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问题 (2)

中药制剂的问题 (2)
中药制剂的问题 (2)

制药技术—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相关专题:中草药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中药复方及其新剂型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物理化学、中药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同时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药药理研究迅速发展,中药复方制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备工艺的研究是中药复方新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药效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的基础。在中药组方确定以后,首先要进行与质量研究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研究,要求工艺合理、稳定、成熟。按照研究工作的实际步骤,将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1 组方认识

对于一个复方新药,为了使其工艺路线的设计避免盲目性,可从4方面对其组方进行分析:(1)以中医药理论作指导,了解组方的君、臣、佐、使。对一则组方不应局限在用中医理论进行论述,不应拘泥于强分君、臣、佐、使,而应以固定的组织结构和流动的气血津液,以及病因病机为着眼点进行分析。如关于四逆汤方中何药为君,中医理论有两种意见:一是以附子为君,温经济阳,以干姜为臣辅佐之,甘草为使以调和二药散其寒;二是祛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逐寒正气,必先辛热,是以干姜为臣,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张明旭等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提出该方中应以甘草为君,姜附为臣,具有一定的道理。(2)了解组方药味的传统用法、有毒无毒,以及复方中各单味药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如茵陈蒿汤中,茵陈、栀子、大黄均没有明显的收缩胆囊作用,但3味药合用却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有镇吐止呕作用,生姜能协同起作用,但同时也提高了其毒性,人参、大枣无明显活性,却能增强全方的止呕作用,且大枣能减低吴茱萸的毒性,全方四味以原剂量配伍的药理活性最强,毒性最弱。(3)了解组方中各味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确认各味药的炮制与否、炮制的目的与方法。如生大黄其性苦寒、直降下行,生用取其攻下的作用;酒大黄降低了生大黄的苦寒之性,有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的功效;大黄醋制能减缓生者峻猛之性,引药入肝,可增强散瘀止痛、消积散聚之功;大黄炒炭可凉血止血。(4)检索文献,了解各药味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以及方中各药味的药理作用,特别注意与本组方的功能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如麻黄汤中组方4味药,以麻黄与桂枝有发汗作用,杏仁和甘草无发汗作用,麻黄中起发汗作用的成分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桂枝中有桂皮醛。

2 剂型的选择

选择剂型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根据临床需要,例如治疗急症、重症的,注射剂当属优选剂型。例如陈达仁等用川芎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疗效。(2)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设计最佳剂型,例如挥发油成分易挥发,当挥发油含量较多时,如若制成片剂则易发生泛油、裂片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因此可以考虑制备成其他的固

体分散剂如滴丸;某些药物口服时,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对肝肾功能易造成损伤,那么应当考虑其他给药途径。如将附子理中方的丸剂改为缓控释片剂,使药物缓慢、近似恒速释放,克服药物在体内的峰谷现象,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性,提高用药的安全有效性。(3)根据用药对象,老人与小儿用药应尽可能选择易于服用的剂型,比如口腔速溶片、口服液。(4)根据病症选择适宜的剂型。(5)其他因素,药物的味道,服用方便与否、组方剂量的大小等都应在剂型选择考虑范围内。

3 制备工艺的确定 &[FS:PA GE]nbsp;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复杂,对某一组方新药制备工艺的要求主要是尽量多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尽可能使制剂内的有效部分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治疗剂量小、质量稳定和可控性强、安全度高及使用方便等。

3.1 提取工艺研究

中药提取工艺对保障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临床疗效最为关键。中药提取的基本方法为浸渍法(常温浸渍法、温浸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符合传统习惯的方法,但传统的汤剂煎煮法有效成分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提取工艺,尽可能多地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复方制剂的提取质量和水平,如超临界CO2

