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和体现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规范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校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针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特制定本细则。
一、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工作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由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组成,有关要求如下:(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1.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研究内容应体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选题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尽量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经济发展相结合,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实际项目,可激发科研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鼓励选择与学生就业、深造、兴趣相关的设计题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4.题目的深度、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又留有充分发挥、扩展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有适当的阶段性成果。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5.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项目或与研究生协作进行的课题,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保证每人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具有各自的特点(避免若干人合做一个题目)。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6.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件 1-1,以下简称任务书),说明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及进度安排,交系或教研室(研究所)审查,通过审查后系或教研室(研究所)主任签字并报院(系)。
哈工大通信工程本科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与背景深空探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实力。
近些年来,深空探测取得了惊人的成果[1] [2],而且世界各国都在争相推出深空探测计划。
2004年1月美国发布“空间探索新构想”(VSE, 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计划,内容为2020年前重返月球,随后深入太阳系进行探测,最终将人类送往火星或更远的深空;2005年9月美国宇航局(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公布了2015-2025年深空探测的路线图;2007年9月,载人登月时间由2018年推迟至2021年左右,载人火星探测时间推迟至2030年以后。
2005年10月,俄罗斯制定了《俄罗斯2006-2015太空探测计划》。
2004年2月,欧洲航天局(ESA, European Space Agency)宣布了“曙光女神”超大规模星际探索计划;2005 年4 月,ESA 公布了“2015-2025年宇宙设想”。
而在我国深空探测是我国航天活动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大领域。
2000年11月,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未来10年将开展深空探测研究,重点开展月球探测。
2004年2月探月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开始。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并获得成功。
在我国未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月球探测和载人航天已被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开展覆盖整个太阳系的深空探测活动将是我国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空通信系统的成败对于探测器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在其核心管理文件《无线电规则》中的规定(第 1.177 款),深空的定义是指与地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106km的空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阶段的综合训练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出如下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一般由第八学期开始,提倡和鼓励第七学期开始。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
第八学期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应于第八学期第三周前下达于学生;开题工作应于任务书下达后的第六周进行。
学校组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十一周左右进行,各院系应组织不少于两次检查。
第七学期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单位,应在开题前一周上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便于督导办安排各阶段的检查工作。
答辩工作应于第八学期的第十八周进行,结题验收工作应于答辩前一周完成,归档工作应于答辩后二周内完成。
上述各项工作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院(系)和教研室分级完成。
对不设教研室的院(系),教研室的职责由院(系)或相应的基层教学组织承担(下同)。
(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导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同指导。
需要在工厂或校外其它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协助指导。
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超过6人。
