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污水处理设备之生物转盘
污水处理生物转盘的特点及应用

污水处理生物转盘的特点及应用生物转盘又称浸没式生物滤池,是20世纪60年代原联邦德国开创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早期的生物转盘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后推广到城市污水处理和有机性工业废水的处理。
处理规模也从几百人口当量发展到数万人口当量,转盘构造和设备也日益完善。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引进生物转盘技术,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工作。
它有很多优势,在印染、造纸、皮革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效果较好。
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也有应用。
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及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许多特有的优越性:(1)生物转盘的生物膜能够能够周期性地交替运动于空气与废水之间,因此微生物能够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化过程更为有利地进行;(2)转盘中生物膜生长的表面积大,一般不会发生如生物滤池中滤料堵塞的现象,即使堵塞也很容易清洗。
生物转盘没有污泥膨胀的可能,因此允许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适宜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3)污泥龄长,在转盘上能够增殖世代期很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因此,生物转盘具有硝化、反硝化的功能;(4)微生物浓度高,特别是最初几级的生物转盘;废水在生物转盘中的停留时间比活性污泥法及生物滤池长,生物转盘能够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都高,即使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后,恢复转盘的正常工作也很快;(5)生物转盘一般不需要曝气,污泥也不需回流,因此,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动力消耗低;(6)从一个生物转盘单元来看,其流态是完全混合型的,在转盘不断转动的条件下,槽内的污水又成推流式,因此,生物转盘的流态应按完全混合推流来考虑。
生物转盘也有其缺点:(1)制作盘片的材料价格较高,使生物转盘的建造费用高;(2)由于盘片材料的限制,使转盘的直径还不宜做得太大;当水量较大时,将需要很多盘片,并且转盘水深较浅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因此,生物转盘适宜处理水量较小的有机废水。
文章来源:易净水网——隶属于四川云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为解决中小企业排污治污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技术壁垒,项目风险高,成本高昂,行业透明度低等痛点而建立。
生物转盘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生物转盘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运用摘要:生物转盘工艺是一种先进的生态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污水处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设备成本高、运行费用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生物转盘工艺的出现为城镇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物转盘工艺;城镇污水处理;应用引言传统的城镇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然而,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处理效果不稳定等。
生物转盘工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先进的生态处理技术。
它利用旋转转盘上形成的生物膜进行废水处理,通过将废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使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
相比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转盘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维护简单等优点,因此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生物转盘工艺概述(一)原理生物转盘工艺是一种基于微生物附着生物膜的生态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中。
生物转盘工艺中的转盘通常由一系列平行安装的悬挂式转盘组成,转盘上附着有生物膜。
当废水通过转盘时,废水中的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同时,通过转盘的旋转运动和曝气系统的作用,可以增加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和氧气供应,提高处理效果。
生物转盘工艺的运行过程通常包括进水、附着生物膜、生物降解、除水等步骤。
废水首先进入生物转盘系统,经过转盘与生物膜接触,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并进行降解作用。
随着转盘的旋转,废水中的污染物逐渐被降解,并形成处理后的净水。
最后,经过除水系统处理后的净水被排放或再利用[1]。
(二)影响因素1.废水水质:废水水质是影响生物转盘工艺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氨氮浓度、COD浓度等均会影响生物转盘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污染物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降解效果。
应用生物转盘-MBR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实验4 应用生物转盘-MBR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生物转盘、MBR技术的理解;通过实验了解“生物转盘-MBR”技术净化制革废水的运行效率。
二、实验原理生物转盘(rotating biological disk)是由水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
盘体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反复地接触槽中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获得净化。
生物转盘工艺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是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的人工强化,这种处理法使细菌和菌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在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
污水经沉淀池初级处理后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使污水得到净化。
在气动生物转盘中,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溶解氧通过设在生物转盘下侧的曝气管供给。
转盘表面覆有空气罩,从曝气管中释放出的压缩空气驱动空气罩使转盘转动,当转盘离开污水时,转盘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也从空气中吸收溶解氧。
MBR(膜生物反应器)是把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工艺,在生物反应器中置入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中空纤维膜为超滤膜(UF),孔径范围为0.04μm,主要用于对悬浮液和有机物进行截留。
其特点可使生物反应池内维持一定浓度的微生物量,对污水进行净化。
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核心是基于浸入式高强中空纤维膜分离和生物反应技术,将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与超滤膜分离系统一体化,用超滤膜分离方法替代了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和砂滤系统。
其特点是处理水水质非常好,悬浮固体、CODcr、NH3-N、BOD5和浊度很低,可直接回用作杂用水,比如饮用水以外的生活杂用水,园林绿化,洗车等;工业用水,比如循环冷却用水或直接作为反渗透进水、生产锅炉补给水和电子工业超纯水。
超滤膜通常是直接浸没在曝气池中,直接与生物反应混合液接触,通过过滤泵的负压抽吸使滤后水通过外压式中空纤维膜达到固液分离的作用。
带你了解生物转盘!

