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肽的制备、提取与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经过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等方法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以小分子肽为主,也有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

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必须氨基酸含量丰富、平衡性好,其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相同。

大豆肽无豆腥味,在酸性条件下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优良的性能,很适合加工,可做保健品的原材料。

关键词:大豆肽发酵法功能作用应用1、大豆肽的理化特性1、物理性质1.1粘度及溶解度大豆肽粘度低,浓度高,能很快溶于水,并且没有残渣。

大豆肽粘度明显小于大豆蛋白。

大豆肽在广泛的Ph值(3-9)范围内,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溶解度依然很高。

①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低,在等电点时几乎不溶解而沉淀。

1.2低渗透压大豆肽的渗透压介于大豆蛋白和相同组成的氨基酸之间,大豆肽的渗透压比氨基酸低,并且大豆肽比氨基酸更易吸收,这样可防止腹泻脱水等症状。

⑤1.3吸湿性和保湿性大豆肽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可调整产品的硬度,改善口感。

利用保湿性这一特性可加到化妆品中。

又因为含有很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保护毛发,改善发质,有助于毛发修复。

②1.4易消化、易吸收大豆肽比大豆蛋白更容易消化吸收,并且吸收率也很高,在其他蛋白质和氨基酸中也是最高的。

2、生理活性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很高,水解后产生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模式与动物蛋白相同。

③是唯一可取代动物蛋白的植物蛋白。

大豆肽比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

具有抗氧化性、抗疲劳、调节新陈代谢等功能。

④大豆肽中含有免疫刺激肽,具有抗免疫功能。

2.大豆肽的生理功能及原理1降低胆固醇作用大豆肽可刺激十二指肠,使胆囊的剧烈收缩,由于胆囊分泌的胆汁酸,从而胆汁大量分泌,破坏了胆固醇的在小肠的吸收,使之进入大肠,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吸收2、可很快恢复疲劳、增强肌肉的力量人体在极度饥饿的条件下,消耗完糖类及脂肪后,会消耗蛋白质,大豆肽在肠道中比蛋白质和氨基酸更容易被吸收,这样人体可获取充分的氨基酸,可迅速修复受损肌肉,消除疲劳,恢复肌肉力量。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王龙;张少斌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1(032)011
【摘要】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低肽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u以下.为了提高大豆蛋白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大豆肽的成本,综述了以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肽的2种方法,发酵法和酶解法.同时也阐述了其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由于它具有很多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3页(P186-188)
【作者】王龙;张少斌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豆肽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贾芳;陈复生;徐卫河
2.大豆肽营养功能及脱苦方法研究进展 [J], 姜曼;宋俊梅
3.大豆肽的制备、提取与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J], 富校轶;高永欣;张佰荣;孙茂成;王舒然;
4.大豆肽的制备、提取与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J], 富校轶;高永欣;张佰荣;孙茂成;王
舒然
5.液体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进展 [J], 管风波;宋俊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肽的制备实验报告doc

大豆肽的制备实验报告doc

大豆肽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高中生物常规实验的总结篇二:大豆豆粕及其多肽制备工艺大豆豆粕及其多肽制备工艺摘要阐述了大豆多肽的应用、发酵法制备大豆豆粕的特性,介绍豆粕蛋白直接发酵制备大豆多肽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豆粕;多肽;发酵法大豆在提取豆油后可得到豆粕,豆粕是生产牲畜和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或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抗菌素。

豆粕的价格变化很大,相关的产业链长,影响的范围也很广。

美国和日本都在大豆豆粕的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

美国为了研究水解蛋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使用蛋白肽的工厂;日本在水解产物的去苦和水解工艺上有所进展。

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大豆豆粕进行了研究,大豆豆粕作为新兴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大豆豆粕很有可能成为我国绿色饲料的添加剂,从而代替饲料中的抗生素药物[1]。

