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分析质量保证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

A. 预防为主B. 事后检验C. 过程控制D. 客户反馈2. 以下哪项不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要素?()A. 质量方针B. 质量目标C. 质量记录D. 财务报表3. 六西格玛管理法中,西格玛水平表示的是()。

A. 缺陷率B. 过程能力C. 客户满意度D. 员工培训水平4. 以下哪个不是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A. 因果图B. 控制图C. 甘特图D. 帕累托图5. 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B. 计划、检查、执行、行动C. 计划、执行、行动、检查D. 检查、计划、执行、行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_________的要求。

7.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_________的参与。

8. 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使产品或服务能够持续满足_________的期望。

9. 过程能力指数Cpk是衡量过程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指标。

10. 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_________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主要内容。

12. 描述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区别。

13. 解释什么是质量成本,并列举其主要组成部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某公司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5. 假设你是一家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公司决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法。

请描述你将如何实施这一管理法,并预测可能遇到的挑战。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B4. C5. A二、填空题6. 客户7. 全员8. 客户9. 性能10. 改进三、简答题11.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组织管理哲学,它强调全员参与,通过持续改进过程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是()的目的,它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A.质量保证B.质量策划C.质量控制D.质量改进正确答案:C解析:A项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B项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D项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知识模块: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2.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

A.满足质量要求B.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C.制定并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D.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3.()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

A.控制图B.数理统计方法C.《抽样检查方法》D.《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正确答案:A解析:休哈特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

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进行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

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

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知识模块: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4.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是()。

A.《抽样检查方法》B.《质量管理指南》C.《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控制》D.《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正确答案:C解析: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是1931年休哈特的《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控制》。

知识模块: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5.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以()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A.全员参与B.质量C.顾客D.过程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6.()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被人们尊称为“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药物分析习题二及答案

药物分析习题二及答案

药物分析习题二一、选择题(每题1分)1.药物中的杂质限量是指( )。

A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小容许量B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C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佳容许量D 药物的杂质含量2.药物中的重金属是指()。

A 在规定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B 影响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金属离子C 原子量大的金属离子D Pb 2+3.古蔡氏检砷法测砷时,砷化氢气体与下列哪种物质作用生成砷斑( )。

A 氯化汞B 溴化汞C 碘化汞D 硫化汞4.检查某药品杂质限量时,称取供试品W(g),量取标准溶液V(ml),其浓度为C(g/ml),则该药的杂质限量(%)是( )。

A %100⨯C VW B %100⨯V CW C %100⨯W VC D %100⨯CVW 5.药典所指的“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BA.百分之一B.千分之一C.万分之一D.十万分之一E.百万分之一6.砷盐检查法中,在检砷装置导气管中塞入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

A 吸收砷化氢B 吸收溴化氢C 吸收硫化氢D 吸收氯化氢6.中国药典规定的一般杂质检查中不包括的项目( )。

A 硫酸盐检查B 氯化物检查C 溶出度检查D 重金属检查7.重金属检查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时溶液控制最佳的pH 值是( )。

A1.5 B3.5 C7.5 D11.58.最新版药典USP ( )。

A.第24版B.第26版C.2000年版D.第14改正版E.第4版9.巴比妥类药物不具有的特性为:( )A 弱碱性B 弱酸性C 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D 具有紫外吸收特征10.在药物的杂质检查中,其限量一般不超过百万分之十的是( )A.氯化物B.硫酸盐C.醋酸盐D.砷盐E.淀粉二、多选题(每题2分)1. 红外光谱的构成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A 由基频区、指纹区等构成B 不同的化合物1R光谱不同,具指纹性质C 多用于鉴别D 用于无机药物鉴别E 用于不同晶形药物的鉴别2.药品质量检验依据“药典”等三级标准,是因为()A 是药品质量的仲裁标准B 是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C 药品在货架期须通过的标准D 企业标准常高于法定标准E 是药品监督,检验执法一致性的保证3.规范化的化学药品命名法允许()A 以化学名称命名B 以药效命名C 以译音命名D 以数字编号命名E 以发明者命名4.含卤素及金属有机药物,测定前预处理的方法可以是()A 碱性还原法B 碱性氧化法C 氧瓶燃烧法D 碱熔融法E 直接回流法5.评价药物分析所用的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有()A.含量均匀度 B.精密度C.准确度 D.粗放度E.溶出度6.与生物碱类发生沉淀反应的试剂是()A 碘-碘化钾试液B 碘化汞试液C 鞣酸试液D 碘化铋钾试液E 硫酸甲醛试液7.甾体激素最常用的鉴别反应的类别是()A 氧化还原B 加成反应C 配位反应D 沉淀反应E 显色反应8.维生素E常用的测定方法有()A 重量法B 气相色谱法C 中和法D 铈量法E 生物效价法9.亚硝酸钠法滴定指示终点的方法有()A 永停法B 外指示剂法C 内指示剂法D 电位法E 光度法10..盐酸普鲁卡因常用的鉴别反应有()A.重氮化—偶合反应B.水解反应C.氧化反应D.磺化反应E.碘化反应三、填空题(每空1分)1.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和二者均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课后习题答案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练习题答题要点1.国际标准ISO 9000:2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定义指出“特性”而未界定其载体,说明质量存在各领域及任何事物之中。

