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答案】C【解析】A.凿(záo);B.偌(ruò);D.忌(jì)。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D【解析】A.宽洪大量——宽宏大量;B.顾明思义——顾名思义;C.粗制烂造——粗制滥造【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A【解析】A.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B.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

形容旅途的艰辛。

C.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D.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的正确运用。

4.【答案】B【解析】应在“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后面加“的活动”。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5.【答案】A【解析】新闻的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它往往可以从新闻的导语部分提炼出来,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纵观几个选项,A项最全面正确。

【考点】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6.【答案】B【解析】“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考点】文学常识的积累。

7.【答案】(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8.【答案】示例:【解析】写通知注意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事由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二、口语交际9.【答案】示例:张峰同学,你的这种报复行为是不对的,更何况那个同学也不是故意踩你脚的,希望你不要去报复他。

否则,你逞一时之快。

校纪校规必定会对你进行处罚。

【解析】劝说别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称谓,针对他的行为要明确对错,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这样做的后果,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达到劝说的目的。

2017青海西宁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青海西宁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青海西宁中考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请将以下的一至六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确凿(zuó)匀称(chân)根深蒂固(dì)B.偌大(nuò)倜傥(tāng)藩篱(fān)周道如砥(dǐ)C.蜷曲(quán)卑微(bēi)绮丽(qǐ)吹毛求疵(cī)D.收敛(liǎn)妒忌(jì)伧俗(cāng)惟妙惟肖(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鸦雀无声宽洪大量大庭广众断章取义磐石B.妇孺皆知无动于衷顾明思义鸡犬不宁真谛C.离合悲欢穷愁潦倒黎民百姓粗制烂造啜泣D.进退维谷因地制宜左右逢源断壁残垣扶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B.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着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八点,记着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共20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蓬蒿随声附合攲.斜(qī)顷.刻(qīng)B.销蚀一代天娇臆.测(yì)蜷.曲(juǎn)C.取谛一反既往文绉.绉(zhōu)狡黠.(xié)D.挑衅诚惶诚恐刹.那(chà)确凿.(záo)2.(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用萝卜雕刻的牡丹花惟妙惟肖....,引来大家的一致赞叹。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长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本期“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四川的选手略胜一筹....,夺得了擂主。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沉地根深蒂固....。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将环保理念放到一切发展的首位,是守住青山绿水的关键。

B.“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相关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C.这种花卉引入北方,已经大约有一千年左右的时间了。

D.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讲座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4.(10分)请初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3),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4),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5)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6)王维《使至塞上》中与词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的场景描写,表达了悠悠差别情和绵绵失落意。

(8)“雨”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雨”字的连贯的两句:,。

5.(2分)请将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内()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请将以下第1-6小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嶙峋(xún)嗔(chēn)视褶(zhě)皱忍俊不禁(jìn)B.梦寐(mèi)告罄(qìng)禁锢(gù)吹毛求疵(cī)C.荣膺(yīn)遒(qiú)劲哂(shěn)笑鳞次栉(zhì)比D.旁骛(wù)剽(biāo)悍伧(cāng)俗根深蒂(dì)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怒不可遏问心无愧闲情逸志随声附和B.妇儒皆知精疲力竭断壁残垣养精蓄锐C.恪尽职守惟妙惟肖物竞天择穷愁潦倒D.抑扬顿挫粗制烂造藏污纳垢孤陋寡闻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执法部门必须严厉打击,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

B.他在学习上总是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C.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D.“端午节”期间,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郊游,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这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强健的体魄,是能不能成为一个运动员的前提条件之一。

B.她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聪明美丽的少女。

C.校长说:“同学们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会对此进行调查的。

”D.在科技下乡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宣讲的信息被当地农民们索要一空。

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报讯:5月28日,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

这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8.47亿元的综合改造项目将于明年完工,届时,新宁广场及周边地区停车难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新宁广场综合停车场项目位于新宁广场北侧地下,建设内容包括广场改造、地下停车场、地下车行通道、人行过街通道、商业区、人防工程及未来轻轨站点预留等。

西宁市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西宁市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西宁市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西宁市中考试题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字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1)“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字的正确解释是____。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晓”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的正确解释是____。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2.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段,完成句子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____。

”(2)“他勤奋好学,____,成绩优异。

”(3)“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____,要勇往直前。

”(4)“这篇文章的结构严谨,____,令人赞叹。

”(5)“老师的话语,____,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每题2分,共10分)(1)形容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可以用成语“____”。

