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第一章(5)
科学技术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大学

科学技术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主要反映____地区的其后特点和农事概况。
()参考答案:黄河中下游2.金代数学家____的《测海圆镜》是最早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的著作,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天元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李冶3.西晋地理学家裴秀主持编绘了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见于记载的历史地图集。
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参考答案:《禹贡地域图》4.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一部水道著作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_____。
( )参考答案:《水经注》5.以下哪几项属于元代著名发明家、农学家王祯的成就?()参考答案:转轮排字盘;编著《农书》;木刻活字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宋元数学四大家包括___、____()参考答案:秦九韶;朱世杰7.东汉时期蔡伦用麻类、绳头、渔网和树皮等造出了质量优良的“蔡侯纸”,对发明和推广造纸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古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始祖,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理性方式寻求万物本原的学者是。
()参考答案:泰勒斯2.四体液学说的提出者,制定了医生道德规范的是古希腊著名医学家_____。
()参考答案:希波克拉底3.《天文学大成》的作者是_____。
()参考答案:托勒密4.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物理学著作有_____。
()参考答案:《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论浮体》5.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中世纪时期的自然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的自然哲学。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学说中,主要包括____。
()参考答案:月上和月下世界的划分;质料和形式说;四因说3.经验主义强调自下而上,从经验观察出发,以下哪几位属于16-17世纪经验主义的代表哲学家?( )参考答案:洛克;培根4.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柯瓦雷提出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再次兴起,这是科学史上的几个经典命题之一。
科学技术史(1)

1、什么是近代科学?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2、进化论创立的历史意义(1)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和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2)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3)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4)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3、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的影响。
(1)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
(2)有助于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为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奠定了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标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基础。
4、牛顿的贡献包括哪些。
(1)在数学上,发明微积分。
(2)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开辟了天文学的新纪元。
(3)力学中,系统总结三大运动规律,创造了万有引力。
(4)光学中,发现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5、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历史意义。
(1)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2)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所谓“世俗”的运动和日月星辰那些属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统一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中。
(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1)变异和遗传:达尔文发现了有些变异可以遗传,有的不一定遗传。
(2)自然选择:那些具有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有较大的生存机会,并繁殖后代,从而有利的变异可以逐代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
1.科学技术史第一章 绪论

二、科学技术史的内容
• 1.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史 • 最早的科学史 – 公元前4世纪欧得曼斯,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著有《算术 史》、《几何史》和《天文学史》,是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史家。 各学科的专门史: – 蒙塔克拉[法]:《数学史》(1758) – 埃斯特瓦[法]:《天文学史》(1755——1782) – 普利斯特列:《电学史》、《光学史》 – 贝克曼:《发明史》 – 阮元[清]:《畴人传》 • 综合性的科学史 – 惠威尔[英] (William Whewell, 1794-1866,一译休厄尔):《归纳 科学史》(1837)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专著。 – 科学史成为独立学科史从乔治•萨顿开始的。 • 2.科学技术社会史 • 3.科学技术思想史
——K· 波普尔[英]
一、什么是科学史
• 1.历史的概念 – 在最常见的用法中,它指人类的过去。而在专业性的用法中,它或是 指人类的过去,或是指对人类的过去的本质的探索。(历史I) – 同时,这一概念也还指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说明和描述,也即由 人所写出的“历史”(历史II)。 2.科学的概念 • “科学”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 在一般的理解中,“科学”至少也有两层含义。 – 其一,是被看作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和形式陈述的集合,是在时间中 某一给定时刻构成公认的科学知识的理论与数据,是典型的已完成的 产品 (科学I)。 – 在另一层含义中,科学是由科学家的活动或行为所构成的,也就是说, 它是作为人类的一类行动(科学II)。 3.科学史 •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科学。 – 科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子分支。 – 科学史在其作为一门学科这种意义上,基本上是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土
