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计理论_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一、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指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原则、规则、概念和假设,用于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
它是会计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二、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会计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早期会计理论早期会计理论主要集中在记录和处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和技巧上。
最早的记录系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商业文书。
这一阶段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经验总结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2. 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给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会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导致了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其中包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3. 理论体系的建立随着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损益表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报告提供了指导。
三、会计理论的基本原则会计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会计实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会计理论基本原则:1. 会计实体会计实体原则指出企业应该被独立地看作一个会计实体,与企业所有人之间应有清晰的界限。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独立于企业所有人的个人财务状况。
2. 全面性原则会计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应该记录和报告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以提供对外部用户有用的信息。
3. 会计周期性原则会计周期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将其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和报告。
常见的会计周期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这样做可以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4.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指出企业的经济活动应当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规范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它通过总结和归纳会计实践经验,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原理、规则和方法,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指导。
规范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规定和规范会计实践中的各项准则和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信度。
规范会计理论具有以下特点:一、科学性。
规范会计理论是按照客观规律而形成的,它遵循了事实、逻辑和科学的原则,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会计实践的本质和规律。
二、系统性。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会计核算、会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内容,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闭合的系统。
三、实用性。
规范会计理论是针对会计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它为会计实践提供了各项准则和规则,使会计师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规范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会计核算。
规范会计理论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的编制和调整原则,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和可靠。
二、会计报告。
规范会计理论规定了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求,包括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格式、内容和表达方式等,以保证会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三、会计信息披露。
规范会计理论规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和要求,包括会计信息的披露对象、披露方式、披露时机和披露内容等,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规范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战略决策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它在全球范围内也起到了统一会计准则和规则的作用,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信息可以进行比较和交流。
然而,规范会计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会计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会计理论的制定难度较大。
其次,会计准则和规则的频繁变动和调整对企业而言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
此外,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挑战,如会计舞弊和信息欺诈等。
会计理论

论实证会计理论(PAT)摘要:实证会计理论和规范会计理论是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和思路。
实证会计理论寻求去解释和预测某一现象。
本文通过对实证会计理论的起源发展和相关假说出发,对比规范性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构建完善的实证会计理论体系。
关键词:实证会计理论;实证理论假说;规范会计理论1 实证会计理论概念实证会计理论(PAT)是基于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寻求解释和预测某一现象的理论,在此讨论Watts、Zimmerman普及开来的这一特殊的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PAT)的目标关注于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解释是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
实证会计理论(PAT)关注于经济和会计现象,主要依据市场有效的假设、关于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的研究以及使企业内部冲突最小化的契约安排。
2 实证会计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
会计中的实证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显现,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成为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范式,它的发展大多归功于业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有效市场假说(EMH)和代理理论。
EMH提出了资本市场对新信息有反应的依据,但是几乎没有解释为什么管理者会选择使用特定的会计方法,实证会计理论(PAT)的发展则填补了这项空白。
实证会计理论应用代理理论,关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实证会计理论(PAT)提出代理人有动机订立各种契约。
而在此之前会计研究占主流的类型是规范会计研究,大多关注于规范理论不检验现有实务。
3 实证会计理论(PAT)假说实证会计理论(PAT)早期研究依赖于三个核心假说:负债假说、奖金假说政治成本假说。
3.1负债假说负债假说预测,为了减少吸引债务资本的成本,公司将和债务人订立契约安排,这会减少管理者侵占债权人财富的可能性。
在获得债务融资之前安排这种协定被看做是一种吸引降低成本资金的有效方式。
会计理论是什么意思

会计理论是什么意思系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假设及有关准则。
