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背景与成矿作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姜 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在地质运动当中形成的独特的地下矿藏存在着稳定的沉积岩。
在开采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深部找矿,已经成为矿藏开采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带作为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和相关的规模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笔者根据当前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新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规律;模式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166-2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metallogenic models of the middle an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JIANG Wei(Guizhou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 famous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There is a stable sedimentary rock in the unique underground mineral deposit formed in geological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how to carry out deep prospec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nsider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scal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current metallogenic belt,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a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has been built on this basis.Keyword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rule; mode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位于扬子陆块北边,拥有独特的成矿优势和成矿条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杨金龙(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摘 要:宣城矿集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根据已有研究总结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
以元素储备含量,总结宣城矿集区的成矿系统;通过研究宣城矿集区在太古宙到震旦纪、寒武纪到中三叠纪、晚三叠纪到新生纪的不同时间演化,以及该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和重磁场特征,归纳出矿集区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3-2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YANG Jin-long(No. 311 geological team, 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qing 246000,China)Abstrac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lement reserve content,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law of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summariz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t time evolution from Archean to Sinian, Cambrian to Middle Triassic, Late Triassic to Cenozoic,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Xuanche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syste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地跨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四个省份,整体矿带面积大约为10.8*104平方千米。
成矿模式

5.长江中下游安山岩-闪长质火山-深成岩铁矿系列及成矿模式:综上 所述,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和玢岩铁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产出的地 质构造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上述种种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基本相 同点: (1)含矿母岩基本上都属于富钠、偏基或偏酸的中性岩(闪长岩、辉石闪 长岩、石英闪长岩等);(2)铁质来源:初步研究认为:铁质主要来自就 近的含矿母岩,部分来自深部岩浆分熔溢来的矿浆及被改造的沉积或火 山-沉积铁矿(源)层。(3)成矿方式有三种:气成高温热液交代充填为主 (钠化占一定位置),其次是矿浆贯入作用,以及原生沉积矿层的接触变 质和热液改造。(4)火山岩下基底层中的膏盐层和含磷层等不仅为内生铁 矿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也是促使岩浆分异和铁质运移富集的重要 因素。(5)成矿时代基本都属燕山晚期,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开始较早,而 玢岩铁,为了更清晰、完整与便于阶段性的普及应用 起见,既不搞的难以捉摸,也不流于形式,而是实事求是地探索建立起 新的成矿或矿床模式。它可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并在找矿实践中验证、 修改、探化、完善自己的模式。 综上所述,既要扎根研究基地面上选点、深入解剖,又要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面对世界有关学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既要在理论思维上高瞻 远瞩与时俱进,又要时刻不脱离具体的探索实践,两者结合总结出有关 的地质规律与经济规律,坚持推陈出新, 升华为理论。