就质量管理而言,质量的载体主要是指产品过程和体系。

“固有”是指事物“与生俱来”特别是那种永久的性质。

定义中“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指将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要求相比较,而要求则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此外,质量的定义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动态性:质量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要求的不断改变也在不断地变化。

(2)相对性: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具有不同性能的产品。

(3)可比性:“质量”可用诸如差、好或优秀之类的形容词予以描述,这就是质量可比性。

2.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提出了质量螺旋模型,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

朱兰质量螺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对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PDCA环的概念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 Edwards Deming)首先提出,故又称“戴明环”,是“计划(P)-执行(D)-检查(C)-总结(A)”工作循环的简称,是国内外普遍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工作方法。

PDCA环的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所以称之为PDCA循环, 其基本模型见书中图1-2-1所示。

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A(总结过程)。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使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推动PDCA循环,一定要抓好总结这个阶段。

4.(1)标准化工作;(2)计量工作;(3)质量信息工作;(4)质量教育工作;(5)质量管理小组工作5.美国质量管理的特点:(1)强调质量专家的作用;(2)加强检验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3)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4)强调关键因素的控制;(5)广泛应用质量管理新技术日本质量管理的特点:(1)开展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2)实行质量管理的审核制度;(3)重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4)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5)灵活应用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广泛应用新技术;(7)开展全国范围的“质量月”活动。

软件质量保证测试试题与答案

软件质量保证测试试题与答案

选择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B)。

A)试验性运行软件 B)发现软件错误C)证明软件正确 D)找出软件中全部错误2.软件测试中白盒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 B)来设计测试用例的.A)应用范围B)内部逻辑C)功能 D)输入数据3.黑盒法是根据程序的(C)来设计测试用例的.A)应用范围 B)内部逻辑C)功能 D)输入数据4.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应该( D)。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最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5.与设计测试用例无关的文档是(A)。

A)项目开发计划 B)需求规格说明书C)设计说明书 D)源程序6.测试的关键问题是(B)。

A)如何组织软件评审B)如何选择测试用例C)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D)如何采用综合策略7.软件测试用例主要由输入数据和(C)两部分组成。

A)测试计划 B)测试规则C)预期输出结果 D)以往测试记录分析8.成功的测试是指运行测试用例后(B)。

A)未发现程序错误B)发现了程序错误C)证明程序正确性D)改正了程序错误9.下列几种逻辑覆盖标准中,查错能力最强的是( D).A)语句覆盖 B)判定覆盖C)条件覆盖 D)条件组合覆盖10.在黑盒测试中,着重检查输入条件组合的方法是( D)。

A)等价类划分法 B)边界值分析法C)错误推测法D)因果图法11.单元测试主要针对模块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该阶段不能完成的测试是(A).A)系统功能 B)局部数据结构C)重要的执行路径 D)错误处理12.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集成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B)阶段的错误.A)需求分析 B)概要设计C)详细设计 D)编码13.不属于白盒测试的技术是(D)。

A)路径覆盖 B)判定覆盖C)循环覆盖D)边界值分析14.集成测试时,能较早发现高层模块接口错误的测试方法为( A).A)自顶向下渐增式测试 B)自底向上渐增式测试 C)非渐增式测试 D)系统测试15.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A)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质量分析试题及答案

质量分析试题及答案

质量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本原则?A. 持续改进B. 过程方法C. 质量是检查出来的D. 以顾客为中心答案:C2. ISO 9001标准中,哪个条款涉及到组织应如何确定和满足要求以提供合格产品?A.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B. 8.2.1 顾客满意C.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D.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答案:C二、填空题3. 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_________、一致性和_________。

