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思 的 思 维 方 式
《逻辑的力量》(五)逻辑思维下的驳论文写作(课件

如,《文学和出汗》黑用的就是数论露法,对方的观点是“文学 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香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 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水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 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鲁迅先生就抓住了对方论据中的不合 理成分,“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 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写作指导】
名言警句其实往往只是格外强调某种观点,并非普遍真理,只 要仔细揣摩,不难找到其中的漏洞。题目中的观点是让我们谦虚 谨慎,不要贻笑大方。但反过来想,在行家里手面前展示自己的 才华才能够更好地验证自己的能力,得到行家的指点,从而精进 才学、登堂入室。相反,总是在行家面前唯唯诺诺就永远不可能 有所突破,没有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人类文明又将如何进步呢 ?其实,回望历史,敢于班门弄斧的名人相当多,他们的事迹都 可以用来反驳敌方的观点。
在这则小故事中,求念信的那个人头脑中形成的论题是“阿凡 提是学者”,论据是阿凡提“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这个论 据与论题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由“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 ”不必然能推出“阿凡提是学者”的论题来。因为头上没有戴散 蓝的,可能是学者;头上戴散蓝的,不一定是学者。阿凡提用归 谬的方法-----”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好 ,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进行 反驳,既有力,又风趣。
谢谢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 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奏也。
苏洵先提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但随即考虑到反对方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所以,赶紧补充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这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故意提出反对意见,暴露漏洞,然 后加以堵防,使论证更严谨,这就叫“预堵漏洞”。
反思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过 程 性 、 价 性 和 反 馈 校 正 性 , 疑 是 提 供 了教 学 改革 的 新 思 路 。 评 无
二 、 思 性 教 学 对 数 学 思 维 品质 的 影 响 。 反 教 育 心理 学 认 为 , 有 经 过 自己探 究 、 考 与 概 括 的认 识 , 能 真 正 纳 入 自 己 已有 的 认 知 结 构 , 只 思 才 获 得 深 刻 的 理 解 。只 有 通 过 学 生 本 人 的 积 极 探 索 和 思 考 , 能 提 高 数 学 思 维 品 质 。由 于 反 思 性 教 学 突 出 探 才 究 性 , 调 学 生 通 过 反 思 来 发 现 问 题 并 解 决 问题 , 以 十 分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批 判 性 、 密 性 、 强 所 周 广 阔性 、 刻 性 、 新 性 , 服 思维 定 势 负 迁 移 的 影 响 , 而 较 好 地 发 展 数 学 思维 品 质 。 深 创 克 从
1 、有 助 于 发 现 错 误 — — 培 养 思 维 的 批 判 性 。
维普资讯
2O0 2年 8月
安 庆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然科 学 版 ) 自
J u n l fAn n a h r l g ( at r i n e) o r a qig Te c e s Col e N u al o e Sc e c
各 方 面 的 相 互 作 用 下 , 生 超 越 已 有 信 息 之 外 的 信 息 , 而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学 会 学 习 。对 学 生 而 言 , 反 产 从 “
思 ” 是 要 对 学 习 的 全 过 程 进 行 自觉 、 入 、 复 的 思 考 , 看 一 看 、 一 想 , 如 逻 辑 上 有 无 漏 洞 ? 解 题 就 深 反 再 想 比 方 法 是 否 正 确 ?有 无 其 它 方 法 ? 有 无 捷 径 ?结 论 能 否 推 广 ?能 否 变 化 条 件 得 出 新 的 命 题 ?能 否 “ 一 反 举
注重逆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维 定 势 , 相反 的方 向思 考 问 题 。 它 的 基本 特 点 是 : 已 有思 从 从 路 的 反方 向去 思 考 问题 , 推 不行 , 虑 逆 推 ; 接 解 决 不 行 , 顺 考 直 想 办 法 间 接 解 决 ; 命 题 研 究 过 后 , 究 逆 命 题 : 讨 可 能性 正 研 探 发 生 困难 时 考 虑 探 讨不 可 能 性 。 在解 决 数 学 问 题 时 , 般 情 况 是 由 已知 推 出结 论 , 而久 一 久 之 , 生 就 形成 了这 种 正 面思 考 的 思 维定 势 定 势 , 难 棘 手 , 履 艰 难 。事 实 困 步 上 , 物都 是辩 证 的 , 与 小 、 与 少 、 单 与 复 杂 , 是 相 辅 事 大 多 简 都 相 成 的 。 问题 的 正 面 限制 条 件 弱 时 , 反 面 的 限制 条 件 反而 当 其 强, 当从 正 向 去 思 考 困 难 时 , 果 善 于 逆 向 思 维 , 重 逆 向分 如 注 析 、 向 变形 及 正 逆 转 化 的 限 制条 件 , 往 往 可 以 开辟 新 的解 逆 则 题途 径 , 繁就 简 , 避 优化 解 题 过 程 。在 这 过 程 中 学生 就能 训 练 思 维 的灵 活 性 , 养 创新 意识 和 创 新 思维 能 力 培 转换角色 。 反面 求 证 法 国数 学 家 阿达 玛 说 过 : 若 肯 定 定 理 的假 设 而 否 定 其 结 “ 论 , 会导 致 矛 盾 。 我们 在 解 数学 题 时 , 一 些 问 题 直接 推 证 就 ” 有 难 以人 手 或难 以 简 明表 述 时 ,就 要 从 反 面 的 角度 思 考 .把 条 件 、 论 角 色 转 换 , 结 论 的 反 面 当条 件 用 , 过 肯 定 题 设 而 结 把 通 否 定 结 论 , 出 矛盾 , 而 反 面求 证 。 体 地讲 , 导 从 具 是从 否定 问题 结 论 人 手 ,作 出与 求 证 结 论 相 反 的 假设 :将 反 设 作 为 已知 条 件 , 由此 通 过 一 系 列 的正 确 逻 辑 推 理 导 出 矛 盾 : 盾 的 原 因 并 矛
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思维方式