成矿模式的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发展,。有人甚至认为近二十年来 成矿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四个成矿模式:(1)斑岩铜矿酌热 液蚀变模式;(2)密西西比型矿床古含水层模式;(3)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 模式;(4)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火山成因模式。 (二) 成矿模式研究的动向 1.野外地质特征与成岩成矿实验结合,使模式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有利于找矿勘探。 3.成矿模式研究应体现联系的观点、总体的观点(即反映成矿系列)。 4.大区域的对比及综合:业已发现,许多矿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及系统 演化(如花岗岩的特征、矿床特征、矿物的标型特征等) 要搞清楚这些问 题非进行区域对比不可。 5.定量化的趋势:模式定量地表示矿床特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定量地解释矿床成因(与相图结合),十分有利于矿床研究中应用电算技术, 有利于应用数学推理的方法。 总的看来,模式的研究是向着多样性、综合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的方向 发展。
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董红伟(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 300170)摘 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而不同的矿区形成的条件、地理分布等都有所不同,其所处地质环境及其他成矿条件共同决定了矿产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文章重点对矿产区域的形成原因、条件、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日后的矿产勘查探测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岩浆岩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120-2Analysis of Regional Miner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DONG Hong-wei(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Institute,Tianjin 300170,China)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and diver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ining areas are different. Thei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together determine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of mineral areas,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ion.Keywords: geological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magmatic rocks在地质学中有一个分支学科,就是区域地质学,在广义上讲,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大区域内地层特征、岩石类型及其分布、地质构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内容,而另一种狭义的解释主要认为区域矿产地质主要研究特定勘查矿区域的地质地层以及岩石、矿产分布形成、构造等小范围内容。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成矿期花岗质岩石成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成矿期花岗质岩石成因俞永飞【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矿床类型多样,成矿岩浆岩多表现出埃达克岩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的Sr/Y和La/Yb比值较小,详细的锆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具有更高的Ce4+/Ce3+比值,表明具有高的氧逸度.综合这些特征,这些岩石被认为来源于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后撤模型,对于解释长江中下游岩浆活动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小的年龄时空分布,以及A型花岗岩和碱性火山岩的成因都较为合理.【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2)003【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洋壳俯冲【作者】俞永飞【作者单位】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研究表明世界上主要的铜金矿形成于俯冲带活动大陆边缘,与俯冲带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环太平洋的俯冲带[1].世界上许多大型的铜金矿床与埃达克岩有关[2].值得注意的是,铜金矿并非都产出于埃达克岩,而且也有相当数量的埃达克岩没有表现出矿化特征[3].因此认识埃达克岩的成因对铜金矿化过程的理解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主要的成矿带之一,包含多个铜,铁,金,钼,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4].这些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成矿典型区域,备受地质学家关注.这些矿床类型多种多样,包含矽卡岩型,层控型和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与白垩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4].