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复习题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题(20个)二、名词解释(4个,名词解释不超过5句话)三、简答题(3个)四、分析题(1个)重点:一、视觉暂留原理二、似动现象三、心理补偿机制四、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和幻觉性五、镜头:包括三方面含义: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2、拍摄时候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六、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吧电影艺术譬喻为一种语言,与戏剧相区别。

这种“新语言”的特征(构成要素)是:1、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景别。

2、能够吧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3、在同一场面中,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照一定顺序把镜头连结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序列。

七、形成影像的元素: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八、构图:概括的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

对于构图的分析包括方方面面,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1、线条。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6、光影、颜色的变化。

构图的重要原则:1、平衡原则2、变化原则3、动态构图原则九、景别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具体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1、远景:广阔的场面。

2、全景:人物的全身。

视听语言网课试题及答案

视听语言网课试题及答案

视听语言网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视听语言中,“视觉叙事”主要指的是什么?A. 声音的运用B. 光线的运用C. 色彩的运用D. 画面的运用答案:D2.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视听语言?A. 镜头B. 音乐C. 剧本D. 剪辑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蒙太奇”的类型?A. 叙事蒙太奇B. 表现蒙太奇C. 抽象蒙太奇D. 长镜头答案:D4. 在视听语言中,“景深”是指什么?A. 画面的亮度B. 画面的清晰度C. 画面的深度D. 画面的色彩答案:C5. 以下哪个术语不是描述镜头运动的?A. 推镜B. 拉镜C. 摇镜D. 变焦答案:D6.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是视听语言中“声音”的组成部分?A. 对白B. 旁白C. 音乐D. 所有以上答案:D7.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表达情绪B. 突出主题C. 创造氛围D. 增加剧情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剪辑”的技巧?A. 跳剪B. 交叉剪辑C. 匹配剪辑D. 长镜头剪辑答案:D9. 在视听语言中,“光线”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塑造人物形象B. 营造空间感C. 表达时间D. 增加剧情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视听语言中“镜头”的类型?A. 远景镜头B. 中景镜头C. 特写镜头D. 背景音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画面的连续变化来讲述故事。

答案:视觉叙事2. “________”是指通过剪辑手段,将不同时间、地点拍摄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答案:蒙太奇3.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光线的明暗、方向、色彩等来表达情感或创造氛围。

答案:光线4. “________”是指通过色彩的对比、搭配来表达情感或突出主题。

答案:色彩5.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__”是指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来表现画面的变化。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视觉滞留性原理?答:视觉滞留性是电影原理基础理论。

2.简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从整体结构出发解释人类的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事物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当许多元素结合在一起时,便会出现具有全新性质的新事物。

3.简述远景的特点和作用。

答:远景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2)用来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3)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4.简述中景的特点和作用。

答:中景的特点与作用主要有:1)表现人物上半身的形体举措;2)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感情交流。

5.简述近景的特点和作用。

答:近景的特点与作用:1)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2)易与观众产生交流感。

6.简述特写的特点。

答:特写的特点:1)突出事物最有意义、价值的局部;2)表现细节,突出细部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3)表现重点;4)表现物体的质感。

7.什么是平拍镜头?简述它的特点。

答:摄影(像)机镜头与被摄工具在同一水平线上拍照而得的镜头称为平拍镜头。

它的视觉效果与一样平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一般情况相似,被摄工具不易变形,令人感到同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

8.什么是仰拍镜头?简述它的特点。

答:仰拍镜头是摄影(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视平线、向上进行拍照而得的镜头,有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俯视效果。

突出、夸大、拨高处于前景的被摄主体,造成令人崇敬或者恐惧的心理。

适合于表达高大的物体、腾空跃起的举措和人或物向上的力量。

9.什么是俯拍镜头?简述它的特点。

答:俯拍镜头摄影(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平线、向下进行拍摄而得的镜头。

有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

它的特点有:画面中地平线处于上端,使地平面上的景物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以及盛大的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视听语言复习考试(学生)

视听语言复习考试(学生)

一、填空题1.()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法国的()被认为是电影的奠基人。

2.美国的()将镜头作为电影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创了完整视觉语言形成时期。

3.光线按照光位划分包括()、()、()、()、()。

4.场面调度包括()和()。

5.画面组接的连贯因素包括()、()、()、()。

6.主体动作剪辑方法主要包括()、()、()。

7.场面转换技巧主要包括()和()两种。

8.在某一场景插入前一镜头某个人物的思绪或回忆的叙述手法是()。

二、名词解释1.似动现象2.主观视角3.无声4.蒙太奇5.景物镜头6.场面调度三、简答题1.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2.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按照作用和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四、论述题双人对话具有哪些典型机位组合?试举例说明双人对话场面设计有哪些方式?至少列出四种,并绘制简略机位图辅助说明。

