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一、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
1、课程设置失衡:在中学中,公共基础课程与个性特长学科相对于“一刀切”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经历繁复的课程设置,每天有课负
担沉重,加之普遍的上课时间拖沓,让学生们在同一课程前后容易出现厌
学情绪。
2、家庭环境不良:一家人的家庭责任,一旦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孩
子的学习便很难受到有效指导,反而会多增加他们的负担,最后导致学习
兴趣的流失和厌学情绪的产生。
3、师资力量不足:在中学里,教师素质和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缺口,
受教育质量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发生厌学
的现象。
4、心理素质未成熟:中学生处于发育期,心理素质未成熟,容易受
到外界的影响,发生厌学现象,如学习成绩受挫、学校师生关系不融洽、
性格不合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厌学的产生。
二、应对措施
1、课程设置平衡:改变“一刀切”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特长,采取灵活的课程设置,减少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和课程负担,以科学的方
式安排学生的学习课程,让他们在一定的课程内容下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2、积极指导家长:学校应引导家长从自身发展开始。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首先,中学生厌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内容枯燥无味。
很多中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
第二,学业压力过大。
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导致许多中学生感到无法承受,产生了厌学情绪。
第三,教育方式单一、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这也成为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这也使一些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创设新颖有趣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满足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其次,减轻学业压力。
学校和家庭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和减负措施等方式,帮助中学生减轻压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育方式。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第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当然,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可以提供帮助。
例如,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提供教育捐赠和志愿服务,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媒体也应注意矫正片面化的教育观念,传播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中学生厌学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业压力、教育方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浅析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

2024年浅析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中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成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中学生厌学的成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方面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关系不和谐,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都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烦。
当家庭环境中充斥着批评和指责,而不是鼓励和支持时,孩子可能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
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或放任自流,都可能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
家长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二、学校方面教育方式传统的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这种单一、刻板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感。
学校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部分教师可能缺乏热情、耐心和责任心,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校园氛围校园氛围的好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如果校园内存在欺凌、攀比等不良风气,或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
学校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社会方面社会价值观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误解。
一些学生可能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未来的失败,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社会应该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网络影响网络的普及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
一些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对学习的兴趣下降。
教育领域中的学生厌学问题及解决建议

教育领域中的学生厌学问题及解决建议引言:学生厌学是教育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也对他们的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领域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一、厌学问题的原因1.1. 教育系统的缺陷当前的教育系统往往过于注重应试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力。
这种应试教育使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1.2. 无趣或过度晦涩的课程内容某些科目或课程内容可能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或难以理解。
如果课程内容没有足够吸引力或者难以理解,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1.3. 缺乏个性化关注与支持有些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育,这使得学生感到无法真正被理解和关注。
缺乏针对性的关怀与支持,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态的产生。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建议2.1. 培养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教师需要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这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具、实践性教育等方式来提高互动与趣味性。
此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能帮助提高他们的投入度。
2.2. 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应采用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例如,可以引入游戏化教育,在课程中加入小组合作活动或者项目式学习。
通过实践与合作,可以培养出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
2.3. 提供个性化辅导与支持重视每位学生个体差异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优势,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2.4. 培养学习动机与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与目标意识对于解决厌学问题非常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给予肯定与奖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是学生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许多初中生往
往感到厌学。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原因::
1. 学业压力:初中研究任务相对繁重,学生需要面对许多新的
知识和概念,这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学业压力。
2. 研究方式不适:有些学生可能对传统的研究方式不感兴趣,
而且缺乏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
这使他们很难保持对研究的兴趣。
3. 缺乏动机:一些初中生可能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或动机,他
们不知道研究的重要性和对未来的意义。
对策::
1. 调整研究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研究环境,包括设立清
晰的研究目标,提供良好的研究资源和工具,以及提供鼓励和赞扬。
2. 激发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
好奇心,并通过更多的实践和互动来增加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3. 动态研究方式:尝试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以适应
不同类型的学生。
例如,利用多媒体资源、小组合作研究和实践性
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态度。
4. 培养研究动机: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鼓励他们
发展积极的研究动机,如提供奖励机制、设立研究挑战和培养学术
兴趣。
5. 管理学业压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学
业压力源,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心理辅导和减轻学业负担。
通过采取上述对策,可以帮助初中生克服厌学情绪,获得更积
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兴趣。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
要意义。
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一、初中学生厌学原因1.学习压力大:初中阶段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次较为严峻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增多,知识难度增加,让学生很难应对。
2.学习方法不当:初中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一味地死记硬背,往往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3.教育方式不合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4.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学校教材的呈现方式大多是书本上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逐渐丧失。
5.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有些学科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动力。
二、初中学生厌学对策1.缓解学业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学习压力。
2.培养科学学习方法: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方法培训班、阅读学习方法书籍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外出实践的机会,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三、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2.家长给予正面激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要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进展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这是一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发展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
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学业压力、学习方法不当、学校教育环境、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升入初中和高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要求,他们感到压力倍增。
如果学生无法正确处理这些压力,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和无力应对,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教育环境也是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之一、有些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这样的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压力和无趣的情绪,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家庭因素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给予过多的压力和指导,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而有些家庭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和指导,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淡漠和无所适从的态度。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年轻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情绪不稳定、沉溺于游戏和娱乐等问题,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为了解决中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兴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环境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第三,家庭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对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的思考及对策

