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8)_1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C3. 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A. 材料选择B. 技巧运用C. 主题表达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C. 音乐D. 摄影答案:C5. 现代美学中,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A. 克罗齐B. 贝尔C. 杜威D. 阿多诺答案:B6.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画家?()A. 莫奈B. 梵高C. 毕加索D. 雷诺阿答案:C7. 以下哪种理论不属于美学范畴?()A. 符号学B. 现象学C. 心理学D. 经济学答案:D8. 以下哪种艺术风格是20世纪初兴起的?()B. 洛可可C. 表现主义D. 文艺复兴答案:C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听觉来感受?()A. 舞蹈B. 电影C. 音乐D. 建筑答案:C10.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A. 尼采B. 叔本华C. 柏格森D. 弗洛伊德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答案: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包括美的本质、美的类型、审美经验、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
2. 阐述黑格尔美学中关于艺术发展的观点。
答案: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精神的表现形式,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三个阶段。
3. 描述现代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
答案:现代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审美活动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居设计、时尚潮流、广告宣传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康德美学中“纯粹审美判断”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案:康德认为纯粹审美判断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普遍有效的、基于情感的判断。
2020年8月自考00037美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课程代码 00037)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 分。
1. 美学学科确立的标志是鲍姆嘉通 1750 年出版的A. 《判断力批判》B. 《审美教育书简》C. 《诗的哲学默想录》D. 《美学》2. 下面关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A.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审美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漫长历史过程B.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C.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D. 审美意识奠基于美学思想3.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主要是指A. 先天性与后天性B. 观念性与实践性C. 个体性与社会性D. 现实性与理想性4.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必然带来审美活动的变化,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A. 自律性B. 他律性C. 功利性D. 物质性5. 审美体验的深度主要取决于审美主体A. 卓越的想象能力B. 饱满的审美情感C. 丰富的人生体验D. 高远的审美理想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所体现的形式美因素主要是A. 色彩B. 线条C. 形体D. 音响7. 杜夫海纳认为,要使审美对象获得现实的生命,审美主体就必须使自己A. 现实化B. 非现实化C. 理想化D. 审美化8. 博克认为,产生崇高感的本能是A. 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B. 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C. 社交的本能D. 性的本能9. 审美形态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A. 道德实践B. 精神实践C. 生存实践D. 宗教实践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丑引起的情绪感受不是一种审美情感B. 丑主要表现为反常、混乱等形式C. 丑不是人们生存实践的表达形式D. 丑在美学中没有意义11. 荒诞引起的主要是A. 虚无感B. 悲剧感C. 滑稽感D. 厌恶感12.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主张“ 崇高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 的美学家是A. 席勒B. 叔本华C. 尼采D. 西美尔13. 巴赫金的“ 狂欢化” 理论所讨论的审美形态主要是A. 悲剧B. 喜剧C. 荒诞D. 崇高14. 在西方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对悲剧做出完整定义的美学家是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朗吉弩斯D. 西塞罗15. 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科学主义者的是A. 托马斯 . 门罗B. 叔本华C. 尼采D. 伽达默尔16. 孙悟空等神话形象的产生主要是通过A. 接近联想B. 对比联想C. 再造性想象D. 创造性想象17.“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说明了审美理解具有A. 直观性B. 超越性C. 多义性D. 超验性18. 在各种空间艺术中,最具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是A. 建筑B. 绘画C. 雕塑D. 戏剧19.“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主要描述的是A. 艺术观察能力B. 艺术理解能力C. 艺术想象能力D. 艺术情感能力20. 黑格尔认为,在各种艺术类型中成就最高的是A. 象征型艺术B. 古典型艺术C. 浪漫型艺术D. 现代型艺术21. 艺术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A. 宗教功能B. 认识功能C. 道德功能D. 审美功能22. 艺术存在于A.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品到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B. 作者的创作活动中C. 艺术作品中D. 读者的接受活动中2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B.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没有终点C.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会随着“ 期待视野” 的变化而变化D. 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接受可以分为观、思、评三个阶段24. 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是A. 现实性、社会性、感性和联想性B. 现实性、情感性、联想性和想象性C. 虚拟性、直观性、想象性和情感性D. 虚拟性、现实性、想象性和情感性25. 荣格的艺术观不同于弗洛依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A. 集体无意识B. 个人无意识C. 性本能D. 艺术表现26. 梁启超把小说的感化作用概括为A. 熏、观、感、讽B. 熏、浸、教、乐C. 熏、浸、刺、提D. 兴、观、群、怨27. 《淮南子》中说,“ 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 。