五、综合题运用所学过的视听语言知识,试写一个人物出场段的分镜头稿本。

不限主题和题目,要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并交代适当背景信息,镜头数量不超过20个。

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听语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2.大卫•格里菲斯3.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底光4.演员调度镜头调度5.逻辑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队列因素6.分解法、增减法、错觉法7.有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8.闪回二、名词解释1.似动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以完形原理对影像似动现象的心理学解释。

影片的一幅幅静态画格以每秒16格或24格的速度连续呈现,会产生似动和深度感的幻觉,这不仅是由于生理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还有赖于把影像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完形”过程,是大脑积极参与认同的结果。

2.主观视角:摄影机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是将观众直接引入剧情的有力手段之一。

3.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着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力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

视听语言考试试题

视听语言考试试题

视听语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镜头景别能够展现人物的全身形象和所处环境?()A 特写B 近景C 中景D 全景2、在电影中,常常用来表现紧张、悬疑氛围的音乐类型是?()A 交响乐B 摇滚乐C 爵士乐D 悬疑音乐3、色彩在视听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表意作用,以下哪种色彩通常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A 蓝色B 红色C 绿色D 黑色4、以下哪个是剪辑中的“淡入淡出”效果的作用?()A 加快节奏B 引起注意C 表示时间的过渡D 增强紧张感5、画面构图中,“三分法”原则是指将画面分为()等份。

A 两份B 三份C 四份D 五份6、声音的“混响”效果主要影响声音的()A 音量B 音色C 空间感D 音调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视听语言中的“视”主要包括画面的_____、_____、色彩等元素。

2、镜头运动方式有推、拉、摇、_____、_____等。

3、蒙太奇的基本类型包括叙事蒙太奇和_____蒙太奇。

4、电影中的对白、旁白、_____统称为人声。

5、画面的影调分为高调、低调和_____。

6、轴线原则是指在拍摄时要保证被拍摄主体在_____上的一致性。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请简要说明长镜头的特点和作用。

长镜头是指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内不间断地拍摄一段相对较长的画面。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强,能够展现事件的完整过程和真实的时空关系;节奏较为缓慢,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长镜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现场;能够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与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形成对比,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2、举例说明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例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题曲《我心永恒》旋律优美动人,它不仅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强化了男女主角之间浪漫的爱情主题,还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标志性符号,让观众在听到音乐时就能立刻联想到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1. 视听语言中,“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什么?A. 声音B. 光线C. 色彩D. 画面答案:D2. 在电影中,长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快节奏的动作B. 紧张的气氛C. 角色的内心世界D. 场景的转换答案:C3. 电影剪辑中的“跳切”技术通常用来表现什么?A. 连续性B. 时空的跳跃C. 角色的对话D. 场景的切换答案:B4.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增强情感B. 创造氛围C. 表达角色内心D. 改变画面的色彩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视听语言中的“蒙太奇”技术?A. 并列蒙太奇B. 对比蒙太奇C. 交叉蒙太奇D. 长镜头答案:D6. 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含义,以下哪种色彩通常与“悲伤”相关联?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黄色答案:B7. 在电影中,使用“逆光”拍摄可以产生什么效果?A. 突出主体B. 增加神秘感C. 创造阴影D. 增强对比度答案:B8.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设计”主要负责什么?A. 画面的构图B. 声音的录制C. 声音的后期处理D. 场景的布置答案:C9. 电影中使用“慢动作”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紧张的追逐B. 角色的思考C. 动作的夸张D. 环境的宁静答案:B10.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视听语言的范畴?A. 音乐B. 对白C. 剧本D. 剪辑答案:C解析:1. 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电影中通过画面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包括构图、色彩、光线等。

2. 长镜头通常用来深入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有更多时间沉浸在场景中。

3. 跳切技术通过快速切换画面,创造出时空跳跃的效果,常用于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4. 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情感、创造氛围和表达角色内心,但不会影响画面的色彩。

5. 蒙太奇技术包括并列、对比和交叉蒙太奇,而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不属于蒙太奇技术。

