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定义

概念隐喻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概念隐喻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啥是概念隐喻呢?简单说,就是用一个我们熟悉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不太熟悉的概念。
就好比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就是个典型的概念隐喻呀!我们把抽象的时间和实实在在的金钱联系起来,一下子就觉得好懂多了,对吧?你想想看,我们平时不是总说“浪费时间”“节省时间”吗?这不就跟花钱、省钱一个道理嘛!时间怎么浪费,怎么节省?就像钱一样,你把时间花在没意义的事情上,那不就是浪费嘛;你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一刻都发挥作用,不就跟省钱似的嘛!这多形象啊!再比如,人生是一场旅行。
这也是个超棒的概念隐喻呀!旅行有起点有终点,人生不也一样嘛。
在旅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人和事,人生不也是如此嘛。
有时候会一帆风顺,有时候会遇到坎坷,就像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好天气,也可能会遭遇暴风雨。
还有啊,爱情是一团火。
为啥这么说呢?火有热烈的时候,爱情不也有激情澎湃的时候嘛;火也可能会慢慢熄灭,爱情有时候不也会渐渐平淡嘛。
你说这比喻是不是很贴切?概念隐喻在我们生活中可太常见了,无处不在。
它就像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那些原本复杂、抽象的概念之门。
它让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新事物,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概念隐喻,我们说话得多枯燥啊!全是干巴巴的大道理,谁爱听呀!但有了这些隐喻,我们就能把那些难懂的东西变得像我们身边熟悉的东西一样,多有意思!你再仔细想想,我们每天说的话里,有多少是带着概念隐喻的呀。
比如说“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多变”“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这些不都是用我们熟悉的东西去形容不熟悉的心情、笑容嘛。
所以啊,概念隐喻真的是个超级棒的东西,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活灵活现。
咱可得好好利用它,让我们的交流更加顺畅,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概念隐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哈哈!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概念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运用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概念隐喻的运用可以说是相当普遍而深刻的。
这种运用不仅在表达手法上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是为了传达更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下面我将结合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深入探讨概念隐喻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的运用。
1. 《静夜思》王维在王维的《静夜思》中,通过把窗户比作对外连通的视线,意境中渗透出来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
这种对外界景物的隐喻,使得诗中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更为深厚,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将萧瑟的草原比喻为人生的离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悲伤。
他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隐喻,将对人生、人情的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诗句更具深度和广度。
3. 《望天门山》李白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早烟澹澹,上天澄清,山川悠悠,楼观飞惊”将山水景色隐喻为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壮阔,表达了对自由、豪迈的向往之情。
他以大自然的景物作为隐喻,使诗句更加富有深意,富有张力。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我们可以看到概念隐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广泛运用。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物体等的隐喻,使得诗句更具深度、广度和灵动,更具表现力和想象力。
这种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更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概念隐喻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诗人对生活、对人情、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通过隐喻的手法,诗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大自然、物象之中,使得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为古代诗词赋予了深刻的艺术内涵,更使得这些经典诗句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以上是我对概念隐喻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运用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其中概念隐喻的运用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概念隐喻所体现的不仅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赏析,更是对人生、情感、命运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概念隐喻理论是由乔治·莱考夫斯基(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通过使用隐喻来理解抽象概念的。
本文将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再思考,探讨其局限性和有待完善之处。
概念隐喻理论强调了隐喻在人类认知中的重要性。
隐喻帮助人们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更为具象的形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些抽象概念。
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理解时间的价值,将时间的概念与金钱进行比较,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为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我们对认知过程的理解。
概念隐喻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具体应用方面,概念隐喻理论对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适用性有待探讨。
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可能存在差异,造成不同概念之间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英语中,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来隐喻时间的价值,但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可能会使用其他隐喻来表达时间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下的隐喻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和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隐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概念的映射和转化等多个层面。
目前概念隐喻理论对于隐喻的解释和应用仍较为宽泛,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
如何深入研究隐喻的形成和使用规律,有效地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概念隐喻理论还可以与其他认知理论进行结合,以加深对认知过程的理解。
与概念隐喻理论相关的构建主义认为,概念的形成是一种建构性的过程,通过与经验和感知的互动来形成。