(2)形容人非常勤奋,可以用成语“____”。

(3)形容事情非常困难,可以用成语“____”。

(4)形容人非常聪明,可以用成语“____”。

(5)形容人非常懒惰,可以用成语“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略)4.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5. 分析文章中某个人物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5分)6.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文章中提到的某个问题。

(5分)7.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5分)8. 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

(10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9. 解释古诗文中的关键词或短语。

(5分)10. 翻译古诗文中的某句话,并说明其含义。

(5分)11. 分析古诗文的写作手法或艺术特色。

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2017 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共20 分)1.( 2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蓬蒿随声附合攲.斜(qī)顷.刻(qīng)B .销蚀一代天娇臆.测(yì)蜷.曲(ju ǎn)C .取谛一反既往文绉.绉(zhōu)狡黠.(xié)D.挑衅诚惶诚恐刹.那(chà)确凿.(záo)2.(2 分)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些用萝卜雕刻的牡丹花惟妙.惟.肖..,引来大家的一致赞叹。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长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本期“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四川的选手略胜一.筹...,夺得了擂主。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沉地根深蒂固....。

3.(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是否将环保理念放到一切发展的首位,是守住青山绿水的关键。

B.“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相关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C.这种花卉引入北方,已经大约有一千年左右的时间了。

D.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讲座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4.(10 分)请初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3),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4),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5)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6)王维《使至塞上》中与词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同的诗句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的场景描写,表达了悠悠差别情和绵绵失落意。

8)“雨”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雨”字的连贯的两句:,。

5.(2 分)请将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内()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9题;共25分)1. (2分)(2017·江永模拟)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灼伤(sháo)急燥恪尽职守(kè)根深蒂固B . 祭祀(sī)藉贯长吁短叹(yū)弄巧成崛C . 缄默(jiān)怂恿鲜为人知(xiǎn)闲情逸致D . 咫尺(zhǐ)娴熟不谙水性(àn)沤心沥血2. (2分)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取缔阴晦望眼欲穿众目睽睽B . 诓骗煞白歇斯底里通霄达旦C . 谀词腆着囊萤映雪睡眼星忪D . 黝黑媲美脑羞成怒浩瀚无垠3. (2分) (2017九上·庄浪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难免会寂寞。

但寂寞的滋味却不尽相同。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寂寞是的,苏轼“人有悲欢离合”的寂寞是的,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的,李白“我歌月徘徊”的寂寞是的……;唯有直面寂寞。

才能品出别样人生。

A . 孤傲洒脱浪漫豁达B . 洒脱浪漫豁达孤傲C . 浪漫豁达孤傲洒脱D . 洒脱豁达孤傲浪漫4. (2分)(2019·辽阳)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 . 大数据的价值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掌握并认识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修改:将“掌握”和“认识”调换顺序。

B .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就有基础。

修改:将“就”改为“才”。

C . 近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成为中国制造商显示其最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修改:将“显示”改为“表现”。

D .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修改:将“成功”改为“成败”。

5. (2分)(2016·雅安)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五)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五)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五)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请将以下的一至六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确凿.(zuó)匀称.(chèn)根深蒂.固(dì)B.偌.大(nuò)倜傥.(tāng)藩.篱(fān)周道如砥.(dǐ)C.蜷.曲(quán)卑.微(bēi)绮.丽(qǐ)吹毛求疵.(cī)D.收敛.(liǎn)妒忌.(jì)伧.俗(cāng)惟妙惟肖.(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鸦雀无声宽洪大量大庭广众断章取义磐石B.妇孺皆知无动于衷顾明思义鸡犬不宁真谛C.离合悲欢穷愁潦倒黎民百姓粗制烂造啜泣D.进退维谷因地制宜左右逢源断壁残垣扶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B.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着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西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答案】C【解析】A.凿(záo);B.偌(ruò);D.忌(jì)。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D【解析】A.宽洪大量——宽宏大量;B.顾明思义——顾名思义;C.粗制烂造——粗制滥造【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A【解析】A.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B.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

形容旅途的艰辛。

C.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D.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的正确运用。

4.【答案】B【解析】应在“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后面加“的活动”。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5.【答案】A【解析】新闻的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它往往可以从新闻的导语部分提炼出来,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纵观几个选项,A项最全面正确。

