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医学微生物重点问题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280040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学分:3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教材:1、医学微生物学,李凡、徐志凯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第一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

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以后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

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2、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四.考核(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必须包括如下2项)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2.了解对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 初步诊断 生物化学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抗原检测 其他检测法
药敏试验
明 确 诊 断
1. 形态学检查 染色镜检:革兰染色(Gram stain),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 2.分离培养(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诊断的金标准, 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菌落 大小、形态、颜色、表 面性状、透明度、溶血性
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死疫苗 死菌,保留免疫原性 活疫苗 减毒或无毒株 量较小,1次
接种剂量与次数 量较大,2~3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存及有效期
免疫效果
易保存,4℃约1年以上 不易保存,4℃存活2周
较低, 维持数月至1年 较高, 维持1~5年甚至更长
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
免疫出现时间 免疫维持时间
3.生化检测:
针对一个细菌菌落或纯培养物进行鉴定。
糖发酵试验
H2S试验
枸橼盐试验
4.抗原检测: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细菌抗原,进行群和
型的鉴别。 有玻片凝集、EIA、IF、Western blotting等试验。
direct
ELISA
indirec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 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 病的辅助诊断。(抗原→未知抗体) 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 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者方有意义。
标 本
种 类
凝集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 沉淀试验:梅毒VDRL、RPR试验等; 中和试验:抗“O”试验等; 补体结合试验:Q热柯克斯体抗体检测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十六章其他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十六章其他细菌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后应直接涂片镜检,观 察细菌形态和排列特征。同时, 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以确 定菌种和型别。对于疑似肠球菌 感染的病例,还可采用血清学方 法进行辅助诊断。
03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埃希菌属
种类与分布
埃希菌属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伤寒 埃希菌等。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也可引 起人类感染。
04 厌氧菌
厌氧芽孢梭菌
01
02
03
破伤风梭菌
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通 过伤口感染,产生强烈的 痉挛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 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导致 严重组织坏死和毒血症。
肉毒梭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产生的肉毒素是已知最毒 的物质之一。
无芽孢厌氧杆菌
脆弱拟杆菌
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可引 起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如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 pH为7.2-7.6。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后应直接涂片镜检,观察细菌形态和排 列特征。同时,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以确 定菌种和型别。对于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病例,还 可肠杆菌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 界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包括产 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它们 也可引起人类感染。
致病性
肠杆菌属可引起多种感染,如尿 路感染、败血症、伤口感染等。 其中,产气肠杆菌还可引起气性 坏疽等严重疾病。
防治原则
预防肠杆菌属感染的关键在于加 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摄 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治疗方面, 应根据不同病原菌和病情选用合 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 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防控。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HBV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CV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 肝脏炎症病变。 引起肝炎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药物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定义:一类主要侵犯肝脏并引起病毒性肝炎 的病毒。 目前主要包括:HAV(甲)、HBV(乙)、 HCV(丙)、HDV(丁)、HEV(戊); 新发现但需要进一步证实的肝炎相关病毒:
– HBV不随粪便排出,除非有消化道出血者。
– 试验证明:污染HBsAg阳性血液的粪便保存
数日后HBsAg即转阴。
– 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
• 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
尚无确实的证据。
易感性
人对HBV普遍易感,我国的主要易感人群是全体新生
儿和约40%左右的未感染者。
我国感染现状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国害”)
60% 10% 1200万 受过HBV感染 HBsAg携带者(1.3亿) 慢性肝炎患者
100万/年 急性肝炎患者
30万/年 死于肝癌及肝硬化
75~150万女性HBsAg携带者通过母婴传播使60~ 100万新生儿被感染。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大球型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 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与转归有密切关系。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
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 ,表现为急性肝炎。 如果感染的肝细胞数目多,机体免疫反应超过正常范围,大 量肝细胞死亡,表现为重症肝炎。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或病毒发生 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 为慢性肝炎。

