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美德”课堂——小学美术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美德”课堂——小

学美术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案例背景】

教育,即教书育人,是知识传授与道德品行培养的有机结合,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为社会贡献正能量的人,从小培育社会正能量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广泛的社会学科对于德育的传播与渗透任重而道远,紧紧围绕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将德育与美育相整合的一体化教学将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

【案例一】

美术表现之以点带德

【案例一:《小鸟的家》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就像一颗颗小树苗,(肢体语言表现小树苗),有了太阳公公的照耀,我们长一长,有了雨露姐姐的滋润,我们长一长,有了啄木鸟医生的帮忙,我们长一长,有了小朋友们的培养,我们再长一长,终于我们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师:那么我们长大以后,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呢?

生:可以为小鸟安家,

生:可以为小朋友遮风挡雨,

生:可以成为动物朋友的乐园……

师:真是一颗颗友爱善良的大树,有了你们的关爱与付出,世界将更加的多

彩美丽。请同学们把这棵友爱的大树用画笔表现出来吧。】

【案例分析】

我由一颗小树苗作为切入点,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将德育悄无声息的渗

透到美术教学中来,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就像绵绵细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默默地也许正滋生着一颗友爱的嫩芽。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不需要太多,不是面

的铺盖,不是线的穿插,就是一个点,一个恰当的有趣的点,每天每节课做好一

个德育点,不远的将来就会由许许多多的孩子们描绘成美丽的高尚的面。

而这些巧妙的切入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美术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让它扎

根于美术课堂,通过“美术表现”的形式将孩子们心中的德育幼苗落到实处,并

成长壮大。

每一课我都用心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五年级《趣味文字》

一课我将英文字母family演绎成小时候爸爸妈妈携手保护我和爷爷奶奶,

长大了,父母老去,我为父母遮风挡雨的孝爱的故事。三年级《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能为小人国的人们做点什么?生活中,你能为身边

弱小的同学做些什么?三年级《会响的玩具》一课中通过废旧物品的利用从而树

立环境保护意识……做一个有心人,每一节课都能从一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美术课中的德育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

【案例二】

创新能力之美化生活

【案例二《给您提个醒儿》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威海是个美丽的海滨小城,人们亲切友好,街道干净整洁,到处绿意盎然,生活在威海让我们感到非常的舒心快乐,可是,身边还是有一些

不文明的行为破坏着威海的环境与文明和谐,谁来说说你都见过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生:踩踏草坪。

生:随地吐痰。

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生:乱扔垃圾……

师:那么对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用什么办法提醒他们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给您提个醒儿》

师:你觉得这些提示牌,可以怎样设计?需要哪些元素构成?

生:提示语。

生:有图会能漂亮醒目。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到位,让我们来欣赏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吧……

……

师:同学们今天的设计非常的用心,那么这些提示牌,你打算放在哪里?

生:小树上

生:楼梯里……

师:嗯,同学们想的真细心,课后,大家就把提示牌挂上,让大家都成为文明好市民。】

【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德育范畴中美化生活,指导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懂得生活是美术

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主动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美化校园,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观念。

《给您提个醒儿》一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制作并合理悬挂提示卡的形式来制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美化生活、净化心灵。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解决生活问题既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道德修养的提升,德育切记空洞的说教,切记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说辞,应紧紧的围绕生活,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美术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刻进孩子们的心田,真正的将德育落到实处。

【案例三】

文化理解之爱国情怀

【案例三:《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片段

五年级《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同学们,在本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跟老师一起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默默无闻的泥土,幻化成如此美丽的青花瓷,要经过重重的考验,正如我们的人生,正如我们的祖国,正如我们所挚爱的青花艺术,所以在这里老师真诚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珍惜和保护我国所独有的青花艺术,把我们刚才所设计的这些花纹应用到生活当中,成为真正的青花艺术传承者。】

【案例分析】

孩子们在情感的碰撞中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达到了本课的高潮,美育德育共同缔造了一节富有灵性的美术课堂。

《美术大纲》中指出美术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传统文化知识的分量,其中包括高年级珍爱国宝系列的《始皇陵兵马俑》、《古代的陶

瓷艺术》、《古代的青铜艺术》,以及中低年级的《有趣的汉字》、《五花八门

的玩具》《鸟语花香》等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

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

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

聪明才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

的复杂工程。“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

念端正。”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和体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具备敏锐

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结合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