6. 在电影中,蓝色通常与悲伤、忧郁等情绪相关联。

视听语言复习题

视听语言复习题

一·选择题1·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1937 年的【《白雪公主》】2·【特写】镜头俨如向人们敞开了通向心灵世界的窗户。

有强烈的放大性,指向性,强调性和暗示性,指引观赏者于细微之处见本质。

3·【全景】镜头给观众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

4·【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动作,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

所以,中景的适用范围很广泛。

5·【大特写】与其他所有景别画面相比较,视觉上更有强制性、专一性,表现力较强。

6·【平拍角度】的镜头相对来说代表一种客观、中立的叙事观点,因此是影片大部分采用的摄影机角度。

一般是指成年人的视点。

7·【仰角镜头】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威吓。

8·【俯拍镜头】用来制造压抑、低沉、紧张的气氛。

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9·【主观视角】更进一步涉及人物的感觉,更能够突出人物的主观感受。

10·【分镜头】是将文字转换为可视画面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上相关文字阐释。

11·【运动摄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在运用镜头的不同摄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努力把各种不同的摄法同内容结合起来】13·【音画对位】概念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 年在《未来的有声影片》(创作宣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14·【音画对立】是导演合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15·【音画并行】声音形象不是具体的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容量。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含答案)答:正面镜头是指摄影(像)机与被摄对象呈正对的镜头,被摄对象直接面对观众。

它的特点有:1)表现被摄对象的真实形象,直观明了;2)突出被摄对象的个性特征和表情,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活动;3)适合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答:声画对位是指影视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关系。

它的特点是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对应、呼应和补充,增强了作品的视听效果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声画对位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音乐和画面的对位、对话和人物动作的对位、自然音响和场景的对位等。

答:连续式蒙太奇是指通过镜头的连续组接,来表现时间、空间、动作等方面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流畅的视觉效果。

实例:电影《鬼子来了》中,主角在战场上奔跑、爬行、挣扎,通过连续式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

答:推镜头是指通过调整镜头焦距,使画面中的被摄对象逐渐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它的特点有:1)能够突出被摄对象,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2)可以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使画面更具有戏剧性;3)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

实例: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当___从下水道逃脱时,镜头通过推镜头的方式逐渐放大,突出了___的身影,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紧张和兴奋,增强了戏剧性。

5) 通过拉镜头,可以表现出被摄主体的孤独、远离、无助等情感状态。

作品实例: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___逐渐走出监狱,摄像机拉开距离,表现出他与监狱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也表现出他获得自由的喜悦与孤独。

拉镜头的效果加强了观众对___获得自由的共鸣和感受。

3)突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加强情感表达;4)表现时间、空间和情感的跨度和变化;5)增强画面的艺术感和美感,提升观赏体验。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镜头下雨时,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忧郁、沉重的气氛,与主角___内心的挣扎和压抑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1937 年的【《白雪公主》】2·【特写】镜头俨如向人们敞开了通向心灵世界的窗户。

有强烈的放大性,指向性,强调性和暗示性,指引观赏者于细微之处见本质。

3·【全景】镜头给观众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

4·【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动作,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

所以,中景的适用范围很广泛。

5·【大特写】与其他所有景别画面相比较,视觉上更有强制性、专一性,表现力较强。

6·【平拍角度】的镜头相对来说代表一种客观、中立的叙事观点,因此是影片大部分采用的摄影机角度。

一般是指成年人的视点。

7·【仰角镜头】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威吓。

8·【俯拍镜头】用来制造压抑、低沉、紧张的气氛。

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9·【主观视角】更进一步涉及人物的感觉,更能够突出人物的主观感受。

10·【分镜头】是将文字转换为可视画面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上相关文字阐释。

11·【运动摄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在运用镜头的不同摄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努力把各种不同的摄法同内容结合起来】13·【音画对位】概念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 年在《未来的有声影片》(创作宣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14·【音画对立】是导演合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15·【音画并行】声音形象不是具体的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容量。

16·【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17·【原画】是负责根据分镜表或设计稿将设计好的镜头影像绘制成精细的线条稿,是动画制作具体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又被称为“关键动画”18·观众能够在【固定拍摄】方法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元素的干扰19·【音画同步】表现为音响和画面紧密的结合,音乐情绪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20·【动效】可以从声音的临场感、声音的环境感、声音的运动感这三方面衡量艺术水准21·1896 年法国摄影师狄克逊首创了【摇镜头】手法22·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35mm-50mm】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23·移动镜头按其移动方向大致可分为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24·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25·对景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26·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声音空间】27·中国美术电影诞生于20 世纪20 年代初,在上海由“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28·《埃及王子》是一部【叙事动画片】29·场面调度的目的是【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30·光波和声波属于【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31·公元前17 世纪,【牛顿】最先发现人的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32·【爱因斯坦】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创始人,理论家和导演33·放映机是以每秒【24】格运动的。