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酶提取法等。

对于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组方分析是基础。由于中药复方成分非常复杂,同一药材在不同复方中可能作用不同。因此,在工艺设计前应先根据组方的功能主治,针对每味中药在组方中君臣佐使的地位,查阅文献分析其所含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再根据提取原理和预实验的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工艺路线。例如复方丹参片中含丹参,考虑到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类是有效成分,但非水溶性成分丹参酮类也与疗效相关,这两类成分都要保留,既要进行水煎煮又要乙醇提取。如果对药材先进行水煎煮然后乙醇提取,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大生产中用水煎煮后,药渣已吸水,药渣之间还有残余的水溶液,再加醇很难控制醇浓度;二是丹参酮类对热不稳定,在水煎煮时已有大部分被破坏,使得乙醇提取得率极低。因此应先醇提再水提,缩短了丹参酮类成分的受热时间,提高了丹参酮类的提取转移率。确定提取工艺路线后,应对工艺的技术参数进行筛选对比,如正交法、均匀设计法等。优选时必须要以有效成分或主要化学成分为控制指标,不能采用一些无关紧要的控制指标(如出膏量等)。一些特殊药物和组方,则要用药效、毒副作用为指标进行优选。

3.2 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

现在,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精制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法,大孔吸附树脂法,超临界萃取法以及超滤技术等类型,虽然能克服中药制剂剂量大、辅料量大的缺点,但应用推广面因素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必须根据药性,经试验研究后确定,一种方法无法解决所有药物的问题,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

如膜分离技术具有可常温下操作、分离时无相变化、可分离不同分子量溶质等优点,利于保持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尤适用于受热有效成分易破坏的、保味性和对化学物质有反应的中草药制剂;并有去除溶液中各种微粒胶体、细菌和热原的作用,在中草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的制备中倍受青睐。但是,在中药复方制剂生产中,将膜分离技术放大至工厂生产还不能成为现实;此外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多样,有效成分与杂质用该法不易分离;膜易被污染,使用寿命短,且换膜不方便。大孔吸附树脂虽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富集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但应当充分考虑大孔吸附树脂使用的安全性,要注意二乙烯苯泄漏量、微生物(细菌)量及有机残留量。

3.3 制剂成型研究

制剂成型研究是复方新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中最后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制剂处方设计和成型工艺设计。

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剂型的特点、药物性质,设计不同的辅料配方(包括辅料组成和用量),通过模拟生产条件(如温湿度),使用相应的制剂设备进行筛选最优配方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解决制剂[FS:PAGE]的成型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与使用方便。设计的制剂处方能否使药物成型,成型后是否稳定,分剂量是否准确,含量是否均匀,能否崩解、释放、充分发挥药效等,这些均为制剂处方设计中应要注意的质量问题,也是筛选辅料的主要依据。一般应首先研究半成品与制剂成型性、稳定性,然后有针对性地选用辅料,以解决制剂在成型性与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黄世福等根据组方剂量和工艺提取率,以吸湿率和流动性为指标,筛选出消炎利胆胶囊的最佳辅料和制剂成型工艺。

制剂成型工艺是药物半成品与辅料加工处理,最后形成产品的过程。其重点在成型工艺路线的选用、药物与辅料的加工处理方法与方式、成型设备的选择与应用。不同的剂型其成型工艺迥然不同,在制剂成型工艺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半成品的理化性质决定着成型工艺路线,而不同工艺路线辅料的组成、用量亦有差别。因此,制剂处方设计研究应与成型工艺研究相结合,优选出最佳辅料组成和用量。例如冻干法制备口腔速溶片,辅料多为糊精、甘露醇、甘氨酸(防塌剂)、阿拉伯树胶、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而用于压法制备口腔速溶片,辅料多为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及糖类及其衍生物等。

