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法家刘利华先生小楷书法赏析

合集下载

胸襟超逸 健笔凌云——记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陈利华

胸襟超逸 健笔凌云——记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陈利华

胸襟超逸健笔凌云——记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陈利华
顾浩余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11(0)B7
【摘要】陈利华,1930年生于湖南新化。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南海舰队政治部和海政文工团工作,1979年转业到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

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和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总页数】5页(P44-47)
【关键词】书法家协会;中外名人;书画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南海舰队;湖南新化;文化
研究会;书法作品;华还;书法理论
【作者】顾浩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2;J292.28
【相关文献】
1.纸上神行乐无穷——访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陈利华 [J], 赵忠范
2.健笔凌云意纵横——著名书法家闫广魁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J], 靳恒存
3.健笔凌云意纵横——著名书法家闫广魁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J], 靳恒存;
4.健笔凌云任纵横——记淮安市狂草书法家陈书国 [J], 王宏兵;
5.凌云健笔又一人——记射洪县著名书法家董喜善 [J], 杨成乐;杜映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幅军人书画品鉴

几幅军人书画品鉴

几幅军人书画品鉴楚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有许多能文能武、能书善画的艺术家。

由于军事生涯独特训练和职业熏陶,他们创作的书画作品大都有一种潇洒孔武之风和雄强阳刚之气,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盛夏时节,酷热难当,在家翻检欣赏自己收藏的书画度暑。

想到“八一”建军节将至,不由找出几副军人的书画作品欣赏起来。

一、李铎书唐诗李铎,著名书法大家,号青槐,字仕龙,1930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新阳乡。

1949年参军,1956年毕业于信阳步兵学校,后长期在军事博物馆工作,任研究馆员,文职将军,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李铎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至今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李铎自幼喜爱书法,到军事博物馆工作后曾因善于临摹郭沫若的书法而名噪一时,后来在书法研究和创作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李铎的书法以魏碑和隶书为基础,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呈现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而又舒展流畅的风格。

几十年来,李铎书法创作硕果累累,出版有《李铎书前后出师表》、《李铎书新校〈孙子兵法〉字帖》、《笔伴戎马行》、《李铎和他的艺术》、《李铎行书千字文》、《李铎诗词书法集》、《李铎书画集》、《李铎论书断语》等字帖和书法专集。

首都北京的很多重要建筑物,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办公大楼等都悬挂有李铎的书法作品。

1995年7月,李铎第二次书写《孙子兵法》全文,总长220余米,高70厘米,人们按原大刻制成碑在军事博物馆展出。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程前来观看展览,对李铎的书法艺术予以很高评价。

李铎作为军队书法家,还经常深入部队为基层官兵创作,在许多大漠边关、高山哨所、海防一线,都有他留下的墨宝。

我收藏的这幅李铎书法作品,是他书写的一首唐诗。

诗文为:“剗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的第三首。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中的小调。

它创建于三国魏朝的仲由。

他是最杰出的隶书权威,楷书的笔法脱胎于韩立,笔法生动如在大海中飞翔。

但结构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官分遗风犹存。

然而,模型方法已经准备好了,它实际上是官书的祖先。

王羲之到了东晋,对小楷书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使之臻于完美,也为中国小楷书法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欣赏标准。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写经体,特别是敦煌写经,这些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是当时民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些不容忽视。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国庆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美好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有幸参观了一场国庆书法展。

在展览中,我欣赏了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位书法家作品的感受与赏析。

作品一:《山水心境》这幅作品由著名书法家李华创作。

整个作品运用了楷体写意的技法,将山水和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山势挺拔,气势磅礴,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崇山峻岭之中。

墨色浓淡相宜,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品中的每个字均流转自然、流畅有力,展现了李华卓越的书法功底和艺术才华。

作品二:《丹青山水》这是一幅来自年轻书法家王云的作品。

与传统山水不同的是,王云在作品中加入了丹青的元素。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墨色,而是运用红、黄、绿等多种色彩勾勒出山水的轮廓。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丰富多彩的恋慕之情。