(四)教务处的职责1.统一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过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度及规定,对其进行宏观指导;2.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的保证;(五)院(系)的职责1.贯彻执行学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结合本院(系)的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施细则;2.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各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包括要做好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的检查;3.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料、实验条件、调研途径等;4.审批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5.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及时将总结报告上报教务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讲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班级1201301姓名巩向涛院(系)汽车工程学院导师王富强开题时间2015年12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太阳能以其储量的无限性、开发利用的清洁性,成为21世纪解决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7, 8]。
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按照能量转化方式可以分为光热转换利用、光电转换利用和光化学转换利用[3]。
其中,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是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具有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但是由于太阳能资源具有能流密度低,易受到昼夜、季节、和地理纬度等因素影响的缺点,必须通过聚集技术将低热流密度的太阳辐射聚集起来,形成高汇聚的太阳能热流以实现降低热损失和高效的能源利用。
传统的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包括发电子系统、传热和蓄热系统、集热子系统。
集热子系统由聚光系统、吸热器和跟踪系统等部件构成。
太阳光辐射经过聚光系统汇聚后形成了高倍汇聚的太阳能辐射能,照射到安装在聚光系统焦平面处的吸热器上,加热吸热管内的换热流体,产生热水或蒸汽驱动发动机,进而带动电机产生电能。
由于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天气变化等因素的的影响,太阳能的热利用具有显著的间断性和不均匀性,导致太阳能吸热器承受反复高温差的热冲击循环,吸热器容易受到高的热应力并引发吸热器玻璃管罩破裂以及吸热器的弯曲变形并最终失效[9]。
如:墨西哥国立大学太阳能热发电站在实验和运行中,多次发生不锈钢管式太阳能吸热器的大弯曲变形并引发玻璃罩破裂的事故[9-14];美国SolarOne 电站和西班牙CESA–I 电站都发生过热应力引起吸热器的失效而导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站停止运行的事故[15]。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学院:设计学院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升本)景观设计方向学号姓名电话指导教师姓名李舒萍职称或学位讲师论文(设计)题目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题目来源 A(教学科研( )B.企业( )C.教师出题( )D.学生自拟 (?) (请在选项括号内打“?”) 科研项目名称:1(命题性概念设计(?) 2(委托设计( ) 课题类型 3(参赛设计( ) 4(科研协作( ) 题目难度、广度1.难度和份量较大( ) 2.难度和份量适中(?) 3.难度和份量和分量较小( )选题简介(内容、现状):一、研究背景目前,城市急剧扩张,对水体简单利用,渐进高层次的开发,形成了人口、经济沿江、沿海集聚的倾向,工业的发展、经贸的繁荣,人物的流动,给滨河区带来了过度捕捞,建设失控,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河道堵塞、水域减少和过度人工作用,又使得滨水区生态结构失稳,从而影响城市整体生态系统,另外,人们一味追求功利的开发,占领城市仅存的水空间,生活岸线受到受到污浊的工业区的排挤,造成人与水的疏离,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丢失等问题不断涌现。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在喧嚣的忙碌中寻求一处宁静优美的生态化公共空间来满足娱乐的需求,并且城市滨水公园也是生态敏感脆弱区域。
所以开发生态滨水公园势在必行,近年来,大量临近水体区域建设成滨水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绿地,对城区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滨水公园既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生态景观,又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极其珍贵的资源,城市形象的窗口。
优秀的滨水空间不仅具有防洪和水利的作用,还可创造亲切的宜人环境,满足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是城市中可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常常成为公众喜好的休闲地域。
哈工大船舶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扁钢抛光清理机结构设计院(系)船舶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游挺学号081310215班号0813102指导教师王丽平开题报告日期20120105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2012年1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研究目的以前,在锅炉膜式壁组件生产中,主要采用轧制鳍片管结构。
片管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受热面(散热),提高传热效率。
膜式壁就是水冷壁焊接鳍片管,它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性,减少锅炉漏风。
但是由于鳍片管制造复杂而且成本较高,所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电站锅炉膜式壁组件生产中广泛采用光管加扁钢焊接结构代替昂贵的轧制鳍片管,这种结构制造较为简单,而且成本较低,同时也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该结构需要保证焊接质量,因此需要对扁钢的焊接面即上下表面特别是靠近两侧的表面进行清理,将锈蚀以及其他杂质去除这样才能保证焊接质量.本次课题解决扁钢两面同时抛光的问题1.2 研究意义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目的。
使学生在机械、驱动、控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二:国内外现状及分析2.1 国内抛光机现状我国在扁钢抛光清理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无锡钜铧机械公司生产的加长平面抛光机如图所示,该平面抛光机采用的磨削装置可以是砂轮、麻轮、布轮、风轮等抛光耗材,通过磨轮的转动对扁钢表面进行抛光磨削。
该磨轮较宽可以对扁钢的整个表面进行抛光磨削加工,但由于该机器只有一个磨轮,因此一次只能对扁钢的一个表面进行抛光磨削加工。
该机器的相关参数如下:主电机功率7.5kW;转速1800r/min;加工工件范围:长度1500mm,宽度:500mm;另外一款扁钢抛光清理机是无锡红帆公司生产的HF—G10平面抛光机,如图所示,该抛光机的导轮的运行采用变频无级调速控制,可按加工件的需要任意选择进给量,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用户所选择的规格及型号在一定的范围内无需调导轮间距,只须将加工件放在导架上,调节抛光轮进给量,便可直接抛磨,操作非常方便,多级抛光一次完成。
