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探讨多跑道运行下的进离场航班排序问题

探讨多跑道运行下的进离场航班排序问题

探讨多跑道运行下的进离场航班排序问题航班排序问题是我国航空工作人员目前应集中精力去处理好的一项工作,将跑道分配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空域的空间利用率,这成为了我国空中交流管理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

一、我国进离场航班排序的系统研究在进离场航班排序的工作里,如何减少拥挤,提高效率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如何合理的安排航班的排序问题成为很受关注的话题。

我国目前采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排序方法就是先到先服务的方法,其英文简称是FCFS。

也有很多国外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也展开了探讨,这里举一些实例来论述。

比如在2003年的时候,在NASA的理论基础之上,国外学者提出了关于优化空中交通流量的决策方法分析,航空运输系统是可以将进场排序程序进行合理改善的问题得到了证实。

在2006年的时候,机场航班越发拥挤,Aditya P.Saraf提出了一种可以将其优化的方法,只不过在这种方法中仍然没有将多跑道的航班优化问题考虑在内,其中关于航班的降落跑道也只能通过人为的方式去规定。

接着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发现和提出了一种混合的规划模型来解决航班的排序问题,只不过这个模型的实用性并不理想,会受到很多的不良影响,而这些影响均是来自于受限制约束问题。

2010年时,学者们又纷纷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发式算法的求解出现,将机场航班的排序问题看做成旅行商的问题来模拟解决,但是这样的仿真方式也只能是十分快速的找到可行解,并不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学者们也在继续的进行探讨和研究。

除此之外,国内的许多学者也一直在专心研究和力争解决实际问题。

杨军利提出了近似算法,将航班排序问题转化为渐增周游店员来寻找解决方法。

王飞提出了兼顾单跑道和多跑道着陆的航班排序,合理的使用了混合人工鱼群算法,这个算法的使用使得航班的延误情况得到了极大的好转,只不过航班数量很多的时候求解过程复杂而效率低。

在本篇論文中,充分考虑在实际的生活中货机只会局限于一条固定的跑道,在这条指定的跑道上完成起降的工作,这样进离场航班的排序模型也就随之建立起来。

多跑道运行环境分析

多跑道运行环境分析

多跑道运行环境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交通运输业也是在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当中。

对于民航业来说,它是属于航空运输业里一个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快慢跟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复苏,使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量也是成着突飞猛进的势态在发展。

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空域流量的需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的机场枢纽都在建立越来越多的平行跑道。

但是,对于跑道的机场容量能够增加企业的需求问题,以及对于多跑道的相关研究问题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

关键词机场容量;平行跑道;安全间隔引言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扩大和提高,很多数据表明,在航空延误上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了。

从我们以往的发展水平来分析,在跑道上进行扩建以及新跑道的建立上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航空系统能力带来了很多的潜力。

为了满足这些趋势和条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的机场枢纽都在建立越来越多的平行跑道。

因此,对于跑道的机场容量能够增加企业的需求问题,以及对于多跑道的相关研究问题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

1 机场容量在我们的整个系统里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因素出现一些瓶颈点,就包括空域,机场,航线等等在内。

不管是这些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出现有关拥堵或者瓶颈点,都会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容量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拥堵情况的出现。

机场是作为飞机运行的一个衔接点,也是主要的拥堵区域,所以它是在整个空中交通流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我们说的机场容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是指最大市场容量。

第二,实际教学容量。

实际容量是数不超过一个预定的延迟飞机运动可以在条件值延迟(起飞和着陆的车辆的数目运动的次数)下被容纳。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实际容量。

2 影响机场容量的因素机场容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是会受到很多自然环境,天气因素以及很多的人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改变的。

就比方说机场上空的空域结构,空中交通管制的相关措施,天气变化,人为操作的方法等等。

表1 影响机场容量的因素序号影响因素3 多跑道运行环境分析3.1 跑道容量影响因素跑道系统容量(最大吞吐量)取决于许多参数和因素。

中国田径发展现状

中国田径发展现状

中国田径发展现状中国田径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体育界中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田径的现状进行概述。

1. 成绩突出中国田径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中国田径队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包括多枚金牌和纪录的刷新。

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实力,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声誉。

2. 优秀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中国田径在运动员培养方面拥有一套成熟的体系。

从青少年培训开始,中国田径注重发掘潜力,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这种体系广泛涉及基层体育学校、专业体育学校和国家队等阶段,确保运动员能够在不同阶段接受专业的训练和指导。