同时,成矿岩浆岩多为埃达克岩[3].对这些岩石整体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揭示成矿埃达克岩的成因.本文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埃达克质岩的相关研究做初步的总结,并分析主要的科学问题,以期进一步突破.1 地质背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北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相隔于襄樊-广济断裂,南与华夏地块相隔于江山-绍兴断裂带.传统上认为这一区域没有新元古代之前的基底岩石出露,最古老的岩石为董岭群变沉积岩和板溪群火山-沉积建造,董岭群主要出露在安庆地区,但是板溪群从扬子西部延续到东部超过1 000 km[5].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董岭群存在古元古到太古代岩石记录,与扬子其他古老岩石可以类比.晚新元古的板溪群为新元古末期到三叠纪的白云岩和碎屑岩,上三叠到侏罗主要是湖泊相沉积.长江中下游转为造山后拉伸环境,侏罗-白垩纪的拉伸盆地沿长江深断裂排列,发育碱性火山岩[6].隆起区的侵入岩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大爆发的产物.主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与这些侵入岩密切相关.由于成矿的经济因素,前人对长江中下游侵入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年代学数据,除去误差较大,或者是易受到后期扰动的Rb-Sr以及Ar-Ar定年方法,近二十年来高精度的LA-ICPMS或者SIMS锆石年龄数据表明存在三期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应的年代分别为145~136 Ma、135~127 Ma、126~123 Ma[6].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早期,铁矿化主要在晚期.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与铜金成矿相关的埃达克岩在形成时代由西南到东北逐渐变年轻的趋势.成矿时期呈爆发式集中于有限的时间段,表明与独特的构造过程密切相关.2 成矿岩体地球化学性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铜金成矿的岩石大多是埃达克质岩,因此成岩成矿的环境也与埃达克岩的成因相关.所谓埃达克岩,指的是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主量元素SiO2≥56%,Al2O3≥15%,通常MgO<3%,微量元素Y(≤18 ppm)和HREE(Yb≤1.9 ppm)含量较低,Sr含量较高,并以高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区别于普通的岛弧岩浆岩[4].同时,实验岩石学的证据显示玄武质岩石在石榴角闪岩相或者榴辉岩相熔融均能产生这种高Sr低Y的特征[3].因为石榴石是典型的富含重稀土的矿物,源区残留石榴石即可得到这种轻重稀土强烈分异的特征.因此,埃达克岩一般认为是玄武质的洋壳熔融产生,根据大洋俯冲带的地温梯度,只有年轻的大洋地壳还保持较高温度才能熔融产生埃达克岩[7].对于其形成深度,则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需要榴辉岩相[8],而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角闪岩相即可[9].事实上,不论角闪岩相还是榴辉岩相,残余体中都含有较多数量的石榴石,因为即使在角闪石脱水部分熔融时,会形成转熔相的石榴石.两者的差别在于金红石,只有在榴辉岩相温压条件下,金红石才是稳定的矿物相.因为埃达克岩普遍具有Nb、Ta负异常,因此要求金红石的存在,因此大洋玄武质岩石熔融产生的埃达克岩可能形成与榴辉岩相[10].另外,天然的榴辉岩相比于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熔体更加富镁(Mg#≥50),具有较高的Ni、Cr含量,因此需要更加基性的物质加入.这种现象被解释为埃达克岩在形成之后,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降低了SiO2含量,提高了MgO含量[7].同时地幔橄榄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微乎其微,对于埃达克岩的元素和同位素影响很小,能够保持高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这种解释也与地幔包裹体中橄榄石中含有埃达克质玻璃或者熔体包裹体相一致,较好的解释了大洋俯冲带环境产生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远离俯冲带的环境中也发现了具有埃达克岩相似特征的岩石,与早期定义的埃达克岩相比,具有较高的钾含量以及富集的同位素特征.由于早期的埃达克岩研究都集中于现代俯冲带,一般都是富钠的岩石,并未强调埃达克岩的钾含量[2].实验岩石学的结果证明熔体的钾含量与源区密切相关[11],因此这些产生于大陆内部的或者造山带的埃达克岩不可能是由低钾以及亏损的洋壳岩石产生.实验岩石学的结果也表明,只要是高压熔融环境,在石榴石稳定的区域均可以产生埃达克岩的特征.因此,这些岩石还有可能是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拆沉的地壳部分熔融,岛弧岩浆高压分离结晶或者低压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大陆形成的基性岩浆一般具有较高的稀土分异程度以及较高的Sr含量,通过与酸性岩浆的混合,也可以形成埃达克岩.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铜金成矿作用相关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多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如沙溪金铜矿,九瑞宝山,铜陵冬瓜山,舒家店斑岩铜金矿,同时还存在大量不成矿的埃达克岩体.这些埃达克岩与最早定义的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在K2O,Mg#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有一定的区别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C型埃达克岩[2],并认为源区物质组成,源区深度,部分熔融程度,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同化混染,结晶分异,甚至是成岩后期改造等因素,都是造成上述区别的可能原因.事实上,埃达克岩的核心特征是高压熔融,只要源区出现石榴石即可出现高Sr/Y比值,低重稀土的特征.其成因与特定的构造环境并无明确的联系.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和成因模式也对应了不同的源区和熔融条件,导致不同的成分.