从大豆豆粕中提取的大豆多肽具有广泛的用途。

1大豆多肽的应用1.1营养疗效食品大豆多肽在食用时易于吸收,适合于病人(转自:小草范文网:大豆肽的制备实验报告)在大病初愈之后服用,有利于吸收和增强体质。

为了符合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心理,用大豆多肽作基础再加上全脂奶粉和蜂蜜,就能做出适合老年人饮食用的奶粉[2-3]。

1.2普通食品大豆多肽具有良好的吸湿和保湿功能,水溶性高,可改善豆类制品口感和风味,用延长糕点保质期,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发泡效果,可生产酸性饮料等[4-5]。

1.3运动员食品恰当的活动影响和充沛的卵白质增补可增加运动员的肌肉量,从而可以提高运动员体内的能量。

在此阶段里,供应消化吸收性优越的多肽作肌肉卵白质的原料会对运动员有一定的帮助。

大豆多肽易于在活动中被吸收,延缓心理的压力,增强活力,有利于运动员补充体力[6]。

2发酵法制备大豆豆粕的特性2.1理化特性,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它篇三:大豆肽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大豆肽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Advancement of preparation of soybean peptide and its nutritional function摘要: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低肽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 U以下。

大豆肽的研究进展_李善仁

大豆肽的研究进展_李善仁

大豆肽的研究进展李善仁1陈济琛2胡开辉1林新坚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福州350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福州350013)摘要本文综述了大豆肽的组成、生产工艺、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提出了大豆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为大豆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豆肽生产工艺功能特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6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174(2009)07-0142-06近年来,植物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一些活性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明确,促进了大豆肽的研究与开发。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De hown Speciaties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d的食用大豆肽工厂。

日本不二制油公司、雪印和森永等乳业公司成功地将大豆肽用于食品与生物技术产业。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了大豆肽的生产和应用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由于大豆肽具有比大豆蛋白更丰富的营养特性和生理功能,生产大豆肽已成为大豆蛋白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目前大豆蛋白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综述了大豆肽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大豆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大豆肽的定义及组成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氨基酸是构成肽和蛋白质的基本基团。

通常把含氨基酸残基超过50个的称为蛋白质,低于50个的称为肽,如由3个氨基酸组成的叫三肽,4个组成的叫四肽,顺此类推。

一般把含几个至十几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统称为寡肽,含十几个至5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称为多肽,在动物营养学上认为含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小肽[2-3]。

小肽按其所发挥的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小肽和营养性小肽。

功能性小肽指能参与调节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资助项目(2006I0009),福建省农业科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STIF-Y01)收稿日期:2008-07-28作者简介:李善仁,男,1982年出生,硕士,应用微生物通讯作者:林新坚,男,1955年出生,研究员,农业微生物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小肽,如抗菌肽、免疫肽、抗氧化肽、激素肽、表皮生长因子等。

大豆肽的制备工艺

大豆肽的制备工艺

大豆肽的制备工艺大豆肽是一种由大豆蛋白质水解而成的活性多肽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如抗菌、抗氧化、抗炎、降血压、降血脂等。

大豆肽的制备是通过对大豆蛋白质进行水解处理得到的。

目前,大豆肽的制备工艺主要有酶法、盐酸法和酸碱法等。

首先,酶法是大豆肽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酶类(如蛋白酶、胰蛋白酶、酵素等)对大豆蛋白质进行水解,从而得到大豆肽。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大豆蛋白质的提取:将大豆破碎、脱脂后,用适量的缓冲盐水悬浮并调节pH值。

2.酶解:将提取的大豆蛋白质溶液添加适量的酶,调节酶解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酶的浓度等),进行酶解反应。

3.过滤分离:用滤纸或膜过滤器将反应液进行过滤,分离大豆肽和未被水解的蛋白质。

4.浓缩:将过滤得到的大豆肽溶液进行浓缩,可以采用真空浓缩法或喷雾干燥法等。

5.深度净化: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材料进行吸附分离,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肽。