• 5.东西关系 – 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地位,反对“西方中心论”。 (李约瑟) – 对东方的成果也不能过分夸大。 – 要做历史的比较性的研究(如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以西方科技史为主。 • 6.科技关系 – 科学与技术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 从历史角度看,两者的传统也完全不同。“学者”传统与“工匠”传 统。 • 在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并不密切。科学由一些有知识、有学 问、有身份的人所掌握,而技术则由一些无名的工匠传授。 – 但在20世纪后,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一体化。在讲述 时分开,同时必须看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 7.专通关系 – 专史:学科、门类、国别、地域、学派、学说,等等。 – 通史: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图景。三条线索的合流(但不是专史 的拼盘,凑合,不求全面完整,但要有自己的完备的体系)。我 们将要学习的是通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张帅20094022004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2.分析阅读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2.读后感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四原始工艺技术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三农业生产技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园艺、蚕桑和畜牧四手工业技术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天文学数学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七初期的医药学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八地学著作的出现《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历法体系的形成天文仪器和天象记录论天三家——盖天、浑天和宣夜说张衡及其成就五数学体系的形成《九章算术》的出现《九章算术》的内容简介《九章算术》的意义及其影响六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马王堆出土的地图《汉书·地理志》的编纂气象知识七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成就八造纸术和漆器工艺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的革新漆器的发展与兴隆九建筑、交通及防治技术秦汉长城木结构与砖结构技术驰道与栈道水陆交通与船舶技术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纺织机械十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及其影响古、今文经学派的对立及其影响王充及其《论衡》十一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海路交通陆路交通科技文化的交流第五章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二贾思勰和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的农学思想《齐民要术》反映的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三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岁差和大气消光现象太阳、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若干天文常数精度的提高星图与浑仪、浑象四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刘徽及其数学成就祖冲之及其科技成就五地学的新进展地记的编纂裴秀和制图六体郦道元和《水经注》关于植物找矿的认识六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王叔和与《脉经》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陶弘景和《神农本草经集注》药物炮灸葛洪和《肘后方》与迷信的斗争七炼丹术和化学炼丹术和化学的关系早期的炼丹著作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八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制瓷技术的成熟灌钢法和鼓风技术佛教建筑九机械制造的新成就马钧及其成就运输工具兵器和军事技术十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玄学、道教、佛教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宇宙论的各学派第六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一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兴盛南方水田整地技术农田水利和灌溉工具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农学著作三冶金和纺织技术大型铸件和炼银技术纺织机术四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长安城洛阳城木结构建筑和砖塔赵州安济桥五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贾耽及其贡献李吉甫和《元和郡县图志》玄奘和《大唐西域记》对海陆变迁和潮汐的认识大运河的开凿和利用六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数学教育王孝通和《辑古算经》“十部算经”的注释二次内播法的创立实用算术的发展七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定期法的应用浑仪与浑象的改进一行及其成就天文常熟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八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技术九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炼丹术的发展炼丹设备矿石药物和化学药物十中医药学的进步医药机构与医药教育、法令巢元方和《诸病源侯论》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密要》外科治疗藏医十一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中外交往概况与朝鲜的交流与日本的交流与印度的交流与中亚、西亚各国的交流十二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柳宗元的自然观刘禹锡的自然观十医药学的全面发展《经世证类备急草》等的修订金、元四大家和医药学流派的形成法医学著作《洗冤录》和解剖学知识针灸和外科医术十一瓷器和冶金的发展名闻中外的名窑瓷器冶金技术十二建筑与桥梁技术城市建设的变化《营造法式》反映的木构建筑技术砖塔建筑技术的发展辽代应县木塔元代木结构技术的新发展桥梁建造技术十三纺织技术薛景石与《梓人制造》水力大纺车纺织品及制造技术十四中外科技交流对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影响科学技术的中外交流十五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张载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朱熹的自然观第八章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上1368——十七世纪)一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二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郑和远航的历史发展背景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横渡印度洋的宝贵记录三先进的冶金技术空前的生产规模采矿技术焦炭、活塞式风箱和机车的使用炒钢工艺的新成就灌钢法的发展古代钢铁技术体系综述最早的炼锌技术四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黄河的治理大运河的疏浚盐碱地的改造五“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改进“一岁数收”技术新作物的引进农学的新成就蚕桑的发展六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明代的万里长城精巧的园林艺术兄弟民族建筑七商业数学与珠算商业数学的发展珠算的广泛应用八声学知识的新发展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建筑上的声学效应九传染病学和外科成就温病学说的创立人痘接种的发明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十地方志的科学价值地方志著