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遗传与进化重难点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十六 遗传与进化重难点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十六 遗传与进化重难点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遗传与进化

本章要求

1.了解物种进化方式;

2.掌握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

3.了解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原理;

第一节遗传多态性

一个群体中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可以长期保持不变,呈现所谓平衡型(或稳定)多态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类型在取代另一种类型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态现象,这里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逐渐发生变化,因此称为过渡型(不稳定)多态现象。

一、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从而提高基因的稳定性,但往往伴同出现后代减少、后代弱小或后代不育的现象。

等位基因酶(allozyme):如果某个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只使蛋白质的凝胶电泳特性发生轻微变化,且仍能执行相同功能,我们就把这两个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等位基因酶。

染色体物质的排列往往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倒位,以为等表现出多态性:

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染色体上两个断裂点间的断片,倒转180o后又重新连接。倒位降低了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此外,倒位还降低了杂合体适合度,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生的一部分不具活力的交换配子。

异位: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片段断裂后错误;以为也降低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因为异位杂合体是半不育的,产生的配子中有50%无生活力。

二、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

等位基因酶的分析表明,在一个异交得动物或植物群体中存在高比例等位基因杂合性。群体可能通过3种基本途径产生并保持这种多态性,既过度多态性(transient polymorphism),平衡多态性(balanced polymorphism)和中性突变随机漂变(neutral mutation random drift)。

这里主要阐述中性突变—遗传漂变:这一理论,基于两种假设既①规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够产生所谓选择中性突变(selectively neutral mutation);②中性基因在基因库中随机漂变。这一理论追早由S.Wright 提出,后来又得到日本群体遗传学家M.Kimura的发展。

三、适应规(adaptive norm)

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对齐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而这类均有适应性的表型都是由各种个

体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所以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就是该物种进化史的体现。群体中这一系列基因型就称为适应规。

第二节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Species)的概念:

物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⑴.达尔文:认为物种就是比较显著的变种。

物种之间一般有明显的界限,但这个界限不是绝对的,所以物种和变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⑵.现代科学:认为物种是比较显著的变种。

①.可杂交性是区别物种的主要标准:

* 能够相互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种群或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 不能相互杂交、或者能够杂交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种群或个体属于不同的物种。

遗传学:遗传差异、染色体变异。

分子生物学:DNA序列的变异、物种指纹图谱。

②.应同时考虑形态结构上和生物地理上的差异:

目前分类学上仍以形态上的区别为分类的标准,但应注意生物地理的分布区域。

∵每一物种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围,超过这一围就不能存在,或是产生新的特性和特征而转变为另一个物种。

2.引起物种间差异的原因:

(1)不同的物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 一般涉及一系列差异基因;

* 涉及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差别。

(2)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杂交或其杂种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产生不育性和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

例如:两个果蝇物种(Drosophila pseudoobscura和D.miranda)在一些染色体的结构上有许多部分是相似的,但有一些则产生倒位或易位它们之间就出现不育性、彼此不能杂交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遗传差异逐渐增大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

生殖隔离机制是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碍。

生殖隔离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

生殖隔离分为两大类:

①. 合子前生殖隔离:阻止不同群体成员间交配或产生合子;

②. 合子后生殖隔离: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隔离。

生殖隔离机制的分类:

《1》合子前生殖隔离:

①.生态隔离:群体占据同一地区,但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

②.时间隔离:群体占据同一地区,但交配期或开花期不同;

③.行为隔离:动物群体雌雄间不存在性吸引力;

④.机械隔离:生殖结构的不同阻止了交配或受精。

《2》合子后生殖隔离

①.杂种无生活力:F1杂种不能存活或不能达到性成熟;

②.杂种不育:杂种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配子;

③.杂种衰败:F1杂种有活力并可育,但F2世代表现活力减弱或不育。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物种的形成:量变质变。主要有两种不同方式:

1.渐变式:

在一个长时间旧的物种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渐变式的形成方式:

亚种逐渐累积变异成为新种。

渐变式又可分为二种方式:继承式和分化式。

⑴. 继承式:指一个物种可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

例如马等动物的进化历史。

⑵.分化式:指同一物种不同群体,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成不同新种。由少数种变为多数种。

特点:地理隔离(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交流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变种或亚种进一步分化生殖隔离新种。