一百多年前,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的两位思想巨擘: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人类全部思想精华,创立了伟大的划时代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学说,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和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内容上的学习研究,到对其产生这一伟大学说的主观辩证思维方法上的积极探讨,应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一、辩证思维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思维探源和思维揭示辩证法思想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思想现实,而辩证思维方法则是辩证法思想的思维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方面说,辩证法是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从思维学方面说,辩证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思想形态的辩证法和作为思维形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
辩证法并不割断自己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形成到近代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辩证法思想走向成熟。
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辩证法,却是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改造中诞生的。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彻底结合,产生了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的成熟,是思维科学和辩证思维方法发展成熟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思维本质的揭示,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思维是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方面的反映。
人们在承认思维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主观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形式等)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那么,辩证思维的确立是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不是。
辩证思维不仅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而且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发展和再运用。
辩证思维非但不能抛弃逻辑思维,而且还要以其为基础和内在依托,把逻辑思维的科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坚决、彻底地贯彻到辩证思维的全过程并加以充分的运用。
意思相反的字构成的四字成语

意思相反的字构成的四字成语1—2位是反义词:悲喜交加黑白分明功败垂成进退两难进退维谷轻重缓急轻重倒置生死存亡生死攸关始终如一是非曲直阴阳怪气左右逢源3—4位是反义词:不关痛痒颠倒黑白混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是非举足轻重无足轻重礼尚往来1—4位是反义词:公而忘私死里逃生1—3位是反义词:大惊小怪大街小巷大材小用大同小异东奔西走东张西望古为今用今非昔比苦尽甘来来龙去脉冷嘲热讽里应外合南辕北辙南腔北调新年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1—2位是反义词:悲喜交加黑白分明功败垂成进退两难进退维谷轻重缓急轻重倒置生死存亡生死攸关始终如一是非曲直阴阳怪气左右逢源 3—4位是反义词:不关痛痒颠倒黑白混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是非举足轻重无足轻重礼尚往来 1—4位是反义词:公而忘私死里逃生 1—3位是反义词:大惊小怪大街小巷大材小用大同小异东奔西走东张西望古为今用今非昔比苦尽甘来来龙去脉冷嘲热讽里应外合南辕北辙南腔北调新年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两个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四字词语:悲欢离合、凶多吉少、喜新厌旧、南来北往、死去活来等。
一:悲欢离合[ bēi huān lí hé ] 1. 【解释】:悲伤、欢乐、离散、聚会。
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2.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意思: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3. 【示例】: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悲欢离合,回想起来最有意思。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二:凶多吉少[ xiōng duō jí shǎo ] 1. 【解释】:凶:不幸;吉:吉利。
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2.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主公抱病半月,被奸臣隔绝内外,声息不通。
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要求,辩证思维是推动科学不断更新完善的基础,科学发展的历程,表明重大的科学创新往往始于对现有科学成果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自然科学本身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是一个从混沌到分离再到统一的过程。
古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直觉和猜测的水平上 ,但却是从总体上把我世界。
近代科学(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上半叶)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但却是机械的、非此即彼的研究,所以还处于一个搜集材料的阶段。
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由非此即彼到以此亦彼。
科学发展由分离走向综合的趋势,反映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各门学科的综合需要理论思维,否则无法综合。
辩证思维能开拓科学家的理论思维和思路,使打通各门学科间的桥梁。
如何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维护社会和平正义-2019年精选文档

如何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维护社会和平正义、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一)特权现象所谓特权现象,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因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而独自享有的权利或权力,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制度的政治现象。
这些个人或团体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有些是法律赋予的,有些则是法律不承认的,但他们都是权力分配不公的结果。
我国虽然不存在制度特权,但由于对特权现象的打击力度不够,清除地不够彻底,加之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新旧制度正处于相互交替阶段,特权现象在制度间隙中苟且偷生,甚至凭借其扩张本能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部门需对这种现象引起高度重视。
