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组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文件。
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标准格式,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求和数据编写。
二、测量任务概述本工程测量任务旨在对某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测量,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尺寸、位置和形状的准确性。
具体测量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基础测量:测量建筑物基础的尺寸、位置和高程,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符合设计要求。
2. 土方工程测量:测量土方工程的开挖和填方量,控制土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3. 结构工程测量:测量结构工程的各个构件的尺寸、位置和形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符合设计要求。
4. 室内装饰工程测量:测量室内装饰工程的各项尺寸和位置,确保装饰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5. 管线工程测量:测量管线工程的布设、坡度和高程,确保管线的通畅和安全。
三、测量方法与仪器1. 测量方法:本工程测量将采用全站仪测量法、平面测量法和水准测量法等多种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仪器:本次测量将使用精密全站仪、电子级水准仪、自动平面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以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
四、测量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1. 控制点设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提供测量的基准和参考。
2. 控制点测量: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控制点进行测量,记录其坐标、高程和描述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核,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对测量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筛选、平差和校核等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测量误差分析、变形分析和偏差分析等,以评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测量报告编写1. 测量报告内容:测量报告应包括工程概述、测量任务描述、测量方法与仪器、控制点设置与测量、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结果与评价等内容。
测量技术设计方案书(范本)

1.前言广州市是一个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之政治、经济繁荣发展之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广州人民之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学校承接了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学校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工程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工程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学校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5、《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广州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本工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至泉溪村,西有塘贝村,东与丘陵相依,面积约㎡;测区为校内、海拔高m至m。
四周为工业区,通视条件较好,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不会带太多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之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导线控制点、IV 等水准高程测量。
按M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一等点GPS导线点,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白云区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之万地形图,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测量技术设计书

1、任务概述.......................... - 2 -2、测区概况 .......................... - 1 -2。
1测区范围 ...................... - 1 -2.2测区特点 ....................... - 1 -3、测量相关规定及精度要求 (3)3.1测量依据 (3)3.2测量的基本规定 (3)3。
3测量精度要求 (4)3.4测量工作的主要步骤 (4)4、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5)4。
1平面控制资料 (5)4.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6)5、控制测量 (6)5。
1一级导线测量 (7)6、高程控制测量 (8)6、1四等水准测量 (8)6。
2四等水准观测 (9)7、野外数据采集 (11)7。
1 碎部测量方法及要求 (11)7、2碎部点的采集及处理 (11)8、地形图的绘制 (13)8。
1图形文件的生成及编辑 (13)8.2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8。
3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要求 (16)8。
4地形图的拼接 (16)9、提交成果及资料 (17)10、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及工作进度计划 (17)10.1工作安排方案 (17)1、任务概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北校区位于德州市晏城区齐河舟桥西南部,该校区占地两千亩,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东西北三面均连农用地,西临西湖.该校是一所国办高职专科学院,拥有学生五千多人,师资力量雄厚。
为了学校设施改良,为同学们营建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单位承接了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
通过室外地形勘察、地形图的测量等、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
现依据有关规定及学校要求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在经济上节省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相关问题的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相关问题的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相关问题的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1年10月27日一、概述 1(研究范围参考椭球大地水准面 2(我国高程控制网现状目前,国家采用的高程基准和高程系统是黄海1985高程基准和正常高系统。
类似于坐标框架,主要由国家二期一等和二等水准网构成国家高程控制网,以实现和维持这一高程基准和系统。
国家第二期一、二等水准网分别于1977-1981年和1982^-1988年完成,前后耗时12年,一等水准网路线总长9.4万km,二等水准网路线总长13.6万km,国家高程控制网点(水准标石)总计约5.3万个,平均分布密度约为1:15 kmX15 km。
我国在20世纪建成的这一高程基准和高程控制网为我国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全国统一、协调、可靠的高程。
当前国家高程控制网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由于近2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公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沿交通干线埋设的国家一等水准点位平均毁坏、丢失率达40%以上,严重地段达到50%以上。
此外,由于地震和地壳运动以及人类的各种活动,地下矿产、地下水的开采使许多地区、城市的地面出现了大范围的沉降,因此,目前国家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点位损毁严重,现势性差。
3.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及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用于建立和维持大地测量基准的技术手段、工具和理论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测绘局为满足新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地球科学研究对三维动态大地测量基准框架的需求,确定了我国大地测量在“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组织有关专家多次讨论,编写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工程(简称“框架工程”)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书等。
其目的是在21世纪初建立一个高精度、三维、动态、多功能的国家空间坐标基准框架、国家高程基准框架、国家重力基准框架,以及由GPS、水准、重力等综合技术精化的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二等水准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一段既定线路进行往返二等水准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加为了满足我们课程的需要,我们测量3111班测量一小队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陕铁院到李家堡村段路线采取二等水准测量实训,全长大约1公里,路线起点位于陕铁院,终点位于李家堡村中段,采用二等水准形式进行外业测量。