作大量增加珍贵的科学史料十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及著作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的科学活动和《农政全书》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十二“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理学”和“心学”的泛滥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及早期启蒙思想家影响第九章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明清时期,下十七世纪——1840年)一没落中的封建社会二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影响传教士来华的政治背景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三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和态度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对待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三种不同态度四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康熙帝和自然科学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五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入后取得的成就《崇祯历书》和《数理精蕴》的编纂王锡阐和梅文鼎的成就六其它科技成就明、清瓷器赵学敏和《本草纲目拾遗》王清任和《医林改错》吴其睿和《植物名实考》七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古典文献的考证脱离实际的学风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第十章近代的科学技术一近代中国的社会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和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潮及影响二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洋务运动近代工厂矿山的建立科学技术书籍的编译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近代数学知识的传入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和著名化学家徐寿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1840年以来的地学进化论等生物学知识的传入四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铁路的兴建和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近代冶金技术的传入传入的其它各种工业技术五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六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洋务运动的失败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学制的改革,留学生的派遣和学会的创立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结语一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三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四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社会)社会背景:原始社会,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21世纪实用教材主编李吉成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科学技术史 (2)绪论 (2)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3)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3)(一)古代技术的发端 (3)(二)古代科学的萌芽 (4)二、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4)三、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4)四、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5)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6)第二讲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 (10)(二)古希腊的技术 (11)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12)(一)古罗马的科学 (12)(二)古罗马的技术 (12)三、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第三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14)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4)(一)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成长 (14)(二)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15)二、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15)(一)日心说的创立 (15)(二)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6)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7)(一)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实验科学的兴起 (17)(二)牛顿对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 (18)(三)16~18世纪物理学的其他成就 (19)四、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 (20)(一)血液循环的发现与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二)科学化学的确立与燃烧的氧化理论 (21)(三)数学的发展 (22)五、第一次技术革命 (23)(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技术革命的兴起 (23)(二)工业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4)六、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绩 (24)科学技术史主讲杨莉教授主要参考书目1、王士舫、董自励主编,《科学技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王鸿生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密生主编,《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杨沛庭著,《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英]W·C·丹皮尔,《科学是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一、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2、研究内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发展历程●古代:专门史●近代:兴起●20世纪初:独立的学科●内史外史三、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1、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3、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4、优化知识结构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一)古代技术的发端1、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造石器旧石器时代:260 万年前开始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1 万年前开始石刀石斧石斧2、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利用天然火钻木取火或击石取火3、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结绳结记事●刻木为契●图画甲骨文中国汉字西亚腓尼基人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西方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4、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驯养技术;●制陶技术;●冶金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运输技术;❑一切技术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自然界最基本的东西:物质、能量和信息打造石器材料技术人工取火能源技术文字创造信息技术(二)古代科学的萌芽1、科学知识的起源●原始社会科学知识只能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