答案:符合性;适用性4. 六西格玛管理法中的DMAIC指的是_________、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

答案:定义三、简答题5. 简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部审核的作用。

答案: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评估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机制。

它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维护是否符合组织的计划安排和ISO 标准要求。

-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以及识别改进的机会。

-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为管理评审提供输入。

四、论述题6. 论述如何通过质量分析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答案: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质量分析:- 数据收集:收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顾客反馈。

-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如控制图、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因果图等,分析数据以识别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 过程控制:实施过程控制措施,如标准化操作程序、定期校准设备、员工培训等,以减少过程变异和预防缺陷。

- 持续改进:基于质量分析的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如改进设计、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原材料质量等。

- 顾客沟通: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或超越顾客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7. 某电子产品制造商发现其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经常出现故障。

作为质量分析师,请你提出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食品分析习题 第二部分

食品分析习题 第二部分

食品分析习题 第二部分选择题(一)样品采集与食品分析的质量保证1、重量分析法主要用于测定( C )组分。

A .大于1%B .小于1%C .0.1%~l % D. 大于5%2、下列玻璃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D )A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B 、离心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C 、坩埚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D 、蒸发皿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3、在滴定分析中出现的下列哪种情况能够导致系统误差( C )。

A.滴定管读数读错B.试样未搅匀C.所用试剂含有被测组分D.滴定管漏液4、对定量分析的测定结果误差要求( C )A .等于0 B.越小越好 C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D.略小于允许误差5、用20 ml 移液管移出溶液的准确体积应记录为( B )。

A .20mlB .20.00 mlC . 20.0 ml D.20.000 ml6、对于数字0.0720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D )。

A .四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B .。

三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C .四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D .三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7、下列计算结果应取( B )有效数字:3.8654×0.015÷0.681×2300+26.68A 、5位B 、2位C 、 3位D 、4位8、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 C )。

A 、随机性B 、典型性C 、代表性D 、适时性9、某食品含蛋白为39.16%,甲分析的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和39.28%,则甲的相对误差和算数平均偏差为( B )A 、0.2%和0.03%B 、-0.026%和0.02%C 、0.2%和0.02%D 、0.025%和0.03%10、将25.375和12.125处理成4位有效数,分别为 ( A )A 、25.38;12.12B 、25.37;12.12C 、25.38;12.13D 、25.37;12.1311、对于有包装的固体食品如粮食、砂糖、面粉,在同一批号产品,采样次数按照____决定。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1 分析质量的保证题计算下列结果:(1);(2)解 (1)(2)题测定某铜合金中铜含量,五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计算:(1)平均值;中位数;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若已知铜的标准含量为%,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1)平均值为:中位数为:%平均偏差为:=相对平均偏差为:=标准偏差为:相对标准偏差为:=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2)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含量,六次取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准题从一车皮钛矿砂测得TiO2偏差%。

求置信度为90%,95%,99%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解对于有限次测定的少量数据,总体标准偏差未知,故只能用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偏差,按式对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做出估计:查分布表,为显著水平,为自由度已知90%的置信度时,则95%的置信度时,则99%的置信度时,则题某学生测定工业纯碱中总碱量,两次测定值分别为%,%,试计算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

如果该学生又在同样条件下继续进行四次测定,其结果为%,%,%,%,试计算六次测定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解试题中未说明置信度,此时一般取置信度为95%进行计算。

两次测定:95%置信度,则六次测定:取95%置信度,,题某取自月球的试样由七块拼成,设每次称重的标准偏差为3mg,求该合成样总量的标准偏差。

解设取自月球上的试样重为,每块每为,故而每块称重的标准偏差相同,都为3mg,即根据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题设,试由随机误差的传递公式证明。

解因为根据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所以题某工厂生产一些化工产品,在生产工艺改进前,产品中杂质含量为%。

经过生产工艺改进后,测定产品中铁含量为%,%,%,%,%。

问经过工艺改进后,产品中杂质含量是否降低了(显著性水平)?解用-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统计量所以选择显著水平,本题是单边检验,拒绝为区域,查分布表得,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说明工艺改进后,产品中杂质含量确实显著降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分析质量的保证习题答案练习题答案1. 修约与计算的顺序问题?答:以前,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提倡的都是先修约后计算。

