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9世纪美国文学

第九章 19世纪美国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独立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结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一般以182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欧文和库柏。他们多以美国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题材,以浪漫的笔调,勾画了童年美国的形象,为建立美国的民族文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些作家也成了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1、欧文(1783-1859)

华盛顿·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美国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国文学的拘束。

欧文享有盛誉的第一部作品是《纽约外史》,这是一部以住在纽约的荷兰后裔为描写对象的幽默故事集,以纽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运用喜剧性手法和风趣的笔调描写了纽约在荷兰殖民时期的社会风貌,嘲弄了滑稽可笑的三任荷兰总督,抨击了殖民者对印第安土著居民的掠夺和屠杀行为。作品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虚构,有些篇章非常精彩,有些则相当拙劣。尽管全篇质地不匀,风格不一,并包含有不少怪诞、卖弄学问的内容,但它仍不失为美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流文学作品,因而被誉为“美国文学第一部伟大的书”。

欧文的代表作是《见闻札记》,包括散文、随感、故事等,其中名作是《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

《瑞普·凡·温克尔》以殖民地时期哈德逊河畔一个山村为背景,描写了贫苦农民瑞普·凡·温克尔的奇特遭遇。瑞普是一个心底善良、和蔼可亲的人,他乐于帮助别人,但在自己家里却十分懒惰。为了逃避妻子的责骂,瑞普有一天带着猎狗躲进了森林。谁知,他来到的是一个被魔法控制的地方。在那里,瑞普喝了一种奇妙的饮料,倒头便睡,一觉就是20年。当他醒来回到家里时,发现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他记忆中的那个时代早已变成了历史。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的社会状况。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这场革命成功以后,广大民众并没有在生活上得到丝毫改善,从而对现实进行了讽刺。作品还开创了美国文学反抗专制思想的个人这样一种典型形象。

《睡谷的传说》的故事背景,与《瑞普·凡·温克尔》十分相似。“睡谷”是哈德逊河畔一个幽僻的山间小村,那里清幽恬静、与世隔绝,村民们思

想闭塞,对各种鬼怪深信不疑。穷教师伊卡鲍德·克莱恩看上了富家女儿卡特琳娜,还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富有的庄园主。他穿着寒酸的“礼服”去参加卡特琳娜家里的舞会,回家的路上碰上一个没有脑袋的“骑士”,这个“无头骑士”紧跟他的后边,把这个最怕鬼的穷书生吓得魂不附体。最后,那个“鬼”把抑在胸前的“头”(一个大南瓜)高高举起,向他狠狠扔去,结束了这场“夜袭”。原来这是卡特琳娜和与她热恋着的小伙子一起搞的恶作剧。伊卡鲍德弄清事实后,羞得无地自容,只好不辞而别,到外地教书去了。在这个故事中,欧文以极富诗意的语言描写了宁静乡村的理想生活和村民们淳朴、善良、幽默的性格。故事也含蓄地批评了社会现实:幽静的乡村反衬出喧嚣的城市;早期移民的单纯善良反衬出资产阶级的卑微和龌龊。

2、库柏(1789—1851)

詹姆斯·费尼莫·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第一个采用民族题材的作家,人称“美国的司各特”、“美国小说的鼻祖”。

库柏的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形式:

(1)革命历史小说,以《间谍》为代表。

这是库柏的成名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民族题材的小说,作者自称这是一部“纯正美国式的作品”。全书以独立战争为背景,歌颂了爱国主义者的形象。

(2)航海生活小说,以《水手》为代表。

这是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是库柏以自己曾经经历的水手生涯为背景创作出来的。

(3)边疆题材小说,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

《皮袜子故事集》是库柏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包括五部小说:《拓荒者》、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大草原》、《探路人》和《打鹿将》。库珀力图通过对中心人物、外号“皮袜子”的纳蒂·班波一生冒险经历的描写,反映出18世纪初到独立之后整个美国西部边境的社会实况。作品既寄寓了作者对印第安人在种族主义者挑唆下相互残杀的悲剧性境遇的同情,也蕴含着作者对原始人类文明的赞美,以及对白人殖民主义者的抨击。这组小说以其曲折而虚幻的浪漫主义情节、丰富而形象的人物典型构成了美国第一代最有影响的长篇系列小说。纳蒂·班波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所赞美的“蒙昧人身上的最高文明原则”。

