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脂类的测定
脂类的测定选用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一、概述 1、食品得脂类含量
2、食品中脂类物质存在形式
存在 形式
游离态脂肪: 动物油脂、植物油脂 结合态脂肪:磷脂、糖脂、脂蛋白等
3、脂类在食品与食品加工中得作用 ① 脂类在食品中得作用 ② 脂类在食品加工中得作用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4、脂类物质得理化性质 (1)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脂类水解 (3)氧化反应 (4)不饱和脂肪酸得双键易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 (5)高温下甘油结构得脂类易发生氧化,产生辛辣气 味得丙烯醛。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3、仪器: 抽脂瓶:内径2、0-2、5cm,容积100mL。
4、试剂:参见教材p64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5 、测定方法
取一定量试样
氨水1.25ml 抽脂瓶
震摇2min,再加入
10mL乙醇,冷水
中冷却
混匀, 60℃水浴 5min
再加入 有溶剂 提取脂肪
回收溶剂、烘干、称重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6、 结果计算
(m2-m1)x100% 脂肪含量(%) = ────────
W x V1/V
式中:m2——烧瓶和脂肪质量,g; m1——烧瓶质量,g; W——样品质量(g或毫升数*相对密度); V——读取醚层总体积,mL; V1——放出醚层体积,mL 。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四)巴布科克法 1、原理: 乳脂肪以脂肪球状分散于乳中,脂肪球周围包着 一层蛋白质膜。当加入一定浓度得硫酸后,可使蛋白 质膜变成可溶性酪蛋白硫酸复合体和不溶性得硫酸钙 而遭破坏,使液态脂肪游离出来。配合加热与离心作 用,使乳脂肪聚合而上浮。
第四节 脂类得测定
(3)提取 取出试管,加人10毫升乙醇,混合。冷却后将混合物移 于100毫升具塞量筒中,以25毫升乙醚分次洗试管,一 并倒人量筒中。待乙醚全部倒入量筒后,加塞振摇1分 钟,小心开塞,放出气体,再塞好。静置12分钟,小心开 塞,并用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冲洗塞及筒口附着得 脂肪。静置10-20分钟,待上部液体清晰,吸出上清液 于已恒重得锥形瓶内,再加5毫升乙醚于具塞量筒内, 振摇,静置后,仍将上层乙醚吸出,放入原锥形瓶内。
医学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

族 ω -7(n-7) ω -9(n-9) ω -6(n-6) ω -3(n-3)
母体脂酸 软油酸(16:1,ω -7)
油酸(18:1,ω -9) 亚油酸(18:2,ω -6,9) α -亚麻酸(18:3,ω -3,6,9)
10
表7-2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6656 9791
×
100% = 68% (能量利用效率)
41
表7-3 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
以1mol计 以100g计 能量利用效率
软脂酸 129 ATP 50.4 ATP
68%
葡萄糖 38 ATP 21.1 ATP
68%
42
3. 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 (以CM形式吸收入血)
24
С ³¦ £º Ö¬ ·¾ ×é Ö¯ £º ¸Î Ôà £º
ʳ Îï ¸Ê ÓÍ Ò» õ¥ TG GΪ Ô ÁÏ ¸Ê ÓÍ ¶þ õ¥ TG GΪ Ô ÁÏ ¸Ê ÓÍ ¶þ õ¥ TG
25
二、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1. 脂肪动员 (1) 概念:
甘油三酯
(均含脂酸)
饱和脂酸
2. 不饱和脂酸
(不含双键) (含双键)
长链脂酸 12-26c 3 . 中链脂酸 6-10c
短链脂酸 2-4c
(16c、18c)
7
* 体内脂酸来源:
1. 机体自身合成: 饱和、单不饱和, 储存于脂肪组织中
2. 食物脂肪供给: 多不饱和(必需脂酸, PG等的前体)
8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14
辅脂酶 (colipase)
第七章 脂类的测定

LOGO
脂类的测定
1 概述
2 脂类的测定方法
2.1 索氏提取法 2.2 酸水解法 2.3 罗紫-哥特里法 2.4 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 2.5 氯仿—甲醇提取法
LOGO
1 概述
(1)脂肪在食品与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2)食品中脂肪存在的形式 (3)脂类的提取 (4)常用的测定脂类的方法
