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学者们需要“更系统的解释个体和情 景变量在道德领域上相互作用” 。 对于他们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情境因素和 相对稳定的个人特质(道德认同中心性)(Aquino & Reed, 2002)如何共 同影响道德行为。在本文中,我们用4个研究检验了这个模型的预 测作用。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说明了情境因 素和个体特质如何共同影响道德机能,在研究上这是一个未得到 检验的和重要的空白。
我们的理论框架是基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并且使用来自社会认知领 域的概念和心理机制做出几个预测,即情境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将何时且 如何受到道德中心性的调节。 这个模型的一个前提是道德认同,我们把它定义为一个人拥有的道德特质 的认知图式,它是一种强有力的道德动机,因为人们一般都会有保持自我一 致性的需要(Blasi, 1980, 1993,2004)。 这个模型的第二个前提,人们会平衡他们认同的多个方面,在任何时间能 保留在意识中唯一的一个子集称为“工作自我概念” (Markus & Kunda, 1986; Minsky, 1988)。因此,认同任何一个方面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道德自我概念) 都将成为一种机能,即在任何给定的情境下认同方面的可利用性如何。
2 文献综述
道德认同的情境激活与不激活(抑制)
我们从人类的目标(Grouzet et al., 2005)和价值(Schwartz, 1992, 1994; Schwartz & Boehnke, 2004)环形模型中得到一个理论基础,来说明在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 德认同何时活跃,或者何时不活跃。基于价值环形模型的重要理念是人类 的目标和价值能够以一种方式排列,它反映兼容或者冲突的程度。
&Shapiro, 2005; Lapsley & Narvaez, 2004)。
从生活经历中获得的知识结构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因此 这种道德自我图式对一个人全部的自我概念的重要性或中心性 在个体身上也是不同的(Aquino & Reed, 2002; Blasi, 1980, 2004; Lapsley, 1996;
目录
1 2 3 4
摘要 文献综述 四个研究 总体讨论
1
摘要 这篇文章提出并检验了社会认知模型,用它来验证情境因素 和道德认同中心性对道德意向和行为的共同影响。 作者假设如果情境因素增加了在工作自我概念内(the working
self-concept)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the current accessibility of moral identit),那么它会加强做出道德行为的动机。相反,如果情境
同样的,当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德认同当前是可利用的时候,把自己定义 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会产生道德动机(Skitka, 2003)。类似的,当认同的不同 方面是可利用的时候,人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做出与价值、目标一致的行为, 而这些价值、目标与认同相联系。 为了说明哪些情况下一个人的道德认同是最可能被利用的,哪些情况下那 些与价值与目标相反的认同方面是可被利用的,我们可以应用社会认知模型 去获得几个有关情境因素与道德认同中心性相互作用的特殊预测,
Karl Aquino, Americus Reed II , Dan Freeman , Vivien K. G. Lim,Will Fel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9, Vol. 97, No. 1, 123–141(SSCI) Impact Factor: 5.076
检验道德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型: 情境和道德认同中心性的相互影响
Testing a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Moral Behavior: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Situations and Moral Identity Centrality
研究假设
情境因素和道德认同的相互作用
道德认同中心性的社会-认知概念,多层面的自我概念,和人类目标复杂和 价值的环形模型能够整合起来得到几个特定的假设: 首先,激发或启动道德自我图式的情境因素应该会增加工作自我概念内道 德认同的可利用性。 第二,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很高的个体,他们的道德认 同已经很活跃了,激发道德自我图式的情境因素对道德认同低的个体来说其 作用更为明显。 第三,在工作自我概念中,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应该与道德意向 和行为有积极的相关。

Kampf, & Wilson, 1997;Detert, Trevin ˜o, & Sweitzer, 2008; Mazar, Amir, & Ariely, 2008).
