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简答题

合集下载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A. 《诗经》B. 《说文解字》C. 《论语》D. 《左传》答案:B2. 训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文字的起源B. 文字的演变C. 文字的解释D. 文字的书写答案:C3.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典籍中?A. 《周礼》B. 《尔雅》C. 《礼记》D. 《周易》答案:B4.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郑玄D. 王充答案:C5. 训诂学中,“形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解释字形C. 解释字音D. 解释字的结构答案:B6.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会意D. 拼音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文化学法D. 统计法答案:D8. “训诂学”一词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教育B. 解释C. 翻译D. 评论答案:B9.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资料?A. 《康熙字典》B. 《说文解字注》C. 《古文观止》D. 《资治通鉴》答案:B10. 在训诂学中,“声训”是指什么?A. 解释词义B. 解释字音C. 解释字形D. 解释字的结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CD)A. 古代文献B. 现代汉语C. 古代词汇D. 古代语法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文献考证B. 比较研究C. 系统分析D. 实验模拟13.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古文教学C. 现代文学创作D. 汉字信息处理14. 下列哪些典籍对训诂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ACD)A. 《说文解字》B. 《红楼梦》C. 《尔雅》D. 《广雅》15. 在训诂学中,“义训”通常指的是什么?(AB)A. 解释词义B. 解释短语或句子的意义C. 解释字形D. 解释字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浙江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浙江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浙江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D. 《论语》答案:B2. 下列哪位学者被誉为“训诂学之父”?A. 孔子B. 郑玄C. 王逸D. 许慎答案:B3. “训诂”一词中的“诂”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注释D. 评论答案:C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B. 语法C. 文献D. 文学作品答案:C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训诂学的重要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注》C. 《康熙字典》D. 《诗经》答案:D6. 训诂学中的“本义”指的是什么?A. 字的原始意义B. 字的引申意义C. 字的比喻意义D. 字的转义答案:A7. “以经解经”是训诂学中的一种什么方法?A. 比较法B. 考据法C. 互文法D. 演绎法答案:C8.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义的演变B. 文献的版本C. 文献的真伪D. 文献的校对答案:C9. “六书”是中国古代对汉字构造的分类,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转注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提高文学素养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CD)A. 文献考证B. 文学批评C. 语音分析D. 语义比较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范畴?(ABC)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注释D. 古代文献的创作13.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语言教学C. 文学创作D. 法律文书的解释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重要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康熙字典》15.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BC)A. 揭示文献的原始意义B. 帮助理解文献的深层含义C. 促进跨时代的文化交流D. 提高文献的文学价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

二、简答题 1、训诂学的任务 ? 训诂学的 任务? 答:(1)释古今之异言 —用 当代的话去解释 古代词语。

(2)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 释方言。

(3)道物之貌以告 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 貌让人了解。

2、今天训诂学的任务 ? 答:第一,加强对训诂史和 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 训诂学自身建设与发展; 第 二,总结训诂实践的经验, 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 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 撰等。

4 、解释文句的具体内容? 答: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 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 容。

5、训诂学的原则? 答;(1)历史的(2)唯物的(3) 辩证的( 4)现实的。

6、谓与谓之的区别? 答:谓:使用这个术语谓的 时候,被解释词放在前面。

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 殊或以具体释抽象。

“谓”相 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

谓之: “谓之” 和“曰”为“” 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 一。

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 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被解 释的词在后面。

除一般释义 外,它还特别用来分辨同义 词和近义词。

谓之和谓的前 后次序相反。

7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 如的区别? 答: 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 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读若 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 注音。

区别在于:前者是用 本字破解假借字;后者一般 是用于注音。

8 、今古经学的产生与分 歧? 答: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 隶书书写的,当时称为 “今 文” 。

到了汉武帝末年, 鲁 恭王引荐王府而孔子住宅, 在夹壁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 时代字体写的经书, 和原来 存世的今文经学有些不同, 于是就有人去研究它, 这就 称为古文经学。