渐变式的物种形成方式,在地球历史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可通过突变、选择和隔离等过程形成若干地理族或亚族然后因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

2.爆发式: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即可形成新种。

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

远缘杂交结合多倍化主要见于显花植物。

栽培植物中多倍体比例 > 野生植物。

生物进化的概述:

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于35亿年前。

(上图下载于网络)

∴原始地球首先合成氨基酸等有机分子整合成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肪酸等生命分子产生古细菌等生物有机体蓝藻等原核生物(25~34亿年前, 可进行光合作用)原始真核生物(22亿年前)植物、动物。

进化论认为形成一个新种需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隔离等因素作用下,从一个旧物种逐渐形成。

物种在自然界进化的途径认识有机界在系统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人工创造和综合新物种和新品种。

尽管地理物种形成的理论很精辟,但根据这种理论难以直接观察物种形成的过程,因为隔离群体的多样化是经过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慢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步形成的。此外,与遗传趋异性平行的地理变迁又相当复杂,完全难以预测。因此,物种形成是严重历史事件,所以研究中的形成过程必须依据现在的种族(race),亚种(subspecies)和同胞种(sibling species)的分布来推算进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因此,研究物种形成过程必须首先探明种族形成的各个阶段。

物种形成相关理论

(一)快速物种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某些进化因子可能会突然出现,促使新物种形成。这种物种形成方式称为随机物种形成(stochastic speciation)活灾变物种形成(catastrophic speciation),也称为量子物种形成(quantum speciation)。

(二)点段平衡与快速物种形成

根据对化石记载的研究,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有时不是渐变的和连续变化的,物种喜欢吃有可能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事件,这种物种形成的机制称为点段平衡说(punctuated equilibrium)。

(三)建立者物种形成

卡尔逊(H.Carson)根据对夏威夷果蝇进化的研究,认为一个个体可以形成若干个群体,甚至一个物种,这种理论称为建立者物种形成(founder speciation)。

根据这一理论,遗传变异来自两方面:第一,通过个别或少数个体建立的最初群体的基因频率有别于其祖先群体的基因频率;第二,在群体迅速扩展期间,选择具有明显作用,如果建立者的后代能够侵入某种生态的小环境中,群体就可能迅速扩展。

其支持证据:①夏威夷群岛上果蝇种群分布研究;②实验室模拟实验

(四)染色体畸变与快速物种形成

由怀特(M.White,1978)提出的、由于染色体畸变而快速形成新物种。

(五)植物多倍体形成

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新物种在动物中是少见的,但在植物中则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因子。

第三节分子水平的进化

进化(evolution)是一种变异发生的过程,他是从地球上原已存在的生命形式产生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类型的过程。子分子水平上,这一过程涉及DNA复制中发生插入、缺失、核苷酸替换等变异。

进化分子钟:

利用古生物学资料在研究现存各种生物的祖先发生进化分歧的时间,就会发现这些生物在整个进化期间均以一种有规律的速率对某种蛋白质就行代换。当这种有规律的蛋白质代换发生是源于某个共同祖先的两个物种之间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就可以用作一种进化的分子钟(molecular clock),确定两个物种发生进化分歧的时间。因此,我们就克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活其DNA序列,推测分子变异的代换速度,确定物种分歧的大致时间。

氨基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通过比较各种生物都共有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也可以测量不同生物间的进化关系或进化分歧。两个种之间决定所有氨基酸差异的所代换的核苷酸总数称为最小突变距离(minimal mytational distance),所有最小突变距离值大于相应的氨基酸数。

最小突变距离除了用来估算不同生物进化的分歧外,还可以用来推算不同物种起源于共同祖先的顺序。一次根据不同生物的同一种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就可以绘制出系统树。通过测定各种物种之间最小突变距离和利用计算机程序就看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各种亲缘关系中某种现已灭绝的祖先序列在进化分歧点上的年代。

核苷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在研究不同物种间DNA序列的多样性是,必对其中一个物种的DNA就行放射性标记,使其具放射性,并且还须将拷贝部分既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的序列分离出来。在将这些具放射性的单拷贝序列加热,是其解离成当链,接着,一方面是祺与本中的单链DNA杂交既所谓的同源反应(homologous reaction),另一方面也使其与其他的单拷贝单链DNA杂交既所谓异源反应(heterologous reaction)。最后,测定同源

