻炼他的自制力。壮壮喜欢听音乐,在区域活动中,我有意的安排他在音乐区,让他安静。慢慢的他的自制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有意培养其注意力。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动,是壮壮的最大毛病。因此我把他安排在我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如拼图、系鞋带等活动来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

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注意生活规律。即使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也要让孩子按时休息,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耐心等待,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今天的餐前准备时,我向大家宣布,今天这段时间暂时由壮壮做小老师。我一宣布,顿时有人嘟囔:“平时他那么多的小说话,自己都管不好自己,怎么请他做小老师?”壮壮一听,脸也红了。我没有发表意见,处理自己的事情。一会儿,教室里充满了小说话声,壮壮开始履行“老师”职责:“彭博,别讲话!”

可彭博马上回敬他:“你平时不也很多话,还来管我?”壮壮不吭声了,因为没人听他,教室里顿时闹哄哄的,壮壮有点不知所措,马上来向我求助。我问他:“你觉得闹哄哄的,怎么样?”他马上回答我:“吵死了!”我又问他:“为什么小朋友都不听你的?”他顿时不出声了。我马上说:“你知道该怎么做了么?”他点了点头。

分析:

其实,有时严厉的批评并不能真正触动幼儿,让幼儿换一个角色,来认识自己平时的行为,以及看清自己在同伴眼中的形象,可能对幼儿触动更大,更具有教育意义。

案例二:

早上,滔滔带了一大叠照片说是在崇明东滩湿地拍的,这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争着要看照片,壮壮更是挤得最前面,只听“嗤”的一声,照片撕毁了,大家都惊呆了,滔滔

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见此情景,我马上指示小朋友坐好,又轻轻安慰滔滔。突然我发现照片上都是一些不常见的鸟类,于是灵机一动,顺势给小朋友们讲解照片上的内容,“这是绿脚鹤,是世界上比较珍贵的候鸟。”“大家看一看,它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绿脚鹤?”“这是什么?”我讲一种鸟类,给小朋友们看一张,并且让滔滔讲一讲当时拍的情况,滔滔也不哭了,高兴给大家讲当时有趣的事情。还剩这张撕破的照片了,特意只拿出一半,让小朋友看问他们有没有看清楚照片上是什么。“咦,只有半头脸?”“还有半个身体。”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半张照片怎么看得清楚?”他们摇了摇头,“对了,只有整张照片我们才能看清上面的内容,所以刚才我们作错了一件事。”没等我说完,壮壮便抢着说:“对不起,滔滔!”滔滔脸上露出了微笑,原谅了他。

分析:

当幼儿发生过错时,我们不应简单的批评孩子,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选择适应的教育方法,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孩子真正地收到启发、教育。

案例三:

一次铺床时,壮壮铺床单半天也没铺好,他紧张找我帮忙,想到他平时的表现,我想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教育,所以我建议他去请其他小朋友帮忙,结果没人愿意帮他的忙。事后,我请壮壮想一想,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帮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在与他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我向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分析:

这件事对壮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波动,使他亲身感受到平时对同伴不友好带来的后果,促使他主动进行自我调整,学习与同伴进行友好相处。

案例四:

今天天气真好,保育员把孩子睡的被子都拿出来晾晒,晒在教室前的滑梯围栏上,孩子们都在操场上做游戏。这时,突然起风了,一条被子被吹落在地上。这时,只见壮壮一个人跑到了滑梯前,我正寻思这孩子又要离开集体、自说自话地玩滑梯了,却见他弯腰捡起地上的被子,并吃力地踮起脚尖,把被子搭在围栏上,搭不上,他又爬上了滑梯重新把被子晾好。看着这孩子认真的神情,我的心里有点惭愧:这个调皮孩子正在做好事,而我又误以为他在贪玩。我在回教室后,在全班幼儿面前把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并让幼儿猜猜他是谁?当我宣布壮壮的名字时,幼儿纷纷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壮壮竟害羞得满脸通红。

分析:

其实孩子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有些老师常常戴着有色眼镜。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就往往能获得一份欣喜,我一定得好好表扬他,这会成为促进他转变的一个契机呢。