带你了解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简称RBC)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具有系统设计灵活、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系统可靠、操作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不需要曝气,也无需污泥回流,节约能源,同时在较短的接触时间就可得到较高的净化效果。
其净化有机物的机理与生物滤池基本相同,但构造形式却与生物滤池不同。
构造生物转盘是由水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主要包括旋转圆盘(盘体)、接触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等,必要时还可在氧化槽上方设置保护罩起遮风挡雨及保温作用。
盘体是由装在水平轴上的一系列间距很近的圆盘所组成,其中一部分浸没在氧化槽的污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作为生物载体填料,转盘的形状有平板、凹凸板、波纹板、蜂窝、网状板或组合板等,组成的转盘外缘形状有网形、多角形和圆筒形。
盘片串联成组,固定在转轴上并随转轴旋转,对盘片材质的要求是质轻高强,耐腐蚀,易于加工,价格低廉。
盘片的直径一般为2~3 m,盘片厚度1~15 mm。
目前常用的转盘材质有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不饱和树脂玻璃钢等。
转盘的盘片间必须有一定的间距,以保证转盘中心部位的通气效果,标准盘间距为30 mm,若为多级转盘,则进水端盘片间距25~35 mm,出水端一般为10~20 mm,具体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调节。
氧化槽一般做成与盘体外形基本吻合的半圆形,槽底设有排泥和放空管与闸门,槽的两侧设有进出水设备。
常用进出水设备为三角堰。
对于多级转盘,氧化槽分为若干格,格与格之间设有导流槽。
大型氧化槽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中小型氧化槽多用钢板焊制。
转动轴是支撑盘体并带动其旋转的重要部件,转动轴两端固定安装在氧化槽两端的支座上。
一般采用实心钢轴或无缝钢管,其长度应控制在0.5~7.0 m之间。
转动轴不能太长,否则往往由于同心度加工不良,容易扭曲变形,发生磨断或扭断。
转轴中心应高出槽内水面至少150 nm,转盘面积的20%~40%左右浸没在槽内的污水中。
水污染控制工程 生物转盘

2、按负荷率进行计算 ⑴ 转盘总面积
处理水量, 处理水量, m3/d
qV ρ S 0 2 A= (m ) N
⑵ 转盘盘片数
进水BOD5, , 进水 mg/L
生物转盘的 负荷率, BOD5负荷率, g/m2•d
4A 0.64 A m= = 2 2 2πD D
转盘直 径,m
⑶ 废水处理槽有效长度
L = m( a + b) K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虑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也就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第二节 生物转盘
一、生物转盘的构造
生物转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转动轴、转盘、废水处 理槽和驱动装置等。 生物转盘的主体是垂直固定在水平轴上的一组圆形 盘片和一个同它配合的半圆形水槽。 盘片的材料要求质轻、耐腐蚀、坚硬和不变形。目 前多采用聚乙烯硬质塑料或玻璃钢制作盘片。 水槽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断面直径比转 盘略大(一般为20~40mm),使转盘既可以在槽内自由 转动,脱落的残膜不致留在槽内。 驱动装置通常采用附有减速装置的电动机。根据具 体情况,也可采用水轮驱动或空气驱动。
2、三相生物流化床 在反应器底部或器壁上直接通入空气供氧,形成气液 固三相流化床。由于空气的搅动,载体之间的摩擦较强烈, 自动脱膜,不需特别的脱膜装置。但载体易流失,气泡易 聚并变大,影响充氧效率。为了控制气泡大小,有采用减 压释放空气的方式充氧和射流曝气充氧。
三、生物流化床的优缺点 生物流化床的主要优点如下: ⑴ 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⑵ 微生物活性强 ⑶ 传质效果好 生物流化床的缺点是设备的磨损较固定床严重,载 体颗粒在湍动过程中会被磨损变小。此外,设计时还存 在着生产放大方面的问题,如防堵塞、曝气方法、进水 配水系统的选用和生物颗粒流失等。
第三节、生物转盘

二、布置形式 单轴单级
单轴多级
多轴多级
三、设计计算
有机负荷——盘片单位面积盘片所能承受 有机负荷——盘片单位面积盘片所能承受 的有机物量,即有机物负荷( N) (gBOD5/m2·d) 水力负荷q——盘片单位面积盘片所能处理 水力负荷q——盘片单位面积盘片所能处理 的水量,即水力负荷( N)(水m3/m2·d) )(水m