被用来指导会计人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导财务信息的行动。
其目的为:(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
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
(2)猜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猜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
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将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
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猜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纳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纳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
这类猜测可以通过采纳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
2会计理论内容有哪些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会计要素目前会计要素主要包涵财务状况要素和经营成果要素这两种。
新形势下对会计要素的理解应结合财务会计的具体应用和实际发展。
(二)会计基本前提现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继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上,目前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和范畴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朝着更适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改变,将实效性作为了会计基本前提改变的重要原则和发展方向。
(三)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和提供哪几类会计信息等问题。
会计目标已经成为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3中国会计理论和西方会计理论的区别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三部分。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环境、会计对象、会计本质、会计目标和会计学等;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方法等;会计体制理论包括会计组织、会计人员和会计规范等。
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两部分。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目标(财务报表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准则等;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概念(会计的理论概念,即会计对象要素定义)、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技术)和管理会计等。
会计理论

一、会计理论分类--目前比较常见的(内容) (1)按照会计理论的作用分类: – 结构性会计理论:该理论主要说明数据应如 何加工整理以及最后如何提供财务报表的方 法和程序。
– 解释性会计理论:借助于经济学概念来解释 会计实务 – 行为会计理论:基于会计行为的理论分析 【包括会计行为产生的原因、产生的结果、 产生的主体分析 】
分配、投资计算、价格变 动调整等会计方法与理论 都同计量密切联系,都属 于会计计量的不同问题
4.会计计量属性
• 7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经过对计量属性的系统探讨,目 前概括出五种较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现行成本(重置成本) (3)现行市价(脱手价值) (4)可实现净值(预期脱手价值) (5)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本化价值)
(二)会计计量理论
•
• 1.会计计量的涵义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定
性的前提下,对会计计量对象 进行量化的过程。美国著名会 计学家井尻雄士(美籍日裔, 曾担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在 其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中 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 的核心问题。”
成本计算、存货计价、
折旧处理、损益计算、递
延摊销、税金处理、利润
未来买价※ 未来售价
•
在现代会计环境下,任何一
种计价法都不具有绝对的、排他
的优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
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计价方法。比 如,对于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历史
成本为主的计价法,而长期资产,
则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计价法,而 像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可以采用公 允价值(现值)计价等。
3.收益计量理论
(1)两种不同的收益概念 • ------经济学中的收益 • 1776年亚当· 斯密(Adam Smith)就在其名著《国富 论》一书中就提出了收益概念。他认为,收益就是 纯收入,即“在总收入中扣除维持固定资产和流动 资产的费用外,其余用于居民自由使用的便是纯收 入。换言之,所谓纯收入就是在不减少资本的条件 下用于居民享有的资产” • 较早的观点:消费=收益
会计理论

1.1 会计理论的定义会计理论是人们从会计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科学而又系统的结论。
它是在会计实践或会计实务基础上产生,并用来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会计理论的来源:会计实务会计理论的本质:一套包含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首尾一致的概念框架体系作用:解释、指导、评价与预测会计实务。
解释:▪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
理论应当解释为什么会计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如为什么一些公司愿意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而不是先进先出法?对会计实务的解释还可以对现有的会计实务进行评价,并进而促成会计实务的产生。
指导:▪指导新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开拓,指导会计实务工作者、投资者、管理人员及学生更好地理解现有的会计实务。
对于负责制定会计制度或会计政策的政府机构和会计专业团体,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会计理论。
预测:▪会计理论应当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
包括哪些已经发生但还未搜集到其系统证据的现象。
如金融衍生工具等。
评价:▪用一套首尾一致的概念框架,对现有的或新出现但尚未规范的会计实务是否符合相关会计概念、原则而进行判断。
1.2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1.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定的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
在会计上即以有关财务报告目标、假设和其他概念为前提,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
也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方法。
其推导程序为:前提命题→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
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结构具有逻辑严密性。
缺点是:它的推导过程取决于前提命题,若此命题错误,则整个理论结构都将是错误的。
演绎推导的基本步骤: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目标说明基本假设或目标对财务会计的指导作用根据既定假设或目标推导相关的基本原则和概念以基本原则或概念来指导必要的会计准则进一步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程序2.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表述为理论的方法。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2)

财务会计理论念书笔录0135施雅欣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界限》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商讨,作者的看法是偏向于财务会计主要表露历史信息,重申的是会计信息的真是靠谱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好恪守GAAP 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