案例五:

今天在活动《小树叶的耳朵》中,壮壮听得非常认真,就连平时他最不喜欢的画画,今天也在仔细地动手。突然,徐俊豪用蜡笔画在他的纸上,他想动手,可看了看我没动手,继续他的绘画。我立即走过去摸了他一下头,朝他微微一笑。

分析:

关注他的心理动向,及时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适宜的教育方法来教育他,避免侵犯行为的发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一旦有略微的进步,就及时地激励他,使其树立起信心而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四、效果

通过一年的家园配合训练,壮壮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已逐渐习惯集体生活,听信号做事;能独立初步完成绘画、泥工作业;动作协调有了提高。壮壮的这些进步,对正常孩子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

针对现象制定教育目标,相信壮壮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是老师、家长最大的希望,愿壮壮跟上集体的步伐。

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排队

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排队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到教室外面排队了。”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有的孩子连椅子也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特别是星宇小朋友,每次的排队总会挤在前面,总是对我说“我想排第一个。”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同吗?”他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拉着老师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说:“那总不能每次都是你排第一个,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他不高兴的说:“不好。”于是,我换了个口吻说:“那请你当班长,帮老师管理后面的小朋友,别让他们掉队了,好吗?”他马上很乐意的接受了。 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么让大家不争不抢呢?我试想几点: 1、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可以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案例实录:有一天,下午起床后,我正给女孩子梳头,佳佳走过来告诉我说她肚子疼。于是我用手轻轻给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还疼就告诉老师。当我组织正常的教育活动时,突然“哗”的一声,佳佳吐了一地,脸上、身上全是呕吐物。见此情况我急忙替她擦脸,帮她脱下弄脏的衣服。琪琪看见了把自己干净的衣服递给我说:“老师,今天佳佳没有带书包,我把衣服借给她换。”当时,我很感动,一个5岁孩子在没人提示下主动帮助同伴,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回头再一看,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一副厌恶的表情。 分析反思: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咪咪换好衣服后,递给她一杯水,关心地问她:“咪咪,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咪咪难过地摇摇头。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生病了,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该笑话她。”“应该拿衣服给她换,倒杯水给她喝,不应该------”大家发言非常积极,最后经过讨论:小朋友知道我们大三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助朋友。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原创) 让孩子学会把想象变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内涵: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课程整合,资源整合,强调孩子们动手能力的训练,强调观念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个性的培养,强调老师作为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道理似乎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从理念到行动,我们走了多远?能走多远? 一、案例描述: 今天,我为大班幼儿上了一节语言课,名为续编故事《取帽子》。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整幅图片后提问:“图中都画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三个小朋友”。 “有三个小朋友,帽子被吹掉了”。 “有三个小朋友在路上走,帽子挂在树上。” “有三个小朋友在玩耍,最后,帽子被吹掉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不时给予提示引导,最后小结如下:“有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路上高兴地说话,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小女孩的漂亮帽子吹掉了,好朋友们赶紧帮她去追帽子,可是风很大,帽子越吹越高,最后挂在了一棵大树的树枝上。小女孩站在树下很着急:怎样才能把帽子从树上取下来呢?聪明的孩子们想想办法帮帮她好吗?”话音刚落,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 “回家去找妈妈”。 “爬到树上直接把帽子取下来” “再等一阵大风吹来,说不定就会把帽子吹下来的。” “抬根板凳,站在凳子上就可以取下帽子。” “我看到小女孩的旁边有几块石头,捡一块往树上扔,树枝一动,帽子就会掉下来的。”“拿条绳子把它挂在树枝上,使劲一拉帽子就下来了。” “要不把石头像搭积木一样搭好,踩在石头上,伸手就可以拿到帽子了。” “也可以把他们的书包重叠在一起,踩在书包上。” “找一个跷跷板,两个小朋友坐在上面,当跷跷板跷高的时候,把手一伸就可以取下帽子了。” “把爸爸妈妈找来,妈妈坐在爸爸肩上,小女孩坐在妈妈肩上,小女孩变高了,就可以把帽子拿下来。” 听着孩子们奇特的想法,我开心极了,及时给了他们肯定。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虽然有的不一定可行,但我认为保持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自己想的方法闭上眼睛再静静梳理一下,然后用色彩鲜艳的水彩笔和能干的小手把它画在图片上。 几分钟后,一幅幅作品呈现在我面前,这些画却让我大大地吃了一惊:很多孩子的画与刚才的想法有很大出入,画面单一重复不说,很多同桌小朋友的画几乎就是千篇一律。还有的孩子根本就无法动笔,有的孩子虽然也动笔,但无法画出自己的想法。比如:那位说用跷跷板的孩子,竟不知道怎样画,就画了块斜着的木头。当我轻声询问他画的含义时,他竟非常着急和痛苦地告诉我: “老师,我画不出来跷跷板的样子,好复杂、好难画的,老师都从没有教过我们” “你们不是经常玩跷跷板吗?想想它的形状特征,小朋友坐在上面是怎么玩的?”我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画出来,老师相信你!” “可是我从来都没有画过跷跷板呀,要不这个木头就是我发明的新式跷跷板吧。”说完他把手里的作品一塞便溜走了,毫无刚才滔滔不绝续编故事的热情和耐心。

