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本
《社会心理学·第八版》 戴维

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 自我展示:印象管理
• 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做出的行为理由不充足 ➢作出决策后改变态度
• 自我知觉:过度合理化
行为改变态度
自我展示
自我辩解烟
我看起来是
一个很酷的 吸烟者
吸烟有害健 康
也许统计数 据并不糟糕, 所谓专家夸 大了危害, 我也很健康, 不会生病的。
《社会心理学·第八版》
——戴维·迈尔斯
李春晓
作者与本书
➢戴维·迈尔斯
•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在霍普学院担任了三十 余年的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学教授。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教科书 •该领域的一个典范,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 的标准。
前言
“当我最初应邀撰写这本书时,我立刻想 起此书应该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和温暖的人 性,具有事实精确性和智力启发性。它可 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揭示社会心理学——提 供重要社会的实时概要,也包括科学家是 怎样发现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它应该是相 当全面的,但也会激发学生思考——促使 他们去探索,去分析,并把这些规则同日 常生活联系起来。”——戴维·迈尔斯
内容简介
• 前言——对本书的介绍 •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介绍社会心理学 • 第一编 社会思维:第2~4章 ——与个体有关的心理和行
为 • 第二编 社会影响:第5~8章 ——群体中的个人 • 第三编 社会关系:第9~13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第四编 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4~16章——理论在现实生
我吸烟了
我很喜欢吸 烟
6 / 12
过度合理化
令人愉快 的行为
无外部报酬→自我知觉“我喜欢 才这样做” →内部动机
心理学教科书推荐

心理学教科书推荐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这门学科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发展完备的体系。
而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专业人士,都需要一些优秀的教科书去指导与帮助他们的学习。
那么,本文就来为大家推荐几本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
一、《心理学:第十版》《心理学:第十版》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大卫•格伦尼斯(David G. Myers)所著的,该书已经成为许多全球著名学府的必修教材,也是众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推荐给学生和读者的经典心理学教科书。
该书内容详实且易于理解,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方向和分支,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性别心理学等等。
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和进阶学习者。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沃兹拉夫(David C. Funder)所著,该书已成为全球著名学府的必修教材之一。
该书的核心思想就是:理解人格意味着理解人类的核心问题。
全书内容主要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对人格特质的研究,同时还包含了行为遗传学、文化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
该书既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人类的本质。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David G.Myers)和威廉·戴维森(Jean M. Twenge)合力编写的心理学教科书,该书已被许多学校选为必修课程教材。
全书通过介绍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行为和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人际互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情形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揭示了社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超越区域性、文化性的思考方式与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教授、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伯特•希格斯(Robert V. Kail)所编写的教科书。
该书从儿童的生理、原理性需求和基本的心理特征等方面探讨了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方向等。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
1. 《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阮志丹,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2. 《社会心理学》(作者:李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社会心理学原理》(作者:李银生、李山,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学》(作者:司维、韩强,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5.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作者:林有志、李文鸣、钱建强,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6. 《社会心理学:理解和应用》(作者:吴青生,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社会认知心理学》(作者:朱立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8. 《群体心理学》(作者:安怡、李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 《社会心理学与刑事案件侦查》(作者:燕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者:黄慕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全本)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的观点,当今世界的心理学可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二是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社会、实验、认知也因此成为了心理学的四个支柱。
其它的心理学分支都是在这四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从人本身出发,探讨个体内在的特征对个体的行为与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除了考虑个体本身的特性,而且也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解决的是研究方法问题,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以它所提供的方法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则解决的是过程和机制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作出反应,别人如何对我们作出反应,以及我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
总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与弗里德曼的观点不同,迈尔斯(D.Myers)则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正是由于这一点,在迈尔斯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它书中看不到的一些内容,比如社会信念等,他的书中也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国内学者也有人对社会心理学做了定义。
比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就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但他的定义明显是以个体为主,尽管也提到了若干个体,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集体。
实际上吴教授的观点和他对心理学框架的看法有关,在他看来心理学的基础有两个: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
![社会心理学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22f92d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a.png)
2022-09-01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认知从大脑到文化
苏珊.菲斯克,谢利.泰勒,新曲线出品
2020-11-01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动物
(美)戴维・布鲁克斯
2012-05-01中信出版社
我独自生活
[美]弗朗西?希利,[加]戴莹潆著;罗丹译;
2022-01-01重庆出版社
自信的力量
夏尔・佩潘,果麦文化出品
2019-05-01江西人民出版社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作家榜经典名著出品,董强译,大星文化
2018-01-01浙江文艺出版社新知25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美]津巴多著;孙佩�p,陈雅馨译
2015-10-0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2022-08-01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加)玛丽莲・阿特金森(Marilyn Atkinson)蕾・切尔斯(Rae Chois)著杨兰译
2019-07-01华夏出版社
人际交往心理学天下没有陌生人跟谁都能聊得来教你读心识人如何扩大朋友圈拥有黄金人脉
牧之
2017-05-01江西美术出版社
鹿智者的法则如何唤醒内在的智慧
丹・米尔曼著郑悦琳译湛庐文化出品
2021-07-10浙江教育出版社
津巴多口述史一部超人气大师传半部社会心理学史
菲利普・津巴多著童慧琦陈思雨译湛庐文化出品
2021-03-31浙江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诠释生活
崔丽娟,才源源 著
2008-03-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直觉练习如何让直觉辅助理性工作
社会心理学必读书单推荐
社会心理学 学术 书单

社会心理学学术书单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领域,如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领导力等。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术书籍来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社会心理学学术书单。
