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

维生素A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

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Adeficiency)目前仍是不发达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小年龄儿童)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了皮肤、黏膜改变和夜盲外,还可能由于免疫功能损伤,导致易感性上升。我国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和贫困地区仍有群体流行,亚临床状态缺乏现象还相当普遍。

【食物来源与代谢】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retino1.),在动物性食物如乳类、蛋类和动物内脏中含量丰富,在不发达地区由于此类食物供应较少,往往要依靠以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CarOtene)作为维生素A的重要供应来源。胡萝卜素在深色蔬菜中含量较高,其中最具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是-胡萝卜素,但其在人类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大约仅为维生素A的1.∕60无论胡萝卜素还是维生素A,在小肠细胞中转化成棕桐酸酯后均与乳糜微粒结合,通过淋巴系统入血行然后转运到肝脏。在肝脏中再酯化为棕桐酸酯后储存。当周围靶组织需要维生素A时,肝脏中的维生素A棕植]酸酯经酯酶水解为醇式后,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1.bindingprotein,RBP)结合,再与前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后释放入血,经血行转运至靶组织。进入靶组织细胞后,维生素A立即与细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维生素A在体内氧化后转变为视黄酸(retinoicacid),视黄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发生多种生物作用的重要活性形式,如维持上皮细胞活性、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等。

【病因】

1.膳食摄入因素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中富含维生素A,如果长期缺乏此类食物,可能导致维生素A缺乏。

2.消化吸收因素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其与胡萝卜素在小肠的消化吸收都依靠胆盐的帮助,膳食中脂肪含量与它们的吸收也有密切的联系。胰腺炎或胆石症引起胆汁和胰腺酶分泌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过低,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粥样泻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都可以影响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

3.储存利用因素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疾病都会影响维生素A在体内的储存量,造成维生素A缺乏。一些消耗性传染病,尤其是麻疹、猩红热、肺炎和结核病等都会使体内的维生素A存储消耗殆尽,摄入量则往往因食欲减退或消化功能紊乱而明显减少,两者的综合结果势必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发生。

4.年龄因素维生素A缺乏症在4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新生儿血清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

于母体,如在出生后不能得到充足的维生素A补充则极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此外,血浆中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低下会导致血浆维生素A的下降,引起维生素A缺乏,新生儿的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只有成人的一半左右,要到青春期才逐步达到成人水平。这也是小年龄儿童容易导致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之一。

【生理与病理】

维生素A是调节糖蛋白合成的一种辅酶,对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起稳定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完整和功能健全。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网膜上对暗光敏感的杆状细胞含有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是I1.-顺式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而成,为暗视觉的必需物质。维生素A 具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维护生殖功能的作用,维生素A参与细胞RNA、DNA的合成,对细胞的分化、组织更新有一定影响。参与软骨内成骨,缺乏时长骨形成和牙齿的发育均受障碍。维生素A 缺乏时还会导致男性睾丸萎缩,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也可影响胎盘发育。目前已经明确,维生素A对许多细胞功能活动的维持和促进作用是通过其在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一视黄酸受体实现的。视黄酸受体可以形成异源性二聚体后与视黄酸反应元件结合从而调控靶细胞基因的相应区域。这种对基因的调控结果可以促进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促进细胞免疫的功能,以及促进T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淋巴因子。维生素A缺乏时,免疫细胞内视黄酸受体的表达相应下降,因此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临床表现】

1.眼部表现眼部的症状和体征是维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最早出现,但往往不被重视,婴幼儿常常因不会叙述而被忽略。上述暗适应力减退的现象持续数周后,开始出现干眼症的表现,外观眼结膜、角膜干燥,失去光泽,自觉痒感,泪液减少,眼部检查可见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形成泡沫状白斑,称结膜干燥斑(ConjUnCtiVaIXeroSiS)或比托斑(BitOtSpotS)。继而角膜发生干燥、浑浊、软化,自觉畏光、眼痛,常用手揉搓眼部导致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坏死引起穿孔,虹膜、晶状体脱出,导致失明。

2.皮肤表现开始时仅感皮肤干燥、易脱屑,有痒感,渐至上皮角化增生,汗液减少,角化物充塞毛囊形成毛囊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以四肢伸面、肩部为多,可发展至颈背部甚至面部。毛囊角化引起毛发干燥,失去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多纹等。

3.生长发育障碍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长骨增长迟滞,同时齿龈发生增生和角化,影响成釉质细胞发育。临床表现为身而落后,牙齿釉质易剥落,失去光泽,易发生犒齿。由于颅骨、脊椎骨发育受阻而神经系统发育照常,使两者不相

称,引起脑和脊髓组织受压,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脊神经萎缩。

4.易感性增高在维生素A缺乏早期甚或亚临床状态缺乏时,免疫功能低下就可能已经存在,表现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且易迁延不愈。

5.其他维生素A可促进肝脏中储存铁释放入血后的转运,使铁能正常地被红细胞摄入利用。因此维生素A缺乏时会出现贫血,其表现类似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清铁水平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肝脏和骨髓储存铁反而增加。此外,维生素A缺乏能使泌尿器官的上皮发生角化脱屑,并形成一个中心病灶,钙化物以此为中心不断沉淀而形成尿道结石。

【诊断】

1.临床检查长期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各种消化道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史,急性传染病史等情况下应高度警惕维生素A缺乏病。如出现夜盲或眼干燥症等眼部特异性表现,以及皮肤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本病困难不大。为了进一步早期确诊,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诊断