大班幼儿个别案例观察记录

大班幼儿个别案例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黄宇航(男:6岁) 观察时间:2017年9月~2017年10月 观察原因: 活泼好动比较聪明,但是爱说大话,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原因分析: 1、对大班幼儿来说,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大人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一小部分孩在生活自理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与同龄幼儿相比,该幼儿相对月份较小,所以自理能力相对其他月份大的幼儿差一些。 3、父母家人比较宠爱,对这方面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 观察记录 记录一 观察: 下午起床后,大家都在自己穿衣服,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偶尔会请老师帮一下,穿得也非常好,可是宇航却在一边不穿衣服也不穿裤子。就是在和别人闲聊,宇航,快穿衣服啦,要不会着凉生病的。”过了一会儿大家已经基本穿戴完毕,可他却还是没穿好,最后只得由我帮助他穿好。 分析及措施:

他之所以那么慢是因为他根本就还不会自己穿衣服和裤子,所以他就以和别人聊天来打发时间。家里大人比较溺爱,一般都由奶奶帮他料理生活上的事,所以至今还没有学会自己穿衣服。为了防止他着凉我先帮他穿好衣服,边穿边教他穿衣服和裤子的方法,另外与其父母家人取得联系,配合我们,帮助他尽快学会穿衣服。 记录二 观察: 每次起床,穿衣服最慢的就是宇航了,因为他不会自己穿,今天跟以往不同,他早早的穿好了,正在和别的小朋友起劲的说话呢。见我走上前,他说:“老师,我拉链不会拉。”“哦,那老师帮你吧,你可要看好了,学会了下次自己拉上,好吗?”“恩!”他使劲的点点头。 分析及措施: 没学会自己穿衣服总是件麻烦事,表面上好象没什么,心里还是着急的,看来这回是真的回家下苦工夫练了,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小家伙好象有些小小的骄傲,有些沉不住气了。对于他的进步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鼓励的同时再对他提出新的要求,让他知道学会穿衣服没什么了不起,要穿的快穿的好才是最棒的。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令狐采学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