或石油醚不断的回流提取,控制每分钟滴下乙醚80滴
左右,抽提3-4h至抽提完全(视含油量高低,或812h,甚至24h)。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抽提管 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 痕迹。
LOGO
LOGO
⑤ 回收溶剂 取出滤纸筒,用抽提管回收乙醚,当乙醚在提脂管 内将虹吸时立即取下提脂管,将其下口放到盛乙醚 的试剂瓶口,使之倾斜,使液面超过虹吸管,乙醚 即经虹吸管流入瓶内。按同法继续回收,将乙醚完 全蒸出后,取下脂肪瓶,于水浴上蒸去残留乙醚。 ⑥ 称重 用纱布擦净烧瓶外部,于100~105℃烘箱中烘至恒重 并准确称量。或将滤纸筒臵于小烧杯内,挥干乙醚, 在100 ~105 ℃烘箱中烘至恒重,滤纸筒及样品所减 少的质量即为脂肪质量。所用滤纸应事先用乙醚浸 泡挥干处理,滤纸筒应预先恒重。
LOGO
(6) 结果计算
m2 m1 100 % m
式中 -----脂类质量分数,%; m-----试样质量,g; m1----提脂瓶质量,g; m2----提脂瓶与样品所含脂肪质量,g; 或脂类(质量分数)=(抽提前滤纸筒质量-抽提后滤 纸筒质量/样品质量)×100%
(7)说明
① 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 剂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造成 非脂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 能往外漏样品,但也不要包得太紧影响溶剂渗透。 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 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② 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 糖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滤纸一 起烘干,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第七章--脂类与生物膜及脂代谢

第七章脂类与生物膜及脂代谢第一节脂类和生物膜化学一、脂类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脂类是脂肪和类脂及其它们的衍生物的总称。
脂肪:(甘油三酯或三酯酰甘油)分布于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肠系膜、肾内脏周围——脂库,含量随营养状态变动,称可变脂。
脂类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分布在生物膜和神经组织中——组织脂,含量稳定,称为固定脂。
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故可用乙醚和石油醚等提取)。
用这类溶剂可将脂类物质从细胞和组织中萃取出来。
脂类的这种特性主要由构成它的碳氢结构成分所决定。
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它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所含有的磷脂几乎都集中在生物膜中。
脂类物质,主要是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
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具有生物活性的某些维生素和激素也是脂类物质。
(一)、脂酰甘油类脂酰甘油(acyl glycerols),又可称为脂酰甘油酯(acyl glycerides),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
根据参与产生甘油酯的脂肪酸的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单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和三脂酰甘油三类。
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其结构如下:194CH2OHC H HOCH2OHHO COR1HO COR2HO COR3+COR1OCH2CCOR2O HO COR32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R1,R2和R3可以相同,也可不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它是甘油中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失水后形成的酯。
第七章脂类测定

二. 脂类的测定方法 一)索氏提取法(索克斯列特抽提法) (一)原理
将经前处理的、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乙醚 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 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 粗脂肪。