(1)血浆维生素A测定(measurementofp1.asmavitaminA):婴幼儿血浆维生素A正常水平为3OO~5OO∣xg∕1.,年长儿和成人为300~800∣±g∕1.,低于200IX&/1.可诊断为维生素A缺乏,200~300p,g/1.为亚临床状态缺乏可疑。血浆维生素A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全身组织的维生素A营养状态,因此在高度怀疑时可以使用相对剂量反应试验(RDR)进一步确定。其方法是在空腹时采取静脉血(AO),然后口服视黄醇制剂450∣xg,5小时后再次采取静脉血(A5),测定两次血浆中维生素A的水平并按公式[RDR%=(A5-A0)∕A5x1.00%]计算RDR值,如RDR值大于20%为阳性,表示存在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

⑵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加1%龙胆紫于新鲜中段尿中,摇匀计数尿中上皮细胞,如无泌尿道感染,超过3个∕mn?为异常,有助于维生素A缺乏诊断。

⑶眼结膜上皮细胞检查:用小棉拭子浸少量生理盐水,轻刮眼结膜,涂于载玻片上,显微镜下找到角质上皮细胞有诊断意义。

⑷暗适应检查:用暗适应计和视网膜电流变化检查,如发现暗光视觉异常,有助于诊断。

【预防】

平时注意膳食的营养平衡,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A缺乏。小年龄儿童是预防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对象,孕妇和乳母应多食上述食物,以保证新生儿和乳儿有充足的维生素A摄入。母乳喂养要优于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尽量选择维生素A强化的配方乳。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的剂量常使用视黄醇当量(RE)作为计量单位,UU维生素A=0.3∣xgRE=6(j1.gP-®萝卜素。儿童的每日参考摄入量按年龄和性别而不同,少年和成人为800p,gRE,孕妇为I(X)OIXgRE,乳母为1200p,gREo在维生素A缺乏的高发地区,可以采取每隔半年给予一次性口服维生素A的预防措施,大于1岁的儿童每次20万IU维生素A(相当于60OOOjxgRE),6-12个月的婴儿10万IU维生素A(相当于30OOOjXgRE),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每次5万IU维生素A(相当于15OOOjxgRE)o对患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疟疾和结核病等,以及慢性消

耗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早补充维生素A制剂。有慢性腹泻等维生素A吸收不良者可短期内肌内注射维生素A数日后再改为口服,或采用水溶性维生素A制剂。采用大剂量维生素A作预防时应注意避免过量造成中毒。

【治疗】

无论临床症状严重与否,甚或是无明显症状的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都应该尽早进行维生素A的补充治疗,因为多数病理改变经治疗后都可能逆转而恢复。

1.调整饮食去除病因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或含期萝卜素较多的深色蔬菜。此外,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2.维生素A制剂治疗轻症维生素A缺乏病及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者可以每日口服维生素A制剂2.5万~5万IU(相当于7500-15OOOjXg维生素A),分2~3次服用。如有慢性腹泻或肠道吸收障碍者或重症患者,可先采用深部肌内注射维生素AD注射剂,3~5天后病情好转即改口服。经维生素A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迅速,夜盲常于2~3日后明显改善,干眼症状3~5日消失,结膜干燥、比托斑1~2周后消失,角膜病变也渐好转,皮肤过度角化需1~2个月方痊愈。

3.眼局部治疗除全身治疗外,对比较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病患者常需进行眼部的局部治疗。为预防结膜和角膜发生继发感染,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治疗,3~4次/日,可减轻结膜和角膜干燥不适。如果角膜出现软化和溃疡时,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与消毒鱼肝油交替滴眼,约每1小时1次,每日不少于20次。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勿压迫眼球,以免角膜穿孔,虹膜、晶状体脱

出。

[附]维生素A过多症

维生素A摄入过多可以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维生素A过量会降低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导致细胞膜受损,组织酶释放,引起皮肤、骨骼、脑、肝等多种脏器组织病变。脑组织受损可使颅内压增高;骨组织变性引起骨质吸收、变形、骨膜下新骨形成、血钙和尿钙水平上升。肝组织受损则引起肝脏肿大,肝功能改变。

(一)急性维生素A过多症1次剂量超过30万IU(相当于900001XgRE)即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从急性维生素A过多症患者的病史看,成人和大年龄儿童多为食用大量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而发生中毒,婴幼儿则多因意外服用大量维生素AD制剂引起。

临床表现在摄入后6~8小时,至多在1~2天内出现。主要有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呕吐等富颅内压症状,12-20小时后出现皮肤红肿,继而脱皮,以手掌、脚底等厚处最为明显,数周后方恢复正常。婴幼儿以高颅内压为主要临床特征,冈门未闭者可出现前囱隆起。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正常,蛋白质量偏低,糖正常。血浆维生素A水平剧增,可达1(M)OIig/1.以上。

(-)慢性维生素A过多症多因不遵医嘱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A制剂引起。从患者病史看,成人每日摄入8万~10万IU(24000~30OOO(j1.gRE),持续6个月;或每日3万~4万IU(9000-12000p.gRE),超过8年可引起慢性中毒。婴幼儿每日摄入5万~10万IU(15000-30000HgRE),超过6个月即可引

起慢性中毒。这种情况常见于采用口服鱼肝油制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由于许多鱼肝油制剂既含有维生素D又有维生素A,当口服途径使用较大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时极易造成维生素A的过量。

临床表现不似急性维生素A过多症时迅速出现高颅内压和皮肤损害的症状体征,首先出现的常是胃纳减退,体重下降,继而有皮肤干燥、脱屑、鞭裂、毛发干枯、脱发、齿龈红肿、唇干裂和鼻出血等皮肤黏膜损伤现象,以及长骨肌肉连接处疼痛伴肿胀,体检可见贫血、肝脾大。X线检查可见长骨的骨皮质增生,骨膜增厚。脑脊液检查可有压力增高。肝功能检查可出现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表现。有时可见血钙和尿钙升高。

