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乡村振兴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支持专项行动项目申报书

附件1项目申报书县(市、区)名称所属市州县教育局负责人县级项目负责人填表日期贵州省教育厅制2021年1月填表说明一、请按申报通知的有关规定,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适用于《乡村振兴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支持专项行动》项目的申请。
三、本表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并按一式4份要求进行报送。
四、所属市州。
A.贵阳市 B.遵义市 C.安顺市 D.黔南州E.黔东南州F.铜仁市G.毕节市H.六盘水市I.黔西南州五、编号。
年份+市州代表字母(根据上面所属市州的代表字母填写,如贵阳为A)+县区代表字母(县区名字前两个字的拼音的首写字母)+T。
例:黔西南州兴义市申报的项目编号是2021IXYT。
请各市州按照编号的原则对申报材料进行编号。
六、本表必须经申报学校、县(市、区)、市(州)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项目申报指南(一)学校申报1.组建申报小组。
申报对象为三个自治州和自治州外的10个自治县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申报组织者为乡镇中心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
学校向中心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提出项目申报意向,由中心校组织成立由校内外的校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申报小组。
由中心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组织学校申报与县教育局推荐相结合。
2.明确申报事项。
根据《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和所申报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明确申报工作事项与人员责任分工。
3.总结学校工作。
对学校近三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包括学生学业进步、学科成绩与学生行为养成(如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劳动习惯)、技能特长(如运动技能、艺术特长、家务劳动技能)发展情况,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优势劣势学科(领域),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课程教学改革进展,学生社团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建设发展情况,学校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情况,学校常规管理与质量管理情况等。
4.制订项目计划项目建设目标。
主要指项目建设三年期结束时学校能实现的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要具体到学生学业成绩三年变化数据目标(如整体学生学业成绩的位次,学科的合格率等)。
社区学校申报汇报材料

社区学校申报汇报材料社区学校申报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谨代表格塘社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各位关心支持我校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格塘镇社区学校自成立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型社区、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品质的总体目标,带领各社区全体居民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术、推广新项目,取得了一定的。
下面我把我校在学校创建及在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和有关情况向领导做简要介绍。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格塘镇地处望城区西北隅,全镇总面积46平方公里。
辖8个行政村,259个村民小组,7807户,30280人,29680亩耕地,是望城县有名的建筑之乡、鱼米之乡、农业生态之乡。
格塘镇社区学校由镇人民政府举办,镇党委书记任学校顾问,镇长任校长,镇人大主席任常务副校长,镇中心学校校长为副校长。
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与格塘镇人民政府农科教中心、格塘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星火科技12396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信息服务示范站资源共享,合署办公。
我校现有专职管理人员3人,兼职管理人员8人。
学校建立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共计28人。
12017年以来,我校先后被评为“望城县花园式单位”、“望城县农民教育先进集体”、“望城县农民业余学校示范点”、“长沙市星火科技12396科技助农直通车信息服务示范站”、“望城县农民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基地”、“望城县文明单位”。
每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格塘镇农民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的发展引起了诸多部门的关注关怀,自2017年以来,先后有教育部职成司、省委办公厅、省农业厅、省农广校、市农科教、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
《南风窗》杂志社、《人民日报》、《湖南日报》记者、中央、省、市、县电视媒体、网络对我校的办学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值得显摆的是,2017年9月6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农村司长陈传宏,副司长郭志伟,农村中心副主任陈良等及省、市、县领导,实地考察了我校信息服务示范站,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色学校建设申报材料

特色学校建设申报材料特色学校建设申报材料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升内涵凸显特色x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申报材料一、学校概况xx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封闭式的完全小学,于20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5790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现有31个教学班,1830名学生,专任教师67名,其中本科47人,专科20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25人,小学一级教师42人。
通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如今的xx小学已走上“规范”加“特色”的良性发展轨道。
多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县“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教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市“德育示范校”、“体卫工作先进学校”、“绿色学校”、“现代化装备先进学校”、“电教工作先进学校”、“三星级平安校园”、“双爱好”工作示范校、“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荣誉称号二、建设背景分析(一)、对特色学校的认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单一模式,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突破口。
实践证明,发展办学特色,是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不能把思考点只停留在建设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设等层次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特色,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上。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我校在特色学校建设上,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
我们认为,所谓特色项目,就是指学校形成的单项性特色,这是特色建设的低级阶段;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这是特色建设的中级阶段;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形成鲜明办学风格,学生学有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这是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
