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原油 柴油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原油 柴油

1.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原油预热器)的设计1.2操作条件某炼油厂用柴油将原油预热。

柴油和原油的有关参数如下表, 两侧的污垢热阻均可取 1.72×10-4m2.K/W,要求两侧的阻力损失均不超过53.0 Pa。

10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目录1.设计任务书 (3)2.概述 (5)3.设计标准 (7)4.方案设计和拟订 (8)5.设计计算 (12)6.参考文献 (22)7.附录 (23)8.设计小结 (29)9.CAD图 (32)1.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

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

2)U形管式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1)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1)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1)目录一、引言1.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2)1.2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 (3)二、正文2.1确定设计方案 (4)2.2确定物性数据 (4)2.3估算传热面积 (5)2.4工艺结构尺寸 (6)2.4.1管径和管内流速 (6)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2.4.3 平均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2.4.5壳体直径 (7)2.4.6折流板 (7)2.4.7接管 (7)2.5换热器核算 (8)2.5.1.传热面积校核 (8)2.5.2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10)三、结论 (12)四、参考文献 (13)一、引言1.1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1.1.1.设计题目:1,3-丁二烯气体换热器设计1.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工作能力(进料量q=120000+51×1000=171000㎏/h)2.操作条件:1,3-丁二烯气体的压力:6.9MPa 进口110℃,出口60℃循环冷却水的压力:0.4MPa进口30℃,出口40℃1.1.3.设备型式:浮头式换热器1.1.4.物性参数1,3-丁二烯气体在定性温度(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1=527㎏/m3定压比热容c p1=2.756kJ/(㎏·℃)热导率λ1=0.0999W/(m·℃)粘度μ1=9.108×10-5Pa·s循环水在定性温度(34℃)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2=994.4kg/m3定压比热容c p2=4.08kJ/(kg·℃)热导率λ2=0.624W/(m·℃)粘度μ2=0.725×10-3Pa·s1.1.5.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1)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换热器设备图和说明书1.2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2) 结合设计课题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物性参数的能力;(3) 通过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设计计算公式,搜集数据,分析工艺参数与结构尺寸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对学生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一般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 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6) 了解一般化工设备图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绘图基本技能训练1.2.2. 课程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班级:1024091学号:姓名:程少龙指导教师:李鹰时间:2011 年 12月28 日1.设计任务书2.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

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2.1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

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

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

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

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

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圆整可取 D=400mm
5.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 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 =0.25×400 =100(mm) ,故可取 h= 110 mm。
取折流板间距 B=0.3D,则 B=0.3×400=120(mm),可取 B 为 150。
折流板数 NB =
传热管长
由于 82mm 不是标准管径,因此确定 ������ =75mm ������ 经计算 符合经济流速范围 u=
qm1
ρ A
=
18850/3600 999.8× 0.785× 0.0752
=1.2m/s
故确定 ������ =75mm,u=1.2m/s ������ ②压头 在水槽液面及压力表 2 处列伯努利方程,
5.计算传热面积:
=
219917
604.3×20.38
=17.86m2
=20.54m2
四.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ф 25×2.5 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 ui=1.0m/s。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
18850 /(999.8×3600 ) 0.785×0.02 2 ×1
折流板间距
-1=
4500 150
-1=29(块)
折流板厚度取 6mm.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6.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牛奶流速为 u=2.0m/s,则接 管内径为
4V πu 4×4200 /(3600 ×1030 ) 3.14×2
d=
=
=26.8mm
取标准管径为 30 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冷盐水流速 u=1.5 m/s,则接管内 径为

浮头换热器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换热器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指导教师李毅学生姓名凌风2010 年 10 月 20 日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设计原始数据操作条件:①大豆油:入口温度133℃,出口温度40℃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③大豆油处理量:5000kg/h④允许压降:不大于1×105Pa⑤大豆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根据液体相对密度共线图查得86.5℃下大豆油的密度为: =925 kg/m3根据液体粘度共线图得86.5℃下大豆油的粘度为:μ=0.000850 Pa/s根据液体比热容共线图得86.5℃下大豆油的定压比热容为:2.052 kJ/(kg·℃)CP0 =查表得86.5℃下大豆油的导热系数为λ=0.1559 W/(m·℃)⑥循环冷却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如下:ρ=994 kg/m3密度:i=4.08 kJ/(kg·℃)定压比热容:CPiλ=0.626 W/(m·℃)导热系数:iμ=0.000725 Pa/s粘度:i⑦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浮头式换热器四、设计任务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管径尺寸、管内流速、热负荷、传热面积、管程数、管数、壳程数和接管尺寸等3.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4.设计评述目录一、设计方案 (3)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3)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3)二、物性数据 (4)三、计算总传热系数 (4)3.1热流量 (4)3.2平均传热温差(逆流) (4)3.3冷却水用量 (4)3.4总传热系数K (4)四、计算传热面积 (5)五、工艺结构尺寸 (5)5.1管径和管内流速 (5)5.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6)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5.5壳体内径 (6)5.6折流板 (6)5.7接管 (7)六、换热器核算 (7)6.1热量核算 (7)6.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9)6.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0)七、主体设备图 (11)八、参考文献 (11)九、主要符号说明 (11)十、总结 (12)一、设计方案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入口温度133℃,出口温度40℃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本设计任务为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两流体在传热过程中无相的变化,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可用多种结构,规格范围广,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一 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 的原油从175℃冷却至130℃,压力为0.4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3MPa ,循环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55℃。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 设计计算2.1确定设计方案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原油进口温度175℃,出口温度130℃; 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5℃。