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2.测区概况李家堡位于渭南市临渭区渭花路,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陕铁院测绘实训基地相接壤。
该测段地势起伏比较平坦,路线多为公路,测量任务相当艰巨,渭南市最近气候温度非常的热,温度达34度左右,而且路上来回的车辆为测量工作带来众多不便。
3.技术指标:实训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按城市一级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同时也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的及技术要求执行。
1、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8-9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限差及作业规定(1)、视线高度不得低于0.5m,视线长度一般取不大于50m,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
测段距离累积差小于3m。
(2)、一测段的测站数布置成偶数,仪器和前后标尺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观测时要注意消除视差,气泡严格居中,各种螺旋均应旋进方向终止。
(4)、视距读至1mm,基辅分划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0.6mm。
(5)、上丝与下丝的平均值与中丝基本分划之差,对于0.5cm刻划标尺应≤1.5mm,对于1.0cm刻划标尺应≤3.0mm。
(6)、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7)、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控制测量精密水准测量的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和评审过程

控制测量
8
控制测量
任务3-4 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设计
一、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设计需要做哪些工作?
(五)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
1、概述
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作业范围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
时邀请的有关专家等。
控制测量
11
控制测量
任务3-4 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设计
二、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设计的评审与审批
(二)设计验证
为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输人的要求,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必要时,对技术
设计文件进行验证。
根据技术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设计验证的方法可选用:
(1)将设计输人要求和(或)相应的评审报告与其对应的输出进行比较校检。
控制测量 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10
控制测量
任务3-4 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设计
二、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设计的评审与审批
(一)设计评审
在技术设计的适当阶段,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审评,
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设计目标。
设计评审应确定评审依据、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方式以及评审人员等,
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控制测量
回顾旧课:
前
一、测站观测限差:
情
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高差之差
回
二、二等精密水准观测测站观测程序:
顾
1.往测(1)奇数测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2.返测:相反。
(2)偶数测站:前一后一后一前;
三、一测站的操作步骤: (1)置平仪器。 (2)后视上下中丝,读记 。 (3) 前视上下中丝,读记 。(4)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5组)

控制测量生产设计实习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1301班5组2016年7月一、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控制测量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修完《控制测量学》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任务目的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工具、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3.测区范围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浏阳乡村发现度假村)地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距浏阳市区 30 多公里、距省会长沙约 40 公里,位于东经 113°26′、北纬 28° 17′。
4.测区任务二等水准测量:每二个小组完成全网观测、数据处理二级GPS-RTK 测量。
5. 实习仪器工具水准仪:ZDL700(8+2 台)、DSZ2(8+1 台)及其配套水准尺,含测伞、测轮、尺垫、数据线、脚架、竹杆等;6. 使用软件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GO 事后GPS 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呈贡县斗南镇,距斗南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805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0.89亩,林地210亩。
2.引用文件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2.坐标系统:北盛坐标系3°30′00″)高程系统:北盛高程系(H DA65 =102.000m)GPS-E 级网点略图三.精度要求1.测量精度指标: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0 .1m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ω≤0 .2mm。
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学习笔记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术语:➢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3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观测。
➢支测:自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接测:新设水准路线上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2、水准网➢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起算。
青岛观象山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
岛屿也应采用这一系统与基准,确有困难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资料求得平均海水面确定其高程基准。
凡是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求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测量精度➢布设原则1)一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布设,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并构成网状。
一等水准环线的周长,东部地区应不大于1600km,西部地区应不大于2000km。
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
2)一等水准网每隔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的起讫时间不得超过5年。
3)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
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大河及河流布设。
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应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
4)水准线路附近的验潮站基准点应按一等水准测量精度连测。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基本网点和连续运行站、国家基本重力网点、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基准点、城市及工业区的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列入水准路线予以连测,若连测确有困难可以支测,施测等级与布设路线等级相同。
5)路线附近的其他大地点、水文点、气象站等其他固定点,可根据需要列入路线予以连测或支测。
支线的施测等级可按使用单位的要求确定。
➢水准点布设密度水准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应布设水准点,水准点分为基岩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普通谁准点三种类型。
各种水准点的间距及布设要求应按表2规定执行。