中国科技史资料

2020/6/30
旧
石
直立人期
器
时
代
早期智人期
2020/6/30
晚期智人期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猿人 大洞文化 金牛山人
大荔人 马坝人 丁村人
柳江人 河套人 下川文化 山顶洞人
约公元前170万年 约公元前80万—前50万年 约公元前50万—前20万年 约公元前30 万年 约公元前28 万年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专业:科学技术史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 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1、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2、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3、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2
历史的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石器 青铜器
铁器
各个历史时期
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
隋唐时期(589~907)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
2020/6/30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若以出土最早的云南元谋人化石为准,距今约170万年 ◆旧石器时代 (约170万年前):打制石器
猿人(直立人,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 古人(早期智人,如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等) 新人(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山顶洞人、河套人、峙峪人等) ◆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前) :磨制 标志:磨制石器、农牧业、制陶术的发明等,后期还开始了金属的使用 代表性遗址:河姆渡文化(约7000年)、仰韶文化(约6000年), 另有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等。
科学技术史第一章

早期文明中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成就
01
数学
古代巴比伦人发展了六十进制计数法,古埃及人则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
并进行了土地测量和几何学研究。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
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概念。
02
天文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逐渐形成了对宇宙的认识。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而古巴比伦人则发展了占星术和
明清时期科技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在传统科技领域继续取得进步,如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同时,西方科学思想 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
04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内容及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观念解放作用
1 2 3
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要点二
量子计算
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 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具有 理论上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潜力。
要点三
生物信息学
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 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 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综合运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 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 生物学意义。
03 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缓慢 进步原因及表现
欧洲中世纪时期社会背景分析
宗教统治与思想禁锢
01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占据统治地位,对科学思想进行严格
控制,导致科学进步缓慢。
战争பைடு நூலகம்繁与社会动荡
02
欧洲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不利于科学
技术的稳定发展。
经济基础薄弱
03
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缓慢,缺乏推动科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科学技术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程类型:限定选修课总学时:36 授课学时: 30 实践(实验)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基本理念《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具有史学和哲学性质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
从事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地再现科技发展的历史,力求做到论从史出,以论带史,史论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该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课程教授的设计思路本课程要求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具体目标1、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3、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科学技术的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2、学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古代科技的发端和萌芽课时安排:2第一节古代技术的发端1、古代技术的发端的背景2、古代技术的特点第二节古代科学的萌芽1、古代科学萌芽的起因2、古代科学萌芽的背景第二章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2、分析文明古国科学技术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课时安排:2第一节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1、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