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4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师版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新课导入】火山喷发的景象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生成。
这是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除此之外,自然界里还有哪些含硫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产生和存在的?人们是怎样把它们转化成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的?在使用硫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教材讲解】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硫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S+O2点燃SO2过渡:我们已经学习过两种非金属氧化物CO2和SiO2的性质,并且知道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
知识回顾:酸性氧化物的性质:(1)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学与练:分别写出CO2与NaOH、Ca(OH)2、Na2O、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整理并板书:CO2(少量)+ 2NaOH = Na2CO3 + H2OCO2(足量)+ NaOH = NaHCO3CO2 + Ca(OH)2 = CaCO3↓+ H2OCO2 + Na2O = Na2CO3CO2 + CaO = CaCO3过渡: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它与CO2的性质上有何异同呢?学生分组实验:(1)课本第90页实验4-7。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
归纳整理现象:(1)试管中液面上升,用pH试纸测定溶液显酸性,滴入品红溶液后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
(2)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归纳整理并板书:2.二氧化硫SO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指导学生根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写出SO2与Ca(OH)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SO2 + Ca(OH)2 = CaSO3↓+H2OCaSO3 + SO2 + H2O = Ca(HSO3)2SO2 + CaO = CaSO3注:当SO2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时,性质与CO2相似。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导入】复习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图片展示】投影:信使分子—NO三位美国药理学家Robert F. Furchgott,Louis J. Ignarro和Ferid Murad摘取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发现“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 NO却在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机体起着广泛的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三位科学家发现NO在人体血管内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
使血管处于持续的舒张状态,血压降低。
NO可抑制VSMC和心肌细胞增殖,维持其正常的有丝分裂;少量NO有正性心肌收缩力及心输出量的作用,并抑制白细胞粘附、浸润而减轻炎症介导的心肌细胞坏死,进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教师讲解】NO和NO2的物理性质。
NO是无色无味气体,有毒,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NO用排水法收集,NO是不成盐氧化物。
NO2的物理性质:红综色气体,有毒,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N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教师讲解】NO与NO2的转化。
2NO + O2= 2NO2【提问】NO暴露在空气中有何现象?【学生活动】NO暴露在空气立刻变为红棕色的NO2。
【实验演示】NO2溶于水的实验。
【观察现象】现象是: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二氧化氮溶于水,气体体积减少2/3,生成的气体接触空气又变成红棕色,水溶液滴入石蕊变红色。
【教师讲解】水溶液呈酸性是因为生成了硝酸。
NO2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提问】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学生回答】向试管中通入O2,让NO与O2的反应继续溶液水,如此循环。
【教师讲解】通入O2多少能让水恰好充满试管没有任何剩余。
计算的结论是当NO2和O2的比例为4:1时能让水恰好充满试管没有任何剩余。
4NO2+O2+2H2O=4HNO3 。
【教师总结】若任意比例的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笫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英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 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屈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
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沖勺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屮,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來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索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但rti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2.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通过了解酸雨的形成,加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性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2.通过性质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了解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体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过程。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3_硫和氮的氧化物_教学设计_教案 Word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认识三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二氧化硫的漂泊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SO2的性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设计及意图)通过空气质量报表、酸雨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学生合作学习SO2的物理性质(教学设计及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观察SO2的颜色,闻气味,探究溶解性等问题,填写下面相关表格并归纳小结SO2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生实践探究体验,合作学习SO2的物理性质(提示)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等)SO2物理性质小结: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三)学生交流讨论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意图)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讨论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共享讨论成果。
1 思考: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哪些方面入手?①从组成上看:SO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很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具有哪些性质?②从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看: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2.讨论小结:① SO2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一般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②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课件新人教必修1.ppt

氮指数、空气质量状 况、空气质量级别等
从哪来的?有什么危害?