趣味和完整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美德”课堂——小学美术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美德”课堂——小 学美术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案例【案例背景】 教育,即教书育人,是知识传授与道德品行培养的有机结合,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为社会贡献正能量的人,从小培育社会正能量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广泛的社会学科对于德育的传播与渗透任重而道远,紧紧围绕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将德育与美育相整合的一体化教学将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 【案例一】 美术表现之以点带德 【案例一:《小鸟的家》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就像一颗颗小树苗,(肢体语言表现小树苗),有了太阳公公的照耀,我们长一长,有了雨露姐姐的滋润,我们长一长,有了啄木鸟医生的帮忙,我们长一长,有了小朋友们的培养,我们再长一长,终于我们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师:那么我们长大以后,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呢? 生:可以为小鸟安家, 生:可以为小朋友遮风挡雨,

生:可以成为动物朋友的乐园…… 师:真是一颗颗友爱善良的大树,有了你们的关爱与付出,世界将更加的多 彩美丽。请同学们把这棵友爱的大树用画笔表现出来吧。】 【案例分析】 我由一颗小树苗作为切入点,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将德育悄无声息的渗 透到美术教学中来,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就像绵绵细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默默地也许正滋生着一颗友爱的嫩芽。美术课中的德育渗透不需要太多,不是面 的铺盖,不是线的穿插,就是一个点,一个恰当的有趣的点,每天每节课做好一 个德育点,不远的将来就会由许许多多的孩子们描绘成美丽的高尚的面。 而这些巧妙的切入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美术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让它扎 根于美术课堂,通过“美术表现”的形式将孩子们心中的德育幼苗落到实处,并 成长壮大。 每一课我都用心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五年级《趣味文字》 一课我将英文字母family演绎成小时候爸爸妈妈携手保护我和爷爷奶奶, 长大了,父母老去,我为父母遮风挡雨的孝爱的故事。三年级《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能为小人国的人们做点什么?生活中,你能为身边 弱小的同学做些什么?三年级《会响的玩具》一课中通过废旧物品的利用从而树 立环境保护意识……做一个有心人,每一节课都能从一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美术课中的德育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 【案例二】 创新能力之美化生活 【案例二《给您提个醒儿》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威海是个美丽的海滨小城,人们亲切友好,街道干净整洁,到处绿意盎然,生活在威海让我们感到非常的舒心快乐,可是,身边还是有一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加看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它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小学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在美术领域中起作用,还能够在其他学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美术课上,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小组活动或者合作创作,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和追求共同目标,这对于学生以后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会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小学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核心素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高自

己的审美水平。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感知能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 为了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施方法: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美术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索艺术的奥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任务,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术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展示自己想法和表达情感的舞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表达,同时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美术课堂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下面将以某小学美术课堂为例进行分析。

践行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案例集的阅读心得

践行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案例集的 阅读心得 在假期的第一天,选定了余文森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作为寒假阅读的开端,余文森老师是教育学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课程改课领域,著有《有效教学十讲》等多部专著。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的非常热门的教育词汇,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几乎耳熟能详,多少能讲出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来,但也仅仅只是些碎片化的认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师的这本书则详尽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六大教学基本策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层次地剖析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构建起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受益匪浅。 笔者刚入职教师时,就时常在一些美术类讲座上听到“美术课堂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教学”,后来通过查询资料得知,美术的核心素养主要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当时初为人师的我,知所云,却不知其所以云。美术课上,纪律管理就已经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更不要说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了。现今,不知不觉工作6年多,已经不再担心曾经担心的课堂纪律的问题,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对美术课的喜爱仅仅是因为美术课没有做不完的练习、不像主科那样有压力时,我还是有点遗憾,在我心里,我希望他们爱上美术课,是因为美术本身的魅力。从这个侧面也反映出,我这个美术老师没有将富