随后就形成 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 对峙。

今文经学派重在微言 大义,古文经学派重在章句 训诂;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 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 经在孔丘前便存在。

今古文 经学的差别开始时主要是经 学书写字体的不同。

今文用 的是汉代通用的隶书,古文 写的是战国文字;今文经书 在行文中多用本字,古文经 书则多用假借字。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

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浙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奠基之作?A. 《诗经》B. 《尔雅》C. 《说文解字》D. 《左传》答案:B2. 训诂学中,“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考证古音C. 阐述语法D. 研究字形答案:A3. “诂”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A. 古代的解释B. 古代的注解C. 古代的翻译D. 古代的校对答案:B4.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扬雄答案:D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A. 古代文学作品B. 古代历史文献C. 古代哲学著作D. 古代科技文献答案:B6. “六书”是指:A. 六种古代书籍B. 六种汉字造字法C. 六种古代注解方法D. 六种古代翻译技巧答案:B7. “形声”是汉字造字法中的哪一种?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答案:D8.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词义的演变B. 古代方言的研究C. 古代文献的校对D. 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答案:D9.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A. 《诗经》B. 《尚书》C. 《周礼》D. 《礼记》答案:D10. 下列哪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对比分析B. 历史考证C. 文献综述D. 实验观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CD)A. 词义的解释B. 文学作品的鉴赏C. 古代文献的校勘D. 古代方言的研究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常用的注解方法?(ABC)A. 直训B. 反训C. 形训D. 音训13. 在训诂学中,“六书”包括哪些?(ABCD)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经典释文》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BCD)A. 古代文献的创作B. 古籍整理C. 汉字教学D. 古代文化研究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河北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的校对B. 古代文献的解释C. 古代文献的整理D. 古代文献的编纂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康熙字典》D. 《资治通鉴》答案:B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校对文本C. 编纂词典D. 研究语法答案:A4. “诂”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古代的解释C. 古代的翻译D. 古代的评论答案:B5.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文本对照B. 语音分析C. 语法解析D. 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答案:A6.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仅在于词义的准确理解B. 仅在于语法结构的解析C. 包括词义、语法、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D. 仅在于文献的校对和整理答案:C7.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扬雄D. 王充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B. 古代历史研究C. 古代哲学研究D. 所有以上领域答案:D9.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是什么?A. 训诂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B. 训诂学与语言学无关C. 语言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D. 训诂学与语言学相互独立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汇的演变B. 古代文献的版本比较C. 古代文献的作者考证D. 古代文献的印刷技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CD)A. 古代词汇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语法分析D. 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对12. 训诂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ABD)A. 帮助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B. 揭示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C. 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D. 校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本错误13.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工具?(ABC)A. 古代字典B. 古代词典C. 古代注解D. 古代诗歌14. 训诂学对于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AB)A. 帮助了解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B. 揭示古代文化的历史变迁C. 评价古代文化的社会影响D. 研究古代文化的传播途径15. 训诂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D)A. 古代文献的教学B. 现代文学的创作C. 外语教学D. 古籍整理与研究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答题1、训诂学的任务? 训诂学的任务?答:(1)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

(2)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

(3)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2、今天训诂学的任务? 答:第一,加强对训诂史和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实践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撰等。

4 、解释文句的具体内容?答: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5、训诂学的原则?答;(1)历史的(2)唯物的(3)辩证的(4)现实的。

6、谓与谓之的区别?答:谓:使用这个术语谓的时候,被解释词放在前面。

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

“谓”相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

谓之:“谓之” 和“曰”“为”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一。

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被解释的词在后面。

除一般释义外,它还特别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

谓之和谓的前后次序相反。

7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区别?答: 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注音。

区别在于:前者是用本字破解假借字;后者一般是用于注音。

8 、今古经学的产生与分歧?答: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 。

到了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引荐王府而孔子住宅,在夹壁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时代字体写的经书,和原来存世的今文经学有些不同,于是就有人去研究它,这就称为古文经学。