考虑到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12 管程安排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速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故总体考虑,应使循环冷却水走管程,原油走壳程。

2.2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 壳程原油的定性温度为:5.1522)130175(=+=T ℃ 管程循环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402)5525(=+=t ℃ 已知原油在定性温度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0ρ=820kg/m 3 导热系数 0λ=0.128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2.20kJ/kg ℃ 粘度 0μ=0.665mPa ﹒s 循环冷却水在40℃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 i ρ=992.2kg/m 3 导热系数 0λ=0.634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4.1744KJ/kg ℃ 粘度 0μ=0.656mPa ﹒s2.3 估计传热面积2.31 热流量 (忽略热损失)h kj t C m Q p /452.260000000⨯⨯==2.32 冷却水的用量h kg t C Q m p i /2.4773301744.459400000=⨯==2.33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6.112105120ln )105120('=-=mt ℃ 2.34 初算传热面积由总传热系数的选择表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290 ~698)/(02C m W ,在K 的取值范围内,取K=320)/(02C m W 。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共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方案确定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特点是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

管束可以在管内自由伸缩不会产生热应力。

换热面积的确定根据《化工设备设计手册》选择传热面积为 400m 2换热管数N 的确定我国管壳式换热器常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钢管,其规格为φ19× 2、φ25× 、φ32× 3、φ38 × 3、φ57 × 等,不锈钢钢管规格为φ19 × 2、φ25 × 2、φ32 × 2、φ38 × 、φ57 × 。

换热管长度规格为、、、、、、、、等。

换热器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在 4~25 之间,常用的为 6~10。

管子的材料选择应根 据介质的压力、温度及腐蚀性来确定。

选用32×3mm 的无缝钢管,材质为 0Cr18Ni9,管长为 6000mmn=A/πd 0L 3-5式 3-5:n —换热管数 A —换热面积m 2 d0—换热管外径mm L —换热管长度mm故 -3-3400n==6133.1432600010⨯⨯10⨯⨯根表拉杆直径 /mm表拉杆数量换热器公称直径DN/mm400<d400≤d<700700≤d<900900≤d<2600 44810拉杆需 10根。

换热管的排布与连接方式的确定换热管排列形式如图所示。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主要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正三角形、转三角形。

正三角形排列形式可以在同样的管板面积上排列最多的管数,故用的最为广泛,但管外不易清洗。

为便于管外便于清洗可以采用正方形或转正方形的管束。

换热管中心距要保证管子与管板连接时,管桥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

管间需要清洗时还要留有进行清洗的通道。

换热管中心距宜不小于倍的换热管的外径。

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Hefei University《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系别:化学材料与工程系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组员:教师:日期:2017年1月化工设备机械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设计目的在给定工艺条件与化工原理设计的基础上,把所学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巩固和强化有关机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设计任务参数名称壳程管程设计压力(MPa) 1.8 1.0操作压力(MPa)0.25 0.2设计温度(℃)170 90操作温度(℃)125/70(进口/出口)25/40(进口/出口)流量(Kg/h)25000 -物料(-)间二甲苯溶液水程数(个) 1 自定四、设计内容1.根据传热参数进行换热器的选型和校核;2.对换热器主要原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和强度校核,包括筒体、前端封头管箱、外头盖、封头、法兰、管板、支座;3.设计结果汇总;4.设计装配图和重要的零件图5.设计评述五、人员安排2-3人一组六、进度安排第1-2天内查找资料,完成概述等相关撰写,第3-4天完成主体设计计算,第5-6天提交文字说明并绘制。