学习目标:
1、了解SO2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学习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性质 的方法。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和漂白原理。 难点: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一、二氧化硫
点燃
1、SO2的产生:S + O2 SO2
属冶炼厂、硫酸厂等的工业废气。
2、 SO2的物理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1∶40)(常温常压下)。 浓度?? 实验4-7 看77页
试管内液面上升,其水溶液可使石蕊 试液变红,pH约为3~5,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但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 SO2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属 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化合生成H2S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 应叫做可逆反应。
特点a、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 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 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特点b、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
特点c、反应体系中与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使之褪色。
(3) +SO4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 还原性较强)
①氧化性:2H2S +SO2==2H2O + 3S↓
②还原性:
催化剂
2SO2 + O2 ∆ 2SO3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中间反应)
Cl2+SO2+2H2O==H2SO4 +2HCl (或Br2、I2) Na2O2 +SO2 ==Na2SO4 (与CO2不同)
高中化学 4.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材深度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反应方程式为 N2+O2—————2NO。 (2)NO 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的 气 体,在 常 温 下 很 容 易 与
空气中的 O2 化合 生 成 NO2,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NO+O2 ——2NO2。
(3)二氧化 氮 是 红 棕 色、有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有 毒 气 体,密 度 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 于 水。 二 氧 化 氮 溶 于 水 生 成 硝 酸 和 一氧 化 氮,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3NO2 + H2O ——2HNO3 +
b.二 氧 化 硫 的 漂 白 作 用
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c.SO2 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③用途
a.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b.用于杀菌消 毒 等;c.用
于工业制备三氧化硫。
(2)三 氧 化 硫
催化剂
①SO3 的 工 业 制 法 :2SO2+O2 췍==△=췍2SO3。
要点1 硫元素与硫单质
(1)硫 元 素 的 存 在 ①游离态的硫 存 在 于 火 山 喷 口 附 近 或 地 壳 的 岩 层 里,火 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 含 硫 化 合 物,如 硫 化 氢 (H2S)、二 氧 化 硫 和三氧化硫等。 ②化合态的硫 主 要 以 硫 化 物 和 硫 酸 盐 的 形 式 存 在,如 硫
铁矿 (FeS2)、黄 铜 矿 (CuFeS2)、石 膏 (CaSO4 ·2H2O)和 芒 硝 (Na2SO4·10H2O)等 。
③ 硫 是 一 种 生 命 元 素 ,组 成 某 些 蛋 白 质 时 离 不 开 它 。 (2)硫 单 质 的 性 质 ①物理性质:俗名 硫 黄,黄 色 晶 体,质 脆,易 研 成 粉 末。 不 溶 于 水 ,微 溶 于 酒 精 ,易 溶 于 二 硫 化 碳 。 ②化学性质:硫 (或 含 硫 物 质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首 先 生 成 二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新课导入】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到了英国伦敦。
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
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
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
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为何会造成此种现象呢?【教材讲解】一、新课引入大气污染物,除二氧化硫以外,还有氮的氧化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氮及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
学生阅读材料1:空气的组成中含4/5的氮气,氮气的大量存在,使铁等金属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能生锈。
使农作物在雷雨天气能够得到氮肥的补充。
液态氮的超低温使金属有了超导的性能,使生物细胞可以延长存活期……思考与交流:通过上边关于氮气材料的介绍,你对氮气的性质用途有些什么了解?二、新课教学归纳整理并板书:(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
N2 + O2放电或高温2NONO会污染空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但是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
思考与交流:(1)NO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但对生命又有很大的作用,谈谈对你有何启示?(2)你知道NO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原因吗?实验探究:展示一支充满NO的试管,然后用注射器向其中注入空气,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
归纳整理并板书:2.一氧化氮(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2)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2NO + O2 = 2NO2(常用此法检验NO)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了解NO2的性质。
实验探究:把一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在水面下打开塞子,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1、 将一针筒内贮有 60 mLNO2 气体,另一 针筒内注有 20 mL 紫色石蕊试液,将 其注入 NO2 的针筒内, 仔细观察针筒内 的现象。 2、 将 1 反应后的针筒吸入少量的空气, 观察现象。 3、 俗语说“雷雨发庄稼”,原因是打雷 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 N2 和 O2 反应生成 NO,NO 和 O2 生成 NO2,NO2 和雨水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流入土壤, 做了氮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氮的氧化物 1、NO 物理性质:无色、有毒气体 化学性质:2NO + O2 = 2NO2 2、NO2 红棕色有毒气体,易溶、易液化 3 NO2 + H2O = 2HNO3 + NO
三、硫和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NO SO2 → → NO2 → SO3 → HNO3 H2SO4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基本性质.环境污染和保护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且通过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及硝酸 工业制备原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辨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3、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及环保意识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环境污染和保护 难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 展示
1、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总结酸雨的危害 2、 分析 SO2 和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涉及 的反应过程。 3、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 车尾气产生的 NO2 在日光照射下分解 成 NO 和 O 原子,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 循环,不断的产生臭氧,这个循环过程 包括下列三个化学化学方程式: 1) NO2 NO+O 2)2NO+O2=2NO2 3)O2+O=O3 写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知识梳理实验室:_S+_O2—;_Cu+_H2SO4(浓)—;_Na 2SO4+_H2SO4(浓)—工业上:工业尾气,_FeS2+_O2—。