随后就形成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对峙。

今文经学派重在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派重在章句训诂;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经在孔丘前便存在。

今古文经学的差别开始时主要是经学书写字体的不同。

今文用的是汉代通用的隶书,古文写的是战国文字;今文经书在行文中多用本字,古文经书则多用假借字。

9 、常见的训诂方法有哪些?答:(1)以形索义—形训。

(2)因声求义—声训。

(3)据文正义。

(4)析词审议。

(5)辨体明义。

10、为什么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答:①《说文》是东汉许慎写的一本字典,是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反映字词的本意,由于许慎掌握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和较为科学的方法,他对自已的考察大部分比较可靠,在我们训释古籍字词意思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依据。

②《说文》分析字形是以小篆为主的,小篆虽属于古文字,但是在形体上距离汉字的造字之初的形态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仅仅依靠《说文》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考求出字的本义,因此考出字义需要参考古文字。

12、笔意与笔势的区别?答:(1)在汉字的古文字时期,字型的具象性很强,通过考察古文字的字形,往往就可以发现它所代表的意思,这就是笔意。

(2)到了今文字时期,汉字的形体大大抽象化,笔画形态往往只是运笔的走势,从中很难考求出造字者的意图,所以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就脱节了。

13、说明音和义的关系?答:①音义关系的偶然性。

是人为的非自然的,某一语义要求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负载,一开始就具有偶然性。

⑵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音义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存在着与现实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

③音义关系的回授性。

由于社会的约定,本无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便对自身所处的语言系统产生反作用,使语言发展接受其已有的音义关系的影响制约,即早起的音义关系对后起的音义关系产生回授用。

④音义关系的延展性。

主要是从语音系统的对应关系着眼的;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反映于音义系统的对应性。

⑤音义关系的类聚性。

音义相近的字往往能聚合成群。

⑥音义关系的多元性。

某一音素或音位所允许的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的语音形式负载。

14、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答:在已经约定俗称的语言系统中,音义关系的回授性便促使特定的声音与特定的意义发生了关系,表达特征相类似的符号,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从而为因声求义创造了条件和前提,因此了解汉语语言系统的沿革,注重辨析字音中声韵调三种要素并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整理古书中有关训诂实践的资料等是因声求义的必要条件。

因声求义的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15、通假与与同源的区别?答:同字声音都相同或相近,字的形体不同异,通假字两个字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同源字的数字意义相同。

16、如何析词审议?答:析词审议是分析词的结构关系以审意义。

①分清词与词组。

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的合成词是由一些双音节的语言单位发展而来的,一旦短语凝结一些词意思则发生变化。

②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双音节的单纯词,在考察词义时,不能把双音节词看成合成词。

③分清合成词的含义与偏义。

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他们之间有含义偏义两种关系。

含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辅相成,如宾客、欣喜,弘大之类;偏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另一个词素意义只作陪衬,如寒暑、成败、缓急等。

④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

⑤分清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

⑥其他(缩略、用典、转化、连类而及)。

17、连绵词的形式特点?答:①连绵词形体不固定(是单纯词)。

②音节组合往往可以交并、倒易,具有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③连绵词是两个音及一个语素连缀成义,不能分开。

18、有人把连绵词说成连语,如何看待?(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答:这要正确对待,既然上下同义,就不是一般的连绵词,因为山下同义,顾名思义是指上下各有相通之义。

其实连绵词是上下凝结成一体的,不能拆开来分析其山下义。

18、义界的原则?答:义界是下定义的,自然应该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为基本原则。