第二节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1、古代埃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埃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第三节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1、古代印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印度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2、总结古代中、西放科学技术的特点,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学重点:掌握了解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的成就课时安排:2第一节古希腊的科学技术1、古希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希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第二节古罗马的科学技术3、古罗马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4、古罗马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第三节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古代东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2、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第四章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历史背景2、初步认识近代科著名科学理论体系3、初步认识第一次技术革命教学重点:掌握近代科学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课时安排:2第一节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1、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2、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节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1、哥白尼日心说的内容2、哥白尼日心说的历史意义第三节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2、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历史意义第四节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1、近代生物学的形成2、近代化学的形成3、近代数学的形成第五节第一次技术革命1、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的过程2、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贡献第五章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发展2、了解第二次技术革命教学重点:掌握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课时安排:2第一节 19世纪的天文学和地质学1、19世纪的天文学2、19世纪的地质学第二节 19世纪的物理学和数学1、19世纪的物理学2、19世纪的数学第三节 19世纪的生物学和化学1、19世纪的生物学2、19世纪的化学第四节第二次技术革命1、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的过程2、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贡献第六章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启示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2、世纪科技中心转移的启示教学重点:通过讨论总结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的启示,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时安排: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人登上历史舞台
622年,穆罕默德(570-632)走麦城,创立伊斯 兰(皈顺)教 630年回到麦加,统一阿拉伯半岛 642年,以圣战的名义,控制了整个西亚地区,此 后半个世纪,控制了地中海地岸(北非)和西班 牙 8世纪,东扩,征服了中亚,威胁中国 第一个王朝倭马亚朝(661-750),定都大马士 革,古称“白衣大食” 第二个王朝阿拔斯朝,定都巴格达,史称“黑衣 大食”
亚里斯多德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为中世纪的思想界展开 了一个新的世界:更富于理性、更科学、 与新柏拉图主义大有差别。 亚里斯多德的知识领域,无论在哲学方面 还是自然科学方面,都比当时所知道的宽 广得多。要吸收这些新材料并且使其合于 中世纪基督教的思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 工作,而且在从事这件工作时也不能没有 疑虑和恐惧。
希腊科学衰落的历史背景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 410年8月24日西哥特人对罗马进行了三天掠夺 公元476年日耳曼的雇佣军首领灭亡了西罗马帝 国。此后到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即位的300年里, 战争频仍、强盗横行、饥谨瘟疫猖獗,毫无秩 序,被称为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封闭雅典柏拉图学院 641年阿拉伯人攻陷了亚历山大城
一、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1、阿拉伯科学技术进步的政治经济背景 (1)公元七世纪形成统一国家 (2)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超越欧洲 (3)贸易和航海的发达
661AD
一、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2、阿拉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开明的文化政策 (2)发达的文化设施 (3)自由的学术交流
2、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阿拉伯人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把阿拉伯人建立的科学文化说成是无意中 造了一个“冷藏库”,在黑暗的中世纪保持和 维护了古代科学的巨大躯体。 在阿拉伯科学的许多方面,并非仅仅处于旁支 地位,而是在从希腊到阿拉伯、再到近代欧洲 这三大阶段中占据着第二段的高级位置。 阿拉伯人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于: 在时间上沟通了欧洲的古代与近代;在空间上 沟通了东方与西方
3、阿拉伯科学阿拉伯科学反销西欧
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是阿拉伯文化向欧洲传播 的另一个重要窗口。 这里同君士坦丁堡有外交和商务上的关系,而 且还居住着一些阿拉伯人和希腊人。 在这些地方有不少著作从阿拉伯语和希腊语翻 译成拉丁语: 托勒密的《光学》、亚里斯多德的《动物学》、 《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等。
唐波尔教令
由于教派之间的冲突,托马斯·阿奎那倡 导的体系并没有立即被基督教世界接受。 在托马斯死后数年,即1277年,圣奥古斯 丁派反对托马斯主义的思想在巴黎主教艾 蒂安·唐波尔颁发的著名教令中鲜明地表 现出来。 该教令谴责了3219个哲学和科学的观点, 其中有20个是托马斯公开倡导的。
欧洲学术的复兴——培根
西班牙一度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版图的西班牙更 是阿拉伯与欧洲交流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地区。 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心:托莱多。该地在1085年 被基督徒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但依然是东方 科学的立足之地。这里居住着许多翻译家,他 们在许多领域里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亚里斯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德和阿维森纳、 阿维罗伊以及其他阿拉伯天文学家与数学家的 著作,还有一大堆星占学和炼金术书籍,被介 绍给欧洲人。