1. 《社会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作者是社会心理学权威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涵盖了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适合初学者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建立对社会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2.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Psychology)研究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石,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和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并学会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社会信息。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社会认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情绪等。
它还介绍了一些经典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实证研究,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4.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互动和影响。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亲近关系、冲突解决、互惠行为等。
它还探讨了人际关系对个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指导。
5. 《群体心理学》(Group Psychology)群体心理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群体决策的心理过程。
这本书介绍了群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群体动力、领导力、决策过程等。
《社会心理学》简介

《社会心理学》简介
《社会心理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以及研究领域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
《社会心理学》简介是本人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著,谢晓非等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1
部分目录
第1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根源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伦理道德
第2章社会认知
社会推理
基模
基模的加工
心理捷径:运用认知策略
基模的选取
使用基模的时间
行动中的基模
第3章个体知觉-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我们使用什么信息
印象的整治
由动机驱动的个体知觉
对行为原因的归因
判断的准确性
非言语沟通。
学习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学习心理学的书籍推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无论是对于学生、教师还是专业心理学家,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选择学习心理学的书籍时,需要选取一些内容丰富、道路清晰的著作。
下面将推荐几本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适合的心理学书籍。
1. 《心理学》(作者:卡罗尔·西格尔曼)这本畅销书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入门级心理学教材。
西格尔曼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书中分析了认知、感觉、动机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还提供了实例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2. 《行为的控制与修正》(作者:理查德·琼斯和劳里·崔格尔)这本书对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关注行为变化和行为修正。
琼斯和崔格尔基于实时案例,解释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策略来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
这本书对于想要学习如何通过环境干预来改变人们的行为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3.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教材,《社会心理学》通过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想法的影响。
迈尔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验结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社会心理学学习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以及社会影响的原理。
4. 《发现心理学》(作者:菲利普·伍尔德里奇)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心理学教材,《发现心理学》通过图表、插图和案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辅助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书中涵盖了认知、发展、社会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并对实验方法和研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视觉学习和对心理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5.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理查德·格雷戈里·里克)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讲义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李峰2013.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从一开始建立,就存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取向之争• 1.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强调严格的心理学方法和实验,大量运用系统观察、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模拟研究和社会比较文化研究等方法。
•重点:以个体变量为分析重点•内容: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过程•目的:揭示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代表人物:麦独孤、奥尔波特、弗里德曼、巴伦等。
• 2.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重点:以社会互动和群体变量为分析重点•内容:阐明社会结构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目的:揭示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罗斯、库兹明、贝克、安德列耶娃等•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趋于合流•勒温认为:•人类的行为应看作是个体的特征与社会情境的有机结合,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应该分析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国外的代表性观点:•主张社会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如何感知人和社会事件,研究人们如何影响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实质等。
•奥尔波特:个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
•弗理德曼:个人如何认识和他人和对他人反应、他人如何对个体的行为做出反应,个体怎样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梅厄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泰勒:人际互动;社会影响•巴伦和伯恩:如何表现出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等。
•即强调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及其原因。
•.国内的代表性观点•潘菽:个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反应方式。
•孙本文: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吴江霖: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变化发展。
•吴寄南:特定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影响。
•沙莲香:一定社会生活状况下形成的、互有影响的多数人共有的心理现象•重在揭示个体行为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个体也有改造环境的力量,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性。
• 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是强调个体与他人、群体的相互作用•二是重视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三是关注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从本质上讲,社会心理学关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是一种生活心理学,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心理学理解和研究,一种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心理学干预与研究。
•二、社会心理学的对象范围• 1.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态度改变;•社会认知、归因与认知失调;•自我知觉和自我意识;•动机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2.社会心理学强调人际和群体的相互影响过程•人际交往和人际吸引;•人际相互作用、遵从和服从;•攻击性和社会行为;•群体过程和群体行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文化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一、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介于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二、任务• 1.理论任务•根据现实生活建构一系列理论,以便很好的理解、预测和控制个体的行为。
•第一,采用科学方法•第二,形成科学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工具、手段、方法•第三,揭示规律,预测变化•第四,控制调节• 2.实践任务•将研究成果应用与现实生活,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服务。