6.干燥:将纯净的大豆肽进行干燥,得到成品。

其次,盐酸法也是常用的大豆肽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盐酸对大豆蛋白质进行酸解,得到大豆肽。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大豆蛋白质的提取:将大豆进行破碎、脱脂,用适量的浓盐酸悬浮。

2.酸解:将提取的大豆蛋白质溶液加热,徐徐加入浓盐酸,调节酸解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酸的浓度等)。

3.过滤分离:用滤纸或膜过滤器将反应液进行过滤,分离大豆肽和未被水解的蛋白质。

4.中和:将过滤得到的大豆肽溶液进行中和,用碱调节pH值,使其接近中性。

5.提纯浓缩:通过酒精沉淀、离心、冷沉淀等方式,得到纯净的大豆肽。

6.干燥:将纯净的大豆肽进行干燥,得到成品。

最后,酸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大豆肽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酸碱反应调节大豆蛋白质的溶解度和电荷,从而获得大豆肽。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大豆蛋白质的提取:将大豆破碎、脱脂后,用适量的缓冲盐水悬浮并调节pH值。

2.酸碱处理:将提取的大豆蛋白质溶液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使大豆蛋白质进行溶解或沉淀。

大豆肽的研究进展(待续)

大豆肽的研究进展(待续)
面的研 究
维普资讯

山 东



学 院


第 1 6卷
性 研 究 的 主要 方 向 , 肽 的 定 向酶 解 技 术 、 能 性 肽 的分 离 及 功 能 检 测 技 术 等 . 中 最 主 要 的 是 功 其 是 肽 的定 向酶 解 技 术 的 开发 . 括 ① 高 效 、 一 性 强 的酶 种 选 育 ; 复 合 酶 系共 同 作 用 的机 理 、 包 专 ② 机 制 ; 脱 苦 微 生 物 的 分 离 、 化 和 机 理 研 究 ; 酶解 工 艺 改 进 技 术 等 . ③ 纯 ④
工 艺 、 味 的 产 生 及 消 苦 方 法 及 其 在 食 品 工 业 的 应 用 , 对 其 研 究 概 况 、 平 与 发 展 趋 势 进 行 了分 析 . 苦 并 水
关 键 词 : 大豆肽;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制备; 苦味; 应用
中 图 分 类 号 "S0 . T 21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4 48(020 — 0 1 0 A 1 — 2020 ) 00 — 3 0 3
2 大 豆 肽 的 理 化 性 质 与 生 物 活 性
2. 大 豆 肽 的理 化 性 质 1 大 豆 肽 的 理 化 性 质 直接 影 响 其 营 养 特 性 、 工 特 性 、 用 范 围 和 生 物 活 性 . 豆 肽 是 大 豆 加 应 大 蛋 白质 的 水解 产 物 。 具 体 理 化 性 质 与 分 子 大 小 或 水 解 度 、 用 蛋 白酶 的 作 用 特 性 、 解 条 件 其 所 水 及 终 产 物 的 其 它 组 成 成 分 有 密 切 关 系 . 总 体 来 说 , 几 大 共 同理 化 性 质 LJ 但 有 2.

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探究

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探究

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探究大豆多肽是由大豆蛋白经过水解作用得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

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和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如抗氧化、抗菌、降脂等。

由于其丰富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探究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

首先,大豆多肽的制备可以通过酶解大豆蛋白来实现。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酶解剂是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制备大豆多肽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酶解剂和酶解条件。

酶解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酶解的时间和温度,都会对大豆多肽的产率和特性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者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和调控,以获得理想的大豆多肽产物。

其次,酶解反应的前处理也是影响大豆多肽制备工艺的重要因素。

在酶解前,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改善大豆蛋白的可溶性和酶解效果。

例如,大豆蛋白可以经过脱脂、研磨等处理,以去除一些油脂和结构性成分,增加大豆蛋白的暴露面积。

同时,还可以通过酸碱调节、温度调节等方式来改变蛋白的结构和电荷状态,增加酶解的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大豆多肽的制备还需要注意酶解反应的停止和后处理。