目录第1章 概述 ....................................................................................................................... 0 第2章 工艺计算 (2)2.1 设计条件 ....................................................................................................................... 2 2.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 2 2.2.1 初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 2 2.2.2 校核平均温差 ................................................................................................... 5 2.2.3 校核换热面积 ................................................................................................... 6 2.3 压力降的计算 (6)2.3.1 管程压力降 ....................................................................................................... 6 2.3.2 壳程的压力降 ................................................................................................... 7 2.4 换热器壁温计算 .. (8)2.4.1 换热管壁温计算 ............................................................................................... 8 2.4.2 圆筒壁温的计算 ............................................................................................... 9 2.5 本章小结 ....................................................................................................................... 9 第3章 换热器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 (10)3.1壳体与管箱厚度的确定 (10)3.1.1 壳体和管箱材料的选择 ................................................................................. 10 3.1.2 圆筒壳体厚度的计算 ..................................................................................... 10 3.1.3 管箱厚度计算 ................................................................................................. 10 3.2 开孔补强计算 . (12)3.2.1 壳体上开孔补强计算 ..................................................................................... 12 3.2.2 外头盖开孔补强计算 ..................................................................................... 13 3.3 换热管 . (15)3.3.1 换热管的排列方式 (15)3.3.2布管限定圆L D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3月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条件
二.设计任务与内容
1.工艺设计计算
①确定设计方案
选择换热器类型,确定物料流程,确定物性参数
②估算传热面积
确定换热量、平均温差、传热面积、冷却水流量
③工艺结构参数确定
根据工艺计算,合理确定介质流向与换热管的结构尺寸,如管壳程数、壳体及进出口接管直径,换热管规格尺寸与数量,折流板排列形式与间距,管板直径及管子排列方式等。

④换热流量核算
⑤换热器内流动的流体阻力核算
2.结构设计
①筒体、管箱、法兰、浮头盖、管板、开口补强、支座等主要受压部件与元件的选材,结构选型与设计,强度计算与校核;
②编制法兰计算程序,并按指定要求进行探讨性计算;
③管束的振动计算及防震设计部分
3.绘制全部施工图,包括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等总计约1号图幅6张。

4.编制管箱、法兰、管束、管板、浮头盖、外头盖等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及其装配程序,并制订管、壳程的试压方案及程序。

5.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选择及其可焊性评价与焊接材料选择说明。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设计说明书的作用是对自己所作的设计作出书面计算与论证,其基本内容依次为:题目、目录、前言、设计条件及所依据的主要设计标准、设计计算、加工工艺及试验等的说明,以及专题论证、电算程序与结果、造价概算和主要参考资料等。

前言中应概述设计作品在工艺装配中的功用、操作、维护要求和结构特点,主要设计内容简介,设计中的结构改进或创新,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等。

设计条件是指自己具体设计设备的操作条件,如介质性质、操作温度和压力等。

计算与论证为说明书的主体,包括除前言和设计条件外的全部上述内容。

设计说明书要求格式规范统一,条理清楚,图文并茂,文理通顺,书写整洁。

参考资料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书刊名称出版社年月
设计指导书
一. 毕业设计的目的
1.运用所学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设备设计的全面训练,以掌握设备设计的基础思路、方法与内容。

2.综合训练和提高设计调研、文献查阅、方案论证、计(电)算、绘图及设计文件编制等基本技能。

3.树立生产和经济观点,培养工程设计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设计作风。

二. 设计要求与注意事项
1.全部设计内容必须独立按时完成。

2.在满足工艺与强度前提下,结构力求简单合理,操作维修方便,安全可靠。

3.选材可靠合理,价廉易得。

4.严格遵守现行国家或部颁标准,尽量采用标准部件。

5.图纸应符合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力求图面布局合理,图样正确清晰,标题栏、明细表齐全正确,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及说明书中的相应结构尺寸必须一致。

6.图纸应先请教师审查后在进行加粗,全套图纸完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后签字,并将所指错误修改后按图幅样叠好,与说明书装入设计资料袋,资料袋封面应注明班级、姓名、日期及设计题目。