2、氮氧化物的来源:_NH3+_O2—;汽车尾气。
一、二氧化硫1、硫,俗称,色粉末2、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
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实验操作现象结论(1)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试管内液面。
SO2溶于水。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呈性。
(3)滴入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
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可逆反应: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
(2)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一通性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O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上制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SO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辨析】氯水也有漂白作用,次氯酸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中国有句农谚,叫“雷雨发庄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结表-1:NO NO2SO2SO3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对环境影响制法氮硫物理性质NO2NH3HNO3SO2SO3H2SO4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疑难点拨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
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
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2O2=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
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
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4NaOH+O2↑。
因此,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3、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异同及鉴别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水。
不同点: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液化。
2、化学性质。
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 H2CO3SO2+H2O H2SO3②都能与碱反应。
用量比不同。
可以生成两种盐。
SO2、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都是先生成沉淀。
当SO2、CO21过量时又溶解。
不同点:①二氧化硫常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二氧化硫能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碳不能.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碳不能。
③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不同。
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3、鉴别:①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鉴别。
②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三、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当V(NO2)∶V(O2)=4:1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4:1时,剩余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且体积为过量的NO2体积的1/3.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当V(NO) ∶V(O2)[练习一]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⑨水华;⑩沙漠化。
A、②⑨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3.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
B.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使之褪色。
C.SO2通入溴水中使之褪色。
D.SO2通入饱和H2S 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S2-→H2SB.Na2SO3→SO2C.H2S→SD. SO2→S6.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B.NO2溶解于水C.C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8.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①过氧化钠②次氯酸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臭氧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9.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两支试管,分别加硝酸和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氯化钡具有两性。
B.两支试管中的沉淀均是亚硫酸钡。
C.SO2有还原性和酸性。
D.升高pH,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
10.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
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
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A.S的漂白性B.S的还原性C.SO2的漂白性D.SO2的还原性11.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12.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A.3∶1B.1∶3C.1∶2D.2∶1※13.将盛有12mL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A.1.2mLB.2.4mLC.3.6mLD.4mL※14.10mLNO、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5mL(相同状况),则CO2和N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A.1∶1B.2∶1C.3∶2D.1∶2解析:本题是CO2、NO的混合气体通过Na2O2时,体积变化的计算。
2CO2+2Na2O22Na2CO3+O 2①2NO+O22NO2②①+②得:222ONa2NO2CO2++2Na2CO3+2NO2③4体积2体积由此可得出下列推论:(1)当V(CO2)=V(NO),反应恰好按③式进行,反应后总V=21[V(CO2)+V(NO)](2)当V(CO2)>V(NO),反应按③式进行后,剩余CO2按①式进行,即体积仍减少一半,反应后总V=21[ V(CO2)+V(NO)](3)当V(CO2)<V(NO),反应按③式进行后,剩余NO体积不变化,反应后V总>21[ V(CO2)+V(NO)]。
根据上述讨论,现已知NO、CO2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为原来的一半,故应满足(1)(2)两种推论结果,A、B、C均符合V (CO2)≥V(NO),只有D不符。
5.D解析:活性炭为吸附褪色,过氧化钠、氯水、臭氧为氧化褪色,二氧化硫为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选D。
15.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2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45mol·L-1B.0.036mol·L-1C.0.026mol·L-1D.0.030mol·L-11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则原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A.2 :3B.3 : 2C.3:5D.5 : 317.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18.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入干燥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NO2和O2的混合气体[V(NO2)∶V(O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