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舆论的特点是()

A.公开性和引导性 B.公众性和隐匿性 C.急迫性和公众性 D.广泛性和评价性

2.下列对舆论形成的量化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四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B.三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C.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D.三分之二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3.我国当前舆论引导的总目标是()

A.表达民意

B.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C.显示民众的力量

D.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名词解释

1.舆论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简述舆论的控制作用。

3.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4.简述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5.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ACD 3.B

二、名词解释

1.舆论是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或: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

(1)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意见的针对对象)

(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本身)

(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传播意见的工具)

2.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决策过程,2)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3)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行为;一是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包括: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3.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4.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包括: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2)具有广泛性。社会各个团体、层次的人

物,都可参与新闻舆论监督;3)具有及时性。新闻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曝光,传播到社会各界各地区,这种及时性使新闻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形式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问题,能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4)具有强大威力。有人说:“不怕上告,就怕上报”。一些问题一旦经新闻媒介曝光,公之于众,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就可能很快解决问题。在我国,这种威力尤其明显。因为有较大影响的新闻机构都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因而这些新闻媒介的批评往往具有权威性。

四、论述题:

1.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主要有:

(1)新闻舆论监督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服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

(2)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3)新闻舆论监督要讲求实事求是

(4)新闻舆论监督要依法进行:首先,舆论监督的基本方向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不能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反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其次,新闻舆论监督要在不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新闻舆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条文和含义。第四,对新闻舆论监督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必须依法做出赔偿,接受法律惩处。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 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盛行于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1、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与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2、其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独立自主)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监督政府)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五、社会责任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某些修正、修补。 第二、产生背景:进入20世纪,媒介垄断日渐加重,“观念的自由市场”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赢利动机驱使传播日渐浅薄、刺激化和煽情化,引起众多的问题,公众权利被践踏,多元意见难以表达。 第三、"报刊自由委员会"构建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新闻报道要做出合理真实的解释。“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一是指新闻必须真实、全面;二是指新闻报道必须理智;三是指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意见自由市场)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应担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缓和社会矛盾)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 4)(教育宣传)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这是社会责任论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完整性)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对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有及时报道,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不能漏报、瞒报。 第四、社会责任论者还向政府发出了呼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10后风行西方各国。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七、党报理论 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5、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一、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四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网络除外)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卷试题标准答案.doc

精品文档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8. 新闻价值要素中的“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指的是() 姓名:年级:成绩: A. 趣味性 B. 接近性 C. 重要性 D. 显著性 一、单项选择题(共40 分)。9.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 A. 新闻需求的程度 B. 信息需求的程度 C. 文化需求的程度 D. 社会需求 A. 中国新闻学会 B.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程度 C.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D.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10. 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 2. 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两大天职的是()要素是() A. 陈独秀 B. 邵飘萍 C. 徐宝璜 D.梁启超 A. 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B. 新闻—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 3. 理论新闻学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 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A. 应用学科 B. 基础学科. 综合学科 D.交叉学科11. 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 4. 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的() A. 传播新闻信息 B. 开展政治宣传 C. 提供社会服务 D. 进行舆论监督 A. 文化教育 B. 信息交往 C. 政治宣传 D. 商品交换12. 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 5.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A. 政治民主 B. 经济发达 C. 文化繁荣 D. 技术进步 A. 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13. 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B. 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A. 奴隶主义阶段—封建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C. 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 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国家控制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D. 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 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6. 与文学相比,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 D. 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A. 讲究报道真实 B. 坚持为人民服务14.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 C. 坚持为社会服务 D. 注重反映群众生活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经济形态 C. 技术进步程度 D. 文化繁荣程度 7. 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15. 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 A. 地理和心理的接近 B. 心理和利益的接近() C. 利益和地理的接近 D. 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 A. 通过理论宣传进行思想教育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新闻传播学试卷及答案

新闻传播学考试试卷 200—200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第一套) 科目:新闻传播概论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可以划分为、、业务技能和经 营与管理等内容。 2 . 3 . 电台是1920年11月2 4 . 1948年传播学的奠基者之一、社会学家拉斯韦尔 提出了“五个W模式”,即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它包括: 谁Who、说了什么Sayswhat、、、。 5 . 6 . 性。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8 A.新鲜性 B.重要性 C.接近性 D.