和异源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就是两个物种的核苷酸序列的分歧。

基因组的进化:

在自由生活的生物中,细胞DNA含量也与进化过程存在密切关系。不同生物按细胞DNA含量不同,可归为四大重叠类群:

第一类:0.003~0.01pg之间,如细菌

第二类:不足0.1pg,如真菌

第三类:0.1~10pg,包括大多数动物和某些植物

第四类:大于10pg,包括蝾螈、某些鱼和许多植物

从细菌到真菌、到动物、到植物依次有大量增加的趋势。

第四节进化的特殊领域——动植物的抗药性

抗药性实际上就是生物体对化学药物的一种进化反应。

影响抗药性的因素:

1、群体中必须存在新的,具有遗传先进性的变异题或变异类型;

2、一些抗药性基因位于胞质DNA中,通过母体遗传方式在群体中扩展;

3、细菌还具有一种前适应基因型(preadaptive genotype),使抗生素抗药性在很多细菌中迅速传播。

形成抗药性的基本条件是生物体必须具有丢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生理学、解剖学机制或其他机制。

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1.简述种族的形成过程,自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种族的形成,是物种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物种形成的过度阶段。种族的形成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可以用M.Wagner的地理物种形成理论初步概括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地理障碍如湖泊、河流、高山等将群体隔离,阻止群体之间进行基因流动。

第二阶段,各个隔离群体独立地进化和演变,形成具有不同生理特征的群体,这些形成的不同群体随机交配几乎对育性没有影响。既形成的种有不同的生理特征而没有产生生殖隔离的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称之为种族。

此外,种族也可快速形成,即群体在某个阶段受某种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物种产生生理变异而不影响其育性,由此形成不同的种族。

由上述形成过程可知,自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先变异的种族对其生存环境比较适应是,若可和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族之间随机交配,则可能取代原来种族继续进化形成新的物种;若因地理障碍与其他种族不能随机交配,则独立进化分化形成不同的物种。所以自然选择可指导其种族进化乃至物种形成的方向。

2.什么称为物种?其形成途径有哪些?

答: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

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对于植物而言,二倍体小麦与四倍体小麦之间虽然不能得到可育的后代,但他们属于同一物种中的不同亚种。

物种形成,又称为种化,是演化的一个过程,指生物分类上的物种诞生。自然界的物种形成主要有4种模型。包括异域性物种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同域性物种形成(Sympatric speciation)、边域性物种形成(Peripatric speciation),与临域性物种形成(Parapatric speciation)。异域种化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分别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同域种化同一物种在相同的环境,由于行为改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而演化为不同的物种。边域种化种化过程中,一个小族群由于某种原因和原来的大族群隔离;隔离时,小族群的基因经历剧烈变化;当小族群再跟大族群相遇时,已经形成不同物种。临域种化两个种化中的族群虽然分开,但是相邻;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之间的各族群都有些许不同,但彼此相邻的两族群之间仍能互相杂交;不过,在两边最极端的族群已经差异太大而形成不同的种类。

物种形成的主要途径

3.什么称为生殖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的机制有哪些?

答:不同群体之间发生隔离之后,由于它们对不同地域条件的适应,就使两个群体在遗传上发生分化,并由于自然选择、随机遗传漂变等因素形成遗传多样性,使等位基因频率改变,或者造成染色体重排。随机群体进一步分化,各个群体之间在遗传上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形成所谓半分化种。如果分化过程继续进行,当两个遗传差异很大的群体间杂交时就会出现生殖隔离,最后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一个群体的遗传组成朝多样化发展的过程称为遗传趋异。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在某个时间消除掉阻止两个群体间进行基因流动的因素,由于这两个群体之间能进行杂交,其杂种后代的育性和生活力都不下降。或者,两个群体的基因库进一步分化,直到产生生殖隔离机制。

生殖隔离机制是指各种生物的阻止或降低杂种繁殖的生物学特性或行为特性。

生殖隔离机制

4.根据以下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确定各种生物的最小突变距离,比较人与其它各种生物之间的距离。

人赖氨酸-谷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马赖氨酸-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猪赖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狗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鸡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

牛蛙赖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真菌丙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