根据过量摄入维生素A的病史,临床的表现,血浆维生素A浓度明显升高及X线检查等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急、慢性维生素A过多症的诊断并不困难。慢性维生素A过多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只是个别症状或体征,容易误诊,应注意同佝偻病、维生素C缺乏病等鉴别。

维生素A过多症一旦确诊,应立即停止服用维生素A制剂和含维生素A的食物。急性维生素A过多症的症状一般在1~2周内消失,骨骼改变也逐渐恢复,但较缓慢,约需2~3个月。一般不需其他治疗。窗颅内压引起的反复呕吐以及因此发生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给予对症治疗。本病预后良好,个别病程长、病情严重者可能留下身材矮小的后遗症。

维生素缺乏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维生素缺乏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展开全文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指以皮肤黏膜改变,夜盲,免疫功能损伤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B缺乏病(vitamin B deficiency,又称核黄素缺乏病)是指以舌炎,唇炎,口角火,阴囊炎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烟酸缺乏病(pellagra deficiency)是指以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缺乏病和烟酸缺乏病虽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其病证表现从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则基本相同,所以将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缺乏病和烟酸缺乏病合并讨论。 ㈠脾气痰湿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腹胀。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形体消瘦,或不思饮食,或气短,畏光,或眼痛,或角膜干燥软化,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合方。 ㈡肝肾阴亏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腰酸。 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形体消瘦,或两目干涩,或潮热,或盗汗,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化生阴津;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与二至

丸合方。 ㈢肾阳亏损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腰酸。 2.辨证要点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目无光泽,或两目干涩,或自汗,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肾阳,化生阳气;可选用右归丸与理中丸合方。 ㈣痰热瘀滞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 2.辨证要点肢体烦重,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滑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沉,或两目晦暗,或身热,或不思饮食,或脘腹痞满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贝母瓜蒌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㈠脾胃痰热证(维生素B2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红斑,肿胀,丘疹,脘腹不适。 2.辨证要点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皮脂增多,或皮肤糜烂渗出,或不思饮食,或视力模糊,或畏光,或流泪,或目赤,或红斑覆盖脂状黄色鳞片,或丝状赘疣,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调理脾胃;可选用小陷胸汤与温胆汤合方。

维生素A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

维生素A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 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Adeficiency)目前仍是不发达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小年龄儿童)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了皮肤、黏膜改变和夜盲外,还可能由于免疫功能损伤,导致易感性上升。我国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和贫困地区仍有群体流行,亚临床状态缺乏现象还相当普遍。 【食物来源与代谢】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retino1.),在动物性食物如乳类、蛋类和动物内脏中含量丰富,在不发达地区由于此类食物供应较少,往往要依靠以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CarOtene)作为维生素A的重要供应来源。胡萝卜素在深色蔬菜中含量较高,其中最具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是-胡萝卜素,但其在人类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大约仅为维生素A的1.∕60无论胡萝卜素还是维生素A,在小肠细胞中转化成棕桐酸酯后均与乳糜微粒结合,通过淋巴系统入血行然后转运到肝脏。在肝脏中再酯化为棕桐酸酯后储存。当周围靶组织需要维生素A时,肝脏中的维生素A棕植]酸酯经酯酶水解为醇式后,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1.bindingprotein,RBP)结合,再与前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后释放入血,经血行转运至靶组织。进入靶组织细胞后,维生素A立即与细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维生素A在体内氧化后转变为视黄酸(retinoicacid),视黄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发生多种生物作用的重要活性形式,如维持上皮细胞活性、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等。 【病因】 1.膳食摄入因素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中富含维生素A,如果长期缺乏此类食物,可能导致维生素A缺乏。 2.消化吸收因素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其与胡萝卜素在小肠的消化吸收都依靠胆盐的帮助,膳食中脂肪含量与它们的吸收也有密切的联系。胰腺炎或胆石症引起胆汁和胰腺酶分泌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过低,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粥样泻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都可以影响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 3.储存利用因素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疾病都会影响维生素A在体内的储存量,造成维生素A缺乏。一些消耗性传染病,尤其是麻疹、猩红热、肺炎和结核病等都会使体内的维生素A存储消耗殆尽,摄入量则往往因食欲减退或消化功能紊乱而明显减少,两者的综合结果势必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发生。 4.年龄因素维生素A缺乏症在4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新生儿血清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