2024年4月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鲍姆嘉通创立美学的哲学基础是A.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B. 精神分析哲学C. 理性主义哲学D. 经验主义哲学2. 美学的研究方法是A. 单一的、抽象的B. 感知的、逻辑的C. 多样的、综合的D. 历史的、体验的3.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看重的是对象的A. 精神意义B. 实际用途C. 感性意义D. 实践意义4. 与一般的生活体验不同,审美体验A. 常常着眼于局部利益B. 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C. 总是分散的、零碎的D. 是种种人生经验的总和5.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A. 社会属性B. 理性属性C. 实践属性D. 感性属性6. 最初与人类审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A. 游戏活动B. 巫术活动C. 使用工具的活动D. 制造生产工具的活动7. 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A. 审美情趣B. 人生境界C. 审美风格D. 天地境界8. 康德认为,崇高给人带来的是A. 积极的快乐B. 消极的快乐C. 游戏的快乐D. 想象的快乐9. 下列关于荒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荒诞是一种现代审美形态B. 荒诞是人的异化与局限性的表现C. 荒诞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D. 从内容看,荒诞更接近于喜剧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A. 自然B. 含蓄C. 壮美D. 优美11.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A. 痛苦与绝望B. 怜悯与恐惧C. 尊严与自豪D. 悲伤与恐怖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审美形态来看这句诗属于A. 优美B. 意境C. 崇高D. 自然13.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属于A. 哲学B. 神学C. 社会学D. 心理学14.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的是A. 休谟B. 康德C. 席勒D. 黑格尔15.中国古代诗论中提到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涉及的审美理解的特点是A. 非情感性B. 非概念性C. 非直观性D. 非感知性16.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A. 情感B. 想象C. 理性D. 感知17.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提出:“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这指的是审美经验的A. 呈现阶段B. 构成阶段C. 评价阶段D. 鉴赏阶段18.在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中,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是A. 感知B. 想象C. 情感D. 理解19.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体现的艺术观是A. 游戏说B. 符号说C. 表现说D. 巫术说20.荣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A. 模仿说B. 游戏说C. 劳动说D. 集体无意识说21.“art”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A. 思想B. 情感C. 技艺D. 智慧22.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A.表现力B.理解力C.判断力D. 感悟力23.“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A. 先在结构B. 心理结构C. 无意识结构D. 潜意识结构24.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A. 宣传B. 审美C. 教育D. 娱乐25.比较合理的艺术分类标准应该是A. 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B.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C.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D. 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26.审美教育的实践基础是A. 教育活动B. 道德活动C. 艺术活动D. 审美活动27.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是育人的A. 最高境界B. 现实途径C. 重要手段D. 根本目的28.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明确提及审美教育的美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毕达哥拉斯29.席勒认为,美育的独特目的是A. 促进健康B. 促进认识C. 促进道德D. 促进鉴赏力30.与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最显著的特点是A. 诉诸感性B. 化性起伪C. 理性直观D. 陶养性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8)

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8)简答题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2.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2.5.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2.6.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答:(1)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
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2.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这是因为: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美学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B. 社会C. 自然D. 科学答案:A2. 美学中的“美”是指()。
A. 客观存在B. 主观感受C. 社会现象D. 个人情感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学研究的范畴?()A. 美的起源B. 美的分类C. 法律制度D. 美的规律答案:C4. 美学中的“审美”是指()。
A. 欣赏美的过程B. 创造美的过程C. 评价美的过程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牛顿D. 达尔文答案:A6.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
A. 实证主义B. 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形式主义答案:B7. 美学中的审美价值是指()。
A. 物质价值B. 精神价值C. 经济价值D. 社会价值答案:B8. 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艺术水平B. 探索美的本质C. 促进经济发展D. 增进社会和谐答案:B9.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是指()。
A. 个人的情感体验B. 集体的互动体验C. 艺术的创作体验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下列哪项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A. 艺术史B. 艺术批评C. 艺术创作D. 艺术教育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2. 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方法D. 比较研究答案:ABCD3. 美学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包括()。
A. 形式美B. 内容美C. 功能美D. 技术美答案:ABC4.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审美体验?()A. 个人情感B. 社会文化C. 教育背景D. 经济状况答案:ABCD5. 美学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包括()。