2 . “经验范围模式”是由谁于1954年提出的() A.申农 B.施拉姆 C.麦奎尔 D. 3 . “它是对新闻传播内容和信息的研究。” 究的表述() A.新闻传播本体理论研究 B.新闻传播主体理论 研究 C.新闻传播受体理论研究 D.新闻传播客体理论 4 . 新闻人才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独创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 5 .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申农 C.施拉姆 D. 6 . 信息分为“物质信息”和() A.“观念信息” B.“本能信息” C.“机械信息” D. 7 . 以下哪个不属于信息的功能() A.知识的功能 B.价值的功能 C.社会服务功能 D. 8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A.陆定一 B.王中 C.甘惜分 D.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 A.社会调查法 B.比较分析法 C.内容分析法 D.实验分析法 E.观察法

2 . 新闻工作者的综合修养有() A.政治修养 B.学术修养 C.业务修养 D.理论修养 E.文化修养 3 . 以下哪些是信息的特性() A.依附性 B.再生性 C.可传递性 D.可储存性 E.浓缩性 4 . 模式具有哪些特性() A.整体性 B.解释性 C.对应性 D.概括性 E.实用性 5 . 以下哪些属于媒体策划的特点() A.计划性 B.功利性 C.创新性 D.引导性 E.增效性 :(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5 表现形态。() 2 . 3 . 可以互换的。() 4 . 5 . :(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9

新闻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容是要求必须向受众开放。二、观点辨析题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 答:(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2)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3)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答:(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新闻客观性的涵包括:事实与意见分离;超然中立的态度;平衡原则。(2)报道者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不可能实现。 三、简答题 1.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答:(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_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新闻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新闻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新闻理论(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舆论监督 【参考答案】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称之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2、新闻客观性 【参考答案】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根据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其二是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 二、简答题(15分) 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 【参考答案】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言论自由、广播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展开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概念产生于阶级社会,因而它本身也是一个阶级的概念,事实上也总是为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占有。当然,被统治阶级也总是利用这一手段来争取自己的解放和权利。因此,超阶级的新闻自由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言论、新闻出版自由在阶级社会中从来是不存在的。任何社会的言论、新闻出版自由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要受到当时的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受到各个国家统治阶级利益的制约。新闻自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阶级社会中,“人”不是超越阶级国界的,而是属于一定阶级和国家的人。人的任何权利包括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言论出版自由,都是阶级的权利,都是有鲜明阶级性的。新闻自由的性质,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阶级向着当权者争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进行的斗争,新闻出版自由历来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政治特权。
三、论述题(25分) 试论当前我国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广电新闻学》试题和答案(AB卷)

燕京理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结业考试试卷(B)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比较特点明显:报纸只能传播文本信息。广播只能传播声音信息。电 视可以传播图像和声音信息。() 2.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包括用文本、音乐、讲话、视频、注解图表和静态照片 等来传播统一的讯息,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交互的。() 3.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口头传播新闻的场所有:田头、旅店、市场、茶馆、咖啡馆等。 () 4. 中国封建社会驿站发达,书信新闻传递的很快。如:军报每天100里。() 5 .报纸产生经过三个阶段:手抄;新闻书;日报。() 6 1928年6月30日,香港电台正式开始播音,标志香港广播事业诞生。 7.世界上最早的广播新闻是:1920年8月3日,美国底特律市实验电台广播的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 8. 1922年,英国设立了英国广播公司简称NBC。() 9. 1923年1月24日,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顿在上海创办。() 10. 1940年12月30日,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家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的日子,也是我国广播创建纪念日。() 11.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后来改为中央电视台。成为国家电台。() 12. 近代中国第一批报纸是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3. 世界四大通讯社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 14.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是世界 第一座广播电台。() 15. 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16. 1927年,荷兰是世界第一个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17. 西方著名电视台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电 视;有线电视新闻;英国广播公司;日本广播协会;法国新频道;德国卢森堡广播电视台。() 18. 西方国家著名媒体集团有:时代华纳;维拉康姆;新闻集团;迪斯尼;贝塔斯曼集团; 维旺迪环球集团等() 19. 中国当代著名的党报有:人民日报;解放报;南方日报。() 20. 广播新闻是运用广播媒介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近事实的实时报道。() 21. 电视新闻是运用电视媒介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近事实的实时报道。() 22 .广播播音员标准播报速度每分钟350字。() 23 .在广播新闻中500字就算长消息。() 24 在广播新闻中300字以下算短消息。() 25 在广播新闻中100字以下算简明新闻。()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章节题库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一、概念题 1.新闻生产(川大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新闻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新闻事件,进而建构拟态环境。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新闻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定位等。这六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求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 2.新闻生产的场域(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3.新闻选择(暨大2019年研;中传2016年研;南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重庆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山西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

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篇幅容量而进行的选择和取舍;②需要性选择,即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即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4.新闻的接近性(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是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5.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共同兴趣”有时也被称为共同需要、共同关心或者共同关注,其意思一样。 二、简答题 1.谈谈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北大2019年研)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在试题后面括号内打√或×(每题1分,共10分) 1、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是新闻业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 2、近代中文报纸是舶来品,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过来的。( ) 3、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特点,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受众的问题。( ) 4、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28年,当时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旨在“输灌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 ) 5、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 6、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 7、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 8、世界的新闻学发轫于18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 ) 9、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 10、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产生新闻。 2、狭义的信息即消除受信者( )的东西。 3、(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