有美感的、极具吸引力的美术带给他们。因此,阅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正适时,让我重新反思美术课堂。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核心素养是什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离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师说,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是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爱因斯坦说:“当知识遗忘的时候,留下来的就是素养。”而核心素养,则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不同的学科,培养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两者是上位与下位,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目的、方向与手段、途径的关系,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机转化、相互促进的关心,不是简单机械的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不是单靠学科教育就能完成的,还要依托很多非学科的教育和活动来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特性和教育内涵的有机融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要以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包括语言 表达能力、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美术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空间的布置和装饰、教学工具和材料的 准备等。教室布置应该以美为主题,营造出艺术氛围。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确保所需 要的教具和材料齐全。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开放性的创作任务,让学 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符合 自己创意的作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作的激励和肯定,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3. 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用 绘画表达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 生欣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艺术作品,提 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5.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可以是一种创意性的 问题,也可以是一种技巧性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而且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小学美术课堂的构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造力、表达能 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学生的表达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 渗透研究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包含丰富的美术知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提高审美 能力,并且掌握绘画技巧。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核心素养为向导渗 透德育内容,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本文围绕小 学美术教学在核心素养前提下如何渗透德育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属于非常重要的基本内 容之一。如果认为德育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明理,而美育则是激发学生情感,以此 引导学生的言行,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应正确认识美育价值, 掌握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促使学生思想觉悟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提升美术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核心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的概括。核心素养意味着一 个人从最初的知识教育走向能力和素养教育。首先,就每个个体来说,知识是基 本素养,能力是发展素养,而道德品质是高层素养,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相 互转化,这三种素养贯穿于人的血液里,是一个人存在于社会的本质。其次,以“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 的能力,还要注重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的能力,尤其要关注文化理解和思想引导。最后,还要学会用美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核心素 养也涵盖了其他内容,例如一个人的气质和态度,但是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定是 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模式的素养,并能对学生起到积极作用的素养。 二、小学美术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一)美术教育的独特性 美术作为一门开放性极高的艺术课程,在发展德育渗透上有着特有的优势, 与其他传统的课程(如英语、数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它的课程会以具体视图或造 型出现,可以营造出一种极其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渗透德育 知识。例如在绘画创作中,引导学生观看积极向上的作品,表达正面的思想,渗 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还可以以“道德法治”为主题进行绘画训练,也可 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描绘自己身边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潜移默 化中以一种愉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 (二)美术教师自身的影响力 美术教师是一个极其优雅的象征,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有着优秀的绘画功底, 对于一些刚刚长大的学生来说,能用手绘出优美的画卷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向往美术课堂,希望自己也可以像教师一样拥有独特的技能。 同时美术教师不会像其他任课教师一样强硬、严厉,所以学生往往会与美术教师 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就达成了“喜爱一个教师也喜欢他的课堂”。所以教师的 自身影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国家的大力支持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国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是一种精神追求。随着 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艺术课程中加强德育渗 透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德育内容的渗透。现在美术艺考生和特长生人数越来越多,整体艺术综合能 力提升很快。 三、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丰富学生的道德观念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另一方面还要给予学 生正确的德育引导。美术教师应挖掘作品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促使学生能够树立 正确的三观,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人。美术课程德育渗透的开展过程,一定要结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掌握基本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技巧也成为了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美术技能,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活动设计 小学美术课堂的活动设计应该充满趣味性,充满挑战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美术课程的教学重在活动与体验,学生通过手工制作过程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因此,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愈加突显。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自然、社会、科技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视觉材料和实践操作。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趣味,便会乐意学习,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美术教学应当以实践为主,巧妙运用故事、游戏、模仿等情境,营造儿童与艺术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手的经验到视觉认识、思维探究逐步把握美术技能。利用多媒体、互动游戏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创造性、探究性的艺术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 三、师生互动 美术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探究和交流。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造各种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实践中尝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一种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友好互动的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开放性思维的人。 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带动学生的自我表达、个性发展。很多时候,老师不应该仅仅给予学生完成作品的技巧,而要在课程设计中为学生创造出发挥想象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想、感觉、个性和想象力等,从而发挥学生探究、想象和创造的独特潜力。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多次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度分析,帮助学生探索和实际创作中对艺术工具、材料及空间的运用等问题。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介绍 本案例是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堂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本 案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核心 素养。通过美术学科的研究,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作 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本案例适用于中小学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他们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分析和评价作品。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素描练。学生将研究基本的素描技法,并 通过实践练提高自己的素描能力。课程设置如下:

1.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阴影等素描技法进行绘画; 3. 学生进行素描练,绘制简单的物体; 4. 学生交流作品,互相评价和提供改进意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引起学生对素描的兴 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如线条的运用、阴 影的表现等; 3. 示范:以某个简单的物体为例,对学生进行素描技法的示范; 4. 练:学生进行素描练,绘制自己选择的物体,并注意运用所 学的技法; 5. 交流: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并提供改进意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素 描练。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互评意见,评价学生的素描技法和创 作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 摘要: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学科也已经 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应用到大单元的课程设计中。美术学科教学也将核心素养教 学的理念融入其中,教学内容也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绘画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优 秀的品质。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同真实情境下完成大单元教学,培 养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目的 核心素养教学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个人长期发 展和社会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为目的进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发 展能力和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和家国情况,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 最终目的。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逐渐向“研究型”转变,从教材整体角度 出发,关注各课题间的阶梯性。“大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不同的情景化主题下 真实的学习任务开展的,以美术学科大概念为基础,深化对小学美术的概念理解,让学生按照美术作品创作的逻辑进行创作,将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同性质的 小单元活动,组成大单元教学研究模型。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 的理解美术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1.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现状,脱离现状的教学设计的教 学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下面将以二年级上册第9课“亮眼睛”课程为例,说明如 何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定位学生的学习维度。在一年级的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拉根线条去散步”等 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形状、色彩和构图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掌 握了美术工具和美术材料的使用方法,可以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大单元课程设计将一年级的基础教学内容与二年级的教学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学 生可以参与到后续课程的情景化主题内容中。在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内容 “亮眼睛”课程中,将学生置于人物主题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人眼结构、形状和色彩等基础知识,再将学生置于感官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眼睛 对不同情绪的表达,不仅将基础知识得到了运用,还可以为后续“表情丰富的脸”课程内容做知识铺垫。 另一方面,指向学生的身心发展。眼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只是在 日常生活中缺乏对眼睛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本节课程内容是教学生如用美术 的方式来表达眼睛,为后续人物的学习做知识铺垫。还应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出发,考虑他们对趣味性、形象性、新奇性活动的喜好,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神奇。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有人 都可以通过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2.从大单元教学出发,定位教学内容 美术教材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 在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内容“亮眼睛”课程中,眼睛有很多的知识点和可挖 掘点,眼睛即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人眼,也可以是充满趣味性的动物的眼睛。在大 单元教学模块设计过程中,眼睛即可以放在人物主题的模块中,也可以放在动物 主题的大单元中,还可以放在思维感官的大单元中。在课程大单元规划时,应当 考虑眼睛放在哪个大单元其作用最大。

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大 单元教学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新时代,以素养为 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 小学美术教学中,单元教学是美术教学的主体。在进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小学 美术教学要灵活运用教材,整合教材中的美术知识,从而对美术单元教学内容进 行优化。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小学美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 用单元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概念;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 前言:如何进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与实践?参考李力加教授在《美术课为什么要这样上--指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 术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小学美术教程教材李力加著作)一书,结合自己多 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 设计与实践。李力加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在教育内容中的具体化、可操作化”。学科大概念教学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课程目标,整合核心概 念和关键问题,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手段,建构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知识体系,建 构基于知识的学习体系。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程大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理解大概念的基础上 大概念是一个概念集合,它具有整体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具有一定的抽象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把大概念的特征转化为具体的 教学内容,并能够在单元中进行体现,那么就可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界定单元 目标,确定单元内容,从而在单元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对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教育界对于学生的素养培养也 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本文将以核心素养视域为基础,探讨如何在小 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美术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更应着眼于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学校美术课程应该引 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表达,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欣赏、 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 以上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将有 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具有更加完善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 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以下是一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2. 注重启发教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启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 种启发性的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注重跨学科整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情感沟通。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沟通,引导学生通过艺 术作品的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感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促进学 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某小学美术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 和艺术修养。在教学策略上,注重感性教学、启发教学、跨学科整合和情感沟通。在教学 实施上,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通过观察和感知,深化对美 的认识和体验。在美术创作中,学生有机会通过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艺术作品 的表达和交流中,学生能够培养艺术修养和情感交流能力。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案例