文章主假如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赐予过高的希望——即既要表露历史信息又要带有展望未来财务信息的功能。
自然,重申表露历史信息重申信息的真切客观性,但其实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 不对未来作某些预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同意在期末采纳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誉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同意计提必需的坏帐准备 ; 对于长久财产, 在使用中 , 也应当计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确实认时点及其与花费的配比 , 同意会计人员依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预计与判断等等。
文章还提出了自己对于公司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列图: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此后的财务会计是公司财务历史的报告和公司未来财务展望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或第二 , 保存财务会计的传统特点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 而同时发展另一门以有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展望。
二、《会计制度全世界改革研究》在《会计制度全世界改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剖析了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向和现状,议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概括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世界化的原由和实现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他对全世界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见解——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必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良和协调” 为工作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和实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必定的历史贡献。
以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
第一经过剖析马克思对于经济全世界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以为经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权益的“会计损害”,正在成为全世界化中的广泛现象。
会计理论

一.概论: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活动,不同时代的会计,具有不同的反映和控制的具体内容。
会计反映企业利益的,和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
何谓理论:在一个约定的概念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归纳、推演而形成的对该概念所描述对象的系统性的判断和命题,并由此所产生的一个概念及方法体系。
1.吴水澎教授对会计理论的定义是“人类在长期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辨证的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即范畴、概念、观点的体系。
2.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于1977年至1982年认为会计理论是一套广泛适用的、作为形式的原则所进行的逻辑推理;在1992年,他将其重新定义为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1)使实物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会计事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发展。
3.美国会计学会(AAA)对会计理论的定义AAA(America Accounting Association)美国会计协会定义:是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是一个在探索会计本质的总体性参考框架,旨在探索会计本质的概念框架。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历史发展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第一个制定会计准则的民间会计团体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一个以会计理论为指导的准则制定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一个独立和专职的准则制定机构CAP(1936-1959)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36年成立会计程序委员会。
但在1938年,由于民间和国会对会计原则的迟迟未出台表现出不耐烦,证券交易委员会明确表示如果会计职业团体不能迅速统一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证券交易委员会将自行制定强制性的会计原则和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葛家澍(厦门大学 361005)=摘要>本文主要从规范会计理论视角探讨什么是会计理论。
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会计理论的认识和西方会计学家的会计理论观,然后形成关于/什么是会计理论0的初步观点。
=关键词>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一、引言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会计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定义、作用和形成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的认识却存在着分歧,马克思主义者同西方学者的观点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西方,会计界两种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在如何看待理论的作用问题上,也持有各自的看法。
科学的特点是实事求是。
我们的观点是:一方面,我们不同意实证会计理论的某些倡导者(Jensen 为首)以/过分侧重于规范研究和解说(界定)研究0为理由,轻率地把/不科学0(Unscientific)三个字强加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即规范会计理论)¹。
如果是这样,就美国来说,至少包括5帐户原理6(The Philosophy of Accou nts)[1]、5会计理论6(Accounting Theory )[2]、5会计中的经济学6(T he Economics of Accountancy )[3]、5会计中的真实性6(Truth in Accounting)[4]、5公司会计准则绪论6(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 -counting Standards)[5]、5会计理论结构6(Structureof Accounting Theory)[6]、以及5企业收益的理论及其计量6(T 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Income)[7]等经典性、同时也是规范会计理论的名著都应当加以否定。
但是,在Jensen 等一批实证研究者的论文中,却不同程度地参考了上述的规范性会计理论成果º。
显然,简单地用/不科学0来定性1976年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是不够慎重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实证会计研究工作者的某些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思维。
实证会计理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的崛起,迅速地取代规范会计理论,这是70年代以来的一种特殊的引人瞩目的/会计现象0。
这一现象揭示了规范会计理论缺乏实践检验的固有缺陷。
实证会计研究的迅速崛起值得规范会计理论工作者深思,取长补短,为时未晚!90年代,5会计理论)))教科书与参考读物6(Account -ing T heory-Tex t and Readings)一书中谈及会计理论时公允地认为:/理论可以被描述为规范和实证。
规范理论解释-应当如何.(What Should Be),而实¹º以Ball 和Brow n1968年的经典性文献5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性评价6一文为例,该文中就曾经参考规范性研究成果9篇,占参考文献比例的35%左右;其中多处参考了上述提到的Canni ng 的5会计中的经济学6,Paton and L i ttleton 的5公司会计准则绪论6、Edwards and Bell 的5企业收益的理论及其计量6等。
对规范会计理论持批评态度的始作俑者是芝加哥大学的詹森(Jensen)教授。