三、意义• 1.有助于个体认识自我• 2.有助于理解他人和群体• 3.有助于个体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社会心理学以学科名义正式登场:•1908年美国的罗斯出版《社会心理学》•1908年英国的麦独孤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实验社会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1924年美国的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出版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源起•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社会哲学阶段,在近代以前人们主要以思辨和推测的方式来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以社会心理学在古代的哲学渊源为代表。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德、霍布斯等•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1908年,塔尔德、雷朋和罗斯等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心理问题,主要研究人类直接相互作用对行为的调节过程,注重模仿、暗示、同情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代表是麦独孤,他的社会心理学体系是以本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的群体心理学等做出了贡献。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1924年E.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把实验方法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成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特点:•运用实验方法研究个体和群体现象•用定量分析补充定性分析•重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美国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前期,学科制度化和合法化的建构时期。
奥尔波特最负盛名。
•二战期间,勒温的心理动力场和团体动力学影响最大。
•20世纪30-50年代集中关注态度和态度测量的研究•二战后开始关注并解决临床应用方面的问题。
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心理学是美国的天下•近年来研究中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越来越明显。
•二、欧洲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63年成立欧洲实验社会心理学会•1971年正式创办社会心理学权威学术期刊《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莫斯靠维西、塔乔弗尔等人致力于欧洲社会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探索,重视社会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追求理论和元理论的建构。
•2001年出版的欧洲社会心理学手册为标志,欧洲社会心理学成功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的主宰地位。
•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关注认知和行为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更加关注在群体基础上研究群际关系、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
三、亚洲和日本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88年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正式成立。
•日本高度重视应用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日本人论的研究;日本人的根性:义理人情倾向•二是国民性的研究,即计量性日本人论。
四、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古代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社会心理学根源于探索人的身心关系、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心理现象。
宏观上:对人性的探讨•人贵论;把人放在研究对象的基点和核心位置上。
•性习论:探讨人性形成、发展和变化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问题。
微观上:•人格心理学思想,人格形成、分类、鉴定等思想;•心理治疗理论:道家、禅宗的冥想等思想被现代心理学所借鉴。
•社会交往、社会认知和群体心理方面的思想。
•(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889年由颜永京翻译的中国最早的哲学心理学《心灵学》出版•1917年陈大齐在北大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924年陆志韦所著的《社会心理学概论》作为第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正式出版•1929年孙本文开始在中央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1964年台湾杨国枢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人的性格特点,80年代后掀起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
•1982年4月成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三)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论上主要集中在体系建立、基本理论探讨、人际交往理论和社会性发展理论的探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和法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本土化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也备受关注。
五、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一)理论新进展• 1.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思潮。
格根提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几个特点是:•(1)科学不应该只存在一个基本研究领域•(2)我们无法在研究领域中遭到具有普遍性的特征•(3)方法不再神圣•(4)实证研究并非是获得真理的必然途径•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1)探讨人的社会性•(2)注重语言的研究•(3)注重心理投射的研究•(4)提倡超个体研究• 2.图式框架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图式不但是一种知识单元,更是一种文化要素,是社会思想的共有模式,人们利用图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把它们完好的保存下来,人们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的图式,包括人的图式、自我图式、群体图式、角色图式和事件图式。
•图式理论主要从人格、自我概念、刻板印象、社会认知偏差等四个方面对社会心理学产生影响• 3.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影响•混沌是在确定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随机现象的过程,是一种看似无规则的运动。
•混沌理论对于促进社会心理学中重视现场研究与系统观察研究,提高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1.社会认知领域:注重情感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
• 2.群体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群体、社会冲突、社会标签、群际关系、群际过程中的偏见、歧视、刻板印象、群体凝聚力等方面。
• 3.态度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态度的结构、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偏见、态度改变的过程及理论、态度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实证主义的研究是主流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取向。
•应用脑科学或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一、社会学习理论•理论核心是一个人的当前行为是有其过去的经历决定的,已有的经验、训练、强化对行为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在某种情境下,一个人的行为随时间的流逝能够变成某种习惯,当人们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境的时候,就会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反应,这是社会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三种机制:联结、强化和观察学习•联结:桑代克;学习是一种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常用联结的观点来解释社会态度、人际吸引、社会规范等现象。
•强化:斯金纳;强化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各种社会行为都可以用强化理论来解释。
•观察学习:班杜拉;人们只要通过观察他人或模仿榜样,就可以学习某种社会态度和行为。
•二、社会认知理论•格式塔理论:该理论关注的是当前的知觉而不是过去的学习;强调个体对某个特定情境的知觉或解释的重要性,而不是所看到的情境的客观真实性。
•信息加工理论:关注人们怎样加工整合有关任何情境的信息。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拓宽了社会认知研究的领域。
•三、精神分析理论•(一)个体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协调好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的过程。
•(二)道德和宗教•弗洛伊德认为,文明依赖与人们继续信仰上帝,否则,他们就不会用道德的观念来判断行为;如果人们停止了对上帝的信仰,混乱、谋杀和暴力就会充斥世界。
•他把宗教归因于人类心灵的一种依赖需要。
•四、符号交互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就是一切符号行为,人们之间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际上就是符号的交互作用,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就应该研究人的语言符号活动。
•人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通过人们创造出来的语言符号进行的;•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而且生活在一个自己用语言符号创造出来的符号世界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就是对符号世界的反应,是以符号世界为立足点,而不是以物质世界为立足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