三)脂类的测定 脂类的测定项目很多,我们只介绍脂类总量
的测定。
常用测定脂类的有机溶剂:
1. 乙醚 1)溶解脂肪的能力强,应用最多。 2)乙醚沸点低(34.6℃),易燃。 3)乙醚可饱和2%的水。含水乙醚在萃取脂肪的
同时,会抽提出糖分等非脂成分。 4)含乙醇的乙醚能溶解非脂成分,使结果偏高
2. 石油醚 吸收水分比乙醚少,允许样品含微量的水分。
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它没有胶溶现 象,不会夹带胶态的淀粉、蛋白质等物 质。石油醚抽出物比较接近真实的脂类。
但乙醚、石油醚都只能提取样品中游离态的脂 肪。
3. 氯仿—甲醇 一种有效的溶剂,对脂蛋白、磷脂提取效 率较高。特别适用于水产品、家禽、蛋制 品中脂肪的提取。
样品的预处理
1. 固体样品要粉碎,颗粒大小要合适,注意粉碎 过程中的温度,防止脂肪氧化。 2.样品要干燥
④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
A.取6ml 乙醚,加2ml 10%的碘化钾溶液,用 力振摇,放置1分钟,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 化物存在。
B.乙醚+少量Fe2++少量kCNS—红色现象生成, 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 除过氧化物:
含过氧化物乙醚+少量Feso4--除去过氧化物 (蒸馏)
过氧化物如:
化合物和蛋白质高一倍以上; 3、脂肪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等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 收。 5、脂肪与pro结合生成的脂蛋白,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完成体 内生化反应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脂类含量对产品 的风味、组织结构、品质、外观、口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脂肪含量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
第七章脂类的测定p93第一节概述

称取混匀试样3-5g注入锥形瓶内,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 再加3滴酚肽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内不消失,记 下消耗的碱液体积(V)。 结果计算:油脂酸价=(V×c×56.1)/m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其淋等能在 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 食品。需采用抽脂瓶。
(3)操作方法: 取一定量样品于抽脂瓶中,加入1.25ml氨水,充分混匀,置于60℃水浴中加热
5min,再振摇2min,加入10ml乙醇,充分摇匀,于冷水中冷却后,加入25ml乙醚, 振摇半分钟,加入25ml石油醚,在振摇0.5min,静置30min,待上层液澄清时,读取 醚层体积,放出一定体积的醚层于一个已恒重的烧瓶中,蒸馏回收乙醚和石油醚,挥 发干残余醚后,放入100-105℃烘箱中干燥1.5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取至室温后称重, 重复操作至恒重。
别适宜于水产品、家禽、蛋制品等食品脂肪的提取。 采用乙醚提取脂类时,必须采用无水乙醚作提取剂,且要求样品必须烘干; 对于结合态脂类,必须预先用酸或碱破坏脂类和非脂成分的结合后才能提
取; 用溶剂提取食品中的脂类时,对样品要求一定的预处理,如粉碎、碾磨,
烘干等,目的是为了增加样品的表面积,减少样品含水量,使有机溶剂更有效 的提取出脂类。
(4)结果计算: 脂肪含量%= (m2-m1)/( m×V1/V) ×100
式中:m2——烧瓶和脂肪总质量,g; m1—空烧瓶质量,g; m—样品质量,g V-读取醚层总体积,mL; V1-放出醚层体积,mL
(5)说明与讨论:
3、巴布科克氏和盖勃氏法 (1)原理:
《食品分析》-脂类物质的分析

表1 几种主要的脂质分析方法比较
方法
检测目标
适用对象
索氏提取 酸水解
游离态脂肪(粗脂肪)
肉制品、豆制品、坚果制 品等
游离态和结合态脂质
易吸湿、结块、不易烘干 食品
罗紫-哥特里
结合态脂质
乳及其制品
氯仿-甲醇
结合态脂质
鱼、贝类、肉、禽、蛋等
第三节 食用油脂理化指标分析
1.酸价
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 氧化钾的质量(mg)
思考题:
➢为什么索氏提取法不适合乳及乳制品? ➢为什么发酵大豆类制品不能采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测定
其脂肪含量? ➢在过氧化值的测定中,硫代硫酸钠溶液为什么要滴定
至样液黄色接近褪去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 ➢羰基价的测定过程中加入三氯乙酸的作用是什么?