➢新设路线与已测路线的连测新设的一、二等水准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应是已测的高等级或同等级路线的基岩水准点或基本水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组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控制测量生产设计实习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1301班5组2016年7月一、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控制测量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修完《控制测量学》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任务目的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工具、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3.测区范围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浏阳乡村发现度假村)地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距浏阳市区30多公里、距省会长沙约40公里,位于东经113°26′、北纬28°17′。
4.测区任务二等水准测量:每二个小组完成全网观测、数据处理二级GPS-RTK测量。
5.实习仪器工具水准仪:ZDL700(8+2台)、DSZ2(8+1台)及其配套水准尺,含测伞、测轮、尺垫、数据线、脚架、竹杆等;6.使用软件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GO事后GPS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呈贡县斗南镇,距斗南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805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亩,林地210亩。
2.引用文件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2.坐标系统:北盛坐标系)DA65GPS-E级网点略图三.精度要求1.测量精度指标: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ω≤。
2.测站技术要求:3.仪器检定要求:水准仪i角误差小于15″。
水准网计算用软件:采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严密平差。
四.观测1.观测方式⑴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⑵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侧)。
⑶同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分别在上午或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一般不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2.观测时间及气象条件下列情况不应进行二等水准观测:⑴日出后和日落前30min内、太阳中天前后各2h内;⑵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3.观测顺序和方法⑴光学水准仪观测观测顺序往测时:奇数站测量顺序为后(基)-前(基)-前(辅)-后(辅),偶数站测量顺序为测为前(基)-后(基)-后(辅)-前(辅)。
返测时:奇数站测量顺序为前(基)-后(基)-后(辅)-前(辅),偶数站测量顺序为测为后(基)-前(基)-前(辅)-后(辅)。
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前后后前。
光学测微法操作程序(以往测奇数站为例)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随后用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4位数由测微鼓直接读得;转动测微鼓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基本分划,并读出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鼓读数。
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基本分划,并读出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鼓读数,然后用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
用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并读出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鼓读数。
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并读出后视标尺辅助分划和测微鼓读数。
⑵数字水准仪观测观测顺序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前-后-后-前。
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方可迁站。
4.间歇与检测⑴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
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尺承时,可用二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
⑵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仍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⑶检测成果应在手簿中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⑷数字水准仪测量间歇可用建立新测段等方法检测,检测有困难时最好收测在固定点上。
5.观测注意事项⑴观测前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⑵在连续各测站上安处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⑶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⑷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且在壕坑中。
⑸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⑹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确信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
6.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五.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侧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⑴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位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⑵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⑶若⑴中的重测高差(或⑵)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⑷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侧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侧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侧其他测段。
符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测段。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超出限差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六.外业成果的整理与计算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
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规范规定之后,方可进行外业计算。
1.外业计算项目⑴外业手簿的计算;⑵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⑶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⑷附合路线与环线闭合差的计算;⑸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
2.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⑴应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核对无误。
所用的高差应加入水准标尺长度改正、水准标尺温度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环线闭合差的改正。
第i测段高差改正εi计算方法如下:εi=-(Уi+1-Уi)H mi/Уmi式中:Уi、Уi+1——分别为i、1i点椭球面的正常重力值(取值至×10-5m/s2)Уi=978032(1+φφi)?Уmi—两水准点正常重力平均值(单位:10-5m/s2)Уmi=(Уi+1-Уi)/H mi—两水准点概略高程平均值(单位:m)?φi—水准点纬度⑵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的计算: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为毫米(mm);R—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n—测段数。
⑶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测量,应对观测高差施前述改正,然后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的闭合差,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需按环线闭合差ω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ω,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式中:ω—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F—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km);N—水准环数。
3.外业计算取位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