3.4 大生产可行性研究

由于实验室受条件限制,样本量小,代表性相对较差,与生产会有一定差距,因此利用中试试验研究,调整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为设备选型提供依据。例如制备硬胶囊剂,若选用自由流动型填充机,而物料流动性差者,则应考虑采用制粒成型工艺;若选用螺旋钻压进式填充机,因机械往复运动,挤压式充填,能避免分层和充填不均现象,只要物料混合均匀,也可用直接填充。中试规模应达到处方量的10倍以上,这里所说的不是1日处方量,是以出成品1 000个单位计算的处方量。提供至少3批中试生产及检测数据,包括批号、投料量、半成品量、辅料量、成品量、成品率。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不是单凭经验或是凭借查阅相关的文献就可定确定,应注意观察、研究、结合药效学研究,以确定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是否合理。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D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C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B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组成 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E A.指导合理用药 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 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 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 A.70~80℃ B.60~80℃ C.65~85℃ D.50~60℃ E.40~60℃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D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含有多种中药材 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B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 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C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E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 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C 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 E.电学分析法 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 A.溶剂提取法 B.煎煮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 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E A.定性 B.鉴别 C.检查 D.含量测定 E.综合质量测定 13.取样的原则是 C A.具有一定的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 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 E.包装不能破损 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B 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 C.稀释法 D.分层取样法 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 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E A.完整、清晰 B.完整、具体 C.真实、具体 D.真实、完整、具体 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BCDE 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CDE 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CE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及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质量分析 B 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 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D 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 A 大多由复方组成B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C 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D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 A 40-60℃ B 50-60℃ C 60-70℃ D 70-80℃ 4.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B.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C. 5.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6. 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 7. 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沉淀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 8. 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 A.定性B.鉴别C.综合质量测定D.含量测定 9. 取样的原则()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 10 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 A.抽取样品法B.分层取样法 C 圆锥四分法 D 抽取样品法和分层取样法

二、多选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 A 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冷浸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 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 A.液—液萃取法B.微柱色谱法C.沉淀法D.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 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 C.药用辅料的多样性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 E.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 5.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 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 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中药制剂的检查根据其目的意义主要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2.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答: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包括制剂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及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试验样品,其检验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等。 3.中药对照品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如何? 答:由于中药制剂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且含量高低差异较大,故用- - 般的化学分析法难以起到满意的测试效果,多采用仪器分析法进行分析,但仪器分析法大多需要用对照品进行随行标准对照分析,其优点是可克服分析条件不稳定而带来的测试误差,应用对照品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检出欲测定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备可供定性定量用的对照品,可大大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水平。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1. 试述中药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答: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杂质来源途径多,使中药制剂原材料质量难控制;其次,药效成分与机体作用机理间缺乏相关性,使分析水平难以评判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的质量水平;此外,中药分析起步晚,基础薄弱,分析方法有限,也制约了中药分析研究的发展。发展趋势: ①分析方法向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分析仪器向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更好的方向发展,如 HPTLC、HPLC、GC、HPCE、LC-MS联用等,起到分离分析的双重作用; ②中药的指纹图谱进一步完善,更好的用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③中药制剂对照品的制备,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与确定; ④中药分析检测成分向多指标方向发展; ⑤体内药物分析的深入研究,为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相比中药分析有何特点? 答: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较多,被测成分含量偏低,波动较大;且中药分析研究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的深入,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方法、指标确定不全面。具体特点如下: ①测定对象不同,化学合成药测单一有效成分;中药含一至多种有效成分,还有活性成分、指标性成分。 ②含量高低不同,西药含量高,中药含量低,因而采用的测定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 ③分析理论不同,西药为线性理论,中药包括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 ④分析过程中杂质检查不同,化学药包括重金属、有关物质、溶剂;中药包括重金属、残留农药、霉变、虫蛀物质。 ⑤中药分析方法的敏度度、准确度、质量标准化较化学合成药物薄弱。 3.干燥失重测定和水分测定有何区别?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干燥失重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水分测定仅针对中药材中水分进行测定。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 ①烘干法---不含或含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②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 ③减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及遇热易分解的药材; ④气相色谱法----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各类型中药制剂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⑤费休氏法。 4.薄层色谱法对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定性鉴别时,为减小拖尾现象应如何选择展开剂?答: 薄层色谱法对有机酸类成分定性鉴别时,选择硅胶为吸附剂时,硅胶显弱酸性,应在展开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如乙酸),可防止拖尾现象。 对于生物碱类,多选用氧化铝为吸附剂,选用中性溶剂为展开剂;若采用硅胶为吸附剂,则选用碱性展开剂为宜;但对某些碱性较弱的生物碱可使用中性展开剂。为减少拖尾现象,还应滴加适量的氨水。