当达到理想的酶解程度后,需要立即停止酶解反应,以防止过度酶解或酶失活。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加热、调节pH、添加抑制剂等方式来停止酶解反应。

之后,可以通过蛋白沉淀、渗透浓缩、超滤、膜分离等技术来提取和纯化大豆多肽。

这些后处理技术的选择和操作条件,也会影响大豆多肽的产率和品质。

综上所述,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对酶解剂、酶解条件、前处理和后处理等环节进行充分的优化和调控。

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大豆多肽的高产率和优良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将会进一步完善,为其广泛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探究

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探究

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探究大豆多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大豆多肽的商业化生产,需要开发和优化其制备工艺。

本文将探讨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提取纯化、酶解及多肽纯化等环节。

一、原料准备大豆是制备大豆多肽的主要原料。

在大豆中,多肽主要存在于蛋豆蛋白中,因此需要先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

大豆蛋白主要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食品蛋白两种,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进行制备。

二、提取纯化大豆蛋白的提取可以采用代用水、酸或盐溶液等方法。

其中,代用水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将大豆粉加入适量的水中,与水搅拌均匀,过滤离心,得到大豆蛋白液。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的纯度,可以采用脱色、去脂肪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处理。

三、酶解酶解是将大豆蛋白中的多肽进行降解的过程。

常用的酶包括胰蛋白酶、链霉亲子酶、狄普西酶等。

酶解条件包括酶解剂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

一般来说,酶解剂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较高,反应温度较低,可以得到较高的酶解率和多肽产率。

四、多肽纯化多肽纯化是将酶解产物中的多肽纯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

常用的多肽纯化方法包括超滤、透析、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

其中,超滤是最常见和简便的纯化方法。

超滤膜的孔径选择根据多肽分子量的大小,通常为1kDa左右。

在多肽纯化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中性洗脱、梯度洗脱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纯化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逆向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目标多肽的分离纯化。

综上所述,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提取纯化、酶解和多肽纯化等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原料、优化工艺参数和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大豆多肽产品。

对于大豆多肽的制备工艺的探究,有助于推动大豆多肽的商业化生产,并满足不同领域对大豆多肽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肽的制备、提取与结构鉴定研究进展富校轶;高永欣;张佰荣;孙茂成;王舒然【摘要】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经过蛋白酶水解、微生物发酵后分离、提取获得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低分子肽类.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肽具有易消化和低抗原性的特点,具有调节免疫、降胆固醇、抗疲劳、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大豆肽成为食品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对大豆肽的制备、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进行简要概述.【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1【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大豆肽;制备;提取;结构鉴定【作者】富校轶;高永欣;张佰荣;孙茂成;王舒然【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1近年来,肽类物质尤其是大豆肽由于具有特殊的营养和功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大豆肽是由大豆蛋白经过蛋白酶作用或者微生物技术处理后,再经过分离、精制等特殊处理而得到的低聚肽混合物,还包括一些游离氨基酸、水、灰分和少量的糖分等。

大豆肽一般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肽,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大体相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平衡。

大豆肽的平均分子量小于1 000,主要出峰位置在分子量为300~700[1]。

大豆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如:促进脂肪代谢、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血栓形成等;同时具有良好的营养特征和加工性能,大豆肽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在醋、酱油、奶酪、发酵食品中添加大豆肽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并增强产品的口感风味,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等,此外,大豆肽还能用于生产酶制剂[2]。

大豆肽的生产制备已经成为大豆蛋白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国际上也有大型公司在生产大豆肽制品,我国目前大量的院校、企业、研究所开展了对大豆肽的研究,应用前景良好。

目前大豆肽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化学水解法、酶水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最终得到的大豆肽的功能特性、纯度以及理化性质会有所不同,所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尤为重要[3]。

1.1 化学水解法化学水解法有两种: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我们一般称为酸碱水解法。