班波是隐居深山老林和荒野里的侦察员,朴实的哲学家和神枪手,同时也是民主人类、民主思想的化身。他长年累月穿着鹿皮制成的护腿,因而获得了“皮袜子”的外号。这五部小说从《打鹿将》开始,描写年轻时代的班波在纽约州尚未开发时在森林中的狩猎生活和他与印第

安人结下的深情厚谊;《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和《探路人》描写他所经历的冒险生涯;在《拓荒者》中班波由于过不惯新兴市镇的生活又回到未开发的森林中去。直至《大草原》时,90高龄的“皮袜子”,感到自由的时代已经过去,最后平静地死在了他引以为忠实朋友的印第安人中间。

这五部小说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二)后期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著名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和梭罗。他们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主张,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

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许多作家都受到超验主义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以下鲜明的特点:以超验主义为思想基础;宣扬人的本性、人的智慧和人的创造力、人的个人意志和人的绝对自由。在对人性的理解上,美国后期浪漫主义作家的看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同:爱默生、梭罗等超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在自然中是神圣的,因此人类是可以完善的;但霍桑和麦尔维尔则认为人们在内心上都是罪人,因此需要道德力量来改善人性。

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名家辈出。以下我们作一些简介:

1、爱伦·坡(1809-1849)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唯美倾向的作家,被称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和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他在理论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 认为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因此他特别强调小说的艺术效果。爱伦·坡在诗歌和小说方面的创作均有重要影响。他的诗歌非常注重语言和形式美,刻意追求诗的“韵律”,基调低婉、忧郁。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传统手法,吸取了这种小说制造悬念和心理恐怖的全部技巧;同时,通过对于恐怖事物的描写和恐怖故事的叙述,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来探索人类思想的隐秘。爱伦·坡的小说对美国南方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侦探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两大类。侦探推理小说结构巧妙严谨,案件的破获完全依靠办案人员对案情的推理和对人心理活动的分析,重要的作品有《毛格街的谋杀案》和《失窃的信》等,塑造了西

方文学史的第一个侦探形象(杜宾)。恐怖小说的重要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红死魔的面具》等。

《毛格街谋杀案》被公认为最早的侦探推理小说,描写一对母女在密室遭到残忍杀害,凶手居然是大猩猩。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著名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描写厄舍古屋的主人罗得瑞克和玛德琳兄妹俩的怪异性格。哥哥在妹妹还没死的时候就把她活埋了,在一个暴风雨交加之夜,妹妹披着尸衣从坟墓里出来,回到家中把哥哥也拖进了坟墓。整篇小说贯穿了大量的意识流描写,堪称心理小说中的精品。

2、爱默生(1803—1882)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是美国整个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领袖。他把浪漫主义想象的抽象观念和19世纪中叶美国生活的现实统一起来。美国的浪漫主义也随着他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和感情体系,深深地扎根于本国的沃土之中。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论自然》明确表达了他的“超验主义哲学”。他号召青年人挣脱历史套在他们身上的令人麻木的枷锁,跟随心中的上帝,时时刻刻用一种堪与清教徒始祖的宗教狂热相伯仲的热情来生活。爱默生还坚持认为宇宙的本质是道德的,自然是证明上帝存在于他的一切创造中的一个伟大的实际例证。爱默生的代表作是《散文集》(第一集和第二集),其中收录的演说稿《论美国学者》被誉为“思想上的独立宣言”。从艺术上来看,爱默生的散文语言精练,说理透彻,气势雄伟,被称为“爱默生风格”。爱默生的最佳诗作以其始终如一的想象力和象征主义手法,成为惠特曼以前美国诗歌中最上乘的作品。爱默生伦理哲学中的“勿以暴力抗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

3、梭罗(1817—1862)

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另一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散文集《瓦尔登湖或林中生活》,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梭罗的散文简洁精练、淳朴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梭罗的论说文强劲有力、立意鲜明,富有战斗精神。他行文流畅,善用双关,一些机智巧妙的转义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这些特点使梭罗在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4、朗费罗(1807—1882)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当时很畅销,这在世界诗坛上是极少有的现象。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谣、叙事诗和诗剧,他的主要诗作是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 ):《伊凡吉林》、《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