微生物学第八版前三章重点

微生物学第八版前三章重点

一、绪论1.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①一切肉眼难以看见的②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共性.最基本的是哪个?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最基本:体积小,面积大。

(比面值大)3.跟微生物学发展相关的人物及其事件①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②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免疫学--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③柯赫: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的病原菌;提出了柯赫法则。

④柯赫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病原微生物只出现于患病的个体,而在健康的个体中不存在;可以将病原微生物从寄主体内分离出来,并得到纯培养;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回接到健康的寄主身上,可使其产生相同的疾病;从这个患病的寄主身上可以重新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显微技术、纯培养技术、菌种保藏技术(与实验结合)①无菌操作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要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无菌技术: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121℃,15-30min),有些玻璃器皿也可采用高温干热灭菌(160-170℃,1-2h)。

②显微技术:与显微镜的分辨率与反差有关,但也取决于进行显微观察时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良好的标本制作和观察技术的技术。

鉴别染色法中的革兰氏染色法。

③纯培养技术: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

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单细胞(孢子)分离:单细胞分离法的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选择培养分离:某种微生物的生长是已知的。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绪论

• Food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egen) • Industry
病原微生物(disease microorganism) • Biotechnology
• Research
19
20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
• Microbiology : the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674- 1st person to actually see living microorganisms
荷兰人吕文虎克 (Leeuwenhoek)1632-1723
25
巴斯德(1822-1895)
– 巴氏消毒法 – 传染病与微生物关系 (鸡霍乱、炭疽病原) – 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
Louis Pasteur
Ernst Boris Chain
Howard Walter Florey
28
How to study microbiology
1. Basic concepts of Microbiology 2. 2. Basic Knowledge of Microbiology 3. Basic theory of Microbiology 4. New advanced progress in Microbiology
9
1. Types类型
Non-cellular type非细胞型: only grow and reproduce
within other living things-病毒。
Prokaryotic type 原核细胞型:Single-celled organisms No nuclear membrane or mitotic apparatus, only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八章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八章球菌
起机体化脓性炎症。 根据革兰染色不同分两类: G+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
菌等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4
(staphylococcus)
5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及染色: 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 无鞭毛和芽胞。
6
中等大,突起, 2. 培有养色特素性,S型菌落。 易培养:普通平板中生长良好、血平板生 长更佳; 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脂溶性 )
14
MRSA=超级细菌?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 为“超级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 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 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1978年,医务人员在上海抽检了200株金黄色葡萄球 菌,分离出的MRSA还不到5%。
7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腐生葡萄球菌 Nhomakorabea(柠檬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8
表皮葡萄球菌无 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透明溶血环。
9
3. 抗原构造
capsule
peptidoglycan teichoic acid
SPA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A protein, SPA):细 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 第八章球菌
主要内容
➢SPA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 ➢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及肺炎 ➢ 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抗O试验的原理及用途; ➢脑膜炎球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 ➢ 学检查。
2
球菌(coccus):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 形的一大类细菌。
G+及G-球菌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和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和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和答案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内容简介
本题库为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的配套题库,包括考研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部分高校微生物学的考研真题,所有题目都提供答案,部分题目还提供解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按照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且部分题目附有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试看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第2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第3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7章病毒
•第8章微生物遗传
•第9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10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鉴定•第13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14章感染与免疫
•第15章微生物生物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版医学微生物重点问题】
作者: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
2、微生物分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3、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2、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哪些?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
4、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是什么?
5、细胞壁有何功能?