答:人与其它各生物之间的距离为:马:17;猪:13;狗:13;鸡:18;牛蛙:17;真菌:56

5.通过核苷酸多样性测得果蝇两个种D.heteroneura和D.sylvestris之间的差别约为1.8%。黑猩猩与人的核苷酸序列几乎相同,但二者在分类学上则属于不同属。这种分类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这种分类方法恰当。

依据染色体讲究以及蛋白质和同工酶差异的资料很难准确地解决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的分类学关系,因为这些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采用单拷贝DNA序列杂交的资料并参照化石记录就可以阐明高等灵长动物的进化分歧类型和发生分歧的时间。这种

亲缘关系的度量值称为△T

50H ,与T

m

值的意义相近。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其△T

50H

值为1.9,与人类分歧发生在630

万年~770万年前。所以,按△T

50H

法分类人类与黑猩猩属于不同的属。

6.是比较中性突变理论与选择理论在预测影响遗传变异方面的差别。

答:中性突变-随机漂变理论基于两种主要假设。第一种假设规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够产生所谓中性突变,即在蛋白质某个不重要区域以一种酸性氨基酸替换另一种氨基酸,形成的突变蛋白质在所有功能上与原始蛋白质相同。另一种假定是中性基因(不具有选择有利或选择不利的基因)在基因库中随机漂变,但这种遗传漂变对等位基因的作用大于选择的作用。

中性突变与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是有一定矛盾的。再20世纪60年代,一般认为所有生物学性状都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适应进化产生的,因此在进化过程中生存下来的绝大多数突变包括杂和体、纯合体都应有一定适应性。根据选择理论,蛋白质或酶的多态性与生物体对某些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关。在这方面生化研究最充分的例子是普通果蝇酒精脱氢酶座位(adh)的变异。adh座位上有两个普通等位基因F和S,二者在255个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酸(第192位)的差别。该位点上F等位基因为氨酸,S等位基因则为赖氨酸。由于酒精是腐败的蔬菜或水果的主要成分,果蝇就可通过酒精脱氢酶分解酒精进行生活。有些研究表明,果蝇群体中这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受酒精的影响,而且其变化速率因酒精类型不同而不同。总的趋势是各种酒精都能提高F基因的频率,也就是说选择压趋向选择F等位基因,因此对这种现象不可能用中性突变-随机遗传漂变理论加以解释。

7.核苷酸代换速率比氨基酸代换速率快还是慢?为什么?

答:通过比较各种生物都共有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也可以测量不同生物之间的计划关系和进化分歧。细胞色素c是讲究得较多的一种蛋白质,他是真核细胞中线粒体一种与呼吸有关的色素。由于细胞色素c是进化很慢的蛋白质,所以不适于用来测定关系很密切的生物之间的进化变异。对于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则应采用进化速率比细胞色素c快的蛋白质。如长1145个氨基酸的carbonic anhydrase就可用来较精确地测定人与其他灵长目动物的关系。

在研究不同物种间DNA序列的多样性是,必对其中一个物种的DNA就行放射性标记,使其具放射性,并且还须将拷贝部分既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的序列分离出来。在将这些具放射性的单拷贝序列加热,是其解离成当链,接着,一方面是祺与本中的单链DNA杂交既所谓的同源反应(homologous reaction),另一方面也使其与其他的单拷贝单链DNA杂交既所谓异源反应(heterologous reaction)。最后,测定同源和异源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就是两个物种的核苷

酸序列的分歧。

8.以下是鸟类的4个近缘种(a、b、c、d)之间的最小突变距离

(1)哪两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2)哪一个种与其他各个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1)答:a和c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2)答:a与其他各个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9.利用表16-7的相对适合度计算抗杀鼠灵等位基因的平衡频率。但是某些群体不具有这种抗性等位基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抗药性的机制非常复杂,现以几种生物的抗药性为例丢抗药性的遗传基础加以讨论。褐鼠是世界上一种分布广泛的、对农业和居家有害的动物,在美国利用抗凝血剂杀鼠灵灭鼠15年,后来发现褐鼠对这种化学农药的抗药性进化非常快,而且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这种抗药性褐鼠。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抗药性受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等位基因R控制。大多数抗药性动物都是这一等位基因的杂合体Rr,野生型既药物敏感型个体则是隐性纯合体rr,而显性纯合体RR的生存能力则又相当低。RR纯合体生存率降低的原因是其对维生素K的高度依赖性所致。