作品三:《古韵京华》这幅作品是知名书法家张磊的杰作。

他以古代京华为背景,运用行书的技法创作出一幅充满古韵的作品。

作品中的每个字犹如古代楷书一般流畅自然。

通过行书的特点,作者巧妙地再现出古代京城的繁荣景象。

整个作品充满了力量与稳重,并通过书法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禁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

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才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这些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国庆书法展不仅让人欣赏到了书法家的杰作,也让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书法家们创造出一幅幅艺术的精品,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国庆佳节,书法展不仅使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刘利华书法作品_刘利华

刘利华书法作品_刘利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刘利华书法作品_刘利华刘利华,字砚涉,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国际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书法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刘利华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刘利华书法作品欣赏刘利华书法作品图片1刘利华书法作品图片2刘利华书法作品图片3刘利华书法作品图片4刘利华先生个人简介刘利华,字砚涉,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国际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书法家。

1961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自幼秉承家训.1978年12月从军,师从著名画家刘炳森先生.刻苦研习书法艺术数十载,深得刘老先生真传.其作品气势豪放、大气磅礴、古朴典雅、苍劲老辣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素养。

国内外收藏家和爱好者均收藏有刘先生的书法作品.刘利华先生相关事件金龙含珠辞旧岁,银蛇吐宝贺新春。

20XX年1月24日至25日,著名军旅书法家刘利华先生受邀为西京医院院部领导、机关干部、科室部分专家教授春联。

隆冬时节,这份独具特色的新春贺礼,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别样的温暖。

在为期两天的春联题写活动中,刘先生共计为医院院部领导、机关干部、科室部分专家教授题写春联400余幅,他苍劲有力、工整秀美的作品不时得到专家教授们交口称赞。

期间,熊利泽院长、董新平政委等院部领导多次到现场慰问,对刘先生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谢他在春节来临之际为医院专家教授送来的这特殊礼物。

刘利华先生表示,西京医院领导和专家教授们非常辛苦,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这种形式,表达对大家的敬意,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刘利华先生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艺术交流委员会高级书法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军旅书法家。

他的作品大气磅礴、苍劲老辣,在书法领域具有较高造诣,体现出厚重的艺术修养。

再评军旅书法家刘利华的书法艺术

再评军旅书法家刘利华的书法艺术

再评军旅书法家刘利华的书法艺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虽包罗万象,但从某种意义却又是同出一源,其最高境界又是哲学的(传统哲学),表现形式也是抽象的,清空的。

而这种“境界”,归根到底又是“道”,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书法之为国粹,几乎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因子。

虽然它只以线条为简单的语言符号,但书法线条的运行节奏和流变之妙,却蕴含了天地之道,一阴一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阴阳之变,太极之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之所以欣赏著名军旅书法家刘利华的书法,是因为它虽未能通过书法来参透演绎天地之道,但至少他的书法所呈现出来的,既有承之于传统文化的非凡书写功力,更有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高度。

中国书法与古代兵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成源头与发展终结也是基本相当,仅仅是中间环节有所不同而已。

也正因为此才有所区别而成为某种个性化特征的。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触类旁通,并有功夫在其外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自古以来,集兵家与书家于一身的大家也大有人在。

相传书法的基本工具——毛笔,就是秦国名将蒙恬所发明;草书,据说也是因适应作战需要而产生的;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秦代小篆创始人李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书圣”王羲之、“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盛唐“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清代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等,还有现代的毛泽东、陈毅、蒋介石、戴季陶以及中国书协首任主席舒同等。

他们不仅善于兵法,而且深谙书道。

既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时又寄情于笔墨之中、挥毫于尺幅之间,可谓文韬武略,兼擅其身,成了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兵法对于书法虽属不同领域,但却存在某种内在的通明和启慧。

书法中的许多术语,大多直接来自于军事术语;兵法的很多术语和战术在某种意义也是受书法的影响和启发而来。

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在传为她的《笔阵图》中,以用兵的阵势、武器的锐利、军事行动的威力等军事术语来喻书法。

楷书作品欣赏8字

楷书作品欣赏8字

楷书作品欣赏8字楷书作品一直以其端庄、稳重的风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楷书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字体。

它在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字体之王”。

楷书作品欣赏中,常见的是8字作品,即以“山水”、“人物”、“花鸟”、“篆刻”等主题为创作对象,用楷书字体书写而成。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明了、线条流畅的特点,展现了楷书的独特魅力。