(新)维生素A

维生素A Q1.维生素A的来源和生理功能是什么? 维生素A缺乏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儿童常见的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维生素A缺乏与宝宝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维生素A缺乏宝宝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以腹泻和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同时,经常罹患感染性疾病又会使宝宝体内的维生素A缺乏,两者互为因果。 维生素A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之一,它在人体内的主要功效是维持视觉功能正常、维持上皮细胞完整、还有调节糖蛋白合成和细胞分化等功能。维生素A严重缺乏会引起夜盲症,甚至失明。 而轻度维生素A缺乏就会引起人体内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加上维生素A缺乏时人体表面皮肤、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从而使人体受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食物中存在的维生素A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视黄醇形式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特别是肝脏、奶、蛋黄,这也是人们获得维生素A的主要途径;另一种是以视黄醇前体,以胡萝卜素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特别是在绿色和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可以作为维生素A的补充来源。 怎样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 母乳中维生素A水平受妈妈饮食的影响,如果妈妈每天膳食中都有适量的牛奶、鸡蛋、肝脏或其他荤菜,再加上经常吃绿叶蔬菜、胡萝卜、甜橙等绿色或黄色的蔬菜和水果,那么母乳中维生素A基本能满足宝宝的需求。配方奶一般都强化了维生素A,因此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也能从中获得 比较充足的维生素A。 但是,有部分宝宝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维生素A缺乏,如妈妈饮食不平衡,宝宝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宝宝有各种疾病,宝宝生长特别快等等。因此,目前还是推荐宝宝适量补充维生素A, 每天1000~1500IU。 维生素A补充剂最常用的就是维生素AD胶囊,也就是俗称的“鱼肝油”。大多以3:1的比例配比维生素A和D,一般维生素A1200IU,维生素D400IU,这样既可以安全地补充维生素A,又能 保证宝宝维生素D的每天补充量。此外,还有婴儿多种维生素AD滴剂,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其他各种维生素,也适合作为宝宝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其他维生素的长期补充制剂。 由于维生素补充剂形式多样,妈妈在选购时应注意每一种补充剂中的具体成分,以免重复补充而 过量。 维生素A会过量中毒吗? 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一样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可以蓄积在人体的脂肪组织中。如果长期过量或一次极大量补充维生素A可能造成中毒,导致皮肤、骨骼、肝脏、大脑的损伤。不过,宝宝对维生素A的耐受性很好,每天1000~1500IU维生素A的补充剂量还是相当安全的

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最全版)

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最全版) 维生素A(Vit A)缺乏症是指机体所有形式和任何程度的Vit A不足的表现,包括临床型Vit A缺乏、亚临床型Vit A缺乏及可疑亚临床型Vit A 缺乏(或边缘型Vit A缺乏)。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Vit A缺乏发生率大约有1.9亿,孕妇Vit A缺乏发生率约为1900万,大部分来自非洲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我国学龄前儿童Vit A缺乏为9%~11%,可疑亚临床型Vit A缺乏为30%~40%。2000年、2005年及2008年本课题组调查重庆近郊地区可疑亚临床Vit A缺乏发生率分别为42.50%、26.00%和22.64%[1,2,3]。婴幼儿、儿童及孕妇均是Vit A缺乏易感人群[4]。Vit A 缺乏不仅会影响儿童视觉功能及生长发育,还会损害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营养素补充是目前公认的改善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但Vit A是脂溶性维生素,过大剂量补充易发生中毒,因此,安全、有效的预防及治疗Vit A缺乏有重要意义。现以WHO和国际Vit A顾问组(IVACG)制定的Vit A补充干预方案为基础,结合本课题组近20年的专项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推荐Vit A缺乏诊断、预防与治疗方案如下。 1 Vit A来源及膳食推荐摄入量 Vit A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类是动物性食物的视黄酯,如乳类、蛋类和动物内脏中含量丰富,另一类是植物类食物中能成为Vit A原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其中β-胡萝卜素的Vit A活性最高,在深色蔬菜和水果

营养障碍性疾病诊疗规范

维生素A缺乏病 概述:维生素A缺乏病(v让aminAddckncy)目前仍是不发达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了皮肤粘膜改变(如毛囊角化、角膜软化等)和影响视网膜上视紫红质更新引起夜盲外,还能在此之前出现免疫功能损伤,导致易感性上升,这种“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现象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儿童中维生素A缺乏病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农村地区仍有群体流行,亚临床状态缺乏现象还相当普遍。 [诊断要点] 1.眼部表现眼部的症状和体征是维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 最早出现,但往往不被重视,婴幼儿也常常不会叙述。上述暗适应力减退的现象持续数周后, 开始出现干眼症的表现,眼结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泽,自觉痒感,泪减少,眼部检查可见结 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形成泡沫状白斑,称结膜干燥斑或毕脱斑(Bitots spots)。继而角膜发生干燥、浑浊、软化,自觉畏光、眼痛,常用手揉搓眼部导致感染。严重 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坏死、以致引起穿孔,虹膜、晶状体脱出,导致失明。这些表现多见于小 年龄儿童罹患消耗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疟疾等之后,多数为双侧同时发病。 2.皮肤表现开始时仅感皮肤干燥、易脱屑,有痒感,渐至上皮角化增生,汗液减少,角化物充塞毛囊形成毛囊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以四肢伸面、肩部为多,可发展至颈、背部甚至面部。毛囊角化引起毛发干燥,失去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多纹等。 3.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长骨增长迟滞,同时齿龈发生增生和角化,影响成釉质细胞发育。临床表现为身高落后,牙齿釉质易剥落,失去光泽,易发生龋齿。由于颅骨、脊椎骨发

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

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 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就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现状以及补充指导进行探讨。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儿童的视力发育、免疫力提升和细胞分化等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许多地区的儿童维生素A摄入不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居于较高水平。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夜盲症、干眼症以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儿童的骨骼发育和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同样严重。维生素D主要通过阳光照射合成,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儿童缺乏户外活动的机会,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还可能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 针对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善。首先,家长应当重视儿童的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膳食,确保维生素A、D的摄入量充足。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蛋黄、牛奶等。