中药制剂分析配套复习题一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70~80℃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 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分析法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溶剂提取法 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综合质量测定 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圆锥四分法 13 .取样的原则是均匀合理 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冷浸法 B.超声提取法 C.回流提取法 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 法 4.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液—液萃取法 B.微柱色谱法 C.沉淀法 D.蒸馏法 E.超临界流体萃 取法 5.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 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 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 6.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 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 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 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 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 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2.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应包括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以及临床使用等过程。 3.中药制剂的检验程序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溶液、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 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熟地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型,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金银花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大黄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黄芩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丹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TL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合成药物 9.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最常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优质平板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G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含有挥发性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麝香 15.应用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主要从下列哪些参数中鉴别方中原药材。色谱峰 1.中药制剂的鉴别包括A.性状鉴别 B.显微鉴别 C.理化鉴别 D.杂质检查 E.生物鉴别 2.中药制剂中可测定的物理常数有 A.折光率 B.相对密度 C.比旋度 D.熔点 E.吸收度 3.中药制剂蜜丸的显微鉴别中,可以采用下面哪些方法使粘结组织解离。

中药制剂分析名解简答和论述

中药制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对照品: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是中国药 品生物制定检验所制备、标定和供应。11页 2、鉴别:通过应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的组成 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来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包括显微、理化鉴别)18页。 3、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粉末的组 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一般凡以原料药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分原料药粉末的制剂。显微鉴别方法操作简便、直观、耗费少。)20页4、制剂通则检查:根据不同剂型的不同存在形式、不同给药途径、 不同使用方法等特点,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及稳定,对中药制剂进行的理化检查或微生物学检查。32页 5、杂质的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35页 6、一般杂质检查:在原药材的采收、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 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水分、重金属、硫酸盐等。35页 7、特殊杂质检查:某些个别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因制备工艺的 特殊性或药物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一类杂质。如大黄制剂中的土大黄苷、含乌头制剂中的酯型生物碱等。35页 8、重金属: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 色的金属。通常以铅为代表。38页