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策略与措施: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重点任务之一。下面是徐诶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要卖票的 一次由师幼互动生成的游戏主题 鲁迅幼儿园陈宝英 一、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互相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小班孩子由于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因此,在自由活动中很容易引起纠纷而向老师告状。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是引起我们教师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案例中的丁丁就是这样一位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小班小朋友,天真稚嫩、活泼可爱。在一次自由活动中,他自发建构起一个要卖票的的游戏情节,主动向同伴开启共同游戏的互动行为。由于老师的适时介入和给予的积极响应,使丁丁的游戏主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一) 刚吃完点心,喝过豆浆,孩子们按照惯例把自己的小茶杯放回杯架中,然后走出教师,向教室外的小阳台走去。忽然,丁丁一下子走到了通往小阳台的路口,用两手拦住路口不让小朋友们过去,并说:要卖票的、要卖票的。后面出来的小朋友一个个被他拦住过不去了,就纷纷跑来告状说:老师,丁丁把我们拦住,我们过不去了。听了孩子们的告状,看着孩子们僵持的情景,老师连忙走到丁丁面前,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售票员,给我买一张票,我想上公园游玩。丁丁高兴地让老师通过了,老师趁机对丁丁说了声:售票员,你还没给我票呢。丁丁楞了下,也连忙把手往口袋里一掏,说了声给你票。老师和丁丁双手一击,就顺利的通过了路口,来到了小阳台上。后面的小朋友们看了,也纷纷效仿起老师的样子,假装从口袋里拿出钱来向丁丁买票,丁丁呢,也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票子给小朋友,并和小朋友双手一击,愉快的让小朋友们通过,让他们到小阳台上去玩。 (二) 从那以后,在课余时,孩子们会经常聚在一起,玩起要卖票的游戏,一次,在玩大型玩具时,在台阶旁,在滑梯下面的小房间里,丁丁和其他孩子们又自发的玩起了买票卖票的游戏,之间几个孩子像模像样地站在路口或小房间的门口,伸手让通过的小朋友卖票而其余的孩子呢,则兴趣盎然的伸手掏钱,买票通过,玩得不亦乐乎 三、分析 丁丁由于年龄较小,在活动中,他常常不被其他的小朋友所注意。

个别学生教育案例记录.doc

个别学生教育案例记录 教学案例一直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 学生:何子昂 学校和班级:怀远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 计划时间:2013年9月—2014年1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 1.何子昂,2003年3月29日出生,2012年入学。从小由爷爷带大,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有智力障碍,说话不清楚,会自己吃饭,自己脱衣,自己穿衣。生活自理能力一般。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

力差,有时答非所问。 4.社会适应特点:喜欢与人亲近、但有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紧张时发出无意识的"嗯嗯"声音、玩手指进行缓解。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紧张时发出无意"嗯嗯"声的次数。二是改掉扳手指头的依赖。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生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吃饭、排队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紧张时发出"嗯嗯" 声音、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她建立信心。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 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精选)幼儿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 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答案: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案: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幼儿园观察记录5篇_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5篇_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5篇_案例分析与反思< 理发店的故事篇一区域活动时间到啦!妍妍选择了她想去的理发店进行游戏,可是玩了一会儿就无聊了,我跑到益智区和涵涵一起玩飞行棋去了,这是我当起顾客的角色,进了店,问:“上次我的发型是妍妍设计师做的,我很满意,今天我还想让她帮我做发型。”妍妍被叫回来,开始动起收来,我和她聊了起来:“你做的发型真好看,我就想让你做,可是你刚才怎么不在这儿呢?”“刚才没人。我去下会儿棋”“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你,找不到你就会走,这样影响店里的生意。下次你就在店里等顾客好吗?”“好的我下次不出去玩了。” 分析与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时连续投入的,教师的介入指导必须在了解游戏进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指导,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一定的,适时的,有技巧的介入,但是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情节。角色游戏指导得当能对角色游戏的情景创设推波助澜,对于游戏情节的发展起着豁然开朗的作用。 观察教师:董林婕 < 吹泡泡风波篇二美术区角活动中3名幼儿选择了美工区的吹画活动,在画做完成后,他们去盥洗间洗手和吸管,再用洗手液的时候大气泡泡,翔翔便把吸管在泡泡上开始吹,吹的很开心,这时候,其他两名小朋友也看到了,模仿他的样子开始吹泡泡,他们开心的又吹又笑,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一会儿就过来了一大堆,所有的人都挤在一起开始吹泡泡,比谁吹的多、吹得大,一不小心将苗苗撞倒在地,苗苗开始哇哇的哭起来,旁边的小朋友把它拉起来,他笑着揉揉眼睛指着童童说“他推我。”童童看着他说“我没有”我听到哭声赶过来,询问了一下,童童将事情的过程叙述了一遍。我问他你是怎么做的,他说:“是我不小心的,又不是故意的”翔翔说:“那你把推倒了,你该道歉”在大家的评论中,童童很不情愿的向苗苗道歉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和好了。 分析与反思: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此例案中童童小朋友的随机游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细心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对应这种随机的游戏进行引导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生活。苗苗是一个依赖性比较强,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不顺心地就开始哭闹,在活动中被童童不小心撞倒,就觉得自己心里不舒服,向老师告状,希望在这里得到满足,过度的溺爱让幼儿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私。 观察教师:黄冬梅 < 益智区里的趣事篇三今天的区域活动,幼儿对益智区的拼插玩具有了更多的兴趣,好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拼插各种造型的飞机等。嘻嘻一会儿傻笑,一会儿挠头,左试一下,右试一下,一会儿就拼出了一个小小的飞机模型。突然他自言自语到“哈哈哈。我知道怎么拼了。”只见他把原来的飞机模型的后半部分拆开了,重拼选择拼插积木开始忙碌了起来。再拼插得过程中很专注、认真,大约五分钟,他高兴地拿着军舰向我介绍:老师,这是我的军舰航母可以上天,可以入地。 分析与反思: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在益智区探索发现,亲身体验。嘻嘻小朋友在摆弄拼插玩具的过程中,是原有经验的再现,从飞机模型到航母军舰,他不断的观察、比较、操作、实验,是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的过程,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应当

