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翻译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一首关于:写景的诗翻译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6)箫:一种乐器。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嘿,你知道吗?中国古桥那可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呢,古桥就像一位位历史的长者,静静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上。
而古人也留下了好多描写古桥的古诗,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其中两首。
先来说说杜牧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写的是扬州的二十四桥。
你想啊,在那有着二十四座桥的地方,明月高悬的夜晚,该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
就好像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墨色晕染出一座座桥的轮廓,而明月就是那最亮的一点高光。
我仿佛能看到一个玉人站在桥上,吹奏着箫,那悠扬的箫声在桥间回荡,仿佛是古桥在低吟诉说着往事。
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我一定要跑到二十四桥上,听听那箫声,感受下那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你难道不想吗?再看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几句诗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拉开,那古旧的小桥就在眼前了。
小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旁边还有人家。
这就像我们记忆里的老家,那座熟悉的小桥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
我记得村里的老人总是坐在桥边,就像那古桥的守护者。
我小时候就爱从桥上跑来跑去,桥下的流水就像我的小伙伴,陪着我度过了好多时光。
这诗里的小桥虽然普通,但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虽然平凡,但是珍贵无比。
你在生活里有没有这样一座像诗里一样充满回忆的小桥呢?我觉得这些描写古桥的古诗,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
它们让古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古桥在诗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就像我们在这世界上,因为有了回忆和情感而变得鲜活。
这两首诗啊,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在古桥文化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着。
与明月古桥有关的诗词

1.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2.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3. 波上登楼望楚,立春遥看旌旗。
陌上吴宫,但寒烟衰草凄迷。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4.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水天犹一色。
——张鎡《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5.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张泌《满宫花·花正芳》6.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7. 二十四桥仍在,心情又是何堪。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8.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咏梅》1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2. 二十四桥空寂寥,绿杨摧折旧官河。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3.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14.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朱栴《官桥柳色》15. 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韦庄《台城》16. 桥上行人桥下水。
望月桥边月。
——刘克庄《醉落魄·月华如水》17.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颜仁郁《农家》18.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罗隐《赤壁》19. 忆昨车声载道,绣毂雕鞍竞驻。
——张炎《渡江云·山空天入海》20.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
诗人开篇两句写的是诗人所在的长安和好友韩绰所在的扬州两地的景色对比,“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身在长安,想念的却是扬州之地的景色。
当地是青山重重,水路迢迢,青山绿水一派美丽景色。
今天的长安已经是深秋,但是扬州之地应该还没到树叶花草凋落的季节吧。
后两句写诗人调侃韩绰的玩笑,也写出了诗人隐隐渴望回到扬州之地的心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指代的就说扬州,扬州吴家砖桥曾有24美人演奏笙箫,所以也就成了扬州城的代称。
“玉人”值得就说韩绰,所以这两句的意思就是,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依然还在继续之前的日子,教授那些女子们演奏笙箫吧?。
王昌龄名言

王昌龄名言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名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昌龄的名言主要体现了他对人生、爱情、国家和理想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王昌龄十句名言的分析和解读。
第一句名言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王昌龄捧心中惆怅。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登鹳雀楼》诗中,用了明月和惆怅来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思考。
王昌龄认为人生如长堤,弹指一挥间,而他选择用明月和惆怅来形容时光的流失,表达了他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尽思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第二句名言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出自《登鹳雀楼》中的另一首《月夜忆舍弟》。
这句话以借景抒怀的方式,用春水的流动来比喻人生的变幻无常,表达了对生活中苦恼和忧愁的思考。
王昌龄认为,人生中的悲涛汹涌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第三句名言是:“人生如梦,一尘不嗜。
”这句名言表达了王昌龄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生命如梦一般短暂,不应该沉迷于尘世的纷繁和欲望的诱惑,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的境界。
这句名言呼唤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纯真,表达了王昌龄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观。
第四句名言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登鹳雀楼》诗中,用夕阳和黄昏来比喻人生的衰老和生死的无常。
王昌龄意识到人生如夕阳,美好而短暂,又夹杂着生命的黄昏和衰老的阴影。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无情和对生命的担忧。
第五句名言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用挑灯看剑和吹角连营来象征士兵们勇敢和坚定的精神。
王昌龄通过表达士兵们的英勇和战斗的艰辛,让人们看到了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深深的敬意和赞美。
第六句名言是:“青青河畔草,绵绵思念。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登鹳雀楼》诗中,用河畔草和思念来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昌龄在长期的征战中,总是思念着远离家乡的亲人和故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乡之情。
第七句名言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名言出自王昌龄的《秋风辞》诗中,用红豆和春天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最新2018】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原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意思是: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诗意】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原文、赏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草木已经枯败。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牧诗名句

杜牧诗名句1、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见杜牧《送友人》。
这两句大意是: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发到时候就长出来了。
此二句主要抒写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一说,指扬州西门外的红药桥,相传古时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桥。
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处当指风流倜傥的韩绰。
这两句大意是:二十四桥洒满了皎洁的月色,空中传来悠扬的箫声,朋友啊,在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这首诗是杜牧寄给友人韩绰的,抒写对江南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既写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的古老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调侃的口吻探询友人的近况,表现了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
那隐隐传来的萧声,又给月夜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诗句语言秀丽,意蕴丰富,感情深长,情趣盎然。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见杜牧《江南春》。
南朝: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四百八十寺:泛指南朝兴建的寺院之多。
这两句大意是:南朝时建筑的众多寺院,无数楼台还掩映在烟雨之中。
此二句写江南楼台景观,寓有深意,既凭吊了南朝留下的古建筑,又讽刺了统治者崇信佛教,广建寺院,以至国破身亡。
如今,他们修建的佛殿经台还在,而这些统治者早已销声遁迹了。
4、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见杜牧《题乌江亭》。
不期:不能预料。
包羞忍辱:能忍受失败的耻辱。
这两句大意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谁都难以预料,能忍受先艘的羞辱,才算得上是男子汉。
这首诗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诗人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能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总结教训,将来一举打败强敌,复仇雪恨。
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见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这两句大意是: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
正确答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