首先,楷书作品中的山水题材常常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

通过运用不同粗细的笔画,书法家们将山水的起伏峦峰、流水潺潺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而在书法的构图上,字体的布局、大小、高低、曲直等方面也展现了书法家的独特艺术功底。

其次,人物题材的楷书作品常常将人物形象的神态和气质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通过对笔画的运用及字体的变化,书法家们将人物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衣着特征等细节完美地展现在纸上。

这些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能够让人感受到人物个性的独特魅力。

此外,花鸟题材的楷书作品也是人们常常欣赏的对象。

书法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将花朵的细腻花瓣、栩栩如生的鸟类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楷书的艺术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最后,楷书作品欣赏中的篆刻题材也是独具特色。

篆刻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字艺术形式,通过刻制印章来表达文字的美感。

楷书篆刻作品的特点是字形端庄、刀法工整,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书法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

总之,楷书作品欣赏中的8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魅力,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它们既展现了楷书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书法家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

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篆刻题材,楷书作品都以其优雅、庄重的气质成为了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军人 艺术家 探索者 谭晓明和他的书画艺术

军人 艺术家 探索者 谭晓明和他的书画艺术
艺术 A T R
军人 艺 术家 探 索者
谭晓明和他 的书画艺术
文/ 星 辰
的环境 中 .晓 明 自幼就 酷 爱 写写 画 画 。然而 ,因家 贫 . 只能 以清 水 为墨 、板石 为 纸 。即 长 ,父念 其 执拗 ,花两 元 钱 购得 毛 笔 、蜡 笔各 十 支相 赠 ,令 其 欢喜 若 狂 ,竞三
积 累 的 智 慧 积 淀 .气 之 意 境 凸 显 出 阴 阳合 和 的恢 宏 气
势 ,韵 之 意境 带 给 人亲 近 自然 、天道 的博 爱 启发 。晓 明 能 够 将 中 国 画 形 神 气 韵 四 者 统 一 .且 达 到 如 此 高 的造
诣 实在 口 世 人叹 为观 止 。 L {
梅 花香 自苦寒 来
67
艺术 A T R
已 不是 作 品本 身 .而 是 画的 “ 道 ” 、 ” 天 自然 ” .反 映 了作者 历 经人 生种 种 磨砺 最后 在 困难 中找寻 到人 生 的 大道 ,透 示的是 一 种 “ 爱 ”和 “ 大 包容 ”。这 也是 中国
画 的最高 境界 。
作 品 .无论 一 花一 乌 .还 是 一景
的画家。他将 ”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物我交融的精神
贯 穿 于 花 乌 画 中 ,既赋 予 自然 生 物 以人 格 化 的 象 征 寓
意 .托物寄情 .又表现 出 自然精神 的气韵 。有专家评
论 ,晓 明 的花乌 画 ,已成 为他 自身情 感 的载 体 。读 他 的 《 趣 》 就像 读 一 首乌语 花香 的抒 情 诗 .感 觉得 到 画 秋
日无 眠 。1 岁 那年 ,晓 明携 画笔 从 戎 。军务 之 暇 ,日 日 8
耕 耘 .夜夜 泼墨 ,经 年不 辍 。 晓 明 以书 画作 伴军 旅 生 涯 ,经过 长 期 的探 索 实践 , 加 之 著 名书 画家 李 道熙 和 著名 书 法家 肖家辉 两位 恩 师 的 悉 心指 导 .终 于 悟 得 中国 画形 神 气韵 的真谛 。其形 之意 境 蕴 涵军 人 的忠 贞 刚烈 之 性 .神 之意 境 含有 历 经磨 砺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利华先生小楷书法赏析
当下书法评论家们在一起品评某家书法时,习惯用寥寥几字概括某一书家作品的特点,亦如古人评王羲之云:“潇洒飘逸”、“挺拔瘦劲”、“如簪花仕女”!评米芾云:“如风樯阵马”、“沉着飞动”!评颜真卿云:“如忠臣正色立朝”等等,但看过刘利华先生的小楷书法让人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其风貌,这表明刘利华先生的书法内涵之丰富,笔法、布局、线条变化之多端,在军旅书家中,其书作能具有刘利华先生这样雄浑峻拔、刚柔相济、严婉并兼的风格特色者、真力弥满而又不呆不匠者,实为屈指可数也。