淀粉指示剂 0.5mL
NaS2O3滴定,计算消耗的NaS2O3 量。
b 100(0 V V0)c 2m
b——样品过氧化值,mmol/kg V——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V0——空白试样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2——硫代硫酸钠与过氧化物定量反应的反应系数
量为衡量 ➢前后两次称量的差值应≤ 2mg
2.酸水解法
游离和结合脂肪
适用于各类食品脂质的测定(磷脂含量高的鱼 类、贝类和蛋品,糖含量高的食品除外)。
酸水解法
水浴
10mL乙醇混合
样品
酸水解
乙醚提 取脂肪
除去溶剂 粗脂肪
固体 液体
2.00g-5.00g+8mL水+10mL 盐酸
10.00g+10mL盐酸
蒸干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九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说明糖类物质的分类、结构、性质与测定方法的关系。 •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 滴定,且不能随意摇动三角瓶? • 高锰酸钾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在测定过程中 应注意那些问题? • 用铁氰化钾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时,向样品中加入铁氰化 钾溶液后再加热,是否会引起还原糖水解,为什么? • 测定食品中的蔗糖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水解条件? • 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 点是什么?现需测定糙米、木薯片、面包和面粉中淀粉含量, 试说明样品处理过程及应采用的水解方法。 • 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 • 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物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测 定结果的准确度?
第四章 水分测定
• 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 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 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 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 1.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挥发性 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 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 的硅胶已受潮。 • 2.蒸馏法:样品中的水分和溶剂间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离; 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馏出了水溶性成分。 • 3.卡尔-费休法:玻璃器皿不够干燥;样品颗粒较大;样品 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样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 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 和维护干燥器?
• 当选择蛋白质测定方法时,那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 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 量? • 在消化过程中加入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 样品消化过程中加入的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 样品经消化蒸馏之前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这时溶液的 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如果没有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 • 蛋白质蒸馏装置的水蒸气发生器中的水为何要用硫酸调成 酸性? • 简述染料结合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的原理? • 蛋白质的结果计算为什么要乘上蛋白质换算系数?6.25的 系数是怎么得到的? • 说明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态氮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 用什么方法可对谷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的质量分析?、食品酸度的测 • 3、食品总酸度测定 时,应该注意一些 定有何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脂的测定 方法
第一类:直 接萃取法