将概念隐喻理论与构建主义理论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过程。
概念隐喻理论也可以结合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理论假设。
目前,对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言和认知的分析,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概念隐喻理论的假设,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包括隐喻的研究范畴,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它拥有基于
认知心理学测量下所计算出的结论所做出的解释。
它提供了研究者一个可以用于研究教学
和诊断过程中学习者概念学习的理论框架,也提供了一种具有视觉层面的记忆模式。
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构成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认知和物理隐喻,它
们两者都是以象征的形式来描绘被学习的概念。
认知隐喻是以抽象的概念来比喻物理概念,而物理隐喻则是以物理概念来比喻抽象概念。
两者具有相似的功能,即把抽象概念映射到
有意义的物象之上,从而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学习这些概念。
另外,概念隐喻理论还分析了如何把不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并有意义的联系。
在认知过程中,隐喻分析过程不仅会把不同概念联系起来,也会把本身抽象的概念变得具
体和实际。
换句话说,概念隐喻理论在研究视觉化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
帮助学习者将逻辑结构转化为具象图像,并帮助他们理解概念背后更深层次的概念。
最后,这项理论还为教师提供了诊断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用于进行针对
知识弱点的补救教学,以及用于介绍一种协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掌握知识。
概念隐喻理论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囊括性地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概念背后所涉及的技能和
连接,以及他们在认知学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努力,让教师能够更客观的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用以指导教学。
概念隐喻中的源域是什么

概念隐喻中的源域是什么概念隐喻中的源域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比较,并基于这种比较,将源概念中的某些特征或层面映射到目标概念中。
源域提供了理解目标概念的框架,使我们能够从一个熟悉的概念出发,探索并理解一个相对陌生或抽象的概念。
在概念隐喻中,源域通常是一个具体、直观和熟悉的概念,而目标域则是一个抽象、相对不直观或者更抽象的概念。
隐喻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两个概念进行联系。
例如,“时间是金钱”是一个常见的隐喻,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与金钱这一具体概念进行比喻,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和使用。
在这个隐喻中,金钱作为源域提供了一些特定的特征和层面,通过映射到目标域时间中,增加了我们对时间的理解。
源域在概念隐喻中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
首先,源域可以提供一个熟悉的框架,使得目标域更具体、可感知和可理解。
通过将目标域映射到源域中的特征和层面,我们可以用更具体、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和理解目标域。
这种映射使得目标域更加可视化和引人注目。
其次,源域可以提供一种直观的比较,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目标域的特征。
通过将源域中的特定属性和层面与目标域相关联,我们可以利用源域的经验和知识来推导目标域的特征和含义。
这种比较使得目标域的概念更具体和易于理解。
此外,源域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态度。
当源域与目标域进行比较时,源域中的情感和态度可以通过映射到目标域中而被激活。
这种情感和态度的激活会影响我们对目标域的评价和态度。
例如,将“生活是一场旅行”作为隐喻,源域中的旅行与目标域中的生活进行比较,可以激活旅行相关的积极情感和乐观态度,从而使我们对生活产生积极的看法和态度。
在实际应用中,概念隐喻的源域可以是丰富和多样的。
它可以是物理空间,比如将时间比喻成空间中的路径或旅程;它也可以是生物体验,比如将思维过程比喻成种子的生长;它还可以是日常生活经验,比如将心情比喻成天气等等。
通过将相对抽象的目标域映射到源域中的具体特征和层面,我们可以用更生动、具体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和解释目标域。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传递、理解和解释抽象的概念和感知的信息。
隐喻不仅存在于日常交流中,也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概念隐喻理论作为对隐喻研究的一种重要分支,致力于深入探讨隐喻如何通过概念层面的理解来影响人类认知和语言运用。
本文将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文献中总结其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历程概念隐喻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 是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们在《隐喻我们生活中的思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随后的研究中,Lakoff和Johnson通过对语言和认知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隐喻的观点和假设,如“理解是通过隐喻完成的”、“语言中的抽象概念是通过隐喻构建的”等,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概念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
此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逐渐涵盖了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目前,概念隐喻理论已经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人类认知和语言运用的影响日益显现。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隐喻的概念构建过程、隐喻与认知的关系、隐喻与语言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关于隐喻的概念构建过程,概念隐喻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对抽象和复杂概念的理解是通过隐喻进行的。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将一个概念(例如“时间”、“生活”等)看作是另一个更加具体的概念(例如“金钱”、“旅行”等)来进行理解和表达。
这种通过隐喻构建概念的方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关于隐喻与认知的关系,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一、概述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一种事物或概念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这种理解和表达的方式通常是非字面的,需要读者或听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
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隐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念隐喻理论尤其引人注目。
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系统地、连贯地理解和构建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我们将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定义和范围。
我们将重点分析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包括隐喻的层次结构、隐喻之间的关联以及隐喻如何构建我们的认知体系。
接着,我们将探讨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包括隐喻的内部逻辑、隐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及隐喻如何帮助我们进行跨领域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我们的语言理解和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体验转化为更为直观、生动的形象,从而实现对这些概念和体验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系统性意味着隐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隐喻体系。