3. 赛事举办规模大中国田径赛事的规模逐渐扩大。

除了国内各级各类比赛外,中国还定期举办国际田径赛事,如上海大师赛、北京田径世界锦标赛等。

这些赛事不仅提供了展示中国田径实力的平台,也为中国田径运动员提供了与国际高手交流的机会。

4. 促进人民体育健康发展中国田径的发展也对人民体育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田径运动中,不仅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增强自我挑战的能力。

5. 面临挑战尽管中国田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运动员退役后转型问题、训练资源不足、竞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困扰。

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田径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之,中国田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通过不断加强运动员培养、举办规模化的赛事等举措,中国田径有望继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并为人民体育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_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见解,不能确认引用的内容的准确性._。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机坪塔台基于多跑道运行模式下扇区划分方法分析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机坪塔台基于多跑道运行模式下扇区划分方法分析

中国航班CHINA FLIGHTS机场之窗AIRPORT WINDOW27摘要:2019年6月底,重庆江北机场完成了机坪移交工作,在机场承担机坪管制工作职责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各类资源的统一有效配置,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

同时,独立的机坪管制对于减少航空器滑行冲突、缩短航空器地面滑行等待时间、提高廊桥使用率、提高航班放行正常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机场是一个多跑道机场多航站楼的机场,其机坪分布和航站楼构型相对复杂,在机坪塔台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机坪进行扇区划设才能更加有利于后面的管制指挥,是一个技术问题。

本文作者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在此对工作过程的思考做一次阐述,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机坪塔台;扇区划设;跑滑构型;流量分析1重庆机坪简介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机场)为4F级国际机场,位于重庆市郊东北方向,距市区21公里。

重庆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分别为T1、T2(国内)和T3A(国内及国际),共73万平方米,机坪现有178个正式机位,14个临时机位。

其中西区机坪包括:T2航站楼30个,T1航站楼机位7个,南机坪6个,北机坪41个;东区机坪包括:T3A近机位66个(含4个组合机位),T3A西侧远机位4个,T3A北侧远机位10个;北货运机坪(7号坪)14个。

同时,机场共有三条跑道,一、二、三跑道长度分别为3200米、3600米、3800米;一、二跑道组为近距平行跑道,三跑道与一、二跑道组为远距跑道,机场还设置多条平行滑行道、快速脱离道和垂直联络道。

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3万架次。

机坪塔台共有33名机坪指挥人员,实行三班倒的轮班制工作。

2机坪塔台建设过程中扇区划设的考量重庆机坪扇区开放同步于江北机场航空器地面管制的移交过程,在航空器地面管制移交的过程中。

机场集团在结合实际,以“安全为主、兼顾效率,分区、分阶段移交”为指导思想,计划分2步完成机坪管制移交工作,首先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西区机坪移交,在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东区管制接管(见图1)。

成都双流机场运行现状分析

成都双流机场运行现状分析

1.成都双流机场运行现状分析1.1双流机场双跑道运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标高512.4m,现有2条平行跑道,分为东西两条跑道,间距为1525M东西两跑道头间距为1040M。

两跑道用联络道连接。

如图1所示:图1 双流机场双跑道示意图其双跑道运行模式分为4种:1.独立平行仪表进近:在相邻平行跑道仪表着陆系上进近的航空器之间不需要配备规定的雷达间隔时,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的运行模式。

2.相关平行仪表进近:在相邻的平行跑道仪表着陆系统上进近的航空器之间需要配备规定的雷达间隔时,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的运行模式。

3.独立平行离场:离场航空器在平行跑道上沿相同方向同时起飞的运行模式。

4.隔离平行运行: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的运行,其中一条跑道只用于离场,另一条跑道只用于进近。

其也可进行组合运行模式:1.半混合运行模式:1)一条跑道只用于进近,另一条跑道按照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模式或者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用于进近,或者按照隔离平行运行模式用于离场;2)一条跑道只用于离场,另一条跑道按照隔离平行运行模式用于进近,或者按照独立平行离场模式用于离场。

2.混合运行模式:混合运行是指两条平行跑道可以同时用于进近和离场。

由于新建的跑道仪表着陆系统尚未完善,塔台仅有一个对空指挥席位等原因,双流机场双跑道运行采用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且新跑道仅用于向北起飞,老跑道用于起飞和进近,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架飞机使用一条跑道。