即采用酸、碱等化学试剂在一定温度下促使蛋白质分子肽链发生断裂,并形成小分子多肽物质。

酸碱水解法较简单,并且生产成本低,但是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水解没有特异性、工艺难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氨基酸容易发生破坏、营养成分损失大和影响环境等。

因此,化学水解法大多用在实验室的研究中,不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4]。

1.2 酶水解法酶水解法是利用蛋白酶在适宜的pH和温度下进行大豆蛋白酶解反应,把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肽。

这种酶解法生产的大豆肽产品安全性高、蛋白质利用率高、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好控制,比化学水解法更具优势。

在酶解大豆蛋白的过程中,正确的选择蛋白酶是关键。

如今蛋白酶的种类非常多,按水解方式一般分为如下几种:内切酶、外切酶和一些能够水解蛋白质酯键和酰胺键的酶。

内切酶作用于蛋白质分子内部肽键(-CO-NH-),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常见的内切酶有动物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外切酶是作用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的肽键,而获得游离的氨基酸,外切酶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把肽链末端的疏水性氨基酸水解掉,降低多肽的苦味;水解酯键和酰胺键的蛋白酶作用位点随肽键种类而异,如胰蛋白酶的切点是羧基侧为碱性氨基酸的肽键,胃蛋白酶的切点是两端有芳香族氨基酸的肽键[5]。

陈洁等[6]研究了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在不同温度、pH值、水解时间、酶浓度下水解大豆豆渣的最适酶解反应条件,结果发现: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水解条件是底物质量分数5%、酶浓度20 000 U/g,水解温度为50 ℃,pH 7,水解6 h,最大水解度可达87.31%;碱性蛋白酶的最适水解条件是底物质量分数5%、酶浓度20 000 U/g,水解温度为55 ℃,pH 9,水解3 h,最大水解度可达91.23%;中性蛋白酶的最适水解条件是底物质量分数5%、酶浓度15 000 U/g,水解温度为45 ℃,pH 7,水解8 h,最大水解度可达81.42%。

Lee Jin Yeol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热处理、酸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水解度、氨基氮、氮溶指数、肽链长度的影响[7]。

Chiang Wen Dee等采用酶的膜反应器能够连续生产大豆肽,由于及时分离了酶解生成的多肽,有效消除了产物的干扰,因而提高了酶解效率[8]。

并且采用氧化稳定指数(OSI)检测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

1.3 微生物发酵法目前大豆活性肽的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有效、最先进的方法。

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混合酶能够催化生物活性肽的生成,同时微生物可借助多肽水解液提高生长及产酶能力,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生产效率更高。

该法生产的大豆肽不是简单地将大豆蛋白质切成小肽,而是将释放的小肽通过移接和重排,经过微生物作用对某些苦味基团进行修饰、转移和重组,使获得的大豆肽具有更好的溶解性,无苦味,增强其应用价值。

目前应用较广的微生物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黑曲霉3350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肽具有原料成本低廉、工艺过程简单、条件温和、发酵效率高、产品品质好等特点[3]。

钱森和等[9]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Box-Benhnken组合的响应面方法,建立了KH 菌种组合3个影响因素与响应值(大豆肽含量)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得到最优发酵条件接种量为27.95%,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接种比例为2∶1,发酵温度为35.92 ℃,含水量为52.71%,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豆粕实际产出大豆肽含量为8.73%,提高了6.02倍。

杨彩艳在高转化率条件下,通过测定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和他们的混合菌种对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中,发现用混合菌种发酵制备低分子量肽优于单菌种发酵[10]。

2.1 超滤超滤(Ultrafiltration,UF)是一种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膜分离的过程,即在一定的压力(一般为0.1~0.5 MPa)作用下,当含有大、小分子物质两类溶质的溶液流过被支撑的膜表面时,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将透过膜作为透过物被收集起来;大分子溶质则被膜截留而作为浓缩液被回收[12]。