基于此,长江中下游含矿埃达克岩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因模式:(1)加厚古老地壳直接部分熔融[2];(2)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12];(3)拆沉的下地壳熔融[13];(4)岩石圈地幔熔融加结晶分异[14];(5)俯冲板片加沉积物部分熔融[15];(6)洋中脊俯冲[16];(7)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17].以下将综合埃达克岩的成因和长江中下游构造背景来探讨这些不同的模式.3 结语大别山地区碰撞后埃达克岩特征为高硅,高钾,高K/Na比,低镁,高Sr同位素,低Nd同位素[2].因为长英质熔体同硅不饱和的橄榄岩反映,可以消耗部分SiO2,熔体橄榄岩反映可以解释这种低硅成分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基性火山岩具有富集的同位素,一般解释为来源于富集的地幔,关于地幔富集的时间还存在不同的认识[7].这种富集一般是俯冲板片的熔流体交代上覆的地幔形成的,对于长江中下游,俯冲可能是新元古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或者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向中国东部俯冲引起的.因为俯冲交代形成的地幔具有高的水含量,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有很高的氧逸度,抑制了斜长石的结晶,主要的结晶矿物是角闪石.因为角闪石富含中重稀土,残余熔体就会亏损重稀土,角闪石对中稀土有更高的分配系数,在残余熔体中相应的更加亏损中稀土,在稀土元素配分上显示出微弱的U型特征,这种特征在长江中下游的埃达克岩中普遍存在.这种基性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不强调埃达克岩的构造意义,仅仅与岩浆演化的意义,回避了加厚地壳拆沉和俯冲板片熔融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洋壳熔体还是陆壳熔体,铜含量都远低于铜矿的最低工业品位(0.4%),无疑岩浆形成后演化过程,如岩浆热液运移成矿元素并在有利的成矿条件下沉淀将起到更大的作用.相对而言,板片俯冲和洋壳熔融具有更高的氧逸度,在铜元素富集初始阶段更为有利,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一些超大型的铜矿,与板块俯冲并无明显关系,例如中新世西藏驱龙铜矿明显晚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目前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各种成矿模式均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地质现象,但不能证实某种特定的构造环境,因此仍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侯增谦,杨志明.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J].地质学报,2009,83(12):1779-1817.[2] 张旗,王焰,钱青,等.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J].岩石学报,2001,17(2):236-244.[3] CASTILLO P R.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51(3):257-268.[4] 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等.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5] 董树文,马立成,刘刚,等.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J].地质学报,2011,85(5):612-625.[6] 周涛发,范裕,袁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岩石学报,2008,24(8):1665-1678.[7] DEFANT M J,DRUMMOND M S.Derivation of some modern arc magmas by melting of young subducted lithosphere[J].Nature,1990,347(6294):662.[8] MARTIN H,SMITHIES R H,RAPP R,et al.An overview of adakite,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and sanukitoid:relationship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evolution[J].Lithos,2005,79(1-2):1-24.[9] FOLEY S,TICPOLO M,VANNUCCI R.Growth of early continental crust controlled by melting of amplibolite in subduction zones[J].Nature,2002,417(6891):837.[10] 熊小林,韩江伟,吴金花.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及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限定TTG/埃达克岩形成条件和大陆壳生长模型[J].地学前缘,2007,14(2):149-158.[11] MOYEN J F,STEVENS G.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on TTG petrogenesis: implications for Archean geodynamics[J].Archean Geodynamics and Environments,2006,164(1):149-175.[12] 王强,赵振华.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 来自安徽沙溪 adakite 质富钠石英闪长玢岩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1,30(4):353-362.[13] WANG Q,WYMAN D A,XU J,et al.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or delaminated lower crust in the middle of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u-Au mineralization[J].Journal of Geology,2007,115(2):149-161.[14] LI X H,LI W X,WANG X C,et al.SI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porphyry Cu-Au-(Mo)deposits in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eastern China: magmatic response to early Cretaceous lithospheric extension[J].Lithos,2010,119(3-4):427-438.