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试卷(有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检测题_(含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九年级下册练习题1.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A)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斯大林说:“一战后的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
下列关于这一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A.巴黎和会上中国等弱国处于无权地位B.建立了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新秩序C.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以法德坚实联盟为基础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A)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 《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4.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B)A.人民生活改善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C.制止盲目竞争D.资本主义制度调整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C)A.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B.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柳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C)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7.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每小题2分,共3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这表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 A.扼杀巴黎公社 B.争夺世界霸权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2.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
当时威胁这一主张的是()A.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和美国参战D.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3.“范围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之一。
下列充分体现“范围广”这一特点的选项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 年到1918 年,历时4年多B.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坦克、潜艇等新式武器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 000万4.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
对比以下的历史事件,其共同之处是()A.都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C.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D.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某会议时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你认为该会议是()A.巴黎和会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
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
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
”这反映了()A.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B.英、法、意、日等国谋划继续统治世界C.新体系蕴藏新的矛盾冲突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7.英国作家威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
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当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测试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性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
”这表明对拉美独立运动影响最深远的A. 文艺复兴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 美国独立战争D. 美国南北战争2.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3.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下列文献中,在美国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4.19 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 1890 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
这主要得益于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1879年,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
”这一发明是指A.珍妮机B.改良蒸汽机C.汽车D.耐用的白炽灯泡6.右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7.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每小题2分,共30分)1.某同学设计制作了下面的历史人物档案。
据此判断,该人物是()A.穆罕默德B.章西女王C.玻利瓦尔D.巴尔扎克2.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指彼得一世()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英、法、奥斯曼帝国三国联军打败俄军,显露出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A.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B.沙皇专制被推翻C.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D.创建新式常备军4.史料是了解、认识历史的重要材料。
一般而言,一手史料相较于二手史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下列有关美国内战的材料,属于一手史料的是()5.“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战争之初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战争的结果,更加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时,这个国家又悄悄抢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这说明,美国内战()A.解放了黑人奴隶并消除了种族隔阂B.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C.促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D.使美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6.日本一位启蒙思想家说,汉学对日本的影响是很深的,但要讲到社会改革,特别是近代文明的建立,日本是学习西方的。
他说的是()A.大化改新B.倒幕运动C.明治维新D.农奴制改革7.下面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变化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德矛盾不断激化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C.美国出现垄断组织D.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工业发展8.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下面信息,可得出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改变了国家性质B.都加强了政府的专制权力C.都维护了国家统一D.都学习了西方的科技文化9.史论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方法。
初三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初三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及答案初三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及答案初三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初三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三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下面题号所对应的方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C.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休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翻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隆低资源消耗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平静期,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消除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 )A.墨索里尼组织了法西斯党B.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C.1935年德国撕毁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D.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6.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其建立的标志是( )A.美国对日宣战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诺曼底登陆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7.二战后,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其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推行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成立D.华约组织成立8.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重点发展钢铁、汽车、电器生产C.得到美国大力扶持D.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9.程功同学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0.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993年B.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C.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
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这段话的实质是()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2.右面漫画发表于1912年。
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气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国、法国、奥匈帝国、俄国等国。
漫画说明了()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D.英国、法国、奥匈帝国、俄国等国联合起来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于191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B.一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一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D.一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4.读右面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引发这一场景的事件是()A.1861年农奴制改革B.第一次世界大战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5.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世界历史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统治的时代。
”材料中的“新时代”“新阶级”分别是指()A.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B.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C.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D.社会主义时代、无产阶级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
”比较“法国大革命”与“1917年革命事件”,其相同点不包括()A.社会性质都发生改变B.都采用暴力斗争方式C.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D.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7.一战后,戴维·洛创作了下面这幅漫画,其标题是()A.《来克星顿的枪声》B.《攻占巴士底狱》C.《凡尔赛之锁》D.《华盛顿之围》8.《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道:“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D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2、“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这一“最大内部障碍”是指( A )A、黑人奴隶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英国殖民统治D、封建等级制度3.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
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B )A.工业化B.城市化C.现代化D.国际化4.下列图片人物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A)A. B. C.D.5. 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这次战役是( C )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6.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
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