其次,儿童应当适度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利用阳光合成维生素D。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或者患有吸收障碍疾病的儿童,可以考虑适当补充维生素A、D的口服补充剂。 除了饮食和户外活动,儿童维生素A、D的补充也可以通过日常的膳食调整。在儿童膳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的摄入量。此外,也可以通过合适的补充剂来增加维生素A、D的摄入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维生素A、D补充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中毒的风险。 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现状令人担忧。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重视儿童膳食结构和户外活动,合理补充维生素A、D。此外,家长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维生素A、D补充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相信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以眼及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最早出现眼结合膜及角膜干燥、角膜软化,又称“干眼病”、“角膜软化症”。患儿傍晚视力减退,故又称“夜盲症”。VA缺乏症被列为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若长期单用脱脂乳、豆浆及淀粉类食物,又不添加富维生素A的食物可导致维生素A缺乏。 2.吸收减少 若长期腹泻、慢性痢疾、肠结核、胰腺疾病、肝胆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饮食中长期缺乏脂及或长期摄入矿物油(如液体石蜡等),也能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3.排泄增加 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可增加维生素A的排泄。锌缺乏时,也可发生维生素A缺乏。 4.需要量增加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增加,而补充不足时可发生维生素A缺乏。 (二)临床表现: 眼部症状出现最早。首先出现夜盲症,继而眼结膜干燥,

自觉眼部发干不适,经常眨眼,有时畏光,泪少。近角膜旁有白色泡沫小白斑,固定在角膜上,不易擦去,称为毕脱斑,病情进展时,角膜混浊而软化,形成溃疡,重者发生穿孔,治愈后留白翳,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皮肤干燥,脱屑,角化增生。发育落后,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脆薄。呼吸道及(或)泌尿道上皮细胞有改变者可引起呼吸道及泌尿道反复感染。 (三)预防 主要供给小儿足量的维生素A。食物中如胡萝卜泥,豆类食品,蛋黄及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A较丰富。早产儿吸收脂肪及维生素A的能力较弱,宜早授浓缩维生素A,但应用浓缩品时,切忌过量而致中毒。也可食用强化食品如强化维生素A的牛奶、饼干、饮料冲剂、乳化液等。 (四)治疗 1.消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饮食,给予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丰富的饮食。 2.维生素A治疗服鱼肝油或其他浓缩的维生素A制剂。 3.眼局部治疗。 《维生素A缺乏症》

三分钟读懂最新维生素A缺乏和防治指南

三分钟读懂最新维生素A缺乏和防治指南 我国属于中度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国家,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 对于中国婴幼儿人群来说非常有必要。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国际维生素A顾问组(IVACG)共同研究讨论,制定了《维生素A 补充干预方案》,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 世界多个国家针对维生素A缺乏的预防提出了干预的措施,其中38个明确有维生素A缺乏的国家中92%的国家实施了定期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干预,40个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国家中68%实施了定期补充干预,45个国家对孕妇实施了维生素A的补充干预。干预的结果表明: •补充维生素A可以使麻疹的死亡率降低50%,腹泻的死亡率降低40%,儿童因疾病引起的死亡风险降低25~35%。 •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儿童罹患慢性腹泻、传染性疾病(如麻疹)

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服务成本。 •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孕妇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降低分娩风险,增加孕妇抗感染的能力,同时预防贫血的发生。 •补充维生素A可以增加血红蛋白浓度,提高铁的利用率,降低孕妇及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率。 •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夜盲症、干眼症和失明的发生风险。 •补充维生素A还能够提高免疫接种的成功率,减少出生缺陷,更多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关于维生素A的补充剂量,国际上采取的是定期大剂量的补充法(表),即每4-6个月补充一次,针对不同年龄,给予不同的剂量。报告同时强调,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取小剂量口服法(即每日或每周补充),安全性和依从性更高,是更值得推荐的维生素A补充方法。 表国际维生素A补充剂量建议 2013年,由重庆市营养研究中心李廷玉教授牵头,参考了国际上的2005年的维生素A补充干预方案,并结合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进展及我国国情,制定了我国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建议,并发表在2013年《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上。新的指南和方案借鉴了国际上维生素A诊断和治疗的新标准,提出了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以眼和皮肤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多见于1~4岁小儿;最早的症状是暗适应差,眼结合膜及角膜干燥,以后发展为角膜软 化且有皮肤干燥和毛囊角化,故又称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A为脂溶性,以两种形式存在于食物中:主要为视黄醇或称维生素A,存在于 动物的肝、脂肪、乳汁和蛋黄内;另一种为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存在于植物中, 以β胡萝卜素最为重要,黄红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番茄、柿子含量最多。胡 萝卜素可在小肠粘膜和肝细胞内转变成维生素A供人体应用。维生素 A和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在油脂内颇稳定,耐热、酸、碱;维生素E、C等抗氧化剂可增强其稳定性。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①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即视网膜杆细胞中的视紫 红质,缺乏维生素A可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导致暗光或弱光下的视力障碍、出现夜盲症; ②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细胞增生表层角化脱屑,皮脂腺及汗腺 萎缩,防御病菌的能力降低,毛发枯槁,指甲变脆;③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促进硫酸 软骨素等粘多糖的合成,缺乏时会影响骨组织的生长发育;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维生 素A是一种免疫刺激剂,缺乏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极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 感染;⑤其他:如维生素A对维持生殖系统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β胡萝卜素能减轻卟啉病患儿对光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症状等。 【病因】 (一)摄入不足长期以来糕、面糊等谷物或脱脂乳炼乳喂哺小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品,或病后“忌嘴”及长期素食皆容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 (二)吸收障碍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肠结核和肝胆系统疾病 等均可影响维生素A的消化、吸收、和贮存;长期服用石腊油通便也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三)需要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早产儿,各种急慢性传染病长期发热和肿瘤等均可 使肌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增多,导致相对缺乏。 (四)代谢障碍缺乏蛋白质和锌可影响维生素A的转运和利用;甲状腺功能低下和 糖尿病时,β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障碍,故维生素A缺乏而血中胡萝卜素增多,皮肤黄染但眼结膜不显黄色。 【病理】 全身上皮细胞萎缩,继而出现角化增生,且易于脱落;腺体细胞由原来的立方与柱状 上皮细胞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分泌功能。脱落的细胞可阻塞管腔,病变