[15] YANG Y Z,CHEN F,SIEBEL W,et al.Age and composition of Cu-Au related rocks from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elt: Constraints on paleo-Pacific slab roll-back beneath eastern China[J].Lithos,2014,s202-203(4):331-346.[16] SUN W,ZHANG H,LING M X,et al.The genetic association of adakites and Cu-Au ore deposits[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1,53(5-6):691-703.[17] 王世伟,周涛发,袁峰,等.铜陵舒家店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学报,2011,85(5):849-86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由于其形成处于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和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多类型的流体成矿系统以及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潜力等特点,奠定了该区作为探索陆内动力学过程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开展陆内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和绝佳场所。
因此本文就上述论点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引言(1)将成矿带的构造要素突破以往按构造单元分解的做法,确立跨构造单元的“复合构造系统”,结合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特点,重新确定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范围,并对成矿亚带进行了重新划分;(2)收集汇总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最新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3)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沿基底结合带复活的网状断裂系统,阐明了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格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因规律。
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具体范围,尤其是其南界,因没有区域深大断裂控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限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向北稍扩;南界为崇阳-常州断裂一线向南稍扩,东界以丹阳-常州东一线,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
大别造山带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分属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因此两者的界限明确,即为襄樊-广济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以此作为成矿带的北界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西界为商麻-团风-梁子湖断裂,该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且断裂两侧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明显差异,因此也不存在争议。
成矿带的东界基本为第四系覆盖,成矿作用微弱,且无明显地质、地貌差异性变化,以包括宁镇矿集区为原则,东部大致按地理位置丹阳-常州东为界进行划分。
由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南侧的江南隆起均属于扬子板块的组成部分,两者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为过渡渐变,因此两者边界划分一直较为模糊,过去通常的划分方案是以崇阳-常州断裂为界,但此断裂实为燕山期构造活动产物,将其作为成矿带的南界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李 轲,陈 鹏,何宗南(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大规模的成矿带,对于矿产开采以及成矿原理、成矿规律等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研究,重点则在于对于该地区的各地质时代的地质结构演化过程进行相关研究。
对于太古宙时期到古元古代形成的弧盆系统以及成因进行分析,中元古代至震旦纪的解体期地质变化情况,寒武纪至志留纪时期该地区陷入造山情况后的裂谷时间,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地区大陆增生海水退去,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再到后续的新生纪都是成矿的重点时期。
关键词:成矿带;解体期;地质时代;地质结构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6-0241-2Study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LI Ke, CHEN Peng, HE Zong-na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 There is a large-scal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metallogenic principle and metallogenic law.