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国产和进口的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国产和进口的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觀察和探讨国产和进口的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1 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国产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进口的格列美脲治疗,每组30例患者。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9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国产和进口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标签: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我国逐渐升高的态势。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为胰岛素分泌缺陷[1-2]。
格列美脲(Glimepiride)为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3]。
目前格列美脲有国产和进口两种。
为了对比国产和进口的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1 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使用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国产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进口的格列美脲治疗,每组30例患者。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7.3±5.1)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3±2.1)年;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8.2±4.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8±2.7)年。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老年人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療,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重指数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老年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不断得到改变。
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且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2 400万,60岁以上老年患者数量更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1]。
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关于在于促使血糖达标,帮助胰岛素功能尽快恢复,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了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老年人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该文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年龄大于60岁,且自愿接受该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具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肿瘤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及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 4 1 -2 4 2 .
疗 组 治疗 效 果 好 于对 照 组 ,再 入 院 率低 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由结 果 可 以 看 出 , 比索洛 尔 联 合单 硝 酸 异 山梨 酯 缓 释片 治 疗 频发
西 格列 汀联 合格 列美 脲 片 ,磷酸 西格 列汀 1 0 0 m g 、口服 、1 次 ,日
和格 列美 脲片 、口服 , 初 始计 量为 1 m g , 每 1~2 周按 1 , 2 , 3 , 4 , 6m g 递增 , 最 大 剂量 不超 过 8 m g , 3 次, 日; 对 照组 ( 阿卡 波糖 组 ) :
5 期
2 1 3
等 不 良反 应 ,以此 限制 了药 物 的使 用情 况 。 和血 管 平 滑 肌 1 受 体 具 有 高 亲 和力 ,对 p 2 受 体 的亲 和力 相 对 力造 成 影 响 。通 过 与 儿茶 酚 胺 B一受 体竞 争 性 结 合 ,通 过 一 系列
室性 期 前 收缩 具 有 显 著疗 效 ,可 明显 提 高单 独 用药 效 果 ,降 低再
阿卡 波糖 片 5 0 m g 、口服 、3 次, 日( 餐 时 嚼服 ),格 列 美脲 片 , 口服 ,初 始计 量 为 1 m g ,每 1— 2 周按 1 ,2 ,3 ,4 ,6 m g 递增 ,
最大 剂量 不超 过 8m g ,3次 , 日。
自律性 ,对 治疗 室 性 期前 收缩 起 到显 著 作用 ,安全 有 效 ,值 得 临
反 应 降 低 心 肌氧 耗 量 ,阻 断 心 肌细 胞 自律性 ,消 除室 上 性 和室 性 床进 一 步研 究加 以肯 定 ,并推 广使 用 。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血糖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原理是通过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不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均有明显的下降。
这表明,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 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除了对血糖控制的良好效果外,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敏感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它反映了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研究发现,使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这意味着患者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增加,使得胰岛素更容易被细胞接受和利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1. 胰岛素副作用虽然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尤其是在用药初期或者药物剂量调整时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在使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肝肾功能异常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还可能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都是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泄的药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语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体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安全性问题,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格列美脲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格列美脲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格列美脲片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也被称为二甲双胍。
其主要成分是格列美脲,是一种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格列美脲片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格列美脲片主要有以下几个功效与作用:1. 降低血糖:格列美脲片能够降低血糖水平,通过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它还能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 促进糖原合成:格列美脲片通过抑制肝糖原合成和促进肌肉糖原合成,增加了细胞内糖原储备。
这有助于平衡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3. 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格列美脲片还能减少肝内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它还能抑制三酰甘油合成,减少血浆三酰甘油的水平。
副作用方面,格列美脲片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以下几种:1. 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会在用药开始时出现,随着剂量的增加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2. 头晕和乏力:有些患者在使用格列美脲片后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的感觉,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轻。
3. 低血糖:格列美脲片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是潜在的低血糖风险,特别是在患者同时接受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低血糖可能表现为头晕、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4. 乳酸中毒:非常罕见的副作用,但严重的乳酸中毒可能发生。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格列美脲片不适用于孕妇、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使用过程中请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总结来说,格列美脲片作为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促进糖原合成,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其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头晕和乏力、低血糖以及极少数情况下的乳酸中毒。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使用禁忌和使用规范,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研究

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报道了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格列美脲片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肝糖的释放来降低血糖;吡格列酮则通过抑制肠道对血糖的吸收和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改善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
这一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未来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剂量的联合应用以及长期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格列美脲片、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作用机制、联合治疗、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临床效果、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患者。
据统计,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降低。
2型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片和吡格列酮是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效果确切、副作用较小等优点。