希腊科学的致命弱点
无论人们可能会多么赞扬希腊科学,但他们必 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令人难过地缺乏这种后来 成为近代科学之根本的实验观点的东西,尽管 他们伟大的医生们本能地遵循了实验的方法, 但他们的哲学家们和自然的研究者们从来没有 正确地领会它。在医学之外,实验科学的的历 史是极短的,在阿拉伯的炼金术士、眼镜制造 者以及后来基督教的工匠和物理学家的影响下, 实验的精神非常缓慢地成长着。
第五节: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 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二、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的窒息状态及 其复苏 三、中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对基督教和中世纪的评价问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方面的主要 成就 2. 认识阿拉伯人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其在科学技术史 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3. 了解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科学文化的影响, 正确认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4. 把握欧洲中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 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
罗伯特·格罗塞特 Robert Grosseteste 1170-1253
在介绍和传播亚里斯多德主义过程中, 出力最大、影响最深的应数罗伯特·格 罗塞特。 牛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林肯郡主教。 邀请希腊人到英国,输入希腊书籍。为 研究希腊辩护。
假设-演绎法
罗伯特·格罗塞特论证了把自然科学建立在数 学上的必要性。 他还引人注目地在近代自然科学还没有产生之 前,就提出了一种合理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假 设-演绎推理方法: 在经验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对由此推出的结 论用经验证实或证伪。 他明确地表述了证伪原则:如果从一个假设中 导出的结论与经验不符,则该假设应该被摒弃。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AD)仿照亚里斯多德的逻 辑学和科学创造了一个介于基督教教 义和亚里斯多德主义之间的体系。 主要包含在他的两大著作《神学大全》 和《箴俗哲学大全》中。
地球中心说
托马斯·阿奎那吸收了托勒密的天文学。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仅仅把它当作假设。 然而托马斯的这一警惕被人忽略了,地 球中心说竟成了托马斯派哲学的一部分。
圣保罗把基督教当作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加以宣传。 在基督教成长并传播开来的时候,与希 腊哲学发生了接触, 早期教会神父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希 腊哲学与基督教义结合起来。
圣奥古斯丁354-430AD
对基督教思想影响最深远最长久的一位。 摩尼(Mani,216.4.14-约274)教徒 新柏拉图派基督教徒 把柏拉图哲学与保罗《使徒行传》的学说 结合起来,形成了基督教对知识的第一次 大综合的基础。 新柏拉图主义和早期基督教神学同时成长, 相互作用。
二、欧洲中世纪科学 技术的窒息状态 及其复苏
1. 基督教对希腊文 明的扫荡 2. 基督教会的思想统 治和对它的反抗
中世纪
原指古代文化衰落(五世纪)到意大利 文艺复兴(十五世纪)之间漫长的一千 年。 后来专指“黑暗时期”以后、文艺复兴 以前的约四百年时间。 从科学史角度来看,在这段时期内,人 类从希腊科学文明和罗马统治的高峰跌 落,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挣扎向上。
发现亚里斯多德
在新柏拉图主义时代,人们也知道亚里斯 多德的名字:一位逻辑学家。 约1200到1225年间,亚里斯多德的全集被 发现,他的许多经典著作——《形而上 学》、《物理学》、《论灵魂》等被翻译 成了拉丁文。 与其他希腊著作一样,亚里斯多德的著作 起也是从阿拉伯文译出,后来才从希腊文 直接译出。
2.1 发现隐藏起来并且被忘记的希腊知识的宝藏 开始:注重医学和物理学著作的翻译, 很快转向了天文学、数学和哲学著作: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托勒密的《至大论》 (Almagest,现所用书名就是阿拉伯人定下的) 希腊文化并不是阿拉伯文化汲取的唯一源泉。
2、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2.2 阿拉伯人还借取了印度人的成就。有两项印 度人的数学成就经过阿拉伯人的转达而被现代 科学吸收: 1)位值制和0、1、2、3、4、5、6、7、8、9这 十个符号。由于阿拉伯人的转述,印度人发明 的这十个数字结果被称做阿拉伯数字。 2)用正弦作弧的计量单位,而不象希腊人那样 用弦作弧的计量单位。
2、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2.3 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和化学领域内取得的 成就,无疑使阿拉伯科学成为那个时代世界科学 的主流。 从现在还通用的科学术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阿拉伯 科学的一些遗迹: 化学名词:碱(alkali)、酒精(alcohol)、 糖(sugar); 天文名词天鹅座β (albireo)、天鹰座α (altair)、金牛座α (aldebaran)。
The Byzantine Empire,查士丁尼(483~565年)
一叶扁舟曾载着保罗和巴纳巴斯从亚洲 来到欧洲,带来了希望和仁慈。 但是另一个家伙也悄悄溜上了船。 它戴着神圣高洁的面纱。 但掩盖的嘴脸却是残忍和仇恨。 它的名字是:宗斯多德主义之前的基督教神学
3、阿拉伯科学阿拉伯科学反销西欧
经历了黑暗的西欧在一些地方重新建立起了秩 序,人们渴求知识的热情高涨起来。 这时阿拉伯人继承和创造的知识再次显示了其 特殊的历史地位。 阿拉伯人建立的环绕地中海的庞大帝国,使得 他们与欧洲有多条接触和交流的途径。 东边的叙利亚过去是连接希腊和阿拉伯的纽带, 这时又成为拉丁世界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取希腊 知识的主要窗口之一。
欧洲学术的复兴——阿奎那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化:把理性用于神 学 亚里士多德三次被禁:1210、1219、1230 大阿尔伯特(约1193-1280),西方基督 教世界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作出全面 的综合解释的人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协调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托马斯·阿奎那 对亚里斯多德主义的改造
3、阿拉伯科学阿拉伯科学反销西欧
阿拉伯知识通过前述各条途径流向欧洲 的各个主要城市,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 了阿拉伯学术的研究中心。 这时阿拉伯语被公认为学术研究的经典 语言,凡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都被认 为是权威的。 一些学术界的精英人物都从事阿拉伯学 术的介绍、翻译和研究工作。
3、阿拉伯科学阿拉伯科学反销西欧
中世纪在科学发展历史上的地位
1,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从经验上获得 知识 2,希腊人建立了具有震撼人心的美和力 的理性基础 3,至今最不为所了解的阶段。这就是中 世纪——许多世纪黑暗之中的摸索。巨 大的努力花费在解决一些虚假的问题, 主要是把希腊哲学的结果同各种宗教的
教义调和起来。就他们的主要目标而言, 这一些努力自然是毫无结果的,但他们 却带来了许多附带的结果。主要的结果 就是实验精神的酝酿。 4,近代科学的阶段。 ——乔治· 萨顿
真正大胆的努力
人们已经深信教会作为天启的接受者与解 释者,在学术上是至高无上的。 因此要接受新发现的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以 及这些著作里包含的科学的和准科学的知 识,并且把这些知识与基督教的教义调和 起来,在学术上需要真正大胆的努力。 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吸收亚里斯多德主义 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教皇都禁 止大学研究亚里斯多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