连贯性则是指隐喻在构建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时.,始终保持一致性和逻辑性,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更加生动地描述复杂体验,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理论,它描述了人们是如何通过将抽象或复杂的概念映射到更为熟悉的概念上来理解和思考事物的。
概念隐喻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或抽象概念,使之更容易掌握。
然而,概念隐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再思考。
首先,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
对同一概念的隐喻映射,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是由于不同人的经验背景、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的。
因此,在使用概念隐喻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人的差异,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概念隐喻理论也存在边界和限制。
虽然概念隐喻有助于人们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概念,但它也可能导致我们将某种概念局限于与之进行隐喻映射的概念范畴中。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概念隐喻的局限性,并尝试使用不同的隐喻映射来加强我们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概念隐喻理论也可能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会对同一概念进行不同的隐喻映射,这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
这也表明,我们需要考虑到概念隐喻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以确保我们将其用于跨文化或全球化的沟通和交流中。
最后,概念隐喻理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概念隐喻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跨文化交流、教育和管理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隐喻映射本身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理论是一种有用的认知工具,有助于人们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概念隐喻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并不断探索和发展该理论,以使其更符合我们在实践中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本质的表面化
这类文章主要靠隐喻挖掘本质,看似容易却很难做到精准。 尤其在文学作品中,人类情感世界复杂多样,难以把握。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天才梦》
隐喻性思维过程
隐喻
这正是张爱玲所理解的那个动荡时期生命的本质,以及人生 的荒谬。揭示了张爱玲内心深处的生命感受,这是她对人性 阴暗面的洞察和悲剧性人生观的体验。“华美的袍”和“虱 子”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隐喻的启发功能。
“在一场舞会上,男孩子都身着黑色晚礼服,女孩子都穿着白裙,他们 相拥旋转。如果灯光转暗,那么你能看到的只有女孩子。女孩子就像那 颗可见星,而男孩子就像那个黑洞。尽管看不见男孩子,但女孩子在不 断旋转,这就有力地证明一定有什么人在相拥着她旋转。”
这段文字中, John Wheeler教授就给出了一个隐喻:把黑洞比作看不 见的男孩子,把可见星比作女孩子,他们不断旋转是天体的运行方式。
幅画的隐喻却是具有更大的威力。它和绘画一样,能刺激
视觉想象,激起感情反应,而它对注意力和感情的导向作
用则比绘画更为显著。”
——Ellen L. Mather
整理ppt
内容提要:
• 概念隐喻的简单介绍 • 概念隐喻的三种分类 • 概念隐喻在写作中的应用 • 参考书目
整理ppt
“用另一物体的名称来指称这一物体。” — —亚里士多德
整理ppt
结构隐喻
根据一个结构清晰、界限分明的概念去建构另一个 较为模糊、抽象的概念,因而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 观察和认识的一类隐喻。 例如:Time is money.
Argument is war.
思念是一种病。
整理ppt
写作中,隐喻思维的三种表达方式:
一. 抽象的具体化
这类方式在科技文章中司空见惯。它有助于将抽象学术概念通俗化。比 如John Wheeler教授在解释黑洞这个抽象概念时的经典举例:
整理ppt
实体隐喻
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观念等看作 有形的实体和物质。
例如:“Theories are buildings. Ideas are food.” “就算流干泪,伤到底,心成灰,也无所谓。”
“Buildings”, “food”和“灰”这三个有形的实体分 别将“theories”, “ideas”和“心”这些抽象概念具 体化了。
整理ppt
参考书目:
[1]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1994.
[2]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整理ppt
二. 复杂的简单化
常用在各种文章中,简洁即美。比如在对话描写中:
How could I perceive his inner mental process? (我怎么知道他的内心活动?) How could I know what is going on in his mind? (我怎么知道他怎么想的?) Am I a tapeworm in his belly? (我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吗?)
[3]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 张捷. 概念隐喻在写作中的应用[J]. 绥化学院学报, 2009(1).
整理ppt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整理ppt
整理ppt
空间隐喻
以空间为始发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 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位置。
例如: happy is up, sad is down health is up, sickness is down “今天好high啊!”“最近情绪很down!”
这些空间隐喻赋予了“情绪”和“健康”这两个抽 象概念一个原本不存在的纵向方位。
概 ——Derrida
“我们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 ——Lakoff & Johnson
“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
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
——I. A. Richards
“一幅画的确可以抵得上千言万语,而在脑海中能唤起一
功能:修辞、美化 语言层面
不再将隐喻看作纯粹的语言修饰手段,
而是具有认知价值的语言结构。
逻辑学、认知心理学、哲学、人类学
整理ppt
1980年 Lakoff 和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概念隐喻正式提出
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
人们首先认识的是能够感知的,直观的,具 体的事物,然后通过联想,把已知事物与一些新 认识的,具体或抽象的事物相联系,进而找到它 们的相关点,这样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 射,由此而产生了新义。
整理ppt
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
To understand one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 概念域:人的连贯的经验集合。
LOVE IS A JOURNEY.
整理ppt
A IS B
目标域(target domain)
始源域(source domain)
抽象的概念
具体的概念
Time Argument Love
He
整理ppt
Money War
Journey Pig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常规 隐喻,根据始发域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 空间隐喻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 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s) • 结构隐喻 (Structural Metaph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