(二)特权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残余力量,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紧密相连。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但是我国的圭寸建思想根深蒂固,圭寸建残余势力并未完全肃清。
在现代社会,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多数人的思想中仍对特权思想充满向往。
我们必须要对特权思想有着正确的认识,必须明确它与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人人平等的理念是绝对对立的。
三)特权思想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表现1.特权思想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特权现象仍然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原因。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这在客观上为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是政治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各种监督机构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不够健全,不能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地监督。
三是思想原因。
我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尤其在领导干部中没能彻底根除,这也是特权现象普遍存在的主观原因。
2.特权现象在中国现代社会的表现何谓特权现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外,利用公共权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谋取一己私利的现象就是特权现象。
其主要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权利的垄断和扩张;二是权利的特殊化及等级化;三是职务的世袭制或终身制。
特权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⑴心理学3: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⑵意识3: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世人对现实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
⑶无意识3: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⑷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3: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任何事物必须按照其本来面貌实实在在的去考察。
⑸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3:是指在心理学中要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
第二章⑹神经元2:是具有胞体和突起的特殊类型的细胞,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其主要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胞体。
⑺神经兴奋1: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域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较安静的状态转为较活跃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兴奋。
⑻突触2: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每个突出都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
⑼反射1: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⑽条件反射1:是有机体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它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功能,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⑾无条件反射1: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
第三章⑿感觉3: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⒀知觉3: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⒁错觉3: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觉。
第四章⒂记忆3: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反应的心理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在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⒃记忆表象3:简称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⒄内隐记忆2:是指个体在无法一时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有时也叫无意识记忆。
⒅保持2: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的过程,亦即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的思维方式
反思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人类把握这个经验世界,有三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叫做表象思维,也叫做物质思维;第二种叫做形式思维,也叫做形式推理;第三种叫做思辨思维,也叫做哲学思维,或者说反思。
整个的外在世界或者说我们人类的生活世界,这是我们外在的经验的对象,这种经验的对象,构成了我们的思想的内容,这种思想的内容最根本的存在方式就是概念。
反思是对于思想的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所以反思的生活也是一种批判的活动。
人对于经验的世界的一种观念的的反映,被把握为思想,或者反过来说,思想所把握到的这个世界,就是概念的世界。
人不仅要构成关于这个世界的思想,而且要去思考这个思想是合理的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呢?所以它又包含了一个对于思想本身的思想,这就是反思,以思想作为中介而达成的关于世界的把握。
不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思想,而是把关于世界的思想作为了它的对象,因此它才是反思。
把你思考的对象指向了思想的本身,而在这思想里面,有蕴含着这个整个的世界和全部的生活。
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充分的自觉到,哲学不是直接地以经验世界为对象,而是以关于经验世界的思想为对象的,它不是对一个抽象的观念的
反省,而是对于这个思想所包含着的整个的经验世界和我们的全部的生活的一种反省,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实的思想概念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