超滤技术具有耗用化学试剂少、工艺流程简单的优点,是一种较实用的技术手段。

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超滤技术来分离纯化大豆肽,提高了大豆肽的品质。

实际操作中超滤膜由于浓差极化、膜孔堵塞等问题会导致生产率降低,所以正确掌握操作条件和参数很重要。

孙月梅[11]研究发现,采用2 000 Da的超滤膜,超滤的最适条件是压力0.37 MPa、pH 6、温度44 ℃、时间100 min。

在此超滤条件下的响应面分析预测值为29.099 12 L/(m2·h)。

大豆肽的抗氧化作用得到了显著提高。

采用超滤膜对大豆肽进行处理,能有效提高大豆肽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

Patrycja Puchalska 等人利用超滤技术分离大豆肽,通过不同的截留分子量的膜过滤,能够分离出5 000~10 000、3 000~5 000、3 000以下等不同分子量的大豆肽,并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12]。

陈山采用超滤技术处理大豆肽发酵产物,实验结果表明:超滤处理可以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的情况下直接从发酵产物中分离提纯出大豆肽纯化物[13]。

发酵液的浓度对膜通量有影响,浓度越大,膜通量就越小,但如果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超滤膜所处理的大豆肽固形物含量来评价膜效能,较高的浓度更能发挥超滤膜的效能。

由于超滤膜对大豆肽的选择性较好,超滤法在用于大豆肽分离提纯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检测手段用来分析发酵产物中组分的相对分子量分布,为评价大豆蛋白的酶解效率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测定方法。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采用颗粒十分细的高效固定相并结合高压泵输送流动相的原理,样品组分流过固定相时,在两相中进行连续反复多次分配,形成差速移动,从而达到有效分离样品的方法[14]。

在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中,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通常作为最后一个纯化步骤使用,钟芳等人利用RP-HPLC对经DA201-C、Sephadex G-15分离纯化后的大豆ACE抑制活性肽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以5%乙腈(含0.05%TFA)为A液,80%乙腈(含0.05%TFA)为B液,优化的洗脱条件为:0~10 min 0~20%B;10~30 min 20%~40%B;30~35 min 40%~100%B;35~38 min 100%~0B;38~45 min 100%A,并运用了分析型RP-HPLC再次纯化最高活性组分至单一峰,得到纯化大豆肽[15]。

2.3 正交轴逆流色谱法正交轴逆流色谱( Cross-axis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Cross-axisCCC) 主要用于中等分子量(分子量>3 000)大豆肽的分离。

与传统的高速逆流色谱的区别在于其螺旋管支撑件的自转轴与仪器公转轴是相互垂直的,在进行行星式运动时形成三维的不对称离心力场,这一特殊结构使其非常有利于亲水性溶剂系统固定相的保留,从而适用于大分子的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

正交轴逆流色谱在利用亲水性溶剂系统分离大极性化合物和双水相系统分离水溶性生物大分子等方面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正交轴逆流色谱已经成功地用在多种蛋白质、生物酶和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中[16]。

逆流色谱是一种不用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层析法,它具有分离纯度高、样品回收率高、对样品无沾染吸附、溶剂用量少、适应性强、能兼作小量分析和制备提纯等优点。

魏芸[17]等发现:分别以12.5%PEG8000-25%磷酸氢二钾(质量比1∶1)的溶剂系统,以及正丁醇∶三氟乙酸∶水(120∶1∶160,V/ V)的溶剂系统,用下相作流动相,上相作固定相,采用500 r/min的转速和1 mL/min流动相流速对标准蛋白质及大豆肽进行分离。

在分离度损失不大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样量,证明了正交轴逆流色谱法用于制备的有效性。

2.4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色谱(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作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肽分离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分离条件温和、样品回收率高、实验重复性高、操作时间短、设备简便经济等,也是所有色谱技术中最简单、条件最温和的方法,且完全是基于样品的分子量大小来进行分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