一、生物转盘的结构
转盘——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0%浸没 转盘——40-50%浸没 在水中,盘片净直径2 在水中,盘片净直径23m间距20-30mm,生 3m间距20-30mm,生 物膜厚0.5-2mm,玻璃 物膜厚0.5-2mm,玻璃 钢、塑料制成 转轴——5 转轴——5-6m 废水槽 驱动装置——减速电 驱动装置——减速电 机
四、生物转盘的新发展
1、藻类转盘 盘间距加大 生成藻类 可去除氮、 磷
2、空气驱动转盘
3、与沉淀池共建转盘
4、曝气池与转盘共建
五、生物转盘的优点与缺点
处理特点 1、转盘上微生物量大,达5mg/cm2,折算成活性污 、转盘上微生物量大,达5mg/cm2,折算成活性污 泥混合液浓度为10000~20000mg/L。 泥混合液浓度为10000~20000mg/L。 2、BOD负荷高达10~20g/m2盘面·d,容积负荷1.5~ BOD负荷高达10~20g/m2盘面· ,容积负荷1.5~ 3.0kg/m2(滤料) ,高出活性污泥1 3.0kg/m2(滤料)·d,高出活性污泥1倍多。 3、由于微生物浓度高,有机负荷低≈0.02~0.5左右, 、由于微生物浓度高,有机负荷低≈0.02~0.5左右, 微生物基本处于内源呼吸,形成污泥量少。 4、耐冲击负荷适应力强,pH=4.8~9.5,温度13~23 、耐冲击负荷适应力强,pH=4.8~9.5,温度13~ ℃。 5、工作可靠,不易堵塞,污泥不易膨胀,氧利用率 高。 缺点: 1、适于处理水量小的废水,占地大。 2、传动、转动、盘片损耗大,检修困难。 3、卫生条件差,易产生厌氧。
高效节能的水处理系统——生物接触转盘

家和政府 的赞 誉
计的生物转盘 ,单机 的处 理能力从每天处理 ‘
5 吨 水( O 等于一栋楼房的污水量 ) 到每天处理 4 0吨 0 水 ( y 10 等 - 0 0至 20 0 0人的小 区) 如需要处理更 多 . 的污水 . 可以采用并联模式 。 系统还可 以根据实 则 该 际污 水处理需 娑 析对 其容 的大 小做 出相应 的设
被营养学 家誉为 “ 类天 人
然的营养宝 库” 人类 的 .“
生命之源” 我周每年可用 。 于开发利用 的小麦胍 芽蕴
全国年麦胚蕴藏照高达 40万吨 , 0 可生产营养麦 胚片 2 0 0 0万吨。 所有原材料供应充足 。 由于营养麦胚 片的 营养价值 及保健 功能作用 远远高 于市场上 的麦 片, 町作 茶 及营养保健饮料 , 因此 , 这一新产品具有 广阔的市场 前景 。估 算产品成本 1 2 . 万元 / ( 吨 含包 装) 利润 12万元/ , , . 吨 市场需求量 为 1 5万吨 . 可创 利润 】 亿 元/ 。 8 年 单位 : 武汉工业学院科技处
粗质 嗣体 转动 的微生物纳人 氧气 ,把有机物分
而 自动补偿 。 附在转盘上的微生物 是有生命 的 , 当污
水中的有机物增加时 , 微生物随之增 加. 相反 , 当污 水中的有机物 减少时 , 生物随之减少。 以这系统 微 所 的【 作效果不窬 易受 到流量的突然变化 和停电的影
I 响
饵台生物接触转擞污水处理 系统 都是根据业主
维普资讯
A N o M
A R x E T
小麦胚芽 是小麦籽粒
润 . 味纯正 , 滋 无麦腥昧 , 麦香味。冲调性 : 具有 营养麦
胚片均匀悬浮 . 麦胚看得 见。 原
【最新精选】生物转盘、MBBR工艺对比的说明

【最新精选】生物转盘、MBBR 工艺对比的说明生物转盘、人工湿地、人工快渗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综合对比针对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生物转盘、人工湿地、人工快渗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4种工艺都有应用,各有优缺点。
现就以上4种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进行对比,同时针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合适的工艺路线和运营模式,从而可以保证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工程顺利实施,更能保证乡镇污水厂的后期运营。
1、工艺简介1.1生物转盘工艺生物转盘工艺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是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的人工强化,这种处理法使细菌等微生物、原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在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
生物转盘由转动轴、转盘、废水处理槽和驱动装置等组成。
其核心处理装置是垂直固定在水平轴上附着一层生物膜的圆形盘片,盘片上半部露在大气中,下部约40%~50%的盘面浸没在污水中。
