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
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名称:《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雨巷》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雨巷》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雨巷》的诗歌原文。
3. 诗歌分析表格。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雨巷》这首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2. 引发学生对于雨巷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诗歌欣赏(10分钟)1. 教师朗读《雨巷》这首诗歌,让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朗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Step 3 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雨巷》的主题和意境。
2. 学生讨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填写诗歌分析表格。
Step 4 诗歌表达(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雨巷》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短文或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Step 5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回顾自己对于《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的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朗读其他的诗歌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表达。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互相分享和评价。
2024年《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

2024年《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雨巷》为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详细内容涉及诗歌的朗读与欣赏,对诗歌意象、情感、节奏、韵律的分析,以及作者戴望舒的生平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与欣赏,理解并感受《雨巷》所抒发的情感。
2. 分析并掌握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雨巷》中意象、节奏和韵律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雨巷》,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运用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雨巷的印象,引出课题《雨巷》。
2. 朗读:让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诗歌进行逐句分析,解读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互相点评,提高朗读水平。
5. 例题讲解:以课后习题为例,讲解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巷》2. 作者:戴望舒3. 诗歌意象、情感、节奏、韵律分析4.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诗歌中的意象包括“雨”、“巷”、“丁香”等,表达了作者在雨巷中邂逅美好事物的喜悦心情。
2.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雨巷》的节奏和韵律。
答案示例:诗歌采用长短句结合的方式,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展现了雨巷的宁静与悠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

《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第一篇:《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山东省威海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第一名《雨巷》课堂实录执教:荣成市第二中学赵闽东记录:荣成市第四中学陈丽华听课:威海市高中语文教师、荣成二中各学科教师共200人师:预习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雨巷》和导学案。
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把课本合上。
这一单元的题目是什么?生:美的真谛。
师:这边的同学是不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生:是。
师:咱课前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学习要注重纲目,纲举目张。
我们看了《雨巷》,没有注意它的题目——美的真谛!我们知道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不知道吧?美的真谛,顾名思义!有点意思了,是吧?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师(配乐导入):暮春时节,烟雨江南。
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音。
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学习目标。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师板书:)师:诗歌是以象传情的文学体裁,它要塑造一个一个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生:(回答)师:我们知道,提到一个一个的意象,它在古诗歌中代表着一定的含义。
提到月亮,我们说它代表着什么?生:思乡。
高洁,傲骨师:如果说梅花,梅花代表着什么?生:高洁,傲骨师:这首诗,戴望舒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意象?最主要的?师生:丁香,雨巷师:我们一起看一下丁香的图片。
(幻灯片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师:丁香又名紫丁香。
它有白色的花,有紫色的花,香气淡雅,十分容易凋谢。
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两首词。
(幻灯片)看看丁香在古诗文中代表着什么。
生齐读: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人不见,梦难见,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中丁香千结。
————毛文锡《更漏子》师: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丁香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什么?生:忧愁。
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一:《雨巷》优秀教案】雨巷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这是一首特别适合自己自由诵读的诗歌,让我们边读变感悟。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读后点评一下。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
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雨巷》,具体内容包括:课文精读,对诗歌意象、韵律、情感的分析,以及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19至23页,包括诗歌的全文及注释、课文解读、思考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词、成语、典故的用法,提高语文素养。
2. 感悟并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韵律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精读,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文精读:带领学生逐句阅读,解释生词、成语、典故,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
3.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思考与练习为例,指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评价。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歌全文及注释3. 课文解读框架4.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鉴赏一首其他古典诗歌,并进行分析。