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立足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县**第一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县**第一小学,位于***县城**路中段,始建于1947年,是***县教育系统的窗口学校。
现拥有三座教学楼,教学设施齐全,有“电子备课室”、“校园电视台”、“多媒体电教室”,班班安装了多媒体设施,完全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79人,其中,中学高级3人,小学高级3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师22人。
学校坚持“理念先进、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平安和谐、整洁优美”的办学标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办学思路,始终遵循“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科研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办学理念,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近年来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30多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连年来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位居全县前茅。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
先后被评为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市示范性学校、市德育先进单位、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市先进家长学校、市文明学校、市教育质量管理“百校行”活动先进单位、市“平安校园”、连续十年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十几项荣誉称号,2013年10月由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省少工委授予“***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
近年来,我校注重创建我校特色,具体做法如下:一、提高认识,集聚智慧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体现新时代教育气息,就必须要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
早在2012年,***校长就高瞻远瞩地策划特色文化建设研究,思索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拟定创建计划,动员领导班子共同出谋划策,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吸收经验,博取众长,为顺利进行特色文化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社会创新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学校“社会创新特色学校”申报材料一、学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所在地区]- 学校类型:[学校类型]- 学校级别:[学校级别]- 成立年份:[成立年份]- 师生人数:- 师资力量:[教师人数]-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学校层次:[学校层次]二、学校特色介绍我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以下是我校的社会创新特色:1. 创育理念:我校倡导学生在研究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创新课程设置:我校开设了一系列与社会创新相关的课程,如社会创新导论、创新实践等,使学生能够系统研究创新知识。
3. 创新实践活动:我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4. 创新资源支持:我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设施等。
同时,与社会创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学生参与社会创新的机会。
三、学校社会影响我校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 学校获得了多项创育的奖项和荣誉,充分表明学校在社会创新领域的影响力。
2. 学校的社会创新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3. 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
四、学校发展规划学校今后将继续加强社会创新特色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主要规划如下:1. 深化创育理念,构建适合学生创新发展的教育体系。
2. 持续拓展创新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3. 加强与社会创新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资源和项目支持。
4. 推动学校社会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政府的合作。
我校愿意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社会创新特色学校工作,为培养社会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批阅并提供反馈意见。
谢谢!。
申报社会主义新农村校园建设特色示范学校的报告

申报社会主义新农村校园建设特色示范学校的报告中学申报社会主义新农村校园建设特色示范学校的报告我校地处素有五乡码头之称的***镇桥东街,倚南安一级公路,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现对照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特申请校园建设特色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4784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841平方米。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6人,教职工52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占19%;一级教师17人,占32.5%。
本科学历21人,占40%;大专学历3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秉承“勤奋砺志,博学尚礼”的校训,按照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标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向和“快节奏、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一所学生喜爱、教师眷恋、家长满意的农村花园式示范学校正在逐步形成。
二、办学条件为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大力拓宽投入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按照“五化建设标准”:学校校舍布局整体化、教学楼建设现代化、旧楼改造一体化、校园环境园林化、教学装备标准化,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加快硬件建设,精心打造精品校园、绿色校园、数学校园、平安校园,着力彰显校园建设的精品意识和文化品位。
1、新建和扩建5栋校舍总投入资金766万元。
这五栋校舍是:①教学楼加层扩建1栋,建筑面积2027m2;②抗震加固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900m2;③新建教学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1760m2;④新建学生宿舍1栋,建筑面积1532m2;⑤学生食堂餐厅1栋,建筑面积598m2。
2、基础设施改造总投入资金380万元,完成了10项改造任务。
①重建校门;②扩征土地10亩,新建200m塑胶运动场;③校园场地、道路硬化13600m2;④新建硅PU篮球场及健身体育设施;⑤扩改建校园围墙860m;⑥完成埋设地下电缆电网改造;⑦地下排水管道改造;⑧安装校园安保监控网路;⑨校园绿化面积12200m2;⑩校园文化设施扩建改造。
多元社区示范学校申报表

多元社区示范学校申报表一、学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请填写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请填写学校类型,如小学、中学等)- 学校所在地:(请填写学校所在地)- 学校联系人:(请填写学校联系人姓名)- 联系(请填写学校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请填写学校联系人电子邮件)二、学校背景和特色请简要介绍学校的背景和特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情况;2. 学校的定位和办学理念;3. 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教育资源;4. 学校特色课程和活动。