由于杂合体的净生存先进性总体水平较高,所以用灭鼠灵就使群体保持了稳定的原创遗传多态性。根据对抗药性等位基因频率连续数年的保持稳定的群体分析,基因型杂合体的数目很高,不符合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推算的结果,3中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68、1.0和0.37,表现了很强的杂合体先进性。在另一个群体中,当停止施用杀鼠灵后,其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又迅速下降。

数据库课后答案讲解学习

第1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中,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能保存。 2. 数据模型由以下三要素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 3.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 数据模型)。 4. E-R模型属于(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指层次、网状、关系。 5. 数据库专家们提出了数据库系统分级的系统结构模型,整个系统分为三级,它们分别是(外模式)、 (模式)和(内模式)。 二、选择题 1.在文件系统阶段,操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是(A )。 A.文件 B.记录 C.程序 D.数据项 2.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库具有(C)。 A.数据可共享 B.数据无冗余 C.特定的数据模型 D.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3. 在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中有(A)。 A.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B.数字型、字母型、日期型 C.二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 D.数学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 4. 用表格形式的结构表示实体类型以及实体类型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A)。 A.关系数据模型 B.层次数据模型 C.网状数据模型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5. 描述概念模型的常用方法是(D)。 A.建立数据模型方法 B.需求分析方法 C.二维表方法 D.实体-联系方法 三、判断题 1. 数据库管理员是专门从事数据库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人员。(√) 2. 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3. 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它是一种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的模型;它与具体的数据库系 统无关,与具体的计算机平台无关。(?) 4.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5. 内模式亦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 四、简答题 1.解释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 数据库(DataBase)是具有统一结构形式、可共享的、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组用于数据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组成的软件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和数据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的总称。 2.数据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数据有如下特点: (1)数据不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不共享

大学思修课后习题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得变化。 大学生活得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得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得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得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得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得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得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得态度对待她人,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得优势。 (3)树立新得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得理念;树立全面学习得理念;树立创新学习得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得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就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得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就是什么? 不同时代得青年面对不同得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得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得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就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得必然要求,就是党与人民得殷切期望,也就是大学生需要确立得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得德智体美方面得素质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得统一体。 德就是人才素质得灵魂;智就是人才素质得基础;体就是人才素质得条件;美就是人才素质得重要内容。大学生得全面发展,就就是德智体美得全面发展,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得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与谐发展得一代新人。 3、谈谈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得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得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得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得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得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意识得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与谐社会、建设与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与谐文化得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得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得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得意义与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与做人得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得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思修课后题目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答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4.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6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4.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5.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谈谈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用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1.体验由实例分析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 2.掌握“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体会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5.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R、Q、Z、N、N*或N+来表示.

对点讲练 集合的概念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类似地,(2)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类似地,(4)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6)不能构成集合. 规律方法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形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迁移1 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个子的人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 答案 D

数据库sql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数据库sql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borrow 表) (reader表)1) 找出姓李的读者姓名(NAME)和所在单位(COMPANY)。2) 列出图书库中所有藏书的书名(BOOK_NAME)及出版单位(OUTPUT)。3) 查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所有图书名称(BOOK_NAME)及单价(PRICE),结果按单价降序排 序。4) 查找价格介于10元和20元之间的图书种类(SORT),结果按出版单位(OUTPUT)和单价(PRICE)升序排序。5) 查找书名以”计算机”开头的所有图书和作者(WRITER)。6) 检索同时借阅了总编号(BOOK_ID)为112266和449901两本书的借书证号(READER_ID)。##7)* 查找所有借了书的读者的姓名(NAME)及所在单位(COMPANY)。8)* 找出李某所借所有图书的书名及借书日期(BORROW_DATE)。9)* 无重复地查询xx年10月以后借书的读者借书证号(READER_ID)、姓名和单位。##10)* 找出借阅了一书的借书证号。11) 找出与”赵正义”在同一天借书的读者姓名、所在单位及借书日期。12) 查询xx年7月以后没有借书的读者借书证号、姓名及单位。#13) 求”科学出版社”图书的最高单价、最低单价、平均单价。##14)* 求”信息系”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次数。#15) 求出各个出版社图