幼儿园教育性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幼儿园性教育案例分析:给孩子一个有 尊严的身体 (教学方法) 案例背景: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人们生来就具有性的差别和性的要求,并且保持终生。在儿童期,尤其是婴幼期,根本不存在性问题,更无从谈起性心理了。事实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现象出现。当然,婴幼儿期也就相应存在着性心理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和认识程度不一样。在很多成人眼里,小孩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随意逗弄孩子,不论孩子是否愿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最近,我班的孩子经常会问:“老师,为什么女孩子要蹲下来,我们男孩子就要在另一处站着小便呢?”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经常会扭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困惑;还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在女孩子小便时观察一会儿……。近日,又从新闻上看到一男子对儿童进行性侵犯,又恰逢“安全宣传日”。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

回应,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案例描述: 一、在教师的谈话中很自然的引出了问题“什么是性”,在让小朋友以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的同时,幼儿阐述着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即“男女有什么区别”。从而教师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什么是“性”? 有的说:“性是我们的姓名。” 有的说:“性是性别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那么怎样来辨别男孩女孩呢?孩子们都选择了平时生活中男女的外表特征来进行区分,如:头发的长短、鞋子的颜色与款式、裙与裤的差别。恰巧,

幼儿园 案例分析

案例1:怎样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园没有期末考试之类的升学压力,每逢期末,老师们会稍稍放松。然而,听过不少家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与孩子打趣:“忙了一学期,也不知你忙了个啥。”回味这句话,再对照教育实践,不难发现,虽说一直以家园联系栏中“一周活动安排”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展示日常的教育活动,但是家长更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的情况。 家长其实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理解幼儿的学习。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但怎样能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学习成果都变得清晰可见?怎样做,才能让家长觉得孩子不是在“玩”,在“瞎忙”,能“看得见”孩子的学习呢? 1参考答案: 一、创新家园沟通方式,多途径沟通,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学习情 况。 1、个别记录递纸条; 2、代表座谈求宣传; 3、助教充当主人公; 二、改良沟通模式,立体化沟通,让家长及时跟进幼儿的学习进程。 1、承上启下; 2、直观性呈现;