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cuses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of each geological age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rc basin system and genesis from Archean to Paleoproterozoic, the geological changes from Mesoproterozoic to Sinian, the rift time after the area fell into orogeny from Cambrian to Silurian, the continental accretion sea water in Devonian to Middle Triassic, the Late Triassic to Cretaceous, and the subsequent Cenozoic are all the key metallogenic periods Period.Keywords: metallogenic belt; disintegration period; geological age; geological structure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一直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成矿带之一,该地区地质演化相对频繁,在对于地质结构演化的研究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摘要]本文通过多年在长江中下游工作资料的综合,将该区岩浆岩的分布、类型、及其产出特征、形成时代、岩石化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该区中酸性侵入岩分为扬子型和江南型岩石组合,将脉岩分为分为专属性脉岩和区域性脉岩。
将火山岩划分为两个类型的火山岩盆地,并根据这些岩浆岩特征探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 燕山期岩浆岩长江中下游构造环境1概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金、多金属成矿带,而这些多金属矿的形成和分布一定程度上又与燕山期岩浆岩有关。
因此,对于该区燕山期岩浆岩特征和构造及形成环境的探讨,对指导该区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2岩浆岩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出露较广。
主要分为中–浅成侵入岩和火山喷出岩两大类,其形成时代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阶段。
酸性侵入岩类遍布长江中下游不同的构造单元;火山岩集中于下扬子坳陷带的庐枞和繁昌两个火山构造洼地中。
2.1侵入岩。
侵入岩可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个阶段和高钾钙碱性、碱性两个成岩系列,以中酸性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为主。
根据测区燕山期侵入岩其形成背景、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中酸性侵入岩分为扬子型和江南型岩石组合,并依等级体制、时间演化顺序划分超单元、单元和侵入体。
扬子型侵入岩主要分布于下扬子坳陷带内的江北或沿江江南地区,江南型侵入岩则分布于高坦断裂以南的地区。
2.1.1扬子型超单元组合。
扬子型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一带,马鞍山—怀宁与芜湖—东至北之间。
中酸性侵入岩超单元组合是区内具有地区特色的一类岩石组合,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具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较高的研究程度。
该带侵入岩包括高钾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组合、高钠碱钙性中基性侵入岩、碱性侵入岩三类岩石组合。
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组合主要侵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末(137Ma±),以铜陵地区为代表,主要岩石类型有碱长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与铜硫金等为代表的矿产密切相关;岩石富碱、高钾,基性组分中富钙,高Sr、低Mg、Cr、Ni;高钠碱钙性中基性岩侵入岩的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123 Ma±),以宁芜地区为代表,多为浅成或潜火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主要与铁矿成矿关系密切;岩石低硅、富碱、高钠、高氧化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 2011年7月
一、区域构造背景
下扬子地块北缘、 下扬子地块北缘、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块的南 侧,地处大别山隆起带和江南隆起带之间 扬子板块北缘的长江断裂带内 基底主要为晚太古~早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变 基底主要为晚太古 早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变 质岩系组成的基底“双层结构” 质岩系组成的基底“双层结构”
2、志留纪坟头组 砂岩中夹有透镜状磷块岩、 砂岩中夹有透镜状磷块岩 、 生物碎屑磷块岩 和胶磷矿细砂岩, 和胶磷矿细砂岩 , 主要矿点出现在鄂东南地 赣北瑞昌– 区、赣北瑞昌–湖口一带以及铜陵地区 安徽沿江地区已知斑岩型铜金矿的直接围岩, 安徽沿江地区已知斑岩型铜金矿的直接围岩 , 在一些断裂破碎带中产出脉状铅锌矿
同一深部过程、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同一深部过程 、 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 控 制了该地区燕山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两个成 矿亚系列 源自加厚下地壳、 源自加厚下地壳 、 底侵玄武岩熔融成因的钙碱 性 / 埃达克质岩浆作用形成钙碱性侵入岩系铜 多金属成矿亚系列,矿床类型为斑岩型、 铁-多金属成矿亚系列,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矽 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 源自岩石圈地幔的橄榄玄粗质岩浆形成橄榄玄 Fe-Cu- 成矿亚系列, 粗岩系Fe-Cu-Au成矿亚系列,矿床类型有玢岩 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和脉状热液型矿床
3、晚泥盆~早石炭世 晚泥盆~ 不整合面及其上下含Cu、Pb、Zn、S、Fe、 Mn(W)砂页岩、碳酸盐岩组合(夹少量中 砂页岩、碳酸盐岩组合( 酸性火山凝灰岩层) 酸性火山凝灰岩层) 海底火山喷流与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的赋 矿层位 层控矽卡岩型铜矿最为重要的控矿层位