9、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包括 水分和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46页 10、总灰分:中药经粉碎,高温炽灼,所残留的非挥发性无机物, 称为总灰分。49页 11、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炽灼得到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 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称为酸不溶性灰分指泥土、砂石(硅酸盐)。 49页 (由于在盐酸中泥土、砂石等主要硅酸盐等成分不溶解,而钙盐等无机物可溶,因此对于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组织中含有草酸钙较多的中药,酸不溶性成分的测定更能准确地表明其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 12、炽灼残渣:药物中的有机物经炽灼炭化,再加硫酸处理,高温 炽灼至完全灰化,所残留的无机物,成为硫酸盐,称为炽灼残渣。 48页 13、准确度: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 收率(%)表示。90页 14、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 测成分的特性。91页 15、检测限: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信噪比大于3:1) 92页 16、定量限: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信噪比大 于10:1)92页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版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 一、选择或填空: 1.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 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 量检测。 2.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用中医药理论为 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中药制剂的杂质来源多途径性;有效 成分的非单一性;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3.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4. 取样必须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5. 粉末状样品可用圆锥四分法取样。 6. 常用提取方法:溶液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 7. 常用净化方法:液—液萃取法、色谱法、沉淀法、盐析法、固相微萃取 8. 鉴别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9. 检查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10. 一般杂质检查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及残留溶剂等。 11. 性状鉴别包括: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光泽感、滑腻感等) 12. 显微鉴别: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适用于含原生药粉的制剂鉴别。 13. 理化定性鉴别方法有: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其中以薄层色谱法(TLC )最常用。 14. 杂质限量计算: 15. 中药材、中药制剂和一些有机药物中重金属的检出通常先将药品灼烧破坏,温度需控制在500-600℃ 16.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的反应最佳pH 值是3.5。 17. 砷盐检验法中古祭法基本原理: 锌和酸作用产生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 AsO3 + 3Zn+9H →AsH3↑+3Zn +3H2O 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颜色) AsH3+2HgBr2→2HBr+AsH(HgBr)2 (黄色) AsH3+3HgBr2→3HBr +As(HgBr)3 (棕色) 18. 醋酸铅棉花的作用:吸收除去H 2S 19. 砷盐检验法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 法)既可作为作为砷盐的限量测定方法又能作为 砷盐的含量测定。 20. 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指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21.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以避免其与微量水混合。 22. 生理灰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后,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的组份差别在于钙盐。 23. 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乌头酯型生物碱(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碱的检查)属于特殊杂质的检查 24. 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检查:比色法: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 再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异羟肟酸铁。 25. 农药残留的提取最常用乙腈和丙酮,现在丙酮被广泛利用,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和振荡提取。 26. 农药残留的测定以色谱分离方法为主,其中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使用更广泛。 27. 样品的粉碎必须反复粉碎或碾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8. 样品的分离纯化中消化法常用的破坏方法有湿法消化和干法消化法。湿法消化加热灼烧时,温度控制 在420℃以下,避免被测金属化合物挥发。 %100%100??=??=S C V L S C V L )样品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杂质限量(%100?=样品量杂质最大允许量杂质限量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 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答案不一定全对。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 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 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 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错,留样观察。芦丁与槲皮素4.Hgs。酰胺,硫化钠。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 分中药大。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错,加入硝酸银。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 备工艺稳定 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给了一段蜜丸提取鉴别的文字,问目的和提取到的物质。第一问是问将蜜丸打碎后加入水溶散的目的。第二问是问加入乙醚提取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第三问是问加入甲醇后提取到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 五.综合题(15) 复方丹参方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1)叙述丹参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定性鉴别的方法并说明现象。 (2)叙述三七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用高效液相定量分析的方法。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⑴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日本学者对浸膏剂质量进行研究,