具体地说,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9、义界的局限?答:①定义难以下的精确。

②采取义界方式释义,文字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合都能适用。

20 简要说明互训这种训诂方式?(定义原则、局限、根据)答:①互训是义训的一种,互训实质上是实际语言的比较训释,即用同义词相互训释。

更具体的说,互训就是指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相互解释。

②互训是以古书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根据的。

③互训的类型。

从时代上着眼,互训有同时的,也有异时的。

从体例上看,互训是甲乙两词互相直接训释,又叫直训。

还有甲乙两词用丙来训释,叫做同训。

再有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丙三次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转训。

从类属上看有以共同释别名的,比如“李”果也。

这也叫类训。

④互训的局限。

用同义词相互训释,只能说明同义词的相同方面,不能说明不同方面,这样释义是不准确的。

互训虽用同义词相互训释,但一般人的解释原则是用较为常见的熟悉的词来解释不常见的不熟悉的词,但我们往往难找到一些不常见词的常见同义词,所以互训有时还难理解。

21、义届的原则、实质、局限?答:原则:义界是下定义的,自然应该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为基本原则。

具体地说,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实质:义界是义训的一种,黄侃说“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 。

陆宗达加以发挥说“”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方法叫做义界局限:①定义难以下的精确。

②采取义界方式释义,文字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合都能适用。

22、推因的原则及途径?答:黄侃说:“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求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 。

推因的原则便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

推因的途径便是:从实际语言材料中找出信而有征(可靠而又证据)的线索来,进而探求其本源。

再运用大量的文献作为佐证。

23、简单介绍并评价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说”的发展?答:①汉代的声训是一种训诂实践还没有上升到一种理论汉代就有用音同音近来解释字义的声训。

②宋代王子韶提出了右文说。

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

如倚、崎、埼都从奇声,同含偏义。

又如秾、浓都从农声,醲、同含厚义。

③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声符与字义的关系着眼,通过字族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异的某些特征,为古代汉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④随着右文说的发展,清代产生了音近义通说。

音近义通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的字;异形字要音近,义就可通。

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音近义通说由王念孙等开其端,逐渐形成学术体系。

音近义通说打破了文字的隔阂,充分阐述了汉字的本身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了解汉语、汉字规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它过分夸大了其原则,对我们的理解汉语汉字的意思造成了一些误导。

24、反训现象有何具体例说?答:①事物本身包含好坏两面内容,表示某一事物总体的词也就包含好坏两种相反意义,可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于是就产生美恶同辞的情况。

②动作行为的实事者和受事者相对而又相依存,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词由于在实现动作行为的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而有正反两义,于是又是产生“施受同辞”的情况③词所表示的概念自身具有程度的相对性,随着意义的引申而产生了反义。

④词义引申向对立面转化而产生反义。

25、如何看待词义的历史范畴?答:①词义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运用而逐渐演变。

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

②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的方向是由低级向高级,有粗疏到精细。

如果它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文献中了。

26、什么叫词义引申?试分析词义引申的系统性?答:所谓词义引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词义的引申是系统的,大致归纳分理性、形比、礼俗等。

理性引申又分为①因果的引申②时空的引申③反正的引申④虚实的引申。

27、什么叫理性引申?分为哪些类型?答:理性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理性引申分为:①因果的引申②时空的引申③反正的引申④虚实的引申。

28、什么是词义褒贬的的社会因素?答:由于社会及文化的变化,造成词义褒贬变化的外在原因或用词主体的感情原因。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①政治观点的进步;②艺术思想的变化;③科学的发达;④学术思想的变化。

29、什么是词义褒贬的语言因素?答:由于语言内部本身的原因,造成词义褒贬变化的内在原因或用词主体指导思想的原因。

常见的因素有:①词义的变化;②上下文的感染;③修辞手法的影响。

30、《方言》的全称以及他是怎样形成的?答:《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①周秦时代政府搜集了一部分方言材料,大部分遗失了,其中杨雄整理保存一部分。

②杨雄利用已有的材料结合自己调查写成了《方言》一书。

31、方俗词语难释的原因?答:①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②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不少;③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有没有固定的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捉摸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