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的科学技术》说课稿.doc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教材通过举例介绍了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以及指南针和火药在航海和军事上的应用。
同时,还介绍了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包括陆路和海路的交通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对宋元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情况,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在航海和军事上的应用。
2.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情况,包括陆路和海路的交通情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信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情况。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以及指南针和火药在航海和军事上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阅读指导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讲授法,我来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情况。
通过阅读指导法,我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讲解:分别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情况。
在讲解科技发展时,重点讲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以及指南针和火药在航海和军事上的应用。
在讲解中外交通时,重点讲解陆路和海路的交通情况。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讨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指南针和火药在航海和军事上的应用的意义等。
4.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5.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写一篇关于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小论文。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的改进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在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具体历程和中外交通的状况,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功绩和科技发明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影响,还需深入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状况。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历程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中外交通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以及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以及火药武器的使用等;二是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以及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外交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意义,指南针的应用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和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以及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13 课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13 课宋元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学习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课程导入: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那么你知道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和传播吗?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其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把课文阅读一遍,以便对课文构建整体框架。
阅读时可对课文圈点、勾画、批注。
)(一)、四大发明——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 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2.活字印刷术(1)发明:北宋发明。
用刻字,此后,能工巧匠发明木活字。
(2)发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排字法。
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影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传播:13世纪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二)、四大发明——指南针(1)出现:战国时期,指南仪器“”。
(2)发展: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后来人们把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
(3)应用: 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4)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5)影响:大大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三)、四大发明——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⑴文献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⑵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⑶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⑷突火枪出现于时期。
用金属制作的火铳和火炮出现于时期。
七年级下册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说课)32PPT

医学科技
医学理论
宋元时期,中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等,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疗技术
宋元时期,医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如针灸、推拿、药物制剂等方面的技术更加成熟。
公共卫生
宋元时期,公共卫生意识逐渐加强,城市开始出现公共厕所、清洁水源等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 活环境。
成就。
科学技术在宋元时期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为后世科技发展奠定
了基础。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 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于 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都有 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发展 的历程,更好地认识科技的重 要性。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与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通过学习宋元科技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基本的 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宋元科技 的历史,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 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增长
人口的增长推动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农 业科技的创新。
政策支持
政府重视
宋元时期的政府对科技发 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设立 了专门的科技机构,推动 了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奖励机制
政府设立了科技奖励制度, 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 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
推广应用
政府积极推广新科技,将 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 加速了科技的普及和进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 新人教版

通过归纳宋元科技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四大发明的传播
(六)、当堂达标:
必做题:优化设计P39页:第1-7题,智能演练:1-8题
教
学
反
思
二、“学习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三、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60-63(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略读),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6分钟后,完成下列自测题,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完成。
1、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_______”,这是最早的_______。_______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_______,并应用于航海事业。
2、_______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_______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_______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等火药武器。
3、11世纪中期,_______时平民_______发明了_______。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
4、我国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没有四大发明,我们现代生活会有哪些不便?
(5)、小结:
1、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
1、战国时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2、宋朝时制成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
2、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1、唐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doc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
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3,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入到欧洲的( )
A,拓印刻石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6,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事业,开始于()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上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A,罗马人B,印度人C,日本人D,阿拉伯人
4,下列关于指南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指南针最早发明于商代②宋代,人们制成了指南针③元朝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④南宋时期,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发明是()
学习重点
活字印刷术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指南针的运用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
1,__________中期,平民__________又发明了以泥活字排版印刷的活字印刷术。
2,__________时期,人们又发明了人工磁化的方法,用磁针制成多种实用价值的“罗盘”。
3,战国时期,我国用天然磁石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向仪器——“__________”。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以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繁荣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现了那个时期我国科技文明的辉煌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程度,可能还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的原因和意义,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生动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繁荣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的科学技术》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内容。
本课学习的是宋元的科学技术,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宋元时期的各项科技发明,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编写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赛、科学论坛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四大文明的基本知识和探讨拓展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口发言、认真思考的精神。
(2)通过亲手实践制作活字,让学生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和成功,培养学生向发明家学习和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四大发明,对学生进彳丁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向古代发明家学习,反思古代文明以培养学生振兴中华、发展创新的精神。
(3)让学生体会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展示提升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知识竞赛、动手体验、合作探究、材料解析等方法,学习和理解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力争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
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和突破。
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色印油、白纸。
学生的准备:知识预习、制作活字的材料、工具。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乐思好问,思维活跃,表现欲也很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具有了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和对自我的展示,真正做到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课改理念。
(二)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同时,在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发现历史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会学”,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提炼知识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善学”。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依据实施创新教育的目标,针对宋元科技史这一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感知
历史f动手体验f思维拓展三大版块整合教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合作、知识
竞赛、动手体验、材料解析以及“点拨、追问”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提升学生学
习科技史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发明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认知、体验之后
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三、说教学过程
从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教改理念出发,我对教学过程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短片
环节一自学导引走进历史
阅读教材,分组完成下表:以达到自主探究授之以渔
环节二合作探究解析历史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活动指导:八位同学组成一大组,每大组分成雕版印刷组和活字印刷组2小组,每小组任一成员从另一个小组中找任一个竞争伙伴。
雕版印刷组(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和活字印刷组(用活字印刷的方法)的两位同学用各自方法完成同样内容:“人来了”和“来人了”后,将各自两幅作品印在白纸上
看看谁的速度快?谈谈体验后感受?
今天的印刷业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2.指南针的应用
活动探究:“寻找历史的足迹”
课堂上分组搜集“指南针”图片并展示,感知指南针从发明到应用的过程。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一北宋•朱B§[yu]《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
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一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
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思考:
1.材料一、二说明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指南针对世界的什么影响?
3.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应用
思考:火药至今仍被人类广泛应用着,它的发明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环节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思考:中国是指南针和火药的故乡。
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却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饱受了上百年的屈辱和灾难。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这节课收获有多少?
3•据新课标教学活动建议,课后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提纲板书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板书填写和建构。
经济省时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改变了世界的作战方式
有利有弊
辨明方向
五、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持之以恒保持这种热情,实现高效课堂, 是我坚持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