【考点】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6.【答案】B【解析】“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考点】文学常识的积累。

7.【答案】(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8.【答案】示例:【解析】写通知注意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事由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二、口语交际9.【答案】示例:张峰同学,你的这种报复行为是不对的,更何况那个同学也不是故意踩你脚的,希望你不要去报复他。

否则,你逞一时之快。

校纪校规必定会对你进行处罚。

【解析】劝说别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称谓,针对他的行为要明确对错,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这样做的后果,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达到劝说的目的。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流畅。

三、古诗文阅读10.【答案】(1)运用典故(或:借用典故抒情言志)。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1)这两句诗在手法上属于引用典故,第一句引用了姜太公碧溪边垂钓遇到周文王的典故;第二句“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朝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的典故。

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愿望。

(2)赏析时先要把诗句的意思理解清楚。

然后分析其引申义,最后再把诗人流露的思想感情回答出来。

【考点】(1)诗歌的表达技巧。

(2)赏析诗歌内容。

11.【答案】(1)违背(2)通“弼”,辅佐【解析】要注意一字多义和通假字。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2.【答案】(1)介词,从(2)代词,他【解析】文言虚词的意义。

【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

13.【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闲(之苦)。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

【考点】文言文的翻译。

14.【答案】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所列举的人物的事迹,分析其对论点的论证作用。

可采用这样的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5.【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首先,要明确论点常常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其次,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

最后,议论文中论点比较常见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

运用以上规则,就不难找出中心论点了。

本文通过舜、傅说等人经受艰苦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正面论证,以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反面论证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考点】提炼中心论点。

四、现代文阅读16.【答案】(1)“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朵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解析】要注意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沉睡”和“苏醒”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次第”“翩然”各体现了所描绘对象的特点。

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17.【答案】“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

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析】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程度、范围、频率等的词语,来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所以这些词语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出现在试题中,它们往往不能去掉,否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时,先说明不能去掉,然后再对词语进行分析解释,说明这一词语去掉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许多”既说明数量之多,又表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18.【答案】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农业)的重要意义。

【解析】指示性代词“这里”,往往是指代前文的内容,答题时可到该词前面去找答案。

找到“这里”在第④段岀现的位置,对它前面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19.【答案】(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手段)的特性。

【解析】判断说明方法关键要看语言标志。

“例如”“比如”等是举例说明的标志;“比”“相对于”“较……”是作比较的标志,根据这些标志,结合语句内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答案】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说明顺序不外乎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抓住三种说明顺序的特点及语言标志,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第⑥段中“首先”“此外”等典型的语言标志词语可知本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考点】文章结构。

21.【答案】“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或“友也者,友其德也。

”)【解析】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本文标题为“交友之道”,第一段总述作者观点,可从“所以”“也就是说”两处寻找答案。

【考点】提炼中心论点。

22.【答案】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地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做引导和铺垫。

【解析】引用俗语及古籍上的语录属于道理论证,可用这种模式来回答:用名言或俗语引出论题或论点+充当道理论据+需要强调的内容。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3.【答案】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解析】第②段用设问的形式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作答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设问句的作用说清楚,二是把过渡的作用说清楚。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在内容上,用设问句可以进一步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作用。

【考点】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24.【答案】(1)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一定要慎重择友”的观点(或进一步论证作者“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点)。

(2)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从反面)论证“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交友就要交真友”)的观点。

【解析】首先要准确判断出两个语段的论证方法,然后针对其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如道理论证,其作用答题模式为: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答题模式为: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5.【答案】示例:乐不思蜀(乐在其中),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

【解析】首先要弄清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依据句式特点进行仿写,要在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上与画线句子保持一致。

【考点】仿写句子。

五、写作26.【答案】略【解析】(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走进”。

补全的部分可以是某个人,如李白、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也可以是人生的某个时期,如初中生活、夏令营;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美景。

只要把这一过程写具体,并能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即可。

(二)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可以写成哲理性散文。

阐述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发现,就得有一双慧眼;也可以写一篇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散文,比如“我”本来很自卑,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提示】(一)选材与立意:(1)选材:这一页,记录的是欢乐。

进人初三,新增了一门化学课,第一堂课便是各种各样的实验。

一根玻璃棒不知蘸了什么液体,再放在酒精灯上,忽然燃起的火焰把做实验的同学吓了一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