中药制剂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单项选择: 1.中药制剂分析对象一般不包括 A.原料 B.辅料 C.包装材料 D.成品 2.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一般不包括 A.阐明中医药理论 B.建立分析检测方法 C.制定制剂用原料质量标准 D.制定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 3.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样品时,溶剂选择的主要原则是 A.无毒原则 B.易挥发原则 C.相似相溶原则 D.价廉原则 1.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鉴别: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B.用水煎法制成的制剂 C. 含有生药原粉的制剂 D.用蒸馏法制成的制剂 2. 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别中,不规则分枝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um 。是( )的特征 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丹皮 3.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um,是( )的特征 A.牛黄 B.大黄 C. 雄黄 D.冰片 E.朱砂 5.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不常用 D.一般不用 6. 在TLC法中,涂铺薄层时使用的玻璃板最好是: A.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毛玻璃 8.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 )的成分是: A.挥发性成分 B.非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 D.无机成分10.在薄层色谱鉴别中,硅胶薄层板的活化条件是: A.310℃烘30min B. 210℃烘30min C. 105℃烘30min D.50℃烘30min 11.制备薄层板用于中药制剂定性鉴别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吸附剂1份和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五.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制剂分析习题集 班级: 学号: 姓名: 编制人: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组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集 五、计算题 1、计算:《中国药典》规定阿胶的含砷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试问应该取供试品几克与标准砷斑2ug比较,结果不得更深。 2、《中国药典》规定黄连上清丸中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五,试问应该取供试品几克进行实验,如果标准铅溶液(每1ml相当于10ug的Pb)取样量为2ml。 3、取地奥心血康样品1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炽灼至完全灰化。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如果标准铅溶液(10μgPb/mL),取用量为2mL,重金属限量为多少? 4、易激宁颗粒中的芍药苷含量(HPLC法)测定如下:称取样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于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流动相100ml,称重,超声提取30min,称重后用流动相补足重量,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2.0ml于10ml容量瓶,流动相定容,过0.45μm滤膜,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20.0μg/ml的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各20μL进样测定。已知:供试品峰面积为1620;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峰面积为1985;易激宁颗粒称样量为0.1012g,请计算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mg芍药苷/g易激宁)。 5、霍香正气水中乙醇量GC测定法中系统适用性试验为:用直径为0.25~0.18mm 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5、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丙醇5mL(作为内标准)加水稀释至100mL,混匀,照气相色谱法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用正丙醇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大于700;②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③上述3份溶液各注射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不得大于2.0%。本次试验结果:正丙醇出峰保留时间为tR=5.32min、峰宽为0.61min;乙醇出峰的保留时间是3.85min、峰宽为0.66min;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67%。①计算出理论塔板数;②计算乙醇和正丙醇两峰的分离度;③以上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6、喉痛消炎丸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A型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 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 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 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 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 山药 B. 茯苓 C. 熟地 D. 牡丹皮 E. 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形,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 金银花 B. 桔梗 C. 连翘 D. 甘草 E. 淡竹叶 4. 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 牛黄 B. 大黄 C. 雄黄 D. 冰片 E. 朱砂 5. 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 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 5 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 大黄 B. 牛黄 C. 黄芩 D. 冰片 E. 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 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 mL ,加水至25mL。在283nm ±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B. 冰片 C. 三七 D. 丹皮 E. 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 UV法 B. Vis法 C. TLC法 D. HPLC法 E. 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 中药制剂 B. 中药材 C. 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 合成药物 E. 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 最常用 B. 最少用 C. 一般不用 D. 不常用 E. 从不使用 10. 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 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 彩玻 E. 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G B. 微晶纤维素 C. 硅藻土 D. 氧化铝 E. 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 少用

中药制剂分析实例 (1)