即采用20R 起飞、20L着陆,或者20L起飞、20L着陆、或者02R起飞、02R着陆。

由于双流塔台现在只有一个塔台席位,按照CCAR93规定,同一时间内,只能指挥一条跑道的飞机起降。

因此,如图2所示,必须保证02R跑道起飞的飞机起飞联系进近后,02L跑道着陆的飞机在跑道入口4KM前,塔台管制员向20L跑道着陆飞机发布着陆许可。

也必须保证02R跑道着陆的飞机与02L起飞的飞机之间有满足规定的雷达尾流间隔。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化, 因而 目 前 平 行 跑 道 已成 为 国内外 大 型枢 2 多跑 道 运 行技 术分 析 修 建 第二个 塔 台。 对 于 实 施 独 立平 行进 近 , 纽机 场的主流 跑道 构型, 该 文 着重 研 究 平 多 跑 道 的 运 行 需 要 制 定 相 应 的 运 行 规 要 求 进 近 管 制 增 设 监 控 席 位 , 来监 控 每 一 行 跑 道 运行 情 况 。 1 . 1 平 行跑 道 运 行模 式 国际 民航 组 织 ( I C A O) 附件l 4《 机场》 中, 对 平 行 跑 道 的 运 行 模 式 进 行 了分 类 : 不小 于 9 l 5 m; ( 2 ) 独立平行进近 : 要 求 平 程。 运 行 规 程 主 要 包 含 空 管 设 备 的 运 行 条 条五 边 上飞 机 。
用能 极 大 缓 解 交 通 压 力。 对此 , 国内 很 多机 州 、 深圳、 重庆 、 西安 、 成都、 昆 明、 杭州、 天 的 航 空器 实施 目视 间隔 定 义和 实施 条件 尚
场 采取修建新 的跑道 来增加跑道容量 ; 预 津 ) , 国外 譬如 德 国的 法 兰 克 福 机 场 、 巴黎 未 明确 , 因此 管 制 塔 台 基 本 采 用 仪 表 飞 行 计 ̄ 1 2 O l 5 年, 我 国多跑 道 机 场将 达 到2 0 个, 为 航 空 器 配 备垂 直 间制 间隔 ,
Q :
Sci e nce a nd Tec hn ol og y I n nov at i o n He r al d
研 究 报 告
国 内外 多跑 道 运 行现 状 分析 ① ②
陈亚青 康凌川 (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空管学院 四川广 汉 6 1 8 3 0 7 )

大型机场智慧跑道解决方案

大型机场智慧跑道解决方案

案例经验总结与启示
01 智慧跑道解决方案成功案例
介绍一个或多个成功实施智慧跑道解决方案的机场案例, 包括项目背景、解决方案内容和实施效果等。
02 智慧跑道解决方案失败案例
介绍一个或多个未能成功实施智慧跑道解决方案的机场 案例,分析失败原因,总结教训。
03 案例对未来智慧跑道建设的启示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总结智慧跑道解决方案实施的关键 要素、注意事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息。
02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 处理,为跑道安全运行提供决策
支持。
03 智能控制
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实现跑道灯 光、交通管制等设备的智能控制。
系统集成与测试 方案
集成方案
根据智慧跑道的业务需求,制定系统集成方案,包括硬 件、软件、网络等组件的集成。
测试方案
制定全面的测试计划,对智慧跑道系统进行功能、性能、 安全等方面的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03 减少事故风险
智慧跑道解决方案的应用,可以大幅降低因跑道问题导 致的事故风险,保障航空安全。
降低机场运营成本
减少人力成本
智慧跑道解决方案通 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 术,减少了机场运营 所需的人力成本。
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 支持,智慧跑道解决 方案能够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降低机场的运营成本。
智慧跑道解决方案能够根据航班流 量和跑道状况,动态调整资源分配, 提高跑道运行效率。
提升航空安全水平
01 实时监控跑道状态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跑道的状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02 优化跑道管理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跑道的使用情况进行智 能分析和优化,提高跑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体育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外环境,深入探讨国内外因素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方面。

政策环境方面,将关注国家层面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力度;经济环境方面,将分析国内经济增长对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体育消费市场的潜力;社会环境方面,将探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科技环境方面,将关注科技创新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接着,文章将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际体育赛事举办情况、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方面,将分析国际格局变化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国际体育赛事举办情况方面,将关注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将探讨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文章将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结果,提出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建议和发展趋势预测。