A. 古典美学B. 现代美学C. 后现代美学D. 当代美学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美学研究的意义。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社会现象D. 人类行为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功能C. 美的起源D. 美的分类答案:D3.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是指:A. 美是无目的的B. 美是合目的性的C. 美是无目的的同时也是合目的性的D. 美是具有目的性的答案:C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黑格尔答案:C5. 形式美学主要强调的是: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形式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B6. 以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美在形式”的观点?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毕加索D. 梵高答案:C7. 以下哪一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情感性B. 直觉性C. 客观性D. 个体性答案:C8. 现代美学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A. 感知B. 情感C. 想象D. 逻辑推理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审美教育的功能?A. 培养审美能力B. 提升道德修养C. 促进智力发展D. 强化科学思维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现代美学研究的范畴?A. 艺术美学B. 环境美学C. 社会美学D. 宗教美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的特点主要包括情感性、直觉性、个体性和非功利性。
情感性指的是审美经验中情感的直接参与;直觉性是指审美经验往往不依赖于逻辑推理,而是直观感受;个体性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人差异;非功利性则是指审美经验不以实用为目的,追求的是美本身。
2. 描述康德美学理论中的“审美判断”。
答案: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
它不依赖于概念或目的,而是基于对美的形式的直观感受。
全国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50题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
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
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
A.多向度的人B.单面人C.双重性格的人D.多重性格的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
A.学习B.觉解C.实践D.艺术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
A.自发性B.内在性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D.动态性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
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
A.功利境界B.学术境界C.艺术境界D.境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
A.知识B.体验C.美D.存在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
2023年4月自学考试《美学》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4月自学考试《美学》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36 分。
36.[题干]简述美学学科的建立阶段.[答案]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审关意识到美学思想再到关学学科的发展。
(1)审关意识。
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2)美学思想。
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念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性思考。
(3)美学学科。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 年出版的《关学》一书为标志。
[考点]绪论--美学的学科属性37.[题干]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答案](1)亚里士多德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
(2)他在《诗学》中提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3)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进行深刻分析,他指出悲剧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
[考点]审美形态论——悲剧与喜剧38.[题干]简述美和优美的关系。
[答案](1)优美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是美最-一般的形态。
二者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在优美中,自然感性形式具有对称。
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
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激发人们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
优美也包含着人生丰富的社会性内容。
(3)优美是对美的形态概括之一,美的形态千姿百态,其核心内涵与人的存在实践息息相关,是基于人生样态,人生境界的形象反映。
[考点]审美形态论——优美和崇高39.[题干]简述艺术模仿说的主要缺陷。
[答案] (1)模仿说是古希腾时的观点,是从艺术本质的角度对艺术进行定义的。
(2)把艺术本质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认识范围论,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3)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考点]艺术论一--艺术的存在方式40.[题干]简述艺术想象力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8)
简答题
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2.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2.5.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2.6.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答:(1)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
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
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2.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这是因为: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
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的生存状态。
2.5.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答:(1)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中。
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非实在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这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审美对象因此变成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
(2)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成性的结构之中。
2.6.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答:(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
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