4、二叠纪 含煤岩系中的黄铁矿结核或透镜体 栖霞组燧石结核灰岩下部的菱铁矿层 孤峰组硅质岩中的磷结核、 孤峰组硅质岩中的磷结核、含锰灰岩 大隆组中下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钼等 这些同时也是形成层控矽卡岩型铜矿的主要 层位
(二)变质基底
仅见于安庆、九江地区。 仅见于安庆、九江地区。 安庆以西的板岩、 安庆以西的板岩、千枚岩和片麻岩称为董岭岩 主体为片岩、板岩,归于青白口系。 群,主体为片岩、板岩,归于青白口系。 九江庐山地区的结晶基底称为星子岩群,是一 九江庐山地区的结晶基底称为星子岩群, 套中深变质的片状—片麻状无序杂岩,锆石铀套中深变质的片状—片麻状无序杂岩,锆石铀-铅 同位素年龄1869±40Ma。 同位素年龄1869±40Ma。 宁芜地区火成岩的SHRIMP定年发现了太古宙 宁芜地区火成岩的SHRIMP定年发现了太古宙 残余锆石, 残余锆石,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太古宙的下地壳 基底(张旗等,2003)。 基底(张旗等,2003)。
三、岩浆活动
(一)钙碱性岩浆岩系列 145~135Ma 形成于145~135Ma、目前主要出露在隆起区 Fe-Cu-Au与Fe-Cu-Au-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主要由辉长岩、闪长岩、 主要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 长岩等构成, 长岩等构成,属I型或磁铁矿型花岗质岩类 岩石大多具有高 Sr 低 Y 、 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 的adakite质岩石特征
华中地区一些燕山期岩体的埃达克质特征
2、燕山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140Ma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陆区 140Ma 130~110Ma 左右的构造体制转折和 130~110Ma 的岩石圈拆 沉减薄事件 与两大动力学事件关联的深部过程是一连续作 用过程: 用过程:岩石圈伸展→软流圈上涌→底侵玄武 岩熔融( 石榴石相) 岩熔融 ( 石榴石相 ) → 钙碱性 / 埃达克质岩浆 岩石圈持续伸展、 侵位→岩石圈持续伸展、软流圈持续上升→岩 石圈发生机械与热侵蚀拆沉→岩石圈地幔熔融 尖晶石相) (尖晶石相)→橄榄玄粗质岩浆喷溢
2、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有关的成矿系列 包括接触交代型、斑岩型、 包括接触交代型 、 斑岩型 、 隐爆角砾岩型和 热液脉型4个成因类型 以接触交代型为主, 以接触交代型为主,其次为斑岩型 典型矿床如铜官山铜矿、安庆铜矿、 典型矿床如铜官山铜矿 、 安庆铜矿 、 凤凰山 铜矿和武山铜矿南矿带等 矿床形成年龄与岩体形成年龄相近或稍晚
四、成矿作用
(一)以往的认识 1 、 与海西期海底喷流 ( 热水 ) 沉积有关的成 与海西期海底喷流( 热水) 矿系列 产于石炭纪黄龙组底部的含铜黄铁矿矿床 黄铁矿矿床、 (体)、黄铁矿矿床、菱铁矿矿层 如城门山铜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带、 如城门山铜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带、武山铜矿 的北矿带、 的北矿带、新桥和冬瓜山等矿床
5、中晚三叠世 海陆交互相中的膏盐层 含铁砂岩 控制鄂东南地区的矽卡岩型铜矿、层控– 控制鄂东南地区的矽卡岩型铜矿、层控–热 液叠改型铁铜矿 局部地区出现含铜砂岩
6、早白垩世 陆相中基性– 中性火山岩, 庐枞、 陆相中基性 – 中性火山岩 , 庐枞 、 宁芜地区 Fe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上部火山口湖泊汽热泉成因的铁锰碳酸盐层 段是交代叠改型银铅锌矿层
特定的地质条件下, 特定的地质条件下 , 两个成矿系列形成的 矿床叠加在一起 多位一体 多层楼成矿模式 燕山期成岩 - 成矿机制 : “ 多级岩浆泵逐步 成矿机制: 富集” 富集”模型
长江中下游“三位一体” 长江中下游“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1-斑岩铜矿;2-夕卡岩铜矿; 3-脉状铜矿;4-似层状铜矿;6-黄铁矿脉;5-爆破角砾 斑岩铜矿; 夕卡岩铜矿; 脉状铜矿; 似层状铜矿; 黄铁矿脉; 岩筒铜、钼矿 岩筒铜、
晋宁期以来, 晋宁期以来,经历了古生代盖层沉积阶段和 中生代板内变形阶段 受特提斯构造域、 受特提斯构造域、古太平洋构造域和深部壳 幔作用过程复合形成的中生代转换构造背景 控制 断隆区和断凹区相间的次级构造格局
二、区域地层
(一)地层概况 局部出露前震旦纪变质基底 震旦纪碎屑岩、白云岩和硅质岩 震旦纪碎屑岩、 寒武纪至三叠纪海相碳酸盐岩 侏罗纪~ 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火山岩夹碎屑岩
铜陵狮子山矿田“多层楼” 铜陵狮子山矿田“多层楼”成矿模式
九瑞地区铜三级岩浆泵富集示意(1、2、3为岩浆泵编号 ) 九瑞地区铜三级岩浆泵富集示意(
(二)新的认识 1、埃达克质岩与成矿 埃达克质岩浆直接源于下地壳的底侵玄武岩熔融 并快速上升侵位 科尔任斯基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快速上升 科尔任斯基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 的岩浆有利于成矿流体存在于岩浆系统并在岩浆 就位后发生成矿作用 对“多级岩浆泵逐步富集”模型挑战:既然成矿 多级岩浆泵逐步富集”模型挑战: 岩体在源区形成后快速上升侵位, 岩体在源区形成后快速上升侵位,地壳中不存在 一级和二级岩浆泵
(二)橄榄玄粗岩系列 135~127Ma 形成于135~127Ma,发育在拗陷区 Fe- 矿床关系密切; 与玢岩型Fe-Cu矿床关系密切; 主要为闪 长玢岩、 长玢岩、粗安玢岩及其相应的喷出岩
(三)碱性(A型)花岗岩系列 碱性( 127~123Ma 形成于 127~123Ma , 沿长江断裂在断隆区 和拗陷区均有出露 主要类型为石英正长岩、正长岩、 主要类型为石英正长岩、正长岩、石英二 长岩、碱性花岗岩及相应的喷出岩; 长岩、碱性花岗岩及相应的喷出岩; 区域上, 区域上,这套岩石与Au矿化关系密切
(三)盖层 震旦纪至三叠纪地层累计厚度2000~ 震旦纪至三叠纪地层累计厚度2000~7000m 奥陶纪至志留纪接受浅海一滨海碳酸盐和陆 源碎屑沉积 晚泥盆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发生频繁的海水进退 晚石炭世又成为区域沉积中心 三叠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 三叠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厚度大
(四)主要控矿地层 1、南华纪~早寒武世的赋矿岩层 南华纪~ 南华纪莲沱期沉积是控制彭山式铅锌银矿的赋 矿层位 震旦纪蓝田组形成磷、黑滑石、重晶石等沉积 震旦纪蓝田组形成磷、黑滑石、 矿产, 矿产,其碳酸盐岩层中有层控矽卡岩型钨钼矿 和层控–叠改型金银、 和层控–叠改型金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化 寒武系底部为含V 寒武系底部为含V、U、重晶石、石煤(石墨) 重晶石、石煤(石墨) 黑色页岩组合, 黑色页岩组合,还有镍和贵金属富集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