参见J ensen,M.C.,/Reflections on th e State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the Regulations of Accounting 0,Stanford Lectures i n Accounting(Stanford,Ca:Stanford U niversity,1976)p.11。
证理论则解释-是什么.(What Is)»。
其实,不应当有如此区分,因为,完善发展的和完整的理论包含应当如何与是什么两个方面。
0[8]此外,不同的会计理论对会计理论作用的看法确实存在着差别。
在谈到/会计理论0的性质时,5实证会计理论6一书认为:/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0,/解释是指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0[9]。
显然,实证会计理论把理论的作用只限于解释已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和预测尚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是为使他们所研究的任务限于/是什么0和/将会是什么0,他们认为理论是不去研究/应当如何0的。
而在规范会计理论研究者看来,理论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解释和预测世界,而且在于(或更注重于)改造世界。
就会计理论来说,良好的会计理论应当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
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差异,本文以下的叙述将不过多地涉及实证会计理论。
我们重点研究的是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定义、作用和理论形成的诱因。
但是在研究这些理论以前,必须先简单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概念等范畴的基本看法。
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理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者观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时,都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理论是人们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观察,运用科学的概念(范畴)去阐明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
规律就是关系,它反映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抽象的。
但是,/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0[10]。
通过思维,把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
1现象与概念(范畴)人们总是从观察周围的事物,作为现象开始思维。
事物的本质存在于现象中。
但现象并不总能代表本质。
古人说/白马非马0,并非纯粹诡辩,而含有现象并不代表本质,观察到的东西并不等于概念的意思。
在现象上,你只能看到白马、黑马、黄马等等,当你经过仔细观察,不管什么颜色的马,都是食草的四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奔驰,快的速度可达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0,于是把对这样一些动物的认识)))从现象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给予它们一个反映其共同特点与本质的概念: /马0。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会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财务报表、公认会计原则等等都是从接触并认识大量的会计现象和会计行为中产生的。
严格地说,/概念0即/范畴0已经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产物。
不过,它只是人们通向真理认识的第一步。
但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
本能的人,即野蛮的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
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0[11]2本质与规律人们在观察现象之后,之所以要提出概念,就是要探求事物背后的本质,而进一步要寻找规律。
规律是本质的现象或者像黑格尔所说是本质的关系。
因此,找到规律,人们的认识就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它代表/人们对于世界过程的同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整体性认识的一个阶段0[12]。
在会计中,最能说明概念与规律之间的关系的就是西方会计界对财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的研究。
早在1940年,5公司会计准则绪论6的作者就试图不是研究会计准则本身而是把与此有关的会计基本概念汇总起来,形成一系列凝固、连贯的协调一致的会计理论整体;80年代初,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FASB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说明0中认为:/概念框架是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的协调一致的系统0[13]。
西方会计界对财»关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基本内容,马克#图恩(5自决的经济学6,商务印书馆,1979,第279页)曾作过一个简明扼要而又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即:实证是手段事实现实描述真或假精神的问题解释分析规范应该目的价值理想规定好或坏心灵的问题评价政策我们可以看出,上述的区分涉及语言形态、研究领域、内容性质和作用特征等多个方面,如果具体到会计理论研究中来,多数会计学者首肯实证会计研究主要回答会计/是0什么,认为进行实证会计研究时应该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之中的会计处理程序之间关系的规律;而规范会计研究一般着重回答会计/应该是0什么,因此往往含有一定的价值判断,需要提出某些准则,作为进行会计处理的标准和制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都阐明了概念框架作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是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有机整体,它应能反映财务会计特别是财务报告所赖以建立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之间的内在一致的联系。
这就是用来指导财务报告编报的规律。
在规范会计理论看来,建立这种规律性的联系是为了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即指导准则和报告应当如何,而不只是为了解释和预测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是如何。
在这一点上,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理论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
这个过程应当循环反复。
因为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理论应能反映真理,至少逼近真理:理论的任务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主要是为了改造世界。
会计理论,其任务与作用也应当如此。
三、西方会计学家的会计理论观在西方,除实证会计理论外,即使规范会计理论学者们在理论范围的界定、理论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等方面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以下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学者及其有关会计理论的观点。
1 利特尔顿(Littleton)把理论概念界定得最广,认为会计理论是说明会计行为的理由,可以追溯到50年代。
著名的会计学家A.C.Littleton 是一位规范会计理论的大师,但他一方面界定理论只是/解释0实务,为行动提供/理由0;另一方面却对理论的解释作用作了甚为宽广的规定,反映了规范会计研究工作者关于理论应能发挥的作用的代表性看法。
他说:/实务就是做事,理论则是解释。
0会计人员/为什么必须做一些事而不是做另外一些事,总是有道理的。
0¼在会计中/为什么一些方法比另一些方法更优越也是有道理的。
这些理由构成了理论。
0理论的作用虽是解释,但解释是多层次的梯形:各种解释:Littleton 认为在许多学科(主要是自然科学)中,其结论可得到检验,因而是科学的知识。
会计不属于这种学科。
但我们/必须承认,会计中也包括着知识,以及组成这些会计知识的观念之间的重要关系。
0/在会计中存在着真理。
这些真理是建立在帐户分类,明确的目标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之中,于是产生了会计原则。
0[14]可见,Littleton 所说的理论即解释,包括猜想到科学知识,即从现象的观察、假设到定理的形成(在财务会计中,Littleton 所说的科学知识即用文字表述的,可解释并指导会计实务的会计原则。
)。
2 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Eldon S.Hendriksen 是美国60年代至90年代活跃在会计论坛上的一位有影响的会计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