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武林旧事》通行本有清人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十卷本);宋廷佐刻《武林旧事》(六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五卷本)、以及《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永乐大典》本(其书收此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武林旧事》记录南宋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十卷,周密撰。
《武林旧事》成书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
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
如“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今有:《武林旧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武林旧事》裴效维选注,学苑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20xx年版;《武林旧事》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随笔》20xx年版。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都市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十卷。
南宋孟元老撰。
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人。
生卒年不详。
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领都水﹑将作二监事务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
生平事迹不见他书记载。
现在仅能据其自撰的《东京梦华录》序,了解其生平大概。
他生于北宋末年,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东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后南逃,在东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
《东京梦华录》十卷,约三万言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一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其作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优美瑰丽的语言让后世茅塞顿开。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名篇进行深度赏析与解读,带您一窥这些经典之作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一、《红楼梦》——古代名著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者曹雪芹以丰富细腻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通过荣府的荣、宁两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告诫人们世事无常,富贵不永。
《红楼梦》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社会阶层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其中,贾府的堂奴黛玉因对世俗和虚幻的误解而感到苦闷,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这个形象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伦理及其荒谬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由刘勰所著,包含了对文学创作要求的全面展示。
全书从文学创作方法、修辞艺术、文学理论等多个层面进行阐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首先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内外在要素,内在要素包括内容、结构、题材等,外在要素包括文字、修辞等。
刘勰认为,一个作品的成功在于内外互补,艺术形式与思想内涵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优秀的作品。
此外,《文心雕龙》还讨论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文学应该注重表达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刘勰在书中提到了许多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例如夸张、借古喻今等,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诗经》——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诗歌集合,它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诗经》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方式,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
《诗经》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祭祀、婚嫁、田园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人情世故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经直观地展示了古代社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语文古代文学赏析

语文古代文学赏析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以赏析的方式,介绍几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带领读者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小说通过描述荣府和贾府的婚姻、家族纷争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小说通过描绘贾政府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示了许多复杂的家族关系和社会变革,充满了人情世故和社会洞察力。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六国时期的各国乐府诗人创作的集合。
这部作品以几十篇的诗歌形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和平民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诗经》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打下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史记》《史记》是西汉末年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以史为本、纪传为辅,将中国历史按照时代划分,并详细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史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和多样性,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的集成记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书中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记录了孔子对于教育、家庭、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强调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论语》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也是现代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生活哲学的重要工具。
五、《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以真实历史与奇幻人物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取经之旅。
小说中充满了幽默、夸张的描写,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部对人性、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启示。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赏析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读者不仅可以窥探到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底蕴,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与赏析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与赏析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包括了众多经典之作。
这些名篇既承载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感悟,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几篇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并展开赏析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此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内外因素对封建家庭的摧残和腐朽。
同时,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对人性、感情、命运、生死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读者读完《红楼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
《诗经》以五言古体诗为主,通过歌颂自然景物、抒发人们的感情和表达对国家、社会的思考与期望,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阅读《诗经》,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热爱。
三、《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论语》主要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智慧,提出了许多经典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佛教思想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历险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寓言小说,还融入了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等元素。
《西游记》通过对师徒四人的塑造,传达了对信仰、友情、爱情以及思想解放的思考。
