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共29页共31页
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

32林果花卉新技术,多种选择路更宽。
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杂草抗药性水平的上升等原因,水稻田杂草危害呈加重趋势,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切实做好水稻田除草工作,应全面推广确实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减轻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损失。
可根据水稻栽培方式与杂草种类,推广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除草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一、推广生态控草技术通过调整作物布局、精选稻种、培育壮苗等措施,发挥生态控草作用,降低稻田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
1.实施轮作换茬 对上年草害严重的水稻田实施轮作换茬以及休耕,在旱直播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杂草稻等杂草发生严重,要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实施轮作换茬或改变种植方式,减轻杂草发生基数,压缩重草田面积。
2.开展种子精选 精选稻种,避免水稻种子内混杂杂草种子;推广使用商品种子,减少农户自留种的比例;指导农户做好自留种的筛选工作,汰除自留种子内混杂的杂草种子,减少杂草种源。
3.培育壮苗健苗 提高整地质量、合理运筹施肥等,促进水稻壮苗早发,增强抗逆性;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中耕除草等技术,培育壮苗健苗,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
4.控制杂草种源 腾茬早的田,在播栽前诱发杂草发生的基础上采用机械灭草或药剂除草;适时开展清除田埂、路边杂草,阻止蔓延到田间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断源、截流、竭库”措施,减少田间杂草种子数量,即在田间进水口加装滤网,防止草籽入田,待田间草籽漂浮到田角时,再实施人工网捞;深耕灭草,通过深耕将地表杂草种子翻埋至深层,抑制杂草种子萌发。
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 编辑:商蓉(********************)332020.12 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提供桃、葡萄等新优品种种苗和技术服务,电话:************。
二、推广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在对稻田杂草防除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集成并推广不同播栽方式的“封杀结合”化学除草技术。
水稻稻曲病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卫生 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 民的收益。
社会效益分析
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农药残 留,提高水稻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
人民群众的健康。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 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
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02
03
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危害,促进生态 平衡,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06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绿色防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农药等手段防治水稻稻曲病,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 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智能化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稻曲病的智能化预测和精准防治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02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如果气温适 宜、湿度较高、光照不足,会促
进稻曲病的发生。
水稻品种的抗病性也是影响稻曲 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对 稻曲病的抗性有差异。
03
此外,田间管理措施如施肥、灌 溉等也会影响稻曲病的发生。
04
02
稻曲病的症状识别
稻曲病的症状表现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水稻谷粒,造成谷粒膨大、开裂,形 成稻曲。
发布预警信息
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预警 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05
绿色防控技术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减少农药使用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等,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注意诱捕 器 中诱 芯安 放高度 ,在 水稻 分蘖期诱
芯距 地而高度 5 0厘 米为宜 ,穗期诱芯应 高于植 株顶端 I 5厘水 。有条件 的地方 ,町采用 灯光诱 杀技 术来诱 杀 ,2~2 . 6公 顷安装 l 盏 频振式 杀 虫灯 ,天黑开灯 、凌晨 l 时关灯 4 . 绿 色农药 合 理应 用技 术 ① 应用 种 子处
裘1 稻 田 病 虫 害 防 治 适 期 与 用 药
湖
南
象
/
1 。 农业防治 选用抗 病 品种 ,降低稻瘟病 、 稻 曲病发 生 流行风 险 ,稻瘟 病发 病 区域 ,严 禁 使 用稻瘟 病 抗性 等 级 为 7级 以 l 的水 稻 品种 。 适宜地 区早春 翻耕灌水灭蛹 ,降低二 化螟基 数 。 2 . 生态调控 在 田垄( 坝) L 种植大 豆 、芝麻 等 显花植物 以及 香根草 等 ,蓄养二 化螟 、稻 飞 虱 、稻 纵卷 叶螟等 害虫 的天 敌 ,发挥 昆虫 天敌 控制作 用 ,降低害 虫基 数 注意香 根草 只能种 植在较宽 的田埂 卜.每隔 5米种植一丛( 2 o株) 3 . 诱 控技 术 采用 性 信 息素 诱杀 二 化螟 、 稻 纵卷 叶螟 。在二 化螟 发蛾始 期 ,每 6 6 7平方 米安装 二 : 化螟性 诱装 置 1 个 ;在 稻纵 卷叶螟 主 害代发蛾初期 ,每 6 6 7 平 方米安放性诱 剂 2个 。
稻 田 综 合 种 养 模 式 水 稻 病 虫 绿 色 防 控 技 术
湖 南 省植 保 植 检  ̄( ,4 1 0 0 0 6 ) 郑 和 斌
湖 南省植 保植 检站 总结 吸收 各地 稻 田综 合种养好 经验 、好做法 拭甜: 上 .推 出适 合湖南 省稻 田综 合种养 模式 下水稻病 虫害 绿 色防控 系 列技 术 就全 省病 虫而 膏,主攻 对 象 分为常 发 性 对象 、偶发性 对象 和榆疫性 对 象 常 发性 对 象指 二化 螟 、稻 飞虱 、稻 纵 卷 I 1 - r 螟 、稻蓟 马 、 纹 枯病 、稻瘟病 、稻 曲病 、南方 水稻黑 条矮 缩 病 ;偶发 性 对象含稻 秆潜蝇 、蝗 虫 、粘虫 。以 预防 为主 、综合 防治 为基本 原 则 ,优 先采 用农 业 、生态 、诱控 的非 化防技术 ,协调运 片 】 高效 、 低毒农 药来控制病虫害 ,
水稻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水稻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种子采用咪鲜胺10毫升/5千克稻种25%施保克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48小时,捞出后清洗催芽播种。
二、移栽前3–5天打一次“送嫁药”,每亩采用40%稻瘟灵乳油100ml(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吡蚜酮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叶稻瘟病。
三、移栽后水稻进入分蘖期要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定点定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当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时,根据田间叶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情况,每亩采用40%稻瘟灵乳油10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25%吡蚜酮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叶稻瘟病。
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水稻孕穗期每亩统一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25%吡蚜酮30克+30%爱苗乳油25毫升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一次。
五、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每亩统一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康宽)+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穗瘟、三化螟、稻曲病。