书的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和总册数。#16) 分别找出各单位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数及所在单位。17)* 找出当前至少借阅了2本图书(大于等于2本)的读者姓名及其所在单位。18) 分别找出借书人次数多于1人次的单位及人次数。19) 找出藏书中各个出版单位的名称、每个出版社的书籍的总册数(每种可能有多册)、书的价值总额。20) 查询经济系是否还清所有图书。如果已经还清,显示该系所有读者的姓名、所在单位和职称。附录:建表语句创建图书管理库的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基本表的表结构:创建BOOK:(图书表)CREATE TABLE BOOK ( BOOK_ID int, SORT VARCHAR(10), BOOK_NAME VARCHAR(50), WRITER VARCHAR(10), OUTPUT VARCHAR(50), PRICE int); 创建READER:(读者表)CREATE TABLE READER (READER_ID int,COMPANY VARCHAR(10),NAME VARCHAR(10),SEX VARCHAR(2),GRADE VARCHAR(10),ADDR VARCHAR(50)); 创建BORROW:(借阅表)CREATE TABLE BORROW ( READER_ID int, BOOK_ID int, BORROW_DATE datetime)插入数据:BOOK表: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1,'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17、90);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2,'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17、90);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3,'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用)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 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 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 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 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 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 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 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 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 的强大动力。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 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爱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N*或N + 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两者必居其一. ∈,或者a M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

数据库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数据操作功能、事务的管理和运行功能。 它们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所以数据库系统是个大的概念。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由管理员操作管理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用来操作数据库的。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两个阶段,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比较用文件管理和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主要区别。 答: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实际上是在应用程序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个系统软件,即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得以前在应用程序中由开发人员实现的很多繁琐的操作和功能,都可以由这个系统软件完成,这样应用程序不再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方式,而且数据的存储方式的变化也不再影响应用程序。而在文件系统中,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是紧密相关的,数据的存储方式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应用程序,因此不利于应用程序的维护。 4、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于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指以数据库数据为核心的应用程序。 第二章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据模型要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第二是数据模型要容易被

大学思修课后习题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库基础 习题答案 1. 简述Oracle 12c的应用结构。 答:参阅教材 2. 简述Oracle与SQL Server的区别。 答:参阅教材 3. 简述Oracle 12c的新特性。 答:参阅教材 第2章Oracle Database 12c的安装和配置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Windows Unix 2. 1GB 3. 物理内存的两倍 4. orcl 5. 5500 6. SYSDBA Normal 第3章Oracle Database的体系结构 2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A B B D B C D D 二、简答题 1.什么是Oracle的实例?它是一种什么机制? 答:Oracle数据库系统指具有管理Oracle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每一个运行的Oracle 数据库都对应一个Oracle实例(Instance),一个Oracle实例为存取和控制数据库的软件机制。当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个数据库启动时,Oracle将分配一块内存区间,叫做系统全局区(SGA),并启动一个或多个Oracle进程。因此实例是一组内存结构和后台进程的集合。总之,Oracle实例是指数据库拥有自己的系统全局区和相关数据库文件的Oracle服务器进程集,是存取和控制数据库的软件机制。 2.段是什么概念?如何组成的? 答:表空间的下一级逻辑存储单位称作段,一个段只能存储同一模式对象。根据存储模式 -3-

4

责将需要处理的数据从数据库文件读入到SGA中的数据库缓冲区,并将SQL语句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应用程序。 后台进程:系统为了使性能最好和协调多个用户,在多进程系统中使用一些附加进程,称为后台进程。 用户进程:用户进程指运行应用程序或Oracle工具所建立的进程,它们向Oracle服务器发送所要执行的SQL语句 第4章数据库操作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B C B C 二、选择题 1. CREATE DATABASE 2. SHUTDOWN IMMEDIATE 3. DROP DATABASE 4. 启动实例装载数据库打开数据库 5. STARTUP FORCE 5

大一思修简答题及答案

大一思修简答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 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 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 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 示法. 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 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 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思修课后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开卷考试用的着~ 新大一的分享之~ 来源:金徫灡?.·°的日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开卷考试用的着~ 这里是绪论的,其他的看楼下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