沉香化气丸: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 伤湿止痛膏:本品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甘草浸膏:本品为棕褐色的固体,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遇热软化,易吸潮。 薄荷油:“折光率应为1.456-1.466(附录VII F )旋光度取本品,依法测定(附录VII E),旋光度应为-17°至-24 °” 马钱子散中马钱子鉴定 “取本品10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氯仿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大黄流浸膏中大黄的鉴定 “取本品1ml,加1%氢氧化钠溶液1ml,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2ml,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醚10ml,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ml,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 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微量升华鉴别 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得到白色的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显玫红色 大黄流浸膏中升华物的鉴别 取本品1ml,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有菱形针状结晶、羽状和不规则状结晶,滴加氢氧化钠试液,溶液显紫红色 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的鉴别 “取本品15丸,加少量水,搅拌使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取2ml,加水至25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8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 西洋参主要含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f、Rg1、F3、F11等以及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糖类,人参主要含人参皂苷R0、Ra、Rb1、Rb2、Rc、Rd、Rg1、Rg2、Rh1、Rh2、Rh3等及有机酸、糖类等, 检查方法:取人参药材1g、西洋参药材1g依法分别制制成对照溶液,去西洋参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2ul,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a甲醇?a水(13:7:2)的下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与人参对照药材完全一致的斑点。 2.大黄中土大黄苷的检查 正品大黄主要含蒽锟苷及其苷元,质差大黄(如河套大黄)含少量土大黄苷元,波叶大黄(土大黄)含土大黄苷成分较多,药典规定大黄中不得检出土大黄苷成分,在紫外灯下不得呈亮蓝紫色荧光。 3.阿胶中碱性挥发性物质的检查 驴皮腐烂过程中,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使蛋白质分解产生一种碱性含氮物质,即游离氮和挥发性低链胺、芳香胺类,如三甲胺、尸胺、吲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药典规定100g样品中挥发性碱性物质的含量以氮计,不得超过100mg。 测定方法:精密称取样品5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凯氏蒸馏瓶中,立刻加1%氧化镁混悬溶液5ml。迅速密塞,通入水蒸气进行蒸馏,以2%硼酸溶液为接收液,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5滴,从滴出第一滴凝结水珠时起,蒸馏7分钟停止,馏出液用硫酸液(0.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即得。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药制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1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7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药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前提:1药物组成固定;2原料稳定;3制备工艺稳定。 简述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中药制剂的杂质要比化学制剂复杂的多,如药材中非要用部位及未除尽的你啥;药材中所含的重金属及残留农药,包装,保管不当发生霉变、走油、泛糖、虫蛀等产生的杂质;习题原料的水质二次污染等途径均可混杂质。所以中药制剂易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等杂质。 《中国药典》53、63、77、85、90、95、00、05、10共9版。63版开始根据药品属性分为一、二部;05版开始分为3部,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我也、成方制剂及单位制剂。二部: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中国药典》凡例作用是什么?是解释和正确地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鉴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1.取样:其基本原则是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2制备供试品3鉴别4检查5含量测定6书写检测报告 供试品制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被检测成分,除去干扰物质,将被测定成分浓缩至分析方法最小检测限所需浓度。 常用的提取液溶剂与提取方法: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醋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方法:萃取法、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升华法、微波辅助萃取。 净化方法:1液-液萃取法2色谱法3沉淀法4盐析法5固相微萃取 检查的主要内容:1制剂通则检查2一般杂质检查3特殊杂质检查4微生物限度检查 1检查项目与剂型有关:丸剂要求测定水分,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及装量差异;片剂要求测定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等;酒剂要求测定乙醇量、甲醇量、总固体、装量等;注射剂要求测定装量、澄明度,不溶性微粒。 2一般杂质检查:指药材生长、采集、收购加工、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如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砷盐等。 3特殊杂质检查:指有针对性的与质量直接有关的专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大黄流浸膏中对大黄苷检查;阿胶检查挥发性碱性物质。 中药分析的原始记录哪些内容?供试药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目的、检验方法及依据、收到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检验结果、结论。 中药制剂的鉴别: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的组成,从而判断该制剂的真伪。包括:状态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 中药制剂性状鉴别: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

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09函授专科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填空题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____________。现行药典为____________年版。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某物质的密度与___________的密度之比。 《中国药典》规定,乙醇没特指浓度,一律是指___________。 《中国药典》多选择___________方法鉴别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硅胶薄层板活化的温度为___________,时间为___________。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是___________。 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___________。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时,大多采用___________洗脱。 中药制剂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国药典》规定,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是指___________。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又称__________柱或_________柱;在分离分析时一般使用极性流动相,所以属_________色谱法;洗脱时极性________的成分先出柱。 单项选择题 杂质限量是指药品中所含杂质的() A、最大允许量 B、最小允许量 C、含量 D、含量范围 E、以上都不对 吸收池装盛溶液以池体的()为佳 A、1/2 B、1/3 C、2/3 D、3/4 E、4/5 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有() A、杂质 B、一般杂质 C、特殊杂质 D、掺杂物 E、钠盐 检查重金属,如须炽灼,则炽灼的温度应为 A、105~110℃ B、500~600℃ C、700~800℃ D、大于100℃ E、大于500℃ 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操作顺序为() A、空比重瓶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 B、(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空比重瓶重 C、(比重瓶+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空比重瓶重 D、空比重瓶重→(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 E、任意顺序 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100~300nm C、600~900nm D、100~400nm E、100~900nm Ag-DDC法检查砷盐的原理:砷化氢与Ag-DDC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 A、三氧化二砷 B、砷斑 C、胶态银 D、气态银 E、固体银 《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测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残留的有机氯类农药的含量 A、气相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 C、酸碱滴定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以上方法均可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应选择()来作测定波长 A、最大吸收波长 B、最小吸收波长 C、中间波长 D、肩峰对应波长 E、以上均可 酸不溶性灰分的主要成分是() A、盐类 B、草酸钙等 C、硅酸盐 D、钾盐 E、钠盐 重金属检查是以()为代表