虽然一些学者认为道德行为完全是由情境因素决定的(Doris, 1998; Harman, 2003),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稳定的个人特质也是非常 重要的。
这个模型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前提,情境因素可能会激活一个人的道德认 同,或是可能激活认同的可替代性的方面,因此,会增加或减少在工作自我 概念内的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 总之,模型的这三个方面成为我们总体假设的基础:道德意向和行为是一 种整合的机能:(a)道德认同对一个人自我概念的中心性(b)情境线索暂 时影响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的程度。
如果这些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预计发现,道德启动对道德意向和行为 的作用受到道德认同中心性的调节,并受到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自我图式 的当前可利用性的中介作用。在研究1和4中,我们使用道德启动操纵来检验 这些假设。
因素减少了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那么它会削弱做出道德 行为的动机。 作者也期望情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取决于道德认同在一个人自 我概念(全部的/所有的)内的中心性。
1
摘要 用4个研究来检验这个模型。回忆和阅读一份十诫清单(研 究1),用道德术语写一个故事(研究4),把基于绩效(成绩) 的金钱刺激(研究2和3)作为情境因素。研究检验了被试发起 一个公益营销项目的意愿(研究1),在工资谈判中对求职者 说谎的意向与行为(研究2和3),以及为公共产品( public good )
准,然而甚至是最恶毒的人有时候也会出现善良和慷慨的一面。
情境因素影响行为的观点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之一(Cervone & Shoda, 1999; Mischel, 1968; Ross & Nisbett, 1991),并且很多实证研究支持 了情境因素在决定道德行为上的作用。
例如,Darley and Batson (1973)研究表明,当情境时间压力限制亲社会行 为的时候(当要求他们“快点”的时候),神学院学生不太可能会去帮助 一个有需要的人。 在一项谈判行为的研究中,Aquino (1998)发现当在组织内强调伦理标准 时,谈判者不太可能去欺骗他们的搭档。 最近,有研究表明,当伤害他人的行为能够被合理化时,在这种情境下 人们更可能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e.g., Batson, Kobrynowicz, Dinnerstein,
2 文献综述
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概念
从社会-认知观点来看,一个人的道德认同是作为一种复杂的 知识结构存储在记忆中,它由道德价值观、目标、特质和行为 脚本组成(Aquino & Freeman, in press; Aquino & Reed, 2002; Aquino, Reed, Stewart,
2 文献综述
道德认同和多维自我概念
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人们会承担很多角色并且会有不同的行为脚本。 随着这些角色的改变,认同的不同方面可能变得更加凸显(salient),也可能 更加微弱。
社会-认知观点认为,人们会平衡多层面的认同,并且只有几个认同在任何 时间上能够保留在意识中(Carver & Scheier,1998; Markus & Kunda, 1986; Minsky, 1988; Skitka, 2003)。按照社会—认知原理,组成工作自我概念的所有认同的影 响是一种机能——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这种认同是怎么利用的。
道德认同的 当前可利用性
道德认同 中心性
情境
道德意向/行为
2 文献综述
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概念
wk.baidu.com
很多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决定道德行为的个体特质,包括道德推理 (Kohlberg, 1969), 道德成熟moral maturity (Walker & Pitts, 1998), 道德承诺moral commitment (Colby & Damon, 1992),道德人格 moral personality (Walker &Frimer, 2007), 和道德品质moral character (Blasi, 2005)。 以前的研究普遍发现这些特质与道德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但是没有 一个能够充分预测或解释道德行为中的情境变量(Hardy & Carlo, 2005; Shao, Aquino, & Freeman, 2008)。一些学者(cf. Aquino & Freeman, in press; Aquino & Reed,2002; Lapsely, 1996; Lapsley & Narvaez, 2004; Shao et al., 2008;Weaver, 2006)已经 表明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 2001)可能为解释这个局限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Lapsley & Narvaez, 2004; Narvaez, Lapsley, Hagele, & Lasky, 2006)。
2 文献综述
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概念
我们所主张的道德认同中心性的概念与“图式”的概念 (see
Bem, 1981;Markus, 1977) 、“认同的强度”的概念(Deshpande, Hoyer,& Donthu, 1986)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提出道德认同中心性越高的个体,它的激活潜能就 越高(see Higgins, 1996)并且影响信息加工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就 越强。激发潜能指的是一种知识结构便于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 的程度。当道德自我图式在个体的工作自我概念内被激活的时 候,我们假设它会有更大的潜能去影响道德行为。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不同类型的道德榜样 (关爱与勇敢)的人格剖析图存在分歧。为了解释这种分歧, Walker and Frimer (2007,p. 857)表明,毋庸置疑对勇敢榜样的行为来说 “强大的情境因素功不可没”。
Walker and Frimer’s (2007) Walker and Frimer’s (2007)的观察似乎证明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都会对
(Consequently, the influence of any single facet of identity, including an individual’s moral self-conception, will be a function of how accessible that facet of identity is in any given situation)(Skitka, 2003)。
这两个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共性:都假设自我超越、道德目标和价值与 自我利益、自我提高有关的目标和价值之间本质上存在一个相反的关系。 道德目标、价值与自我利益目标、价值的内在不兼容性表明,在工作自我 概念内道德认同和认同利己方面的同时激活会产生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 (see Burroughs & Rindfleisch, 2002)。对人们来说,减轻这种不协调状态的一种 方式是使认同的不兼容方面的一个变得不活跃(Burke, 2003)。
做贡献的行为(研究4)。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所提出的模型
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传统方式都是把人分成道德的和不道德的来解释像萨达姆那
样的暴虐行为和特里萨修女自我牺牲的超凡行为。但是仅仅把
人们分成不道德或道德的方式不能充分说明人类道德因情况而 变的特征。 即使是最神圣的人有时候也会违背他或是她所持有的道德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