读者通过阅读《西游记》,会对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中的几个代表作品,通过赏析解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窥视到古代中国文人的智慧和心灵世界。
古代文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大学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大学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古代文学名篇更为经典。
这些名篇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欣赏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对几篇古代文学名篇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朽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聪明机智、富有才情,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成为整个故事的主线。
林黛玉则是一个才情出众、性格矛盾的女子,她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展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
另外,《红楼梦》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现象,如贾宝玉的娇生惯养、王熙凤的阴险奸诈等等。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更是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通过对其中一些人物的描写,读者不难发现,毒气蔓延,人性扭曲,直指封建道德的虚伪。
《红楼梦》除了思想内容丰富外,其艺术表达也非常独特。
曹雪芹的倒叙叙事手法,使整个故事的结构错综复杂,充满悬念。
另外,作者描写细腻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传统文人思想的娴熟运用,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审美的价值。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记录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一千三百余首诗歌,涵盖了宫廷乐府、民间歌谣等各个领域。
《诗经》不仅是音乐文化的载体,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
《诗经》的意象丰富多样,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索。
比如《关雎》一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雎鸠的形象,描述了淑女的美貌与君子的心动,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今天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赏析。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人情世故。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通过对爱情、权力和家族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同时,小说通过对贾府衰败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收录了周代的民歌、宫廷歌曲和祭祀诗歌等,内容涉及爱情、自然、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诗经》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经的艺术特点在于其音乐性和意象的丰富性,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林冲、武松等英雄人物为主线,描绘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激烈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水浒传》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四、《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无数读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论语》的艺术特点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的简练性,通过对人生道德和社会伦理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一众人物为主线,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欣赏经典作品的赏析与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欣赏经典作品的赏析与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丰厚。
在各个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上,古代文学无疑是最为重要和独特的部分,包括了许多流传至今、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欣赏和解读,来探究古代文学的精髓,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文化启示。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细节刻画,描绘了一幅神秘、又充满真实感的家族风云之谜。
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到金陵十二钗,作者曹雪芹透过这些独特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道德、人性弱点和封建社会的腐败。
二、《论语》《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之一。
书中整理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涉及很多方面,如仁、义、孝、友、君子、君子之道等,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三、《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其思想内容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即万物的源头是由一种无形无质的“道”构成的。
在《道德经》的经典语录中,关于追求心灵平静、求得人生幸福、实践社会公正和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内心真谛和人生价值。
四、《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范之一,记录了周王室和诸侯贵族周周之言,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最早和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涵盖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包括了诸如礼乐文化、儒家思想、封建伦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相统一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负盛名、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它是以三国时代为背景,描绘了各路英雄豪杰的谋略和战斗,是中国文学的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虽然它是历史小说,但是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价值,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虚怀若谷、拿得起放得下”等都成为了人们信仰的组成部分,深入民心。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名篇影响深远,成为后世传世经典。
本文将选取几篇古代文学名篇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篇一:《红楼梦》——曹雪芹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瑰宝,以其深刻展现人性、细腻描绘世态炎凉而备受赞誉。
整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悲剧性。
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使读者深入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
此外,曹雪芹还通过对宏大的家族命运的揭示,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人性的深思熟虑。
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深度剖析,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篇二:《诗经》——匿名著《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独立于文学流派的作品,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生情感和社会现象。
《诗经》不同于后来的文言文和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贴近于民间文学,表达了平民百姓真实的情感和生活。
诗歌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爱情、亲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思考,展现出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
同时,《诗经》中还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性,通过音律的运用,将诗歌的意境进一步深化。
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使得《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篇三:《论语》——孔子著录《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语》以简洁明晰的语言,而有着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中蕴含的包括道德、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智慧,使之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对象。
《论语》不仅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社会道德以及领导方式产生了广泛影响,更传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