第二类:经 化学处理后 再萃取法
第三类:减 法测定法
第三类:减法测定法(对于脂肪含量超过80%的 食品,通常通过减去其他物质含量来测定脂肪的 含量)
{
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不溶性杂质的测定
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将索取食品样品置于(105±2)℃条件下加热3h,样品 所恒定减少的质量即被认为是其所含水分及挥发物的质量。
巴布科克氏法
(1)原理
用浓硫酸溶解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等非脂成分,将 牛奶中的酪蛋白钙盐转变成可溶性的重硫酸酪蛋
白,使脂肪球膜被破坏,脂肪游离出来,再利用加
热离心,使脂肪完全迅速分离,直接读取脂肪层的
数值,便可知被测乳的含脂率。
(2) 适应范围与特点
这两种方法都是测定乳脂肪的标准方法,适用于鲜 乳及乳制品脂肪的测定。对含糖多的乳品(如甜 炼乳、加糖乳粉等),采用此方法时糖易焦化, 使结果误差较大,故不适宜。此法操作简便,迅 速。对大多数样品来说测定精度可满足要求,但 不如重量法准确。
(3)测定方法
精密吸取17.6mL样品,倒入巴布科克氏乳脂瓶中,再取 17.5mL硫酸,沿瓶颈缓缓注入瓶中,将瓶颈回旋,使液体充 分混合,至无凝块并呈均匀棕色。置乳脂离心机上,以约 1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取出,加入80ºC以上的水至瓶颈 基部,再置离心机中离心2min,取出后再加入80ºC以上的水 至脂肪浮到2或3刻度处,再置离心机中离心1min,取出后置 55~60ºC水溶中,5min后立即读取脂肪层最高与最低点所占的 格数,即为样品含脂肪的百分数。
不溶性杂质的测定
脂类中的不溶性杂质主要包括机械类杂质(如土,砂,碎屑 等),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及某些胶质等。 1. 原理 过量有机溶剂处理式样,过滤溶液,再用有机溶剂 洗涤残渣,直到洗出溶液完全透明,(105±2)℃烘干 称重。所选有机溶剂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溶性杂质的不 同。 2. 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30~50g(m,精确至0.01g),置 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或苯)于水浴中 加热,使样品完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用干燥至恒 重的滤纸(m’’)过滤,滤纸上的沉渣用热的石油醚多 次洗涤,直到洗出的滤液完全透明。 将滤纸于漏斗上干燥后,取下,放入已知恒重的称量瓶中, 置于100~105℃干燥箱内干燥1h后,每隔20min称量一 次,直至其恒重为止(m’)
脂类物质的化学特性
不溶解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石油 醚、甲醇和氯仿等。 脂类物质的存在形式:游离态、结合态形式。
以上性质不适用于磷脂。
脂类的测定
脂类的测定项目很多,我们只介绍脂类总量的测定。
不同来源的食品所含的脂肪在结构上有许多差异, 所以也没有一种通用的提取剂。 脂类的共同特点是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能溶 于脂肪溶剂中,再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具体选择。
结合脂,游离脂
过滤
除去非脂类物质、回收
原理
将试样分散于氯仿-甲醇混合溶液中,在水浴 中轻微沸腾,氯仿,甲醇和试样中的水分形成 三种成分的溶剂,可把包括结合态脂类在内的 全部脂类提取出来。
氯仿-甲醇抽提法
注意事项: 适宜于高结合脂含量的样品,尤其是高磷脂含量,如鸡蛋、 鱼类、肉类等。 对于不含水分的样品,如果用此法,则应该加入适量水 分。
和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量, 提取物的重量即为脂肪含量。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此法适用于各类、各种状态的食品中脂肪测定。特 别是加工后的混合食品,易吸湿,不好烘干的,用索 氏提取法不行的样品,效果更好。
本法不适于测定含磷脂高的食品、如:鱼、贝、蛋品等。
因为在盐酸加热时,磷脂几乎完全分解为脂肪酸和碱,当 只测定前者时,使测定值偏低。本法也不适于测定含糖高
常用测定 脂类的有 机溶剂
乙醚
石油醚
氯仿—甲 醇
1. 乙醚
(有一定极性,但不如乙醇、甲醇、水等)溶解
脂肪的能力强,应用最多。GB中关于脂肪含量的 测定都采用它作提取剂。
乙醚沸点低(34.6℃),易燃。
乙醚可饱和2%的水。含水乙醚在萃取脂肪的同时, 会抽提出糖分等非脂成分。 所以必须用无水乙醚作提取剂,被测样品也要事 先烘干。
此法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联合国粮 农组织 / 世界卫生组织( FAO/WHO)等采用,为 乳、炼乳、奶粉、奶油等脂类定量的国际标准 法。它适用于各种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 分脱脂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 油 及冰淇淋。除乳制品外,也适用于豆乳或加 工成乳状的食品。
(一)原理
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
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
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