中药制剂分析(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分析。 2、中国药典中规定,水浴温度指:98~100℃。 3、中国药典中规定“恒重”是指供试品2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异在多少范围内:0.3mg。 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十万分之一。 5、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乙醇。 6、无需过滤除药渣操作的是:连续回流提取法。 7、对水溶液样品中的挥发性被测成分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是:蒸馏法。 8、下列属于样品净化方法的是:固相萃取法。 9、进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检查时,样品的处理方法应选:消化法。 10、关于牛黄解毒片的性状描述正确的是:本品为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 苦,辛。 11、中药制剂的鉴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是:薄层色谱法。 12、正确的描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的位置上,斑点颜色。 13、中药制剂的一般杂质检查包括:酸、碱、氯化物、重金属、砷盐。 14、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那种试剂作为显色剂:硫代乙酰胺。(碱性溶液中,用硫化钠)。 15、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除去H2S. 16、不属于特殊杂质检查的是:安宫牛黄丸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 17、砷盐检查法中,制备砷斑所采用的滤纸是:溴化汞试纸。 18、不需要进行含乙醇量检查的机型是:糖浆剂。 19、现版中国药典中,含量测定应用最多的方法是:HPLC。 20、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是:峰面积。 21、采用HPLC法对中药中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时最常用的色谱柱是:ODS柱(C18反相柱) 22、化学分析法主要使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和无机成分。 23、气相色谱法中用于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油成分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制剂。 24、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用:紫外检测器(UVD)。 25、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累的中药的是: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 26、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时,常用的样品净化方法是:氧化铝柱。 27、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甲醇-水或甲醇。 2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此题 要剔除“稳定可靠”这个选项)。 判断题 1、中国药典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组成。(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每5年审议改版一次。(对) 3、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对)

中药制剂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2.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 B.VIS法 C.HPLC法 D.TLC法 3.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 B.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C.合成药物 D.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4.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束 C.硅藻土 D.氧化铝 5.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普通玻璃 B.有色玻璃 C.优质平板玻璃 D.毛玻璃 6.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B.含有挥发性成分 C.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 D.只含有无机成分 7.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A.牛黄 B.水牛角 C.麝香 D.冰片 8.应用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主要从下列哪些参数中鉴别方中原药材。 A.色谱峰 B.吸收度 C.波数 D.折光系数 9.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 B.牛黄 C.黄芩 D.冰片 10.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少用 B.一般不用 C.不常用 D.最常用 二、填空题 1.中药制剂的鉴别主要包括、、等。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牡丹皮 E.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型,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金银花 B.桔梗 C.连翘 D.甘草 E.淡竹叶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牛黄 B.大黄 C.雄黄 D.冰片 E.朱砂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 B.牛黄 C.黄芩 D.冰片 E.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 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丹参 B.冰片 C.三七 D.丹皮 E.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UV法 B.VIS法 C.TLC法 D.HPLC法 E.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中药制剂 B.中药材 C.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合成药物 E.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一般不用 D.不常用 E.从不使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优质平板玻璃 B.普通玻璃 C.有色玻璃 D.彩玻 E.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硅胶G B.微晶纤维束 C.硅藻土 D.氧化铝 E.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少用 B.常用 C.较少用 D.应用一样多 E.最不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 A.含有挥发性成分 B.不含有挥发性成分 C.不能制成衍生物 D.含有大分子又不能分解 E.只含有无机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