六、大力推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示范区组建病虫害防治机防队或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社,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控是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水稻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
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积极推行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基数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而:一是选择品质优、丰产性与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早稻选择湘丰优402、株两优322、03优66,晚稻选择五丰优t025、h优528、丰源优2297等。
二是在水稻移栽前,对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实行全面耕泯, 进行稻田耕泯灭螟、灭卵工作,并用浸种灵或强氯精浸种消毒,以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等苗期病害。
二、科学栽培、提高抗病虫能力1、育壮秧、保证大田基本苗在播种时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拌种,旱育保姆拌种剂对秧苗具有矮化、促菓、供肥、抗寒、抗旱作用,其用量早稻药、种比为1 : 6,晚稻药、种比为1 : 4。
早稻每亩大田抛434孔秧盘50〜55片,2.0万〜2.2万穴;晚稻每亩大田抛434孔秧盘45〜50片,1.8万〜2.0万穴,每穴平均有1〜2粒种,以保证大田基木苗和有效穗。
2、保证水稻各生育期营养需求施肥量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灵活确定,一般氮素肥10〜25 千克,氮、磷、钾比为1 : 0.5 : 1,化肥中的氮、钾肥施用比例按基肥、分菓肥、穗肥5 : 3 : 2的比例进行,其他有机肥、磷肥及中微量元素等全部做基肥。
齐穗后,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喷施宝10毫升或氨基酸90 克等叶面肥,对水50千克,每隔5〜7天喷2次,连喷2〜3次,以防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和结实率。
3、管好水、晒好田,保叶促根稳健生长水稻管水总的原则是做到浅水分菓、适时晒田、薄水幼穗分化与抽穗、干干湿湿壮籽。
返青期田而保持2〜3厘米深水层;分菓前期即移栽后20天内保持浅水湿润交替,促进分藥早生快发和适期足藥。
科学晒田,晒田标准是:重晒脚踩不陷入,田间开小裂;轻晒脚踩刚陷入。
苗好、泥田、肥田重晒,反之轻晒。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理技术 , 减少化学农药 特别是高毒农药 的使用量 , 降低农 产 品农药残 留 ,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 争力 , 全方 位地提升水 稻病 虫害防治工作能力 , 确保水稻稳 产增产 、 质量安 全和农业 生
态 环 境安 全 。
一
、
农业防治
1 、 选 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 ( 耐) 稻瘟 病 、 叶瘟和纹枯 病。
水稻病虫 害绿色 防控技术
张俊华
( 宁安市渤海镇农业技术服务 中心 , 黑龙江 宁安 1 5 7 4 3 1 )
随着水稻生产过程中农 药使用量 的 日渐增长 ,环境污 染、 生态平衡被持续破坏 , 粮食生产安全成为重 中之重 。水 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 就是树立公共植保 , 绿 色植保 的新 理念 , 坚持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 , 做到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 大
力推广植 物检疫 、 物理 防治 、 生物 防治 、 生态调控等综合 治
螟虫 , 控 制杂 草 , 减轻纹枯病等。 在水稻分蘖盛期 , 每亩稻田
放养 1 5日龄 鸭子 1 2 — 1 5只 , 保 证成 活 8 — 1 O只 , 成 鸭多 于
1 0只 , 需补充 的饲料 明显 增加 , 成鸭少 于 6只 , 对病虫 害和
( 效果 较好 ) 或稻瘟灵( 效果好 ) 。
换一次诱芯 。 诱 捕器放置 在离地 面 l 米左右或离水稻稍高 位置 。 目前效果较好 的性 诱剂 有水稻二化螟等 。
三、 生物防治
纹枯病 发病前 可综合 使用耕翻灌水 , 清除 杂草 , 打捞
杀虫灯 , 杀虫灯底部距离地面 1 . 5 米。
生严重 , 也可辅之使 用丙 溴磷( 效果较好 ) 或氯虫苯 甲酰胺
( 效果好 ) 。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技术
的普及率和应用效果。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水稻病虫害全程 绿色防控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 金投入,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 。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他们对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 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 国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生态
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
的技术体系。
02
技术特点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等优点,可以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
03
实施意义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
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02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体系
农业防治技术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 水稻品种,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
健身栽培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 除草等措施,提高水稻的 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制度,避免 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区 连续发生。
术的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 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
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 学等防控措施,可以实现水稻病
虫害的有效控制。
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环保、高效、 安全等优点,对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措施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在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经过审定或推广的优良品种。
(2)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每亩种植 15 万 25万穴为宜。
(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同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
一般每 30 50 亩设置一盏灯,开灯时间为害虫发生高峰期的夜间。
(2)色板诱杀在田间悬挂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诱杀稻飞虱、蓟马等害虫。
色板的高度要与水稻植株顶部平齐,每亩悬挂 20 30 块。
(3)性诱剂诱杀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性害虫,降低害虫的交配率,从而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性诱剂要定期更换,一般每 30 45 天更换一次。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敌,如蜘蛛、青蛙、蜻蜓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
同时,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2)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1)精准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监测预报,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按照推荐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精准施药,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2)轮换用药为了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