通过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孔子的言行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感受到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武林旧事》通行本有清人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十卷本);宋廷佐刻《武林旧事》(六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五卷本)、以及《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永乐大典》本(其书收此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武林旧事》记录南宋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十卷,周密撰。
《武林旧事》成书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
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
如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今有:《武林旧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武林旧事》裴效维选注,学苑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2001年版;《武林旧事》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随笔》2007年版。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都市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十卷。
南宋孟元老撰。
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人。
生卒年不详。
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领都水﹑将作二监事务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
生平事迹不见他书记载。
现在仅能据其自撰的《东京梦华录》序,了解其生平大概。
他生于北宋末年,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东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后南逃,在东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
《东京梦华录》十卷,约三万言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一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
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
如:卷一记载东京内外城的规模,河道桥梁的分布,宫内门殿阁的座落;卷二、卷三、卷四所述开封各街巷各种商店、货摊,名目繁多的的食品和酒楼、夜市;卷五、卷六记载京瓦伎艺和娶妇、育子、正月元旦朝会、立春元宵等各种节令民俗。
其中娶妇条记述由由起草帖到婚后新女婿到女家拜门的经过;育子条记述孕妇临产前由娘家送衣物催生到来年小孩周岁的种种讲究,可以考证古今风俗的演变。
卷六、卷七中记载的皇帝出行仪制、看百戏的情景、亦可补《宋史礼志》之阙。
由于《东京梦华录》对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均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这就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个时代汴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宝贵资料。
自从它于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墨客,在谈到北宋晚期东京掌故时,莫不首引此书,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对本书的部分资料,都有所选录。
到了近代,由于其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文化史的价值,更引起了中外许多从事各种专史研究的学者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交相征引利用。
人们往往把本书与《清明上河图》视同姐妹之作,二者对于我们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经济发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京梦华录》也开创了以笔记描述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临安的同类著作《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如梦录》﹑《续东京梦华录》等书所沿用。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邓之诚注,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2年版;《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伊永文箋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商务印书馆1959年初版;《东京梦华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东京梦华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都市面貌、市民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二十卷,南宋吴自牧撰。
吴自牧,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
该书成书年代,据自序中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
书中所署甲戌岁中秋日(即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疑是传抄有误。
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情况,如卷一:元旦大朝会、立春、元宵、车驾诣景灵宫孟飨;卷七杭州、大河桥道、小河桥道、西河桥道、小西河桥道、倚郭城南桥道、倚郭城北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十六: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附诸色点心)、米铺、肉铺、鲞铺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
其中卷十九瓦舍和卷二十百戏伎艺记述了讲唱文学的名目、演员人名和演出场所,为文学史研究留下极为宝贵的资料,如百戏伎艺中写道:百戏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份,丽正门外宣赦时,用此等人,立金鸡杆。
承应上竿抢金鸡。
兼之百戏,能打筋斗、踢拳、踏跷、上索、打交辊、脱索、索上担水、索上走装神鬼,舞判官,斫刀蛮牌,过刀门、过圈子等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至损坏。
此条所记杂技名称达数十种,还有踢瓶、弄碗、花鼓、弄熊、藏人、烧火、吃针等,可见此时已有大型魔术和驯兽等表演。
另外傀儡戏又分为悬线傀儡、杖头傀儡和水傀儡等门类,极为丰富。
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梦梁录》符均张社国解说,三秦出版社历代名家小品文集2004年版;《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
《游宦纪闻》记载宋代历史轶事、人物掌故、风土人情笔记,十卷,南宋张世南撰。
张世南,《文献通考》作士南,字光叔,鄱阳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1225)在世。
与刘过、高九万、赵蕃、韩淲诸人游。
张世南系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父官于蜀,在蜀活动时间较长,自称游蜀道,遍历四路数十郡,周旋凡二十年,又尝官于闽之永福,游历浙闽。
《游宦纪闻》就是他笔记半生游历的结晶。
《游宦纪闻》卷帙虽不多,仅十卷计一百零八条,但所包括的内容,却很广泛。
举凡当代掌故,逸闻轶事,风士人情,文物鉴赏;以及艺文,小学,考古,历法,术数,医药,园艺等方面,均有所论及。
而又注重实际,不尚空谈。
其中如:蕲春铁钱监、谒见刺字、赐绯借紫、高丽国使人状、杨临式等条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四库总目》称其为多记杂事旧闻,为说部佳本之一。
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稗海》本,《说郛》本,今有:《游宦纪闻》,张茂鹏等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游宦纪闻》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版;《游宦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
《枫窗小牍》记载宋代人物轶事、典章制度类笔记,二卷。
南宋袁褧撰,子袁颐续。
袁褧字尚之,吴县人(今江苏苏州)。
早年为诸生,可是乡试屡试不第。
晚年躬耕于谢湖,自号谢湖居士。
工诗、文、书、画,与兄表、弟褒、袠及从弟砄、裘,时称袁氏六俊。
书法俊迈,宗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又善画花鸟。
诸生贡太学。
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
画山水潇洒,林丘掩映。
任意写竹枝花朵,饶有生趣。
卒年近八十。
有《田舍集》及《奉天刑赏录》。
《枫窗小牍》由其子袁颐续成,书名也由其子定名于渡江之后。
其序云:余迫猝渡江,侨寓临安山中,父书手定都为乌有,第日对窗西鸟,相省念旧,闻得数十事录之,以备遗忘。
时晚秋萧瑟,喜有丹叶残霞来射几案。
会录成,辄呼酒落之,名曰《枫窗小牍》。
《枫窗小牍》多记汴京见闻,亦及临安杂事。
有关北宋后期南宋前期礼仪、风俗、政事、艺文等佚闻,可与史传相参较。
如记张思训在仁宗时制作的浑天仪,可补中国科技史之阙:太平兴国中,蜀人张思训制上浑仪。
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起为楼阁数层,高丈余,以木偶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钟击鼓。
又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即自执辰牌循环而出。
余大王父赞善公尝入文明殿漏室中见之。
书中所记宋初到北宋末年徽宗朝户籍增长情况以及南渡初尚存的户籍,更为经济史中宝贵资料:国初,杭粤蜀汉未入版图,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
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
太宗拓定南北,户犹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
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
噫!可谓盛矣。
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
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
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
《枫窗小牍》有明万历年间刻本,《稗海》本,《知不足斋》本、《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今有:《枫窗小牍》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枫窗小牍》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枫窗小牍》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