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d)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c)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bcd)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复习题

作业马克思复习题1.第1题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标准答案:C2.第2题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标准答案:D3.第3题经济根底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D.由社会一定开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标准答案:D4.第4题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理论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标准答案:D5.第5题资本主义开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原始资本主义和兴旺资本主义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标准答案:B6.第6题生产关系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关系D.产品的交换方式标准答案:B7.第7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锋利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标准答案:D8.第16题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根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标准答案:A9.第1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标准答案:B10.第18题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头脑中固有的B.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1.第19题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答案】B2、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答案】A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答案】C4、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答案】D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答案】C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答案】A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B.生产严重不足C.生产绝对过剩D.群众消费不足【答案】A10、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答案】C1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答案】C12、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马克思习题(带答案)

1一、单项选择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正确答案是】:A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正确答案是】:B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资本论》D.《神圣家族》【正确答案是】:A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正确答案是】:C5、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正确答案是】:A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是】:A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答案是】:C8、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这是()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正确答案是】:B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B、吉登斯C、萨特D、罗森贝格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B、三C、二D、一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B、 1995年C、 1996年D、 1998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C、卢卡奇、倍倍尔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马克思主义信仰C、马克思主义方法D、马克思主义结论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C、是封闭的D、具有阶级属性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共产党宣言》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C 2.B 3.D 4.A 5.D 6.C7.B8.C9.C10.C11.B12.C13.B14.C15.A16.A17.D18.A19.B20.D21.B22.A23.C24.C25.D26.C27.C28.B29.A30.C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答案】C2、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答案】D3、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答案】B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B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答案】D6、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答案】B7、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C.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D.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答案】C8、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答案】D9、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答案】A10、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D.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答案】A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12、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案】C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答案】D14、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答案】B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16、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D1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答案】C18、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D19、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2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答案】A2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答案】B2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资本频繁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对这个问题(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应现实、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对物质的理解有何不同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感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五,它为科学的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时一切事务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6、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问题,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体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一时的指导,但仍然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多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7、什么是实践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生活,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是什么特点:实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地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形式: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1、物质生产劳动形式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实践9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1、什么是矛盾及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有何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何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挣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个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法,人多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的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14、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有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5、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6、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语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体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海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17、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首先,必须尊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是由于物质对精神、客观对主观,存在对思维的决定性作用决定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之,如果不顾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是由于精神对物质、主观对客观、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决定的。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
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18、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19、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时间为认识提高哦你好了可能(3)时间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型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