3、多角度选择; 三、打磨沟通策略,畅通信息衔接,以最佳的方式给家长最想要的 信息。 1、一定要给家长说话的机会; 2、注意家园沟通语言的具体化、描述性,通过先后对比进行强 调; 3、让孩子担当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 案例二:熟识的孩子要不要分开? 小班三十多个孩子中,入园前就彼此熟识的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所谓熟识的孩子,就是两三个孩子相互认识,有的是亲戚关系,有的从小一起玩大,还有的居住在一个院里。新生报名时,家长总要托关系把孩子分在同一个班。家长们想为孩子在陌生环境里找到一个伴,相互有个照应,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两三个人结成的小团体常常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活动中,小团体成员一定要挨着自己的伙伴,经常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游戏时,他们会同时攻击身旁的小朋友。我试图引导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他们却很排斥其他的同伴,总和自己熟识的伙伴黏在一起。 到底要不要分开熟识孩子结成的团体?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

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三篇】 一、幼儿情况分析: 轩轩是我班一个聪明可爱,又调皮的男孩子,平常的他,脸上一 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却是一脸的专注;有时很可爱,但有时也会很调皮;假如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乖得一声不吭,或者 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过不多久他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 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 幼儿就不太喜爱跟他一起玩。 二、成因分析: 轩轩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中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为 现在是独身子女,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 可以不吃,所以到幼儿园来孩子也把这样的脾气带来了。妈妈反映在 家里的时候宝宝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喜爱到处乱走,乱碰东西,他 也谁都不怕,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的 越来越好。 三、个体描述 第一次观看记录: 2017年9月6日日下午:自由活动时,希希哭着跑过来,“轩轩打我”,别的小朋友见希希哭了,也都跑过来看喧闹。这时另一个小 朋友也跑来告诉我“轩轩也打我了,还抢我的玩具”。但见轩轩若无 其事,正在玩刚才抢来的玩具。看到他这种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是又 气又好笑。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 都占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和别人抢,要不然不就搞破坏,所以班 里的孩子都不太同意和他做朋友。 第一次观看记录:

2017年11月9日中午:午休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安安静静的睡觉,只有轩轩一个人在床上滚来滚去,我提醒他现在是午休时间要乖乖睡觉,他满口答应:“我知道了,老师我马上就睡。”可他刚躺下去又起来了,而且嘴里还在唱着我们上午学习过的儿歌。我这时一回头他又装作在那里睡觉。 四、解决措施 1.家园合作,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家访。经过家访,才知道他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比较年轻平常忙于工作,很少管他,对孩子的关心尤其不够。所以我们教师打算从说“我”到“看我”,来增强增强轩轩自我认识能力的提升。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假如我们能准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2.体验成功。 轩轩的绘画不是很好,经常乱涂乱画,有时甚至涂得整张都是黑黑的。但是有一次,他却画得非常成功,那是用水粉装饰小花瓶,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还在集体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奖给他一颗五角星。他快乐极了,从这以后,他画画不再是乱涂乱画了。我的一句“很好”、“真棒”,一个微笑、点头都鼓舞了他、激励了他。 3.榜样示范。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74202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一、小军是个3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

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又接着说:“以后吃

幼儿园教育案例范文(15篇)

幼儿园教育案例范文(15篇) 幼儿园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幼儿分享的行为的培养 案例描述: 案例一:紫豪带来一辆遥控汽车,并告诉说:“刘教师,这辆遥控汽车是带来和小朋友一齐分享的”。自由活动时,紫豪很兴奋地拿出自的遥控汽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小朋友摸他的车,更别提玩了。说:“紫豪今日真乖,把这么好的玩具带来和小朋友分享,你让别的小朋友玩一下好吗?”紫豪不一样意。过了一会,东树带来一辆遥控飞机。飞机很大,吸引了紫豪的注意。紫豪主动和东树套近乎,想和他交换玩。东树同意了。紫豪很细心地把玩具递给东树,并和他商量好彼此的玩具不给别的小朋友玩。 案例二:可儿手上拿着两个苹果,金教师逗她说:“可儿,把苹果分给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金教师,然后一向注意金教师接下来怎样做。过一会儿,她见金教师仍没把苹果还给她,就说:“给!”金教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了吗?为什么此刻又不给吃了?”可儿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可儿的奶奶告诉教师,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每次都是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与反思: 经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