哈工大2017本科毕设开题报告

哈工大2017本科毕设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远程数据存储服务器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学号班号指导教师日期2017年1月6日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
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民众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日益深厚。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期,在PC应用领域,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占据了操做系统的半壁江山,图形化的界面,傻瓜式的应用,即使计算机新手也能用的得心应手。
但是随着需求的日益深入,大家渐渐发现,Windows不像以前那样好用了,尤其是在网络应用,服务器构建等方面有着不小的缺憾。
大家渐渐把目光转向了其他操作系统,Linux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具有如下特点:开放性,多用户,多任务,良好的用户界面,设备独立性,提供丰富的网络功能,可靠的系统安全性,良好的可移植性,兼容其他的UNIX系统,支持多文件系统。
自从有了网络一来,通过网络来传输文件一直是一项很重要的共组,不但可以实现文件的上传下载,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权限,并支持大文件的断点续传功能。
例如,把在本地计算机上设计的网站文件,上传到远程的Web服务器主机上,就可以使用FTP服务,根据用户名及密码访问远程主机所提供的FTP目录。
采用这种方法,用户不需要使用Telnet登陆到远程主机进行工作,这样就使Web服务器上的文件更新工作变得非常轻松。
FTP是Internet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协议之一,他是为了能够在Internet上互相传送文件而制定的文件传送标准,规定了Internet上文件如何传送。
该协议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它是由一系列规格文档组成,目标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的方法,是存储介质对用户透明和可靠传输数据。
也就是说,通过FTP协议,就可以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复制,从远程计算机复制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下载(download)文件。
开题报告例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电子模拟打靶设计系(部)应用电子与通信技术系专业单片机应用与开发学生关静静学号1089212231班号0892122指导教师胡金龙开题报告日期2011.10.17哈工大华德学院一、课题题目及背景1、课题题目:电子模拟打靶设计2、课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激光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0多年来,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激光科技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涌现出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现在的激光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包括激光加工、医疗、印刷、光存储,测距准直、检测、文娱教育中的各种激光仪器和设备,激光器件和通信用激光组件,以及激光用材料元器件和部件等。
在军事方面也得到发展,主要是用于模拟实弹打靶训练,这样即节省了实弹的经费消耗,也增加了士兵训练的熟练度。
二、立题的目的与意义本设计是电子模拟打靶设计,接收靶的设计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本着结构简单、功能完善、贴近实际、满足精度要求的宗旨,设计了一套激光接收靶系统。
按照胸环靶的尺寸和形状环形布置光电管,靶面采用模块式结构,按6-10五个环区和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八个方位把整个靶面分成30个区域,每个区域自成一路独立的信号源区。
以多路模拟开关作为数据通道,信号经放大整形后二值化处理在此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通过软件实现了智能化显示。
激光发射系统的设计,利用光电二极管对光信号进行接收和转换,利用转换后得到的电压信号作为激光管的触发信号。
为此可以设计一套激光器的驱动控制电路,激光器能够按照预定的动作发射激光束。
三、课题的技术指标及要求(1)、用红外或激光发射与接收;(2)、当枪打中靶面时,能用数码管清晰的显示(两位);(3)、能有数码管显示局数(一位);(4)、具有清零功能;(5)、靶与枪的距离大于3m。
四、方案选择与方案论证(1)传感器靶对于模块式传感器靶,我们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划分的:每一小块传感器对应一路输入信号,分别编号为0#,1#,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飞轮摩擦观测器设计的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
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学生解延浩
学号1111820131
指导教师吴宝林
日期2015年3月13日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要求三轴稳定的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当前主要有喷气、反作用飞轮和力矩陀螺三种控制方式。
而其中,反作用飞轮由于具有不消耗推进剂、控制精度高、系统简单灵活可靠并且可以实现整星零动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运用。
但在转速较低时,由于摩擦力矩的存在,尤其是在转速过零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均产生突变,导致反作用轮的输入信号和输出力矩间的线性关系被严重破坏。
并且由于静摩擦力明显大于滑动摩擦和粘性摩擦,飞轮在转速较小时会出现最大摩擦力矩大于电机输出力矩的情况,进而陷入有输入无输出的死区,使卫星姿态限于无控状态。
随着飞轮电机的输入不断增大,在突破死区时又会由于摩擦力突变会产生较大的扰动,大大限制了该方案的实际应用。
因此,如何改善反作用飞轮的低速摩擦性能成为了提高飞轮姿态控制精度的关键课题。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5]等小卫星姿态控
对比当前的国内外主要的诸如自适应[1]、变结构[2]、H
∞
制系统,虽然在精度、稳定性和机动能力上都已达到了较佳的性能,但针对于反作用飞轮的低速摩擦补偿却研究不多,也尚未有较为有效可靠的方案。
当前对于低速摩擦补偿,国内外学者主要提出了以下方式:(1)直接补偿:将摩擦力都视作库伦摩擦,并根据库伦摩擦力模型,在飞轮输入信号上叠加一个与转速同向的偏置信号,用以抵消摩擦力。
这样虽然可以改善一部分飞轮性能,但由于模型的不精确而且所受摩擦力不全是库伦摩擦,导致在反作用飞轮转速过零时补偿效果减弱甚至失效;(2)变增益[6]-[8]:在低速过零时提高飞轮转速的反馈增益,即提高了系统转速跟踪的精度,但过高的反馈增益会导致系统能耗增加而且削弱系统稳定性甚至产生极限环振荡现象;(3)高频线性化[9]:当反作用轮转速低于某个阈值时,将高频正弦震颤信号叠加进输入信号中,使原本不连续的摩擦特性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化,但此方法受限于附加的高频震颤信号和飞轮的摩擦频率特性。