2. 答案:要求学生按照课堂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从意象、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丰富语文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韵律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2.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思考与练习为例,指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精选》第四章《小巷深处》,详细内容为戴望舒的《雨巷》。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在雨巷中的情感体验,探索诗歌意境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雨巷》的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人在雨巷中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意境。
重点:掌握《雨巷》的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雨巷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朗诵:邀请学生朗诵《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在雨巷中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以《雨巷》为例,讲解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首现代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背景,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诗歌内容:雨巷、油纸伞、姑娘、愁怨等4. 诗歌鉴赏方法:关注意象、情感、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阐述其作用。
2. 答案:意象如油纸伞、姑娘等,既描绘了雨巷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尝试创作诗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内容解析2. 情感变化与意象分析3. 诗歌鉴赏方法的教学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内容解析1. 雨巷、油纸伞、姑娘等意象的描绘,如何营造出诗歌的意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案一、导入烟雨蒙蒙,天色渐晚,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还有两把油纸伞,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近戴望舒的《雨巷》去看看吧!二、明确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诗之情感。
2.通过想象,感受诗之意境美。
3.通过感受,体会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4.通过情感迁移,感受诗歌的时代共鸣。
三、检查预习情况1、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领袖人物,因《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象征。
2、本诗写于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社会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四、诵读听老师配乐诵读,思考:1.诗歌在形式上呈现出哪些特点?(重叠反复,一韵到底)2、诗歌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基调呢?(伤感、惆怅、哀怨、凄娓)。
2、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谢基调来诵读全诗。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五、了解内容1、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雨巷?(阴暗、潮湿、悠长)2、“我”始终有一个怎样的愿望?(希望逢看一个丁香姑娘)3、为什么希望逢看一个结着愁丝的姑娘?(我心怀愁怨,自然希望遇见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姑娘)4、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而不是玫瑰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明确:玫瑰象征热情奔放,与愁怨这一情绪不甚相符。
丁香,暮春开花,颜色白或淡紫,其花蕾小而圆,好像郁着一股愁情难以展开,被称为丁香结。
所以丁香是愁的象征,“我”心中有愁闷,自然希望逢看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请看课后古诗词中写丁香的诗句,所以丁香这个意象是愁情的象征。
5、“我”满怀苦闷和忧愁,希望在这阴暗潮湿、悠长寂寞的雨巷里逢看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么这个愿望自始致终发生变化了吗?(齐读首尾两节)“我”由希望逢看→希望飘过6、“逢看”和“飘过”有什么不同?逢看,预示着后面还有相识,相知,相守,相伴……“我”希望相逢之后,能与丁香姑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丁香姑娘从出现到走近,最后只是飘过我身边就消失在雨巷的尽头,“我”与“丁香姑娘”只是擦肩而过罢了,所以雨巷里发生的是一个擦肩而过的故事。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巷》获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篇1年级高一科目语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中必修1课题名称戴望舒《雨巷》设计项目内容一、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黎平四中学生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
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二、教材分析《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辅导书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互助合作,通过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自由诗的特点。
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
生动讲解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在《雨巷》这首诗的基础上进 行改编创作,或者选择《雨巷》中的其 中一个意象发挥想象,写一段诗情画意 的文字。
雨巷
戴望舒
一、整体感知全诗
1、听朗读,思考《雨巷》的 感情基调。 2、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感情基调:孤独 忧伤 惆怅 失落 哀怨
问:这首诗我们该怎样读?
明确:低沉 缓慢 忧伤
二、品味诗歌意象
问: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朦胧, 作者为了能营造出这种朦胧的意境采 用了哪些意象?
《雨巷》的意象美 人物形象:我 姑娘 背景道具: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雨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
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 满了朦胧美。
凄清、幽寂、迷蒙
复古、怀旧、迷蒙
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 中,一伞风雨凭添了氛 围的冷漠、凄清,抒情 主人公黯然消魂的形象 跃然纸上。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 色。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多以此立意, 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 熟知的意象之一。 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做这 里赋予了什么含义。
浣溪纱(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春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三、课后思考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 等待姑娘的诗歌,但是另一方面,又有人认 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诗中的意象都有它们独 特的政治特征。你们同意哪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