《伊凡吉林》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重要的

长诗。诗中描写阿卡迪亚的一个和平的村庄遭到法国殖民者的焚毁,少女伊凡吉林及其未婚夫被迫离开家乡,流落失散,经过辗转寻觅,终于在死亡中团聚。这首诗采用六音步无韵诗体,着意描绘宁静的田园景色和劫后被拆散的恋人的痛苦,全诗充满感伤主义的情调。

《海华沙之歌》是朗费罗的代表作,也是美国第一部印第安人的史诗。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神话中的英雄,是西风的儿子,天神派他把文明带给印第安各部落。海华沙为印第安人清理河道,灭除瘟疫,并教他们种植苞米,创造象形文字;他结束了印第安各部落的混乱,引导印第安人过上了和平劳动的生活。诗中还穿插了许多象征印第安人勇敢和智慧的神话传说,洋溢着对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之自然景色的挚爱之情。这首长诗采用四音步扬抑格,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

《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根据普利茅斯移民的传说改写,大意是说一个军官请好友代自己求婚,结果却成全了别人。

5、霍桑(1804—186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爱伦·坡称他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

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字》,被称为一部“心理罗曼史”。 小说描写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当时尚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海丝特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师诱骗怀孕。此事,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游街示众,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和站在示众台上受审。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特的审讯。她所属教区的牧师丁梅斯代尔——被公众视为最高道德典范,实际上是诱骗海丝特·白兰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劝说她招出奸夫的姓名。但海丝特·白兰宁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白兰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海丝特·白兰这种忍辱负重、代人受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为了逃脱,海丝特·白兰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

子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识破,逃脱不成。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特和珠儿走上示众台,当众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特·白兰的事实,并死在海丝特·白兰的怀抱中。海丝特·白兰也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珠儿远走他方。若干年后,珠儿长大成人,安了家立了业,而海丝特·白兰却一人再回到波士顿,仍带着那个红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直到老死。

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或宗教对人的迫害)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霍桑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地体现了他的复杂思想和矛盾性格:一方面他深受加尔文教的影响,相信“原罪”,另一方面,他又深深体验到加尔文教的狂热、专横与虚伪;一方面他接受爱默生的哲学观,相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神秘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宗教意识的控制,把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当作认识社会的标准,探寻固有的“恶”,认为“恶”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并由此认为人应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罪恶,完全把它暴露出来就可达到自我心灵的净化。

霍桑小说在艺术上受到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影响,着重描写超自然的、怪诞的、恐怖的现象。同时擅长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心理描写,想象丰富(如把监狱称为“文明社会的一朵黑花”),常用象征手法,善于挖掘潜藏于事物深处的意义。作品还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文字较为晦涩,充满阴郁的调子。

6、麦尔维尔(l819-1891)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擅长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域风情,代表作《白鲸》(又译作《莫比·迪克》)是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中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有时比拟为作者的伊什梅尔,他受雇于“裴郭德号”出海猎鲸,老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的计划,但疯狂的老人反而胁迫他遵从命令。在寻找莫比

·迪克的过程中,他们捕到了一些鲸鱼。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莫比·迪克,亚哈在与之交战三昼夜后,用鱼叉刺中白鲸。白鲸被激怒了,将船撞沉,船上只有伊什梅尔被救起,其他的成员全部遇难。这部小说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沉郁瑰奇的文笔,通篇充满象征。有的认为追杀是一种报复的象征,报复行动的结局往往是同归于尽;而另一种理解则认为亚哈的追杀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是人类的两大追求之一,即原始的追求(满足本能欲望的追求:情欲、暴力等等)。(另一种追求即哲学上的追求——理性的思考。)小说中的“白鲸”也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的、对人类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图腾。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之下,《白鲸》这部作品往往被当作象征主义小说来进行解读。

7、惠特曼(1819-1892)

瓦尔特·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民主主义诗人,公认的现代美国“诗歌之父” 、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诗歌总集《草叶集》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了顶峰,也使美国文学真正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草叶集》取名的寓意在于“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草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草叶集》思想内容无所不包,它歌颂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歌颂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为实现进步的理想而斗争的人们;热情歌颂大自然,给人奋发向上的激情;同时为作为人之个体的“自我”高歌,激发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向往;也为死亡欢呼,认为死是生的转换。

惠特曼主张为了描述宇宙万物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创造力和丰富性,必须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因此,他的《草叶集》豪放粗犷,奔放不羁,完全不受传统诗法的限制,十分接近口语和散文诗,没有韵,也没有遵循规则的重音和节奏,并把美国语言当作一种完全未加工的原料铸入诗歌中。所有这些为惠特曼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自由体”:以短句为基础,每行字数不定,不讲究押韵,多用重叠句。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这首《斧头之歌》:

1

形状美观的、裸露的、青白的武器,

从地母的内脏中伸出头来,

木质的肉,金属的骨,只有一个肢体,只有一片嘴唇,

它有从高热生出的青灰色的叶,有从播下去的一粒小种子生出的柄,

停留在草中或草上,

依靠着,又

被依靠着。



坚强的形体,和坚强形体的属性,男性的手艺,光亮的声音,

一长串同一象征的变化,如音乐之轻击,

风琴家在大风琴的键盘上的弹奏之指头。

2

欢迎大地上一切的土地,一一各从其类,

欢迎松树与橡树的土地,

欢迎柠檬与无花果的土地,

欢迎黄金的土地,

欢迎小麦与玉蜀黍的土地,欢迎葡萄藤的土地,

欢迎糖与米的土地,

欢迎棉花的土地,欢迎马铃薯和甘薯的土地,

欢迎山岳、平地、沙漠、树林、草原,

欢迎河边的肥沃的土地、高原、旷野,

欢迎无边的牧场,欢迎果树园和种植亚麻、大麻,以及养蜂的丰饶的土地;

也同样欢迎别的更硗瘠地面的土地,

如黄金的土地或者小麦和果木的土地那样丰富的土地,

矿山的土地,雄伟的和险峻的矿石的土地,

煤、铜、铅、锡、锌的土地,

铁的土地,——斧头所造成的土地。

3

墓堆上的木材,斧头由它支撑着,

森林中的小屋,门前的藤蔓,打扫出来作花园用的空地,

暴雨过后雨水滴落在树叶上的错落的嘀嗒声,

断续的哀哭与悲叹,想到海,

想到为暴风雨所冲击、倾覆、折断桅樯的船舶,

想到古式房屋和仓库的高楼大厦的伤感,

回想起见过的绘画和记载,有人带着家眷、货物冒险航行,

登陆上岸,建立起一个新的城市,

那些寻觅新英格兰并找到新英格兰的人们的航行,从任何地方的出发,

在阿肯色、科罗拉多、鄂大瓦、尉拉麦特住居,

悠缓的前进,简单的饭食,带着斧头、来复枪和鞍囊;

一切勇敢和冒险的人们的美,

面容不加修饰但是清洁的樵夫和伐木童子的美,

一切特立独行的美,

…………

(楚图南、李野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一)萌芽

美国独立以后,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到了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主宰文坛,而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文学则刚刚萌芽。当时废除蓄奴制的斗争蓬勃发展,反对蓄奴制的南北战争即将爆发,现实主义倾向的文学,就是在这新的革命风浪中产生的。此时产生的废奴文学,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

废奴文学的最早代表作家理查·希尔德烈斯(1807—1865)所写的长篇小说《白奴》通过一个混血的奴隶阿尔琪·摩尔的自述,真实地描写了黑奴的悲惨生活和蓄奴主的贪婪、残暴,揭露了蓄奴制的种种罪行。这是废奴文学的第一部作品。

废奴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是哈里叶特·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她站在当时进步的废奴派立场上,对反动的蓄奴

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1852年出版了揭露黑人奴隶的非人生活和蓄奴制的残暴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旧译《黑奴吁天录》)。这是美国第一部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黑奴汤姆和伊莱扎的不同遭遇,广泛地揭露了南方蓄奴制的罪恶,深刻批判了蓄奴制的反动性和野蛮性。小说对当时反对蓄奴制的政治斗争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成就

在西欧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的时候,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才开始发展起来。

南北战争以后,现实社会的深刻变化引起美国文学的变化。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逐渐衰退,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是以下面这些重要作家的创作构建起来的:



1、豪威尔斯

威廉·狄恩·豪威尔斯(1837—1920)是公认的“美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与亨利·詹姆斯一起被誉为美国19世纪后半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描写一个贪婪而无良的人失去了自己的生意和情人,在屈辱中,他开始为别人着想,实现了精神和道德而非物质的“发迹”。



2、亨利·詹姆斯----心理分析小说家

亨利·詹姆斯(1843—1916)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

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交往之间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这表明作家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浓厚兴趣。詹姆斯的小说错综复杂,用词考究,感情剖析和人物心理刻画尤其细腻,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