三、多元社区教育项目计划请详细描述学校拟开展的多元社区教育项目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项目目标和意义;2. 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安排;3. 项目参与对象和拟承担的学生人数;4. 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影响。
四、项目实施能力与支持请说明学校具备开展多元社区教育项目的实施能力和所需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学校教师和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2. 学校现有的教育设施和资源;3. 所需的外部支持和合作资源。
五、项目预算和资金来源请列出学校拟开展多元社区教育项目的预算和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项目预算总额;2. 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和用途;3. 预计的资金来源,如赞助、捐款、政府拨款等。
六、附件清单请列出所提交的附件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学校基本信息表;2. 项目计划书;3. 资金预算表;4. 其他相关材料或证明文件。
---以上是多元社区示范学校申报表的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补充,请联系学校联系人。
谢谢!注意事项:- 请确保所填内容真实准确。
- 请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描述。
- 请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和修改相应的内容。
- 若有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请在申报表中添加相应的部分。
学校特色、亮点汇报材料(特别好用)

用心抚育幼苗,让爱注满校园岚皋县滔河九年制学校占地 17388 平方米、建造面积 7182 平方米,绿化面积 10310 平方米。
学校共设九个教学班,有在校学生四百余人,地处偏远的滔河九年制学校明显呈现出寄宿学生为主、留守儿童多等特征。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学得舒心、让家长放心,同时让教职工在相对遥远艰辛的条件下工作得安心,学校提出“爱心学校”定位,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播撒爱心 ·构建和谐 ·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致力构建“充满文化的校园、充满爱心的教育、充满欢乐的学生”的特色学校。
滔河九年制学校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构建“爱心学校”办学特色,实现老师专业开展、学生快乐成长。
一、注重强化制度保障,凸显“爱心” 学校确定“以人为本,以爱育爱”的办学思想,同时学校重点提出三个“关注”:一是关注老师超常开展,在机制上注重优秀老师的奖励,评优评先、进城考核时机倾斜,体制上实现老师专业提升、骨干培训及保障;二是关注学生安康开展,以课程施行、教学质量提升、系列“爱心”活动来实现学生全面开展;三是关注学校特色开展,强化校园环境建立、塑造校园文化、突显教学办学特色。
为确保朝着既定的办学特色方向开展,学校还制定了“四带头”办学举措,即:带头管理,深化管理细那末;带着老师,彰显爱心育人;带好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带动学校,创立学校特色。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立,浸透“爱心”。
为营造充满融融爱心的校园气氛,我们着力在校园文化建立上做文章。
一是在班级和校园环境布置上,力求使每块墙壁都会说话,通过粘贴温馨提示标语、设立文明风貌展示园地等形式,用心发现、挖掘身边的“爱心大使”,通过事迹展示,让爱心互相传递,互相感染,形成“爱心教育”的气氛。
二是在绿化美化环境上,我们将校园绿化按班级分片负责,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哺育护理,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良好习惯。
三是利用校园播送室,开设“爱的声音”专栏,每天由小播送员播报校园里的爱心故事,或者搜集到的与爱心有关的感人先进事迹,让学生耳闻目睹,受到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特色立校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浙江省遂昌县石练中心成技校
一、基本概况
石练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位于浙江省遂昌县中西部地区,位于遂昌县唯一的省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石练镇,石练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昆曲十番”和“班春劝农”两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练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遂昌县辖区最广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辖区总面积1036平方公里,服务于石练镇、焦滩乡、蔡源乡、王村口镇、龙洋乡、黄沙腰镇、柘岱口乡、西畈乡等8个乡镇,辖区内有1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总人口52627人,其中60岁及以上有10935人。
石练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浙江省现代化成技校”、“省级示范性成技校”、“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遂昌县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定点培训机构。
近三年来我校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宗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开展了系列富有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当地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拓展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生存空间。
一、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2013年1月成立遂昌县石练中心成技校时就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教育领导为副组长的石练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吸收了石练公安派出所、石练镇中心小学、石练镇团委、石练镇妇联、石练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石练镇文化站、石练镇退教协为成员单位的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构,统筹石练社区教育工作。
石练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石练中心成技校,石练中心成技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全镇社区教育的日常工作,根据全镇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具体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制定组织实施,并指导和管理全镇社区教育工作。
办公室要组织石练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社区教育的重大事项,对需要共同参与的教育和专题培训活动及时协商、落实安排;研究社区教育工作目标和重点问题,商定重大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其实施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社区教育的决策水平。
二、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培训空间
我校占地面积67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4平方米,2013年竣工投入使用。
学校内设校长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展示厅、阅览室、图书馆。
有计算机室、多媒体培训室、书画室、健身室、舞蹈室、330座的多功能阶梯培训厅6个专用教室。
其中计算机联网电脑30台,图书室为遂昌县图书馆石练分馆,馆内图书阅览室面积112平方米,藏书10230册。
我校另外还自筹资金配套月嫂设备20套、专业烹饪设备20套,建立了月嫂和烹饪专业技能实训室,在丽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条件首屈一指。