维生素A缺乏病

维生素A缺乏病 【概述】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上皮组织显现角质变性。眼部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对暗适应能力降低,继之结膜、角膜干燥,最后角膜软化,甚至穿孔,故又有夜盲前些天(night blindness)、干眼症(xerophthalmia)及角膜软化症(keratomalacia)等之称。本病多见于营养不良及长期腹泻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多在1〜4岁,6岁以上较少见,亚非发展中国家均多见此病,在我国边远地区尚非少见。 【诊断】 眼部有明显症状的,结合喂养史,慢性消化系统或消耗性疾病史,诊断并不困难。因维生素入缺乏时常有合并症,故凡营养不良、慢性腹泻、慢性痢疾、或麻疹后长期忌嘴,患儿有畏光、眨眼者应仔细检查眼部。年长儿应注意皮肤的改变。早期及非典型的病例,眼部的变化较轻,特别在婴幼儿期容易忽略。对可疑病例可做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①用小棉拭子蘸生理盐水,自结膜面上轻轻刮下少许物质,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角质上皮细胞;②血清维生素A测定是最可靠的指标,正常小儿血清维生素A值一般为3〜5 u g/L,患缺乏症时则减少至2 u g/L甚至1^g/L以下;③取新鲜中段尿约10mg加1%龙胆紫溶液数滴,摇匀,做上皮细胞计数。每立方毫米的正常尿至多含皮皮细胞3枚;超过3枚以上者除泌尿系炎症外,可表示维生素入缺乏。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尿沉淀,更可测知上皮细胞角质变性的程度。

【治疗措施】 1.一般疗法改善饮食,加用牛乳、卵黄、肝类以及富有胡萝卜素的食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肠道感染,肝、胆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使体内代谢恢复正常,以便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o 2.维生素A治疗①服鱼肝油或其他浓缩维生素A制剂。一般先给浓缩鱼肝油每日3次,每日量约含维生素A25,0IU在眼部症状明显好转后,酌情逐渐减量。经以上治疗后,夜盲大都在数小时之内好转,而眼干燥则需要治疗2〜3日以上才开始见效。皮肤角质丘疹则收效更慢,须轻1〜2月的疗程始恢复常态。②如遇到严重或发展很快的眼部症状,或同时患有腹泻或肝脏疾病,可先用维生素AD注射液0.5〜1ml (每0.5m l内含维生素A25,0IU,维生素D2,5IU),每日深部肌注1次,一般注射2〜3次后症状可明显好转,以后根据情况改服浓缩制剂。对重症或消化紊乱的病人,如恐油剂不易吸收,可给予较大量的维生素A水溶剂抢救,无论服或注射,收效均较油剂迅速。 3.眼病局部疗法应常用硼酸溶液洗涤,或用抗生素眼药(如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等)以控制感染。此外,滴1%阿托品扩瞳,防止虹膜脱出及粘连。护理眼部时要小心,滴药时将拇指置于眼眶上缘,轻轻上提眼睑,切不可压近眼球,以防造成角膜穿孔。若溃疡已深,虽给大量维生素A也难免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局部治疗应尽早施行。 【病因学】 1.饮食不当婴儿初生时其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很少,很快被消耗尽,但初乳中含量极高,人乳和牛奶是婴儿所需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其他食

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2023)要点

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维生素A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维持正常的视力、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生殖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其缺乏和过量均会影响人体健康。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为缺乏、边缘型缺乏、充足、过量和中毒5类。维生素A缺乏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婴幼儿和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维生素A缺乏可出现眼部症状、皮肤损害、食欲降低、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应根据个人疾病史、膳食摄入情况、生化指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定。维生素A水平正常人群,应预防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及缺乏者应进行相应补充。本共识对国内外关于维生素A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对维生素A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健康风险、评估意义与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充分讨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达成专家共识,对于推动在基层和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开展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和干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代表视黄醇及其活性物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外源性摄取。维生素A 缺乏可导致干眼病、夜盲症、免疫系统受损,并增加人群感染和死亡风险。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12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约为5.16%,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农村地区较城镇地区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更