幸会刘利华先生是美好和快意的,这种美好来自那独具魅力的楷书及其作者。

之前,朋友瞩我为刘利华先生的楷书写评,曾上网浏览过他的书法——清丽、劲健、端和、优雅。

想必书家定是淡泊从容、学养丰厚之雅士。

癸巳年初春幸得一唔,果不出所料。

适逢先生《卜算子·咏梅》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本当是春风得意,侃侃而谈。

然先生竟是那样的淡定,仿佛不曾有过什么殊荣。

更令人感慨的是先生的谦逊和真诚,这在书画朋友圈里显得是那么别样,佩服之余,凭添了几许敬意。

刘利华先生之楷,写得古意雅静,赏其作品也需远离尘嚣、静下心来。

您不妨净手、秉“烛”、让《梅花三弄》之古曲萦绕在耳畔,然后轻展书卷,正襟危坐。

在墨香的沁润中,把每个字的魅力探究。

随之而来的况味,或许是清风拂面;或许是静若秋泓;或许是从容简当;或许是剑拔弩张。

您可领略《郑文公碑》的风骨;亦可见识《雁塔圣教序》的规整;您可品读《金刚经》的意趣;还可觅得《兰亭集序》的神采。

纵观刘利华先生之楷,整体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

清雅中不失劲键,工稳中不乏张力。

细品刘利华先生之楷,则可见其用笔、结字,皆法于古法,深得唐人之遗风。

笔意来往,精劲严谨,神气内敛,法度坦然。

真乃好字!故而,喜之,叹之,品之,赞之!
宋代欧阳修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字为难”。

的确,所谓蝇头小楷,小似蝇头,大则莫过于指甲。

最能体现沉密精雅的功底,最能磨砺坚韧不拔的毅力,刘利华
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知难勇进的跋涉者。

几十年来,他带着少年的梦想,揣着父辈的家传,临池不辍,坚如磐石。

即使在最艰苦的基层部队服役时,也未敢蹉跎放弃。

他深知文化底蕴是支撑艺术的基石,音乐、诗词皆有涉猎,且收获颇丰。

其书法作品《清平乐·会昌》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其作品《七律·长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全军书法大赛”中获得金奖。

何以使刘利华先生书法有如此成就?何以使刘利华先生获诸多殊荣?当源于他的勤奋,他的执著,他的挚爱——对神秘汉字的挚爱,对中华文化的挚爱,对古老书法艺术的挚爱。

赏刘利华先生之楷,定能读出其人生之印记。

那扇面、那长卷、那斗方,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汉字的敬畏和挚爱,皆是书家审美情趣的自然物化与凝炼。

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神采即为精神世界,乃书法家的性情也。

刘利华先生却并不因自己的艺术成就孤高自傲,他总是真诚地希望朋友们能多提缺点,在他看来,能和朋友们坦诚交流,切磋书道,即便观点相左,也是最惬意的享受。

他从不关注什么书画的行情,也不屑于在怪字和险字中找酷。

他敬畏传统,尊重自然。

态度虔诚,学风朴素。

同事们喜欢他,因他宽厚。

同道们敬重他,因他谦和。

他如小楷,小楷如他。

古往今来,小楷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独特的韵致。

即:“清、净、雅、逸”。

时至今日,楷书基本退却了呈报公文,抄写经书的实用功能,更多的时候则是以艺术品风姿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体现其审美功能与价值。

这无疑对书法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窃以为:刘利华先生若能在“逸”字上多加探索,那我们定会从先生楷书中读出更多古老的东方哲学意味,内力伸张而又浑然无迹;挺拔俊秀却不失飘逸。

余非书家,对书道知之甚浅,不知拙见当否?得罪。

先生一笑置之罢。

释一尘
癸巳年初夏作於长安惜韵轩
(释一尘简介:原名刘忠涛,号悟道青云,男,汉族,1985年11月20日出生,陕西安康人。

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组织部部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特约文化艺术评论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