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C )A.南北战争B.罗斯福新政C.经济大危机D.珍珠港事件7、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B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8、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B )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9.19 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 1890 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
九下全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九下全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表述,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19年。
答案:D2.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3.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答案:D4.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
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
答案:A5.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D6.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错误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族的崛起。
C.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了国际援助。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国际援助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7.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
B.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C.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依靠了苏联的军事援助。
D.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答案:D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错误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试卷班级姓名:号数: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1、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是A、十月革命B、二月革命C、保卫苏维埃的斗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俄罗斯3、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4、引起中国五四运动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B、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C、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偿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一点好处C、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D、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生前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这句话是针对A.巴以问题B.印巴问题C.联合国改革问题D.和平与发展问题8、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
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尤其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A、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B、国会纵火案C、《慕尼黑协定》D、德国进攻波兰9、拿破仑与希特勒两人是近代欧洲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两人皆在哪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失败?A、征服西班牙B、入侵土耳其C、东征俄国D、占领埃及10、右图所反映是3月25日27个成员国首脑齐聚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庆祝该组织成立50周年纪念日,并通过《柏林宣言》,,请问这个组织是( )。
A、欧洲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联合国11、20世纪70年代初,跃居世界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的是:A、德国B、法国C、英国D、日本12、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推行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3、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
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A.埃及的独立B.“非洲独立年”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革命的胜利14、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相同之处是|:①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②改革都有反对个人崇拜、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内容③都对管理体制进改革④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叙述不正确的是:()A.涉及范围比较广B.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D.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16、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②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④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⑤推行非军事化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17、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许可之下,对伊拉克宣战。
这充分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和平与发展不可兼得18、右图主要反映的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A、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B、原子能领域的成就C、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成就D、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19、右图所反映的这一幕发生在A.1988年B.1989年C.1991年D.1993年20、蒸气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突出说明了:()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速度发展快C.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D.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正确的在()内打“√找出错误,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21、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
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2、苏联1937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模式.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是尼赫鲁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4、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法国举行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5、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62周年,某校为此举办了历史手抄报展览,张强同学在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在太平洋地区,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为消灭法西斯,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东京投下了号称胖子和小男孩的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1945年,德国、日本,意大利先后签定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请你找出文中的几处错误,并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有3小题。
共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02年3月,美国纽约市中心的一幢大厦正式更名为海尔大厦,这里作为中国著名的家用电器厂商海尔集团的北美总部正式启动。
美国的波音公司为了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质量最好的零部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零部件生产厂。
21世纪初,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飞机装配有中国制造的部件。
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困难,政局动荡。
并迅速迅速涤荡全球,昭示出国际金融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风险一面。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2分)(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分)27、下列四幅图,每幅都在诉说一段历史。
请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分)(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哪些历史事件?(4分)图1:图3:图2:图4:(2)请你任意选择其中一副图,简单加以评说(3分)28、[以史为鉴](7分)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30年代的美国、50年代,80年代苏联都抓住历史机遇,分别进行“改革调整”,并取得不同的结果。
(1)结合有关史实,谈谈这些“改革调整”各指什么?(4分)(2)历史上的这些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四、论述题(20分)29、回答科技革命的有关问题。
(8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电灯、电话、电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等。
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网上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于哪国?火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汽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分)(2)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因特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3)在这一时代,我们青年学生该怎么办?(3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什么?(2分)(2)材料二图片反映什么事件?主要是针对哪一个国家?(3分)(3)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
破裂之后美苏之间维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3分)(3)这种状态到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这个方向发展?(4分)九年级下册历史试卷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误,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21、 错误______列宁_____改正___斯大林________________ ( × )22、错误______1937________改正_______1936_________ ( × )23、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 √ )24、错误_________法国_____改正_____ 美国___________ (× )25、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改为突袭波兰,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改为偷袭珍珠港,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改为斯大林格勒,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改为在雅尔塔,美军在日本广岛、东京投下了号称胖子和小男孩的两颗原子弹改为在广岛、长崎,1945年,德国、日本,意大利先后签定了投降书改为意大利早在1943年就投降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有3小题。
共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2分)经济全球化给亚洲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分)中国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或对国际竞争中潜在的风险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趋利避害,建立应对危机的安全机制)。
(3分)27、(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哪些历史事件?(4分)图1: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图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图3:美国纽约世贸大楼遭到恐怖主义袭击(2001年9、11事件)图4: 1999年3月北约轰炸南联盟(2)请你任意选择其中一副图,简单加以评说(3分)28、[以史为鉴](7分)结合有关史实,谈谈这些“改革调整”各指什么?(4分)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历史上的这些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①改革能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或应坚持改革开放)②人才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保证(或重视教育、科教兴国)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遵循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