高,疾病人群相较于健康人群更易患维生素A缺乏症。 此外,相对于维生素A缺乏,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发病率更高且更容易被忽视。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贫血,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如果缺乏有效的干预,很容易进展为维生素A 缺乏。因此,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早期诊断和改善措施对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同时,维生素A大量摄入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为了更科学有效地进行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我们综合分析国内外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与改善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及改善措施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建议,为我国人群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与改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与指导。 第一部分概述 一、维生素A营养状况判定 维生素A营养状况可以分为5类:缺乏、边缘型缺乏、充足、过量和中毒。 1. 维生素A充足:维生素A充足状态是指无临床体征,生化指标正常,生理功能完好,体内总储存量足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应激状态和短期的低膳食摄入。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 家共识》 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判定指标通常采用血清25(OH)D浓度,以XXX(AAP)、美国内分泌学会(ES)和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疾病学会(IOF)发布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判 定标准,即血清25(OH)D浓度<20ng/ml为缺乏,20~29ng/ml 为不足,≥30ng/ml为正常。2.我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基于中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结果,我国0~17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9.7%,其中城市为6.1%,农 村为11.2%,农村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城市;男童 和女童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0.3%(城乡分别为6.2%和13.3%)和9.1%(城乡分别为5.7%和11.5%),男女童维生素D 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发 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年龄差异,而且与户外活动时间、皮肤色素、季节、饮食惯等有关。 维生素D缺乏与骨骼发育不良和佝偻病的发生有关,同 时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保证儿童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和户外 活动时间,是预防和控制儿童骨骼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二、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现状 一)维生素A 1.维生素A临床应用指征 维生素A主要用于治疗儿童维生素A缺乏病(如夜盲症、 干眼症、角膜软化症等),预防和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腮腺炎、肺炎等),以及改善儿童免疫功能。 2.维生素A临床应用剂量 根据我国儿科学教材和《中国儿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推荐,维生素A的临床应用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 和病情等因素个体化确定,一般不超过推荐摄入量的10倍, 同时应注意维生素A的中毒反应。 二)维生素D 1.维生素D临床应用指征 维生素D主要用于治疗儿童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症,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以及改善儿童免疫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等。 2.维生素D临床应用剂量 根据我国儿科学教材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推荐,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 和病情等因素个体化确定,一般不超过推荐摄入量的10倍,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 孩子皮肤变得干涩、粗糙,浑身起小疙瘩,形同鸡皮;头发稀疏、干枯、缺乏光泽,指甲变脆、形状改变;眼睛结膜与角膜(俗称黑眼仁)亦发生病变,轻者眼干、畏光、夜盲(俗称鸡母眼),重者黑眼仁混浊、溃疡形成,最后穿孔而失明。维生素A缺乏者一般免疫功能较差,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维生素B1缺乏: 婴幼儿如缺乏维生素B1,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生长缓慢等病症,严重缺乏时易患脚气病、浮肿、肌肉萎缩、心跳减慢等。由于维生素B1还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神经传导过程,参与体内丙酮酸脱羧酶的组成,当其缺乏时,这种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丙酮酸升高,机体能量产生减少,脑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等系统的病理改变。 过去维生素B1缺乏症多与贫穷导致的营养缺乏有关,如“脚气病”曾在一些地区广泛流行。这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择食观念发生了变化,米面越吃越精白,使乳母及婴幼儿体内的维生素B1严重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儿童维生素B1缺乏症常常缺乏典型症状,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曾收治268例维生素B1缺乏的儿童,其中68例发生误诊:有的以声嘶、呛咳、失音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易被误诊为是急性咽炎;有的以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肝脏增大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易误诊为肠炎或消化不良;有的以目光呆滞、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维生素B2缺乏: 颜面部皮肤微红、油腻、起鳞屑,医学上谓之脂溢性皮炎,既影响美容又可招引细菌侵袭,患上毛囊炎。同时,舌头、嘴唇及阴囊等多处亦可发炎,疼痛不适。 烟酸缺乏: 烟酸缺乏使人体皮肤变得特别“娇气”,一经阳光暴晒便产生斑疹,面部皮肤增厚、粗

2023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2023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是一种同时含有9种水溶性维生素和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复方维生素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接受肠外营养的成人和11岁及以上儿童维生素缺乏的预防。与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相比,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添加了维生素K,因为维生素K在肠外营养中具有调节凝血、维持骨骼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最早于2003年在美国上市,但其中国上市时间为2020年末,国内临床医师用药经验较少。2015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了《维生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各种临床场景下维生素的补充,以及维生素常用临床制剂的使用方法均做了相应推荐。近年来,维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因此,为促进中国医师规范使用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提高对患者维生素代谢状况评估的认识及加强对维生素缺乏的了解,进一步推动我国注射用多种维生素研究的开展,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各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和内容,在2015年《维生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相关指南,通过专家共识法形成15条推荐意见,涉及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的必要性、全面性、临床应用,及维生素的检测和监测等方面。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临床上用于经胃肠道无法进食或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患者,是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PN处方包含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一种,大多数以辅基或辅酶的形式参与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缺乏时会增加患者营养风险或并发症。 2015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了《维生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维生素的定义、缺乏高危人群、各种临床场景下维生素的补充推荐,以及维生素常用临床制剂的使用方法均做了相应推荐,提高了临床医师对维生素的应用认识,进而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水平。近些年,维生素应用在临床中有了一些新的进展,需要进一步更新临床推荐。关于维生素制剂的选择方面,国际上可供临床选择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主要有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和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其差异主要在于前者缺少维生素K。因维生素K在PN中具有调节凝血、维持骨骼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多国权威机构推荐需在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的基础上新增生理剂量的维生素K,并调整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的剂量,由此形成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的推荐处方配比。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最早于2003年在美国上市,但其中国上市时间为2020年末,国内临床医师用药经验较少,用药观念需要更新。 为提高中国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PN应用的临床获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Nutritional Oncology,CSNO)根据我国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领域的专家经验和意见,围绕必要性、全面性、临床应用,及维生素的检测和监测等方面制订本专家共识。

2021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针对儿童保健医生和儿童家长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安全性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疑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就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了充分讨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达成如下共识,希望对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一、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 (一)维生素A 1维生素A营养状况判定指标与标准 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判定指标通常采用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浓度,以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血清视黄醇浓度用于确定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及美国、中国儿科学教材中推荐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判定标准,即血清维生素A浓度<0.7 umol/L 为缺乏, 0.70~1.05 umol/L为边缘型缺乏,≥1.05 umol/L为正常。 2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 基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结果[1],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5%,其中城市为0.8%,农村为2.1%,农