因为保留过多的数字位数使手工计算非常繁杂。

先修约可以使计算简化,同时也不因舍掉任何不重要的数字而使准确度受损。

但是在实际的运算前,修约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在计算机/计算器不普及的时代,使用先修约后计算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我们计算的强度,特别是遇到比较复杂的函数运算时,修约后的数字位数较少,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但是在现代社会,计算任务都由计算机完成。

反过来,修约问题成为妨碍数据处理速度的瓶颈,而且这样的修约还有可能会降低数据的精确度。

提倡应该先计算最后修约的新规则。

2.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3.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一定测定次数围,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4.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湖大《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题1.1 计算下列结果:(1)3(2.7760.0050)(6.710)(0.0360.0271)-⨯-⨯+⨯;(2)5.00(27.8024.39)0.11671.3241⨯-⨯解 (1)008.0)0271.0036.0()107.6()0050.0776.2(3=⨯+⨯-⨯- (2) 0.153241.11167.0)39.2480.27(00.5=⨯-⨯题1.2 测定某铜合金中铜含量,五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 27.22%;27.20%;27.24%;27.25%;27.15%,计算:(1)平均值;中位数;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若已知铜的标准含量为27.20%,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1)平均值为:%21.27==∑nxx i中位数为:27.22%平均偏差为:nx xd i∑-=)(=%03.05%15.0=相对平均偏差为:%100⨯x d=%12.0%100%21.27%03.0=⨯标准偏差为:%04.01/)(22=--=∑∑n n x xS i相对标准偏差为:%100⨯=x SS r=%15.0%100%21.27%04.0=⨯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02.05%04.0===nS S x(2) 绝对误差%01.0%20.27%21.27=-=-=μx相对误差%04.0%10020.27%20.27%21.27%100=⨯-=⨯-=μμx题 1.3 从一车皮钛矿砂测得TiO 2含量,六次取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58.66%,标准偏差0.07%。

求置信度为90%,95%,99%时,总体平均值μ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解 对于有限次测定的少量数据,总体标准偏差σ未知,故只能用样本平均值x 和样本标准偏差,按(1.22)式对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做出估计:n S t x f,αμ±=查ft ,1α分布表,α为显著水平,f 为自由度已知6%,07.0%,66.58===n S x 90%的置信度时,02.25,1.0=t 则(%)06.066.58607.002.266.58±=⨯±=μ95%的置信度时,57.25,05.0=t 则(%)07.066.58607.057.266.58±=⨯±=μ99%的置信度时,03.45,01.0=t 则(%)12.066.58607.003.466.58±=⨯±=μ题1.4 某学生测定工业纯碱中总碱量,两次测定值分别为51.80%,51.55%,试计算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

如果该学生又在同样条件下继续进行四次测定,其结果为51.23%,51.90%,52.22%,52.10%,试计算六次测定其真实含量的置信区间,并比较之,结果说明了什么?解 试题中未说明置信度,此时一般取置信度为95%进行计算。

两次测定:95%置信度,71.121,05.0=t 则(%)68.51255.5180.51=+=x(%)18.01/)(22=--=∑∑n n x x Sn S t x f,αμ±=(%)62.168.51218.071.1268.51±=⨯±=六次测定:取95%置信度57.25,05.0=t ,(%)80.51==∑nx x i,(%)37.01/)(22=--=∑∑n n x x Sn S t x 5,05.0±=μ(%)39.068.51637.057.280.51±=⨯±=题1.5 某取自月球的试样由七块拼成,设每次称重的标准偏差为3mg ,求该合成样总量的标准偏差。

解 设取自月球上的试样重为m ,每块每为i m ,故7654321m m m m m m m m ++++++=而每块称重的标准偏差相同,都为3mg ,即mg S i m 3=根据(1.23)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2272222212721m m m m S m m S mm S m m S ⎪⎪⎭⎫ ⎝⎛∂∂++⎪⎪⎭⎫ ⎝⎛∂∂+⎪⎪⎭⎫ ⎝⎛∂∂=Λ=222721m m m S S S +++Λ=6337722=⨯=i m Smg S m 8=题1.6 设)(1),,,(2121n n x x x n x x x f x +++==ΛΛ,试由随机误差的传递公式证明n S S x x /=。