工作时,污水流过水槽,驱动装置带动转盘转动,当盘面某部分浸没在污水中时,盘上的生物膜便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当盘片离开液面暴露在空气中时,盘上的生物膜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对有机物进行氧化。
这样转轴带动转盘以一定的速度不停地转动,生物膜交替的与废水和空气接触,形成一个连续的吸氧、吸附、氧化分解过程,使氧化槽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使污水得到净化。
与此同时转盘上的生物膜也同样经历挂膜、生长、增厚和老化脱落的过程,脱落的生物膜可在后续泥水分离装置中去除。
生物转盘除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外,随着膜的增厚,内层的微生物呈厌氧状态,还具有硝化、脱氮与除磷的功能。
以生物转盘为为主体的SMART工艺,生物转盘出水端增加滤布滤池过滤系统,很好的弥补了生物转盘出水SS高的缺点,从而进一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生物转盘设备加工制造复杂,特别是对转轴的加工水平要求较高,整体设备的加工对设备厂家机加工水平要求严格。
1.2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主要由人工基质(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目前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转盘的结构
生物转盘的净化机理
• 生物转盘上生长着生物膜,靠生物膜的吸附稳定作用能 够去除有机物。 • 含有溶解氧和微生物的悬浮液对有机物有一定的净化作 用,同时也向生物膜提供氧源。 • 生物转盘和悬浮液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生物转盘的设计
• 生物转盘工艺设计主要包括盘片面积、盘片数、氧化槽 长度、氧化槽容积及转盘转速等。 • 设计参数主要有停留时间、水量(水力)负荷和面积负 荷(率)等。 • 停留时间:指污水充满氧化槽净有效容积(盛水量)所 需时间,为氧化槽净有效容积与进水流量之比。 • 面积负荷(率):指单位面积转盘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 有机物量,单位为kgBOD5/(m2·d)。 • 水量(水力)负荷:指单位时间单位氧化槽净有效容积 处理的水量,单位为m3/(m3·d) • 面积负荷可以根据预期达到的处理效果参阅有关资料选 定,也可通过试验来确定。
生物转盘的结构
• 生物转盘由盘片、转轴、氧化槽和驱动装置四个主体部 分组成。 • 生物转盘区别于其他生物膜法处理设备的特征是生物膜 在水中回转。
生物转盘的结构
生物转盘的结构
• 生物转盘的主体是由垂直固定在水平轴上的一组盘片 (圆形或多边形)及与之配套的氧化水槽组成。 • 氧化水槽的断面为半圆形、矩形或梯形。 • 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盘片以每分钟0.3~3转的速度缓慢 回转(一般控制线速度15~20m/min),污水流过氧化槽。
生物转盘的结构
• 当系统要求的盘片面积较大时,可分组安装,一组称为 一级,串联运行。 • 也可以组合成多轴多级形式。
生物转盘的结构
• 氧化槽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断面直径比转盘约 大20~50mm,使转盘可以在槽内转动。 • 槽内水位应在转轴以下约150mm。槽底设放空管。 • 根据具体情况驱动装置通常采用电动机传动,也可采用 水力驱动或空气驱动。
格栅 沉淀池 气浮设备 快滤池 混凝设备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设备 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装置
生物转盘的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 生物转盘是20世纪60年代在生物滤池基础上开发的一种 高效、经济的生物膜法处理设备。又名转盘式生物滤池, 属于充填式生物膜法处理设备。生物转盘去除污染物的 原理与生物滤池相同,但构造型式与生物滤池不同。
生物转盘的结构
• 盘片要求使用质轻、耐腐蚀、坚硬和不易变形的材料加 工而成,目前多采用聚乙烯硬质塑料或玻璃钢制作。 • 形状为平板或波纹板,直径一般为2~3m,最大直径达 5m,厚度2~10mm,盘片净间距为20~30mm,平行安装 在转轴上。 • 为防止盘片变形,需要支撑加固。轴长通常小于7.6m。
生物转盘的设计
•
生物转盘的设计
•
生物转盘的设计
•
•
面积负荷[gBOD5/(m2· d)] BOD5去除率(%)
6 93
10 92
25 90
30 81
60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