重要的长篇小说有《一个美国人》(1876-1877),《贵妇人的画像》(1881)等,后者尤为著名,它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生活在欧洲的不同类型的美国人,对人物内心世界作了极为深入细腻的分析,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心理描写特色。

在小说理论上,亨利·詹姆斯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意识流”一词是由他和他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他的文论代表作《小说的艺术》(1888)对于小说家的目标和方法都作了界定。他认为艺术的问题是执行的问题,是如何做的问题,批评家们要允许作家自由选择题材和表达思想,评论应着重看他做得如何。他还认为作家和批评家应努力“探求形式”。



3、弗兰克·诺里斯

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早期创作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他晚年所写的《小麦史诗》三部曲,尤其第一部《鱆鱼》,真实地描写了美国西部

垄断资本主义对农民的压迫和掠夺,揭示财产不断集中、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过程。作品以鲜明的主题,控诉美国垄断资本的势力对美国人民的迫害。



4、欧·亨利

欧·亨利(1862—1910)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他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和莫泊桑、契诃夫等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被称作“美国生活的万花筒”。

欧·亨利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小市民的生活,描写他们朝不保夕、捉襟见肘的可怜处境(《麦琪的礼物》);也表现他们互相关心、互助友爱的高贵品质,但是仍然逃不出恶运的魔掌(《最后一片藤叶》);有的作品还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强盗本性(《我们选择的道路》)。欧·亨利的短篇构思巧妙,结局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他在表现小人物悲苦命运的时候,又常常在幽默中含有辛酸的泪水(“含泪的微笑”)。他的这种小说艺术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欧·亨利的很多作品往往使读者体会到虚构性。他常常会在一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作者的观点,透露一点作者的意图。这种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称作“短路”。这使欧·亨利的小说具有了一点“元小说”的特征。他的现实主义融合了浪漫主义和后现代等各种因素,形成了欧·亨利式的现实主义。



5、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美国作家中唯一一位被提名参加总统竞选的人,当时他任社会党领导人。

杰克·伦敦是个很高产的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出版了五十一部著作。他的作品在当时独树一帜,充满筋肉暴突的生活和阳刚之气,在现代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美国传记小说家欧文·斯通称他是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杰克·伦敦最擅长的是对于原始暴力和个人奋斗的描写,这在他的极地小说和海洋小说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杰克·伦敦的重要作品有:《狼子》、《热爱生命》、《铁蹄》、《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描写城市的作品、著名的长篇幻想小说《铁蹄》(1908)预言了美国的金融寡头将组织成为法西斯机构“铁蹄”,控制全国,进行军事寡头统治和特务统治,而社会主义者只好 与德国的工人阶级联合举行总罢工,以反对美国发起的对德战争,并用以暴力对暴力的形式 进行地下斗争,最后男主角埃佛哈不幸牺牲,记载故事的文稿也便中断。文稿及以脚注的形式预言法西斯组织“铁蹄”要到三百年后才能被推翻,那时人类也就进入幸福的集体主义时代。

代表作《马丁·伊登》具有自传性,通过男主角马丁·伊登的

恋爱、奋斗、沉浮、死亡描写了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庸俗虚伪,和它对文化和人才的扼杀,也揭露了当时美国出版业的种种弊端。



6、黑人作家作品

美国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北美大陆独立之前,在广大黑人奴隶中间就流传着自己的歌谣、传说。在南北战争期间,黑人奴隶为了自己的解放,拿起笔来进行战斗,写出第一批黑人文学作品。著名的是道格拉斯(1817—1895)的两部《自传》,生动地记述了南北战争前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个方面的状况。南北战争以后,虽然废除了蓄奴制,但是美国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仍然遭受种族歧视的迫害,生命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这一时期的黑人文学继承过去战斗传统,在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中,表现黑人被奴役、被迫害的处境,和为自己解放而勇于斗争的精神。作品增加了现实主义因素,成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邓巴(1872—1906)是位有才华的黑人诗人,在一些诗篇里,他愤怒地揭露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残害,像《闹鬼的橡树》借老橡树之口,描述种族主义者三K党徒在橡树下活活烧死无辜黑人的暴行。杰出的黑人小说家契斯纳特(1858—1932)是一位现实主义精神较强的作家,被尊为美国黑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一脉相承》(1901)有力地揭露了社会保守势力利用种族歧视对黑人进行屠杀、迫害的种种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