以美育人——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的方法和案例 【摘要】小学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阶段。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电子设备泛滥,学生很容易受各种媒介传递的信息影响价值观。通过平时课堂上的观察,学生口中的网络用语越来越多,甚至不堪入耳。除了平时的常规教育,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融入德育。过去,美术课主要侧重于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往往忽视了品格教育。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确定了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美术课堂融入德育刻不容缓。文章从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方法;案例 一、小学美术德育工作背景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到的德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深入研究我们的人美版美术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课程可以和德育相结合。比如四年级下册《认识中国画》《汉字的联想》、五年级下册《花鸟画(一)》可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六年级下册《探访自然的奇观》可以和生态文明教育结合等等。 二、在美术常规教学中,融入德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的美术资源丰富,有优美繁华的古代文化,也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我们美术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研究全部教材,进行教材分析,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大单元教学规划。并找寻教材里可以和德育相结合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 以人美版五年级下册为例,一共有20课,通过规划分成了6个单元。其中第五单元“水墨风韵,我掌握”是国画单元。国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国画课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以五年级下册《花鸟画(一)》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出示关于梅花和菊花的诗配画,导入课题。然后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等,体会中国人对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喜爱之情。之后,欣赏教材28页董寿平和吴昌硕两位名家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灿烂的国画文化和国画大家,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可多给学生欣赏经典国画作品,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二)营造德育氛围,融入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我们可营造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在美术课上可以运用情境导入或者根据课堂主题来设定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以六年级下册《探访自然的奇观》为例,导入环节,用多媒体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课件出示飞机模型和自然风光图片,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同学们一起开始参观世界自然遗产的旅行。教师全程充当导游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教材中呈现的各处自然遗产,并播放已经被破坏的自然遗产照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该如何保护自然遗产,引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思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三)讲解知识过程中,渗透德育 每一幅优秀的画作都是绘画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丰富的感情,沥尽心血完成的。绘画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刻苦地努力。教师可以在讲解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时渗透德育,让学生知道坚持、耐心和细心的重要性。

美术核心素养下基于立德树人的美术教学

美术核心素养下基于立德树人的美术教 学 摘要:美术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并与其他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为一体,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性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体现着其价值意义。本文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探讨美术教学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社会适应及道德品质养成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来帮助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新思路与方法论参考,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成长和终身受益。 关键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美术教学 一、引言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审美观、能力品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及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美术欣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使之成为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且必须掌握技能技巧的领域,进而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提供有力保障等方法论依据,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素质教育目的。 二、美术核心素养的概念 德育是学校的基本职能,核心素养教育则是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美术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不仅仅只是传授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改中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层面综合训练。因此我们可以把“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理解为:通过美术课堂来让同学们了解社会生活现状及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灵魂思想,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艺术事业。[1]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为目标,促进 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它既包括了美育教育中美的欣 赏能力、表现力及创造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又包含了美学知识在生活实践过程中 形成与积累而产生出来的艺术情操及对世界认识与了解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等非智 力因素。美术核心素养是审美观和价值观,人文精神培养系统化体系化课程结构 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四、核心素养下中学美术教学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中,“立德”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能力培养最关键期。因此,在此环节应注重中学生审 美感知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与规律;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学教育的重点应是 让儿童学会学习并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及方法以达到塑造健全人格为主体目标,美 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核心素养理论是在教育理念基础上形成的,是人本主义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各学科领域研究成果,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美术教学也不例外。美术课程作为一门艺术与美学相结合而产生并被广泛运用。中学时期学习是中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品质养成过程 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儿童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可以使他们在德智体 等方面得到更深层次地提升,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五、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情感沟通,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因此教师在中学美 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通过情感联系、情景体 验等方式让中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制作出来;利用实物造型设计出各种不同色彩效果图等等都可以锻炼中学生的动手操作

谈谈核心素养下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核心素养下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 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期,而德育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应被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各个科 目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德育创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是每个科目教 师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核心素养导向下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了探析,并就德育教育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和渗透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与美育美术课堂教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阐述为新课改指明了方向, 德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政府正在调整教育方针,强 调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包含德育素质、社会责任等九大素养。德育素质在核心素养体系中占 据着重要的地位,将德育素质的培养和德育方法的创新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是 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一)德育在美术课堂运用中的必要性 鲁迅说:“艺术可以补充道德。”美术在和谐的环境中培养个人的气质,以 微妙的方式培养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即发挥以美促善的作用。德育和美术 是相辅相成的。而美术作为一门开放性、启发性的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美术作品,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为德育的实施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创新,对于 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和提升德育成效均大有裨益。因此,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 的融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中小学美育、德育一体化的案例研究——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中小学美育、德育一体化的案例研究——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将美育与德育融为一体,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渗透道德教育,能够优化德育成效,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了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德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美育;德育;美术教学;渗透 1.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将道德教育与美术教育融合的意义 1能更好适应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美术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一部分,在其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教学大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表示要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其中学科素养包括道德修养、人文意识、民族意识等,所以道德教育的渗透原本就是美术教育的内部环节,二者拥有互动性和可行性。 2能优化道德教育的成效 传统道德教育多半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但是小学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同时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低,教师纯粹从理论的形式对小学生开展