近三年来我校立足当地实际,突出服务“三农”意识,开展了系列富有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培训开展
2015年社区教育经费10.54万元,2016年社区教育经费10.62万元,2017年社区教育经费10.76万元,超过学校所在区域常驻人口的人均1元平均水平,达到2元以上。
在确保政府足额投入经费的同时,我校立足当地经济建设,开展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就业、为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致富的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县农办、县移民办、县残联、县民宗局、县就业处等单位的经费投入,2015年61.54万元,2016年80.88万元,2017年85万元。
四、开展科研活动,提升业务水平
近年来,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
雷春芳校长的《变“培训”为“培育”》论文获省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三等奖;《着力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人才培训
质量》荣获省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三等奖。
《遂昌成技校助推农家乐产业发展的研究》的获丽水市市级年度类课题三等奖,2015年省社区实验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成功被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验收。
2016年我校被中国社区教育协会、农村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立项课题《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与应用》实验基地。
另外我校还积极自主进行乡土教材的开发,仅2016年以来我校就完成《聊天集》、《畲族文化遂昌一撇》、《遂昌当家菜》、《中药材栽培技术》、《石练菊米种植技术》等5个乡土教材。
五、拓展培训项目,提升培训质量
我校制定培训内容时就与当地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社会发展、学员实际相结合。
努力做到社会上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新型职业农民感兴趣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使新型职业农民学后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和就业素质,提高培训后技术转化率和输出就业率。
目前我校根据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及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型、农业经营型、农业服务型、农村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训,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形成了农家乐经营及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面点培训、烹饪、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培训、种养殖能手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山茶油、蓝莓、猕猴桃、红提、名优茶、菊米、毛竹、高山蔬菜等主导产业实业技术培训。
三年来在县农办、移办、农业局、民宗局、残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根据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及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了系列的农村职业技能型、农业经营型、农业服务型、农村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015——2017三年仅仅开展中长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就达2014人,考证合格1876人,考证合格率93.15%。
对2017年举办的库区移民2期培训班和电子商务培训班学员进行培训需求满足度调查,满足度为95%;镇政府抽样测评,学校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与乡
镇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及现代农业相匹配,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满意度96.45%。
通过这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朋友掌握了一技之长。
六、创建特色品牌,引领农民致富
在遂昌“十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带动下,石练镇涌现出来一大批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我校积极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先后组织这些农村优秀人才开展了各项有针对性的培训:三年举办主要的培训班有农家乐经营6期,电子商务培训班9期,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2期,种养殖能手培训班14期。
这些培训为农民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为了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石练镇农民创业致富和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2015年12月,我校在举办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和种养殖能手培训的基础上,牵头组建了“遂昌县家庭农场主之家”俱乐部。
首批家庭农场主之家的成员是从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和种养殖能手培训班
里挑选出的佼佼者。
成立后每季度定期开展活动,举办创业发展“沙龙”,我校组织各家庭农场主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坐在一起交流创业发展经验,交流创业发展信息,深受新型职业农民朋友欢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带了好头。
尤其是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获得了“遂昌县家庭农场主之家”俱乐部的大力帮助,遂昌甜蜜园农场、于平养殖家庭农场、遂昌迎新原生态农产品合作社等都是在“遂昌县家庭农场主之家”的帮助下创建并获得了成功。
目前,已有99位种植养殖专业户、农场主、合作社加入了“遂昌县家庭农场主之家”俱乐部。
其中遂昌甜蜜园农场在加入“遂昌县家庭农场主之家”俱乐部后,山区农民张根土参加了石练中心成技校新型农民培训,教授的讲课拓宽了他的思路,原来除了传统销售还可以结合遂昌五行旅游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的“百变”营销,甚至还可以搭上互联网销售的快车道。
于是他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土蜂养殖技术培训,还多次参加微商、电子商务等培训,渐渐地,深山出的好蜂蜜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目前,他
的土蜂养殖已经发展到如今2000余桶,2016年7月,张根土成立“甜蜜圆农场”共带动150多户山里群众规模养蜂,2017年年底,张根土在石练镇大茂坑村建起了甜蜜园体验园,让客户了解遂昌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孕育这些农产品的良好自然环境和优质放心的农产品。
现在张根土除利用网上渠道销售蜂蜜外,还连续在衢州、嘉兴、绍兴、德清等地连续开出了8个土蜂蜜销售连锁店,线上线下销售一日比一日红火。
正宗的山货彻底征服了城里人,销售数量也逐年提升,在张根土的带动下,仅西畈乡土蜂养殖就达3500余桶,每年产值超600万元,着实为蜂农带来丰厚的回报。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畜牧局、杭州市农业局、温州市农业局、丽水市农业局等领导和同行前来调研和取经,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先后报道了甜蜜园的创业事迹。
“遂昌县家庭农场主之家”成立以来,一大批俱乐部成员通过提升自己的产业,带动上千位农民致了富,2016年、2017年石练成技校服务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已经连续2年位于遂昌县各乡镇前列。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后,石练中心成技校将进一步强化社区教育的服务职能,继续坚持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确保及时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教育需求。
同时,丰富社区培训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努力为“美丽石练”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