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4、新闻的本源是( )。 5、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 )的产物。 6、()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说明和证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7、当前我国新闻媒介的竞争格局是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 )。 8、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 )和( )。 9、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是徐宝璜的( )。 比较下列概念(每题6分,共24分) 1、硬新闻与软新闻 2、非故意性失实与故意性失实 3、稳定受众与不稳定受众 4、时新性与时宜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新闻媒介的功能有哪些? 2、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形式有哪些?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影响? 4、如何治理新闻失实现象? 五、材料分析题(17分) 1、2006年12月28日,新华社评出2006年十大国内新闻,“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位列其中: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李良荣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互联网术语。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分类更专业,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现电商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采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内容设置及产品编辑均非常专业。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视频、新闻等网站中,以提供相应内容为职业(职务),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既有新闻的专业背景,也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OGC不属于UGC,而是与UGC相对立。

绪论 四种主导性理论必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守望、整合、教育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答案

。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 A. 中国新闻学会 B.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D.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 2.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两大天职的是() A. 陈独秀 B.邵飘萍 C.徐宝璜 D.梁启超 3.理论新闻学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 A. 应用学科 B.基础学科.综合学科 D.交叉学科 4.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的() A.文化教育 B.信息交往 C.政治宣传 D.商品交换 5.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A. 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B.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C.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D.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6.与文学相比,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 A. 讲究报道真实 B.坚持为人民服务 C.坚持为社会服务 D.注重反映群众生活 7.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 A. 地理和心理的接近 B.心理和利益的接近 C.利益和地理的接近 D.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指的是()A. 趣味性 B.接近性 C.重要性 D.显著性 9.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 A. 新闻需求的程度 B.信息需求的程度 C.文化需求的程度 D.社会需求的程度 10.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A. 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B.新闻—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D.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11.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 A. 传播新闻信息 B.开展政治宣传 C.提供社会服务 D.进行舆论监督 12.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 A. 政治民主 B.经济发达 C.文化繁荣 D.技术进步 13.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 奴隶主义阶段—封建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B.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国家控制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C.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D.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14.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 A. 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形态 C.技术进步程度 D.文化繁荣程度 15.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 A. 通过理论宣传进行思想教育 B.通过刊播广告促进经济发展 C.通过新闻报道进行知识传播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大众化报纸的特征:①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分)②实行企业化管理。(2分)③以市民为读者对象。(2分)④追求趣味性。(2分)⑤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 四、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3分)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分)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3分) (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3分) (5)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3分)(注:此题为发挥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新闻学考题有答案

选择+填空: 国人自传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徐宝璜著。 新闻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劳动实践,特别是信息交往。 中国发布官方信息从秦朝皇帝的40字的诏书开始。 新闻传播渠道(方式):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 新闻发布会属于群体传播。 新闻的定义普遍采用陆定一的说法,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最基本的两个特点:真实性和新鲜性。 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手抄新闻、新闻小册子和近代印刷报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 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无产阶级报刊):《新莱茵报》。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在美国,1920年。 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新闻节目。 首次创建网上报刊的是美国,1987年。 新闻事业的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公共 利益至上;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在内容上是观念形态的信息产品。 新闻产业特殊的赢利方式——“二次交换”。 构成新闻价值的具体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冲突 性和人情味。 最早提出“党性原则”的人是列宁。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毛泽东提出的。 媒体融合的方式:1.媒介在形式或内容上借鉴其它媒介;2.传统媒介利用新媒 体平台传播内容;3.跨媒介资源整合;4.新的复合式媒介的出现;5.媒介组织 结构的融合。 受众的特点:广泛性、分散性和混杂性、匿名性和隐蔽性、易变性。 新闻机构的运营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受众的权利: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名词解释: 二次交换:是新闻产业特殊的赢利方式。在第一次交换中,新闻媒介低于成本价将新闻商品卖给受众,收回一定的成本,但主要目的是获得受众 的注意力资源;第二次交换中,新闻媒介将获得的受众注意力资源 以高价卖给广告商,获得巨额利润。 新闻敏感:是一种迅速发现新闻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其主要内涵是:1政治敏感:即政治洞察力。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3对 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别能力。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 能力,见微知著的能力。 媒介:是传播过程当中传受双方的中介物,是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或传媒机构。 广义的媒介指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中使用的符号,狭义指大众传媒。 社会责任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它的基础仍 然是传统新闻自由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 众、政府的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 对立。 新闻法规:一种立法形式,是对新闻的宏观控制。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受众:是新闻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四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使用互联网的网民。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素质的级数越高,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价值的具体要素有新鲜性、重要性、接 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冲突性、人情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