战略建议方面,将针对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发展趋势预测方面,将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结果预测中国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二、中国体育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

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目标,明确了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体育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分析
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多跑道的定义、运行模式和分类对比;对实施多跑道运行的关键要素譬如跑道的使用、运行间隔、席位划设进行了探讨;分析国内外各机场多跑道容量,最后从飞机落错跑道、跑道侵入角度对多跑道运行安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多跑道平行跑道跑道容量运行安全
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长,国内的机场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而多跑道的设计和应用能极大缓解交通压力。

对此,国内很多机场采取修建新的跑道来增加跑道容量;预计到2015年,我国多跑道机场将达到20个,但国内多跑道机场运行时间稍短,机场和管制单位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分析国内外多跑道运行实际、规范和不足等,可为国内其他大型机场实施多跑道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多跑道概述
该文“多跑道”界定为同一机场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跑道,按机场多跑道布局可分为交叉跑道、平行跑道和开口V形跑道。

由于平行跑道布局方式能实现跑道容量最大化,因而目前平行跑道已成为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主流跑道构型,该文着重研究平行跑道运行情况。

1.1 平行跑道运行模式
国际民航组织(ICAO)附件14《机场》中,对平行跑道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类:(1)相关平行进近: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915?m;(2)独立平行进近: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1035?m;(3)独立平行离场: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760?m;(4)隔离平行运行:要求平行跑道最小间距不小于760?m[1-2]。

1.2 平行跑道的分类
美国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平行跑道做出了具体分类如下:(1)近距平行跑道:跑道中心线小于或等于762?m(2500英尺)。

(2)中等距离平行跑道:跑道中心线距离为大于762?m,小于1311?m (4300英尺)。

(3)远距平行跑道:跑道中心线间距大于或等于1311?m (4300英尺)[3]。

ICAO与FAA对于窄距平行跑道界定范围有一些区别,我国法规对窄距跑道的界定以ICAO文件为参考依据,平行跑道间距小于760?m为窄距跑道。

1.3 多跑道运行现状
多跑道的组合方式呈现多样化,近距跑道由于占用土地面积小,容量的提高与投资成本比高,成为国内外许多机场在建设机场系统时优先考虑的建设方案。

目前国内内地有11个多跑道机场(北京、浦东、虹桥、广州、深圳、重庆、西安、成都、昆明、杭州、天津),国外譬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荷兰希普霍尔机场。

美国使用窄距跑道更为广泛,如旧金山国际机场、亚特兰大国际机场都有近距平行跑道。

北京首都机场现有36L/36R/01、18R/18L/19 3条平行跑道,根据飞行流量、天气情况、起降分布等情况,灵活采用混合运行、相关运行等运行模式。

浦东机场为较早运行近距平行跑道的机场,3条平行跑道分别为17L/35R、17R/35L、16/34,使用混合运行模式。

其中17L/35R和16/34 2条跑道水平距离2260?m,17L/35R和17R/35L水平距离460?m,为近距跑道。

2 多跑道运行技术分析
多跑道的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行规程。

运行规程主要包含空管设备的运行条件,通讯保障设备最低运行标准,管制人员上岗条件,跑道使用原则,航空器运行间隔,地面滑行指挥方案,席位设置等。

2.1 跑道使用原则
平行双跑道运行模式具备较大灵活性。

在“安全第一、适当灵活、兼顾就近”的原则基础上,从跑道运行模式的选择上讲,以充分满足进港和出港流量为目标进行运行模式的选择。

在近距跑道一起一降模式中,通常选择到达流穿越起飞跑道,更有利于管制员把握好穿越时机,保障空管运行安全。

穿越起飞跑道时,落地航空器脱离后,使用远端的联络道穿越起飞跑道。

2.2 航空器运行间隔
间隔标准是航空器安全飞行的依据,同时使用间隔标准越小,则机场容量和飞行流量越大。

影响跑道上飞机间的安全间隔有很多因素,例如尾流、飞机系统、空域结构、侧风、和飞行误差等。

法规对于近距跑道使用方式以及航空器之间的间隔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对于近距跑道运行的雷达尾流间隔、和非雷达尾流间隔主要是按照单跑道间隔进行的,但两条跑道物理上的分离使之有区别于单条跑道,因此完全按照单跑道的间隔执行则过于保守。