第2章:细菌的生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和医学意义?
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意义?
3、常用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第3章:噬菌体
1、什么是噬菌体?
2、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3、毒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概念与复制周期
第4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常见细菌的变异现象有哪些?
2、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第5章:细菌的耐药性
1、控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策略是什么?
第6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什么是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医院感染?
2、什么是细菌的毒力?其物质基础是什么?
3、内毒素与外毒素有何区别?
4、细菌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第7章:细菌感染的检验方法与防治原则
1、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有何区别?
2、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时应注意什么?
第8章:球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2、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类型有哪些?
3、淋球菌的感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如何?
4、常见化脓菌的微生物检查的采样、检测方法与鉴别依据是什么?
第9章:肠杆菌科
1、比较几种重要肠道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2、大肠杆菌致病性如何?致病性大肠杆菌类型?
3、常见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
4、痢疾杆菌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如何?
5、什么是肥达反应?
第10章:弧菌属
1、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如何?
2、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致病机制如何?
第11章:螺杆菌属
1、幽门螺杆菌致病性?
第12章:厌氧性细菌
1、什么是汹涌发酵?
2、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感染特征有哪些?
3、破伤风梭菌的致辞病条件、致病机制如何?
4、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如何?
5、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如何?
第13章:分枝杆菌属
1、结核菌素试验是什么?试验原理、结果解释及意义是什么?
2、结核杆菌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第14章:嗜血杆菌属
1、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如何?
第15章:动物源性细菌
1、动物源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第16章:其他细菌
1、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2、白喉杆菌的形态特点培养特性如何?
3、什么是卫星现象?
4、百日咳鲍氏杆菌、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如何?
第17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什么是硫磺样颗粒?
2、放线菌的致病性如何?
第18章:支原体
1、什么是支原体?
2、肺炎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各引起哪些疾病?
3、支原体生物学性状有何特点?
第19章:立克次体
1、立克次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2、立克次体的致病机制如何?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第20章:衣原体
1、衣原体的独特发育周期是什么?
2、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有哪些?引起什么病?如何传播?怎样防治?第21章:螺旋体
1、常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哪些?致病性如何?
2、钩端螺旋体怎样传染给人引起钩体病的?感染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3、人类性病有哪几种?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如何?
第22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1、病毒体的结构是什么?病毒核酸、衣壳、包膜各有何功能?
2、病毒增殖周期分哪几个阶段?
第23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什么是杀细胞效应、持续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2、病毒侵入机体在宿主体内播散的方式有哪些?
3、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举例说明什么是潜伏性病毒感染?
5、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宿主细胞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6、什么是干扰素?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24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病毒的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区别?
2、用于防治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有哪些?
第25章:呼吸道病毒
1、什么是抗原漂移、抗原转变?
2、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3、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如何?
4、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哪些?流感病毒分型和亚型的依据是什么?
第26章:肠道病毒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么?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原则是什么?第27章:急性胃肠炎病毒
1、各种急性胃肠炎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第28章:肝炎病毒
1、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Dane颗粒结构组成是什么?HBV抗原组成有哪些?
3、HBV致病机理是什么?防治原则是什么?
4、HBV两对半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第29章:虫媒病毒
1、什么是虫媒病毒?虫媒病毒有何共同特征?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如何?
3、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染媒介是什么?致病特点是什么?
第30章:出血热病毒
1、何谓出血热病毒?引起我国出血热的常见病毒有哪些?
2、汉坦病毒与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环节和致病特点如何?
第31章:疱疹病毒
1、与人类感染有关的疱疹病毒已知有哪些?
2、HSV-1与HSV-2对机体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病毒的潜伏感染?以带状疱疹病毒为例说明?
4、已知哪些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5、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型的病毒有哪些?
第32章:逆转录病毒
1、什么是AIDS?
2、HIV的结构如何?传播方式有哪些?HIV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3、HIV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第33章:其他病毒
1、什么是内基小体?
2、狂犬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狂犬病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第34章:朊粒
1、什么是朊粒?
2、朊粒的致病性如何?
第35章:真菌学总论
1、多细胞真菌是由哪些结构构成?
2、真菌有哪些类型的菌丝和孢子?
第36章:主要病原性真菌
1、皮肤感染真菌有哪些?侵犯部位是什么?
2、深部感染的真菌有哪些?
3、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是什么?
4、真菌对人类的致病性包括哪些方面?
第37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2、哪些级别的病原生物实验室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