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在控制糖尿病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评价该联合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完善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是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首先,我们来讨论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通过降低肝糖原合成和抑制肝糖原酶,减少肝脏的葡萄糖输出,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开始治疗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减轻或消失。
此外,二甲双胍可以导致乳酸酸中毒,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
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时,应该谨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并在开始治疗之前进行肾功能检查。
众多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其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二甲双胍还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因此,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格列本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格列本脲是一种高效的二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胰岛素分解酶DPP-4的活性,延长胰岛素样多肽的半衰期,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水平,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格列本脲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和恶心等。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且可耐受,很少需要停药。
大量研究表明,格列本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一项关于格列本脲的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格列本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格列本脲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少葡萄糖合成和肝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尽管格列本脲的降糖效果较弱,但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格列本脲适合于一些对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老年人和肾功能受损者。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引言1.1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血糖不能有效被利用,最终导致高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对于那些口服药物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胰岛素治疗是一种重要的选择。
胰岛素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代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减少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那些病情严重、血糖控制困难的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在此背景下,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将重点分析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2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优势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双重治疗作用,从而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可以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解,从而促进胰岛素的效应。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是评估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胡小芬文芳熊美泉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07期
[摘要]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本院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66例和格列吡嗪组60例,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治疗,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空腹血C肽、餐后2 h血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记录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
结果治疗后两组FPG和HbA1c均显著下降,格列美脲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空腹血C肽、餐后2 h血C肽水平都升高,格列美脲组患者血C肽升高更明显,低血糖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格列美脲组HOMA-IR下降明显,HOMA-β功能升高显著(P
[关键词] 格列美脲片;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45-03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应注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在上述治疗无效情况下应加用口服降糖药物。
格列美脲片是一种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1],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本文比较格列美脲片和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门诊首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36~78岁,平均46.3岁。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格列吡嗪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46.3岁。
格列美脲组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39~72岁,平均49.3岁,入组前均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但疗效欠佳,治疗前未使用降糖药,空腹血糖7.9~15.2 mmol/L,
HbA1c≤9.6%,体重指数≤28 kg/m2,无肝肾及心脏功能损害。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C肽、餐后2 h血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保持饮食和运动治疗,格列美脲组给予格列美脲片治疗(赛诺菲安万特药业,生产批号为3JB067,规格 2 mg×15片)每次4 mg,1次/d;格列吡嗪组给予格列吡嗪片治疗(山东威海迪沙药业,生产批号为130901Y,规格2.5 mg×100片)每次5 mg,3次/d。
1.3 观察项目
1.3.1 FPG达标时间用微量血糖仪监测3餐FPG及2h PG,以FPG
1.3.2 FPG、2h PG、HbA1c的变化情况于治疗4周后分析比较两组FPG、2 h PG、HbA1c 的变化。
1.3.3 HOMA-β恢复情况 4周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空腹血C肽水平,采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HOMA-β=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
2.5][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PG、2 h PG、HbA1c的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FP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C肽、餐后2 h血C肽和低血糖反应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C肽、餐后2 h血C肽水平都升高(P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4]。
胰岛素抵抗、脂毒性和糖毒性的持续存在会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这是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原因,另外,持续性高血糖还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因此,根据2型糖尿病病因,目前国内外学者均普遍认同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是解除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已有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5],表现为第一时相分泌缺乏,血胰岛素高峰延
迟,表现为餐后高血糖,随后出现二相受累,胰岛素分泌功能进一步缺失,空腹血糖也升高。
血糖的控制,尤其是餐后血糖的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特别是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格列美脲片是一种新型的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6],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能生理性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一相分泌,随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增强,胰岛素分泌由血糖及药物浓度双重调节[7];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独具胰外胰岛素增敏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在达到降糖效果的同时,减少胰岛素分泌量,保护胰岛β细胞,全面降低FPG、2 h PG、HbA1c[8-9],而且每天服药1次,患者依从性良好,低血糖反应少,不增加体重,不影响心脏缺血预适应,可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单药或联合治疗的一线降糖药。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7-658.
[2] 许雯,翁建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强化治疗[J].新医学,2008,39(7):425-428.
[3] 赵丽岩.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浆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0,26(2):227-228.
[4] 陈国钦,区彩文,李健豪.阿卡波糖早期干预治疗对合并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新医学,2012,5(43):308-310.
[5] 郭晓蕙,吕肖锋,韩萍,等.格列美脲起始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GREAT研究亚组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2):979-983.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增录2a.
[7] 秦利,邢惠莉.2型糖尿病不同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7):508-511.
[8] 蔡小俐,黄璐,赵蓉,等.5种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13):40-41.
[9] 刘勇,王伟.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9(1):33-35.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