现有空管规章对仪表飞行条件下的航空器实施目视间隔定义和实施条件尚未明确,因此管制塔台基本采用仪表飞行管制间隔,为航空器配备垂直间隔、纵向间隔和侧向间隔。

2.3 席位设置
对于管制席位的划设,按规定年起降架次超过40万架次的机场,应当增设地面管制席;超过10万架次的机场,应当增设放行许可发布席。

现国内繁忙机场现多采用多塔台、多个塔台管制席的席位设置,各塔台席位之间按规定进行沟通协调,各塔台管制席可单独负责1条跑道,保证多跑道繁忙机场的运行安全。

首都机场有新老2个塔台、5个地面管制席以及放行许可席位,浦东机场也正规划修建第二个塔台。

对于实施独立平行进近,要求进近管制增设监控席位,来监控每
一条五边上飞机[4]。

3 国内外多跑道容量分析
3.1 国内外多跑道机场容量
据国内统计,单跑道机场的年处理飞机136041架次;双跑道机场平均每条跑道年处理飞机起降架次95918架,比单跑道机场低29.49%;三跑道机场平均每条跑道年处理飞机起降架次88858架,比单跑道机场低34.68%。

3.2 多跑道容量提高技术
1)目视进近。

目视进近能较大提高多跑道容量。

如果天气情况良好,FAA允许在目视气象条件(VMC)下进行独立平行进近。

它可以使飞机在跑道间隔不小于213?m(700英尺)的平行跑道上同时降落;根据波音公司的仿真结果,VMC下的独立进近比IMC下容量提高16%,比仪表飞行规则下的相关进近提高48%。

因而,目视进近极大缓解了美国大型机场高峰时段交通压力,也适应未来交通流量的需求[5]。

2)配对进近。

配对进近程序是一种在间隔大于700ft但小于2500ft 的平行跑道上实施的类似于相关IFR进近的程序,它可以使机场容量达到目视情况下的75%。

此外,配对进近程序航空器的纵向间隔可不拘泥于仪表飞行规则,采用新型的航空电子设备科实现间隔标准的降
低,提高机场的吞吐量和容量。

4 多跑道运行安全
4.1 防止落错跑道
FAA将航空器看错、落错跑道分为两类:一类是航空器起飞阶段,看错起飞跑道;另一类是航空器在着陆阶段,错落跑道着陆。

看错、落错跑道事件常发生在多跑道机场内,平行跑道运行下容易发生落错跑道事故,因此,实际运行中管制单位有必要简历防范落错跑道的措施和程序,加强五边进近航空器的监控;进近方式上尽量选择盲降进近;机场通播系统中增加相关信息,播报所选落地跑道的航向台和下滑台频率;另外,积极引进相关设备,如跑道警示和咨询系统,防范飞机看错、落错跑道。

4.2 跑道侵入
近年来,跑道侵入事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AA对引起跑道侵入的原因大致归为三类:空管操作失误(OE/D)占16%、飞行员失误(PD)占63%、车辆行人失误(V/PD)占21%,故飞行员偏差是导致跑道侵入的主要原因。

此外,据FAA统计,美国机场间距不超过305?m的平行跑道占到了总量的33%,其中PD原因则占到了53%;事实上当机场各平行跑道的间距减小时,PD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多跑道机场,往往还涉及有交叉跑道或滑行道与跑道
交叉,飞行区构型越复杂,跑道侵入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大,且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比交通流量的增加更为迅速,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多跑道侵入事故的发生仍然是民航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6]。

5 结语
多跑道机场管制运行是目前民航行业研究的新兴领域和热点,通过对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多跑道运行模式和技术、对实施多跑道运行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国内外机场的跑道容量,并介绍了提高跑道容量的相关技术;最后从分析防落错、跑道角度来加强多跑道运行安全。

通过对多跑道机场运行实际、规范和不足等的分析,可为多跑道运行理论研究和机场实施多跑道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FAA,Air Traffic Control,FAA Order 7110.65,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Washington,DC.
[2] 中国民航局123号令.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管理规定,CCAR-98TM[G].
[3] 郭海琦,朱金福.近距平行跑道容量及延误水平[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4).
[4] 王正育,李学忠.近距平行跑道空管运行管理[J].中国民航航
空,2012(8):41-43.
[5] 俞文军.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J].空中交通管制,2008(12).
[6] FAA Air Traffic Organization.Annual Runway Safety Report[R].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