解 因为)(121n x x x n x +++=Λ根据(1.23)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22222221221nx n x x x S x x S x x S x x S ⎪⎪⎭⎫ ⎝⎛∂∂++⎪⎪⎭⎫ ⎝⎛∂∂+⎪⎪⎭⎫ ⎝⎛∂∂=Λ22222211121n x x x S n S n S n ⎪⎭⎫ ⎝⎛++⎪⎭⎫ ⎝⎛+⎪⎭⎫ ⎝⎛=Λ)(1222221n x x x S S S n +++⎪⎭⎫ ⎝⎛=Λ221x nS n ⎪⎭⎫ ⎝⎛=21x S n =所以n S S x x =题1.7 某工厂生产一些化工产品,在生产工艺改进前,产品中杂质含量为0.20%。

经过生产工艺改进后,测定产品中铁含量为0.17%,0.18%,0.19%,0.18%,0.17%。

问经过工艺改进后,产品中杂质含量是否降低了(显著性水平05.0=α)? 解 用t -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20.0:10=μH ,%20.0:11<μH统计量n S x t /μ-=0.18%ixx n==∑(%)01.01/)(22=--=∑∑n n x x S所以 47.45/01.020.018.0-=-=t选择显著水平05.0=a ,本题是单边检验,拒绝为≤fa t ,-区域,查t 分布表得0.05,4 2.13t -=-0.05,4t t <-,拒绝原假设0H ,接受备择假设1H ,说明工艺改进后,产品中杂质含量确实显著降低了。

题 1.8 某实验室自装的热电偶测温装置,测得高温炉的温度为1250℃、1265℃、1245℃、1260℃、1275℃。

用标准方法测得的温度为1277℃,问自装仪器与标准比较有无系统误差(显著性水平05.0=a )? 解 用-t 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01:1277H μ=,1277:11≠μH统计量n S x t /μ-=1259==∑nx x i121/)(22=--=∑∑n n x xS所以 35.35/1212771259-=-=t选择显著水平05.0=α,查t 分布表得78.24,05.0=t0.05,4||t t >有显著差异,拒绝0H ,接受1H ,说明仪器存在系统误差。

题1.9 用某光度法测一钢标样中微量钛,5次测定值分别为(%):、0.0240、0.0223、0.0246、0.0234、0.0240,标准值钛含量为0.0227%,试判断该测钛的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显著性水平05.0=α)?解 用-t 检验法检验平均值与标准值是否有显著差异0227.0:10=μH ,0227.0:11≠μH统计量n S x t /μ-=0237.0==∑nx x i001.01/)(22=--=∑∑n n x xS所以 24.25/001.00227.00237.0=-=t选择显著水平05.0=α,查t 分布表得78.24,05.0=t4,05.0t t <无显著差异,接受0H ,说明此法测定钛的方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题1.10 某样品中铁含量用重量法六次测定得均值46.20%,滴定分析四次测定得均值46.02%,标准偏差为0.08%,这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05.0=α)?解 由于重量法与滴定法的标准偏差均为0.08%,即S=0.08%,故不必用F 检验精密度,而是直接用t 检验两个平均值。

重量法61=n ,%20.4611==∑n x x ,%08.01=S滴定法42=n ,2246.02%x x n ==∑,%08.02=S两个平均值的比较,首先要计算合并方差2)1()1(21222212-+-+-=n n S n S n S 222)08.0(24608.0)14(08.0)16(=-+⨯-+⨯-=(%)08.0=S210:μμ=H ,211:μμ≠H统计量:t =49.3416108.002.4620.46=+-=选择显著水平05.0=a ,1f =5,2f =3,查t 分布表得8,05.0t=2.318,05.0t t >拒绝H 0,接受H 1,说明重量法与滴定法测铁的两个方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

题1.11 用两个方法测定某试样中镁含量,得到测定值分别为(%): 5.8 4.9 5.1 6.3 5.6 6.2 5.35.34.16.07.64.56.0试判别两种方法精密度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显著性水平10.0=α)? 解 检验两种方法精密度是否存在系统误差,采用F-检验法方法1: 61=n ,6.51==∑nx x ,57.01/)(221=--=∑∑n n x xS方法2: 72=n ,5.52==∑nxx ,15.11/)(222=--=∑∑n n x xS所以07.4)57.0()15.1(22==F选取显著水平10.0=α,置信水平90%,因为是双尾检验,应查F 分布表中05.0=α的数据得95.45,6,05.0=F5,6,05.0F F <,接受原假设,说明两组精密度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