三. 主要设计资料索引
1.工艺计算及结构设计:[1]、[2]、[3]
2.结构尺寸与强度计算:[3]、[4]、[5]、[6]、[7]、[8]
3.焊接结构:[4]、[11]
4.零件材料及焊接材料:[10]
5.容器锻件技术条件:[16]
6.图幅、图样比例、标题栏、明细表规格:[12]
7.装配图及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13]、[3]、[4]
四. 主要设计参考资料
1.换热器设计,化工设备全书编委会,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JB/T47-92,列管式换热器基本型式及参数
3.GB151-99,钢制列管式换热器
4.GB150-2012,压力容器
5.JB4700~4707-92,压力容器法兰
6.JB/T××××-92,外头盖侧法兰等十项标准
7.HG20592-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8.JB/T××××-92,容器支座
9. JB/T 4736-2002 补强圈
10.HG20583-2011,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11.HG20584-89,钢制化工容器结构选用规定
12.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13.化工设备技术图样要求
14.GB4457~4460-84,GB131-83,机械制图
15.压力容器锻件技术条件
五.设计参考进度
第 9~10周:工艺计算
第11~12周:结构及强度设计
第13~14周:绘制施工图
第15~16周:电算及编制说明书
第16~17周:整理设计文件、准备答辩
六. 设计答辩复习思考题
1.影响传热效率和流体阻力的结构参数各有哪些?各起什么影响?
2.壳体直径、进出口接管直径、换热管根数各如何确定?
3.减小或消除轴向应力可采用哪些措施,其效果有何区别?
4.介质流向如何确定?为什么原油走壳程,可否改为原油走管程?
5.传热面积系指什么?以何者为准确定?三角形和正方形布管各有何优缺点?
6.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7.设计压力与操作压力是否相同?如何确定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腐蚀余量和焊缝隙数?8.最大操作压力、设计压力、许用压力、液压试验压力、公称压力、气压试验压力、气密性试验压力的概念及其大小排列顺序?
9.许用压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0. 液压试验、气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的目的、应用和校核条件有何异同?其试验程序各有何要求?为什么?
11. 最小厚度、计算厚度、设计厚度、名义厚度、有效厚度的区别与关系?
12. 16Mn与16MnR,20R与16MnR与在成分、性能和应用方面有何异同?可否互相代用?焊接时各采用什么焊条?
13. Q235-A、Q235-B、Q235-C及Q235-A与Q235-AF有何区别?
14. J22与J427, J427与J507有何异同?
15. 20R和16MnR对接焊时,其焊条和预热温度各如何确定?
16. 浮头法兰锻后热处理和组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有何区别?各进行什么热处理?其加热强度和冷却方式有何区别?
17. 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探伤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材料和缺陷的探伤?其灵敏度有何区别?
18. 容器上的A、B、C、D类焊缝如何划分?A、B和C、D类焊缝通常各要求进行什么探伤?
C、D类焊缝何时要求进行表面探伤?A、B类焊缝的探伤率由哪些因素确定?
19. 焊缝余高保留好还是磨平好?为什么?
20. GB151中规定的D N和P N的适用范围是多少?Ⅰ、Ⅱ级换热器有何区别?
21. 标准压力容器法兰和管法兰各自的设计条件是什么(指材料、强度、垫片等)?如何按工艺要求进行选定。

22. JB标准中的压力容器法兰有哪种型式?其结构和应用有何区别?若法兰强度不足,应调整哪个尺寸最有效?为什么?
23. 法兰用螺栓、螺母的材料硬度有何不同要求?为什么?如何满足?
24. 在材料和温度相同时,螺栓与壳体的许用应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25. 压力容器法兰用螺栓与螺母,其A、B级是根据什么确定?
26. 管法兰用用螺栓与螺母,其A、B、C级是根据什么确定?六角头螺栓、等长双头螺柱和全螺纹栓各适用什么条件?
27. 换热器接管何时必须采用整体法兰?介质为油品时,对法兰公称压力及密封面有何特殊要求?按管法兰为凹凸面时,其上、下、侧方位的法兰应为凹面还是凸面?
28. 管程和壳程上何时需设排气孔和排液孔?应设于何处?
29. 拉杆与管板和折流板的连接有哪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条件?拉杆的直径和数量根据什么确定?有何限定规定?
30. 折流板的功用、形式和配置原则?何时需开通气口和排液口?其间距的最大和最小限定值各为多少?
31. 管束上何时需设置支持板?其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
32. 管束上何时需设防冲板或导流筒?防冲板的直径或边长,最小厚度及其表面至圆筒内壁的距离各为多少?
33. 管束上的防短路措施有哪几种?各设于何处?
34. 换热管与管板有哪几种连接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35. 浮头钩圈有哪几种结构?有何区别?
36. 鞍座有哪几种结构?有何区别?
37. 哪些零部件需考虑设置吊耳?何时必设?何处需设置抽拉管束用的环手螺钉?
38. 安装时对活动支座的地脚螺母有何要求?在热胀和冷缩条件下,活动支座的地脚螺钉位置是否相同?为什么?
39. 拼焊管板和法兰,在制造中有何特殊要求?焊接和胀接连接管孔表面粗糙度各为多少?换热管装配前,对管端应作何处理?
40. 管箱及浮头是否进行热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41. 补强圈和鞍座侧面筋板上分别开设的M10和φ11孔是作什么用的?
42. 什么是螺栓的跨中装配?为什么要跨中?
43. 压力容器锻件分几级?有何区别?
四.设计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