34·在 19 世纪以前,人类的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包括身体媒介以及【再现性媒体】35·人的知觉可以根据生活的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将缺失的部分补偿完成,从而形成完整的形象,这种功能我们称为【视觉暂留】36·【安东尼奥尼】不属于苏联电影学派,苏联电影学派中有爱因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

37·在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台阶的段落中,通过对时间的延续扩展了空间幅度。

38·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39·【镜头】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40·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走动、转身、换位都很常见。

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头部原理】二·名词解释:1·【视觉暂留原理】:指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 秒~0.4 秒左右。

2·【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的位置的更动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其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

3·【镜头调度】:指导演运用摄影机方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各种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各种不同视角和远全中近特等各种不同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视点、角度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和环境气氛的变化。

4·【轴线】:是拍摄对象因视线方向、运动方向、相互交流和方位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界限5·【轴线原则】:就是为了保证拍摄对象运动方向和相互关系的一致性,始终遵循在对象形成的这条虚拟界限的某一侧拍摄的原则6·【景深】:指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的距离7·【全景深】: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

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8·【视听语言】: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也可以称“电影语言”,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9·【音响转场剪辑】:音乐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通过音乐使前后两场戏自然过渡的方法。

10·【动作转场剪辑】:动作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场景或时空转换的有效手段。

11·【特写转场剪辑】:特写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通过特写画面将一场戏转入另一场戏或从特写画面开始展开另一场戏的方法。

12·【语言转场剪辑】:语言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前后两场戏之间利用对白进行自然过渡的方法。

13·【音乐转场剪辑】:音乐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通过音乐使前后两场戏自然过渡的方法。

14·【景物转场剪辑】:景物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在前后两场戏之间用景物镜头进行转场处理的方法。

15·【情绪转场剪辑】:情绪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在前后两场戏之间利用情绪渲染的延续性进行转场处理。

16·【光学技巧转场剪辑】: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是影视剧常用剪辑技法之一,是指用光学技巧对两场戏之间的转场进行处理的方法。

17·【齐轴镜头】:镜头的视轴方向与人的轴线方向基本平行或重合18·【动效】:动效是电影录音学范畴,指各种动作的声音效果,比如武打片里被拳头打中的声音。

19·【动作错觉法】:人物形体动作剪辑技法之一。

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20·【纵深场面调度】:充分利用摄影机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演员位置的变化,利用透视关系使人和景获得较强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空间感。

21·【象征性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者象征某种事物的内在涵义,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让观众去思索,去意会,增加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22·【对比性场面调度】: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

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光影的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会使气氛更为强烈。

2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通过演员的移动来不断转换观众的视觉焦点,常和镜头的摇移结合起来。

24·【重复场面调度】:在动画中,相同或相似的角色调度或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引起观众的联想,思考其中内在的联系,增强动画片的感染力。

25·【场面调度】:出自法语,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在电视中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

26·【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27·【主观视角】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8·【运动摄影】运动摄影也称为“移动摄影”,摄影机在推、拉、摇、移、跟、升降、旋转和晃动等不同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

29·【固定摄影】是在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被摄对象可以处于静态,也可处于动态30·【甩】又称“闪摇镜头”,指速度极快地摇摄镜头。

摇摄中间的画面影像产生几乎是模糊一片的效果。

31·【晃动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机身作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

常用作主观镜头。

32·【动作增减法】所拍摄的一些电影镜头中,如果人物动作景别角度变化大(如由全景正面变到大侧面特写),形体动作的速度快慢不一样,人物的情绪又不连贯,在组接这些动作时,上下镜头中的人物形体动作留用的镜头长度,可根据动作和剧情的具体要求而变化,让某个动作特意留长些而造成动作的延续感,称增格法;去掉动作的某一部分,造成动作的快速感,称减格法。

33·【运动轴线】: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叫做运动轴线。

34·【音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35·【视听思维】就是从某种科学的抽象概念直接从一种形状,方位,关系得出另外的关系36·【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态和形式的特征37·【音画关系】指音乐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构关系38·【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 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