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以下是的归纳和今后的做法: 1、发挥不一样区角的功能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语言角:投放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供幼儿欣赏、讲述。 分享角:能够设置一个分享角让幼儿在家中带一些自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幼儿交换玩。 表演角:在表演角里让幼儿表演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等。 2、为孩子供给分享的机会(分享日) 能够再一星期中定个半天为玩具分享日。 3、榜样示范 教师和同伴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激发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4、言语指导 教师能够帮忙幼儿一齐协商分享中出现的问题,渐渐地让幼儿学会自协商学会分享。 5、巩固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早期的分享行为,主要来自于家长、教师等人的提示和鼓励。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尚不能把它变为自的自发行为。所以们必须要经常的提示孩子,让他能时刻想到自应当怎样做。如:玩沙时,小桶和铲子等工具总是不够用,有的幼儿就会喜欢独占,于是们教师就应当提醒他“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别人分享,别人会十分高兴的。”另一方面们成人也要言行一致。很多人都鼓励孩子与别人分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贴画“风波” 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贴画“风波” [案例产生的背景]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教师要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纲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追求幼儿与教师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强调幼儿的自主性,追求活动的过程性。在活动中,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实录] 一天中午,我打扫完卫生,站在英语擂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贴画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张雨琛小朋友的贴画很特别,一张大大的贴画被撕成了“四张小贴画”贴在上面,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赵老师和王老师。我们三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雨琛上完英语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学英语的积极性,在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英语大擂台”,规定每得10个小贴画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雨琛加上“一撕为四”的贴画数正好是9张)。果不出我们所料,雨琛英语一下课,就拿着新发的小贴画,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贴画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王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苏琪娟小朋友大声喊:“马老师,张雨琛把一张大贴画撕成了四半,当四张贴画用。”苏琪娟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琛,再看雨琛“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苏明睿:“老师,张雨琛这样做不算数。” 宇哲:“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 孙滋惠:“老师,应该把张雨琛的贴画撕了。” 牛牛:“对,老师怎么办?” 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雨琛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雨琛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开始讨论: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请别打扰孩子 涌泉镇中心幼儿园冯冬燕 一次晨间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幼儿都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正准备点名,忽然嘉怡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们在打架。”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靠近娃娃家坐的伟伟和浩浩好像正在争执着什么,我以为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快步走过去,准备阻止他们,在要靠近他们的时候,我听到他们好像在交谈着什么,我放慢了脚步,只听见浩浩说:“吓死我了,还好我的宝宝没事,谢谢你啊,医生,刚刚我那么冲动真是不应该啊。”伟伟说:“没事,你的宝宝已经医好了,你以后要多注意,好好照顾他啊。”原来,他们拿着娃娃正在玩医院的游戏,是浩浩演的爸爸,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去医院找伟伟医生看病啊,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在争抢娃娃呢,我暗自庆幸,幸好刚刚没有一时冲动阻止他们,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阻止他们,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老师阻止他们是因为不能这么玩游戏,这么玩游戏是不对的,也许等到下次区域活动准许他们玩的时候他们就不能把自己融入角色中配合的那么好了。 分析及反思: 其实很多老师会选择阻止他们是因为他们在不对的时间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老师们没有考虑过下次孩子们会因为惧惮老师,怕老师出来阻止而不能很好的进入游戏中,孩子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把自己当成是游戏活动的主人,那就应该鼓励他们,等他们结束游戏,老师再决定应该怎么告诉他们正确的游戏时间,请他们按照时间来游戏,并且遵守规则。在幼儿游戏的时候,请勿打扰幼儿,因为他们正在想象,正在融入角色,也许他们是一时兴起,但是,这样的表现正是反映了他们的特点,正是有利的发展了想象力和表现力。如果忽然之间阻止他们,那么想象也就终止了,下次的效果也未必会有这次那么好了。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幼儿园个别案例分析记录范文】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幼儿园个别案例分析记录范文】 都说孩子上学之后会更听老师的话,觉得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但也有个别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融入不进班级生活,看幼儿园大班的老师是怎么针对这些孩子制定改正措施的。 个案记录一 一、案例现象 杨帆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杨帆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现在,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现在杨帆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等待。 个案记录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