村显著高于城市;男童和女童的维生素A缺乏率分别为1.9%(城乡分别为0.8%和3.0%)和1.0%(城乡分别为0.8%和1.2%),男女童维生素A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然而我国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大多数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似,是目前5岁以下儿童中最主要的维生素A缺乏形式[2-3]。例如,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27.8% ,其中城市为21. 4%,农村为34. 7%,农村儿童维生素A的边缘缺乏率显著高于城市;男童和女童的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分别为30.1%(城乡分别为24.6% 和35.9%)和25.4%(城乡分别为18.2%和33.4%),男女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边缘缺乏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年龄差异,而且与是否服用含维生素A补充剂以及剂量等有关。据调查[4-6] ,我国0~3、4~5、6~8、9~11、12~17和18~23月龄婴幼儿过去1周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的比例分别为23.4%、33.4%、37.4%、33.9%、30.4%和29.5%;其中城市婴幼儿服用比例约50%,显著高于农村(通常<20%)。 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会降低5岁以下儿童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特别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增加儿童死亡率。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启动维生素A补充计划,将有助于消除儿童维生素A缺乏,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推荐-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

目录 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 (1) 孤独症 (3) 学习障碍 (5) 情绪障碍 (6) 焦虑症 (6) 恐怖症 (8) 社交恐怖症 (9) 学校恐怖症 (9) 抑郁症 (10) 癔症 (11) 屏气发作 (12) 睡眠障碍 (13) 睡行症 (13) 睡惊或者夜惊 (14) 梦魇 (15) 抽动障碍 (16) 脑性瘫痪 (17) 儿童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 (20) 体重 (20) 身长(身高) (20) 上、下部量 (20) 坐高 (21) 头围 (21) 胸围 (21) 上臂围 (21) 骨骼和牙的发育 (21)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22) 儿童营养咨询与喂养指导诊疗常规 营养评估方法 (24) 营养评价的时间 (24) 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断乳时间 (24) 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种类 (24) 食物添加的现代营养观 (25) 及时添加转奶期食物的原因 (25) 开始添加转奶期食物的时间 (25) 怎样添加转奶期食物 (25) 喂养行为 (25) 影响喂养行为的因素 (26) 喂养行为问题干扰 (26) 婴幼儿常见进食问题及不良后果 (27) 婴幼儿营养简单计算 (27) 儿童每日所需矿物质量 (27) 营养不良性疾病 (28) 营养不良 (28)

生长发育不良 (28) 营养素缺乏性疾病 (28) 维生素A缺乏症 (28) 维生素B族缺乏 (29) 维生素C缺乏 (30) 叶酸缺乏 (3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0) 维生素E缺乏 (31) 维生素K缺乏 (31) 碘缺乏 (31) 维生素中毒 (31) 维生素A中毒 (32) 维生素D中毒 (32) 儿童营养异常干预措施 (32) 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6) 小儿肥胖症 (37) 铅中毒 (39) 锌缺乏症 (4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 腹泻病 (42) 儿童口腔保健诊疗常规 牙齿发育异常 (45) 牙齿萌出异常 (45) 牙齿数目异常 (46) 牙齿结构异常 (46) 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 (46) 牙齿疾病 (47) 龋齿 (47) 牙髓炎 (47) 根尖周炎 (48) 牙列异常(错牙合畸形) (48) 口腔粘膜疾病 (49) 牙龈炎 (49) 卡他性口炎 (49) 鹅口疮 (50)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 (51)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52)

(完整word版)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

目录 少儿心理咨询技术规范 注意弊端多动阻拦(少儿多动综合症) (1) 孤独症 . (3) 学习阻拦 (5) 情绪阻拦 (6) 忧愁症 (6) 害怕症 (8) 社交害怕症 (9) 学校害怕症 (9) 抑郁症 (10) 癔症 (11) 屏气发生 (12) 睡眠阻拦 (13) 睡行症 (13) 睡惊也许夜惊 (14) 梦魇 (15) 抽动阻拦 (16) 脑性瘫痪 (17) 少儿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 少儿体格发育 (20) 体重 (20) 身长(身高) (20) 上、下部量 (20) 坐高 (21) 头围 (21) 胸围 (21) 上臂围 (21) 骨骼和牙的发育 (21) 小儿体格发育的议论 (22) 少儿营养咨询与饲养指导诊疗老例 营养评估方法 (24) 营养议论的时间 (24) 母乳饲养的优点和断乳时间 (24) 辅食增加的时间和种类 (24) 食品增加的现代营养观 (25) 及时增加转奶期食品的原因 (25) 开始增加转奶期食品的时间 (25) 怎样增加转奶期食品 (25) 饲养行为 (25) 影响饲养行为的因素 (26) 饲养行为问题搅乱 (26) 婴幼儿常有进食问题及不良结果 (27) 婴幼儿营养简单计算 (27) 少儿每天所需矿物质量 (27) 营养不良性疾病 (28)

生长发育不良 (28) 营养素缺少性疾病 (28) 维生素 A 缺少症 (28) 维生素 B 族缺少 (29) 维生素 C 缺少 (30) 叶酸缺少 (30) 维生素 D 缺少性佝偻病 (30) 维生素 E 缺少 (31) 维生素 K 缺少 (31) 碘缺少 (31) 维生素中毒 (31) 维生素 A 中毒 (32) 维生素 D 中毒 (32) 少儿营养异常干预措施 (32) 少儿常有病诊疗老例 维生素 D 缺少性佝偻病 (3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6) 小儿肥胖症 (37) 铅中毒 . (39) 锌缺少症 (4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 腹泻病 . (42) 少儿口腔保健诊疗老例 牙齿发育异常 (45) 牙齿萌出异常 (45) 牙齿数量异常 (46) 牙齿结构异常 (46) 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 (46) 牙齿疾病 (47) 蛀牙 (47) 牙髓炎 (47) 根尖周炎 (48) 牙列异常(错牙合畸形) (48) 口腔粘膜疾病 (49) 牙龈炎 (49) 卡他性口炎 (49) 鹅口疮 (50) 再生儿听力筛查老例 再生儿听力筛查老例 (51)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5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