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二)适用范围与特点
本法适用于各种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分
脱脂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 淇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 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三)测定方法
因此,在含脂肪的食品中,其含量都有一定的 规定,是食品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 食品的脂肪含量,可以用来评价食品的品质,衡 量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对实行工艺监督,生产 过程的质量管理,研究食品的储藏方式是否恰当 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脂类物质在食品中的作用
提供热量 提供营养,如必须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VE、VD、VA 赋予食品特殊风味 赋予食品柔滑的外观
到的残留物,即为粗脂肪。
适用范围 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脂类含量少或经水解处理过 的,(结合态已转变成游离态),样品应能烘干,磨细, 不易吸湿结块。 此法经典,对大多数样品的测定结果比较可靠。但费时长 (8—16 h)溶剂用量大,需要专门的仪器,索氏提取器。
索氏提取法
过程: 1)样品制备: 固体样品 –磨碎半固体样品或者液体 样品– 加入沙子– 烘干—磨碎 2) 制备底端封口的滤纸筒,筒底部放 脱脂棉,105℃烘至恒重。 3) 把样品放入滤纸筒中. 4) 溶剂抽提脂肪 5) 称量 6) 计算
结果计算
脂肪(%)=(m2-m1) / m×100 m2——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l——接受瓶的质量,g;
m——样品的质量(如为测定水分后的
样品质量计),g。
总脂的测定方法
第一类:直接萃取法(利用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直接从天然或干燥过的食品中萃取出脂类)
氯仿-甲醇抽提法(CM)
样品
溶剂 在残留物中加入石油醚 抽提 蒸馏,除去溶剂 称重 氯仿-甲醇
花生仁
柠檬 牛乳
39.2
0.9 3 以上
青菜
苹果 香蕉
0.2
0.2 0.8
全脂炼乳
8
以上
全脂乳粉
25~30
这些含量是指用乙醚提取的脂类总量。
脂类物质的测定意义
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 的脂类含量对产品的风味、组织结构、品质、外 观、口感等都有直接影响,所以脂肪含量是一项 重要的控制指标。
第七章
脂类的测定
第二节 脂类的测定方法
总脂的测定 方法
第一类:直 接萃取法
第二类:经 化学处理后 再萃取法
第三来:减 法测定法
总脂的测定方法
第一类:直接萃取法(利用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直接从天然或干燥过的食品中萃取出脂类)
索氏提取法
样品 乙醚或石油醚 蒸去溶剂 粗脂肪
索氏提取法
原理 将经前处理的、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 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
总脂的测定 方法
第一类:直 接萃取法
第二类:经 化学处理后 再萃取法
第三来:减 法测定法
第二类:经化学处理后再萃取法(利用有机溶剂 从经过酸或碱处理处理的食品中萃取出脂肪)
酸水解法
罗兹-哥特 里法
巴布科克 法和 盖勃法
酸水解法
(1)原理 将试祥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
合或包藏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
索氏提取法
注意事项:
1. 抽提的粗脂肪 : 磷脂、 色素,蜡等醚溶性物质. 2. 适宜抽提 游离态脂含量高的样品,不适宜于结合脂含量 高的样品。 3. 样品应干燥,如含水会影响抽提效果,也会增加水溶物质。 4. 如果样品中糊精和糖类物质含量高,则应先用水除去,再 进行测定。 5. 乙醚应该纯净,不含水分、过氧化物、和醇类。 6. 水浴加热,小心着火。
(二)丙酮不溶物法测定磷脂含量 原理
磷脂具有双亲性,当与水接触时,磷脂能吸水膨胀而使其在油脂中的 溶解度大大降低。因此加水至油脂中,其中的油脂将沉淀下来,又依 据磷脂不溶于丙酮的特性,用丙酮洗涤沉淀除去油脂等其他物质,烘 干残余物,称量即得磷脂含量。
结果计算
常用测定 脂类的有 机溶剂
乙醚
石油醚
氯仿—甲 醇
2. 石油醚
石油醚的沸点比乙醚高,不太易燃,溶解脂
肪能力比乙醚弱,吸收水分比乙醚少,允许样品
含微量的水分。时也采取乙醚+石油醚共用。
有时也采取乙醚+石油醚共用。 但乙醚、石油醚都只能提取样品中游离态的脂肪。
对于结合态的脂类,必须预先用酸或碱及乙醇破坏 脂类与非脂类的结合后,才能提取。
操作方法
用以烘至恒重的称量皿称取约10g,在(105±2)℃电 烘箱内烘60min,取出冷却(30min以上),称量。再 烘30min,直至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002g为止。如果最 后一次质量大于前一次质量,取前一次质量.
(2)结果计算
水分挥发物含量=(m-m’)/m x100%
式中:m’---烘后试样的质量,g; m---烘前试样的质量,g;
的食品,因糖类遇强酸易炭化而影响测定。