对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的思考及对策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可以有很多方面,包括学业压力过大、课程内容无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首先,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学阶段学习的深入,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考试压力等。
这些压力常常让中学生感到无法承受,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科学实验、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其能够在学习之余也有一些放松和娱乐的时间。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校和家长要重视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兴趣。
教育学生要追求知识、理解学习的价值。
其次,课程内容无趣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现行的教育体制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2.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选修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
此外,学习方法不当也是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方法的误解和不恰当的方法选择。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学习方法指导的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
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并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并提高学习的兴趣性。
2.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和家长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最后,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导致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只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学生厌学,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有密切关系。
学生厌学的内因是由他们学习的动机、信心、需要和意志决定的,学生厌学外部原因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而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条件良好的学生厌学。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Abstract: Students weariness, in addition to factors with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external factors. The internal factor is the weariness of students by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confidence, needs and will decide, the students come from external causes weariness in schools,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reasons. In short, students weary of studying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Good schools, families, so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an make some weariness of students out of the woods; and poor schools, families, social environment can also lead to a number of good students in their own terms of weariness. Therefore, w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should be based on optimiza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mental and physical weariness of students receive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ariness; educational concepts;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ratified education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学,这个本应该学习知识的好地方,却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整日无所事事,要么旷课,要么迟到,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要么干脆就睡大觉,厌恶学习,讨厌考试等等。
学生厌学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使得正在获取知识最佳时期的中学生不爱学习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中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即教育管理、教师教法、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1.学生厌学的内因分析
⑴动机:厌学学生大多数缺乏长远动机,学习兴趣不浓。
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到学校混日子,
缺乏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⑵信心: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⑶需要: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
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⑷意志: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2.学生厌学外因分析
⑴学校的办学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编制,内容偏难偏深。
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
学习时间过长,考试次数过多,作业量过大等,必然然会加剧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抱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期望很低。
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
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
⑷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初中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多种弊端:一是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兴趣差异较大,“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
二是学生到初二时,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开始出现对职业选择的思考。
这种选择自然会驱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选择。
三是学生到了初二,学习成绩差异越来越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
⑸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
要使学生乐意学习,就必须有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所以会厌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适应他个性发展必要条件。
对学生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致使其走下坡路。
⑹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影响学生厌学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性变量和主观性变量两个方面。
客观性变量主要是指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等。
主观性变量主要指家庭教育中与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等相关的因素,如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⑺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
又如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教育部门要端正办法指导思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要研究新的教育评估体系,在这个评估体系中,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转变厌学学生的工作做得如何等等都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2.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实行分层教育、分流教育、分类指导。
要使学生在学校感到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学有所得。
3.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
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
的人格。
4.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增强转化力度。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
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里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原因。
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而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条件良好的学生厌学。
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着眼,把重点放在教育模式的研究上。
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国新著.心理规律在管理中的应用
[2] [苏]列府赞科夫著.杜殿增译.和教师的谈活
[3] file://c:/my.documents/ 初中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
[4] 秦峻生、吴淑贞著.初中生特点与班主任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
[5] 中学班方任工作难题解析.科学枝术文献出版社
[6] 班主任之友.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