思想道德教育,说教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导致道德教育的无效性。通过在美术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丰富了道德教育的范畴,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相关道德意识。例如,教师让学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尽管口头上如何反复叮嘱,学生可能听的时候觉得教师讲的有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将教师的叮嘱抛之脑后。但是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具有引导人行为、感染人情感的作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与劳动相关的美术作品,或亲自动手为辛勤劳作的农民画一幅素描,学生在艺术熏陶的过程中激发了内心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感恩、敬仰等情感,优化了道德教育的成效。 3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底蕴 此外,从小学美术教材出发,发现其中蕴含了不少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及西方的一些经典美术作品。如我国传统的剪纸、刺绣、水墨画等传统艺术,西方的油画等。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大量道德教育的资源,教师有效地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教育资源,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底蕴,起到道德教育与美术教育共同发展的效果。例如,以中国水墨画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典雅且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美术作品,感叹于古人的静谧、淡泊,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其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1.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 从课本出发,有效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围绕鉴赏、临摹、水彩和创作等内容展开。美术来源于生活,纵观美术发展史,会发现是人类在长久劳动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一门艺术,因此,美术蕴含着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念、行为倾向等,要想在美育中渗透德育,必须从课本出发,有效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资源。以下以民俗文化为例,分析德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 1.结合地方民俗习惯挖掘教材的年画资源内容

中小幼教学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以《纸版画人像》教学为例 大禹路小学付靖伊[摘要] 高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 要环节,我们要聚焦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评价、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多元化等方式,让 评价更有针对性和激励性,让课堂更有效。美术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不 仅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且对于塑造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尊重 多元文化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有效;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现 在美术教学评价存一些问题,教学过程中,经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 感受和体会;或是只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忽视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或是评价 的标准不是很明确,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不是很契合,评价要根据教学目标去评价。正 是基于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我在《纸版画人像》这一课中,重点建立以核心素养为 基础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 一、优化评价,聚焦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很多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会漫无目的,对学生的绘画作品 的评价关注“点”多而散,特别是一些老师也是附和着学生,未能把握评价的重点和关 键。因此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学目标上,也就是放在美术学科中“知识和技能”目标上, 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描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问:“制作纸版画人像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觉得版画的人像的制作非常的有趣,通过拼贴出凹凸的纸 版,然后印刷,就可以制作出自己的自画像,简直太有趣了。”教师问: “版画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学生答:“版画印制出来的作品具有一 定的肌理美,斑驳的感觉,具有独特的美感。”通过学生的反馈,让本节 课在教学上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图1) 【反思分析】根据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即了解纸版画的 图1 有关知识,感受纸版画的艺术特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印制版画的感受, 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这一目标作为评价的重点,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巩固 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将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进一步的得到深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赵楠 来源:《商情》2020年第36期 【摘要】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达成的目标,本文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好看的颜色》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美术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进行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美术教学设计。通过单元教学中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能够提供给学生连续的自主思维与自觉表达的空间,从而切实地让核心素养通过具体的核心能力的学习与运用,融入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单元教学情境设计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提出与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材也在不断改革和优化,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决定了美术学科教学的总体任务与目标,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围绕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让美术教学在预设中融入核心素养、在生成中落实核心素养、在评价与反馈中体现核心素养?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创设一个融入、落实和体现的情境。就我国美术教学目前的实际来说,课堂教学依然是最重要的形式。美术教学要让学生用美术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欣赏和体验生活中的美感。只有与生活接壤,学生才能够寻找到表现的素材、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最生动的创意表达,从而,体悟和形成核心素养。因此,要让美术的课堂教学达成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应该围绕单元教学中所要凸显的核心素养,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情境,也就是生活化的情境。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上海小学美术教材的单元形态是以美术语言(例如点、线、面等)和美术门类(例如国画、油画、版画等)来划分的。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提升 (3)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提升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体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与表现能力,发展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小学是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开展小学美术课程的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的匹配不一致,缺乏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等。 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应用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育水平。通过实践探索,本文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核心素养体系,它包含了知识与创新、沟通与合作、思维与创造、情感与态度、身心与健康等五个方面。针对小学美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落实核心素养: 1. 知识与创新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设计和表现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手工艺品,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创造能力。 2. 沟通与合作 小学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制作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互助互帮、交流沟通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 思维与创造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艺术创造能力。例如,可以在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比如在制作盆景时,需要考虑植物或者人造景物的生长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 4. 情感与态度 小学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和表达。例如,在欣赏名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画作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历史。

基于核心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实践研究课题方案资料推荐

基于核心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 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 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 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 环。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 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它 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 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 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而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成长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 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 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

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 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 的关健之处。 “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 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 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