(4)变结构控制[10]-[16]:将摩擦力在飞轮过零时的突变视作模型的不确定性,并假设不确定上界已知。
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可能导致较大的震颤和控制量,故仍具有一定的保守型和改进空间。
3.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比了现有的摩擦补偿方案,决定设计摩擦补偿观测器,并采用变结构控制的方式,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改善飞轮的低速摩擦性能。
结合现有的知识技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反作用飞轮的低速摩擦与润滑机理和较准确的低速摩擦模型、收敛的飞轮摩擦补偿状态观测器设计及其应用;
2)变结构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以及包含摩擦补偿观测器的变结构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
3)考虑摩擦的变结构姿态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与结果评价及进一步减小控制量和震颤的优化方案,并在仿真中验证优化的效果。
4.研究方案
1)查阅有关飞轮低速摩擦和润滑的相关文献或者进行实验测定数据,给
出较为精确的低速过零时的摩擦模型,并将其合理的连续化,再由现
代控制理论得出观测器状态方程,并证明其收敛性。
2)学习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相关理论,并研究将之运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
方式。
3)根据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首先建立不失真实性的三通道姿态计控制
系统(包含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并在Simulink中搭建模块,进行计算
机仿真以观察低速摩擦对姿态控制系统的影响。
4)在已有基础上,以减小姿态误差和扰动为目标,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
的变结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仿真,并与之前的
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5)结合工程实际方法,从多角度尝试对这种控制策略进行进一步优化,
目前尚在论证中的方案是在低速时增加系统阻尼或采用极点连续变化
的方式,以改善其震颤特性,并进行仿真验证。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经费
课题的研究主要需要:
1)导师和其他科研前辈在学生进行研究工作中提供的帮助,在学生选
题、立论、资料收集等各个阶段都提供参考意见,并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导;
2)大量国内外资料文献进行学习参考(可以在中国知网等平台进行检
索或查阅图书馆文献);
3)进行计算和仿真的计算机和Matlab、Simulink等软件(已有);
经费:
由于学校和实验室已经免费提供了足够的研究条件,故完成本课题所需经费为0元。
7.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措施
困难和问题:
1)对于反作用飞轮低速摩擦和润滑模型的机理和作用理解尚不够深入,
对于摩擦对姿态控制的影响缺乏深入的理解;
2)对三轴稳定小卫星姿态控制模型的学习不够,尤其是有噪声干扰和
耦合的姿态控制系统;
3)现代控制理论功底不够,对于状态观测器的应用和极点配置不够熟
悉,尤其是极点位置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4)未深入学习过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应用,需要提前学习;
5)未做过控制策略优化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解决措施:
1)提前查阅资料文献,独立学习有关知识,加深理解;
2)请教导师和其他前辈及同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大胆创新尝试,不为现有方法和技术制约,努力创新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8.主要参考文献
[1]戴路,金光,陈涛.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在卫星姿态确定系统中
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38(2):466-470
[2]张娴,程月华,姜斌. 基于滑模观测器和变结构控制的小卫星姿态
控制系统设计. 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 2008:141-144
[3]Iwens R P et al. Design Study for Landsat-D Attitude Control
Systerm.N77-24171,1997
[4]林来兴, 蒋维禧. 零动量和偏置动量混合三轴姿态控制.控制工程[J].1984.(2):2-9
[5]吕灵灵,马强. 控制理论在卫星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J].2012.(01):8-12
[6]王峰,张世杰,曹喜滨. 小卫星飞轮低速摩擦补偿观测器及半实物仿真. 系统仿真学报[J]. 2005 17(3): 613-616.
[7]王炳全,李瀛,杨涤.改善反作用轮低速性能的补偿观测器方法.空间科学学报[J]. 1999,19(4):362-367.
[8]李书训,姚郁,马杰.基于观测器的伺服系统低速摩擦补偿分析.电机与控制学报[J].2000,4(1):27-30.
[9]Stetson J B Jr. Reaction wheel low-speed compensation using a dither signal. J. Guid. Contr. Dyn. 1993, 16(4):617-622.
[10] B. Q. Wang, K. Gong, D. Yang, J. F. Li, Fine Attitude Control by Reaction Wheels using Variable-structure Controllers, Acta Astronautica
52(8)(2003):613-618.
[11]张锦江,陈兴林,冯汝鹏,王常虹.基于摩擦自适应补偿的转台变结构控制器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0,32(4): 92-95. [12]杨宁宁,杨照华,余远金. 基于机械飞轮干扰补偿的小卫星自适应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 航天控制[J]. 2013,3(11):51-57
[13]赵学民. 反步自适应滑模变结构的小卫星姿态鲁棒容错控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J]. 2012,48(19):220-224
[14]程月华,姜斌,孙俊,樊雯.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滑模容错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J]. 2011,45(2):190-201
[15]童克文. 滑模变结构控制及应用. 电气应用[J]. 2007, 26(3):
6-10.
[16]康宇, 奚宏生, 季海波. 有限时间快速收敛滑模变结构控制. 控制理论与应用[J], 2003,21(4):623一626.
[17]蒋睿,魏蛟龙,岑朝辉. 基于四元数反馈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系统仿真学报[J]. 2009,21(19):6260-6265.
[18]费从宇,李英堂.飞轮转速过零时卫星姿态的非线性控制.中国空间科学技术[J].2001,01(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